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姿/抓準雙效 聰明吃藥
醫藥學是建立於科學實證,其中藥物治療是一種經過研究後的設計,內容包括藥品選擇,無論單一或多種,用藥時間點、頻次,以及整體治療時間,稱為療程。當然,還包括用藥注意事項。
抗暈藥品 注意生效時間
以用藥時間點而言,有些是配合藥理作用,例如安眠藥;有些是顧慮藥品的動力學,例如抗生素是否能被完整吸收到體內;有些是與病魔的作戰策略,例如抗癌藥的周期使用;有些是配合人體免疫功能,例如疫苗。以下舉例說明。
鎮靜安眠藥有兩個重要特色,一是發生效果的時間 (稱為生效時間),以及藥理作用能維持多長時間,例如,可以幫助病人安睡多久。如果生效快速,應該在睡前吃藥,如需1小時生效,就不能期待躺下就出現效果。
關於可以降血壓與治療水腫的利尿劑,很多病人都清楚,為了減少夜間起床如廁次數,適合白天早上吃。至於暈車船機藥,吃藥時間點與服藥頻率都很重要,因為一旦發生暈車,藥品就沒有幫助了,必須離開困境再加上休息才能恢復。多數抗暈藥品可在上車船機前1小時內服用,有些可維持8或12小時,甚至一整天。抗暈貼片約需要6小時才會生效,可前一晚使用,藥效持續時間可長達3天。
餐前餐後 影響吸收成果
降膽固醇藥早期建議在晚上服用,因為藥品作用目標是去壓抑某個膽固醇合成酵素,而此酵素晚上特別活躍,但後來上市藥品藥效時間延長了,足以讓病人固定時間服藥。民眾所熟悉的制酸劑(俗稱胃藥),目的在中和胃酸,減輕不適感,如果是空腹服藥,效果可能只有半小時,如果是隨餐服藥,可以持續較長時間,例如3小時。(所謂空腹,是指飯後2小時;所謂隨餐,是指飯後1小時內)
魚肝油與含脂溶性維他命的藥品,適合餐後1小時內服藥,此時胃內有油脂,油與油互相溶解,吸收效果好。台灣目前唯一合法的減重藥,是仰賴抑制脂肪吸收,也是餐後1小時內服藥最佳,此時胃內禍首脂肪量最高。
吃抗生素 遵循說明即可
廣義的抗生素包括了抗病菌劑、抗病毒劑、抗黴菌劑等,都是用來與侵犯人體的微生物作戰,通常在血液或感染部位要有足夠的藥品濃度,部份抗生素在吸收點是關鍵,究竟應該空腹或隨餐吃藥較好,上市時已有充分研究,民眾只需遵循藥袋說明即可。
至於B型肝炎疫苗,出生時、一個月、六個月各注射一次,可以幫助孩子維持長時間的抗體免疫力。十幾歲後或可再檢驗抗體濃度,如果太低或消失了,可能需要重新注射補強。癌症化學治療則有各種給藥方式,包括每天口服一次或兩次,例如多數標靶藥物,以及每周、隔周、三周注射一次等。癌症化療常動用不止一種藥品,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給藥。
用藥時間點重要嗎?對於某些藥品,是否能夠出現藥效,非常關鍵。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陳昭姿
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主任、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董事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為何新冠疫苗已試驗成功卻仍有副作用?醫師解惑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許金川/保肝定期超檢 別光想性福
閻雲/疫情後省思 深化醫界、資通訊界合作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