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失智/ 長期照護

父親失智怎麼辦?照顧失智患者不硬碰硬,運動、社交都能預防,3道把關防走失

失智會影響記憶、行為,是一種疾病現象。圖/123RF
失智會影響記憶、行為,是一種疾病現象。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失智症被認為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健康威脅之一。全球有超過5千萬人患病, 預估到2050年有1億5千2百萬人失智,台灣也有超過29萬名失智者。在愈來愈高齡長壽的社會,每個人都有可能罹患失智症,如何對待失智症,攸關了社會的未來,以及每個人能否有尊嚴地老後。《橘世代》將和你在不同的失智故事裡,思考我們如何面對失智海嘯。

吳伯伯和女兒去超市採買,結完帳在門口等人,女兒問他等誰?他說:「等你弟啊!」其實弟弟已在國外生活多年。女兒勸說:「年輕人讓他慢慢逛,不要催他,我們先回家。」吳伯伯覺得有理,便回家了。

「在失智症患者世界裡,沒有『真理愈辯愈明』這件事。」吳伯伯是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吳佳璇的父親,陪伴失智父親多年,每當父親時空錯置,吳佳璇從不指出思路不合邏輯,反而遁入爸爸的世界裡,說他的語言,說服他。

1975年,吳佳璇(左)的爸爸從美國歸國,帶著全家去溪頭旅行。圖╱吳佳璇提供
1975年,吳佳璇(左)的爸爸從美國歸國,帶著全家去溪頭旅行。圖╱吳佳璇提供

她察覺怪異 教授老爸撿回收物

父親確診失智症前,大學教授退休、身強體健的他常騎著腳踏車在社區撿資源回收物,堆滿前院;吳佳璇覺得父親不對勁,但那時他還能報稅、旅行、學新東西,她也沒理由要父親就醫。一直到2015年父親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到醫院看診,吳佳璇偷偷幫他也掛了精神科,才確診失智症。

面對父親失智的現實,「我們沒有很驚訝,反而覺得終於想到辦法幫助他了。」父親是阿茲海默型失智,可以透過藥物延緩退化。吳佳璇知道,如果將功能尚好的父親關在家裡,父親一定會大吵大鬧,更重要的是,足不出戶會讓失智症病患更急速退化,她照顧的原則是,在安全前提下,讓父親盡可能地和世界互動。

多重防走失 為他建置友善網絡

為了防止父親走失,她先跟父親常上的診所、銀行、店家打招呼,請大家多多關照;並讓父親戴上GPS手表、在門口加裝感應式門鈴、在父親衣服縫上可以聯繫她的QR code、帶父親去警局按指紋備檔,也為父親請了看護。

一輩子都在學風自由的大學任教的父親怎可能事事聽從安排?但吳佳璇哄老人家的功力一流,例如父親抗拒GPS手表,她就說:「你平常都不帶手機,我們會找不到你,這手表有手機功能,很方便。」又例如,大門裝了感應式門鈴後,父親很生氣吵著要拆掉它,吳佳璇解釋:「你一個人住要注意安全,這可以防壞人潛入。」她的說法總能讓父親埋單。

多重的防走失措施,加上吳佳璇和父親住得近、又有個好看護作幫手,她順利為父親失智的前幾年建構起自由又安全的生活圈。父親那些年參加很多課程、活動,也交到很多新朋友。一直到2019年。

防父親失序 反覆用假公文安撫

那天,父親出門說要去研究室,竟把腳踏車騎上水源快速道路,被用路人舉報,警局派警車護送他下來。他到附近警局時宣稱那裡是斗南火車站,而剛剛他的腳踏車騎在台三線上,正要回雲林古坑老家。此事踩到了吳佳璇的「安全」底線,而且迷路、時空錯置愈來愈嚴重的父親讓吳佳璇意識到,再讓父親騎車遲早會出意外。

吳佳璇將父親的腳踏車藏起來,父親成天吵著要車,吳佳璇就偽造了公文,寫著父親因違規致腳踏車遭沒收,還強調若他強行騎車,子女會被罰巨款。後來只要父親吵腳踏車,吳佳璇和看護就出示假公文給他。這樣的場景反覆數百次,一個月後,父親終於忘記他的腳踏車。

推翻魔神仔 不斷研讀相關知識

失智退化是不可逆的歷程,目前父親的病程已進到失智末期,今年初已認不出她,也無法自行移動了。

這7年多,吳佳璇為了跟上父親的腳步,她複習醫學專業文獻,研讀失智有關訊息,失智照護指引、照顧者的心路歷程、長照政策動向,甚至新科技如何運用於長照,都成為她關心的議題。

她當年發現預防走失這件事,國內資訊盡是老人被「魔神仔」抓走的鄉野傳奇,她進而查閱國外資料,找到了日本NHK電視台調查關於失智失蹤的書籍,她許多預防走失的做法就是參考此書,她因此跟出版社推薦,並翻譯了這本書。

從專業出發 把小愛擴散到社會

投入父親的照護後,吳佳璇發現關於失智,不但臨床醫療能量不足,民眾對於失智的理解與照護觀念也缺乏,發願要做100場演講,至今已分享100多場了。

關於失智症患者和照顧者的故事,由吳佳璇口中說出來不是疲憊與心酸,而是精神科醫師女兒,如何從專業出發,隨著父親病情一路鬥智的過程。她不但讓父親得到了妥善照顧,也把愛父親所做的努力,化為給社會的幫助。

認識失智症 運動、社交都能預防

失智不是健忘、不是正常老化,是疾病,而且不是單一項疾病,是一群症狀的組合。

除了記憶減退,其他認知能力像是語言、空間、計算、判斷、抽象思考、注意力也會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失智症由腦部疾病、身體系統性疾病、藥物或成癮物質使用所引起。

比較常見的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路易氏體、血管型等,在治療上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目前藥物無法恢復已受損的大腦細胞,但可以改善症狀或延緩病程;在治療上會藥物與非藥物並行。

運動、地中海型飲食、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等,醫界認為都能有效預防失智症。

因為自己的專業,吳佳璇成為失智症患者家屬時,照顧多了分自信。圖╱吳佳璇提供
因為自己的專業,吳佳璇成為失智症患者家屬時,照顧多了分自信。圖╱吳佳璇提供

3道把關防走失

失智症協會建議從三個面向把關,防止失智者走失憾事發生:

1居家把關:加裝複雜的鎖、以畫或窗簾遮蓋出入口,減少失智者獨自外出;門上加裝風鈴或感應式門鈴,及時發現失智者外出。

2友善社區:讓街坊及商家了解失智者現況,若遇到失智者時,協助告知家人。

3增加識別失智者的機會並申辦防走失措施:

●家人隨時更新失智者照片、隨身攜帶協尋資訊。

●申辦愛的手鍊、緊急聯絡卡等防走失服務,另可購買GPS個人衛星定位器。

失智症協會 延緩退化 失智照護 照顧者 預防失智 阿茲海默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udn x WaCare 獨家線上課程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