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慢性病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共同面對的問題,人口愈來愈老,且不健康餘命愈來愈長,勢必加深醫療體系負擔,據國健署數據,台灣五成以上長者同時罹患三種以上慢性病,而慢性病難以痊癒、只能控制,需要更多醫療資源的挹注,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高齡慢病醫療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須透過整合醫學落實全人照護。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多重給藥是長者多重慢病現況下的一大隱憂。吳明賢分享,十多年前曾有一位病人,醫師發現他血壓控制不佳,考量患者年紀較大,將其收治住院,卻發現住院期間患者血壓不斷下降,結果發現該長者是因重複吃了門診及住院時開立的降血壓藥,才導致血壓降至低於正常值。
腸胃內科出身的吳明賢也分享,共病的概念若從腸胃科出發,腸道內有人體器官密度最高的神經及免疫細胞,腸道也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及荷爾蒙,進而影響全身;學界有「腸腦軸」、「腸心軸」與「腸腎軸」之說,腸道內的神經連結到大腦、腎臟等器官,故腸道菌叢改變時,不只會影響大腦功能,也與心臟疾病、動脈硬化及腎功能病變有關。
「飲食不只關係到腸道健康,也關係到全身健康,甚至影響慢性病的發生與否。」吳明賢說,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臟病等,屬於「生活習慣病」,飲食、三餐是否規律,有無適度運動、睡覺,或長期處於壓力環境中,都會導致腸道菌叢失衡,進而導致包含慢性病在內的全身性疾病,呼籲民眾注重飲食健康,從預防端著手降低多重慢性病發生機率。
缺整合照護 多重慢病患者恐成醫療人球
吳明賢說,多重慢性病面臨的各方面問題與健保制度、醫師養成相關,過去醫療教育體制培養了許多「次專科」人才,但因為制度鼓勵專科,愈資深的醫師反而喪失了全人照護的能力,「這是台灣醫療體系一大隱憂,我們未評估專科醫師的需求量,卻一直增加供給,會變相引導民眾就醫行為、創造需求,造成醫療浪費。」而當民眾又老、又病,腸胃不好、腎臟不好、心臟也有問題,恐讓多重慢性病長者成為科別藩籬下的醫療人球,需要的是跨領域的全人醫療。
為解決此困境,吳明賢表示,台大醫院很早就成立整合醫學科;美國也有類似制度,稱為「住院主治醫師(hospitalist)」,高齡長者不只一個器官有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目前台大將整合醫學科設置在急診的後送病房,但可以預見將來不同科別病房都需要整合醫學科醫師;不過,若依照現行體制,整合醫學科醫師薪水比專科醫師低,如何給予合理的制度與報酬,讓醫師願意投入,是將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吳明賢指出,台灣醫療體系在全民健保單一保險人、總額制度的現況下,「已經撐得很辛苦」,雖然民眾滿意度極高,但背後卻是一群很認真、辛苦的醫護人員在支撐,故醫界有「血汗醫護」一說;若以英國經驗,醫療花費不斷成長,但未跟上醫療體系需求,在公醫制度、醫師薪水固定的情況下,近期已經出現醫師不願收治病人,最後病人成為醫療人球,沒有醫師、醫院願意收治。
吳明賢表示,台灣醫療支出偏低,但縣市政府卻不斷在蓋醫院,台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夾擊,醫療人力短缺,增設醫院恐造成民眾過度醫療、創造供給,且像台大醫院一樣按照規矩行事,不執行不該做的醫療,反而讓醫院經營面臨困難,收支情況只能「坐一望二」。他用台語諧音笑稱,「我們正派經營,其實是真難(台語)經營。」
吳明賢小檔案
現職:
台大醫院院長
學歷:
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台大醫院副院長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
Podcast工作人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王柏云
主持人:林琮恩
音訊剪輯:高啟書
腳本撰寫:林琮恩
音訊錄製:馮樹妍
特別感謝:台大醫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