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多變難察覺 罕病多發性硬化症如「千面女郎」
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100多位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病患,雖然目前真正的發病原因不明,但可能與基因、維他命D缺乏、病毒感染有關,甚至壓力都可能引發,而女性發生機率更是男性的4.4倍,由於症狀多變難察覺,有著「千面女郎」的稱號。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系主任羅榮昇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疾病,發生症狀根據侵犯部位而不同;若是侵犯視神經會造成視力模糊,侵犯腦部造成對側肢體無力或是麻痺,侵犯腦幹造成吞嚥困難,甚至複視、走路不穩,侵犯脊髓可能造成四肢無力、大小便失禁。
不斷復發恐神經退化 提早正確診斷
多發性硬化症不斷復發,會造成神經退化,連帶增加失智、失能的風險;根據近年國際研究發現,多發性硬化症最好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因此,提早正確診斷就特別重要。羅榮昇主任說明,多發性硬化症診斷方式簡單,利用核磁共振檢查能夠提早診斷,也可以搭配脊髓穿刺、誘發電位等輔助器材,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病患適當治療 能結婚生子
臨床上,曾有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性,眼睛突然看不清楚就醫,檢查發現腦部發生白質病變,經過1年後,已經發生走路不穩,才確診是多發性硬化症;所幸,經過適當治療,生活回復正常。羅榮昇主任指出,這名病患在門診治療已經10多年,目前能夠上班,生活回復正常,也已經結婚生子。
有症狀要警覺 新診斷標準及早治療
羅榮昇主任提醒,年輕女性若是突然發生複視、走路不穩、下半身無力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現在透過McDonald診斷標準,就可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是由記者編採健康內容、醫藥新知為主題的健康媒體平台,致力於提供專業、即時、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http://healthnews.com.tw/blog/)邀請專業人士論述健康資訊,分享豐富的保健知識與服務,成為民眾獲取健康知識的首選網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罕病不罕見 國健署:全球罕病患破3億相當於1個美國
影/2.5歲女娃尿布有血多處瘀青嚇壞保母!原來是罕病
罕病法20年/林炫沛:難道他不重要嗎?生命要怎麼衡量價值?
罕病法20年/慈母心鐵娘子 陳莉茵:愛的DNA再挑戰
罕病法20年/曾敏傑:罕病法是台灣衛生政策中的鑽石
罕病法20年/台灣真幸福 60億元照顧近萬名罕病患者
罕病法20年/王英偉:是台灣邁向衛生大國的重要一步
罕病法20年/好想再呼一口氣 咳痰機讓罕病患免除氣切
罕病法20年/龐貝氏症孩子九歲了 我只想跟其他小朋友一樣
長庚治罕見「毛」病 婦人揮別30年的「麻」煩
婦人罹罕病「毛毛樣」查不出 過了30多年麻痺人生
肌萎兒臨終:我先去天堂找一個家 等把拔和馬麻
8歲女童全身狂滲血流紅眼淚 一天發作5次
給付罕病奇蹟之藥 健保署長:和病友一樣焦慮
肌萎病友盼 給付罕病奇蹟之藥
SMA女孩:藥改善的不僅是生命,而是活下去的方式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分四型 全台患者四百人
SMA病友期待健保保障「萬一」 罕病就是這萬分之一
SMA患者為用藥請命 爭取最後一根手指還能動的機會
罕病+血癌不喪氣 全班幫她圓跑步夢
罕病中的罕病!12歲視力剩0.03 女童軒軒揮灑畫紙溫暖人心
眉骨凹、頭頂高像辛普森家族 牽引器擴張讓一歲娃頭型變圓了
治療顱縫早閉 頭顱擴張牽引不錯過大腦黃金成長期
「我要活的比他們還要久」罕病夫是她心頭痛 又掛心兒發病步後塵
發病後螢幕是他唯一的窗 直到遇見了治療師
翻轉罕見人生/肌萎症的她 當媽媽是最驕傲的身分
萬分之一在我家/二指鋼琴師的玩轉音樂之路
把罕病病友家搬進展覽 體驗萬分之一的生活方式
罕病基金會20歲 6病友生命奮鬥影片當成年禮
「樂透都沒那麼容易中」連生2罕病兒 新篩檢救了老二
猜你喜歡
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40歲以後如何防止血管硬化?醫師分享6撇步讓血管變年輕
主動脈瘤如體內未爆彈!心外醫:5症狀中1恐要命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研究揭女性血壓應比男性低!專家解析正常血壓值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男子挺台灣鳳梨大口吃 鳳梨卡食道差點窒息緊急就醫
頸椎病來得早又難好!醫:穩定頸椎才治本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如何舒緩? 物理治療師教坐椅子就能做的「簡易動作」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生育率怎麼救? 婦產科女醫剖析現代女性需要的是這些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高血壓男劇烈腹痛急送醫 患「腸中風」放支架救命
你以為你很瘦嗎?這個器官胖起來,恐增加死亡機率
皮膚癢睡不好 3招改善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B肝抗體消失補打疫苗? 許金川:腹部超音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