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難控制?醫師教調整5生活習慣,風險大降
所謂「生活形態的調整」(Lifestyle modification),指的是依照以下表格所述,改善並降低那些會造成高血壓風險的因子。
一、遠離菸害
不管是一手菸或二手菸都要盡量避免,兩者的風險都差不多,尤其若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會以倍數增加。文獻上提醒,癮君子若希望有效降低吸菸造成的傷害,「戒菸五年」是個重要的指標,戒菸五年後,幾乎可以與正常人同等視之。
二、好好控制高血脂與糖尿病
這點不用多言,疾病愈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愈高。
三、維持適當體重
文獻研究顯示,體重過重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這點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保險公司理賠資料已見端倪,若以近年流行的BMI數據來看待何謂「適當體重」,臨界點就是BMI不能超過 25 kg/m2。
四、保持適度的運動
多年研究已證實,運動可以降低血壓、延長壽命,舊版《高血壓臨床指引》對此只有帶過,但《二○一七新版高血壓臨床指引》已提出明確的建議,對於運動的形式以及運動量,也都有一套能夠依循的準則。
五、健康的飲食模式
何謂「不健康飲食」,由於牽連甚廣,文獻無法詳盡交待,但清楚建議了什麼是健康而且能降低血壓的飲食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得舒飲食」 與飲酒「每日標準量」,讀者可以仔細閱讀做為參考。
作者:蘇上豪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07/10
關於作者
蘇上豪/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熱衷寫作,一手執刀,一手提筆,專攻最困難的心臟外科,以及最需才情的長篇小說與科普散文。
2010年起,陸續於PanSci泛科學、UDN元氣網、健康兩點靈、東網等媒體發表各式醫療史故事。
2016年以《暗黑醫療史》榮獲金鼎獎殊榮,《開膛史》、《鐵與血之歌》名列博客來科普類「年度百大」前茅,《國姓爺的寶藏》則獲選為臺中市文化局「臺中之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小說。
另著有《藥與毒:醫療的善惡相對論》、《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小說《DNA的惡力》等。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壯男反復手麻腳麻一陣子就恢復 沒想到是中風前兆
男性伏地挺身每次撐不到10下 當心這病風險暴增
不敢人工呼吸也能CPR 醫師:只壓胸同樣有效
心肺復甦術急救 3年救回近1.3萬人
暈眩無力不知心衰竭 68歲翁裝節律器伴妻出國爬山樂活
醫病新知/心臟「遠距照護」 省去就診奔波
溫差大 小心急性心肌梗塞
缺鋅恐引發高血壓!6食物補鋅,尤其它最多
腳腫痛演變成血栓猝死!搭機旅客死亡常是因為它
連體嬰忠仁疑腦中風辭世 醫籲有4症狀快送醫
男童嚴重嘔吐 罕見擴張性心肌病上身
老人家一走就喘 瓣膜狹窄險喪命
一走就喘 老年人最怕得了這個病
心肌梗塞年輕化 中壯年送急診者近十年增8成
「法洛氏四合症」少年 亞大醫院經皮穿刺肝臟靜脈治療
胸悶冒冷汗逾5分鐘 心肌梗塞前兆
林清玄疑心肌梗塞過世 醫師:有這症狀5分鐘快就醫
心房震顫一天發作逾5000次 男子術後恢復良好
大掃除後腳痛麻冰涼 竟然是血管栓塞險截肢
壞膽固醇超過這數值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當心血管爆炸
天冷血壓就飆高?醫教簡單3招判斷是量不準還是真失控
血壓「年齡+90」就沒問題?這種標準可能會要人命
胸、背劇痛!小心急性主動脈剝離
睡前喝水補充水份未必好!醫師:這族群注意尿液顏色
搶救腦中風 醫師崔源生:分秒必爭
腹痛背痛恐是主動脈瘤惹的禍!它不是癌引爆卻很致命
不想心肌梗塞復發,壞膽固醇應小於這數字 醫:6成未達標
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高血脂患者增是主因
58歲百億商業大亨猝死 防不勝防的疾病值得大眾重視
天氣忽冷忽熱 有這些症狀小心冠狀動脈阻塞
猜你喜歡
男性穿三角內褲還是四角褲好?哈佛大學研究公佈答案
傳染病群聚致關門 醫籲長照機構提升預防觀念
社會污名加迷思 不到2成藥癮者用美沙冬戒毒
心搏過速休克險死 台大兒醫救活 女童爸:當時心好痛
公車急煞輪椅翻覆 范可欽肋骨重傷送醫
無麻醉縫雙眼皮如「活人行刑」 衛生局派員稽查
貧病悲歌 2成4醫療支出超過收入 1成3兒少需顧重病家人
感染權威王永衛獲醫界特殊貢獻獎 遺憾10月病逝
南投醫院推動共聘看護服務 減輕家屬照顧和經濟負擔
28屆醫奉獎/高齡仍堅持 得主是「老師的老師」
醫療奉獻獎得主 守護小金門45年
十大死因若排除惡性腫瘤 國人平均壽命可增3.9歲
挽袖捐熱血 三總吸引300人應援
高鐵台鐵繫安全帶?專家:反成致命危機
扶助新北街友 穩定就業安置返家
守護老爸老媽,肺炎鏈球菌疫苗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愛滋病友善醫師王永衛病逝 享壽63歲
劉宏恩:長照機構老人被綁手腳 同樣戕害人權
許瑞云/抗拒上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