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白髮為何一直長? 中醫認證預防掉髮、維持烏黑髮色15種食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百病漫談

氣切比插管舒適些 可說話也能進食

元氣周報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報導】

案例故事一:「四年來,他都在病床上度過……」一名六十多歲的男性中風之後,無法像常人一樣下床行走,長期臥床造成他胸腔內橫隔肌力量不足,肺活量已不足以維持生命,醫師決定以氣切取代插管治療,幫助他有活命的機會。

案例故事二:一名男騎士遭貨車迎面撞擊,當場顏面重創,送醫後立即插管治療。一個月後,在進行顏面整形手術前,醫師拔掉插管,以氣切管來取代。因為必須顱面重整,車禍也導致氣管長出息肉,沒辦法再由口腔插管,所以必須進行氣切。


氣管切開術 常見救命手術

「氣切是常見手術。」亞東醫院呼吸照護中心主任許永隆表示,呼吸照護中心幾乎每天都有插管、氣切的病患;新光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林洧呈也說,以新光醫院為例,每周都有進行氣切手術的患者。

許永隆說,通常氣切只針對無法自行呼吸、咳痰,或插管已無效果的病患,「畢竟氣切是為了救命。」

氣切的正確說法是「氣管切開手術」,顧名思義就是在氣管軟骨的地方,切開一條通道,讓空氣可透過這條通道進入肺部,幫助病患達到呼吸的功能。

執行方式是透過手術,直接在病患頸部開一個直徑一公分的小洞,放入氣切管,解決患者呼吸困難、氧氣不足的問題。

可說話進食 遠比插管舒服

聽到要在皮膚上劃開一公分的洞,多數家屬與病患直覺認為痛死了,寧願繼續插管,也不忍見到患者開刀,其實這是錯誤觀念。「氣切遠比插管舒服。」林洧呈說,插管不但不能說話,而且有聲帶受損及併發感染症的危險,以病患舒適度來說,當然是氣切比較舒服。

原來要藉由嘴巴的呼吸管道,改由頸部進出,除了抽痰、換管較容易,在醫護協助練習下,病患甚至可以說話、進食。

插管易感染 建議別超過30天

除了救命及舒適度的考量外,取代「長期插管」也是醫師建議進行氣切手術的原因之一。因為插管的病患,口水容易倒流至氣管,引發細菌感染、口腔潰瘍、氣管息肉等併發症;許永隆表示,插管超過30天,每多一天,就會增加1%的感染風險。

在插管已無法改善病患呼吸的情況下,多數醫師會建議氣切,而且愈快愈好。新竹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德種則表示,插管兩周後仍無法改善呼吸困難,「氣切就有必要提早進行」。

手術30分鐘 定期更換氣切管

在眾多手術中,氣切已經有標準作業程序,整個手術過程僅需30分鐘,且併發嚴重氣胸壓迫心臟的機率低於千分之一,唯一要注意的是後續照護問題。

黃德種表示,健保給付的塑膠PVC材質氣切管,每14天就應更換,避免感染;至於矽膠材質的氣切管,由於成分接近身體組織,排斥性較低,每月更換一次即可,但是患者必須自費1000元。

氣切 插管 咳痰 呼吸困難 細菌感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