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一名國二男學生因其父關心「吃飯沒?功課寫了沒?」多說幾句就抓狂,甩門回房間,成績退步,上課常趴著睡覺,就醫發現,他早在國小就就會暴怒撕考卷、捶桌,可能出現「侵擾性情緒失調」,上了國中,易怒情緒無處宣洩,越發不可收拾,甚至失眠、罹患憂鬱症,所幸就醫服藥、親子溝通,二個月後,男學生易怒情緒獲得顯著改善。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身心科主治醫師陳怡如觀察,很多父母對於青少年孩子管教頭痛不已,青少年因人際、感情或管教困擾就診,比例有增加趨勢,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暴怒情緒或行為已嚴重影響生活常規,例如捶桌、撞牆、撕考卷、使用暴力、逃學、逃家等,暴怒頻率一周超過3次,建議儘快尋求醫療協助。
這名國二生家長表示,孩子比較內向,在家只有爸爸管得動,但近半年來,孩子情緒不穩定,連關心他吃飯、洗澡,功課做了沒?都悶不吭聲,多問幾次就抓狂,用力甩門躲進房間,在學校的成績直直落,老師也反映,孩子上課常趴著睡覺,已經管不動他。
陳怡如說,這名國二男學生易怒情緒經鑑別診斷,發現他自我要求高,小學三、四年級,常因認真準備卻考不好,又沒有朋友、親人可以傾訴,氣到撕毀考卷、搥書桌,可能是「侵擾性情緒失調」,到了國中後,功課壓力變重,家長也是出於關心,常提醒或詢問生活、課業細節,導致他易怒的情緒越發嚴重。
陳怡如指出,經詳細評估和綜合診斷,這名國二生有憂鬱及焦慮傾向,除了藥物治療,也透過專業親子諮商,調整親子的行為,父母透過傾聽、鼓勵與支持,取代責罰,讓孩子面對挫折,可以肯定自己努力的過程,調整腳步,準備下一場挑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