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麻木
共找到
292
筆 文章
-
-
2024-01-05 焦點.健康知識+
嘴破吃什麼好比較快好,多久會好?嘴破原因、飲食禁忌總整理
過度勞累、經期、壓力大...等,都是造成嘴巴破洞的原因,帶來的疼痛感還會影響食慾。嘴破可以吃什麼加速復原?不能吃什麼?以下為您完整說明。嘴破原因與症狀「嘴破」在醫學上稱為「反覆性口瘡」,在中醫稱為「口瘡」或「口瘍」。成因眾多,衛福部桃園醫院資訊如下:通常過於勞累造成免疫力失調而產生,且和遺傳有關,因此家人可能也有反覆嘴巴破的經驗。缺乏維生素B12、礦物質或使用不適當的藥物也會造成嘴巴破。有些人講話時,不自覺咬破嘴巴內膜,也會留下傷口。情緒和壓力也會是加重嘴巴破的重要原因。其他因素則為感染黴菌或病毒。中醫角度而言,將嘴破分成虛火、實火和虛證,造成嘴破原因如下:若吃過多烤炸辣、花生等食品造成者則屬實火;若因熬夜、月經來、壓力大而嘴破則屬虛火上炎。實火者,通常口瘡色紅且腫痛,兼有口渴、喜喝冷飲、大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和脈數有力等症狀,治療需清熱瀉火;若屬於虛火者,通常會反覆發作,且伴隨有心煩氣躁、口舌乾燥、手腳熱且汗出、舌紅少苔和脈細數等症狀,治療需滋陰清熱。若屬於虛證,其口瘡表面顏色淡、無紅腫,輕度疼痛但卻常反覆發作,且常有疲倦、腹瀉、食慾低下、舌淡和脈弱等症狀,治療則給予補氣藥物。嘴破吃什麼較快好?可以吃哪些水果?綜合整理杯蓋營養師與衛福部台東醫院資訊,建議攝取以下蔬果,能夠幫助傷口癒合,使嘴破快快好: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形成,也可以幫助傷口的癒合,可以多吃柑橘類水果,或是芭樂、奇異果,草莓、釋迦、木瓜,維生素C含量都很高。蔬菜來說的話,杯蓋營養師說明,像是彩椒、青椒,或是糯米椒,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可以多吃一些。礦物質鋅:鋅跟傷口的癒合也有關可以適量補充,食物可以從南瓜子或是海鮮類,像是蝦子跟牡蠣,鋅含量都很高,可以適量的吃。維生素B2:嘴部周圍有裂縫、或發炎破洞情形時,是由於體內缺乏能幫助修復組織傷口的維生素B2,此外對皮膚和頭髮生成、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因此需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補充。維生素B2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1.3毫克、女性約1.1毫克。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就能幫助補充,植物性食物如有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有豐富維生素B2。聽說一天吃5顆以上的奇異果,可以治療嘴巴破,是真的嗎?食藥好文網說明,奇異果雖含有維生素C,但口腔潰瘍的肇因繁複多元,「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目前並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證實。且奇異果恐產生刺激性,可能會造成黏膜受損。此外,嘴破、潰瘍會影響食慾、體重下降,衛福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說明,建議患者選擇質地柔軟、細碎等替代食物,幫助吞嚥:.乳製品:如乳酪、布丁、奶昔、冰淇淋 (高糖的食物可快速補充熱量,可暫時使用)。.水果類:如香蕉、木瓜、果泥。.肉魚豆蛋類:如碎肉、豆腐、鮮魚。.軟質蔬菜:如冬瓜、莧菜、絲瓜。.主食類:如稀飯、細麵、冬粉、地瓜、麥片、馬鈴薯、綠豆、紅豆、蓮子等。嘴破不能吃什麼?程涵宇營養師曾於粉專分享,嘴破發炎期間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像是火鍋,還有5類刺激發炎的粘膜的食物避免吃:.過硬食物,像是很硬的法國麵包、洋芋片、油炸食物.太酸的食物像是酸辣湯、檸檬、柑橘類.辣椒.碳酸飲料.酒嘴破吃什麼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說明,口腔潰瘍的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為了緩解經常性、複雜性與嚴重性口腔潰瘍所出現的不適、紅腫、疼痛等症狀,尤其是對於複雜性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合併的口腔潰瘍,通常會配合局部用藥作為輔助治療。好處是可以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消腫,並促使潰瘍早日癒合。各類用藥包括:局部止痛劑: 使用含麻醉藥製劑(Lidocaine、Benzocaine)的噴劑、凝膠或漱口水。因為是麻醉劑,使用時會有苦味及些許麻木感。局部抗發炎劑: 類固醇藥製劑( 塗抹Nincort寧康口內膠、Salcoat口腔噴霧膠囊),可以讓紅腫熱痛的黏膜消炎萎縮,減輕不適感。要注意的是,此藥不可用於感染性的潰瘍傷口。Comfflam Spray康護寧消炎噴液劑有局部抗發炎的作用,可緩解口腔潰瘍、牙科手術的疼痛及咽喉疼痛。局部抗菌劑:一般預防感染劑如Parmason gargle寶馬生漱口水,可減少口中細菌。若口腔感染了念珠菌,可用Nystatin 寧司泰定膠囊藥粉塗抹於潰瘍處;或將溶水性佳的藥粉加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液,當成漱口水使用。局部黏膜保護劑:臨床醫師也使用制酸劑或胃乳,要患者含於口腔,可形成保護膜,以減少潰瘍處的刺激疼痛。嘴破多久會好?一般嘴巴破約在兩週即會痊癒,若沒有痊癒而且局部同樣地方反覆發作,則需考慮是否為貝西氏症(或稱貝歇氏症,Behcet’s disease),或其他癌前病變的可能,不可輕忽。參考資料:衛福部桃園醫院、杯蓋營養師、衛福部台東醫院、食藥好文網、衛福部台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延伸閱讀:侯昌明長照失智父19年血淚史:我寧願疑神疑鬼帶老爸看醫生,也不要只是買瓶銀杏就好
-
2024-01-05 醫療.精神.身心
戴立忍初戀被殺!花10多年才走出陰霾 6情況易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1表自我檢測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昨天(3日)在臉書淚訴,姊姊王婉儀在19歲那年遭暗戀對象殘忍刺39刀殺害後冷血棄屍。而姊姊當時的交往對象正是知名演員戴立忍,他曾在中天「沈春華Life Show」回憶此事,當時從電視新聞得知上初戀女友遇刺殺的新聞,這件事對他打擊甚大,花了10多年的時間才終於走出陰霾。戴立忍初戀遭39刀殘忍刺殺身亡戴立忍以「一個年輕的生命,被另外一個很莽撞的年輕生命毀滅了」來形容這起意外。他透漏自己當時與王婉儀交往1年多便當兵服役,事發當時剛入伍3個月,他正寫完要給女友的情書後,卻在電視上得知她遇害的噩耗。由於大受打擊,那段時間狂酗酒麻痺傷痛,軍方擔心他酗酒後情緒不穩,一度被軍方關起來軟禁。在當時還處於威權時期的年代,軍方深怕他想不開傷人傷己,於是將他關進坑道內的小房間,房間無燈光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送餐才會開燈,同梯好友知道他難過,會偷偷送上金門高粱讓他可以藉酒澆愁。而因為這段經歷太過衝擊,他直到10多年後才走出陰霾,並感嘆大家都說電影太過戲劇化,其實生活才更戲劇化,他表示「它屬於我生命的一部份,我不需要刻意去遠離它或親近它,或者就去倚望它,它永遠都跟我在一起,變成我生命的部分。」6種情況易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戴立忍初戀遇到39刀殘忍殺害,導致他花了10多年才走出陰霾,這樣的情況恐是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曾經歷過或目睹或知悉某一種事件,此事件超過一般人類經驗、目睹或知悉的範圍,且造成強烈痛苦、恐懼、無助感、並威脅到自身或他人的完整性或造成嚴重傷害。若遇到以下事情,容易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得知親密朋友或親人突然、意外的死亡。.在嚴重的車禍、飛機、或船難中受傷。.身體或心理因自然災害而受創,例如颱風、洪水、或龍捲風。.身體上被攻擊,例如嚴重家庭暴力或強暴。.目擊死亡或嚴重傷害,如恐怖活動。.得知子女罹患了致命疾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常見的4種症狀1.創傷事件持續反覆在腦中呈現或夢見。2.有重複經歷此事件的行為或感受。3.當面對類似創傷事件的相關情境會引起強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4.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經常出現生理上的病徵;例如:逃避、麻木、恐懼、焦慮、緊張、失眠、過度警覺、活動失去興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表示,一般而言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幾星期之內會出現症狀並持續到 6 個月內,甚至會持續數年以上。若症狀總時期小於 3 個月稱之為急性,若達到 3 個月或更長,稱之為慢性,若在壓力事件之後至少 6 個月才初次發生症狀稱之為延遲初發。上述症狀可能會發生於該創傷事件後的任何時期,並造成患者個人的重大痛苦或損害其重大領域功能。1表自我檢測你是否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您可以利用以下的簡易自填式問卷,自我篩檢是否有創傷後壓力反應,當以下 10 個題目中有 5 題以上答案為「是」時,請向相關心理衛生單位求助。1. 您有睡眠困難嗎?2. 您會感到憂鬱(如傷心、難過)嗎?3. 您對突然的聲音或未預期的動作會感到驚嚇嗎?4. 您變得較容易生氣嗎?5. 當回到突發事件的地方,會不會感到害怕?6. 您的情緒會不會經常容易波動?7. 您會感到身體易緊張嗎?8. 您會感到不願跟其他人談話嗎?9. 您會出現與意外事件相關的噩夢嗎?10. 您會有良心不安,對自己責難或感到愧疚嗎?若您身邊有受創者,請默默的在旁邊陪伴安慰,嘗試著去傾聽、瞭解、體會受創者當時及此刻的心境,並給予同理性的陪伴、關懷、回應與照顧。經歷過創傷性事件的大多數人都可能暫時難以調適和應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良好的自我照護,一般大多會好轉。參考資料: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元氣網疾病百科-創傷後壓力疾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元氣網、衛福部臺東醫院衛教資訊延伸閱讀:.走出傷痛,時間能帶走一切?心理師教3重點讓你真正走出陰霾!.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12-28 醫療.精神.身心
新北國中生割頸案/目擊凶案留意出現3大壓力症狀!1表自我檢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北市發生9年級國中男學生和他班學生發生爭執,遭對方持刀劃傷頸部。精神科醫師提醒,事件相關學生,往後是否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需檢視有無敏感因子,並評估是否產生「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兩大指標,並由校方啟動輔導諮商系統觀察1個月,家長則要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驚嚇、做惡夢、過度警覺三大症狀。觸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3指標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對這類親身經歷的當事人而言,要特別關注心理狀態,因後續個案的相關回溯衝擊很大;至於現場目睹的學生,學校對他們而言應該是安全、可提供保護的場域,發生這樣的事件,會產生強烈的心理衝擊。至於,會不會衍生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要檢視「有無敏感因子」,以及「是否出現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等指標。李俊宏指出,敏感因子指的是,相關人員過去若有心理創傷經驗,或事發當下本來就有憂慮或焦慮,這類孩子對事件更敏感,如果和雙方當事人是好朋友,也可能出現替代性創傷。一般而言,校園輔導諮商,在入班服務時,會針對事件跟班上學生做說明,李俊宏表示,包括案件發生衝突等,因為當下衝擊性太大,有些學生談及始末可能會覺得不明所以,當可以了解清楚時,心理衝擊會下降,要避免再創傷,要由專業人員介入。接著要評估個案是否有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李俊宏指出,如產生病理性影響,需要轉銜到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治療,有些人可能會做惡夢、心情低落等,需要藥物協助,如果沒有到這樣的程度,可由學校端啟動治療團體,由輔導老師、諮商師、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引導成員間講述事件帶來的影響、感受,同時照顧他們心理健康需求。情緒影響逾1周 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李俊宏提到,如果是鬥毆事件,相關目擊者的衝擊性,可能不會那麼高,若為嚴重的傷人事件,有8%至20%,可能誘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屬急性壓力症候群,建議觀察時間約1個月,有的人會慢慢遞減。李俊宏指出,如出現情緒上的影響、對外在事物麻木、做惡夢、在學校覺得不安心、坐立不安等,時間超過1個星期,就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校園輔導諮商系統的老師入班服務時,就應該多加觀察。創傷太嚴重 也可能出現急性壓力症狀除了校方需啟動相關輔導機制,李俊宏提醒,家長也要觀察,孩子有無出現急性壓力相關症狀,包含做惡夢、坐立難安、過度警覺、改變現實感與自我認知等,代表創傷狀況太嚴重,大腦會啟動保護機制,阻斷與外界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出現失憶等狀況,或者不敢進教室、不敢接同學的電話等,都要特別留意、尋求專業人員協助。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到精神科就診會不會就留下紀錄,李俊宏說,這方面可以先評估,因為有些急性壓力症候群可以透過口語治療,除非醫師認為有病理性症狀,才會需要藥物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您可以利用以下的簡易自填式問卷,自我篩檢是否有創傷後壓力反應,當以下 10 個題目中有 5 題以上答案為「是」時,請向相關心理衛生單位求助。1. 您有睡眠困難嗎?2. 您會感到憂鬱(如傷心、難過)嗎?3. 您對突然的聲音或未預期的動作會感到驚嚇嗎?4. 您變得較容易生氣嗎?5. 當回到突發事件的地方,會不會感到害怕?6. 您的情緒會不會經常容易波動?7. 您會感到身體易緊張嗎?8. 您會感到不願跟其他人談話嗎?9. 您會出現與意外事件相關的噩夢嗎?10. 您會有良心不安,對自己責難或感到愧疚嗎?(資料來源:衛福部臺東醫院衛教資訊)★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8 醫療.心臟血管
為什麼醫師懷疑患者肺栓塞時需要做D-dimer檢測?D-dimer檢測原理是什麼?還可偵測那些重大疾病?
什麼是D-dimer(D-二聚體)檢測?D-Dimer檢測原理是什麼?D-Dimer檢測是檢查血液中 D-Dimer的濃度,D-Dimer是纖維蛋白在人體分解時所產生的蛋白質片段。纖維蛋白與血小板共同參與血栓的形成,所以當D-Dimer檢測出現陽性,甚至是顯著偏高時,代表檢測者體內有大量的血栓形成,此時檢測者可能凝血功能發生問題。而引起凝血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通常無法憑此檢測確切得知疾病為何。同時此檢測也無法得知血栓可能的位置在哪。 血栓在人體的功能為何?與凝血機制有關嗎?血栓是血液凝固時一個重要的機制,產生血栓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體內止血,當體內的血管或組織受傷時,需要藉由凝血因子、纖維蛋白與血小板,在特定的位置產生血栓和更堅固的纖維血栓,凝結成巨大血塊,來阻止傷口中的持續失血,傷口上的結痂與血管中的瘀青就是血栓的一種表現。當覆蓋好傷口或傷口痊癒時,身體需要控制覆蓋傷口的巨大血塊大小,或將凝結在傷口上的巨大血塊移除,這時候身體需要對其中的成分,包括:血栓、纖維蛋白進行分解,就會分解產生D-Dimer進入血液中。所以當檢測結果出現陽性或較正常情況明顯更多的D-dimer,就代表人體有大量的血栓正在形成與分解,也就表示體內的凝血功能沒有正常運作。D-dimer(D-二聚體)可用來檢測那些嚴重疾病?醫師經常透過 檢測D-dimer(D-二聚體),來判斷病人是否發生凝血問題,常見的凝血疾病有:1.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英文簡稱DVT):深層靜脈栓塞是在身體深處靜脈血栓所引起的堵塞,這些血栓能夠部分或完全阻塞靜脈的血流。大多數深部靜脈血栓發生在下肢中,尤其容易發生在小腿、大腿或骨盆,少見於手臂中。深層靜脈血栓可能還會伴隨有以下症狀:●腿部或手臂突然腫脹。●腿部疼痛或壓痛,尤其發生在站立和行走時。●腿部或手臂出現腫脹或疼痛的部位發熱。●皮膚發紅或變色。●皮膚表面附近的靜脈異常變大。2.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英文簡稱PE):肺栓塞是肺部出現血栓,阻塞肺部動脈的血流,並影響到肺部的氣體交換,通常是腿部的深層靜脈血栓轉移到肺處所引起。此種情況是急症,需進行急救,不然病人有生命危險。 肺栓塞可能的症狀有:●突然發生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咳血或咳嗽,並且咳嗽或移動身體時,會產生發生劇烈的胸痛。●背痛。●出汗顯著增加。●心跳顯著加快。●容易感覺頭暈或昏厥。3.中風:因為腦血管的阻塞或腦血管得破裂而導致腦部的功能突然發生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尤其是血栓阻塞引起的可透過D-dimer快速偵測。中風可能的症狀有:●身體一側的上肢或下肢突然麻木或無力●臉部一側突然覺得麻木或無力●突然發生辭不達意、說話困難或難以溝通。●突然單眼或雙眼發生視力障礙。●突然頭暈、身體失去平衡或缺少協調性,不易行走。●不明原因的突然劇烈頭痛。4.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簡稱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會讓體內形成過量的血栓,導致許多器官的損傷和其他嚴重併發症。D-dimer的檢測數據可在治療DIC時作為治療成效的參考依據。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可能症狀有:●牙齦出血。●噁心、嘔吐。●劇烈的肌肉疼痛和腹痛。●癲癇。●排尿次數較平常少。因D-dimer的檢測難以確定引起的疾病為何,所以醫師通常會使用心血管的影像檢查,協助進行確認疾病為何?常見的心血管影像檢測有:杜卜勒超音波、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和肺部通氣和血流灌注攝影(V/Q scan)等。那些因素會影響D-dimer檢測?D-dimer雖然可以很快偵測人體中血栓的多寡,但因為這項檢測的靈敏性極高,所以容易產生許多偽陽性的結果,常見的因素有:●懷孕。●心臟病。●最近手術。●身上有多處外傷傷口。●感染性疾病,例如:新冠肺炎。●老人。●肥胖。●抽菸。●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D-dimer檢測安全嗎?如何解讀數據?D-dimer檢測只需要少量的血液就可以完成,且不需要禁食,不受使用的藥物影響,抽血檢查相對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不同廠牌的D-dimer檢驗正常值並不同,通常只要注意數據是否為陽性,且明顯高於正常的參考值,或醫師有特別講解數據的差異性。參考資料:Cleveland Clinic:D-Dimer TestWebMD:What Is the D-Dimer Test?
-
2023-12-27 醫療.骨科.復健
喝酒傷心、傷荷包也「傷神經」!中樞神經病變可能讓你提早失智退化
四天連假剛結束,一位年輕人進診間告訴我,前天開始右腳踝及腳板外側開始麻木,測起來比較像周邊神經的問題。 他接著提到,之前開車可以直接腳踝左右轉動踩煞車跟油門,現在得要把整隻腳連同腳板抬起,左右平移才能夠踩踏。我試著在右膝蓋外緣腓骨頭後側輕敲,刺激腓神經處,果然引起右腳踝的外側刺麻。醉酒側睡壓神經 急性神經炎我問他:「你最近有沒有喝酒?」他嚇了一跳,一副被窺見秘密的模樣,不好意思的問:「喝酒會這樣啊?」我說:「你喝酒喝太茫了!側睡壓太久,把腳的腓神經給壓傷了!」接著我要他腳跟著地走路,右腳做不到! 顯然腓神經的感覺跟運動功能都受損了!他的情況還不算是最嚴重的,預計這樣的急性神經炎,6個星期內有機會完全復原。然而另外一個病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經常酒醉,兩個月前他喝完酒之後,更連續一動也不動睡了兩天48小時。起來之後左手完全癱瘓,左腳也沒辦法正常走路,看起來像是中風的模樣!他來復健科門診,詳盡的神經學檢查起來,才知道原來他是左側臂神經叢損傷影響手部功能,左側下肢腓神經損傷造成垂足,只能拖著腳板走路。因為爛醉如泥,兩天一直保持固定姿勢,造成長時間的神經壓迫,現在還在持續復健當中。喝酒「傷神經」!中樞神經病變不可逆喝酒不只是傷心、傷荷包,而且也會「傷神經」!慢性酒精中毒造成腦部酒精性腦炎,提早失智退化,行走和自理功能受損。這樣不可逆性的中樞神經病變,是患者家庭最深切的痛。然而除此之外,三五好友遇到假期開趴,酒酣耳熱不知節制,爛醉如泥,睡醒之後發現突然手動不了、腳動不了!表淺的神經壓迫損傷,造成的急性神經炎,更常常讓人嚇壞了。這種週邊的神經損傷,大部分還是屬於可逆性的神經失用(Neurapraxia):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為暫時性的生理性阻斷,一般神經傳導功能於數日至數周內自行恢復。把握急性期,正確合宜的使用類固醇用藥,可以降低急性發炎的神經損傷,也不用擔心類固醇使用,引起所謂月亮臉及腎臟功能障礙等問題。蜜月麻痺屬可逆性神經損傷可逆性的神經失用最有名的例子,是所謂的蜜月麻痺(Honeymoon Palsy),蜜月夜先生擁著妻子,妻子頭就枕著先生張開的上臂甜蜜沈睡,一覺醒來發現先生的手腕翹不起來,手指伸不直了~「垂手」可得,卻是一點都不開心!進一步的神經學檢查可以發現,掌管手腕手指伸展的橈神經在上臂處被長時間壓迫,導致暫時性的神經損傷,一般應該6週內有機會完全復原。然而更嚴重的,就是軸突斷裂(Axonotmesis),軸突在髓鞘內斷裂,神經鞘膜完整,遠端神經發生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到6個月內神經可以恢復, 然而過程就更辛苦了。上述那位沈睡兩天,左側上下肢都不能動的患者,就是這樣的情況。等待神經復原的過程中,我們持續以電刺激協助沒有神經支配功能的肌肉,使其持續收縮,防止萎縮!但無法避免的,他的肩關節跟手還是出現明顯的腫脹疼痛,甚至關節僵硬,活動度受限~就是的所謂的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舊稱交感神經失養症(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復健之路因此辛苦許多!電生理檢測分辨神經損傷程度要分辨神經損傷的程度,是比較輕度的神經失用,或者是比較重度的軸突斷裂,電生理檢測~包括神經傳導、肌電圖檢查是一個好的診斷工具。同時也可以看出是否有進行性神經損傷或是神經已經在逐步修復當中!因為這一類病變大多是屬於週邊神經損傷,如果神經學檢查有出現神經恢復的跡象,通常都有機會可以完全恢復,只是時間長短不一。然而臨床上,極少數的神經斷裂(Neurotmesis)仍可發生,導致個案必須接受之後的神經縫合修補,甚至肌腱轉位(Tendon Transfer)手術。在等待修復的過程當中,肌肉缺乏神經的供養,容易導致廢用性萎縮,甚至也會引起關節僵硬、自律神經障礙……等問題。患者一定要配合積極復健治療,包括電刺激及關節活動訓練,讓肌肉持續性被動收縮,並且防止關節的攣縮。復健科副木輔具的處方使用,如AFO(Ankle Foot Orthosis, 俗稱垂足板)可以協助患者維持較正常的步態,而不致於拖曳著腳,增加跌倒的風險。慢慢又靠近年底了,越來越多的酒席、聚會、開趴…… 真的要提醒大家,喝酒要適量, 切莫樂極生悲!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12-17 醫療.腦部.神經
手麻可能是警訊!分辨慢性或急性麻感為關鍵:這種可能是中風、血栓前兆
手麻原因百百種,有些人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長時間固定同一動作,都有可能會造成手麻;較嚴重的,可能腦部出現問題的急性中風,或是多發性神經炎等。若發生手麻狀況,盡早就醫,讓醫師檢查是否有其他併發狀況,了解病因才能改善緩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說,手麻的成因複雜,可能因脊椎退化病變、手腕神經受擠壓,或周邊血管阻塞引起,也可能因患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造成。若是急性手腳麻木,也不排除是腦中風、血栓的前兆。感覺針在刺、螞蟻在爬,每個人對麻的感受不同。桃園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陳右緯表示,「麻」其實並非一個非常明確的形容詞,是一種感覺上的異常抱怨,有的人認為痠、痛,或是感覺有針在刺、螞蟻在爬,都是麻的感覺。所以依症狀學來看,病人的描述就會包含很多意思,通常會先問患者手麻的狀況是自發性或是摸東西感覺怪怪的,從部位、疼痛程度、何時發生、做哪些動作容易發生來判斷,因為可能身體其他部位也有麻的情形,只是相對輕微,病患自己並未發現。林志隆說,手麻有可能是腦部病變壓迫到神經造成,也有可能是頸椎出了問題引起,但一般都屬神經傳導的問題。他形容,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哪一段堵塞了,就會影響到以下的神經病變造成麻的現象。但是也有可能是局部的神經壓迫造成,就像有人騎機車長時間握手把,因手上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產生手掌麻的現象,最常見的就是腕隧道症候群。長期低頭引起頸椎退化性病變,初期常出現上肢麻痺。他舉例,長期低頭會使得脊椎在不正常受力之下,因頸椎椎間盤及關節面退化引起「頸椎退化性病變」,會衍生骨刺形成、肌肉痠痛,以及因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手臂麻痛無力。此病一開始沒有太明顯的病徵,初期可能只感受到頸部不適以及上肢麻痺,很容易會被認為只是肩頸肌肉及韌帶發炎。但到了中後期,則可能會出現四肢、頭、頸、肩部疼痛、無力等症狀加劇,甚至會有溫度改變的感覺,嚴重者會造成頸段以及胸段的神經損害,導致終生行動受到限制,因此若患者出現劇痛、四肢嚴重無力,都必須立刻開刀。林志隆提醒,3C科技時代越來越多低頭族,長時間低頭會讓頸椎承受壓力變大,若是發現脖子疼痛、手麻等症狀久久未癒,而且範圍有變大的現象,則要注意是否有可能源於脊椎或神經方面的問題,務必盡快就醫檢查。分辨是慢性或急性的麻感,進一步釐清原因。除了神經狀況外,還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好造成,陳右緯指出,血液循環不好會有手腳冰冷、冬天洗手沖冰水會發紫等現象,若以腦部來說,就要進一步檢查腦幹及頸椎周邊神經有無異常,再看看是不是有合併肌肉血管的問題。神經學檢查會利用扣診槌來檢查神經反射是否出現異常;若是長期姿勢不良所造成的問題,也會檢查是否因周邊韌帶肥厚形成壓迫。陳右緯表示,第一時間病人告知手麻後,會先了解症狀為何,進一步釐清原因,再做其他相關檢查,必要時會同其他科醫師一同了解。大部分來看診民眾,通常都是已經有狀況一陣子,不過並未造成生活上很大不便,或是自行去外面推拿、熱敷等,無法解決才來就診。但還是建議若真的有發現不適情形,盡快就醫了解病根復原狀況最好。陳右緯說,除了慢性問題,有些麻的狀況可能是急性的,像是急診室常見的,通常是中風的狀況,或是原本手麻只侷限在手指,但很迅速地蔓延到下臂、上臂,範圍一直擴大,這些情形也務必要注意。避免手麻先改善姿勢,五成民眾肩頸痠痛多與姿勢不良有關。誠信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陳信瑋說,據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約五成的民眾有肩頸痠痛的困擾,原因都和長時間坐著打電腦等姿勢不良有關,並因頭部前傾,變成烏龜頸、駝背、圓肩。要改善這些情況,除了改善工作環境,也可以做收下巴、擴胸和頸部伸展運動,讓頸部負擔變小,肌肉得以放鬆,改善肩頸不適,也能避免因姿勢不良導致神經受壓迫而造成的手麻不適。醫師提醒,平時要注意電腦打字姿勢是否讓手腕能釋放壓力,或是長期低頭、睡覺時頸椎是否有足夠支撐,若發現異常盡速就醫能愈快得到緩解。手麻最常見的原因莫過於腕隧道症候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說,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行經手腕時,被周圍腫脹增厚的肌腱軟組織等擠壓,造成神經支配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有麻刺針扎感,嚴重時甚至會延伸至掌面、手背、手腕處。手腕頻繁重複同一動作,慣性屈曲引起痠痛麻木。桃園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陳右緯表示,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手腕頻繁重複同一動作或姿勢,像打電腦、使用滑鼠、拉小提琴、加工廠作業員等,因為手腕上的正中神經不斷摩擦,而周邊韌帶又肥厚,就容易壓迫到神經。徐瑋璟說,民眾若是慣用手過度操勞,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發作,有患者就診時苦惱地訴說,只要使用右手腕工作,就會有一股麻刺感,握鍋鏟、騎機車時症狀更是嚴重,不僅影響到工作,就連晚上也會因為疼痛而睡不好,讓她相當困擾。他說,由於手腕的慣性屈曲,晚上會更加痠痛麻木,但手指活動一陣子後就會稍微緩解。不過,若沒有妥善治療,疼痛感會牽連到手臂,手指靈活度也連帶會受到影響,甚至大拇指內側的肌肉,會萎縮而變得扁平。藥物、物理治療、穿戴副木多可緩解,改善姿勢最重要。腕隧道症候群若症狀輕微,徐瑋璟說,可以使用口服藥物,搭配物理治療、穿戴副木,加上適當的伸展運動等方法緩解;若麻刺扎針感已經影響日常工作或睡眠,便會建議接受超音波神經解套注射,透過注射葡萄糖溶液將神經周圍沾黏擠壓處打開後,經過3次療程便大幅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晚上睡覺也能一夜好眠。陳右緯指出,通常及早發現並治療,都能大大改善,但常常需要提醒病患,就算疼痛緩解,也要改善自己的姿勢,避免不斷復發。使用電腦可在手腕下墊東西,讓手臂一同分擔壓力,不會只集中在手腕或肩膀。而電腦螢幕也可放置在雙眼平視的位置,避免一直低頭造成頸椎壓力,衍生出其他問題。周邊動脈阻塞也會有麻木感,三高患者須提高警覺。除了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周邊動脈阻塞也會引起手麻、感覺異常。一名婦人因罹患三高,需洗腎治療,一年前曾因腳痛就醫,後來每當休息時,手指就感到異常疼痛、麻木、感覺異常,雙手膚色漸漸發黑、變得冰冷,且疼痛頻率增高,才趕緊赴醫院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張育晟檢查發現,患者的血液循環差,造成血液供應遠端組織的養分和氧氣不足,手指才會出現發黑疼痛的症狀,也就是「周邊動脈阻塞」,建議使用氣球擴張或置放支架打通狹窄和阻塞的血管,大幅改善疼痛感,也能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他提醒抽菸、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應特別留意四肢的變化,若出現缺血性疼痛、感覺異常、溫度改變等症狀,初期可透過藥物治療;但若已出現休息痛、肢體末梢發黑,卻又延誤治療,恐會增加治療及恢復上的困難,不可不慎。改善手麻 可補充維生素B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劉彥均建議,維生素B群具有調節新陳代謝、維持皮膚和肌肉健康、增進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等優點,對周邊神經病變如脊椎神經根壓迫、腕隧道症候群、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等造成的痠痛具有改善效果。除了從保健食品攝取外,也可由穀類、奶、蛋及深綠色蔬菜、堅果中攝取B群,有助減少手麻的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15 癌症.其他癌症
比閃電擊中機率還低!7旬婦不明出血月餘、血液黏稠, 最後發現竟是「罕見癌症」!
73歲陳女士,35歲起眼睛粘膜、牙齦及子宮,出現不明原因出血,先後在眼科、牙科、婦產科就醫均找不出病因,服用藥物成效有限,必須固定輸血維持生命。後北上就醫,確診罕見癌症「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使用新型標靶治療,至今控制良好。醫師表示,此疾病在淋巴癌中相當罕見,罹病機率甚至比被閃電擊中還低(閃電擊中率約60萬分之一)。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與「血液高度黏稠症」的關係陳女士的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張正雄表示,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每年新發病例不足50人,盛行率為百萬分之4,高風險族群的5年存活率僅36%。年長者容易有心血管等共病,用藥時必須謹慎,曾有患者因使用化療併發肺部感染,差點因此離世。張正雄表示,此疾病會導致「血液高度黏稠症」,病人體內免疫球蛋白(IgM)過度增生,導致血液更黏稠,進而引發患者貧血、異常出血或因神經病變導致麻木。臨床上,2至3成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病變,如視力模糊喪失、頭痛、暈眩、眼球震顫、耳鳴或突發性聽力,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混亂、失智、中風或昏迷。華氏巨球蛋白血症好發族群與目前治療的處境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黃泰中表示,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多為65歲以上長者,身體狀態不佳,在社會參與、經濟活動也相對弱勢,病友權益常被忽視,較難接受積極治療,過去10年患者整體存活率不足百分之五十。健保今年12月將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BTK抑制劑納入給付,依目前指引,患者對一線用藥反應不佳時,即應評估用藥。「我常跟病人說,使用新藥讓他們『禁得起』車禍。」張正雄表示,新型標靶藥物用於治療後,病友不會再因車禍導致感染,甚至必須截肢。不過,依現行健保條件評估,每年應只有10人能接受治療。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也對新藥納保感到振奮。她表示,根據111年各類癌症健保前10大醫療支出統計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人均醫療費用占十大癌症第四位,藥費更超過癌症死因之首肺癌。此藥物申請至給付生效僅花費519天,低於抗癌藥平均生效天數726天,這是對罕見癌友的照顧,也是對醫療權的堅守。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09 養生.聰明飲食
麻油雞喝一碗500大卡!營養師授4招健康吃,教你怎麼吃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
近幾日因為受到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全台各地都迎來今年冬天的最低溫度,再加上東北季風肆虐,連日來都是陰雨綿綿,在這種寒冷又潮濕的天氣裡,大家是否也想要煮一鍋熱熱的麻油雞「進補」一下了呢?想補補身體,但又擔心一起補到體重怎麼辦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吃麻油雞該注意什麼,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囉!麻油雞有什麼好處麻油雞的主角是黑麻油、雞肉和薑,三種都是非常常見又營養的食材,以下來一一介紹這三種食材有什麼營養價值:.黑麻油:黑麻油是由黑芝麻壓榨製成,因此保留了黑芝麻本身所富含的芝麻素、芝麻木酚、維生素E、植物固醇等多種天然的抗氧化物,能夠清除自由基、減緩氧化對於細胞的傷害。此外,黑麻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43.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佔40.1%,是對於身體非常有益的油脂組成,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是很好的食用油喔!.雞肉:雞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一般非內臟部位在豆魚蛋肉類中屬於低脂肉類,對於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肉類選擇!另外雞肉也富含支鏈胺基酸(BCAA),能夠幫助人體肌肉的合成,而維生素A、維生素B群、鈣、磷、鐵等等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也能夠幫助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薑: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氧化破壞,並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對於常常感冒的人,可以試試看喝薑茶、或是在湯裡面加入薑,對於增強免疫力都有不錯的效果! 孕婦月子餐麻油雞 產後第三週再吃台灣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孩之後都有坐月子的習慣,認為媽媽生產時耗費大量體力,需要在生產過後藉由坐月子期間好好補一補身體。而麻油雞就是很常見的月子餐,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產後適量攝取麻油雞,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溫補腎陽。而以現代營養學的觀點,麻油雞則可以促進子宮收縮,雞肉中的BCAA也確實能夠幫助孕後媽媽回補體力,而多種抗氧化物也能幫助延緩老化及氧化,確實是非常適合進補的料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並不建議生產後立刻開始吃麻油雞,而是盡量產後第三週再開始慢慢攝取,避免中醫所謂「虛不受補」的狀況出現喔!麻油雞健康吃雖然麻油雞有上述這麼多好處,但它的熱量可是不容小覷的!麻油雞相較於其他料理使用了較多的油脂,並加入了不少米酒,因此吃下一碗麻油雞(不含麵線)可能就攝取了450~5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兩碗白飯!要如何才能用麻油雞補到身體,又不會補了肚子一圈肉呢?下面就由Evelyn來教你怎麼健康吃麻油雞!1.去除雞皮加入的雞肉盡量去除脂肪含量較高的雞皮部分,只留下瘦肉下去煮麻油雞,因為麻油雞的湯頭本身已經含有許多油脂,因此將雞皮去除能夠大大降低攝取到的熱量、也不會影響美味。2.麻油控制在15公克以內雖然麻油是麻油雞的主角,也是很好的油脂來源,但再好的食材都應該適量攝取才不會造成反效果。麻油在六大類食物中屬於「油脂類」,每一份就可以提供高達45大卡的熱量,雖然好的油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過多攝取仍會造成脂肪的堆積。3.蔬菜加多一點除了加入雞肉以外,建議大家可以在麻油雞中加入大量的蔬菜,不但可以增加甘口的風味,還能補充膳食纖維、兼顧料理的營養均衡。此外,膳食纖維可以提供飽足感,讓我們不會一時興起就過度攝食,也減少油脂的吸收!4.少沾醬傳統的麻油雞是不會調味的,因此許多人會額外準備一碟沾醬讓雞肉可以搭配。但是像澱粉含量高的醬油膏、含大量油脂的沙茶醬,或是高鈉的豆腐乳,都是屬於比較不健康的醬料。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要使用沾醬,可以用天然的蔥、薑、蒜、辣椒等來搭配適量清醬油,就會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麻油雞進補要注意的族群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冬天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前,也要注意身邊親朋好友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喔!吃麻油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罹患慢性病的病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高血脂等等:.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友們要特別注意食物的攝取份量及種類,像麻油雞內常加入的麵線就是屬於「中GI值」的食物,對於血糖的波動有稍大的影響,因此建議吃麻油雞時搭配更多蔬菜,並特別注意澱粉的攝取量。.高血壓、腎臟病:高血壓及腎臟病的病友們應特別注意鈉的攝取量不宜過多,像這種「湯」類的料理容易含有許多從食材流出的鈉、鉀、磷等電解質,因此建議這些病友們可以選擇吃配料就好,湯則是適量攝取即可。.高血脂:麻油雞的油脂含量較多,對於本身就患有高血脂的病友而言會造成較大的代謝負擔,因此建議酌量攝取就好,吃完後也別忘記增加運動量來提高體內的代謝速率。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也想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了呢?這幾天氣溫驟降,大家除了要做好自己以及家中長輩的身體保暖之外,在進補時也要注意控制攝取量,千萬不要還沒補到身體,就先補到體重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4 醫療.腦部.神經
洗澡感受不出水溫, 就醫一查竟是腦幹中風!3警示徵兆:喝水嗆到也得注意
50歲詹姓貨車司機,日前凌晨下班回家時,想用熱水澡洗掉一天的疲憊,但左手感覺不太到溫度,原以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隔天一覺起來發現兩邊臉的感覺不同,覺得左臉刺刺麻麻的,感到不對勁而至急診就醫,醫師說這恐是腦中風,讓他住院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 無典型中風症狀 留意這些狀況發生 詹先生並沒有出現肢體無力、步態不穩、視力模糊、咬字不清及臉歪嘴斜等常見的中風症狀,所以當醫師指出他罹患腦中風時,著實嚇一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鄭耕兆醫師表示,患者兩側的肌力正常,不過他有出現感覺缺失(如身體兩邊對觸覺、痛覺及溫度的敏感度不一樣)、吞嚥問題(如喝水會嗆到)等症狀,且右側眼瞼下垂,經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是腦幹中風。 高血壓為危險因子 嚴重恐致命 鄭耕兆說,患者本身有高血壓,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他血管梗塞的部位在右側延腦處,延腦是腦幹的一部份,主要控制心跳、呼吸和血壓,因此當延腦受損時,可能會造成生命威脅。不過,詹先生的梗塞範圍小,而且及早就醫,急診醫師當下也準確判斷安排入院,因此在接受治療後,手腳麻木與吞嚥等症狀迅速改善,目前僅殘餘右眼仍輕微下垂。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第五位,腦中風來得突然,且嚴重可能致殘,造成整個家庭的壓力。鄭耕兆提醒,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應依照醫囑按時回診及服藥,當有疑似中風之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盡快送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延伸閱讀: ·洗澡先洗頭易致中風? 國健署曝洗完澡「1動作」才危險 ·他「左手突輕微無力」一查竟是腦中風! 醫曝致病關鍵:5地雷都踩了 
-
2023-12-02 醫療.心臟血管
三高族群當心!秋冬腦中風機率較高注意保暖,4原則辨識中風
正值秋末冬初時節,早晚涼意漸增,對腦中風高危險族群形成威脅。台灣每年有超過萬人因腦血管疾病奪走生命,提醒「三高」族群應做好生活、飲食控制,並注意保暖,避免血管收縮而引發中風。家人也要留意中風的徵兆,爭取送醫急救的時間,合力度過冬季的考驗。三高患者腦中風機率較高冬季常見腦中風個案。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的民眾,發生腦中風的機率高於一般人。誘發腦中風的原因,除三高及抽菸等危險因子,還有先天性不可避免的年紀、性別,以及本身心臟瓣膜不全曾開過刀或置換瓣膜、沒有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是不明的心律不整,容易產生血管內的血栓,造成心臟或腸子栓塞,甚至腦部血管的中風,且可能同時引發癲癇發作。腦中風分為缺血、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有三類,分別為缺血性與出血性兩種類型的中風,還有其他血管病變。血管遇到天冷時容易產生收縮,使血液不易通過血管壁上已有很多粥狀物質的血管,血管狹窄加上供血不足而形成缺血性的現象,產生中風,相對應的神經學症狀就會出現。如果對應到手腳,行動會半邊乏力;對應到感覺區塊,會覺得麻木且持續存在;對應到大腦(通常在左側)語言區,會出現語言功能異常,有人說得好但聽不懂,有的聽得懂但說不出來,最嚴重是聽不懂也說不出,通常會伴隨著慣用側偏癱無力。腦中風的發生,以缺血性腦中風最多約占70%,可在症狀發生4.5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來治療,自10月1日起,增加3至4.5小時溶栓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對於大血管阻塞,動脈取栓術是臨床上極為有效的治療方式,自11月1日起,增加8至24小時取栓治療也納入健保給付,對病人送急診後的治療及預後都有更好的幫助。預防腦中風,首要注意的是,不論是晚上睡覺、白天外出時,都要特別做好保暖工作;更要做好三高飲食的控制,少吃油炸、澱粉類、精緻麵粉製作的食品,過度糜爛的食物、湯汁要減少攝取,建議採多菜少肉的地中海飲食方式。在家量測血壓時,若收縮壓出現160以上或100以下毫米汞柱明顯異常值時,可保持相同的姿勢下休息,間隔15分鐘再追蹤測量,以避免測量不準確而造成過度治療,且需特別注意追蹤。辨識中風F.A.S.T.4原則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留意長輩的情況,並牢記辨識中風的「F.A.S.T.」4原則來判斷:1 Face,請他微笑,觀察是否嘴角歪斜臉部不對稱。2 Arms,請他舉起雙臂,觀察是否無力下垂。3 Speech,請他說句話,觀察是否說得清楚、聽懂你的意思?4 Time,當有前述3原則其中任何一個情況時,打119急救電話。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2 醫療.腦部.神經
突然出現無法解釋的手腳麻木?醫師示警恐罹這種病:嚴重將插管
民眾常見手麻、腳麻症狀,若症狀來得又快又急又廣泛,影響範圍沒辦法由常見神經壓迫位置解釋,醫師提醒可能是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超過7成患者在手麻、腳麻症狀出現前一個月會有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使用化療藥等事件,間接造成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突然出現雙腳麻木感 需扶牆壁才能走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有一名60歲莊姓患者,平日都在辦公室負責行政業務,近年被診斷高血壓並定期服藥,偶爾出現背痛合併左腳麻,但通常休息幾天就好,依次腸胃炎康復後,卻突然出現左腳的麻木感,不僅症狀與過去不同,休息後也沒有改善,短短幾天內的左腳麻竟延伸到大腿,右腳同樣的位置也出現麻木感,甚至需要扶著牆壁才能緩慢行走。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內科醫師吳孟儒表示,莊姓患者到醫院接受神經學相關檢查,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經過1周的血漿置換及藥物治療,症狀緩解不少,經過3個月積極的復健訓練,行走狀況終於恢復到平常的水準。格林-巴利症候群 76%患者症狀出現前一個月有前驅事件吳孟儒指出,手腳的麻和無力如果來得又急又快又廣泛,影響的範圍沒辦法由常見神經壓迫的位置解釋,就得小心是不是得了格林-巴利症候群,台灣每年大約有400個案例,各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以成年人居多。76%的患者症狀出現前一個月會有前驅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接受疫苗施打、使用化療藥物或手術,可能間接造成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進而導致周邊神經髓鞘或神經軸突被攻擊。吳孟儒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病人通常從雙側腳背開始麻,快速往近端的大腿延伸,接著雙側手掌開始出現症狀,並往手臂方向延伸,同時會合併肢體無力,造成患者走路不穩、容易跌倒,雙手因握力不夠而無法拿碗筷吃飯。少數患者可能複視、呼吸窘迫 嚴重需插管有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複視及吞嚥困難等症狀,有的則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容易頭暈、尿滯留、血壓起伏不定,甚至是呼吸窘迫而需要暫時性插管輔助呼吸治療。吳孟儒指出,除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和神經學評估,神經電生理檢查、腦脊髓液的化驗及血液抗體檢查,能幫助準確診斷格林-巴利症候群。及早接受治療,可減緩周邊神經因發炎反應而被過度破壞。
-
2023-11-19 名人.好食課
有這些症狀就要注意 圖解糖尿病10大症狀及8項日常習慣助預防
適逢11/14世界糖尿病日,今天好食課邀請陳怡婷Cynthia營養師來跟我們分享糖尿病的10大症狀,也教教我們如何透過改變日常生活習慣來預防糖尿病發生!常見糖尿病症狀1.尿多/經常跑廁所,夜間有頻尿的跡象。2.喝多/容易口渴:水喝很多,但仍舊常有口渴感。3.吃多/食慾大增:異常飢餓,即便吃很多東西仍常感肚子餓。4.體重無預警減輕:沒有計畫性的減肥,體重卻漸漸減少。5.視力模糊:糖尿病與周邊微血管有很大的關係,血液循環受阻容易導致組織缺氧,視網膜病變即造成視力退化問題。6.手腳麻木,足部甚至有刺痛感。7.常感覺疲累,四肢經常無力。8.皮膚容易乾燥,甚至常有癢意。9.傷口不易癒合:即使是小傷也常花上好幾天才癒合。10.容易感染疾病:有傷口者容易再次感染,天氣一冷也容易染上感冒。*如果有上述症狀,建議至醫療院所健檢測血糖以確認自身是否有罹患糖尿病或是處於糖尿病前期。雖然國人大約每10位成人即有一位有糖尿病問題,位居十大死因排行第六名,但其實改變日常生活的8項習慣,即可大大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以下營養師就來分享這幾項小技巧:預防糖尿病飲食方面1.精緻澱粉 全穀食材:研究發現,改吃全穀食材(如糙米、燕麥等)有助於降低29%的糖尿病風險,每天30克的全穀攝取可降低13%風險,飲食上可多以糙米、地瓜、馬鈴薯等富含纖維的食材取代白米飯及麵條。2.含糖飲料 水、茶、咖啡:人每天多喝約360毫升的含糖飲料,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25%,而飲水、茶、咖啡等無糖飲皆有發現糖尿病風險的降低,每日以一杯水取代一份含糖飲大約可降低7%風險。3.油炸食物 健康油脂:每週吃四次以上的油炸食物會增加39%糖尿病風險,主要也跟肥胖、胰島素阻抗有關,而使用橄欖油替代掉人造奶油等較不好的油脂攝取,可降低15%風險。4.加工肉/紅肉 豆魚禽肉:紅肉與加工肉的攝取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近27%,而每天以一份禽肉取代紅肉約可降低18%風險、海鮮降低13%、豆類降低11%,建議飲食上可以多透過這些低脂、低飽和脂肪的蛋白質來源來取代紅肉、加工肉攝取。預防糖尿病行為方面1.控制體重肥胖容易導致胰島素阻抗,針對過重者,減少5-7%體重有助於降低一半糖尿病風險。2.規律運動研究發現每天走路半小時可降低50%糖尿應風險,建議每週運動150分鐘,養成規律運動習慣。3.少看電視研究發現每天多看2小時電視會增加20%糖尿病風險,建議將看電視的時間多拿去散散步、活動筋骨。4.戒菸吸菸者比不吸菸的人多出30-40%的糖尿病風險,建議能即早戒菸就戒。【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改變8項日常習慣,大大降低糖尿病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11 焦點.健康知識+
睡不好嗎?睡眠專家建議穿上「襪子」睡覺!睡前暖腳可睡得更久更好
研究表明,穿著襪子睡覺或使用其他足部保暖方法,可以幫助一個人更快入睡,睡眠的時間也更長。許多人有睡眠困擾,睡得不好真的是很多身心問題的根源,討論改善睡眠,有很多眾所周知的技巧,例如:規律的就寢時間、使用遮光窗簾、學習放鬆、避免使用電子產品等。現在還有專家提出一個辦法,較少人討論,那就是:幫自己穿上襪子吧!穿襪子讓你睡得更久更好美國維吉尼亞州國家睡眠基金會稱,一些研究表明,穿著襪子睡覺,或使用其他足部保暖方法,可以幫助一個人更快入睡,睡眠的時間也更長。舊金山的生物醫學科學家Biquan Luo博士則分享了她的見解,解釋為什麼暖腳可以幫助你睡得更久,也睡得更好,她說:「對許多人來說,暖腳可以對睡眠產生積極影響,主要是因為它可以降低核心體溫,並且讓人放鬆。」她認為核心體溫在睡眠週期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使用加熱墊、洗熱水澡、泡腳或穿著襪子來溫暖腳部,可以使腳部的血管擴張,使它們容納更多血液。這種擴張可以讓更多的血液從身體的其他部位流到腳部。因此,它可以幫助散發身體熱量,並降低核心體溫。對血液循環不良的人特別有助益當雙腳溫暖,可以讓人感覺舒緩和放鬆,因此更容易入睡。Biquan Luo博士補充說,這麼做對血液循環不良的人特別有助益,因為雙腳的血液流動減少,會導致寒冷和麻木感。在這種情況下,溫暖雙腳可以透過增加血液流動和減輕不適來緩解疼痛,進一步幫助他們入睡。儘管暖腳可以促進更好的睡眠,但醫生指出個人喜好各不相同,對一個人有效的方法可能對其他人無效。有些人在睡覺時可能喜歡維持腳部涼爽,如果腳部有悶熱感溫會擾亂他們的睡眠。」睡前暖腳可能是改善睡眠的一個有用技巧,但這種方法的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此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舒適度和睡眠偏好。睡不好的人,可以先試試穿著較透氣的襪子試試看,說不定這對改善你的睡眠狀況非常有效!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11-10 癌症.抗癌新知
什麼是癌症復健?哪些人能從癌症復健中受益?何時該接受癌症復健?
什麼是癌症復健?長期以來,復健一直被認為是心臟病發作或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法,癌症復健(cancer rehabilitation?)則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由於癌症及其治療通常會導致身體、活動能力和認知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日常活動、重返工作崗位或繼續癌症治療變得更加困難,並且對你的健康和整體生活品質產生持久影響。癌症復健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癌症復健是一項支持性醫療保健計畫,其目標包括:.幫助你盡可能保持活躍並參與家庭、工作和其他生活角色。.減輕癌症及其治療的副作用和症狀。.幫助你盡可能保持獨立。.提高你的生活品質。癌症復健由受過訓練的復健專業人員提供協助,你可以在治療、後續護理或長期存活階段與他們合作。哪些人能從癌症復健中受益?癌症復健與癌症倖存者密切相關。癌症倖存者為任何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人,從診斷之日起直到生命結束。癌症存活期並非在治療完成時才開始,而是在診斷時就開始了。它涉及在癌症診斷期間、癌症診斷過程中以及癌症診斷之後的生活。因此,癌症復健可以在癌症診斷後的任何時間開始。它適用任何類型的癌症患者,並且對於從早期到晚期癌症有不同預後(藉疾病的發展與症狀預測疾病的過程與結果)的癌症患者都可能有所幫助。什麼時候該接受癌症復健?當你注意到任何使你活動能力下降或使日常任務更加困難的變化時,請與你的醫療團隊討論癌症復健事宜。你可以自問是否出現以下狀況:.出遊是否更加困難?.是否有疼痛、虛弱或其他症狀?.是否難以清晰地思考?儘早解決你注意到的變化非常重要,這樣它們就不會惡化。例如關節些許僵硬問體可能使你無法伸手過頭,從而使你的手臂活動減少。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手臂可能變得更虛弱和僵硬。您也可以向你的醫療團隊詢問,是否可以在癌症治療開始前接受癌症復健團隊的協助。復健專業人員可以在問題出現之前測量你的力量、行動能力和日常活動情況。在問題出現前為你提供適當的建議,以幫助您在身體和心理上為癌症治療做好準備。在治療過程中及其後後,他們會持續監測您的狀況,以便在問題嚴重之前發現並解決。這種方法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質,減少可能影響你生活的症狀和問題。癌症復健可以協助解決哪些身體問題?癌症和癌症治療會導致許多不同類型的身體問題,癌症復健可以幫助解決其中許多問題,包括:.疼痛疼痛在癌症患者或癌症晚期患者中極為常見,疼痛會降低生活品質並導致憂鬱。.疲憊癌症疲勞或稱癌疲憊,這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見,即便是早期癌症也可能在治療完成後持續數年。.淋巴水腫淋巴水腫在患有乳癌的人中很常見,尤其是在淋巴結清除手術或前哨淋巴結切片術(sentinel node biopsy)後。它也可能出現在其他許多癌症患者身上。.週邊神經病變週邊神經病變,即手指和腳趾常見的疼痛、麻木和刺痛,是化療令人困擾的長期副作用之一。雖然神經病變通常無法治愈,但有許多方法可以減輕疼痛。治療還可以減少與神經病變相關的併發症,例如跌倒。.認知問題化療以及其他癌症治療後常見認知變化,例如記憶力下降、難以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以及「腦霧」等症狀,例如接受芳香環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治療乳癌的女性,也被發現會經歷認知變化。.纖維化手術可能會造成纖維化(疤痕組織形成),而纖維化也是放射線治療的長期副作用之一。儘管不如其他治療副作用那麼常被談論,但因乳癌和其他類型的癌症及治療所引起的纖維化不適,可能會降低你的生活品質。.憂鬱憂鬱症在癌症患者或癌症患者中非常常見,而且癌症患者的自殺風險也令人擔憂,因此解決憂鬱問題很重要。.壓力和焦慮焦慮在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無論你的腫瘤是否處於活動狀態,或者你沒有疾病證據但擔心復發,焦慮都是正常現象。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患有癌症的人覺得他們處理日常壓力的能力比罹癌之前更差,即使是輕微的壓力。.飲食問題營養諮詢可以幫助解決癌症治療中許多常見副作用,幫助人們應對體重上升或下降的各種變化,可能有助於更好的治療效果。.睡眠問題睡眠問題常見於癌症治療後,睡眠障礙不僅會影響你的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影響治療的存活率。哪些專家可以提供癌症復健服務?癌症復健關注癌症倖存者面臨的具體問題,但也專注於一般生活方式和運動干預措施,盡可能促進倖存者最好的生活品質。癌症復健的醫療成員可能包括腫瘤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淋巴水腫治療師、營養師、身心科醫師、居家照顧服務員、個案管理師及語言治療師等。【資料來源】.Cancer.Net: What is Cancer Rehabilitation?.What is Cancer Rehabilitation?.華人癌症資訊網:癌後復健
-
2023-11-02 癌症.抗癌新知
得了癌症接下來的路要如何走?中醫師點出疾病背後的意義,做出改變活出長壽人生
癌症發生的原因都說是基因造成的、致癌物導致的,不可忽視的還有心理因素和壓力。雖然科學與醫學愈來愈昌明,然而誰也沒有把握、科學家也說不準人體內的致癌基因由誰來定奪它的開關,因此這也造成另一種壓力,大多數人沒說出口的是承認內心裡有害怕得到癌症的擔心與焦慮。在癌症面前,生病的人憂慮病情,沒病的人憂心未來,這些流動在檯面下的不安,難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只能如此沮喪嗎?此時古老的中醫智慧給了我們一盞可以依托的明燈,《黃帝內經》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點出了心不安、神不定、情緒過與不及是生病的根源,並告訴我們如何保全健康且壽命長久的方法。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有二個層次即是肉體生理的實質層次及氣血經絡的能量層次。中醫一向重視身心合和、身心愉悅及平衡,我們把這個良好的狀態稱「形與神俱」;近代人們開始強調心靈和精神健康,其實在中醫領域裡心靈與身的平衡始終質樸無華地被重視和奉行。心與情緒息息相關,臟腑與情緒的關聯在中醫裡有相當深的連結,甚至內化在我們日常的語文,譬如:講一個人發很大的怒叫大動「肝」火、沒有耐性愛生氣叫「脾」氣差,就是使用到特定臟腑的意涵的例子,只是大家不曾注意和探究。佛家也說怨恨惱怒煩是五毒,是對人體有害的情緒,現今科學也證實了,情緒會刺激肉體產生相應的化學物質。因此不僅飲食居處要衛生,我們的心情也要注重衛生,以免時時在給身體添加毒物。疾病的治療中醫病理學認為人體疾病都可以從「邪正」兩方面的關係變化來分析,依據「陽虛必血滯」、「氣寒則血凝」、「氣鬱結而生痰」、「積(腫瘤)之成也,正氣不足,後邪氣踞之」等理論,中醫對腫瘤成因的觀點是虛、瘀、痰、毒的累積;當癌症患者經過西醫治療,身體之後的養護還是要回歸生命的本質,就是氣血陰陽的平衡。「熱者寒之,寒者溫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中醫角色就在調整氣血平衡,就如整治河川,疏濬之後還要作好水土保持,否則難保河川不會再汙染和堵塞。此外研究結果顯示,中藥的功效有增強對放療化療的敏感性、提升體力抗病、緩解化療副作用(諸如:疼痛、手腳末梢麻木、白血球降低、失眠、耳鳴、噁心嘔吐、腹瀉、口乾、口苦、食慾不振、腹脹滿悶)、防止復發和轉移,另外,特定強毒性藥物有消減腫瘤效果。蠻多人因為得了癌症才開始看中醫,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剛開始看診時總是愁眉苦臉。有些人將要進行手術、或即將進行放療或化療,都是希望讓體力好一點以捱過西醫治療,也有的希望改善化療藥物副作用,早日恢復原本的活力與狀態。中醫治療重視不同階段與病人體質,以祛痰濕、化瘀濁、益氣養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等方法運用藥物或針灸,在病人耐心治療後見到明顯改善,即便末期者也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當患者感受自己健康狀況逐漸起色,每一次回診象徵向療程完成又邁進一步,可以看到他們逐漸鬆開眉頭展露笑顏,甚至會主動鼓勵其他病友也配合中藥作調理。 講回來生病的本質,是向內反觀自己的機會、讓我們打開心去接受各種可能性,有機會去深思:生命的意義?能在生病受苦之外還對活著的本身保持感激嗎?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呀?如果得了癌症,接下來的路要如何走?《黃帝內經》說「正勝則邪退」,癌症朋友在西醫治療以外,可以做的是看到疾病背後的意義並做出改變,任何人也應該時時把中醫代表著平衡的「中」字放在心裡、時時檢視,調整自己讓身與心都常保平衡,享有身心健康又活力幸福的長壽人生。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6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會致命嗎?做好7事預防
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每年以2萬5千人的速度持續增長。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糖尿病有四種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類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最多。糖尿病是非常難纏的慢性病,若沒有控制好,會產生很多併發共病。《元氣網》整理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及預防糖尿病方法。糖尿病致命的原因是什麼?得到糖尿病雖然不會立刻導致死亡,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不加控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長期積累下來的慢性併發症幾乎影響到身體中的各個器官,嚴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在這些併發症的交互作用下,就有機會危及糖友性命。糖尿病控制好會有併發症嗎?糖尿病併發症主要與高血糖有關,但近期研究也發現,併發症也會與人體的血糖波動相關。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也需要減少血糖的波動。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併發症,病況就難以逆轉;幸好大多數糖尿病併發症需要時間累積,所以糖友們成定期健檢習慣,就能有效降低或減緩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常規檢查:●血糖、血壓和體重:每天測量●糖化血色素:每3個月檢查●足底神經檢查、眼底檢查、心血管、腎功能:每半年-1年檢查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有那些? 1.糖尿病神經病變: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指出:約有5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神經上的問題,長期的高血糖的生理環境,會讓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發生損傷,導致末梢神經不易將訊息傳回或不靈敏,例如:會讓糖尿病患者出現刺痛感、麻木或喪失痛感,有時也會讓腦部的動作命令無法傳遞到關節或肌肉,影響到糖尿病患者的正常運動。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發展不算迅速,當身體出現刺痛、麻木或者部分感覺喪失時,建議糖友此時需要進一步將血糖控制更理想,避免讓糖尿病神經病變持續惡化,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發生。2.周邊動脈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管長期浸泡在糖水中,就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動脈血管壁會發生慢性發炎、血管壁受傷、血小板聚集在傷口上,最終導致血管中的通暢度顯著降低,就像水庫淤積一樣,只剩下小部分空間讓血流通過。糖尿病患者如果動脈與神經持續受到損傷,就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問題。同時糖尿病其他的共病,例如:高血壓或高血脂也會讓這問題更快惡化,糖尿病患者約有超過一半,最終死於併發的心血管疾病。 3.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率世界各國的報告不一,根據全民糖尿病觀測站的數據指出,糖尿病腎病變約在罹患糖尿病的15~20年間達到顛峰,在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的發生率約有35%,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發生率大約在大約在30%~50%左右。如果以台灣目前洗腎病人進行分析,其中約有40%~50%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患者體內過多的葡萄糖,最終會產生許多對身體有害的代謝物,例如:糖化終產物(英文是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縮寫為AGEs)。這些物質會傷害腎臟細胞或組織,最終導致腎絲球過濾率的下降。如果病人本身還有高血壓、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都會讓腎臟更容易受損,腎絲球過濾率持續下降,最終走上洗腎一途。4.糖尿病足(足部潰瘍):目前約有1/4的糖尿病病人會出現糖尿病足,主要成因是由於糖尿病神經病變加上周邊動脈疾病,這雙重併發症影響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足部長期無法癒合的傷口(足部潰瘍)的風險,同時又因為重複感染讓病情更加嚴重,治療後沒有好轉,嚴重時需要透過截肢來防止感染擴散,挽救糖尿病病患的生命。5.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環境,對眼睛中許多的部位也會造成積累性的傷害,因為高血糖會對眼睛中的小血管造成傷害,因此會增加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的機率,如果沒有妥案的治療,會讓糖尿病患者有失明的危機。6.中風、失智:糖尿病人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2~4倍,主因也是因為高血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如果發生在腦部血管中,就會讓腦部的血流量降低引發缺血性腦中風,而其他部位脫落的動脈阻塞斑塊,也時來到腦部的血管阻塞期來,同樣也會導致中風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讓血液容易出現高血糖、低血糖、血糖波動太大和胰島素阻抗等問題時,不止會傷害到腦部的神經細胞,加上周邊的血管也容易受損,長期下來都會讓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加失智的風險。7.心肌梗塞:根據《新光醫訊》說明,新增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主因就是糖尿病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最終導致冠狀動脈發生阻塞,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糖尿病患者若能減低自己冠狀動脈硬化的發生,也就能減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正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如此可怕,以下有幾個原則可以協助糖尿病病患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1.盡力做好血糖控制:養成定時監測血糖的習慣,遵照醫務人員的指示來控制血糖水準。2.戒菸、戒酒:抽菸會加重心血管和神經的傷害,酒精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為了糖友們的健康,最好加以戒除。3.控制好血壓和膽固醇:血壓與膽固醇都會加重心血管問題,為有效降低併發症,也許嚴格控制,必要時需要搭配飲食與運動。4.定期體檢和眼科檢查: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控制,就能有效預防會控制併發症的嚴重度。5.接種疫苗: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較低,接踵疫苗可增加免疫力,避免日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6.注意足部護理:用溫水洗腳、擦乾雙腳,使用乳液或凡士林滋潤腳和腳踝,每天檢查腳部是否有老繭、水泡、傷口、紅腫等問題、避免赤腳行走等。7.認真對待壓力:糖尿病病人應有充足睡眠,保持積極的心態。願意按照醫囑規事,糖尿病並不會成為糖友積極健康生活的阻礙。參考資料:美國CDC全民糖尿病觀測站的資料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3 醫療.心臟血管
近3/4高血壓患者死於心臟併發症,高血壓與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和主動脈剝離等疾病密切有關!
成人的血壓到底多少才正常呢?根據目前的高血壓指引,健康成人的血壓應該120(收縮壓)/80(舒張壓)毫米汞柱以內才算正常。 收縮壓是指血液由心室打出後,衝擊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舒張壓則是心臟舒張時,血液在身體動脈彈性回縮後產生流動時所形成的壓力。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代表血管壁所承受的血管壓力。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人平時不會有其他明顯症狀,只有少部分病患偶爾會感覺頭痛,後頸部緊緊的感覺。雖然高血壓沒有症狀,但長期高血壓卻會在身體各處帶來許多風險。高血壓患者死因多與併發症有關,根據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資料:60~75%死於心臟的併發症,15~20%死於腦血管障礙,5~10%死於尿毒性。以下是高血壓常見的併發症。 長期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尤其伴隨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情況下,有可能併發以下的心血管疾病。:1.動脈阻塞:動脈原本是非常有彈性,能夠承受心臟打到血液壓力的衝擊。當長期處於高血壓的環境下,血管壁容易出現微小的受傷,如果患者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又高,這時候低密度膽固醇容易聚集在傷口上,引起 「動脈粥狀硬化」;如果持續讓讓更多的膽固醇卡在血管中,最終形成脂肪沉積的斑塊。這些斑塊會讓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對其進行防禦、吞噬等作用,最終導致血管中出現鈣化的現象,逐漸讓動脈的彈性消失,兩者加成最終導致「動脈阻塞」的問題。如果動脈阻塞發生在供應心臟氧氣與養分的「冠狀動脈」時,就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症。2.心臟結構改變:患者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久而久之會讓心臟中的左心室負擔加重,心臟為因應這種情況導致左心室會逐漸擴大,最終左心室變得肥厚。左心室肥厚又會連帶讓隔壁的心房結構也發生改變,這段過程也會讓心肌的功能發生影響。心臟結構改變最嚴重會導致瓣膜也收到影響,會導致瓣膜性心臟病的發生,尤其是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閉鎖不全和主動脈閉鎖不全可能與高血壓關係密切。3.動脈瘤:高血壓持續衝擊動脈時,久而久之血管壁彈性消失,甚至會向外膨出一小包氣球狀,此時就稱為「動脈瘤」。動脈瘤本身來說不比動脈強韌,當血壓持續上升會讓血管瘤愈來愈大,最終會因為動脈血管壁太薄而破裂,因具破裂的血管位置,有時會出現嚴重的內出血問題,尤其是腦動脈瘤和主動脈瘤,破裂時容易有生命之憂。4.心肌梗塞:當冠狀動脈阻塞(冠心症)導致心肌某一部位的血液供應減少時,有時會導致心肌的損傷或死亡,此時就稱為「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會讓冠狀動脈出現嚴重收縮或痙縮時,會導致心臟缺氧,造成更多的心臟組織受損,嚴重時會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心肌梗塞發生前會有一些前兆: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胸悶、心絞痛(胸口感覺像有大石頭重壓,呼吸不順暢)、上腹痛、左上臂麻木等症狀時,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應立即送醫診斷加以治療。5.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指的是心跳速度過慢、過快,或是跳動不規則,高血壓患者最常出現的心律不整是心房顫動,目前研究指出如果長期高血壓控制不好,似乎通過左心房超負荷、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心肌功能改變和心房心室結構改變,會讓心臟放電不規則,就會導致心房顫動,並讓其況持續惡化。6.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往往由多種心血管疾病綜合起來所引起,常引起的疾病有高血壓和冠心症,主因是動脈阻塞嚴重,心臟輸出的血量不足,無法供給全身各處足夠的氧氣與養分,導致心臟會更用力地工作(也就是讓心跳更快),但心跳更快卻沒有輸出更多的血量,讓心臟輸出血液效率依舊不佳,時間一久就會導致心臟衰竭。患者常見有易喘、容易疲累和下肢或眼皮等處出現水腫等症狀。7.腦中風:中風按照引起的機轉,可以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這兩類型的腦中風都有可能由高血壓所引起。首先,高血壓會導致血管中的動脈硬化或發生動脈瘤,一旦動脈變得脆弱,久而久之會有破裂的可能。其次,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腦部血管阻塞所導致,有可能是膽固醇斑塊阻塞在腦部血管引起,高血壓容易併發心房顫動,兩者加成之下,更容易產生斑塊阻塞在腦部動脈血管中。嚴重的中風都會導致腦部嚴重受損,不僅有機會讓病人有生命之憂,往往痊癒後也會有嚴重的後遺症。8.主動脈剝離: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管壁結構可分為三層:內、中、外三層,如果主動脈出現受損和血管壁中的內層有破裂,使得血液大量進入中層及外層間,就會形成「假腔」,壓迫原來的管腔。當血液大量流入假腔,會導致原因主動脈的供血量減少,產生局部區域的缺血,因缺血也會讓周邊地區產生缺氧的問題。但假腔的血管壁薄弱,也有可能再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嚴重出血的問題。超過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所以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最嚴重的急性疾病,當患者感受背部肌肉似乎瞬間撕裂的劇痛,痛到快昏倒的情況,務必需要緊急送醫檢查。長期高血壓除心血管疾病外,還會併發那些問題?1.認知障礙與失智:在失智症分類中,有一種是高血壓引起的失智症。這是因為高血壓會引起一些血管問題 ,而這些血管問題會導致腦部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與養分,腦細胞死亡速度變快,患者一開始會出現認知障礙的問題,常見症狀有:思考速度變慢、容易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降等,如果持續惡化,有可能惡化成血管型失智症,患者會有失智的問題發生。2.勃起功能障礙(陽痿、不舉):主因是血管問題讓男性陰莖充血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尤其是合併三高問題,部分高血壓藥物也會讓勃起功能障礙更加嚴重。→想了解更多請看元氣網專文。3.高血壓腎病變:高血壓患者發生腎病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66倍。長期高血壓將使血管發生硬化,導致血管中的血液量不足,導致供應腎臟氧氣和養分的腎絲球被破壞,當腎臟無法排出水分和毒素時,又會加重血壓,最終導致高血壓腎病變,患者腎功能如果保護不佳,有可能要進行透析治療(洗腎)。4.視力問題:眼睛後方負責感光的視網膜區,富含血管也容易因為高血壓導致血管破裂出血,也會引起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預防高血壓併發症,需要透過兩原則改善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適當體重:當體重下降了,心臟負擔下降,血壓也會逐步正常。○戒菸:已經有研究證實,吸菸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如果高血壓病患有抽菸習慣,最好能夠戒菸。○適量飲酒:少量的酒精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功能,但過量時會造成心臟負擔。 2.定時量血壓並遵循「血壓722」原則,「722原則」有三個要點:○7:連續7天量測血壓。○2:早上起床、晚上睡都要量測血壓。○2:每次量測血壓時都需要測量各2次,然後取平均值。 確保每次血壓維持在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衛教文章
-
2023-09-09 醫療.腦部.神經
名嘴彭華幹國道心絞痛上演驚魂記!「一症狀」頻繁出現,才發現問題不在心臟而是腦部
名嘴彭華幹於節目中分享自己在國道上發生心絞痛的驚險過程,有心絞痛及三高病史的彭華幹表示,他原本一直以為自己是心臟問題,但後來有一陣子經常暈眩,送醫檢查卻查不出病因,繞了好幾圈才發現問題不在心臟,而是「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彭華幹國道上突然心絞痛 身邊沒藥物只有一瓶水日前彭華幹在節目《健康點點名》描述,當時自己一個人開車前往錄影,車在國道上時卻突然一陣心臟絞痛,當時他開始冒冷汗,勉強用最後一點力氣停到路肩,但身邊沒有任何藥物,只有一瓶水,他當下只能先把水灌完,所幸在10多分鐘後症狀就緩解了。頻繁暈眩 才查出問題不在心臟而在左腦主動脈另在今年初,彭華幹表示有天起床後感到暈眩,連牙刷都握不住無法刷牙,接連一個星期,情況時好時壞。後來又有天晚上,他從床上坐起時整個人在暈,暈到他沒辦法站、坐、躺,於是老婆趕緊將他送醫,但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臟科醫師等多科醫師都沒看出問題,醫師說不是梅尼爾氏症、也不是心臟疾病,最後沒事只能先出院。後來經介紹一耳鼻喉科診所,才終於查出他是左腦主動脈血管狹窄。彭華幹自述有心絞痛及三高病史,之前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心臟問題,沒想到在暈眩問題一直出現後,繞了很多圈才發現有根動脈末稍血管不良,但不是在心臟,而是在左腦主動脈。顱內血管狹窄當心缺血性中風現任聯新國際醫院影像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啟仁曾受訪指出,根據實證研究,東方人罹患顱內血管狹窄的比例是西方人的3倍,除了生活習慣與飲食等因素,也與東方人體質有關。顱內血管狹窄的高風險因素還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遺傳家族史以及年紀大。更值得留意的是,顱內血管狹窄是腦中風(缺血性中風)的直接風險因子。動脈粥狀硬化是導致血管狹窄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因動脈粥狀硬化狹窄,造成腦部血流流通不良或阻塞,與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尿酸過高和抽菸有關,血管內壁增生、肥厚,最終造成腦血管狹窄和阻塞。建議民眾應及早檢查與因應。近年來國內腦血管疾病更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醫師建議45歲以上至少做1次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如無異常,也要每2至3年追蹤一次。或以超音波進行頸動脈檢查,頭頸動脈檢查後如果發現狹窄程度低於50%,則可以服用抗血小板方式來治療;如果狹窄程度大於70%,建議除了吃藥,還需要支架置放治療,以避免大中風的發生。如何發現自己有腦血管狹窄症狀:經常頭暈、突然眼睛黑矇看不到、複視、突然口齒不清、手腳無力麻木、手腳不協調、表情不對稱危險因子:三高、抽菸、喝酒、肥胖、家族史、年長。預防檢查:頸動脈超音波、腦血管攝影、腦血管磁振造影等檢查。【資料來源】.節目《健康點點名》YouTube.元氣網疾病百科.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E有什麼功效?怎麼吃?過量攝取有何副作用?需要避開哪些藥物?
維生素E是什麼?實際上維生素E是由抗氧化生育醇(α、β、γ、δ-tocopherols)和生育酚(α、β、γ、δ-tocotrienol)等8種元素構成,其中在體內主要有生理作用的是α-tocopherol,為淡黃色油狀物,可溶於油脂溶劑中,對可見光穩定,不過容易被紫外線或高溫破壞、易氧化。維生素E的重要性有哪些?.抗氧化.預防血小板凝固、使血管擴張.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營養師黃琳惠指出,維生素E對人體而言,具有抗氧化、預防血小板凝固、使血管擴張、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等功效,且對於心血管疾病、癌症、白內障、阿茲海默症等有正向幫助。缺乏維生素E有什麼影響?.溶血性貧血.肌肉無力.視力問題.免疫系統變化黃琳惠表示,若身體缺乏維生素E,可能會造成溶血性貧血、肌肉無力、視力問題、免疫系統變化、麻木、行走困難和顫抖以及平衡感差。不過平日飲食均衡者不太會缺乏維生素E,除非長期未攝取油脂、堅果,或患有遺傳性罕見疾病的患者、脂肪吸收不良者。維生素E的食物來源有哪些?.堅果種子.植物油.綠色蔬菜維生素E其實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及油脂中,如堅果種子(葵花籽、杏仁、榛果、花生)、植物油(小麥胚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綠色蔬菜(菠菜、花椰菜)。均衡飲食下,不需額外高劑量補充維生素E,只要每天攝取適量堅果、健康的油脂及綠色蔬菜,都能攝取到維生素E。誰需要吃維生素E補充劑?. 一般人無須單方補充,建議吃一般綜合維生素即可。黃琳惠強調,市售的單方維生素E補充劑劑量大多高於建議攝取量,一般人無須特別補充,從飲食當中攝取到足夠維生素E就好,否則會有過量的隱憂。飲食不均衡或外食族群,建議使用一般綜合維生素來補充飲食當中所缺乏的維生素E即可。此外,民眾在選購市售維生素E補充劑產品時,不一定會標示每劑毫克單位(mg),而是標示國際單位IU,其計算轉換方式為α-TE (alpha-Tocopherol Equivalent ) 1mg約等於1.49IU。dl-alpha1 mg等於1.1IU。民眾挑選時應注意包裝上標示,確認適合劑量後再購買。過量攝取維生素E,有什麼副作用?.增加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腹瀉、頭痛、噁心等過量攝取維生素E可能造成副作用,國軍桃園總醫院新竹分院藥師劉彥均指出,臨床試驗發現,若過量攝取高劑量維生素E補充劑,反而可能會增加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或導致腹瀉、頭痛、噁心、視力模糊、皮疹等症狀。劉彥均解釋,維生素E在體內是經由肝臟調節濃度後輸送到全身,從食物來源攝取的維生素E,除了部分供應全身外,其餘沒有使用到的維生素E則會經由代謝途徑最後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所以基本上只要肝臟功能健康、正常代謝,維生素E就比較不會過量,除非攝取量嚴重超過肝臟負荷。劉彥均建議,民眾可以根據衛福部提供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8版,了解各年齡層建議攝取量及上限劑量,例如19歲以上成年人建議攝取量為每天12毫克、上限1000毫克。哪些藥物避免與維生素E一起吃?.建議經由醫師評估再補充.併服抗凝血藥物,增出血風險劉彥均提醒,若需使用高劑量補充劑,最好還是經由醫師評估後再使用,尤其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糖尿病,或視網膜病變、維生素K缺乏症的患者,因為平時會另外服用藥物,可能會導致攝取維生素E時發生藥物交互作用,造成其他健康風險。例如,同時服用維生素E與抗凝血藥物,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同時服用維生素E、K,會造成維生素K作用降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18 焦點.食安拉警報
好市多乾酪再檢出環氧乙烷!吃到環氧乙烷會怎樣,如何避免吃到?
好市多乾酪再檢出環氧乙烷!「Sonoma精選乾酪綜合包」85.5公斤流入市面【記者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2023-08-18】好市多乾酪再出包!衛福部食藥署指出,好市多近期報驗一批「Sonoma精選乾酪綜合包」,經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與規定不符,已售出94包、等於85.5公斤毒乾酪流入市面。食藥署表示,即起對該公司同產地、同貨品分類號列之產品,從加強抽批提高為逐批查驗。這也是繼7月初好市多「油漬摩佐羅拉乾酪」於6月初邊境檢驗驗出殘留環氧乙烷,第2次出現乾酪殘留環氧乙烷。食藥署表示,已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執行後市場查核,該局現場抽驗尚在效期內之同品項產品4件,經檢驗結果,3件未檢出,1件(有效日期:2023.10.19)檢出環氧乙烷0.2 mg/kg(標準為不得檢出);查前述經檢出環氧乙烷之產品總計進口2120包,已售出94包,5包破損丟棄,庫存尚餘2021包,衛生局已依法要求好市多公司辦理違規產品下架回收作業。食品檢出殘留農藥含量超過安全容許量者,係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規定,依同法第44條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違規產品依同法第52條應予沒入銷毀,本案將由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後續依法處辦。另日前好市多進口「油漬摩佐羅拉乾酪」於後市場檢出環氧乙烷一案,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已裁罰72萬元罰鍰。7月好市多「油漬摩佐羅拉乾酪」也被驗出致癌物環氧乙烷!【元氣網/綜合整理/2023-07-09】衛福部食藥署七月八日公布,美式賣場好市多從美國進口的「油漬摩佐羅拉乾酪」,被檢出含潛在致癌物「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推算逾千盒產品流入市面,恐怕已經被消費者吃下肚。不論國內外,近年多次在食品中檢出,包括泡麵、冰淇淋等,監測環氧乙烷已成食安重點,食藥署:環氧乙烷不得於食品中檢出根據食藥署公布,這次檢驗出不合格產品為「油漬摩佐羅拉乾酪」,食藥署因同產品於邊境檢驗中發現不合格,進一步由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啟動後市場查核機制,抽驗仍於有效期內(20230707、20230719)的已輸入產品,7月7日晚間檢出環氧乙烷1.277mg/kg,我國規定為不可檢出,高雄市衛生局已請業者回收。食藥署表示,同一批產品共913.92公斤,其中已售出757.52公斤(1114盒),庫存尚有156.4公斤(230盒),雖然已請業者啟動回收作業,由於逾千盒產品已流入市面,推測有些恐怕已經被消費者吃下肚。好市多:主動送驗,全力協助會員好市多則表示,今年6月18日進口的油漬摩佐羅拉乾酪於邊境檢驗出環氧乙烷後,已銷毀處理,好市多同時自主送驗其他批號商品,同樣檢出環氧乙烷,台灣法規規定不得檢出;為維護會員的權益與身體健康,好市多立即將產品下架並啟動自願性召回。若會員對商品有相關問題,請洽好市多客服,好市多將提供協助。環氧乙烷已成食安重點根據SGS安心資訊平台指出,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 自2020年9月以來,通報多起環氧乙烷汙染事件,涉及食品包括芝麻、香辛料、膳食補充品、烘焙產品、刺槐豆膠及相關其製品等,通報案件日多,產品種類也逐漸增加。目前歐盟各國持續監控市售產品環氧乙烷汙染情形。近年台灣也多次在進口食品中驗出環氧乙烷,去年六月至今查獲27件日韓等進口泡麵含有環氧乙烷,台北市衛生局今年4月執行速食麵產品檢驗時,再度在兩款東南亞熱銷速食麵「檳城阿來白咖哩麵」和「印尼特色雞肉風味湯麵」麵條和醬包中,都驗出此一國內禁用成分,要求業者下架並裁處。什麼是環氧乙烷?環氧乙烷是一種人造小分子氣體,在醫療、農業、食品業的主要應用是消毒和滅菌,依照台灣法規,它可用於醫療產品上,但不能用於農業和食品業上,部分國家可用於辛香料、乾燥食品和相關製品。但環氧乙烷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分類上屬於一級致癌物,林口長庚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長期接觸環氧乙烷會增加血癌、乳癌、淋巴癌風險,也會導致中樞或周邊神經病變。短時間暴露在高濃度環氧乙烷,會對肺部產生刺激,還會有頭痛、記憶力減退、麻木、惡心和嘔吐等症狀。環氧乙烷在工業、醫療上可以用做消毒劑,在部分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核准用於香料、芝麻薰蒸殺菌的農藥,不過我國農委會並未允許該款農藥使用,因此加工食品只要出現環氧乙烷汙染,一定要下架。近期被驗出環氧乙烷食品列表:2023年.6/27:美國的「卡宴辣椒粉」、「芫荽籽粉」、「馬芹粉(孜然粉)」.4/11:韓國Nongshim農心精燉拉麵(袋裝).2/15:印度進口咖哩粉.2/14:印尼進口「BONCHILI辣味炒麵(BONCHILI INSTANT NOODLES SPICY MEE GORENG FLAVOR)」、「LEMONILO速食麵 A111(LEMONILO MI INSTAN RASA MI GORENG)」.1/17:韓國泡麵「農心」超進化辛碗麵(豆腐泡菜味)2022年.12月:自中國大陸購入膠囊殼被檢出,且部分膠囊殼已被使用製作產品.6月與8月: 知名冰淇淋「哈根達斯(Häagen-Dazs)」有5項產品受影響,業者預防性暫停販售45萬杯、6萬公斤冰淇淋2021年.12月:巧克力品牌GODIVA發布產品回收訊息,6款冰淇淋產品使用的刺槐豆膠檢出環氧乙烷,超過歐盟標準,且台灣法規中不得檢出,共輸入89.8噸,共計6項、193批產品。哪些食品類別存在環氧乙烷風險?SGS安心資訊平台公布,統計過去歐盟RASFF系統的通報案件(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有近一千件食品 (含寵物食品及飼料))被通報存在環氧乙烷殘留的風險,主要波及的食品類別包括:.芝麻及芝麻相關製品、芝麻油.穀類及烘焙產品.堅果及種籽.膳食補充品.食品添加物:刺槐豆膠(註1)、關華豆膠、玉米糖膠等.植物萃取物、草本植物粉末.香辛料.含上述食品類別的複合性食品如何避免攝取到環氧乙烷?「韋恩的食農生活」提出以下的建議:1、盡量選用國產農產品國產乾燥農產品比較不需長期貯藏或運輸,較不需要使用環氧乙烷製造產品,所以風險會筆記小,對照目前環氧乙烷抽驗,不合格者幾乎都是進口產品。2、選購有標示、可追溯的產品選購食品時,可多加注意食品是否有完整標示,尤其是廠商名稱及聯絡資訊、原產地、有效日期及營養標示等內容,如果有履歷等認證更好。避免購買散裝來路不明的乾燥蔬菜、香料或種子、堅果。.IARC 將致癌物分為四等級,分別為第 1 級、2 級(又細分為 2A 及 2B 級)、3 級和 4 級致癌物,其中第 1 級代表確認為人類致癌物。好市多客服電話:02-449-9909責任編輯:葉姿岑、辜子桓
-
2023-08-17 醫療.泌尿腎臟
蔬菜先燙再炒、奶製品別碰…延緩腎衰竭,4大飲食禁忌必知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血液中的含氮廢棄物、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都會進入血液,流經腎臟時,腎臟除了過濾血中毒素,還會幫助調節血壓、電解質、合成維生素D幫助骨質鈣化等,但如果腎臟受損,使過濾功能逐漸下降時,即所謂「腎衰竭」。若要延緩腎衰竭的進展,應掌握四大飲食原則。1.少鹽少糖 監測血壓血糖腎臟對血壓與血糖相當敏感,血壓高或血糖過高,腎臟衰竭的進程會加快,因此,有血壓、血糖問題的人,應積極監測血壓及血糖,力求飲食清淡,減少鹽分、調味料攝取,含糖精緻食物要少吃。2.足夠蛋白質 但不能過量蛋白質會產生含氮廢棄物,是由腎臟排除,因此,若攝取過量蛋白質,會加速腎臟衰竭。根據慢性腎衰竭的病程不同,建議蛋白質攝取量可控制在每公斤體重約0.6-0.8克,其中最好一半以上是來自高生理價蛋白質。例如:林先生60公斤,患慢性腎衰竭第三期,建議一日蛋白質攝取量應控制在36克。所謂高生理價蛋白質,是指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吸收利用率佳的食物,如黃、黑豆製品(豆腐、豆干、豆漿、毛豆等)、動物性肉類,以及奶類、蛋類等。減少攝取品質不佳的蛋白質食物,如麵筋、麵腸、烤麩,以及各種堅果、豆類。3.注意磷攝取 避免奶製品腎衰竭的病人,因為腎臟過濾能力下降,吃進高磷的食物,可能會堆積在血中,造成高血磷症,出現皮膚搔癢、骨骼與血管方面問題。研究發現,若能將血磷維持在正常值的下限,有助延緩腎功能喪失的速度。日常飲食的高磷食物,如各式奶類、乾豆、全榖、內臟、加工製品,特別是奶類及其製品,不僅磷含量高,且吸收率非常高,因此,慢性腎衰竭病人應避免攝食牛奶、羊奶、奶粉,以及各種由奶類製成的加工品。4.防血鉀過高 蔬菜燙再炒慢性腎衰竭病患一旦發生尿液減少(每日少於1000cc),易血鉀過高,出現惡心、肌肉無力、手腳麻木、腹瀉、不規則心跳等症狀,若血液檢查發現鉀離子過高時,需依醫師或營養師建議,限制飲食中鉀離子攝取。高鉀食物來源,如肉汁、濃縮湯汁、運動飲料、雞精、各種果汁等;蔬菜則建議先汆燙,濾掉水分再炒過,可去掉大部分的鉀離子。【延伸閱讀】疾病百科/慢性腎臟病(慢腎)【延伸閱讀】:元氣網洗腎策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2 性愛.性愛後遺症
「打手槍」沒注意2件事,陰莖敏感度恐下降!醫授4招解決你難以啟齒的自慰困擾
談到自慰,很多人會不好意思講。但自慰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需求,偶爾打手槍對身體有益無害,但一定要注意「速度」或「頻率」,過度頻繁會產生一些問題。以下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及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一起為大家解答,關於「自慰」可能引起的4個神經傷害問題,及4個可以調整的解決方法。男生常常打手槍OK嗎?好幸福泌尿科診所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指出,自慰是許多人解決生理需求的方式,偶爾打一槍其實對身體有益無害,但若沒有控制好「速度」或「頻率」,就可能引起一些神經相關的問題。高銘鴻點出自慰時常見的神經問題:自慰可能出現的4種神經問題1.手部或肢體麻木:自慰時,過度的壓力或刺激可能導致手部或其他肢體的麻木感。2.陰莖敏感度下降:過度刺激可能導致陰莖敏感度下降,使得在後續的性刺激中難以感受到足夠的刺激。3.神經疼痛或刺痛:某些人可能在自慰過程中經歷到神經疼痛,這可能是由於神經受壓或過度刺激引起的。4.脊椎不適或疼痛:長時間保持相同的姿勢或姿勢不良可能導致脊椎不適或疼痛。那要如何避免自慰時引起的神經疼痛?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在臉書粉絲專頁提出4個解決方法:4招避免自慰神經疼痛1.適度控制刺激程度:過度強烈的刺激可能導致神經受壓迫或疼痛。建議適度控制自慰的刺激程度,避免過度用力或刺激。要注意,「 #太用力 」,也會對身體有害,應該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調整。2.選擇舒適姿勢:謝醫師提醒,不當的自慰姿勢也可能使特定部位過度受力,導致神經疼痛。要記得選擇舒適的姿勢可以減少對神經的壓力和拉扯,確保身體放鬆,減少神經受壓的風險。3.使用潤滑劑:使用潤滑劑可以減少摩擦和刺激,降低對神經的不適。另外也請特別記得,最好選擇水性或矽膠潤滑劑,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刺激的化學物質,使自慰過程更加順暢和舒適。4.注意休息和放鬆:適時休息和放鬆可以減輕肌肉緊張和壓力,降低神經受壓的可能性,在「聖人模式」時,要記得注意給身體和神經系統足夠的休息和恢復時間,再來「下一次」。面對性的問題,許多人常羞於啟齒,尤其經常有些長輩會說自慰對身體不好,醫師強調,只要遵守該注意的事項,適當的「和自己相處」,自慰其實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性愛小百科/聖人模式性行為剛結束時,男性常會感受到一片祥和的狀態,進入無欲無求的境界,對性會瞬間冷感,俗稱「聖人模式」。(資料來源:蒼藍鴿的醫學天地)【資料來源】.泌尿科高銘鴻醫師臉書粉絲專頁.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
2023-07-29 養生.家庭婚姻
婆媳問題並非過了就好!醫師4點提醒:別輕忽「媳婦創傷症候群」
面對公婆的為難和挑剔,媳婦跟先生訴苦,先生不想處理、怕麻煩,僅回應:「不要理他們就好了!」最後卻造成媳婦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憂鬱症。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分享一名真實案例。一名與公婆同住的媳婦,因先生長期在大陸工作,她獨自留在台灣照顧公婆和小孩。然而,她的付出卻沒有獲得善待與感恩,公婆對她不僅嚴厲,還對她做的家事百般挑剔,她覺得壓力很大,每天活得戰戰兢兢。她幾乎每晚噩夢連連,感到生不如死,決定跟先生訴苦。沒想到,先生聽完後,卻只說一句:「不要理他們就好了!」這句話有多不負責任,有過婆媳問題的媽媽們都知道!即使不看不理,但每天同在一個屋簷下,日積月累,打開家門與房門都是壓力,長久後心裡都是壓抑的痛楚和害怕。婆媳問題所累積的傷害,都是媳婦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雖然,這名媽媽多次動念離婚,但為了小孩還是咬牙撐了過去。好不容易,等到公婆去世、小孩長大了,先生也回到台灣共同生活,這時候,媽媽竟爆發了憂鬱症。原來啊,她只要看到先生,就會回想起當年被公婆虐待的畫面,以及言語的傷害,揮之不去。一想到,情緒就會突然暴怒、恐慌、想輕生,甚至對先生怒罵。家人都不明白,為何幾十年前的事,要一直要舊事重提?不是都過去了嗎?那些事情對別人來說的確是過去,但對被虐待的媳婦來說,是一輩子永難抹滅的傷害,即使後來她嘗試藥物治療與婚姻諮商,仍效果不佳。後來來到周伯翰醫師門診就醫,經過合併藥物、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與個別心理諮商後,症狀改善。婆媳問題造成的心理傷害,不遜於戰爭、天災人禍周伯翰醫師表示,這名媽媽的症狀是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的憂鬱症,是指人在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天災人禍後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大部分患者在創傷當時經歷了強烈的害怕、恐懼、無助感。PTSD有四大核心症狀1.創傷再經驗:即使時間過去了仍然會不斷回憶,感覺身歷其境。2.過度警覺:長期焦慮、恐慌、情緒易怒或憂鬱。3.逃避與麻木:會逃避與該創傷事件相關的人事物。4.相關的負向認知與情緒:想起過去創傷回憶時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曾任哈佛PTSD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周伯翰醫師指出,PTSD的終生盛行率8%,和憂鬱症相比,PTSD患者的情緒可能平時是正常穩定,但是當回想起創傷時,會陷入憂鬱情緒、歇斯底里,持續數週。 根據最近中醫大與日本神經精神中心合作刊登在國際期刊(精神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的研究顯示,當PTSD患者產生再經歷創傷的經驗時,自殺或暴力的風險同時也會升高。 周伯翰醫師強調,「受虐媳婦」最常遇到的是週遭人如先生與兒女都無法理解「為何事情都過了那麼久了卻還要一直舊事重提」,週遭的朋友也一直勸患者「要放下過去」,其實和PTSD影響大腦的位置不同有關係。 周伯翰醫師補充,PTSD主要的腦部失調的位置是大腦杏仁核(amygdala),負責儲存恐懼害怕的經驗,PTSD患者因為經歷過「生不如死」的經驗,導致杏仁核長期過度活化,讓身體產生過度警覺、恐懼、害怕、過度換氣、噩夢等症狀,是「瞬間失控反應」,因此患者發作時,會出現突然失控的身心狀況。如何避免「媳婦創傷症候群」?面對艱難的婆媳、家人相處問題,如何避免媳婦創傷症候群?周伯翰醫師提出4點建議:1.當妻子在家庭中遇到不平對待時,先生一定要表達對妻子的支持,而不是只叫妻子看開一點、不要理他們。2.當太太覺得喘不過氣時,適時回娘家,讓自己身心休息放鬆。3 媳婦一定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而不是全部奉獻給家庭。4.如果已經產生PTSD,建議找專業人員協助,一般會建議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合併憂鬱症,可以配合rTMS治療。延伸閱讀:.「媳婦永遠不會變女兒」婚前被準婆婆下馬威!律師給婆媳的10點相處攻略.李安:「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情緒勒索?.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7-18 醫療.骨科.復健
哺餵母乳好溫馨,肩頸痠痛不要來!
現在強調哺育母乳,新手媽媽也都好願意,但是如何避免餵母乳時,引起的肩肘手甚至腰背疼痛的問題。我的肩關節評估門診除了中高齡五十肩患者外,也常出現年輕的「新手媽媽」,特別是「哺餵母乳」的族群,常會因為肩頸手臂的僵硬及疼痛感,讓母乳哺餵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憑母愛硬咬牙撐過去。【許醫師貼心提醒】肩部疼痛問題好發在新手媽媽身上的加成原因有五:1.產後六個月鬆弛素持續作用,關節穩定度較一般人差2.清洗新生兒衣物,大量重覆晾收衣物等高舉過頭的動作,肩胛骨周邊肌群疲乏3.孕後及產後運動量下降,肱盂關節周邊肌力協調度差,造成肩部穩定度下降4.新手媽媽抱嬰兒容易緊張,持續聳肩而不自知以及最容易被忽略是5.「姿勢與動作不良」所造成的肌骨失衡。什麼!?坐著餵母奶,也是「低頭族」!?人人都知道低頭族不好,但在餵母奶時,也常常不知不覺中,成為低頭一族,只不過看的不是手機,而是比手機好看幾萬倍的小寶貝。新生兒平均兩個小時就要喝一次奶,吸吮能力又差,常常一吸就是四五十分鐘,計算下來,一整天五、六個小時處於「低頭」的的姿勢;當頸椎往前擺位時,頸、肩、背的壓力與正常狀況是耳垂、斜方肌稜線成一直線時(0度)相比,多了將近27公斤的承重,大幅增加頸部負擔,長此以往便會造成頸椎壓迫,嚴重時會連手臂、手指都產生麻木感。除了頸椎承受壓力增加以外,環抱嬰兒會讓胸大肌用力緊繃,若是加上斜方肌及菱狀肌無力,則會產生肩胛骨翹起、上背看起來往後突出的「圓肩」姿位。當頭前位加上圓肩,會造成頸背部不平衡,久而久之,頸屈肌及「前鋸肌」、「下斜方肌」會因不常使用而失用型萎縮,而背部的「上斜方肌」、「提肩胛肌」及前胸的「胸大肌」、「胸鎖乳突肌」則持續處於緊繃狀態,稱之為「上交叉症候群」(圖二),順帶一提,這也是許多產後媽媽,認為自己體重跟產前一樣,但肚子怎麼都瘦不下來的原因之一,因為那並不是胖,而是前後肌力不協調導致沒能站好。新手媽媽長期動作不良,久了會造成「肩夾擠症候群」此外,媽媽們在處理嬰幼兒事務時,常會反覆舉手過肩動作(如晾曬衣物),以及緊張快速動作(如抱住扭動小孩),容易因為三角肌與棘上肌發力時間配合不佳,造成肱骨大凸隆撞擊肩峰,當肌肉運動協調性變差,易造成棘上肌肌腱炎,久了會造成「肩夾擠症候群」。「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佔了肩膀疼痛的 44〜65%,是因為走在肩峰下空間(肱骨、肩峰、鎖骨及喙突圍住的空間,圖三)下的軟組織受擠壓而發炎。「夾擠症候群」很容易與「五十肩」搞混,因為同樣具有「活動疼痛」及「角度受限」的臨床表現;在鑑別診斷時,醫師會將患者的的手略為抬起,若是疼痛範圍只落在60~120度與170~180度之間,則為夾擠症候群的「肱盂關節疼痛弧」典型表徵。運動拉筋加科技,輕鬆育兒復健科有妙招對新手媽媽而言,「親餵」是最甜蜜的負荷,也最難以取代的責任,親餵只有媽媽能夠提供,除了讓寶貝「規律作息」,讓媽媽不會無時無刻掛奶,並確認其喝到高脂肪的後奶,增加飽足感以降低頻繁餵奶,以及家人間互助外,復健科也有妙招能協助媽媽們身體舒適:一、端正姿勢是王道,先止血再復活因姿勢不良造成的不適,首重調整姿勢,除了以「躺餵」取代「坐著餵」也能降低「低頭」及「圓肩」所帶來的肌肉疲勞,提醒自己「縮下巴」更是能校正頭前位的簡易良方:二、適度放鬆不緊繃,有效放鬆不痠痛新手媽媽通常「沒有時間」以及「沒有精力」照顧自己,可以運用復健醫學中的「聲、光、熱、電、力」等非侵入式的高科技儀器做協助,如其中「電療」是復健科常用的治療儀器,常見的有:1.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止痛)2.中頻干擾波IFC(深層止痛)3.電刺激ES(防止肌肉萎縮)4.功能性電刺激FES(動作訓練、防止肌肉萎縮)另外尚可使用超音波做深層熱療,或是牽引治療放鬆肌肉群等,都是醫學證實能夠幫助媽媽改善症狀的治療方式;若是一時間抽不出時間到復健科,亦可居家利用道具放鬆緊繃的肌肉群(圖六、圖七):三、增加肌肉,治標更要治本除了端正姿勢、拉筋放鬆外,積極增加肌肉力量與質量,以提高身體的負荷強度,才是真正治本又治標的作法,忙著育兒出不了門的媽媽,可以居家肌力訓練(圖八、圖九):復健醫學協助母親,有心又有力復健醫學著重在強化及恢復身體機能,以完成日常所需;透過日新月異的醫療科技,以及對於肌肉、骨骼、韌帶、神經系統掌握的專科訓練,替患者規劃最合宜的生活品質提升計劃,讓疲勞的幼兒照顧者以健康的功能創造最大的效能與價值,幫助患者達到其最佳化的親職目標。點我觀看:原文 台灣復健學會成立IG囉!為了推廣至更多用戶,提升社會對復健醫學的認識與瞭解,也可以經由我們分享的正確知識資訊來安心閱讀!歡迎追蹤並且關注我們❤️🏥👉 更多復健小知識-🔎主頁連結🔗台灣復健醫學會網站網站IGFB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6-16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後的金錢焦慮:「我這麼老了,身上還沒錢,不是很悲哀嗎?」
防疫期間,必須花更多時間陪孩子,於是我除了鼓勵他們多讀書外,自己也以身作則利用宅在家的時間多讀書,自日本翻譯而來的《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正是其中一本讀物。初看書名,我以為內容以驚嚇恐怖為導向,仔細閱讀後,發現書中談論的是日本發生的青少年殺人事件,內容意外地平實。從當媽的眼光來看,我深刻感受到書中談到的青少年犯案關鍵因素,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們長期被父母、兄弟姊妹、同學和同事視而不見,甚至轉向網路虛擬空間尋找虛擬友情時也被忽視了,於是在經年累月不被看見、也找不到自己生命意義的狀況下,以殺人來做最後的爆發。我特別注意到這些青少年殺人犯的普遍現象之一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未能自主,大到選擇求學專業、小到每天吃什麼買什麼,主導權都抓在父母親手中,可說是父母親以愛為名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但就孩子的一方來看,他們如同被圈養般地長大,循此模式長大的他們,若表現不如父母或社會預期,面臨人際交流上的冷漠,馬上會造成他們極度的不適應。其實這些看來無可救藥的孩子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麻木不仁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曾好幾度想用不同的方法來吸引身旁眾人的關心和注意。書中的描述讓我頗有感觸,因為這也正是我以醫師身分照顧高齡患者時,不時與家屬談起的重要議題。我常告訴家屬:「你家長輩是老了、生病了沒錯,但沒有人會毫無理由地就對照顧他的人生氣,他的每一次怒氣,反映的是他的想法、感受被忽視,受到委屈了。」在候診區情緒失控的伯伯那天我在診間就遭遇到這樣的狀況。護理師緊張地跑進診間,請我務必讓張伯伯先進來看診,因為在外等候的他不知為何突然對陪同前來的家屬大吼大叫。幾乎情緒失控的他,引起等候區內的眾人騷動不安。於是我趕忙安排讓張伯伯下一個看診,但踏入診間的他卻是意料之外的溫和樣子,沒有一絲火爆脾氣,還在門口特意先朝我揮手打招呼後才走進來。我問候他:「張伯伯,你好嗎?」張伯伯馬上說:「不好意思,我今天沒有帶錢,但我會付錢的,你可以先幫我處理嗎?」我點頭:「當然沒有問題。但是伯伯,聽說你今天心情不好?」他露出羞赧的神情對我說:「不好意思啊,我其實是故意的啦。剛剛聲音太大,讓大家都嚇一跳。」我說:「可不可以跟我說,發生什麼事啦?」「我這麼老了,身上卻沒錢,不是很悲哀嗎?」他說:「今天我女兒跟我一起來醫院,偷偷跟你說喔,我是故意要在這麼多人面前給她一個下馬威的,所以我就對她大吼了。」我問:「伯伯啊,你那麼生氣,是受了什麼委屈嗎?」張伯伯說:「我這輩子只會賺錢、沒什麼花錢,現在我這麼老了,身上卻一點錢都沒有,連看門診都要拜託你幫我先處理繳費的事情,這不是很悲哀嗎?」他嘆口氣繼續說:「我覺得自己沒有對不起家人,我甚至給每個孩子一間房子,也出資幫他們結婚。現在我老了,每個月的錢只剩下一點勞保的錢進來,但我連影子都沒看到,錢就讓孩子們都拿走了。我一直忍耐著身上沒有錢這件事,但今天看診,覺得自己好悲哀,就忍不住大吼大叫,嚇壞大家了,真是很抱歉。」我問:「您現在感覺好些了嗎?」張伯伯沒回答,只顧著說:「請務必借我錢,我一定會拿來還的。」我安慰他:「您放心吧,我們會處理好的。」我請張伯伯先到診間外面等候,換他的女兒張小姐進來。張小姐頻頻為父親造成的騷動道歉,我請她不要介意,但希望她能說說家人與父親互動的狀況。張小姐愁眉苦臉地說:「我爸爸有失智跡象,所以我們都想保護他。」我問:「他有零用錢能買點自己想要的東西嗎?」張小姐說:「他需要什麼,只要跟我們說,我們都會給他買。陳醫師,我爸有失智跡象,錢放他身上不安全啦!」我深深嘆了一口氣:「其實啊,你爸頭腦算清楚,現在的他被你們控制得很痛苦啊。」我請張小姐坐下來聽我說長輩們的故事。即使病了,也仍有掌控金錢的欲望首先是黃伯伯的故事,他是由失智據點轉來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希望我可以幫忙開立診斷書,好讓家屬去申請財產監護宣告。病歷上顯示黃伯伯長期在我們醫院就醫,但對我來說,他是初次見面的患者。根據據點夥伴描述,他認知功能退化嚴重,已出現妄想和幻覺,平日總是情緒暴躁易怒。我做好要面對棘手狀況的心理準備,但當黃伯伯與陪他前來的太太進入診間,我見到的是一位情緒平和且應答自如的老先生,於是我問黃太太為什麼想辦理監護宣告。黃太太說:「方便我和兒子處理他的財產。」我問黃伯伯:「您怎麼想?」黃伯伯馬上回答:「我要自己管自己的錢。」黃太太轉頭對他說:「你已經確診巴金森氏症十年了,生活都需要我協助和幫忙。」接著,又轉回面對我,說:「他失能了,需要我協助。」我看看黃伯伯的認知功能檢測結果,在滿分一百的測驗裡,他有九十分的表現,表示目前認知功能算是挺好的。於是我對黃太太說:「巴金森氏症導致你先生肉體生病,但這不代表腦袋就無法判斷了。我相信一生賺來的金錢卻無法自己處理,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痛苦的事情,請您體諒先生吧,畢竟是一家人啊。等未來真的走到那一步了,再去跟法院申請評估,好嗎?」自己拿錢去買東西,就是不一樣第二個故事的主角,是我長年熟悉的患者李爺爺,他總是客氣有禮,笑容滿面。那天李爺爺是在感情融洽的鄰居陪同下來就醫的。鄰居描述李爺爺的日常狀況,特別叮嚀我:「陳醫師啊,拜託你想辦法讓他記憶力好一點,不然他花了錢都不承認。他記憶力很差,但又堅持自己管錢。他會領十萬現金,花到剩六萬,轉頭就罵他太太說怎麼亂花錢。幸好,他每次花多少錢,大家都有請他簽名記錄,否則他太太就太委屈了。」一旁聽著的李爺爺笑著插嘴:「哪有這回事。」我問他:「您忘了自己花錢了啊?」他說:「我也不是故意的啦,我是有看到自己的簽名紀錄,可是還是會有點懷疑呢。」我半開玩笑地建議:「那麼您把錢給太太管好嗎?您需要什麼就叫她幫你買,如此一來就不會因為錢吵架啦。」李爺爺搖搖頭:「我知道我記憶力不好。可是,自己拿錢去買東西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我故作輕鬆:「不都是買東西嗎?把錢交給太太,您要什麼就像皇帝一樣,開口吩咐、東西就到手邊了。」李爺爺堅持說:「我就是覺得不一樣。我喜歡自己買,就算買一包餅乾,也喜歡自己買。」-----講完這兩個故事,我停下來看看張伯伯的女兒,她若有所思,安靜了一陣子後對我點點頭,說她理解我想要傳達的意思了。那天我看著這對父女轉身離開的背影,心中當然希望未來張伯伯不會再於候診區出現暴怒的場面,但更期盼的是我們社會上的照顧者們都能理解:照顧不是以愛為名的牢籠。只要是人,不論年紀與健康狀況,都有對自由生活的盼望,即便是家中櫥櫃已有滿滿的零食,但大家三不五時還是會想到街角商店或小攤子上晃晃、隨手買點小東西。愛不是圈養,長期照顧也需要自由,所以讓我們記得相互尊重吧,莫讓愛變質,反倒阻塞了彼此心意的傳達。乃菁醫師與你一起探索小自由帶來的快樂無論是失智症長輩或是年幼的孩子,大家都需要一點小自由,而不是完全被照顧到衣食無虞、無法做任何決定。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甚至連洗澡後要穿什麼衣服都有人替你決定、準備好的生活,應該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都能適應的。失智症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剛得到失智症的時候,也許有一點健忘,但是整體來說都還算正常,況且也不是每件事都忘記。更何況在這持續的過程中,在沒被家人限制之前,長輩們一直以來身上總是有點錢,可以去菜市場逛逛,去超商買點小酒,甚至去神祕的地方買喜歡的東西(比如仙丹妙藥)。在他還沒有完全失智到喪失自主意識及自我想法的時候,我們應該試著跟他討論,他有哪些事情是希望自主的、哪些事情是希望被幫忙的,又有哪些事情是不希望被管理的等等。也許這樣,我們跟長輩的互動可以更美好。當然,有時候可能會重複購買,但我們也可以默默守候在身後,不干涉他們的選擇與自由購買的快樂。我們還可以跟他愛買、愛出沒的店家有個默契,固定去付錢或退換貨,來換取父母不被管轄的自由。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的失智症患者心理需求及感受》延伸閱讀:.失智長者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怎麼辦?醫:做好「這件事」,勝過加強用藥量.當「失智長輩」懷疑家人偷東西、看到不存在的人,怎麼辦?醫授4應對技巧.家中長輩患有失智症,該不該做基因檢測?早發性失智症5症狀一次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10 醫療.泌尿腎臟
喝魚腥草涼茶退火?80歲老翁每天喝竟心悸喘不過氣,「這原因」導致
王姓老翁有慢性腎臟病,因覺得火氣大,每天喝一大碗魚腥草煮的涼茶退火,健檢時發現血鉀濃度超標,還會心悸;醫師指出,腎臟功能不佳無法排出鉀離子,恐心律不整,對老人家尤其危險。火氣大喝魚腥草涼茶退火 卻血鉀濃度超標衛福部南投醫院今天發布新聞指出,80歲王姓老翁罹患慢性腎臟病,需定期回醫院檢查,老翁檢查顯示血鉀濃度超過正常值近2倍,老翁也說會心悸不舒服,感覺喘不過氣。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指出,老翁因自覺胸悶及火氣大,聽說多喝魚腥草煮的涼茶可退火,所以每天都喝一大碗。莊宗芳說,腎臟是身體內鉀離子主要排泄器官,可透過尿液排出,但腎臟病患可能無法順利排出鉀離子,導致血鉀濃度過高,會出現手指麻痺、嘴唇麻木、疲倦、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魚腥草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說,魚腥草成分包含魚腥草素、揮發油、蕺菜鹼等,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擴張腎動脈,增加腎動脈血流量,因而有利尿作用,臨床應用還是應該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表示,當腎臟受損,組織細胞遭受破壞,鉀離子會被釋放進入血液,導致高血鉀症,因此慢性腎臟衰竭患者須限制飲食中鉀的攝取。延伸閱讀:.洗腎病人為什麼喝水需要限制?7招助腎友控制水分攝取.洗腎腎衰竭的病人可吃水果?遵守兩原則,楊桃不能吃!.天天喝「這果汁」喝到需洗腎!腎臟病、糖尿病患 吃水果宜忌整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7 焦點.健康知識+
「狂牛症」和庫賈氏症一樣嗎?會不會人傳人?避免吃牛「這些部位」能降風險
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是一種由「普里昂蛋白質」(Prion) 變性蛋白質所引起的疾病,1986年首度爆發於英國,起因是當時部份受感染的羊骨被磨成粉製成牛飼料,爆發了流行的狂牛症;1996年,英國首次發現新類型的庫賈氏症可能與狂牛症有關後,陸續引發各國對歐洲牛肉安全的重視。曾經發生狂牛症的國家以歐洲地區為主要,如英國、法國、瑞士、葡萄牙、荷蘭等。台灣則是在2003年禁止疫區國家輸入牛肉,業者若要進口疫區牛肉需申請,進行系統性查核、書面資料審查、風險評估、專家會議。什麼是「狂牛症」?會有什麼症狀?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的學名為「牛之海綿樣腦病變」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是因牛隻發病時興奮且具攻擊性而命名。感染狂牛症的牛隻會有情緒不安、敏感、有攻擊性、磨牙、動作失調、後肢無力、躺臥死亡等症狀,因而有「狂牛」之稱,死亡後病理解剖會發現,其腦部組織出現空洞,呈現海綿狀病變。狂牛症是一種由「普里昂蛋白質」(Prion) 變性蛋白質所引起的疾病,Prion取意於傳染性蛋白粒子(Protie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此病原體會導致腦部組織迅速被大量破壞形成空洞,引發腦海綿狀病變,主要為侵犯神經系統的一種疾病。狂牛症潛伏期可長達2~10年,故不易被發現與診斷,其傳染原分佈於腎、肝、腦、眼、脊髓液等,侵犯年齡在英國平均只有27.5歲。此病在病發初期,以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及步態不穩等類似痴呆症狀為主。隨著病程進展,除了上述症狀會逐漸惡化外,患者的四肢與軀幹會有劇烈之抽動(肌躍症),此外視力模糊、肢體無力、麻木感、癲癇也可能發生;末期則以嚴重痴呆為主,最後甚至死於呼吸道或全身感染,病人通常於發病後約1年內死亡。目前並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正確診斷出狂牛症,只能於病理切片的診斷確知,當腦波顯示兩側大腦半球的PLEDs(Periodic Lateralizing Epileptiform Disease),約有90%的病人會出現。治療方法並沒有特效藥,但以病患需求提供症狀處理為主。狂牛症原因?目前科學界認為變性細胞蛋白質-普立昂蛋白(Prion protein)可能是導致牛隻產生海綿狀腦病變的原因,由於普立昂蛋白不是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因此以防治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之方法無法預防此一病原體的感染,且此類病源蛋白粒子具有耐熱性、抗化學性,及不易用蛋白酵素分解的特性。雖然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人類感染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與食用感染狂牛症的牛肉產品有相關連,不過仍未發現直接的致病基機轉。但由於罹病者均吃過牛肉或牛內臟,科學家才推測吃病牛牛肉或病牛內臟,可能會引起狂牛症。此外,狂牛症也可能來自基因突變,造成自發性的普立昂蛋白變性,進而引發牛海綿狀腦病,但這種案例極少,屬「非典型牛海綿狀腦病」。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狂牛症不會透過空氣傳播,也不會因牛與牛之間的直接或間接接觸(經口、鼻、交配)而平行感染。當世界各地開始禁止餵食「肉骨粉飼料」後,狂牛症病例便急速下降,現在全球病例數已降至零星個案。「狂牛症」和「庫賈氏症」有什麼不一樣?2023年5月,有「質子治療之父」之稱的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洪志宏因「庫賈氏症」病逝,讓庫賈氏症引起不少關注,而也有人會問,「狂牛症」和「庫賈氏症」有什麼不一樣?庫賈氏症可分為「散發型」、「遺傳型」、「醫源型」和「新型庫賈氏症」(new variant CJD,vCJD)四種模式,前三種模式通稱為「傳統型庫賈氏病」(CJD),主要是散發個案或因基因突變和醫療感染所引起,和狂牛症無關。而新型庫賈氏症(狂牛症)於1996年在英國首次發現確認個案,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此病與食用感染狂牛症的牛肉產品有高度相關。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與傳統型(散發型)庫賈氏症的一項不同之處在於,新型庫賈氏症好發於較年輕的族群(平均死亡年齡為 29 歲,分布在 15~73 歲),且在臨床上的病程較長(新型庫賈氏病平均 14 個月;傳統型庫賈氏病則為平均 7個月)。但散發型庫賈氏症的進程相當迅速,患者通常於發病後3~12個月內死亡(統計值:中位數為 4 個月、平均值為 7 個月)。台灣過去曾有狂牛症案例嗎?台灣過去雖曾因國外牛肉進口事件引起爭議,但至今國內尚無發現有人罹患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截至目前為止,曾經發生狂牛症的國家有英國、愛爾蘭、法國、瑞士、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列支敦斯基、丹麥、西班牙、德國、義大利、捷克、希臘、日本、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芬蘭、奧地利、波蘭、以色列、加拿大與美國。其中,以英國地區的罹病牛隻數為最多,佔全球狂牛症例數的96.85%。近年來,已調查出狂牛症的發生原因,各國嚴格執行飼養與防疫規定,並透過疾病監測計畫找出疑似罹病的牛隻,因此現在狂牛症病例已大幅下降。如何降低狂牛症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確認,狂牛症病原「變異性普力昂蛋白」不會存在於肌肉組織,只存在於特定部位,主要為神經組織。這些部位被稱為「特定風險物質(Specified Risk Materials, SRMs)」,OIE規定「特定風險物質」不可以貿易。依OIE的定義,「特定風險物質」是指狂牛症風險已控制國家與風險未明國家所有年齡牛隻的扁桃腺和迴腸末端,狂牛症風險已控制國家的30月齡以上牛隻之腦、眼睛、脊髓、頭骨、脊柱,以及狂牛症風險未明國家的12月齡以上牛隻之腦、眼睛、脊髓、頭骨、脊柱。只要去除這些部位,就可以確保牛肉是安全可食用的。至於牛乳,由於當中不存有造成變異性普立昂蛋白,因此,喝牛奶或食用乳製品並不會有感染狂牛症的風險。參考資料台中榮總網站衛教資訊狂牛症及牛肉進口Q&A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衛福部疾管署庫賈氏病vs狂牛症衛教資料行政院農委會-認識狂牛病與變性庫賈氏病 衛教資料延伸閱讀: 天天吃,容易得大腸癌!醫師點名:早餐店裡最NG的2種食物
-
2023-05-31 焦點.用藥停看聽
抗焦慮藥物會造成失智嗎?教授詳解抗焦慮藥的功效和副作用
我在2019-1-7發表抗焦慮藥物會造成失智嗎,讀者Jerry在2023-5-7留言:「實際上,我母親目前正服用一種抗焦慮的藥物 (Sepirone) 作為對抗失智的藥物組合之一;假使我沒記錯,當初醫生說該藥物主要是用來對抗癲癇,但我母親之前因為認知功能障礙,脾氣變得較為暴躁,所以醫生才增開此藥,期望可以降低我母親發生暴躁的機率此藥物似乎並沒有含有Benzo……」在抗焦慮藥物會造成失智嗎以及安眠藥會導致老人癡呆嗎這兩篇文章裡我有說,常用的抗焦慮藥和安眠藥是屬於苯二氮卓類藥物(Benzodiazepine,簡稱Benzo),而這類藥物是有可能會造成失智。讀者Jerry提到的Sepirone,是藥物的商品名(在台灣叫做「怡必隆」),而裡面的成分是Buspirone(丁螺環酮)。所以,在接下來的討論我就用「丁螺環酮」這個成分名。丁螺環酮是在 1968 年首次合成,1975 年獲得專利,1986年上市。它原本是被開發為抗精神病藥,但後來發現無效,才轉而開發成為抗焦慮藥。丁螺環酮最近重新受到青睞,而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副作用比其他抗焦慮藥來得少。丁螺環酮被FDA 批准的適應症是「焦慮症的管理或焦慮症狀的短期緩解」,而主要是用於治療「廣泛性焦慮症 」。但是,因為它的臨床效果通常需要 2 到 4 週才能達到,所以作為急性抗焦慮藥幾乎沒有療效。這是跟Benzo非常不同的地方,因為Benzo的療效是非常快(30分鐘)。丁螺環酮似乎也可用於治療其他各種神經和精神疾病。 例子包括減輕帕金森病治療的副作用、共濟失調、抑鬱症、社交恐懼症、腦損傷後的行為障礙,以及伴隨阿茲海默症、失智和注意力缺陷障礙的副作用。儘管在使用丁螺環酮治療上述疾病之前需要進行額外的有效性研究。有關讀者Jerry所說的「Sepirone作為對抗失智的藥物組合之一」,請看下面這兩篇論文:2015年:Buspirone: Back to the Future(丁螺環酮:回到未來)。丁螺環酮是一種藥理上獨特的阿扎匹隆類(azapirone)藥物。它對治療廣泛性焦慮症有效,但對其他焦慮症無效。丁螺環酮單獨或與抗抑鬱藥一起治療抑鬱症和治療不良性反應也有效。丁螺環酮可被視為一種可以治療老年失智症患者易激惹和攻擊性行為的選擇,但還需要進行額外的有效性研究。丁螺環酮和褪黑激素可以協同促進神經生成,支持這種組合用於治療憂鬱症和認知障礙的潛在用途。2017年:Buspir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with behavioral disturbance(丁螺環酮治療失智伴隨行為騷亂)。行為騷亂是失智症患者常見但嚴重的症狀。目前,沒有 FDA 批准用於此目的的藥物。 已有使用丁螺環酮的病例報告和小型病例係列。在這項回顧性研究中,我們回顧了 179 名處方丁螺環酮治療失智症行為騷亂的患者,以更好地描述療效和潛在副作用。審查了老年精神病學外展計劃中因失智症導致的行為騷亂而處方丁螺環酮的所有患者。……丁螺環酮似乎可有效治療失智症的行為騷亂。頭暈是丁螺環酮最常見的副作用,發生在超過 10% 的患者。根據 FDA 產品標籤,以下不良事件報告發生在 1% 至 10% 的患者中。中樞神經系統:夢境異常、共濟失調、意識模糊、頭暈、嗜睡、興奮、頭痛、緊張、麻木、暴怒、感覺異常眼科:視力模糊耳部:耳鳴心血管:胸痛呼吸系統:鼻塞皮膚科:出汗、皮疹胃腸道:腹瀉、噁心、喉嚨痛神經肌肉和骨骼:肌肉骨骼疼痛、震顫、無力肝臟:無黃疸的血清酶升高的個別病例此外,請看一篇今年發表的論文:Worsening psychosis associated with administrations of buspirone and concerns for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A case report(與丁螺環酮給藥相關的精神病惡化和對鼻內給藥的擔憂:病例報告)。丁螺環酮通常用於治療廣泛性焦慮症,與其他抗焦慮藥相比,其副作用較少。丁螺環酮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神經精神不良反應並不常見。有罕見的臨床病例報告表明丁螺環酮誘發精神病。我們在此介紹一個丁螺環酮惡化精神病的案例。患者初步診斷為分裂情感障礙,在住院期間接受了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但在兩次不同的情況下服用丁螺環酮後,他的症狀惡化了。在第一次丁螺環酮試驗期間,患者表現出攻擊性增加、行為古怪和偏執等特徵。在患者承認將藥片藏起來以後通過鼻腔攝入後,丁螺環酮停用了。第二項試驗導致與食物相關的偏執狂症狀反復加重,並且口服攝入量大幅減少。原文:抗焦慮藥怡必隆:功效和副作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22 焦點.元氣新聞
「質子治療之父」洪志宏63歲庫賈氏症病逝!庫賈氏症是什麼病?
畢生致力推動台灣第一座質子治療中心的「質子治療之父」、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洪志宏,3年前被診斷罹患罕病,5月8日於家中逝世,享壽63歲。遺孀李心馨表示,洪志宏的病情發展迅速,並且在3年後辭世,醫界對此表示不捨,感念洪志宏在質子治療上的勇敢先行,永遠感謝他的貢獻。洪志宏推動全台第一間質子中心成立籌備了20年、耗資逾50億,2015年11日全台第一間質子中心在洪志宏的努力下於林口長庚醫院啟用。當時洪志宏說,台灣是繼日、韓、大陸後的第四個亞洲質子治療國家。2014年9月起進行臨床試驗6位患者,分別是腦瘤、攝護腺癌、舌癌及口腔癌各1人,肝癌2人,治療狀況不錯,均未引發嚴重副作用。洪志宏2020年診斷罹患罕病庫賈氏症,今年5月8日於家中離世,今舉行告別式,醫界對於洪志宏離世,表示不捨。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表示,洪志宏對於長庚醫院質子中心成立的貢獻不可磨滅,是質子治療的先行者,「我們永遠懷念、感謝他的貢獻。」;也因為長庚質子中心推動得早,許多臨床案例對世界的醫療都有所貢獻。回想洪志宏推動質子中心的種種,程文俊說,「洪副的團隊相當有企圖心。」很短的時間內就把質子治療的標準化、指引建立完善,對後來國家設立質子中心也有所助益;4年前高雄長庚醫院也成立台灣第二間質子中心。前長庚決策委員主委張昭雄表示,洪志宏是台灣放射領域「開創性泰斗」,讓台灣放射治療領域站上國際最前端的地位;對於放射治療的基礎研究、深入探討都相當嚴謹,對於團隊內的醫師、護理師、治療師都無私地傳授訓練。張昭雄說,台灣從引進質子治療機、硬體建置、人員培訓,到大量治療病患,不可忽視洪志宏統御領導管理長才,更以是病如親的風範感染整個團隊。長庚決策委員會名譽主委陳昱瑞說,洪志宏領導的放射腫瘤科,不僅提升癌症治療的研究及服務,也能夠支援鄰近醫院,率團至美國、日本的質子中心參訪,進而促成台灣首座的質子中心;創辦人王永慶也時常讚賞洪志宏的報告。子女感傷:爸爸生病後才有時間與我們相處洪志宏女兒洪于婷表示,在製作爸爸告別式的文集時相當匆促,但收到的照片、文字遠比想像中多,很驚訝爸爸的生命影響那麼多人;小時候爸爸都忙於工作,相處時間不多,直到生病前一兩年,爸爸開始把重心放到家庭上,也才有機會不是因為工作與爸爸出國旅遊,但幸福的日子好快就結束了,如今,這三年眾人與爸爸已經打完這一仗了,相當感謝大家。洪志宏兒子洪偉哲則說,成長過程中,爸爸因為工作煩忙,往往很晚才回到家,跟爸爸最多相處的時間,是在電視機前面吃著媽媽做的麵,一起看政論節目;偶爾爸爸會與他單獨去吃生魚片丼飯,或挖掘新的無菜單料理餐廳,那是爸爸愛的語言,也是與爸爸獨享的回憶,至今依然清晰。妻:丈夫生病三年是在默默陪伴我李心馨緬懷當時,一開始只以為洪志宏是普通感冒後的體虛,但後續診斷出庫賈氏症,病情又發展迅速,快到沒有時間思考,短短兩周時間內,連每天通勤上班經過的圓山飯店也認不得;本來最長一年的存活時間,後來卻能夠相伴1000多個日子,照護過程中也相當痛心疾首,一度想要跟著一起走。後來突然明白,這三年是洪志宏再度默默陪伴她成長,等她準備好了才離去。認識庫賈氏症庫賈氏症為疾管署公告之第四類傳染病。這是由一種具感染性的變性蛋白質(普利昂蛋白,prion)快速增加,而造成神經細胞死亡,使大腦皮質產生空洞狀退化,大腦組織呈現海綿樣。最初在1920年代被發現,是一種罕見的神經性退化性疾病,全球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1。依發生病因分為四種:1、散發型2、遺傳型3、醫源型4、新型庫賈氏病 (new variant CJD,v-CJD) ,其中新型庫賈氏病與牛海綿樣腦症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即俗稱狂牛症)有高度相關。庫賈氏病發病初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等類似失智症狀及步態不穩。隨著病程進展,除了上述症狀會逐漸惡化,患者的四肢與軀幹會有劇烈抽動、發生視力模糊、肢體無力、麻木感、癲癇等。末期會出現較為嚴重的痴呆;且此病在病發後,病程發展快速,大部分患者在一年內死亡,而不像老年失智症可以存活數年。(資料來源/疾管署)(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