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控糖+減重 遠離心肌梗塞威脅

各國糖尿病患都有增加趨勢,40歲以上民眾,每百人約8人罹患。
各國糖尿病患都有增加趨勢,40歲以上民眾,每百人約8人罹患。
圖/元氣周報

「各國糖尿病患都有增加趨勢,40歲以上民眾,每百人約8人罹患。」義大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盧永川表示,糖尿病的心血管併發症有心肌梗塞、中風及周邊阻塞性動脈疾病,若伴有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且又抽菸,風險則更高,有時是非糖尿病患的2倍到4倍之多,不容小覷。

換個說法 打針劑就像吃維他命

高雄市健仁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蘇聖棋說,有些糖尿病患治療除了口服藥物外,還須每天定時施打針劑藥物以穩定血糖。有些患者對於針劑藥物排拒度高,即便醫師已提醒不好好控制血糖,未來可能會有失明、洗腎風險,還是有不少患者相當「鐵齒」,能拖就拖,結果等到開始有視力模糊等併發症發生,才願意接受針劑療法。

蘇聖棋說,「打針劑就像吃維他命」,可吸收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分,體力會變好。應讓病患了解血糖升高的原因,並每天監控血糖,了解藥物對身體的功效,像口服藥物雖然可以控糖,但效用和濃度不比針劑。針劑藥物直接注射到體內,可以提高細胞吸收血糖的效率,也會刺激腸道分泌荷爾蒙穩定血糖,並促進尿液加速排糖。

腸泌素搭胰島素 提高控糖效果

糖尿病針劑藥物的種類有哪些?一般而言,三餐後可施打短效或速效胰島素,睡前再施打長效型胰島素。近期也有腸泌素(GLP-1)針劑藥物,幫助病患控制血糖、體重,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蘇聖棋曾收治過一位年僅40歲的病患趙小姐,因類風溼性關節炎每天服用類固醇,整個人胖到75公斤,施打腸泌素一年後,糖化血色素從9.9% 降至5.4%,體重還降了32公斤,原本過高的血壓也降了。

蘇聖棋說,理想的糖尿病藥物,就是能針對每位糖尿病患者的情況對症下藥,有的人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有的則是因細胞對胰島素吸收不佳發生「阻抗」。因此首要是控制好血糖,也要避免低血糖、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其次是降低體重,並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死亡率。

抑制胃腸蠕動和食欲 幫助減重

腸泌素(GLP-1)是一種從腸道分泌的荷爾蒙,人一旦吃進食物,會刺激GLP-1從腸道分泌,並根據血中葡萄糖濃度上升的情況,刺激貝它細胞(β cells)分泌胰島素(insulin),也會抑制阿爾發細胞(α cells)分泌升糖素 (glucagon),不但能控制血糖,研究發現也有降低體重功效。

盧永川說,儘管腸泌素可由身體自行產生,但研究發現,罹患糖尿病一久,腸泌素不僅會變少且很快會在體內被代謝掉;不過針劑型的腸泌素進入人體,並不會馬上被體內其他的酵素代謝掉。盧永川分析腸泌素的作用機轉指出,食物吃進人體後,經消化道到小腸遠端會刺激分泌「腸泌素」荷爾蒙,繼而刺激胰臟B細胞分泌胰島素,促血糖下降。而它同時也會抑制升糖素分泌,雙重作用以降血糖。除此,也會抑制胃腸蠕動及食欲,讓人有飽足感,不想吃東西,因此也應用來幫糖尿病患減重,進一步幫助改善血糖、體重及心血管風險。因其會依照葡萄糖濃度來作用,故也可以避免低血糖症狀。

流行病學觀察

第2型糖尿病患 10年內心肌梗塞率20%

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不可分,盧永川提到,糖尿病除遺傳原因外,不運動、久坐、卡路里過多、BMI值偏高,都是危險因子。因此只要和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互相沾點邊,併發機率就高,就「流行病學」觀察,第2型糖尿病患者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約20%。

過去治療糖尿病,多半注射或口服胰島素藥物,但2016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及新英格蘭期刊研究證實,施打腸泌素可降低22%的心血管死亡率、15%的全因死亡率、13%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及中風。

現在很多糖尿病藥物,吃了之後血糖會下降,病人感到饑餓,通常會吃,所以容易發胖。不過施打腸泌素,降血糖的同時還可以降低體重,也進一步降低血壓及血脂,在控制及預防糖尿病及三高風險上,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幫助病患長期獲得健康及較好的生活品質。

控制血糖 糖尿病 胰島素 心血管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