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歲的職能治療師蘇子晴,去年才剛從中山醫學大學畢業,有別於多數人往醫院發展,年紀輕輕的她,選擇走入社區和偏鄉,新北市瑞芳區瑞齡學堂就是她的服務範圍。
她發現,瑞芳地區的失智症患者和家屬,學習模式比都市的學員來得限縮,尤其從長輩上課反應看得出城鄉差異,「他們喜歡著色、簡單的小遊戲,比較不喜歡做手工藝;跟他們聊當地廟宇,反應熱烈,但若談到藝人,就興趣缺缺。」
蘇子晴表示,過往回憶也能激發長輩共鳴,她曾經遇過一位長輩,在學習難度比較高的刮畫課,竟然欲罷不能,還侃侃而談,讓她很驚訝,事後想想,當天刮畫的主題是小時候的家,對長輩來說是自身經歷,較能感同身受,也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
蘇子晴從教課中有不少心得,她說從長輩的生活經驗下手,讓他們看著自己的照片說故事,或是聊聊每天做的事情,像有位奶奶很喜歡去廟宇拜拜,每天都要去拜拜,因此就讓她多分享拜拜時發生的趣事。
即使上課是同一個主題,細節也可以做變化,蘇子晴說,例如同樣是談宗教,「第一次可以先問長輩,平常信奉什麼宗教?去哪裏拜拜?,等他們習慣後,第二次就可以問不同國家的宗教,如何區別?祭祀上有什麼差異?」逐漸融入不同元素,來增進失智長輩的認知和交流能力。
蘇子晴投入偏鄉服務後發現,偏鄉的家屬多數因為要工作,願意把長輩帶來瑞齡學堂的人比較少,一個班僅約十二個人,不少長輩還是選擇待在家裡,以致專業的照顧人士較難接觸到家屬,無法幫助失智症患者和家屬解決問題,這些都是有待努力克服的障礙。
想了解更多失智相關訊息?請前往》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