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韓德彥/桃園榮民醫院臨床心理師】
日前1男2女發生「網路揪團自殺」事件,年關將近,又有家長攜子自殺的悲劇。自殺已經連續十多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目前要有效防治自殺,仍是推廣「自殺防治守門人」的概念。
所謂「自殺防治守門人」是指那些會接觸到「遭受痛苦、危難個體或家庭」的人。大體而言,能辨認出自殺行為徵兆,並對有自殺風險者適當回應或轉介者,都可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
自殺防治守門人可以是諮商輔導、心理社工等專業人士,也可以是學校老師、基層醫療醫師、神職工作人員,甚至是社區鄰里長、農藥販售商、看護、警衛、志工等。換句話說,社區中的你我都可以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由於「自殺防治,人人有責」,近年來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大力推動「1問、2應、3轉介」這3個簡單又易記的步驟來防範自殺,期透過「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協助」的方式,有效減少每年自殺死亡人數。
「1問」是指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詢問。一旦懷疑身邊周遭親友有自殺的可能性,就應該主動關心詢問,不需擔心詢問是否引發自殺想法。常見問句包括:「最近是不是感到不快樂?」、「會不會想一覺睡去就不要起來?」,甚至也可直接問「有沒有自殺的想法?」。
「2應」是指給有自殺意圖的人適當回應。透過優質的同理心與合宜的自我揭露,不僅可以幫助當事人釐清困擾、整理思緒,還可進一步提供「希望」,降低真正執行自殺的可能性。常見的回應方式包括:「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很痛苦」、「發生這樣的事讓你有什麼感受?」、「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3轉介」是指引導當事人接受轉介以得到進一步的協助。由於自殺想法通常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消除,因此勸導當事人進一步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忙,將能有效減緩自殺衝動。通常帶個案至醫院精神科就診,或接受心理衛生中心或諮商機構的晤談,能使他們的情緒趨向平穩、降低風險。
網路使用者若能明白「1問、2應、3轉介」的步驟,將能在網路世界裡扮演好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避免類似網路揪團自殺事件再次發生。
【2010/01/2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