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30歲李姓女子長期在外念書,是標準的外食族,長期胃痛、解黑便,都靠吃胃藥緩解,日前覺得胃痛嚴重,經就醫檢查,發現竟有2公分胃潰瘍,切片後證實為分化不良胃癌,她擔心留疤,一度猶豫是否接受開刀治療,後透過腹腔鏡執行半胃切除加淋巴廓清,術後透過輔助性化療,恢復良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許樹湖說,胃潰瘍經藥物治療4週以上仍無改善,應提高警覺,接受進一步檢查與治療。若出現腹脹、上腹痛、輕微噁心、反胃、全身倦怠、對飲食喜好改變等,且此不適感持續2週以上,應立即赴醫檢查,且千萬不可擅自服用成藥,以免耽誤病情。
許樹湖介紹,胃癌位居2017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七位,好發年齡約50歲至60歲,男性多於女性,但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初期症狀為噁心、上腹痛、脹氣與其他胃部毛病,如胃炎、胃潰瘍等,若出現體重減輕、嚴重貧血、解黑便等症狀,恐為胃癌末期的警訊。
許樹湖說,這名女患者沒有家族史,也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僅經常有胃痛、解黑便的情況,切片結果證實為分化不良胃癌,術前影像評估已有局部擴散的情形,故透過腹腔鏡進行半胃切除加淋巴廓清,除了胃可保留外,腫瘤也能清除乾淨,不僅能降低復發率、保留胃功能,術後恢復也快。
許樹湖說明,胃癌成因複雜,危險因子包括遺傳、幽門螺旋桿菌、燒烤醃漬類食物、惡性貧血、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胃潰瘍症狀與胃癌相似,若早期胃癌不易診斷,胃鏡是目前診斷早期胃癌的最佳利器,若胃癌僅侷限於胃黏膜淺層,且為分化良好的腺癌,則可透過胃黏膜下腫瘤切除術治療。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