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課/關節怎麼顧?營養師告訴你飲食要注意3件事
關節不適的高風險族群:上班族、老年人和運動族群
過度使用和太少使用關節都可能造成膝蓋不舒服。
日常保健市調結果指出83%的上班族每天久坐超過6小時,甚至有46%上班族每週有4-5天連午餐時間也未起身(連結)。
這類型的生活模式使膝蓋長期維持同樣的姿勢,不足的活動量還會讓體重上升、肌力下降,增加關節的負擔!
隨著年齡上升,軟骨中的葡萄糖胺合成速度趕不上消耗的速度,加上長期活動量過低,關節周遭的肌力隨之下降,如果飲食又不均衡,更會讓關節退化和磨損!
因此對於老年人來說,飲食的均衡非常重要,足夠和優良的蛋白質可以維持肌肉量(連結),減少跌倒、失能的風險。
除了上面兩大族群外,運動族也要小心!研究發現運動員有較高的軟骨退化(連結),因為運動的過程中,會反覆施加更大的壓力在關節上。
如果運動頻率或壓力過高,又沒有適當的休息和放鬆肌肉,長期累積下就很容易產生軟骨變形、關節軟骨退化、骨關節炎等症狀。
研究發現耐力型運動員有較高的第二型膠原蛋白退化(連結),這是軟骨的主成分之一,而這些關節的問題短期會影響訓練課表的落實程度,長期則會下降運動表現,所以針對常常有運動習慣的人,更應該注意關節的健康。
飲食可以這麼做!
1.喝足牛奶
飲食中充足的蛋白質可以刺激肌肉合成蛋白質(連結),穩固關節。
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包含豆魚蛋肉類和奶類,但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雖然我們整體的蛋白質攝取足夠,但是肉類超量,奶類不足,對於健康並非好事。
因為牛奶含有肉類沒有的鈣質、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等,而且蛋白質可利用率高過75%(連結),營養師推薦對於吸收力下降且牙口不好的老年族群,牛奶是個很好的選擇!
充足的鈣質還能幫助成人和運動族群體重控制和運動中的脂肪氧化效果(連結),所以每天應該減少約半手掌的肉類攝取,增加480ml的牛奶量。
2.吃足蔬果
關節發炎和體脂肪過多時,體內的發炎作用會增加,引起不舒服和其他健康問題,蔬菜和水果中的纖維質可以平衡發炎作用,減緩膝蓋的不適(連結)。
建議每天中午多點一份燙青菜,下午想吃點心時改成香蕉、芭樂等水果,長期下來對於關節和身體健康都有幫助。
3.適時選擇營養強化食物
鈣質、維生素D對於骨質和肌肉的健康很重要,能幫助穩固關節,但是成年人卻普遍攝取不足!可以同時選擇具有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像是小魚乾、鮮奶或是高鈣牛乳。
除了這兩個營養素外,也有研究指出葡萄糖胺可以減少運動員的軟骨退化因子產生(連結)。
葡萄糖胺主要存在蝦、蟹、甲殼類動物的殼中,但我們很少會吃蝦殼,即使吃了吸收率也有限,因此想從一般的食物中吃到足夠的葡萄糖胺非常困難。
想補充葡萄糖胺的人該怎麼吃呢?
可以透過補充品,如果對海鮮過敏的族群,則可以選擇由玉米醱酵的植物性葡萄糖胺。
包含葡萄糖胺飲、營養強化的葡萄糖胺牛奶、高鈣牛奶等機能性乳飲品,都是可以補足營養素的方式。
膝蓋和關節的健康取決於活動量、體重、飲食習慣和年齡等,平時均衡的飲食習慣就是最有效的膝蓋保健方法,既然瞭解了鈣質、蛋白質和纖維都能幫助我們保護關節,就從下一餐開始改變,即早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好食課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網路上與社群網站流傳的訊息往往缺乏著正確性,無所適從的民眾只能相信錯誤的資訊。身為營養師與食品技師的我們,無法放任這種資訊傷害著民眾的健康,於是我們成立了好食課食育團隊,讓我們成為健康知識與民眾的橋樑,分享給每一個關心身體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滴雞精有功效嗎?營養師解密「總支鏈胺基酸」是關鍵
常溫調理包真的不用冰也不會壞?會不會溶出塑化劑?
不是只有咖啡而已!營養師推薦這5種營養素助提神
增肌、減脂吃法大不同!營養師教你即食雞胸這樣吃
吃到超級食物很麻煩?營養師教你吃最常見的1米+5麥
能量飲料靠什麼成份提神?怎麼喝才不會有副作用?
控制熱量這件事是關鍵 營養師教你靠飲食創造熱量赤字
自認乳糖不耐而不喝牛奶?調查發現實際確診僅0.5%
痛起來要人命!營養師教你怎麼吃預防及對抗痛風
雞肉都有打生長激素或施用抗生素?營養師解惑5迷思
不是乳清蛋白!營養師:運動後吃這食物不鐵腿、更能強化成效
吃早餐是不健康的?營養師:其實吃不吃早餐不是重點
喝牛奶拉肚子怎麼辦?營養師教你3招減少喝牛奶的不舒服
運動完補充蛋白質就好?營養師提醒少這個效率打折扣
為什麼有運動就要補充蛋白質?營養師說有3項好處
睡前喝低脂鮮乳更合適?營養師推薦喝低脂鮮乳4時機
富含膳食纖維的「超級大麥」是什麼?營養師詳解
喝低脂鮮乳少了營養又容易發胖?營養師破解4大迷思
預防流感上身 營養師推薦4種營養素提升自體免疫力
只要有吃蔬菜就有足夠膳食纖維?營養師曝殘酷真相
食品添加色素或防腐劑對健康有影響嗎?營養師這麼說
好食課/別只喝一杯奶!小孩喝足兩杯鮮奶有健康好處
好食課/養成良好外食習慣 營養師教你多選「低脂肉」
好食課/營養師的憂心!別讓小孩再喝含糖飲料了
好食課/同時增肌又減脂 營養師教你這項健身飲食法
好食課/雞肉該怎麼買才安全?營養師提醒別買這一種
好食課/補鈣要吃哪種豆腐?營養師解析9種豆腐差異
【國健署-我的餐盤】自助餐這樣吃才算營養均衡
好食課/吃出事半功倍!營養師教你運動前後該怎麼吃
【國健署-我的餐盤】中午要吃什麼?便利商店這樣吃也能營養均衡
猜你喜歡
飯店最髒的地方在哪裡?研究揭曉:你一定會碰到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比馬桶蓋髒400倍!醫師曝辦公室最髒的地方在這裡
性生活總是不如意?專家:改變說「不要」的習慣
為何有些國家為疫苗接種前段班 疫情卻仍失控了?
男女誰的錢包較髒?研究揭易滋生細菌的錢包材質
被丈夫死前呼吸嚇出病來 你想像的死亡場景和現實差很大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蔬菜水果吃多不一定更好 研究曝長壽飲食最佳份量
洪惠風/產出10個諾貝爾獎的替代役----黃扁帽醫師科學家
為什麼遺憾常發生在假日?醫曝可預防的假日心臟症候群
陳昭姿/藥物共擬會 新藥納健保關鍵
黃達夫/癌症病人如何獲得最有助益的醫療
癌友別輕忽!比疼痛、噁心或掉髮更困擾的癌因性疲憊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王正旭/健保部分負擔調整 應前瞻改革
許金川/人工做腹超 醫師判讀很重要
許金川/服藥控制B肝 避免走上不歸路
林思偕/探病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許金川/胃口缺缺人消瘦 輕忽出大事
許金川/胃痛未必是胃痛 小心是肝癌
陳光超/「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何之行/死者健保資料再利用 釐清個資疑慮
林芳郁/推動救護車EMT 醫療捐款恩澤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