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報導】
蹲下去站不起來、起床時關節痠痛、爬樓梯好吃力……這些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隨著年紀增長,每個人幾乎都會發生。醫師指出,正確認識這個症狀,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不要迷信偏方。
關節老化 能減緩不能根治
許弘昌說,人從1歲左右開始學走路,就開始使用膝蓋關節,一直到年老,關節退化是「常情」,40、50歲開始走下坡,60歲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為多數,很多人以為吃鈣片就能預防,多吃維骨力就會痊癒,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這個疾病是關節「老化」,不能根治。
許弘昌說,膝蓋有內、外側、髕骨與股骨等部分組成,關節炎是關節組織慢性發炎反應,是一種軟骨磨損,膝關節囊的潤滑液變少造成的關節疾病。
正常的關節,軟骨膜也會略微磨損,退化的關節磨損破壞更嚴重,有時會長出骨刺,並不是真正長出「刺」,而是磨損引起周邊組織不適的反應。
關節積水 抽水要謹慎評估
「體重愈重、關節過度使用、運動傷害、受傷骨折,是退化性關節炎好發的原因。」許弘昌分享,門診時常遇到患者因為關節痛、全身痠痛更懶得動,都可能加速惡化,更「舉步維艱」,適當運動有助預防。
許弘昌指出,臨床上判斷一個人是否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可以從是否有關節輾雜聲、滑液膜肥大、膝關節積水、彎曲吃力來判斷,疼痛的部位不同,受損的地方也不一樣,有些醫師會建議積水時趕緊抽水,他建議「必要時才抽水」,因為侵入性的治療,很容易細菌感染,要很小心。
有些長輩 光檢查卻不治療
目前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可透過X光、超音波、核磁共振確診,疼痛的部位不同,膝蓋受損的地方不一樣。
不過,許弘昌也發現,台灣的長輩很喜歡做檢查,但光是檢查病不會好,一定要接受治療。輕度退化建議服用止痛劑、多運動,肥胖者必須減重;中度退化可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重度退化,可以考慮外科手術,裝置可活動的人工關節墊片、骨矯正。
害怕吃藥 可能得吃更多
許弘昌說,許多長輩擔心吃太多止痛劑,最後會失效。事實上,人體會「記憶疼痛」,若都不吃藥,日後反而要使用更高的劑量,一般只要不過量即可。另外,選擇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也不必擔心傷胃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惡化或嚴重時,手術是唯一治療方式,許弘昌說,目前有關節鏡手術、置換關節、骨矯正手術,一般會建議患者評估「術後是不是會完全改善」,再決定要不要動手術。
Q&A關節小學堂
Q:蹺二郎腿,對膝蓋不好?
A: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醫師建議腳盡量放輕鬆、伸直,彎起來會讓骨頭窘迫。有聽眾提問,「喜歡蹺二郎腿,聽說不好?」許弘昌解釋,蹺腳的姿勢會讓膝蓋承受某種壓力,這不是一個讓膝蓋休息的動作,但若未感覺不舒服,並沒太大關係。
Q:吃葡萄糖胺,可以促進軟骨生長?
A:許弘昌說,有些人建議長輩吃葡萄糖胺,就是俗稱的「維骨力」,葡萄糖胺可以延緩軟骨退化速度,但是並不能促進軟骨生長,目前醫學上也沒有吃葡萄糖胺可以預防或延後退化性關節炎的研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