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時因高燒不退,媽媽半夜背著我去找虎尾鎮上有名的「李內科診所」,直到現在,依然記得當時媽媽焦急萬分的神情,以及李醫師仔細為我診斷、開藥。另一次,小時候幫忙家事,洗碗時不慎手一滑,瞬間在我的右手腕畫出2公分的傷口,由於血流不止,媽媽趕緊拿布壓住傷口,帶我去鎮上「楊外科」,請醫師縫合。
著時間過去,右手腕傷疤依然存在著,這些年小鎮醫師的醫病情景,猶歷歷在目。
去年,天下雜誌一次到健保署採訪,一名陳姓實習記者也一同前來。她回家和媽媽提起白天的採訪,意外地連結一段30多年我在省立桃園醫院工作的醫療情緣。
當她向媽媽提起我的名字後,媽媽立刻請她問,我是否當年在省桃服務?媽媽告訴她:「當年患糖尿病的阿嬤,腳趾潰爛,醫師都說要截肢。但阿嬤不肯,要不是李醫師用心照顧,可能真的得截肢呢!」「怎麼那麼湊巧讓妳再遇見李醫師?他那時候無微不至地照顧阿嬤傷口,是我們家的大恩人耶!」
陳小姐跟我確認,我是否就是那位李醫師。我當然記得當年情景,也對阿嬤兩位女兒的孝順印象深刻。記得當時某日快下班了,在醫院走廊遇到一位婦人叫我,問我「媽媽因糖尿病足潰爛剛被收住院,可不可以請您幫她換藥?」
我沒要她去護理站找住院醫師去換藥,直接跟著她回到病房,仔細觀察阿嬤腳部傷口,清創傷口換藥包紮,也規畫給予促進血管擴張的藥物。阿嬤看我為人親切,指定我每天去幫她換藥,很幸運地,阿嬤傷口居然完全痊癒,也免去被截肢的命運。
阿嬤出院後,家屬特地在楊梅舉辦酬神宴客,並感謝省桃醫護團隊,雖然當天我有事沒出席,也能感受到純樸病人對於醫療人員的尊敬與謝意。
台灣已經全面實施全民健保,民眾就醫不需要擔心龐大醫藥費,只需多支付部分負擔費用,便可以逕赴都市的醫學中心看病,基層院所則日益萎縮。
為了避免醫療生態繼續扭曲,健保署兩年前積極推動落實分級醫療,期盼透過各種政策導引,如強化「健保雲端醫療資訊查詢系統」,把病患在大醫院所做的各種影像與檢查資料上傳及分享,讓在小鎮服務的基層院所醫師在診間也可直接調閱,壯大基層院所的診療實力,喚起民眾對「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的信心;健保快易通的「健康存摺」更可透過手機直接快速認證,方便民眾隨時查詢就醫紀錄,進行健康管理。
台灣諺語有云,「先生緣,主人福」,大意是說,患者的病痛是否治得好,有時要看是否能找到有緣分的好醫師。如今,雖然醫療環境丕變,昔日醫病互信的關係受衝擊,傳統醫病和諧逐漸變質。但科技不失人性,我們醫療人員每天在工作中善待病人,早晚一定可以感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成就感。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