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長期以來,膽固醇過高被認為是致病主因之一,不過陸續有研究顯示這可能是錯誤迷思。台大醫學院實驗發現,膽固醇在體內的運作機制複雜,可能不再能簡單二分好、壞兩種,膽固醇更非低低益善。
台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及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博淵與研究團隊,早在十多年前就發現,臨床上有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患者,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俗稱的壞膽固醇,數值高達1000(毫克/分升),是一般建議值的十倍以上,但血管卻乾乾淨淨,絲毫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的徵兆,這是因為這類患者身上的膽固醇類型與常人不同。
張博淵說明,膽固醇在人體內的移動必須透過脂蛋白作為載體來運輸,高密度脂蛋白(HDL)將血管及周邊組織的膽固醇送到肝臟進行合成與代謝,低密度脂蛋白(LDL)將肝臟的膽固醇運出至周邊組織供其需求,各司其職。由於LDL會經由氧化作用對血管壁產生破壞,因此過去被簡化稱為壞膽固醇,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界一般建議成人應將LDL的數值控制在100(毫克/分升)或甚至70(毫克/分升)以下。
不過,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早在2004年經實驗分析看見,LDL還能細分出不同類型,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特殊LDL竟有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之效。2008年時,研究團隊再發現,心肌梗塞病人血中的LDL有較高比例屬一種有氧化、對血管傷害非常大的「L5」型。
張博淵說,其實,大部分的LDL不好不壞,其餘有的是好的、有的可能經氧化作用而惡化;HDL雖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特質,不過一旦成分改變、密度增加,也有可能變質、惡化,因此人們不能簡單二分好、壞兩種膽固醇,體內的膽固醇數值更不是越低越好。
這些發現的重要性並非只是幫壞膽固醇澄清,還有更積極的意義。舉例來說,究竟是擁有高比例「L5」型的人較易心肌梗塞,還是演變成心肌梗塞的過程易產生「L5」型的LDL?目前並不清楚,若未來研究證實是前者,就有機會透過篩檢降低疾病發生風險,如證實是後者,也有機會透過標靶性的藥物更精準地加以控制,以維持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