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會提升中風風險,進而影響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但其實,控糖不佳,罹患退化性失智症的機率也較高。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學科副教授、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科主任楊淵韓曾研究發現,在醫院內科門診的2071名患者中,阿茲海默症篩檢陽性率為24.1%,比在社區篩檢13.6%來得高;再以失智門診來看,以大同醫院為例,1200個阿茲海默症病人中,就有30至40%的人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何以導致阿茲海默症?其中一大機轉與血管有關。楊淵韓說明,糖尿病病久後,糖化代謝產物會使血管的血流灌注下降,致使腦部處於缺氧與養分不足的狀態,細胞容易老化與死亡,釀成失智。另外,糖尿病患者有時會發生微小中風,若發生在海馬迴等位置,長期下來也會使神經細胞受損。
阿茲海默症起因於腦內不正常的斑塊囤積,造成神經細胞死亡與腦部功能退化,這與腦中的胰島素可能也有關聯,因此阿茲海默症又被稱作第三型糖尿病。
楊淵韓指出,高血糖會使胰島素阻抗性上升,當腦中的胰島素無法被分解,過多的胰島素會跟胰島素分解酶互相競爭代謝;胰島素分解酶原來能分解類澱粉蛋白,當類澱粉蛋白無法被分解時,便會沉積在大腦中,使失智症發生或惡化。
楊淵韓說,糖尿病病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與罹患糖尿病的時間長、血糖控制程度與治療藥物有關。他以藥物為例指出,能降低降低胰島素的阻抗性的藥物如TZD製劑與DPP-4抑制劑,因為能幫助大腦內的類澱粉代謝,就有機會使失智症風險下降。
高雄醫學大學1篇研究今年初獲國際期刊《糖尿病與其併發症》接受刊登,楊淵韓等人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分析6401名使用TZD製劑的病人以及12802名不曾使用TZD製劑的病人,發現2004至2009年5年間,使用TZD製劑的病人共有113例(1.8%)逐漸發展成失智症,從未使用使用TZD製劑的病人則有較多人罹病,達323例(2.5%);近期研究亦看見,長期使用DPP-4抑制劑的病人,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比其他病人來得低。
血糖控制十分重要,不能過高,也要避免低血糖。楊淵韓說,當腦部血糖低,細胞有可能受損甚至死亡,這些死亡細胞分布在耗氧量大的區域,如負責記憶的海馬迴,或掌管行動的基底核,也會提升失智風險。
他建議糖尿病患者保持血糖平穩,患者可用「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進行初步自我檢測,有異狀時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判斷;確診為失智症的病人,除了進行藥物治療外,有研究顯示,肢體運動、心智活動、社會參與等皆能有效延緩退化。
● 失智症10大警訊
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
2.計劃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理解影像與空間有困難。
6.言語或書寫有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10.情緒與個性驟變。
註:以上徵兆以阿茲海默症為例,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出現的徵兆略有不同,建議與醫師討論。(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