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Podcast】Ep35.「遺忘,或許也是一種美好」年輕導演安德森把藝術帶給失智症家庭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退休力/ 理財準備

父母想守住老屋,子女盼賣掉支出照護!理財規畫顧問給解方:問題不單純在「賣」或「留」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父母想守住老屋,子女卻希望房子賣掉養老,該如何取捨?
父母想守住老屋,子女卻希望房子賣掉養老,該如何取捨?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林爸媽七、八十歲了,記憶退化、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住在台中的他們,最近一心想把老房子整修:「那是我們的根,是我們一輩子的心血。」

然而在台北打拚的三個女兒卻直搖頭:「爸媽北上比較好,房子賣掉拿來養老,我們才能照顧到你們。不然,我們2地奔波,要上班又要照顧您們,我怕我們會先累倒!」

家的依戀與現實負擔的拉扯

這場對話,像不像你家裡也曾上演?

一邊是父母對「家」的依戀與安全感,一邊是子女對「現實負擔」的焦慮。兩代人站在不同的軌道上,彼此都沒有錯,但卻難以交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代溝?

父母眼中,房子不只是房子,是記憶和根,是無形的安全感。

子女眼中,老屋是負擔,裝修費用龐大,異地居住難照料。

再加上長輩醫療與長照支出不斷攀升,還有房產涉及的稅務與繼承問題,矛盾自然愈演愈烈。

當情感遇上財務,該怎麼解?

作為財務顧問,我會提醒家庭:不要只討論「要不要留房子?」,而要思考「怎麼讓生活品質不被犧牲?」。

若父母堅持留在老家

翻修應以安全為核心:防滑地板、浴室無障礙設計、緊急呼叫系統。能保命的改造優先,避免陷入無底洞式的花費。

若父母選擇北上同住

則要考慮:

• 居住安排:租賃或購買鄰近子女的獨立單位,保有自主性。

• 照護規劃:聘請看護,搭配台北完善的醫療資源。

• 成本估算:租金約2–4萬元/月,看護2–4萬元/月,日常與醫療支出另計。

無論如何,提早做好制度化財務安排

• 家庭信託、繼承協議,避免未來爭產。

• 預留稅金與長照費用,別讓子女陷入臨時拋售資產的困境。

• 善用政府補助,像舊屋整修、長照2.0,都能減輕壓力。

問題不單純是「賣」或「留」…真正的關鍵在溝通

父母需要被尊重,子女需要被理解。如果只是在「情感」與「理性」之間拔河,永遠沒有答案。

我常建議客戶召開家庭會議及同理對方立場,用財務數據取代情緒拉扯。當大家一起看到「裝修要花多少錢?看護每月多少錢?醫療又要多少錢?」,選擇就不再是誰說得大聲,而是「怎麼走才可行」。

父母真正想留下的,不是磚瓦,而是歸屬感;

子女真正想減輕的,不是親情,而是負擔。

因此,問題的答案不是「賣」或「留」,而是:

• 如何在有限資源下,保障父母安全與尊嚴?

• 如何在長期規劃中,降低子女的壓力?

• 如何讓「愛」在雙方之間延續?

資產不是用來糾結的,而是用來支持生活的。房子不是問題,沒有對話與規劃才是問題。

當親情遇上財務,提早規劃,才是真正留給家人的「愛」。

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 吳幸柔<br />作者吳幸柔提供
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 吳幸柔
作者吳幸柔提供
經歷:

富邦人壽行銷經理

2024-2025台灣理財促進會理事

2023-2024台灣理財促進會教育訓練召委

2025MDRT總會全球會議主場會議/特別會議隊長

2024MDRT總會財富管理專案委員

2023MDRT總會全球會議交流區普通話會議隊長

2021MDRT台灣分會區域主席暨講師組召集人

專業證照: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

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

信託執照

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證書

壽險業務員資格合格證書

財產保險業務員資格合格證書

記憶退化 長照 看護 安全感 信託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