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云/因型施教
感受型的孩子比較容易感受到他人的能量,例如父母吵架生氣的沉重能量會累積在孩子的心裡,他們很想要幫助父母脫離痛苦,也很容易成為兩人的調停者或夾心餅乾。所以不要逼感受型的孩子馬上做出決定,他們當下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期待,所以很容易當下答應了,但事後又很懊悔自己做不到,或並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不妨給他們多一點思考時間。
此外感受型的孩子直覺強,相對地,能量比較散漫,考試一緊張就容易腦海一片空白,做父母的要留意。
邏輯型的孩子善長理性邏輯的思考分析,有條理和組織能力,但是情感上比較容易疏離,所以常搞不懂父母或其他人為什麼會生氣,或者不認為那件事有什麼好氣的。他們會堅持「自己是對的」,不大理會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在壓力大的情況下,更難同理他人的感受。
邏輯型的孩子不喜歡太過情緒化的人,如果父母很情緒化,有些邏輯型的孩子會像個小大人似的反過來教訓父母怎麼那麼會鬧情緒?有什麼好氣的?過於冷靜(沒血沒淚)是這類孩子或成年人的特性。容易用頭腦理智處理事情和情緒,但是常常忽視身體的感受,明明還在生氣,但是卻說自己不氣了,沒事了,因為覺得頭腦已經想通就沒事了,但身體卻在唱反調。
視覺型的孩子很容易看到他人的問題,所以傾向責怪和批評他人的不是(尤其是手足之間)。愛爭辯、不妥協,喜歡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投注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應該要如何如何,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問題,全都是別人的錯。
視覺型孩子的父母應該適時提醒孩子,協助他們看出問題所在。當他們批評指責他人時,要去思考別人對在哪裡和自己錯在哪裡。學習接受他人,而不是老想著別人依照自己的想法和模式去做,企圖改變他人。
聽覺型的孩子對聲音和語氣都很敏感,容易被旁人說話的語氣所傷害,也容易過度詮釋、分析和批評他人的言語,所以相對地,常覺得自己被他人羞辱而退縮。
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很多,喜歡嚴厲批評自己,會因受挫而生氣。父母或他人的小小行為都可能會被他們放大解讀,或是想太多。此外,當別人說話時往往心不在焉,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因為還在思考對方剛才說的話,所以根本沒有把下一句話聽進去,造成雞同鴨講。
不少聽覺型的孩子有藝術或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具有良好的傾聽能力,父母可以協助他們培養興趣,開發這方面的天賦。對於這類型孩子,也要懂得傾聽和察言觀色,跟孩子說話的口氣要溫柔,不要用責備的語氣,否則孩子聽不進去。重要的話可以讓孩子聽了重複一次,彼此產生誤解。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孩子,只要願意多傾聽和肯定孩子,瞭解和欣賞孩子的特性,就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許瑞云/我的頭好痛!
許瑞云/我的背好痛!
許瑞云/抗拒上學的孩子
許瑞云/心臟肥大無力
許瑞云/如何避免情殺?
許瑞云/小小孩的公園遊戲爭霸
許瑞云/關心不是監控
許瑞云/關係的改變來自自我覺醒
許瑞云/腸躁症愈來愈嚴重怎麼辦?
許瑞云/我捨不得離開他…如何走過分手或離婚?
許瑞云/下一個男人會更好?
許瑞云/禪修體驗分享
許瑞云/所有我處不來的人 都是我不愛的自己
許瑞云/跟不負責任的父母和解
許瑞云/婆媳之戰
許瑞云/怎說「情緒不是我的」呢?
許瑞云/我覺得大家都在針對我
許瑞云/我討厭不夠好的自己
許瑞云/癌症病人一定要 做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嗎?
許瑞云/愛的本質
許瑞云/真正的自信
許瑞云/從內疚中釋放自己
許瑞云/以愛為名的自私
許瑞云/心放鬆了,就不會亂跳
許瑞云/生命劇本是可以改寫的
猜你喜歡
飯店最髒的地方在哪裡?研究揭曉:你一定會碰到
比馬桶蓋髒400倍!醫師曝辦公室最髒的地方在這裡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為何有些國家為疫苗接種前段班 疫情卻仍失控了?
性生活總是不如意?專家:改變說「不要」的習慣
男女誰的錢包較髒?研究揭易滋生細菌的錢包材質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被丈夫死前呼吸嚇出病來 你想像的死亡場景和現實差很大
蔬菜水果吃多不一定更好 研究曝長壽飲食最佳份量
洪惠風/產出10個諾貝爾獎的替代役----黃扁帽醫師科學家
陳昭姿/藥物共擬會 新藥納健保關鍵
為什麼遺憾常發生在假日?醫曝可預防的假日心臟症候群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癌友別輕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更困擾的癌因性疲憊
許金川/人工做腹超 醫師判讀很重要
許金川/服藥控制B肝 避免走上不歸路
林思偕/探病
陳光超/「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王正旭/健保部分負擔調整 應前瞻改革
許金川/胃口缺缺人消瘦 輕忽出大事
許金川/胃痛未必是胃痛 小心是肝癌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林芳郁/推動救護車EMT 醫療捐款恩澤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