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榮南:B肝用藥停不停 讓證據說話
B肝屬免疫疾病 可先觀察
所以,B肝患者不同於愛滋病或C肝患者,後兩者屬病毒疾病,治療原則為只要有病毒存在,就必須藥物治療。反之,B肝屬免疫疾病,當患者發生肝功能(ALT或GPT)上升,臨床應觀察三個月,判斷宿主有無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肝臟雖然發炎,卻不需急著治療。
長期服藥 應告知利與弊
目前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僅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cccDNA),可以斬草,卻無法除根。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cccDNA的唯一利器,在健保規範下經固定療程後停藥,若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根除B肝病毒的機會。
抗病毒藥物治療的終極目標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消失,即幾近痊癒。但要長期服藥到HBsAg消失,每年的機率僅0.2%,10年約2%。醫師如果強力建議病人長期服藥,而未告知利與弊,則有剝奪病人提早達到HBsAg消失的疑慮。
自2003年起,健保開始有條件給付B肝抗病毒藥物,目前規範,e抗原(HBeAg)陰性患者可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三年,治療中需驗三次B肝病毒(HBV DNA),每次間隔六個月,若均為陰性即可停藥。
停藥後,一年內有21%可維持肝功能正常及有效抑制病毒,每年有6%HBsAg消失;19%病毒復發但肝功能正常,不需治療,每年也有2.2%達到HBsAg消失。
另外,有22%肝功能上升及病毒復發,但暫不治療,每年有3.2%達到HBsAg消失;39%選擇繼續藥物治療,每年卻僅有0.2%達到HBsAg消失,值得大家重視。
研究:固定療程療效較優
大家擔心,停藥後一旦肝臟發炎,會發生肝臟代償不全甚或肝衰竭。但根據國內外統合性文獻發表(證據等級第一級),其機率均小於1%,因而死亡病例更少,後者可經由規律且密集追蹤和及時治療來減少其發生。
最近台大研究指出,在非肝硬化患者,固定療程與長期用藥相較,五年肝癌發生率分別為1.3%與2.2%,兩組均無發生肝臟代償不全,HBsAg消失的機率為8%與0;長庚研究也顯示,在非肝硬化患者,固定療程六年肝癌的發生率為1%,無人肝臟代償不全,HBsAg消失機率六年為16%。
反觀肝硬化患者,其五年肝癌發生率,固定療程為7.5%,長期用藥卻達12.5%,發生肝臟代償不全分別為3.7%與5.8%。由此來看,比起長期用藥,固定療程有優越的安全性及療效。目前固定療程的藥物治療,確實大幅提升HBsAg消失機率,已引起歐洲肝臟研究學會及美國肝臟研究學會重視,並加入相關B肝治療指引。
28萬人不知自己染B肝
關於B肝治療,醫師的責任是治療要及時,可減少大部分的B肝代償不全,且治療勿躁進,可達成B肝幾近痊癒的最大化。病患的責任是遵守醫囑,勿擅自停藥或停止追蹤。目前約28萬人不知自己是B肝感染者,這是B肝防治最大鴻溝,必須藉由篩檢弭平,政府的責任是找出這些患者接受追蹤及治療,如此則三贏,可在2030年達成消滅B肝的神聖使命。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排便後不要擦太乾淨 醫建議:擦到淡黃色就收手
接觸血液、體液恐感染C肝!出現噁心感、倦怠應警覺
共餐會被感染?肝炎患者遭汙名化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男子罹患肝腫瘤 微波消融術10分鐘讓肝腫瘤壞死
玩社群、走進偏鄉防治肝炎,吉立亞醫藥─亞太ALL4LIVER獎助計畫推動B肝識讀
肛門有突出物可能是痔瘡 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就醫
便祕不只傷身也傷腦,導致憂鬱?醫:5招養成腸道好菌顧好腸道健康
婦人誤食4公分魚刺刺破肛門口直腸 竟導致終身洗腎
右下腹痛超過1天不要忍!闌尾炎初期像吃壞肚子 闌尾破裂恐嚴重感染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憂慮小孩染疫頻拉肚子 醫:焦慮引起的大腸激躁症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老婦腹痛但因疫情不敢住院 病情加劇發現罕見小腸穿孔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不喝酒就沒有脂肪肝?小心落入飲食陷阱!聰明吃、規律動,醫教4大預防秘訣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簡榮南/固定療程或長期治療?B肝治療的省思
健保大數據/110年膽結石門診就醫10大院所
健保大數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特色院所
到底要不要開刀?切除膽囊後不能吃油?醫詳解如何應對膽結石
健保大數據/膽結石切除膽囊 沒必要使用達文西手術
61歲至70歲為膽結石發作高峰 醫揭膽結石常見共病
藥物縮小膽結石不見得是好事!醫:更易卡在膽管
膽結石需要積極處理嗎?醫詳解膽結石症狀及如何治療與預防
老是「解放」不出來?營養師推薦4類「腸道順暢」食物,解除便秘危機
老翁半年2度總膽管結石 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取石
急性腸胃炎個案增 醫師籲勤用肥皂濕洗手
用藥三年後先停藥還是繼續用藥?B肝治療指引 研究及臨床權威世紀大辯論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十大死因「糖尿病」年增11% 「血糖難自控」恐成主因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