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下,老人「困守」老宅已成都會生活一景,幾步階梯、座椅轉角、軟到站不起身的沙發,都可能成為老人家走不出門的阻礙,居家設計師小曼為無數家庭的第二人生翻修,這次她的case換成她的母親。
小曼的母親是台南人,少女時便學會作洋裁,愛漂亮的她,不僅把美感付諸在訂製洋服,老年後她學油畫、素描,喜愛聽古典樂。雖然行動有些不便,但她自在穿梭於藝術,是兒女眼中的獨立老媽。
獨立自理、不愛麻煩人正是小曼母親老後寫照,也是小曼為媽媽翻修位在台北的一樓老公寓的重點。
在女兒小曼眼中,媽媽自在慣了,先是有好些年跟著兒子長居澳洲,素描畫畫、種花蒔草,回到台灣,日常也少不了這些興趣,因此便把這些元素放入翻修後老家。
採訪這天,老家好熱鬧,不時有兒子、兒媳來探視,問她喜不喜歡?她瞇起充滿笑意的眼睛,「喜歡小孩住在附近不時來走動,彼此好照應,平常也可以獨立」。
翻修後的老宅,小曼的母親有不少自己的小角落,除了整片落地玻璃窗,可以透視花花草草以及不時飛來的鳥雀,庭院中的木桌還運用了裁縫機當底座,客人一眼便知女主人是位裁縫師。
回到宅內,小曼考量媽媽老後的不便,帶著我們介紹許多細節,例如女主人臥室窗邊,預留照顧者的臥鋪,平時媽媽坐看窗邊景致,但展開後可以成為臥鋪,方便照看。
母女花最多時間的是廚房空間,因媽媽屬於袖珍型身高,因此瓦斯爐台架的高度特意與流理台落差10-15公分,炒菜烹飪的動作可以更流暢省力,同時在窗台邊設計了一小塊空間,現在成了媽媽挑菜、切菜的「發呆亭」,望出去綠意盎然。
小曼說,老年人最怕在家中跌倒,因此翻修時特意將主臥室、廚房和餐廳延展為一條流暢的動線,走出主臥室就是廚房邊的開放式吧台,添加茶水、端收餐點都很方便。這也是小曼建議家中若有長者時,最合適的黃金動線。
「畫畫是媽媽的心靈雞湯」,小曼為媽媽在挑高的天花板設計了夾層,畫具和歷年作品都收納其中。客廳中一幅彈琴淑女的臨摹作品,就出自她母親的巧手。
曾有人說,一個人終生有2-3次搬遷或翻修的機會,小曼表示,原生家庭已是注定,但是成年乃至老後的家,卻隱含著微妙的家庭人際關係變化,比起該換用哪些材質、面料,不如先從理解長者的內心開始吧。
。後半輩子我想這樣住(1):規畫為人生第2次翻修住宅!林黛羚:「房子是用來照顧老後」
。後半輩子我想這樣住(2):翻修住宅實例篇/喝杯咖啡吧!好友共聚新空間
。後半輩子我想這樣住(3):翻修住宅實例篇/發呆亭、隱形臥鋪…為媽媽打造居家黃金動線
。後半輩子我想這樣住(4):斷捨離不容易/是節約還是囤積 世代認知差很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