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寧+日舒可清除新冠病毒?教授道出「可憐的事實」
林教授您好: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新冠救命藥「奎寧+日舒」5天痊癒? 醫:數據好到驚人 ,請問是否正確 …….摘要內容: 法國媒體近日也曝光研究,奎寧(Chloroquine)加上日舒(Azithromycin),號稱5天可清除100%病毒!醫師透露,檢視了感染研究中心的臨床報告後,認為人類將吹起反攻病毒的號角,直呼「數據好到不可思議!」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296536?from=Copy_content
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TVBS在2020-3-22發表的文章,而它是引用兩位醫師前一天在臉書上的討論。但是,我到那兩位醫師的臉書仔細查看,看到其中一位醫師說「雖然實際上還是需要評估臨床改善的程度,但是治療的確出現了曙光」,而另一位醫師則說「本文不排斥媒體引用報導,但拜託各位媒體朋友們引用前務必先通知一聲,可以的話正式發稿前麻煩讓我簡單過目一下,以避免內容被誤解或過度解讀」。
也就是說,醫師口中的「出現了曙光」到了新聞媒體就變成「人類將吹起反攻病毒的號角,數據好到不可思議!」,而醫師拜託新聞媒體「避免內容被誤解或過度解讀」則毫無保留地被新聞媒體「誤解和過度解讀」了。
事實上,由於這項法國研究在美國也被過度解讀(包括川普總統),因而出了人命。請看Fearing coronavirus, Arizona man dies after taking a form of chloroquine used to treat aquariums(擔心冠狀病毒的亞利桑那州男子在服用一種用於處理魚缸的氯喹後死亡),以及聽信川普!美國一男性服用氯奎寧抗病毒、不幸身亡。
普羅大眾因為過度恐慌而犯錯,也許說得過去。但是,醫生因為過度恐慌或貪得無厭而犯錯,則是不可原諒,必須予以最強烈的譴責。
專門從事深度調查的網站ProPublica在2020-3-24發表Doctors Are Hoarding Unproven Coronavirus Medicine by Writing Prescriptions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醫生正在為自己及其家人開處方來囤積未經證實的冠狀病毒藥物)。它的第一段是:根據藥劑師和國家監管機構的說法,有兩種被吹捧為可能的冠狀病毒治療藥出現全國性的短缺,而這部分是由於醫生不恰當地為家人,朋友和自己開處方。」
隔天,專門從事醫療政策報導的Kaiser Health News也發表Why Hoarding Of Hydroxychloroquine Needs To Stop(為什麼囤積羥氯喹需要停止),而它也一樣是在報導,由於很多醫生和牙醫非法開假處方給自己和家人,全美正出現羥氯喹短缺。
羥氯喹是狼瘡病的治療藥,而由於許多醫生和牙醫的貪婪,狼瘡病患現正面臨無藥可買的險境。
可憐的事實是,所謂的「數據好到不可思議!」,也只不過就是區區6個接受「奎寧+日舒」治療的新冠病患。何況,幾個禮拜前被吹捧得天花亂墜的神藥「瑞德西韋」,現在不是已經被醫生和新聞媒體說是「和標準治療相差無幾」了嗎?那,醫生和新聞媒體為什麼永遠就不能記取教訓 – 牛吹得越大,爆炸聲也就越響亮。
川普總統吹牛,是有他的政治考量。醫生和新聞媒體吹牛,是什麼考量?醫生非法囤積尚未證實的藥,又是什麼考量?
原文:新冠神藥,群魔亂舞
推薦閱讀

科學的養生保健/林慶順教授
版主林慶順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的教授(22年,現已退休),擁有40年的醫學研究經驗,及在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發表過近200篇研究論文。版主是用醫學研究及寫作的經驗來經營這個網站,發表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主要目的是要破解流竄於網路的養生保健迷思與誤導。https://professorlin.com/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確診康復後又出現症狀是二次感染?感染科專家授重複感染後該怎麼辦
7歲女童打一劑仍中MIS-C 台大醫:至少需兩劑
澳門又驗出芒果新冠病毒 專家:應只是病毒殘骸、無傳染性
每5人就有1人中「長新冠」! 醫師:6大染疫後遺症別輕忽,教你判斷自己是否有後遺症
我有長新冠嗎?醫師建議「症狀明顯與過去不一樣」要釐清治療
台灣每百萬人染疫死亡數再攀升? 莊人祥:確實有可能
0至9歲染疫孩童致死率下降 羅一鈞曝主要關鍵因素
BA.4、BA.5已入社區? 羅一鈞:不敢說沒有、但還不會流行
MIS-C個案暴增全轉危成重症? 羅一鈞給答案
幼兒莫德納延遲抵台 兒童出現氣喘等6症狀快就醫
小朋友確診後若出現這些症狀 台大醫:恐為MIS-C
女性患長新冠機率比男性高 研究揭男女性較易出現哪些症狀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莊人祥估本土跌破萬例「也許要到七月底」
染疫3個月後仍感不適 長新冠綜合症快就醫
新冠、流感一起來 今年新考驗
專家指下半年新冠防治3個回歸 最後考驗在流感季
兒童感染Omicron增5倍 引發MIS-C、腦炎外還可能中風
本土確診數再下降 莊人祥曝「循環規則」:估這幾天3萬至4萬間
台灣首例猴痘現蹤 專家曝「不典型症狀」難阻傳播
長照機構住民致死率不算高? 專家曝比這數字才有意義
疫情名家觀點/打造智慧醫療,助長者免於新冠重症,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社區關懷需並重
新冠確診人數未來趨勢多起伏不定 專家曝兩大關鍵原因
陳建仁:BA.4、BA.5進來台灣是遲早的問題
確診下降、病故居高不下 莊人祥:死亡是落後指標
中榮發現新冠肺炎blaCcrA抗藥基因 登國際期刊
北部「三流」活動增加再掀疫情? 專家曝下周是關鍵
公衛學者估6月疫情進入平原期 莊人祥:對疫情走向樂觀
何美鄉詳解無敵星星 打3劑疫苗加自然感染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猜你喜歡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今本土+2.8萬 單日確診人數創近兩個月來新低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今新增3萬2567例本土、88例死亡個案 新北重回確診最高縣市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當天竟不是臥床休息 婦癌權威賴鴻政染疫仍做一事避免肺部積痰
確診請特休不能申請補償?疫苗險只針對不良作用給付?統整容易忽略漏領的防疫補償金
每5人就有1人中「長新冠」! 醫師:6大染疫後遺症別輕忽,教你判斷自己是否有後遺症
有症狀卻快篩陰?專家示警:出現2症狀就別忍 尤其是年輕族群
當醫師確診時/「Omicron比想像中強!」胸腔科醫師李國賢染疫:喉嚨乾最痛苦,孤獨感最揪心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本土+3萬5699 境外+101 台中、新北5千多例位居一二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當醫師確診時/絕大部分確診病人是輕症 風濕免疫科醫師翁國益提醒2類人應積極就醫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疫情走緩!今增2.3萬例本土個案 死亡69例一個月來新低
確診康復後又出現症狀是二次感染?感染科專家授重複感染後該怎麼辦
女性患長新冠機率比男性高 研究揭男女性較易出現哪些症狀
確診者居家隔離垃圾怎處理?密封消毒靜置3步驟不可少
快篩判讀超過15分鐘無參考價值?C線沒顏色正常嗎?醫師解答
當醫師確診時/阮理瑛與另一半同時確診 喉嚨劇痛、失去嗅覺最震撼
高燒42度、休克搶救無效 1歲童死亡…兒童死亡累計21例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長新冠咳個不停 中醫師建議按壓這個穴道可有效緩解
指揮中心公布台灣防疫成績單 專家:民眾其實不關心
南投老婦外出取藥 健保卡一插竟是「確診居隔期」開罰20萬元
我有長新冠嗎?醫師建議「症狀明顯與過去不一樣」要釐清治療
獨/遲公布、不公布、不能查? 官方回應新冠死亡3疑點
影/確診者「肺都快咳出來」 服這兩種抗病毒藥物改善
莫德納兒童疫苗指引通過 建議0-6歲幼兒打2劑
記者會宣布重大消息?陳時中:7月很多疫苗政策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