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我很少看電視,卻認真追完全劇。又因精神醫療人員職業病使然,總覺得劇情收在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以繪本作家再出發,姊姊思悅的飲料店轉型成庇護身心障礙者就業的會所,是個好到不太真實的結局。
誠如林君陽導演所言,那是劇組對未來留下的一絲願景,精障者及其家人,重新為社會接納包容。然而,面對疾病,不僅醫療仍力有未逮,回歸社會,更不是搞搞媒體宣傳,喊喊拒絕歧視的口號就算數。不過,《我們與惡的距離》強大的外溢效應,還是讓陷入冰河期的台灣出版界,接連推了兩本書,幫助讀者理解精神病友的日常,以及體制邊界與體制外,有哪些人在勉力維持這種「日常」。
《屋簷下的交會》是資深「社區關懷訪視員」(社關員)任依島與病人及家屬相遇的故事。作者以二十個主題,呈現病人的日常、家屬的陪病生活,還有服務對象、國家,以及社關員自身對此角色的期許。
社關員都做些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透過家訪,掌握有特殊狀況精神病人的病況,並進而協助就醫,轉介就業、社會補助、或長照等社會資源。所謂的特殊狀況,則包括曾經強制住院、家中不只一人罹患精神病、照顧者年邁、病人獨居或社會支持系統薄弱等等。
我曾與衛生所公衛護士,定期家訪綠島蘭嶼的「列管」個案,深知這類工作除了櫛風沐雨,絕不是陪人聊天、聽人說話的輕鬆活兒,最大的挑戰在於直接面對受苦之人的情緒負荷。弔詭的是,政府卻以薪水比照研究助理,且無升遷機會的約聘制,對待這群始終在第一線面對困難個案的工作人員。對此,作者似乎是佛心來著,認為最能看見他的存在價值、掂量他的分量的人,莫過於他的服務對象與家屬。他會持續努力,讓個案不與社會斷線,得到應得的基本生活照顧與醫療協助,以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社區好好過生活。
至於《大霧中人》,則是一個猶如使徒般,走得更久、更遠的故事。翁美川從體制內的「有何不可」咖啡屋,一路走到「智立勞動合作社」,只為破除現有資本市場個人傾向,透過共同勞作與共同生活,凝結生命共同體的集體性,成為「永遠在這裡(always here)」 的陪伴,為精障者落實「勞動」這股回歸社會的重要力量。
且為了貫徹理念,翁美川不願削足適履,配合勞動主管機關的身心障礙就業輔導「穩定就業三個月以上」的結案管理指標,放棄申請政府補助,選擇以社會企業支撐她的工作模式,與深陷生命大霧的精神病友同行,讓「病友碰到事情有能力自己解決,這就是回到社會啊!」
闔上書本,我彷彿看見素昧平生的翁美川,還有「智立」眾成員充滿希望與笑意的臉龐。
【推薦閱讀】
●《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余欣蓓╱健行文化(2019)
●《屋簷下的交會—當社區關懷訪視員走進精神失序者的家》任依島╱游擊文化(2019)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吳佳璇/《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前你我必須做的功課
吳佳璇/積存與父母相處時光
吳佳璇/看小說、救醫療
吳佳璇/走路,就是一種哲學
吳佳璇/是罪人還是病人
吳佳璇/假如你的精神科醫師 也是精神科病人
吳佳璇/男人的心是什麼做的?
吳佳璇/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
吳佳璇/理想的告別
猜你喜歡
他們明明都有戴口罩,怎麼會傳染?醫:「這個地方,最危險」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潘懷宗/牛津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明明就好冷,為什麼眼睛不怕冷?天冷要怎麼保養眼睛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冬天最常聽「他健康得很,怎麼會猝死?」5大隱藏式猝死族群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我急救的手,正製造一個活死人?那年聖誕節…我也曾心碎
許金川/保肝像養車 別等故障才挽救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沒有AND 難有DNR...一位好醫師的願望「願你,願望成真」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林靜芸/一起吃個飯好嗎?
張天鈞/未來的旅行,準備好了嗎?
許金川/肝腫瘤不自覺 定期檢查防惡化
許金川/年逾40要保養 每半年做肝篩檢
許金川/提醒肝臟檢查 「你今年超了沒?」
洪惠風/價值三百萬,刻著護理師姓名的銀幣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