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站代坐」難抵銷久坐傷害!美研究:唯有一件事能拯救
「久坐致人死亡」,是近幾年不斷被提及的話題。到底什麼樣的行動才能彌補「坐」造成的健康損害?這個問題的答案終於來了,前兩天,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JACC)發表一項大型隊列研究,專門解析了久坐、體育運動和死亡率之間的三角關係。
這項研究的主要數據來自澳大利亞的一項大樣本量的長期項目,叫做「45 and Up Study」。項目的主要研究對象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45歲以上的成年人。
本次研究一共納入成人樣本26萬6,699例,核心數據達15萬人,用於評估久坐和其他活動的互補關係的指標分別是「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的中位統計追蹤年限為8.9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中位追蹤年限為7.4年。
研究對久坐的定義為每天坐著的時間超過6小時。
1.「以站代坐」並沒有什麼用
JACC的此項研究最為顛覆的地方是——對久坐的人來說,以站代坐並不能抵消傷害。
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坐久了起來站一會兒」這樣的建議,甚至美國矽谷的工程師還一度崇尚可升降的工作台以便可以站著辦公,可惜,這項研究打碎了這種形式上的自我安慰。
文章的作者在接受採訪時,甚至明確提出:「以站代坐沒有用,必須以動代坐。」
研究中提到,用1小時站立來取代1小時坐,僅僅對於每天坐的時間不長的人來說,有微小的好處,可略微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是對久坐(即每天坐超過6小時)的人來說卻沒有這個作用。
2.只有劇烈運動才能有效彌補久坐損傷
過去,為了讓不愛運動的人能接受運動,包括WHO在內的各種健康組織都會從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開始建議。
然而,這項研究發現,唯一能有效彌補久坐損傷的,恐怕只有高強度的運動。
這個表格統計的是用一小時的最左側的活動來替代每天一小時坐著的時間導致的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死亡風險的改變,從上到下各項分別是「站立」、「散步」、「中等強度體育運動」、「劇烈的體育運動」。
在校正了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城鄉差異、BMI、吸煙等等個體差異因素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中等強度的運動,儘管可以降低20%左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但是卻幾乎沒有下降全因死亡風險。在這方面,散步與中等強度的運動帶來的好處類似,能降低20%左右的全因死亡風險,但對心血管死亡風險的影響較為有限。
從表中也能看到,站立是真的沒啥用。
真正起到重大作用的是最後一行的劇烈運動,儘管它也不能完全抵消坐1小時帶來的傷害,但至少可降低30%左右的全因死亡風險和60%左右的心血管死亡風險。
文章中對劇烈運動的定義是這樣的:「讓你呼吸更用力或抽吸或喘氣的運動量。」
3.我們比10年前每天多坐一小時
別說,坐1小時挺容易,保質保量運動1小時對大多數人來說可太難了。
JAMA在4月23日發布的研究顯示,從2007年到2016年,美國青少年和成年人每天在休息時間裡比過去多花了1小時保持靜息狀態,而這多出的1小時大部分花在坐著或倚著看移動設備螢幕上了。
此外,即便沒有久坐,充分體育運動也是絕不可少的,下面這張JACC研究中的結果圖就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
這張圖的原點對照目標是每天坐著時間小於4小時,每週體育運動時間超過420分鐘的人。縱坐標是與對照目標相對的全因死亡風險,橫坐標是不同的每日坐著的時間和每週的體育運動量。
可以看到,每周根本不進行體育運動的人,即便每日坐著的時間小於4小時,全因死亡風險比久坐但運動量足夠的人更高一些。
不過,這張圖也提示,久坐情況嚴重到每天超過8小時的人,在全因死亡風險上,唯有每週運動超過420分鐘才有救,也就是每天要滿滿的運動1小時。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海帶為什麼要打一個結?營養師揭露2原因
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哪個髒?看完這個實驗就懂了
即使假笑也有好處!日研究:不愛笑,早死風險增一倍
失眠易骨折!睡不到5小時 全身骨鬆風險提高94%
攝護腺癌轉移 觀察多項指標
吃海鮮能提高孩子智商嗎?美最新研究證實了
偏食不吃青菜純粹是壞習慣?美研究:可能是先天影響
癌細胞缺氧 與癌症轉移的關係
廣告上的食物和實品差很大?不光是擺拍,連機油都用上了!
月亮盈缺幫助受孕、干擾睡眠?醫學報告揭密
平常沒高血壓卻突然中風?醫師揭「隱藏性高血壓」危機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有科學根據?現實卻可能因小失大
比閻王還厲害!日本科學家可推測你還能活多久
咖啡好處又多一項!日喝2杯讓腸道微生物更健康
關節手術成功和傷口大小沒關係 醫:該擔心的是這些事
泡麵為什麼要泡3分鐘?這也是商人的銷售技倆
權威期刊稱「喝綠茶」可治糖尿病?別被標題黨騙了
運動前喝咖啡能增強效果嗎?科學家回顧300項相關研究
藥怎麼吃?談藥物性食道潰瘍
聽診器問世200多年 醫生:如果沒帶跟沒穿衣服一樣
窮人和富人大便有差!澳研究從生活污水還原人口樣貌
人類最想要得到的藥?阿斯匹靈有多神奇
明明點微糖卻覺得爆甜?影響甜味感受的10個因素
為何治療了,腫瘤細胞又回來?
深腦刺激術 連線手機即時監控
化療療程結束 人工血管還要留嗎?
27歲男吃白飯喝可樂都會醉 都是這腸道菌惹的禍
千萬別在肚子餓時做決定 很可能害你錯判情勢
公廁隔間下方為何要留縫隙?不只是怕有人昏倒
搞笑諾貝爾獎:研究人員發現了哪一國紙鈔最髒
猜你喜歡
兒科界「天使醫師」葉勝雄過世!享年42歲...臉書14字惹哭網友
不菸不酒無心臟病史…台南壯年員警猝死 留下一對求學子女
海帶為什麼要打一個結?營養師揭露2原因
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16日開幕 初期有這7科
兒涉殺警入獄 女星罹癌養生一年狂甩28公斤
官員涉威脅學生 國健署:記大過調離主管職並法辦
「奶奶,你先睡,你兒子明天就來...」一個長照照護員心疼的謊言
女全裸做「肛門日光浴」稱獲正能量 專家:有罹癌風險
未來罹患癌症風險可能增7倍!研究揭這些患者有隱憂
打開掃地機器人 室內揚塵PM2.5爆表
錄影期間突感不適!廚神當道59歲名廚猝死
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哪個髒?看完這個實驗就懂了
手術麻醉到底危不危險?幾點沒注意讓風險三級跳
大轉彎!科長承認買手機用官威恐嚇學生 衛部將開考績會議處
玫瑰洗髮精好香,竟恐含塑化劑!台大化工博士:看懂2認證,避免洗出環境荷爾蒙
熬夜過勞成誘發因子 醫推測高以翔恐有先天心律不整
住高樓幽靜噪音少?實測結果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保溫瓶裝什麼飲料都可以?掌握6重點使用才安全
運動防護、延緩失能 物理職能治療明年可望直接服務
昏倒心臟驟停 浙江新聞證實:高以翔搶救無效去世
醫病平台/親愛的老伴確診阿茲海默症,我這樣幫助她「退化得慢一點」
7旬阿公撫養2名罕病孫「我老了,他們怎辦?」
流感疫苗缺貨 自費搶打打不到
偏頭痛發作 為何吐一吐就好了?
高以翔驚傳猝死 醫師指出過勞恐是主因
塑膠袋包肉、經年累月放冷凍 會釋出毒素嗎?
熱愛三鐵、定期健診 聯安創辦人李文雄死於胰臟癌
公費流感疫苗第二階段8日開打 聯醫5院區加開診次
不婚一定晚景淒涼?45歲女晚年規劃:賣房去旅行,最後住進養老院…
定期全身健檢無法減少死亡率?醫師4點詳盡分析
高以翔急救不及?預防跑步猝死 有醫護背去顫器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