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一根鼻胃管的平家物語
社群網站深入常民生活後,某些過去只能遠觀、仰望、甚至想像的人物,紛紛跳至眼前,有意或無意地牽引螢幕前芸芸眾生,親歷其人或其生命重要他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
瓊瑤女士正是其中一位。約莫四月起,你我透過臉書,隨時都能追蹤到罹患失智的平鑫濤先生近況,以及擔任照顧者的瓊瑤所思所感。資深女作家看著昔日攜手打造言情小說與戲劇王國的伴侶日益老衰,任何醫療照護,不僅無法阻止丈夫邁向生命終點,連延緩退化都顯得徒勞,即便擁有生花妙筆,亦難以充分表達心中之苦。
作家一面照顧丈夫,一邊將日後可能集結成書的文字陸續發布於臉書,激起不同世代臉友的熱烈回響。然而,就在四月三十日發布了稍早(今年三月初)平老先生再次中風,醫師建議透過鼻胃管維繫養分與藥物輸送,瓊瑤為此與丈夫第一任婚姻所出三位子女意見嚴重分歧,以及最後「背叛」丈夫、讓步接受插鼻胃管等事件始末,兩日後卻引來平家長子透過臉書回應,表達下一代不同的立場。
弔詭的是,不願父親個人隱私與家務事在社群媒體受鄉民議論的長子平雲,終得透過同樣的平台喊話,足見平、陳(瓊瑤本姓)兩家經歷半世紀的磨合,並未真正成為一家人,缺乏通暢的溝通管道進行照護分工,並提供情感支持。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瓊瑤女士大概無法與平家三子女相互扶持,陪平老先生走完最後人生一哩路,度過心理上「預期性哀傷」的階段。
至親將逝,家屬面對病情無法醫治與死亡迫近的身心反應,稱之為「預期性哀傷」。由此觀之,瓊瑤女士近日臉書發文,應視為她正視丈夫健康不可回復的認知過程。及早覺察、面對,並適度紓發失落的情緒,其實是避免親人去世後陷入難纏、可能引發嚴重憂鬱的「複雜性哀傷」最佳策略。可惜,平鑫濤先生與瓊瑤女士組成的家庭,當年在三個未成年子女內心留下的創傷,多年來並未完全癒合,甚至在緊要關頭綻裂,致使家庭成員失去相互包容的能力,未來的日子,只能各自走完這段路。
喔,千萬別開直播。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難以直視的人生陰影:糖尿病患承受的心理壓力 遠超過一般人想像
吳佳璇/他們有想過妳的人生嗎?
「如果我死了,你們會很高興吧?」當失智症醫師得了失智症 一針見血說出照顧者的兩難
吳佳璇/人性比你想像的光明
吳佳璇/生命的功課
吳佳璇/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疫情中的星兒與肯納莊園
吳佳璇/聰明活在疫情下的虛擬世界
吳佳璇/從同理心出發的安全文化
吳佳璇/你所不知道的假病患研究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