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晚餐少吃筍、白蘿蔔、瓜果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老年人常有的頻尿困擾,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醫師王偉驊建議,少食生冷,尤其晚餐少吃竹筍、白蘿蔔、瓜類水果,睡前1個半小時內盡量不要喝水。
王偉驊指出,老年男性一般性頻尿、小便解不乾淨,很多是攝護腺肥大所引發。他說,初期出現解尿不淨的情況時,可考慮以蒲公英、赤芍、丹參、桃仁、澤蘭、南瓜子、乳香、川楝子等組方加減,後續視情況搭配其他方劑。
他指出,攝護腺腺肥大西醫常以手術處理,但因患者多屬老年人,體質較差,若兼有明顯泌尿系統感染、腎功能不全、或心血管功能障礙,則又不宜手術,可考慮採用中藥治療。
王偉驊表示,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處,各葉腺體均有輸出管開口於尿道。攝護腺分泌物可以增加精子活動力,攝護腺發育有賴於雄性激素刺激。然而男性年滿50歲之後,機能即開始退化,這是因為睪丸所產生之雄性激素減少的緣故,即中醫所稱的腎虛。
攝護腺的成長亦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如果這類內分泌太多,前列腺中葉甚至側葉可能發生增生現象。內分泌不平衡自然會影響到前列腺。
當天氣稍轉涼時,夜尿頻繁的患者增加。王偉驊醫師表示,一般性的夜尿問題,可稍補充龍眼乾等食材,有助改善;但如果出現其他症狀如排尿不順、澀痛,血尿,則還是要就醫,進行鑑別診斷。
例如攝護腺炎是年長男性常見疾病之一,王偉驊醫師指出,其症狀輕則排尿不暢,重則淋漓澀痛,甚者血尿,少腹脹。治療可考慮八正散合豬苓湯加減,適用於急性前列腺炎,便秘有血尿者。
誘發前攝護腺炎較常見兩種原因,其一即急性前列腺炎,其感染細菌多為化膿球菌,尤以淋菌及葡萄球菌最多。其二即前列腺結核,是結核桿菌感染所致,但亦有不明原因者,可能與腎臟機能衰退有關。
中醫認為攝護腺炎、肥大屬癃閉、五淋之範圍,要與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泌尿系統結石做鑑別診斷,因症狀有很多相似之處,簡易的診斷法是利用肛門指診,即可觸摸到前列腺有無肥大現象,或利用各種西醫病理化驗來做參考,以便鑑別診斷。
泌尿科醫師則提到,很泌尿疾病症狀有多樣性表現。例如罹患間質性膀胱炎病患有頻尿、夜尿症狀,排尿時又常有燒灼感,且排尿前膀胱恥骨的上方會產生脹痛,排尿後疼痛減輕。
臨床上有許多膀胱疾病的症狀與間質性膀胱炎類似,醫師說,例如細菌性膀胱炎、結核菌膀胱炎及原位性膀胱癌等,故仍須鑑別診斷。
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患者進行尿液檢查,會出現顯微血尿及白血球增加,但尿液細菌培養又正常,故並非由一般細菌或結核菌引起的尿道感染。膀胱鏡檢查時,患者的膀胱容積明顯變小且有潰瘍情形。

台灣新生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天地/連假塞車憋尿 她尿道發炎
男性勃起障礙勿亂服壯陽藥 恐導致症狀惡化、危害健康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30歲後出現腰痠、尿道感染別輕忽!醫:多囊腎初期無特別症狀
無痛性血尿千萬要小心!雲林婦女不在意竟檢出是腫瘤
醫病天地/軟式輸尿管鏡 清除結石無傷口
咳也漏尿急也漏尿熟女好尷尬 1次麻醉2手術解危
逾半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 腎利黃金8守則應落實
腎病患者不吃三高藥 醫師:恐「傷腎、傷心 」
她疝氣難啟齒 手術擺脫陳年之痛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健檢查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 醫師:逾4公分才需追蹤
塞車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危險族群你是嗎?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退休族腰痠血尿動不了好崩潰 術後享受「好動」人生
如何正確喝水促進身體排毒? 醫:除了白開水,還有4種飲品也有排毒效果
空氣清淨機擺哪最適合? 醫師教你不受環境毒害的排毒法
三類食物都是引起小腸黏膜發炎的元兇! 醫:守護腸道健康你須這樣吃
夜間多尿是警訊頻跑廁所難眠 潛藏疾病問題
遠離洗腎!營養師公佈傷腎食物:香腸火腿之外,這4種也盡量少吃
洗腎中血壓飆高 醫師籲注意重複下針血管壁變厚
冬天排尿不順?當心攝護腺肥大引發腎衰竭
車禍傷及胰臟致糖尿病洗腎 血液透析讓她重拾夢想
1晚小便10次站馬桶前就2滴 男人40要留意攝護腺肥大
男人遇3種情況包皮非割不可 這個季節最適合手術
1小時排尿4次!間質性膀胱炎女性患病較男性高出15倍
發生率隨年紀增加 為什麼寒夜頻如廁卻尿不出來?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動太多或太少皆可能引起 醫教2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媽祖遶境徒步遠行 醫師提醒注意2件事避免致命風險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換季就全身癢爆!皮膚科醫認證蕁麻疹7大止癢攻略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4種毛病腳痛 加鞋墊有助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