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醫關鍵時刻急救 降低猝死風險
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含中風、心肌梗塞、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等,而心肌梗塞猝死率高,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達三到六成。目前所有的醫學中心都有辦法在患者送到醫院後(Door to Balloon Time,D2B),於90分鐘內打通血栓,但患者從出現症狀到醫院這段時間(Symptom to Door Time,S2D)往往才是決戰關鍵。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系副院長、心臟血管系主任張坤正表示,根據調查,台灣S2D的時間平均為二小時,時間長到患者在送醫途中就可能猝死。除了要增加衛教,讓民眾多察覺心肌梗塞的症狀以外,當患者一搭上救護車,就能馬上介入診斷,等於能有效縮短S2D的時間。
救護車導入AI輔助 診斷率近100%
張坤正表示,疫情期間,從去年七月起,中國附醫與台中市政府以及南投縣總計14處消防分隊合作,於救護車上導入「AI輔助診斷急性心肌梗塞系統」,安裝簡易操作的十二導程心電圖裝置。只要這14處消防分隊接送的患者,主訴有胸痛,或懷疑可能是急性心血管疾病,救護車上的救護員就能使用該系統,讓心電圖偵測患者,同時將資訊上傳讓AI全天候即時判讀。
張坤正表示,去年七月至今已經上傳362張心電圖,服務275位患者,其中10位成功在救護車上就診斷出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率近100%,當患者一抵達醫院,就能馬上進行心導管手術,使得發現到治療的時間更縮短。
遠距醫療發展 偏鄉病患方便就醫
張坤正表示,遠距醫療並非一蹴可幾,中國附醫長期關注偏鄉山地醫療,在南投信義鄉負責整合醫療20餘年,並於信義鄉無醫村「地利村」設立門診部,導入遠距診療以及遠距影像的傳輸,地利村的患者只要在當地戴上穿戴裝置,搭配遠距會診平台,中國附醫的醫師就能透過平台協助診斷。中國附醫長期發展遠距的過程中,也讓治療不再僅限於醫院,而是透過遠距擴展至各處,也有不少國外的患者透過遠距諮詢。
他表示,新冠肺炎又稱為COVID-19,今年已是2022年,疫情已蔓延超過二年,疫情發展的過程中,台灣的遠距醫療發展得更加蓬勃,疫情威脅到國人的健康,部分病人「不敢外出就醫」,成為醫療隱憂。
張坤正說,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不幸染疫,臨床上會看見患者容易出現重症,呼籲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千萬別隨意停藥,若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的時候,需要與醫師討論,作適當的藥物調整,若真的因為心理害怕因素不敢就醫,遠距醫療都能及時協助,以避免延宕就醫時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