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變,怎麼吃才能穩血糖護腎臟?專家解惑
台灣洗腎率連年世界之冠,其中約有4至5成是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病人,但卻有不少病人因為蛋白質攝取量不當,造成腎臟功能惡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黃孟娟教授指出,糖尿病與腎臟病病人的飲食首重在如何控制好血糖、血壓及血脂。當腎病病人腎臟功能受損,無法正常排出蛋白質代謝廢物,建議就更應該調整蛋白質攝取量,會是糖尿病腎病變病人與家屬在照顧上的共同重要課題。
糖尿病飲食首重控制三高 蛋白質約佔總熱量16%~18%
飲食控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場難攻難守的戰役,黃孟娟教授指出,糖尿病的飲食治療重點在於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根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指南建議,蛋白質攝取量要適量攝取,建議脂肪含量合宜及優質蛋白質來源為佳 (如: 瘦肉、魚及黃豆製品)。但需注意,若合併腎臟功能不良,蛋白質攝取量就要降低。此外,也應注意醣類食物及含糖食物的攝取。她解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食物中糖的攝取熱量應小於一天總熱量的5%,而一杯750cc的全糖的手搖杯飲料“糖的熱量”就高達150~180卡,一般人喝一杯就攝取高達10%的含糖量,對血糖影響極大,也就不難理解現在糖尿病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
控制醣類攝取 也應多補充鉻、鎂、鋅
黃孟娟教授進一步指出,六大類食物中含醣類的就有三類,包括主食類、奶類、水果類,糖尿病病人應諮詢營養師,學習適當控制攝食食物中含醣類的攝取量。此外,由於糖尿病會造成醣類代謝異常,所以也應確保食物中鉻、鎂、鋅等以幫助代謝的營養素,是否充足。
糖尿病腎病變 蛋白質攝取量須減少
罹患糖尿病數年以後,常有不同程度的腎臟功能下降,這就是所謂的糖尿病腎病變。黃孟娟教授強調,當糖尿病患者早期合併腎病變時,就必須稍稍減少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才不會造成腎臟負擔。而糖尿病腎病的晚期,如果病人還是大量地攝入蛋白質,會致使血液中蛋白質的代謝廢物升高,這會給腎臟帶來沉重的負擔,加重腎功能惡化速度,可能提早洗腎。
食慾不振每況愈下 營養補充品可補足營養
黃孟娟教授帶領高醫營養團隊研究發現,腎臟病晚期病人經常發生熱量攝取不足,且蛋白質吃過量,而研究結果也發現,高蛋白及熱量攝取不足與腎功能惡化有關聯。所以從糖尿病進展到腎臟功能差的時候,此時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可減少腎臟的負擔,而且熱量一定要夠,才不會營養不良更導致腎臟功能惡化。所以,要諮詢營養師才知道如何量身打造適當的營養攝取,達到穩定血糖、保護腎臟、維持體力。
穩血糖護腎臟 要做好蛋白質管理
「很多糖尿病腎病變病人不知道有腎臟病之後,蛋白質的量要減少,持續這樣吃對腎臟可能造成傷害,當病程變化,營養補充一定要做對。」市售糖尿病配方的蛋白質比例較高,長期食用且忽略營養品的蛋白質含量,而超出限制量的話,會加重傷害腎臟。黃孟娟教授強調,若一旦腎臟功能變差,應挑選蛋白質含量約為10%左右的營養品較為恰當,營養補充面面周全,腎臟健康就加分了喔!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由記者編採健康內容、醫藥新知為主題的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專業、即時、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http://healthnews.com.tw/blog/)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豐富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每五人就有一位「代謝症候群」 國泰健檢最新調查出爐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糖尿病患足部潰瘍截肢死亡率高達4成 注意9警訊預防感染
怎麼預防糖尿病?研究:在這之前吃早餐助降血糖
痛風並非不可逆 婦人治療20個月終能穿美鞋外出旅行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天天半糖紅茶當開水 35歲的他患了糖尿病
過年血糖飆糖尿病惡化 原來是過量含糖飲料惹禍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為什麼使用胰島素後血糖還是起伏不定?醫師告訴你控糖關健!
哪種藥像魏瓔珞? 醫師追劇追出糖尿病用藥「個性」
失眠是糖尿病的「元凶」還是「幫凶」?
釋迦營養價值高,但這樣吃血糖會失控!營養師籲2種人更要慎吃
睡得少、熬夜易發胖? 醫師:睡眠不足5天胖0.8公斤!
年菜菜色多,營養CP值不一定成正比 餐後一個動作化解高脂高熱量!
天冷習慣穿襪睡覺 小心「1狀況」釀腳爛
愛吃甜食,體重卻意外下降!!專家提醒小心罹患這疾病
醫病天地/糖尿病患者 小心視網膜病變
美國學會聯合聲明:一類人的脂肪肝易惡化為癌症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暴飲暴食熬通宵成三高患者未爆地雷!8招促進血液循環
天冷吃鍋再來杯啤酒超爽快!專家提醒,恐造成此疾病發生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韓國女星朴信惠、IU的減肥菜單真的會瘦? 專科醫師揭「超悲劇下場」...小心更難瘦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誰惹阿嬤「一肚子氣」?醫:還好早發現才免於致命風險
如何與甲狀腺機能亢進共處? 醫師的生活飲食3叮嚀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
4種毛病腳痛 加鞋墊有助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