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發生腹瀉怎麼辦?怎麼吃? 中醫師:分3階段,先休息半天,按3穴位助改善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退休力/ 自在獨立

有沒有子女都要學習「獨老」!光有長照險不夠,還需布局2件事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老年必備三實:老本、老友、老伴,其中老本是要支付老後的花費,為了以防萬一,還要加上2項保護機制。
老年必備三實:老本、老友、老伴,其中老本是要支付老後的花費,為了以防萬一,還要加上2項保護機制。
示意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某日在餐廳用餐時,聽到隔壁桌客人的對話:

雖說長照險很重要沒錯,但是我不打算生小孩,未來如果老婆比我先走,我自己一個人住,萬一發生事情沒有人知道,那我買的長照險有甚麼用?

長照險只是基本 老年要備「三寶」

都說老年必備三實:老本、老友、老伴。其中老本是要支付老後的花費,為了以防萬一,最好加上2項保護機制:

1.保險:預防風險太早發生或損失金額太大。

2.信託:確保錢用在自己身上。

雖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如果想要過著有尊嚴有品味的老後生活,手頭一定要有存款。所以在年輕時就要做好理財規畫,存夠老本,自立自強。人生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風險,透過保險,如住宅火險,汽車責任險,意外險,醫療險,長照險等,就可以將事故發生時的經濟損失,轉由保險公司來承擔。保險可以解決事故發生時錢不夠用的問題,不會賠掉自己好不容易累積出來的資產。資產慢慢累積,在退休後就會成為我們重要的老本,讓我們可以不必看人臉色過活,優閒的享受退休生活。

筆者之前在餐廳聽到的對話:獨老時買長照險有用嗎?因為長照的發生時間及經濟損失的風險,有其不確定性。購買長照險,可以解決萬一發生需長期照護時,長期財務支出的經濟負擔,所以高齡之後的老本,除了現金及可變現的資產之外,保險也是一個資金來源,因此買長照險有用嗎?以風險控管的角度來看是有其必要。

2種長期照護險 年紀愈大投保成功機會愈低

1.長期照護保險

符合長期照護狀態分為:

a. 生理功能障礙:指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更衣等六項生活自理能力持續存有三項(含)以上的障礙

b. 認知功能障礙:指診斷判定為持續失智狀態,且依臨床失智量表評估達中度(含)以上

2.失能扶助險(符合特定失能程度之一)

保障期間又分終身或定期保障,不過終身保障還是會有保障到期日的限制,可能到95歲~110歲之間,看各個契約的約定。一般0歲就可以投保,投保年齡上限因定期或終身及繳費年期而不同,一般最長可接受最高年齡是70歲。

不過保險是承保未發生的風險,所以若已經在長期照護中,或已失能,就無法承保。另外能否承保還須視提出申請時的身體狀況評估,如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病或體重嚴重超重等,都有可能會加費承保或拒保。所以想購買長照險來轉嫁資金風險,建議還是要及早規劃,否則等年紀大了才要投保,不僅保費會很高,而且年齡越大身體出現狀況的機會越大,能順利投保長照險的機會就會更低。如果無法投保,那時就只能以自己準備的資金因應,若此時發現自己的退休準備金只夠健康的自己使用,不夠支付需要被照顧的花費,除非有家人的經濟支援支應,若是獨老、錢又不夠用,能不能有尊嚴地活著,恐成無解難題。

安養信託確保錢用在自己身上

除了用保險幫老本架設經濟防護網之外,也要注意老本的安全性,自己管理老本時會不會被詐騙?自己無法管理老本時,老本會由誰管理?管理錢的人是否可信任?當我們需要被照顧時,錢是否真的會用來照顧自己?會不會被挪作他用?要解決這些疑慮,可考慮從年輕開始,就開辦安養信託來存老本,或者退休時將退休金及未來要照顧自己的財產成立信託,用信託架起一層保護網,來確保老本的安全,讓我們安心生活。

獨老還要有健全的照護機制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全台單人戶在過去一年大增10.2萬戶,且一人戶總戶數達332.3萬戶,占整體家戶的36%以上,高齡、少子、獨居、晚婚成為趨勢。當老後高齡獨居時,如果在家中發生事情,多快會被發現,關乎長者之後的復原程度,甚至是生命能否挽救?這個跟老本準備的多寡沒有關係。因此如果你以為只要買了完整且足夠的保險就沒有問題了嗎?答案恐怕不是!

之前新聞就報導過一案例:屏東縣萬丹鄉灣內村一對年逾6旬的簡姓兄弟,雖同住老舊三合院,因感情不睦互不往來形同陌路各住一屋,弟弟23日在外工作時心肌梗塞猝死,親友擲筊詢問後回老宅辦喪事,竟又發現住另一間的哥哥也已在床上成白骨,警方研判死亡約3個月。

因此雖然準備了足夠又安全的老本,但發生事情的時候有沒有人可以協助,就是生活照顧周密性的問題了。比如說在家中跌倒、生病、甚至突然昏倒時,有沒有人可以及時發現立即護理或送醫?以屏東簡姓兄弟的案例來說,首要問題是有沒有人能夠及時發現狀況,即時啟動照顧機制,錢反而不是當下最重要的。

老友與老伴 是老後生活照顧機制

高齡化少子化世代,想仰賴子女養老愈來愈不容易,另一半若能做到「執子之手,白頭偕老」固然是美事,但命數難測,所以不管有沒有結婚或生養子女,總有一天,終究會有自己一人面對獨自終老的時候,學會獨處成了人生必學技能。

獨老的生活照護防護網要啟動,以免事故發生無人知曉,錯失救助的黃金時間。「老伴」除了配偶外,也可以是一群每日相聚的同好或同伴,如每日清晨運動,健走,跳舞,社區義工等同伴,又或者是相互照應的鄰居,每天早晨互相問好,甚至是每日固定用餐的早餐店,是否能比仰賴子女晨昏定省發現長輩是否安然無恙,更能及時發現問題?

若可以接受入住老人之家,老人集合住宅或養生村,照顧會更全面化。入住機構常有各種康樂活動或學習課程,老人家憑藉活動參與更能夠彼此交往、互相了解更多。有了這些「老伴」陪伴,不僅生活更加多采多姿,平日若有突發狀況,機構的同伴或社工也能及時發現,甚至機構內有醫護人員能及時處理,防止傷害擴大,在生活安全防護上會更加周密!

人生下半場不該是日日無所事事,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每天自怨自艾,甚至百病叢生,任由生命流逝,獨老也能活出精采人生。但漫漫人生總有風險,為了活的優閒自在,除了老本的準備要足夠,別忘了也要好好經營一群老友及「老伴」,這樣才能健康又快樂獨老,安享無憂的第三人生

作者:陳瑀莘

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

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

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

作者:陳瑀莘
作者:陳瑀莘

(責任編輯:葉姿岑)

長期照護 保險 長照 第三人生 獨老 少子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