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宣布,透過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建立台灣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CGDB),至今已收錄近2千筆資料,加上健保5月1日起給付19種癌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尋找基因突變,進而精準投藥,不僅預計每年約2萬名癌患受惠,也能加速未來藥物開發和法規核准流程。
國衛院長司徒惠康表示,示範計畫是由衛福部、國衛院、5家國際藥廠及17家醫院合作進行,成功建立的CGDB收案近2千例,包含食道癌291例、胰臟癌445例、胃癌349例、膽管癌204例、膽囊癌41例,以及肺癌604例;而自2019年成立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目前整合了31個醫院、3個研究機構及台南市政府、台大醫學院台灣腦庫,並累計96萬筆資料,學術界、產業界也已透過單一窗口,分別申請148、32件。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此為首次公私部門協力(PPP)成功的模式;初步診斷患者癌別,檢測癌症基因後,癌症精準醫療臨床小組(MTB)將據此提供個人化治療建議,必要時也將媒合藥廠贈藥或臨床試驗;檢測結果與治療藥物的療效等真實世界資料,也可作為品質檢測、未來給付項目評估、新藥研發或檢測方式開發的重要參考。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長楊志新表示,單一癌別通常有多組關鍵突變基因,像是肺腺癌就有十幾種,若一個一個藥物嘗試,加上檢體稀少,每試一個基因型將耗時一星期;但NGS藉由電腦快速大量定序後,便能依據腫瘤變異位置分類基因型,全程僅需三星期。
健保本月起給付的NGS將涵蓋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給付區分為BRCA、小套組、大套組等3種,依檢測基因數支付不同點數,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另依專家建議各癌別之檢測時機不同,每人每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
合作藥廠之一的台灣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總經理池田秀子(Hideko Ikeda)表示,全球皆關注台灣精準醫療的發展,因此樂見試辦計畫推行成功,進一步促成NGS納保,少去醫師猜測癌患變異基因的時間,節省不必要的醫療浪費,藥廠也有機會贈藥給患者,收集的檢測與療效成果更有助後續藥品研發,幫助更多潛在癌患,實現健康台灣的願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