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到中國大陸換腎,5年後罹患腎臟癌機率,是在台灣換腎的5倍。原因可能是大陸用的抗排斥藥,較易導致腎臟癌。
台大醫院外科部助理教授蔡孟昆新近發表在「國際腎臟雜誌」(Kidney International)的一篇研究,比較1987年到2006年間,215名到中國大陸換腎、平均年齡46歲的病人,以及321名在台換腎、平均年齡40歲的病人,追蹤換腎20年後結果。
結果顯示,到大陸換腎的病人,換腎後第5年,腎臟癌發生率為16%,換腎後第10年為22%,遠高於在台灣換腎的病患。在台灣,換後第5年發生率為3%、第十年為7%,即到大陸換腎者,腎臟癌發生率多了3到5倍。
不過,無論是在大陸或台灣,換腎後10年存活率差不多,前者為82%,後者為89%。
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李伯璋說,大陸幅員遼闊,為了把握取腎時間,常會以抗淋巴球血清來抗排斥,較少用環孢靈、FK506等一般抗排斥藥物,抗淋巴球血清雖較少腎毒性,卻有造成腎臟細胞病變的風險。
李伯璋指出,從這個研究來看,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到大陸換腎病人年齡比較大,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台中榮民總醫院攝護腺防治中心主任歐宴泉說,換腎病人服用免疫抑制劑來抗排斥,因免疫力低,得到癌症風險高,還有捐腎來源未做篩檢,也可能取得較差的腎臟。
中央健保局從本月起,給付腎臟癌口服標靶新藥Everolimus,它能控制腫瘤細胞分裂與血管增生的蛋白質,預計台灣一年約可有100名病友受惠,健保每年需支出6千萬元。不過,患者需使用「蕾莎瓦」或「紓癌特」兩種第一線標靶藥物無效後,向健保局申請,核准後才能使用。
國內腎臟癌發生率雖不高,但死亡率高。衛生署統計,民國96年初次診斷為腎臟癌有798人,當年,因腎臟癌死亡者有522人,有33%病人會轉移,一旦轉移,平均存活期為半年到一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