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症 幼時常有分心、健忘症狀
【內容摘自《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作者Phyllis,方智出版】
一項由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出資的「強迫症遺傳學合作研究」發現,與沒有囤積症患者的家庭相比,擁有超過兩名囤積症患者的家庭,其成員在十四號染色體上有不同的基因排列。十四號染色體上的基因與遺傳疾病和免疫系統有關,它也被視為早發型阿茲海默症的罪魁禍首。但囤積症與十四號染色體之間有無直接關連,仍有待進一步的實驗確認。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亦指出,大腦前額葉受損可能導致病患反常地蒐集物品。大腦前額葉是專司注意力、判斷和衝動控制的中樞,而它的受損正好與囤積者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做決定和過度消費的障礙行為相呼應。研究人員發現,囤積者的大腦前扣帶皮質有較低的新陳代謝率,此區域專司注意力、決斷力和錯誤偵測,而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反常行為,恰巧是囤積者的行為特徵之一。
耶魯大學精神病學兼任副教授大衛.托林則是將腦部掃描科技應用在囤積症的研究上。在進行腦部掃描時,他請囤積者看著不同的所有物並決定保留與否。不保留的物品會在他們眼前被銷毀,因此他們知道結果是不可逆轉的。當囤積者決定扔掉某樣東西時,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眼眶額葉皮質的活動增加。沒有囤積習慣的人,在這個涉及決策與計畫的大腦部位並未顯示額外的活動,相較之下,囤積者所承受的壓力卻似乎到達極限。
美國史密斯學院心理系教授藍迪.佛羅斯特是囤積症的研究權威,他從一項調查中得知,大多數囤積者在童年時期常有分心、丟三落四、健忘、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和講話滔滔不絕的現象,而這些症狀皆屬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範疇。根據囤積者的描述,他們在成年後只要遇到必須長期耗費腦力的工作,就自然而然地傾向迴避,因此幾乎不曾為了整理東西付出任何心力。
另一方面,熱中於囤積的患者也可能具備某種超凡能力,例如細緻敏銳的觀察力和審美天賦。他們能在每樣物品上看見一般人會忽略的豐富細節,以及可以應用於各種用途的無限潛力,也因此囤積者中自詡為「藝術家」或「收藏家」的人不在少數。但也因為這一點,他們經常迷失在單一物品的細節探索上,以致無法聚精會神地完成既定計畫,而且在判斷事情上也總是落入「見樹不見林」的下場。在欠缺整理能力的情況下,這種超凡能力往往會悲劇性地步向失控與發狂。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招名威/失眠5大常見地雷,睡前做這件事更是大忌!
壓力大、要求完美容易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教「2招」找回自癒力
從「鬼滅之刃」談睡眠障礙 部苗心理師建議做集中呼吸
寒冬心情易生波動 醫生:家裡保持明亮、不要省錢不開燈
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不習慣別人碰觸、擠滿人的捷運感到不舒服?多數原因是因這件事
頻拉肚子以為自律神經失調 手腳沒力才知FAP罕病
精神病一輩子都不會好?藥需吃一輩子? 專科醫師吐真心話
放鬆 ≠ 壓力管理 腦神經學家: 5 個壓力管理技巧翻轉高壓生活
1分鐘了解思覺失調症!圖解常見症狀與治療藥物
高學歷高壓力? 醫師:研究生憂鬱、焦慮是正常人6倍
姊弟戀無法成雙 專家:美滿姻緣不能只注重表相條件
已到達極限!醫師提醒身體超負荷的3大SOS求救信號
壓力慢性病的邪惡聯盟 WHO認證使人傷殘的2種疾病
熱水泡澡越熱越能放鬆身心?醫:超過42度有反效果
喜歡吃巧克力、喝過多咖啡?哈佛醫學院博士:可能是預警訊號
中醫不分科 反易揪出自律神經失調
觀察症狀 單一或多重 避免逛遍各科治不好
久坐不動、要求完美 自律神經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明明全身不舒服,為什麼醫師說我沒病?
現代人必學的功課 世界各國的紓壓之道
「不是想太多,只是生病了」一名憂鬱患者的住院日記
常使用社群媒體,小心愈滑愈自卑! 專家示警8個該休息的行徑
疫情焦慮老覺一肚子大便 男不敢再吃暴瘦求助身心科
長時間上網就是網路成癮? 精神科醫師:有3個判斷標準
喝酒傷身嗎? 酒精對器官的毒性傷害有這些!
口罩戴出恐慌症 看人沒戴也怕
16歲女學生患飲食障礙症 竟是媽媽從小管太多
鬼滅之刃「我妻善逸」是膽小鬼? 精神專家分析這點:他是個努力家
房間亂不等於囤物症!醫師:高嘉瑜房間可看出一件事
猜你喜歡
噁!67歲男後腦長巨大粉瘤 醫生花3天擠完「蛋沙拉膿液」
眼周長小顆粒怎麼辦?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解決辦法
8千萬人曾發生腦中風! 解剖「 大腦各部位急性中風症狀」...小心慢性致殘
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該用藥物保養心臟健康嗎
生活中哪些動作很傷膝蓋?4種不良動作超傷膝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最燒錢的病!有鮪魚肚要注意 醫曝「6飲食習慣」會害腎出問題
為什麼腳跟總是反覆龜裂、粗糙?醫曝愛做2件事惹禍
天冷防猝死!1分鐘檢測你的護心指數
手癢擠痘卻雙肺感染險喪命 醫:危險三角區勿擠
沒曬到太陽就不會變黑?醫:太熱也會產生黑色素
寒流來襲發熱衣夯 醫師:這4種人可能愈穿愈癢
「踮腳尖」好處多!在家就可以做的三款運動,遠離肌少症還能排濕氣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打鼾是身體警訊 十大死因九項與此有關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久坐腿麻反覆發作 醫師:可能有其他潛在疾病跡象
喝可樂易骨質疏鬆?老了才補鈣無效?搞懂5個常見骨鬆QA
喉嚨痛不一定是感冒!耳鼻喉科醫:幾種喉嚨痛別輕忽
便便好臭是腸道警訊? 出現「3形狀、4異色」小心身體快壞了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量血壓該量左手還是右手?最新研究揭正確量法測風險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7月大女嬰吞洗衣球急送醫 醫:洗衣球像糖果小心誤食
哈佛研究證實:80%的痛風可預防 做到一件事最重要
老人罹患肌少症問題嚴重 物理治療師推三招
他看牙診療一半臉上被滴「濕黏液體」 真相曝光氣炸了!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些水果更難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