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研究發現多攝取類黃酮助降失智症風險,這些食物含量多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長者經常感到孤獨恐減壽 美研究:最多少活5年

同齡的年長者相較,感到孤獨者的平均壽命,比起未感孤獨者,最多少活了5年之久。圖片來源/ingimage
同齡的年長者相較,感到孤獨者的平均壽命,比起未感孤獨者,最多少活了5年之久。圖片來源/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新冠疫情家庭團聚被迫減少,年長者在防疫規範下,比往常面臨更大的孤獨風險,民眾可用電話多表達關心之意。孤獨與壽命有關,董氏基金會引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今年7月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同齡的年長者相較,經常感到孤獨者的平均壽命,比起未感孤獨者,最多少活了5年之久。

這項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日本大學科學家及其合作者進行,總計有3449名新加坡60歲以上長者參與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在60、70和80歲時,有時/大部分時間「感到孤獨者」的總預期、健康預期和活躍預期壽命較短,與不感到孤獨者相較,健康、自理能力受限比例更高。

進一步分析發現,認為自己有時/大部分時間「感到孤獨」的60歲老人,比起從不感到孤獨的同齡者,平均少活3至5年;在70和80歲的老人中,感到孤獨者比沒有感到孤獨者,分別少了3至4年,以及2至3年壽命。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孤獨」是個人內在的感受,而不是由外界來定義,身邊沒有人陪伴不一定會感到孤獨,而當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感或友誼,但實際與預期有落差,這時就可能產生孤獨感,而孤獨往往與身心症狀息息相關。

至於面對孤獨的長輩,賴德仁說,可先了解他們感到孤獨的原因,像是生理疾病、憂鬱傾向、社會文化、經濟因素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建議邁入中年的民眾,從現在就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像是參與社區鄰里活動、志工服務等,提早為老年生活做準備也有助於預防失智。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長者可透過三個方式,避免因孤獨影響身心健康,首先嘗試「感覺有被關心」,希望被拜訪或問候,但晚輩無法滿足期待,可試著理解期待落空的可能原因,體諒對方並知道自己是被關心的;其次,「主動營造喜歡的感覺」將期待化為行動,主動為親友、晚輩做一些利他的事情。

最後則是「計畫性的預防孤獨」,葉雅馨說,安排每天的日常生活、每周的例行計畫,與每月的目標。然而,新冠肺炎期間使年長者面臨更大的孤獨風險,建議親友可鼓勵長輩接觸3C產品,教導如何透過手機、平板進行視訊,以解思親之情,但若觀察到他們茶不思飯不想,已有憂鬱或失智症狀,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預期壽命 憂鬱 失智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