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子較消極悲觀?美國賓漢姆頓大學研究發現,睡眠時間較短或晚睡的人,容易產生消極想法。精神科醫師認為,睡眠時間偏少,確實讓人產生負面思維,若大學生徹夜打電動,長期下來可能因精神不濟而減少社交活動,人際關係也容易變差,進而影響情緒及表現。
為了瞭解思想和睡眠的關聯,賓漢姆頓大學研究團隊讓100名學生完成一系列問卷,測量焦慮、沉思及煩惱程度,再詢問學生平時的睡眠情形與習慣。
調查發現,睡眠時間短或晚睡的學生,情緒較差、也較悲觀。研究團隊認為,此項調查能驗證睡眠習慣和心理健康有關,在臨床上確保患者在合適時間獲得良好睡眠,有助減緩精神疾病。這項研究日前刊登於「認知療法與研究期刊(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一般人會因睡眠不足影響情緒,遑論憂鬱、焦慮、躁鬱及呼吸中止病史患者。這類病患都合併有睡眠障礙,壓力情緒一來,連「睡覺」都成為一種壓力,精神狀況差,思維當然負面。
「只要打亂生理時鐘,想多睡補回來都難。」袁瑋建議,兒童應睡滿10小時,青少年9小時,成人最好有7到8小時睡眠,較難入眠的老人家也應睡滿6小時。
松德精神科診所主治醫師黃惠琪說,門診每10名睡眠障礙的患者中,有8人的睡眠障礙和情緒有關。通常只要改善睡眠,患者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心情也會跟著好起來。
針對有睡眠障礙的人,黃惠琪建議,初期以非藥物治療最好,包括固定起床時間,即使覺得累也不要睡回籠覺,可午休半小時,並多吃富含色胺酸的食物,例如香蕉及堅果,有助減壓緩解焦慮;若仍無法改善,再由醫師開立安眠藥處方,幫助入眠。
夜未眠吞藥 不如多運動
「西雅圖夜未眠」,如果少了前3個字,一點也不浪漫。33歲的小涵是上班族,半年多來,成天擔心自己罹患愛滋病,睡不好覺,拖著疲憊身體去上班,生活品質大打折扣,情緒不穩,甚至變得悲觀。
收治小涵的松德精神科診所主治醫師黃惠琪表示,小涵因工作壓力,導致過度焦慮並患強迫症,即使生活環境不可能感染愛滋病,檢查也沒問題,卻沒辦法讓焦慮想法跳脫腦袋。後來經3個月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小涵才終於能睡一場好覺。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指出,許多有睡眠障礙的人,習慣到醫院拿安眠藥,認為吃藥助眠是最簡單的方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國人安眠藥用量約3億2千萬餘顆,排列長度約327公里,相當於中山高速公路總長。
袁瑋表示,安眠藥具成癮性,若老人有使用安眠藥習慣,則會造成記憶力下降,也容易暈眩、跌倒。醫師通常以非藥物治療優先,或再搭配藥物雙管齊下,減少藥物依賴性及其衍生的副作用。
非藥物治療方法有哪些?包括培養良好睡眠習慣或多運動、訓練肌肉放鬆、照光治療等,都能有效助眠。若習慣晚睡、白天卻爬不起來的人,建議早上多曬太陽能幫助調整生理節律。
袁瑋也建議,睡前不要吃太飽,避免胃食道逆流加重失眠,含咖啡因的飲料要在中午前喝完,並避免睡前做激烈運動,就寢環境則應維持黑暗、安靜。另外,酒精和尼古丁也會讓睡眠品質變差,根據研究,吸菸者失眠機率是非吸菸者的4倍。
黃惠琪曾收治一名年輕睡眠障礙患者,經常在床上打電動、看書、吃東西,身體對床有「制約反應」,躺在床上精神很好,反而躺在客廳沙發上才想睡覺。她請患者改變生活習慣,讓床留給睡覺用,才解決困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