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Podcast

🎧|三明治中年人是自殺最大族群!精神科醫分享3步驟拆彈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中年男性是三明治族,夾在職場、家庭間,卻又較少對外傾訴,增加自殺死亡風險。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中年男性是三明治族,夾在職場、家庭間,卻又較少對外傾訴,增加自殺死亡風險。記者曾吉松/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職場上,不只要承擔來自高層的壓力、領導下屬的衝突。在家中,面對照顧長輩、青春期兒女的叛逆、妻子的抱怨,中年人是典型三明治族。」專家表示,中年男性通常都到最後一刻,或是老後才求助心理資源,建議透過覺察壓力源、紓壓、向外求助三步驟,儘早解除未爆彈。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自殺是國人第11位死因,去年每10萬人就有16.7人自殺,根據衛福部最新112年死因統計,自殺人數也創14年新高,達到3898人。「疫情是雙面刃,居家隔離讓家庭關係更緊密,具保護作用,但也是危險因子。」民眾因失去家人、染疫後遺症、經濟受困等,加劇憂鬱、焦慮等疾病,或發生家暴,惡化原先有問題的關係、身心狀態。

其中45至64歲中壯年自殺人數1345人、佔35%,位居第一,再者是25至44歲青壯年1139人、29.2%。王仁邦說,青壯年、中壯年屬於勞動、經濟生產年紀,須面對職場、家庭的壓力,疫情導致通膨也加重負擔,男性又更不擅於傾訴、求助,且傾向採取致死率高的手段,因此男性自殺死亡率較女性高出1.9倍。

老人則常因生理機能衰退、親朋好友去世、孤獨等,產生寂寞、悲哀、焦慮、緊張等情緒,是自殺死亡高危險群,但最新統計指出,老年人自殺人數不升反降,自殺率較去年減少近4%,是唯一下降的年齡層。王仁邦表示,主要歸功於長照資源完整、申請外籍看護資格放寬,疫情使子女回家、居家上班,減緩老人孤獨感,「研究顯示,日照中心、失智據點等地的團體活動有助於輕度憂鬱症,這也是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暫不納入老人的原因。」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上路至今已近一年,王仁邦表示,日前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搜集各學協會建議,擬定新一期方案,其中的討論包括了建議擴增年齡至經濟尚不穩定的44歲,另外也期盼能增加高危險群補助次數,盡量滿足民眾需求。

至於如何自助?王仁邦說,民眾首先要覺察壓力,辨別各類情緒來源,並透過運動、旅遊、吃美食等自己喜歡的方式舒壓,若情況嚴重,也建議向信任的親友傾訴,甚至向專業人員求助,最重要的是放寬心,接受生命本就有起有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需太過嚴肅看待低潮。

王仁邦小檔案

現職: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

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

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兼任主治醫師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主治醫師

學歷: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碩士與訪問醫師

英國塔維史塔克家庭治療與精神分析訓練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博士、醫學士

Podcast工作人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韋麗文

主持人:周佩怡

音訊剪輯:陳函

腳本撰寫:周佩怡

音訊錄製:許凱婷

特別感謝: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自殺 心理健康 壓力 疫情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