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忙著看醫生啊!」年長病人常苦著臉回應。相較之下,「閒閒沒代誌」或「過一天是一天」的答覆,雖如牧歌般悠遠寧靜,我仍舊不放心。
「不行啦!這樣下去會變成『憨人』。」我一面搖頭,一面強調要活就要動,身體頭腦不可偏廢。好說歹說,就是要病人承諾下次回診前,嘗試一項新活動,無論是和老友聚會、運動健身、當志工,就算只到住家附近市場轉一轉,都勝過在家做「閒人」。
見我如此雞婆,年長病人開始分享他們點滴改變的日常,有人愛上編織,有人熱衷烘焙,有人收養流浪動物,也有人迷上手遊,追著「寶可夢」四處跑……變化一旦發生,宛如展開另一種人生,但是否如日本導演暨作家村上龍(1952~)在小說《55歲開始的Hello Life》所言,就會變成另一個人?我並不覺得我的病人變成另一個人。但是,中年以後的轉變,確實讓他們變得自在,精神科用藥也少了一大半。
其實,轉變源自內在。另有數位病友,以文字爬梳人生經歷的職場沉浮、家庭糾葛、甚或罹病始末,也有人整理故人文字。當他們與我分享書寫成果,幾乎異口同聲提及:「了卻一件心事,日子才能繼續下去。」
讓日子繼續下去的能量來自書寫。當「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得到答案,便反擊了一成不變生活累積的無力感。而這樣的無力感,最容易在年長者生活中蔓延…
能提筆寫自己的人畢竟占少數。於是乎,陪伴讀者一起變老的作家,近年紛紛切入自己的中年心情,或照顧暮年父母的書寫。其實,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多年,且出版事業成熟蓬勃的日本,老年相關書籍早已是大宗,從健康保健、慢性病自我照護、死亡權自主、在宅照護,以至「熟年離婚」、「下流老人」、「孤獨死」、「介護殺人」──照顧者身心不堪負荷,殺死被照顧者後自殺──都是虛構與非虛構書寫的重要課題,且屢屢成為暢銷書。
日本出版界的「玄冬風潮」,在2018年1月16日第158屆芥川賞發表後來到新高。時年63歲的若竹千佐子,以《我啊,走自己的路》獲獎,成為史上第二年長得獎者。消息傳出,若竹的處女作24天狂賣50萬冊。
我曾在日本書店拿起《おらおらでひとりいぐも》,卻因日語能力有限,無法領略東北方言和標準語交互使用之奧妙,悻悻然將書放下。得知中譯本六月發行,趕緊買來拜讀。74歲的主人翁桃子,與作者同樣出身東北,年輕上京。結婚成家後,就守著東京郊區的國民住宅全心做主婦,直到子女離家、丈夫過逝,獨居多年的桃子,終於漸漸領會一個人才能享受的樂趣。
若竹的作品被稱作「玄冬小說」,經歷過人生「青春、朱夏、白秋和玄冬」四季的作者,用作品回答自己「如何活下去」的大哉問。我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尤其是曾與我分享文字作品的年長病友,若竹女士積極自在享受老後生活的智慧。
【延伸閱讀】
《我啊,走自己的路》╱若竹千佐子(2019)
《55歲開始的Hello Life》╱村上龍(2015)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吳佳璇/《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前你我必須做的功課
吳佳璇/積存與父母相處時光
吳佳璇/看小說、救醫療
吳佳璇/走路,就是一種哲學
吳佳璇/是罪人還是病人
吳佳璇/假如你的精神科醫師 也是精神科病人
吳佳璇/男人的心是什麼做的?
吳佳璇/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
吳佳璇/理想的告別
猜你喜歡
他們明明都有戴口罩,怎麼會傳染?醫:「這個地方,最危險」
潘懷宗/劍橋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明明就好冷,為什麼眼睛不怕冷?天冷要怎麼保養眼睛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冬天最常聽「他健康得很,怎麼會猝死?」5大隱藏式猝死族群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許金川/保肝像養車 別等故障才挽救
我急救的手,正製造一個活死人?那年聖誕節…我也曾心碎
沒有AND 難有DNR...一位好醫師的願望「願你,願望成真」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許金川/肝腫瘤不自覺 定期檢查防惡化
林靜芸/一起吃個飯好嗎?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張天鈞/未來的旅行,準備好了嗎?
許金川/提醒肝臟檢查 「你今年超了沒?」
許金川/年逾40要保養 每半年做肝篩檢
洪惠風/價值三百萬,刻著護理師姓名的銀幣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