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部好痛、分泌物變多…我怎麼了?
骨盆腔發炎是什麼?
骨盆腔發炎是女性內生殖器官(子宮及雙側卵巢、輸卵管)與周圍的腹膜發炎。當細菌沿著陰道、子宮頸往上侵入子宮,再經輸卵管或子宮旁結締組織擴散至骨盆腔,就導致骨盆腔炎的發生。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加、畏寒或是發燒,也可能會有小便疼痛或拉肚子等症狀。
骨盆腔除了女性內生殖器官以外,還有膀胱、腸子等器官。因此,確診骨盆腔發炎其實並不容易,醫師須蒐集病史、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甚至影像學檢查各方面資料做綜合判斷。當出現前述症狀,要先排除泌尿道感染、闌尾炎、憩室炎、子宮外孕、卵巢或輸卵管腫瘤合併扭轉或破裂等疾病,才會下骨盆腔發炎的診斷。
性行為是造成骨盆腔發炎的主因,因此好發在生育年齡並且有過性經驗的女性。除此之外,陰道感染、陰道沖洗、侵入性處置(如:子宮擴刮術、子宮輸卵管攝影、流產手術)、裝置子宮避孕器、以及曾經得過骨盆腔發炎的病史,都是危險因素。若處女或停經婦女發生骨盆腔炎,需考慮免疫力低下(例如:有糖尿病)或是癌症的可能性。
得到骨盆腔發炎,該怎麼辦?
骨盆腔發炎常由多種細菌同時感染而造成,常見菌種包括淋病雙球菌、披衣菌等等。因此,須接受10到14天完整的抗生素治療,且不能夠因為自覺症狀改善就擅自停藥。同時間要避免性行為,請性伴侶一同接受治療。
如果有高燒不退、腹部劇烈反彈痛、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影像顯示卵巢輸卵管膿瘍等情況,必須住院接受靜脈抗生素滴注,監測病情,若沒有改善,要接受手術,以開腹式或腹腔鏡手術引流,以免膿瘍破裂或引發敗血症,甚至敗血性休克而致命。
骨盆腔發炎,後遺症棘手!
骨盆腔發炎如果延誤治療、治療不完全、或是反覆感染,很容易造成沾黏,導致不孕症、子宮外孕及慢性骨盆腔發炎。當進展成慢性骨盆腔發炎,即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完,患者仍會長期遭遇下腹痛、下墜感或性交疼痛,且每當免疫力低下,容易急性復發,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生育計畫。
由於骨盆腔發炎確診困難,後遺症又如此難纏,因此當疑似骨盆腔發炎時,就應該積極治療,以免造成遺憾。值得注意的是,慢性骨盆腔疼痛不應與慢性骨盆腔發炎畫上等號,若病史不典型,或是治療效果不如預期,要考慮子宮內膜異位症、間質性膀胱炎等鑑別診斷。
3招預防感染,避免復發!
了解骨盆腔發炎的致病原因與嚴重性之後,希望各位女性朋友能藉由以下方式告別骨盆腔發炎:
●安全性行為:單一性伴侶,全程使用保險套。避免在生理期同房。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陰部清潔,但不可以做陰道灌洗。選擇透氣的底褲,少穿緊身褲。經期以外不使用護墊。
●早期治療:如果有症狀,不要諱疾忌醫,應儘早接受治療,配合完整療程,以免小病變大病。

亞東醫院
亞東醫院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女孩打不打HPV疫苗 世衛組織說痛痛女孩與疫苗無關
健康@news/3成中年婦女尿失禁 治療方式多元
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肌瘤 婦人如願生下第二胎
產後4周大出血 子宮內血管瘤惹禍
母罹癌、女小三來月經、兒卻晚發育…一個看似省錢又方便的習慣,讓一家人內分泌全亂了
困擾女性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機率高
35歲後「黃體素」過低增癌症風險,哈佛醫師:攝取一種營養改善
婦科手術進化 冷刀精準傷口小
擔心婦科手術破壞處女膜 醫師建議她這麼做
子宮內如鐘乳石洞 軟式子宮鏡不用麻醉無痛找病灶
健身女教練罹畸胎瘤 3D單一切口微創手術讓她不留疤
腳腫難以行走 20公分巨大卵巢囊腫竟藏婦人肚
衛生綿條可以用很久不換?女模細菌感染,竟致下肢截肢
打噴嚏咳嗽運動都在漏尿… 醫:3成女性有困難僅6%就醫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個人和經濟損失大 卻不被重視
身體灼熱、陰道乾澀 泌尿道症候群成熟齡女困擾
職場女強人情緒不穩 更年期提早來荷爾蒙減少作祟
女性私密處過度清潔反容易感染 婦產科醫師教你這樣洗
30歲女罹子宮肌瘤、乳房纖維腺瘤 「發票」是兇手
女醫生產子宮也破裂 同事搶救保住孩子和子宮
醫病天地/月經禁洗頭?醫:洗完吹乾即可
女生狂長鬍子好困擾!3種原因讓毛髮旺盛 小心是身體發出警訊
影/產後大出血 為孕婦死亡率高主因
經痛怎辦?醫教按穴道緩解
女性穿胸罩防胸部下垂?研究結果跟你想得不一樣!
她因不明疼痛送醫 卵巢取出腫瘤「大如沙灘球」
產後或老化自然現象?專家:提早訓練就能降低尿失禁機率
當媽媽的苦!普度搬供品漏尿好尷尬手術擺脫窘狀
大姨媽總提早報到!月經提前5類型該吃什麼改善?
醫病天地/忘了月亮杯存在 黑血嚇壞作家
猜你喜歡
藥吃太多會洗腎? 醫解答真正敗腎主因
平日睡不飽靠周末補回來?3疾病都是這樣被睡出來的
冬天皮膚乾擦乳液就好?8誤區只會讓症狀更嚴重
深蹲到底有什麼好處?怎麼蹲才不會傷膝蓋?
秋冬好發心梗!注意心臟4核心症狀,減少運動性猝死
心臟罷工有前兆 這些症狀一周3次以上要當心
下雨鞋濕腳臭好崩潰!網傳7個除臭秘方哪種有效?
為何過敏容易在清晨發作?耳鼻喉科醫師教你改善方式
天冷心血管承受得住嗎?醫師教遠離高血脂症和心臟病
6種人感冒病程快! 你需要做「這件事」增強保護力
看指甲知腎不好? 醫:5字訣更有用
20歲水果攤商站著削甘蔗 誤砍命根子慘「自宮」
高以翔死亡背後真正原因 胸腔醫師認為是這個
戴口罩沒用!臭氧比PM2.5更難防 醫籲濃度高時別出門
胃食道逆流只能坐著睡? 「喬一下枕頭」睡得更舒適
不是睡不著才叫失眠 出現4種症狀應就醫
「洗腎王國」在台灣 5字口訣「泡水高貧倦」可防腎病
頭痛6年找不出原因 射頻神經燒灼術15分鐘就搞定
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一定要知道的6項腦中風檢查
糖尿病不是控制血糖就夠了?還有2地方也藏致命危機
走路好處又多一項!男性每天快走半小時 有助降低罹糖尿病風險
過度補眠變周一症候群 錯誤睡眠迷思影響生理時鐘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生病了」吳念真:憂鬱症患者最怕聽到這句話
別穿發熱衣褲運動!皮膚科醫師:男性可能得不償失
周杰倫也受其苦…「老藥新用」治僵直性脊椎炎露曙光
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
不只女性受影響 婦產科女醫請老公去打HPV疫苗
心臟手術改微創 縮短病人恢復期
少婦天冷即手腳冰冷 原來罹患了「冷凝球蛋白血症」
藝人郭彥甫傳流感攻心 醫曝關鍵治療時機
纖維不是隨便吃就有效!營養師教你認識纖維3種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