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應及早診斷治療。研究顯示,雖然ADHD的症狀會隨著年紀消失,但部分童年時期的ADHD患者症狀會持續到青春期,約占6到8成,症狀到成年期者占4成,顯示ADHD對孩子而言是長期的成長困境。
根據知名期刊「刺胳針(Lancet)」2015年報告,追蹤ADHD患者死亡原因,有七成八都屬於「非自然死亡」,包含意外等。
進一步分析年齡層以及診斷年齡,ADHD患者若能在青春期前診斷,非自然死亡每年每萬人4.3人;青春期才確診者,死亡率為每年每萬人22.3人,顯示愈晚診斷,對於ADHD患者愈危險。
嘉義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陳錦宏提出警訊,ADHD的青少年逾7成合併其他症狀,包含學習障礙占5成、焦慮感占4成、物質濫用行為占3成、憂鬱症狀占2成;容易發生車禍、身體傷害、家庭關係不佳等負面影響,也比一般人高出2到3倍,但是若能及早介入治療,即可降低負面風險。
全球對於ADHD治療指引均建議採三合一治療模式,包括家庭、學校與醫療專業。依年齡、症狀嚴重度為考慮治療選擇的參考。治療模式主要以藥物治療、家長與老師執行之行為治療及學校特殊方案為主;整體治療改善率達8到9成。
陳錦宏表示,去年曾發表一篇研究顯示,台灣ADHD孩子用藥累積超過3個月者,比不用藥者,降低約50%頭部撞傷危險,每年估計減少超過1000個孩子頭部撞傷,呼籲家長若是發現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症狀,應立即就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