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的長者,12%罹患黃斑部病變,
這是老年人視力不良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白內障,不容忽視。
黃斑部病變與老化、糖尿病、高血壓、抽菸都有關,
元氣講座邀請眼科醫師和藥理學教授,分享遠離黃斑部病變的保養之道。
45歲的黃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但他不以為意,經常暴飲暴食,導致血糖不穩定,某天右眼突然看不見,就醫才發現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左眼也因為黃斑部水腫,視力模糊。
糖尿病患者 眼病變機率高
臺大醫院眼科部醫師楊長豪說,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五位,是一種會造成全身多處疾病的慢性病,尤其對眼睛視力的傷害非常大。
根據統計,每一百位糖尿病患者中,25%發生視網膜病變,1.7%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且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比例是一般人的20倍。
為何糖尿病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楊長豪說,一旦胰島素缺乏,導致血糖上升,造成視網膜微血管代謝不正常,出現滲漏、出血、阻塞等症狀,並產生新生血管,嚴重危害視力,甚至失明。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約五毫米大小,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具有辨別物體形狀、顏色等功能,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光醫院眼科醫師鄭成國說,當黃斑部出現出血、水腫、裂孔或長纖維膜,就是廣義的「黃斑部病變」,常見症狀是從眼睛看出去的影像扭曲變形、中心點有黑影、視力減退模糊及顏色分辨不清楚等狀況。
老年型黃斑部病變 隨年齡加劇
鄭成國表示,黃斑部病變是視力的隱形殺手,種類可分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以及俗稱「眼中風」的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黃斑部水腫等。
最常見的除了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外,老年型黃斑部病變容易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罹患率隨著年齡而增高,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等也是危險因子。老年型黃斑部病變是黃斑部長出新生血管,反覆出血、水腫、結疤,破壞黃斑部的感光細胞,導致視力惡化。其中又分為「乾性」和「濕性」,乾性對視力影響較小,惡化速度較慢,但也有逐漸惡化成「濕性」的可能;濕性惡化速度很快,嚴重的視力喪失,大部份是濕性導致。
初期多被誤為退化 常延誤就醫
黃斑部病變是難纏的疾病,鄭成國表示,目前的治療方式,是在眼球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療效較佳,但必須經常重複治療,否則容易復發,健保採有條件給付。另外其他方式例如雷射治療,要視病灶位置才能施打,如果病灶位置在視網膜中央就無法雷射,燒了就玉石俱焚。
不過,鄭成國觀察,黃斑部病變初期因為無疼痛、外觀無異常、僅視力慢慢模糊,臨床上很多年長者,以為只是年紀大導致的視力退化,錯失治療黃金期。他建議,民眾平日可以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我檢查,一旦發現視力出現模糊、影像扭曲、有黑洞等情形,及早就醫,避免造成視力無法挽回的遺憾。
控制好慢性病 適量補充營養
既然黃斑部病變可能由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引起,因此想杜絕黃斑部病變上身,就要從源頭預防,控制好慢性疾病。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教授潘懷宗建議,民眾飲食上避免重口味,限制鹽量攝取,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食材,例如藍莓、桑葚等,維持血管彈性。
另外葉黃素是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營養成分,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由食物吸收,可以多攝取綠色蔬菜如羽衣甘藍、菠菜等;維生素A與視網膜感光有直接相關,可適量攝取蛋黃、豬肝、青江菜等;維生素B群能維護視神經、角膜的健康;維生素C也可保護眼睛在強烈陽光、電腦輻射線干擾下的氧化傷害。
■黃斑部病變的高危險群
1.年長者
2.吸菸及二手菸
3.動脈硬化
4.高血脂
5.高血壓
6.糖尿病
7.長期強烈日光照射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