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如何動? 心臟科醫師大推這項運動
運動風氣盛行,許多研究都指出,每周運動要達到「333」的標準,也就是每周運動至少3天、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30分鐘、心跳要達到130下,運動好處相當多,不僅能增加抵抗力、強壯肌肉、強壯骨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相關疾病,同時也能使憂鬱退散;過往總認為心臟病人應少動、多休息,避免使心臟負擔過大,但罹患心臟疾病的病人真的不能運動嗎?而哪些運動方式又較適合呢?
心臟病運動應謹慎 有氧運動最適合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若是罹患心臟疾病的病人,在運動時應比一般人更加謹慎。對於心臟疾病的病人,除了要有比健康者更充分的暖身,一般會建議以擺動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有氧體操、快走、慢跑、游泳等,而且運動的速度和強度宜循序漸進;至於像是舉重、核心運動等鍛鍊肌力型的運動,則較不適合,因在進行肌力運動時,血壓很可能跟著急速上升,而發生危險;若非得要做肌力運動,最好先有專業教練在旁指導,以策安全。
高血壓還是能運動 這些小細節需留意
若為高血壓的病人,不宜運動嗎?葉宏一副院長強調,不論是第一期高血壓、第二期高血壓,罹患高血壓的病人都是可以運動的,但首先要將血壓控制穩定,再搭配適當運動,不僅可以讓血管舒張,促進血液循環,甚至可以達到降血壓的效果。
葉宏一副院長提到,運動前應確實做好暖身,而若在夏日運動,清晨或黃昏都是運動的最佳時機,因這兩個時段氣溫較涼爽,心臟功能較不容易因高溫而負荷增加;另外,若是從戶外進入室內運動,也應注意溫差,避免心臟和血管一時之間適應不了。
預防心臟疾病 從日常生活調整開始
對於預防心臟疾病,葉宏一副院長建議,除了規律運動外,平時飲食也應多吃蔬果,且避免太油、太鹹的食物,保持清淡飲食原則;此外,戒除菸、避免過度飲酒等不良習慣、讓身心放鬆,加上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這些方式都能杜絕心血管疾病找上身。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由記者編採健康內容、醫藥新知為主題的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專業、即時、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http://healthnews.com.tw/blog/)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豐富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心肺復甦術急救 3年救回近1.3萬人
暈眩無力不知心衰竭 68歲翁裝節律器伴妻出國爬山樂活
醫病新知/心臟「遠距照護」 省去就診奔波
溫差大 小心急性心肌梗塞
缺鋅恐引發高血壓!6食物補鋅,尤其它最多
腳腫痛演變成血栓猝死!搭機旅客死亡常是因為它
連體嬰忠仁疑腦中風辭世 醫籲有4症狀快送醫
男童嚴重嘔吐 罕見擴張性心肌病上身
老人家一走就喘 瓣膜狹窄險喪命
一走就喘 老年人最怕得了這個病
心肌梗塞年輕化 中壯年送急診者近十年增8成
「法洛氏四合症」少年 亞大醫院經皮穿刺肝臟靜脈治療
胸悶冒冷汗逾5分鐘 心肌梗塞前兆
林清玄疑心肌梗塞過世 醫師:有這症狀5分鐘快就醫
心房震顫一天發作逾5000次 男子術後恢復良好
大掃除後腳痛麻冰涼 竟然是血管栓塞險截肢
壞膽固醇超過這數值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當心血管爆炸
天冷血壓就飆高?醫教簡單3招判斷是量不準還是真失控
血壓「年齡+90」就沒問題?這種標準可能會要人命
胸、背劇痛!小心急性主動脈剝離
睡前喝水補充水份未必好!醫師:這族群注意尿液顏色
搶救腦中風 醫師崔源生:分秒必爭
腹痛背痛恐是主動脈瘤惹的禍!它不是癌引爆卻很致命
不想心肌梗塞復發,壞膽固醇應小於這數字 醫:6成未達標
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高血脂患者增是主因
58歲百億商業大亨猝死 防不勝防的疾病值得大眾重視
天氣忽冷忽熱 有這些症狀小心冠狀動脈阻塞
心房顫動 應服抗凝血劑防中風
年輕男子長時間久坐不活動 「隱形殺手」肺栓塞上身
10人就有1人會得!認識中風元兇的「心房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