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魚肉
共找到
520
筆 文章
-
-
2022-11-16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失智怎麼做?專家:8種腦補食物+10個健腦好習慣,助你提早護腦!
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在《2022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中表示,全球超過五千萬名失智者,2050年將成長至一億三千萬人,等於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2011年,台灣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有三百一十萬人,失智人口就有二十五萬人,佔百分之七.九四。也就是說,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每十二人就有一位是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也預估,未來失智症人口將會持續攀升。預防失智的十個日常習慣「等我們老了是不是就會得失智症?」我們總有一天都會老去,但我們可以選擇從現在開始預防失智!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失智症被認為大多是因為生活習慣造成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導致失智的危險因子,其中就包括缺乏教育、聽力損失、頭部外傷、高血壓、糖尿病、飲酒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憂鬱、社交孤立,以及空氣汙染等十二種因子。由此可知,失智症是可以提前預防,重點在於如何避免危險因子,延緩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幸好現在看到這本書的你,還來得及!以下提出十個預防失智的日常習慣,趁年輕時趕快改變壞習慣吧:1.運動:這已經老生常談了,但還是很多人做不到。維持規律與足夠的運動量,就可以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建議每週有三到五次的運動時間,每次三十到五十分鐘的輕度或中度運動,例如游泳、健走、騎腳踏車等。2.充分睡眠:這也是大家聽到耳朵長繭的建議。每天睡滿八小時,如果可以的話,中午也小睡二十分鐘,有效幫助減少三分之一的失智罹患率。3.保護大腦免於外傷: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危險因子就有提到頭部外傷。資料統計顯示,頭部曾經遭受外傷的人,罹患失智症機率會比其他人高。4.每天運用大腦:多進行一些智力遊戲,可以幫助大腦運作。5.遠離科技產品:研究顯示,經常滑臉書、電子產品的人,會導致記憶力衰退,趕緊放下手中的手機,抽離科技產品,腦力就會恢復。6.維持社交活動:社交孤立也是造成失智症的因子之一,平時多與親朋好友交流,尤其是獨居老人,更要維持一定程度的社交活動。7.戒菸:菸癮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沒有抽菸的人高,所以癮君子們為了自己的大腦,還是好好戒菸吧!8.改變飲食型態:結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的麥得飲食,被證實能夠降低認知功能障礙,幫助預防失智。9.保護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就是因為「肥胖」,導致血管老化,造成血流變差,腦神經缺少血液輸送的養分和氧氣,導致細胞死亡而引發失智症。10.抱持樂觀: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容易讓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吃飯八分飽,均衡攝取營養飲食對預防失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調整飲食方面,要謹記三點:營養均衡、規律進食、只吃八分飽。最後一項是不是很少聽到呢?我們都知道肥胖是造成許多疾病的元凶,而且多半都是進食過量引起的,當我們攝取超過的熱量時,脂肪就會被囤積起來,引起肥胖,所以想要改善就要適度運動,並且改掉「過食」的習慣。先來檢測看看自己有沒有過食的現象:吃很快、集中一次大吃、邊做事邊吃、不吃早餐。若有其中一項,可能就已經在失智症的路上!如何預防過食呢?首先就是細嚼慢嚥,每吃一口可以在心中默念二十秒,在吃東西時,不要做其他的事情;一日三餐都固定時間吃;不要放任大吃大喝(例如吃到飽);只吃八分飽。或許擺脫長年的飲食習慣很難,但每一天一點一點的努力,就能改變了!想要補腦,吃對8種「健腦」食物大腦只佔體重的百分之二,卻消耗人體能量的百分之二十。我們平常的生活方式與環境都會影響到大腦的健康,每一個錯誤的習慣就會傷害到大腦,還好現在已經有一些已經認證對大腦有益的營養素,想要補腦,就要選對營養素!以下簡單介紹8種「健腦」食物,一起護腦吧!1.蛋白質:根據《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一篇針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的調查研究發現,當老人攝取越多的奶類時,認知功能異常的風險就越低,因此想要攝取蛋白質的人,可以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每日飲食指南」來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包括動物蛋白質,如雞蛋、羊肉、雞肉、魚肉、牛肉等;植物蛋白質,如豆腐、豆漿等。2.海鮮:海帶、魚類等海鮮產品含有豐富的碘、鈣、蛋白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這些都是被公認為大腦的營養劑,還能延緩動脈硬化。3.維生素B群:若體內缺乏維生素B群,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粥狀硬化,影響到氧氣與血液輸送到大腦。4.鉀:調整體液平衡的重要礦物質,可以幫助腦細胞新陳代謝,富含鉀的食物主要有豆類、蔬菜、菌類、橘子、香蕉等。5.維生素E: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及抗氧化,保護血管中的膽固醇不被氧化,減少形成氧化膽固醇沉積血管的風險。6.卵磷脂:人體合成乙醯膽鹼(負責記憶力的神經傳導物質)的主要原料,具有興奮大腦神經細胞的作用,當數量越多時,記憶力就會越高。7.薑黃:薑黃可以促進血液流至腦部,降低發炎作用,也可以降低膽固醇,還能安定情緒。8.Omega-3 脂肪酸:二○一六年《神經學》期刊論文指出,富含Omega-3 的食物,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機率,同時它也是情緒調節劑。Omega-3 主要食物來源包含魚類、堅果、亞麻仁籽等。失智症為不可逆的疾病,因此趁腦袋還健康時,好好預防就是最好的方法,除了改變生活習慣,也能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大腦所需的營養素來護腦!本文節錄:《活到100不失智:大腦逆齡對策,穴道醒神養腦術》一書
-
2022-11-13 養生.營養食譜
秋刀魚之味 苦甘上桌
秋天正是秋刀魚的季節,此時最肥美又價廉,曾在超市用二十幾元買到三尾一盤的「即期」秋刀魚。因在秋季盛產、體型修長如刀而被稱「秋刀魚」。油脂高、營養又豐富,很適合燒烤,烤起來油滋滋的。遠洋漁船捕撈秋刀魚後,在船上就分級包裝、急速冷凍保持鮮度,所以「理論上」在市場買到「冷凍」的秋刀魚,會比被解凍後的秋刀魚來得新鮮。乾煎秋刀魚喜歡簡單的秋刀魚料理方式,洗淨、不去內臟,用少許的油整尾乾煎,焦黃後撒鹽起鍋,再擠上檸檬汁,當下酒菜。整尾帶腸的乾煎秋刀魚,吃到魚肚、魚腸部分苦甘苦甘,相當美味。食材:秋刀魚、檸檬、鹽、芥末、醬油作法:1. 秋刀魚洗淨,用紙巾吸去表面水分,斜切成二半。(鍋子若夠大,不切整尾下鍋)2. 起油鍋、冒油煙,後放入秋刀魚小火乾煎,加鹽調味、煎到兩面焦黃。3. 起鍋,擠上檸檬汁,沾芥末、醬油食用。茄汁秋刀魚相較於日式甘露煮,茄汁秋刀魚比較台味,吃起來像小時候常吃的茄汁鮪魚罐頭,很下飯、下酒。煮一大鍋存放冰箱,是一道「即食料理」,隨時可解饞。食材:秋刀魚4尾、番茄2~3顆、番茄醬2大匙、洋蔥半顆、薑1小塊(約30g)、蒜5~6瓣、蔥2~3根醬料:醬油40cc、烏醋30cc、米酒50c、糖適量(約2~3小匙)、水200~300cc作法:1. 秋刀魚去頭去尾、去內臟,分切3~4段。番茄切大塊、洋蔥切丁、薑切片、蒜壓碎去膜、蔥切大段。2. 油鍋爆香蒜頭、薑片,放入番茄塊、洋蔥丁,炒香,再放入番茄醬,加些許的水,均勻拌炒後備用。3. 另起油鍋煎秋刀魚至微焦(好定型、不易散開),倒入步驟3的備料、放上蔥段,再加入「醬料」。加蓋半掀小火燉煮2小時,慢慢收乾水、煮化魚骨(水不夠要適時補)。4. 可熱著吃,或把蔥及番茄的皮撈除,放入冰箱冷藏,成為常備小菜。● 若鍋子夠大,可煎好魚撥至煎鍋一側,利用鍋裡的油脂煎香備料,再加醬汁燉煮。甘露秋刀魚在宜蘭吃了「蜜汁秋刀魚」,是一道比蔥燒鯽魚還甜的小菜。和完整下鍋乾煎的料理方式不同,是兩種完全不同風味的秋刀魚料理。查了一下,類似的煮法有「甘露煮」、「佃煮」,一時無法分辨兩種煮法的明確差異。問了遠嫁日本的同事佩芳,原來甘露煮、佃煮同樣是用醬油、糖和水(加米酒)一起熬煮,煮到魚骨頭軟爛,最大差異是前者先烤或煎再煮,多加了味醂,用糖也較多、甜度較高;而「佃煮」通常會和根莖類耐煮的蔬果一起煮,都是早期用來保存食物的方式之一 。食材:秋刀魚4尾、薑10g(1小塊)、蔥40g(約4根)+1根切絲用醬料:醬油100cc、米酒100cc、味醂100cc、烏醋50cc、水500cc、糖1大匙作法:1. 秋刀魚去頭、去尾、除去內臟,分切三、四段。2. 薑切片、整株蔥切大段。另1根蔥切絲,泡冰水。3. 起油鍋,魚用紙巾吸去水分,小火乾煎至雙面微焦。4. 加入醬料、薑片及蔥段,加蓋大火煮開,小火燉煮2小時。5. 其間注意水是否被燒乾,不足適時補水、關小火。待水收乾約至露出一半的魚肉,如果遲未收乾,可掀蓋煮、收乾水。6. 取出秋刀魚,放上泡過冰水的捲曲蔥絲。● 煮好後可放冰箱冰涼再吃更美味,隨時取出當成餐桌上的常備菜,這也是日式料理店常見的冷菜。● 蔥切絲後泡冰水會捲曲,比較有型。● 可換成香魚、鯽魚、鯖魚等。秋刀魚清內臟方法1由魚頭(前鰭)的背部下刀,不切斷魚頭,只需切斷骨頭即可,拉著魚頭由背部往腹部折開、扭轉輕輕拉出,即可完整的拉出魚的內臟。可保持完整魚塊,久煮不易散開。方法2去頭去尾,魚身對切或分切3~4段,用一雙筷子穿入腹部旋轉,也可拉出內臟。可保持完整魚塊,久煮不易散開。方法3最常見的直接剖腹清理內臟,但魚開腹後,久煮會較易散開、糊掉。
-
2022-11-13 養生.聰明飲食
靠吃對食物增加成功機率 營養師推薦8種食物有助健康減重
減肥常常是起頭容易、維持難,除了高熱量美食容易讓人破功,無法掌控的壓力和睡眠不足,也把體重再度推向高峰。專家推薦將以下食物納入日常飲食,可以大大增加減肥成功的機率。1.蘋果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熱量大約95大卡、含5克纖維。蘋果皮中含有天然植物化合物「熊果酸(ursolic acid)」,研究顯示可增加脂肪燃燒。選擇無農藥的蘋果、連皮一起吃,能獲得更多好處。2.蘆筍蘆筍利尿、纖維含量高,有利對抗腹脹和減重。它還富含維生素A、 C、E、K、B6,以及葉酸、鐵、銅、鈣和蛋白質,是抗氧化劑的豐富來源。3.豆類富含蛋白質的各種豆子(黃豆、毛豆、黑豆、鷹嘴豆等),是嘗試減肥的最佳食物之一。豆類代謝緩慢,可以維持更長時間的飽足感,因而減少食物攝取,達到減肥效果。半杯的豆類提供約110大卡、7克蛋白質,與1盎司(約28克)的雞肉或魚肉所含蛋白質相當。4.漿果類忍不住想吃甜食時,就吃漿果(藍莓、覆盆子、桑葚、黑醋栗、草莓等)吧!漿果熱量低、纖維含量高,一項研究顯示,與吃65大卡含糖零食的人相比,吃65大卡漿果的人,在晚餐時少吃了133卡路里。另一項追蹤20年、調查超過13萬名成年人飲食模式的研究,發現漿果是維持健康體重的最佳水果之一。5.柑橘類一顆中等橘子約含60大卡和3克纖維,而葡萄柚約含100大卡、4克纖維。柑橘類因高含水量和高纖維,被列為低升糖指數的水果,可穩定血糖、維持飽足感更久。6.蛋蛋曾被視為高膽固醇大敵,但研究證實,適量吃蛋並不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一顆蛋的熱量大約80大卡,富含讓人有飽腹感的蛋白質、維生素E。7.希臘優格高蛋白質和低含糖量,可以幫助抑制食欲。希臘優格的蛋白質是一般優格的兩倍左右。一項為期6年、追蹤超過8500名歐洲成年人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吃一份或更多希臘優格的人,相較於每周吃少於兩份的人,超重的可能性降低20%,肥胖的可能性降低了38%。8.馬鈴薯老是被當成罪惡食物的馬鈴薯,居然有助減肥?事實上,馬鈴薯含有大量纖維,尤其在馬鈴薯皮裡。纖維會讓身體有飽足感、減少進食。一個中等大小馬鈴薯,約含150大卡熱量。
-
2022-11-09 養生.聰明飲食
晚餐選錯食物,可能毀睡眠、傷腸胃!健康晚餐掌握3原則
規律的飲食分配在三餐中,不論哪一餐都很重要!如果吃的隨便、吃的不均衡,長期下來將影響身體健康。晚餐是三餐當中的最後一餐,有的人因為加班很晚吃,有人因為愛美減肥而不吃,有人則是把晚餐吃得過於豐盛,這些都不是正確的飲食行為,因為吃錯食物不僅可能會導致肥胖、失眠,甚至會影響孩童的生長發育!到底晚餐怎麼吃才正確,由許育禎營養師來為大家說明白。吃晚餐有原則?健康晚餐掌握:不要太豐盛、不要太晚吃、食材也要慎選!1、不要吃的太豐盛:晚餐如果吃的過於油膩,蛋白質、油脂過多,會讓食物停留在腸胃中的時間過長,加重消化負擔,因此會干擾到睡眠而導致睡不好,所以晚餐的食物選擇應該盡量清爽、少油膩、避免過多的肉類,並且吃八分飽就好。2、至少在睡前三小時吃完晚餐:晚餐吃得太晚,腸胃還在進行消化工作,會影響睡眠品質,所以建議晚餐至少要在睡前三小時吃完。3、建議的食材選擇:最好食用全榖根莖類澱粉,包括五穀飯、蕎麥麵、地瓜、南瓜之類的食物,這類食物纖維較多,比較能"維持血糖的穩定"、也可以"避免夜間飢餓感來襲"。選擇較低脂肪的蛋白質食物:包括雞肉、魚肉、豆腐、豆干、雞蛋等,以免食材過於油膩而造成肥胖。蔬菜不能少:各類蔬菜可輪流食用,但千萬不能不吃,因為蔬菜熱量低、纖維高,可增加飽足感避免肥胖,也能穩定血糖。飯後可食用少量水果:很多人會在飯後來點水果,但不宜太多,否則在飽餐一頓後再加上過多的水果糖份,會讓血糖飄忽不定,造成脂肪囤積,所以晚餐後大約食用半份的水果量就好。避免糖分過高的甜食、太過油膩的烹調方式,以免造成熱量過高。胰島素與生長激素是死對頭!當血糖太高時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來降低血糖,這時候生長激素就不太分泌,但生長激素的作用很多,若是分泌不足會造成以下影響:1、脂肪囤積2、阻礙肌肉合成3、阻礙骨骼生長所以對於生長中的孩童以及需要體重控制的成年人,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應該避免使血糖大量升高,才不會影響了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育禎營養師對於晚餐搭配建議:1、五穀飯+番茄炒蛋+清蒸鱸魚塊+蒜炒綠花椰,飯後食用半碗水梨。2、菇菇雞湯麵:食材有雞肉塊、香菇、鴻喜菇、洋蔥、蕎麥麵條,飯後可食用半顆蘋果。3、地瓜搭配綜合沙拉盤(含雞肉塊、雞蛋丁、紫洋蔥、黑木耳、高麗菜、美生菜、堅果、適量沙拉醬、適量橄欖油)+半碗鳳梨。以上是晚餐的大致食用原則,可以外食,也可以自己簡單煮,只要食材和烹調方式清爽不油膩、多纖維、吃八分飽,就可以吃的健康又不怕胖,還可以一夜好眠幫助肌肉骨骼生長喔!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揪出大腸癌!政府補助50歲以上免費糞便潛血便篩檢查,讓你腸保健康!運動前中後吃什麼,才能有效增肌減脂?運動前先了解這10件事!全身出問題,找不到原因?!透過中醫刮痧、針灸有助改善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11-07 養生.聰明飲食
培根炒菜、醃冬瓜超傷腸胃!4樣大家最愛食物害胃痛 大腸癌、胃癌風險升
你又胃痛了嗎?當心是你吃下肚的「這些東西」惹禍!營養師程涵宇分享,研究發現常吃這類型的食物,罹患大腸癌及胃癌的風險都會大增! 1、培根火腿加工肉品,例如煙燻香腸、培根、火腿,是由鹽漬、醃漬、發酵、煙燻,或者其他方式增進風味與增加保存期限的肉品,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發現,平常吃較多加工肉品和紅肉,和大腸癌的風險增加是有關的。 國際癌症研究基金會(IARC)把紅肉列為2A級,也就是可能致癌的癌症風險因子,而加工肉品香腸、培根等,則列為1級,也就是確定會致癌的癌症風險因子。 建議平常多以天然的瘦肉類、豆類、魚肉來取代加工肉品。培根、火腿最容易出現在早午餐的配料中,而香腸在台灣家庭可能會以「煎香腸」料理方式上桌,培根則常用來炒高麗菜等,都是不建議的。 在國際研究期刊Lancet Oncology 刊登的發表(Lancet Oncology Volume 16, No. 16, p1599–1600, December 2015)中,國際專家小組審查總結了800多個研究,探討肉類和癌症之間的關係,結論是:每天吃超過50公克的加工肉類,約等於兩片培根或一根中小型的香腸,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危險;而每天吃超過100克的紅肉則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2、醃漬食物,例如泡菜、醃黃瓜、醃冬瓜 罹患胃癌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鹽、醃製食物食物,研究發現醃製食物會增加2倍的罹患胃癌風險。長期吃鹽分高且醃製食物,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後,會產生亞硝酸鹽,增加致癌風險,一般而言,亞硝酸鹽含量會隨著時間改變,約在7天內達到高峰,但同時因為有乳酸菌的存在,醃漬液體中酸度會緩慢增加、乳酸菌活性增強、不耐酸的亞硝酸鹽會被漸漸抑制,因此,約在20~30天時亞硝酸鹽會大幅減少,這時食用相對是較安全的。 3、燒烤肉在高溫下的燒烤、燒焦的肉類,雞肉、鴨肉、魚和海鮮等會導致形成雜環胺(HCA)。這些HCA會破壞人的基因,增加患胃癌和結腸直腸癌的風險。熟肉中累積的致癌物的數量和類型取決於肉的類型,烹飪方法以及溫度和烹飪時間。 4、酒2017年分子醫學期刊指出,大型研究和實驗研究發現,長期飲酒會增加患胃癌和結腸癌的風險。 酒精的促氧化作用對腸道屏障免疫功能有害,因此飲酒是引發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潛在誘因。而與酒精有關的最主要的腸道變化是腹瀉和吸收不良。酒精會促進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和結腸癌的發生,初步研究表明,所有酒當中,葡萄酒的致癌性相對較低;並且,酒精還會降低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延伸閱讀: ·不只要避開麵包!1圖看「最易讓你胃脹氣兇手」 高麗菜、地瓜、蘋果都上榜 ·腸胃不適吃益生菌緩解恐害更嚴重! 專家曝「頭號地雷」:難怪沒用
-
2022-11-05 養生.聰明飲食
紅肉白肉怎麼分?鮭魚是紅肉嗎?一文看營養差異與建議吃法
肉類是生活中很受歡迎的食物,因為好吃可口,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不過你知道肉類也分顏色嗎?一般可分爲紅肉和白肉,到底要怎麼分,紅肉和白肉又有什麼區別呢?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以幾隻腳判別,「四隻腳動物」歸類為紅肉,有豬肉、羊肉、牛肉等;「兩隻腳動物」或「海鮮」歸類為白肉,包括雞肉、鴨肉、魚肉等。雖然大多人覺得紅肉和白肉最直觀的區別就是顏色,但如果從營養學來看,是以肉類中的肌紅蛋白含量比例多寡來區分,目前沒有特別定義含量比例,是以相對性含量區分。豬肉、羊肉、牛肉等因為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肌紅蛋白是什麼?肌紅蛋白是什麼呢?它是一種存在肌肉內的蛋白質,負責體內氧氣的運送。肌紅蛋白較多的肉類,烹煮後的肉色較紅,反之肉色較白,所以有些人會用顏色區分紅肉或白肉,但這樣區分不夠準確,舉例來說:鮭魚看起來雖然是紅色的,但它被歸類為「白肉」,因為其肉質的色澤不是來自肌紅蛋白,而是類胡蘿蔔素。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較高,含鐵量也較高,適合缺鐵的人吃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較高,含鐵量也較高,適合缺鐵的人吃,例如經血過多的女生或貧血的人,因為鐵質是紅血球製造的要素之一。不過紅肉油脂含量較高,且含有較豐富的飽和脂肪酸,吃多了,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還會增加肥胖和高血脂症的風險。白肉膽固醇、脂肪較紅肉少,對心血管負擔較低白肉則是不飽和脂肪酸較高,鐵質相對較少,相較於紅肉,若吃了相同份量,所攝取的膽固醇、脂肪確實較少,而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吃肉可以補充蛋白質,但如果吃太多的肉,對我們的身體可是會變成一大負擔喔!因為無論是紅肉或白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因此建議大家適量食用比較好。另外,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是均衡且多元,每種食材都要適量吃、不偏食,才能滿足我們身體所需。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健康體質,這樣長大才能輕鬆擁有不生病的強健體格!(本圖文由農業兒童網提供)專欄介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其子網站提供您豐富的農業知識,可以為您解答農業問題,也提供多樣的生活資訊,可以增加您的生活樂趣呢!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好吃、好玩、好健康的台灣農業,同時也一起來關心我們的農業、守護我們的鄉土。更多內容請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兒童網】/【台灣農業故事館】
-
2022-11-04 養生.聰明飲食
10種海鮮膽固醇比一比,這2類最高!營養師:比起膽固醇,你更要注意的是這個
民眾日常養生,不少人吃海鮮時不僅會注意普林,也會留意膽固醇,嫚嫚營養師指出常見膽固醇較高的海鮮食材及種類,並指出真正需要注意的關鍵。 10種海鮮膽固醇比一比,卵類、內臟類普遍較高! 嫚嫚營養師指出10種海鮮,從研究數據來看膽固醇,同為100公克,魷魚卵1270毫克,小卷乾940毫克,小魚乾670毫克,鯔魚卵660毫克,鰹魚卵660毫克,蝦米650毫克,魚精囊440毫克,安康魚肝430毫克,魚肚350毫克,紅蟳180毫克。 從上述可見,海鮮類膽固醇較高的食材,大多為卵類和內臟類。反而民眾較常討論的蝦類和螃蟹類,膽固醇相對較少,在意海鮮膽固醇的民眾不妨可參考。不過雖說飲食注意膽固醇是好事,但食物真正影響血管健康的風險因子,其實另有別因。 吃東西要小心膽固醇?營養師指真正需注意的關鍵! 食物的膽固醇其實影響不大。嫚嫚營養師說明,討論「膽固醇」一詞需分「食物膽固醇」和「內生性膽固醇」兩類來看,雖聽起來相似,但食物中的膽固醇對血管中的膽固醇其實影響並不大,普遍公認僅有25%。 蛋和蝦膽固醇都高,但不會特別限制。正如以往民眾普遍認為「吃蛋會增膽固醇,一天最多吃1顆就好」,但其實這說法多年前就已推翻,研究發現蛋對血液膽固醇的影響不大,且營養價值高,因此已取消每日攝取上限建議,可適量攝取。而蝦類也常被認為膽固醇高,但影響也不大,且具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 所以不用理食物的膽固醇?錯,還是要留意。嫚嫚營養師表示,一般而言,血管健康狀態良好的民眾,適量的食用除了內臟的海鮮類,其實是相當健康的選擇。而若有高膽固醇等血管疾病的族群,則需多注意食物膽固醇對血管膽固醇的影響。 最需注意的其實是飽和脂肪!真正該注意的、食物中影響血液膽固醇、血管健康更大的其實是飽和脂肪。嫚嫚營養師表示,飽和脂肪是一種人體本身就會自行合成的脂肪,並不會缺乏,反倒是攝取越多,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就會越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不斷增加,不只容易引起其他三高,也增加動脈粥狀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相反的,若能減少飲食中的飽和脂肪則可明顯減少相關風險。 台灣人攝取飽和脂肪普遍超標!嫚嫚營養師指出,對於兩歲以上健康族群,建議飽和脂肪為每日飲食總熱量的10%,國人普遍攝取量約為20-30%,有明顯超標的情況,是國人常見血管健康不佳的主因之一。不過65歲以上的族群卻有所不同,攝取量普遍符合建議量,合理推測可能與「知道年紀大了該注意飲食、飲食清淡」有關,各方面都有所節制,也在不自覺中減少了飽和脂肪攝取量,建議繼續維持,並了解真正的飽和脂肪酸來源有哪些,以確實避免。 飽和脂肪比食物膽固醇更傷3招真正顧好血液膽固醇! 減少飽和脂肪:對於血管健康,比起留意食物的膽固醇,更需注意飽和脂肪。以動物性食材來看,國人最常吃的第一名就是豬肉,其他也包括了牛、羊、鴨等紅肉,以及各類糕點、甜品、洋芋片等常用的棕梠油,還有加工食物的水餃、包子、香腸、泡麵等也非常常見。皮、肥肉、內臟也都是飽和脂肪的常見來源之一,不論是雞皮、五花肉、雪花肉、雞心、雞胗、豬腸等都建議多留意攝取量。特別是內臟類,不論是何種動物,飽和脂肪及膽固醇都相當高。建議盡量避免這些食物及食材,肉類可多以雞肉、魚肉、海鮮、豆類攝取。 降低壞膽固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確實減少血液膽固醇的飲食方式,就是增加膳食纖維,建議可多吃各類高纖的蔬菜、水果、非精緻全穀雜糧、堅果,並每餐蔬菜吃到2拳頭的量、每日2拳頭的水果、一湯匙堅果、非精緻全穀雜糧,據研究,每日若能攝取到20-30克的膳食纖維,可減少5-10%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影響相當可觀。 增加好膽固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飽和脂肪食物攝取量少、飲食正常、血液膽固醇中的壞膽固醇降低,心血管健康也不能只單看壞膽固醇,還得留意培養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為血管的清道夫,缺乏也會有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提升的唯一方法就是運動。因此除了飲食控制,日常也得提醒自己多運動,如此才更有助於血管健康。 《延伸閱讀》 .「超加工」比加工食品更傷?!光2週影響就差很大,營養師:真的少吃。 .6種常見、不起眼的健康警訊!醫籲「一個症狀以上」等3情況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03 醫療.皮膚
40歲後皮脂腺功能退化易有體味 醫教6招預防難聞「老人臭」
●老人臭發生原因:老化、環境、飲食、慢性病●常見臭味部位:腋下、胯下、臉部、頭皮、耳後、胸前●防體臭,少吃重口味、甜食,多吃綠色蔬菜、魚肉、雞肉不少年長者身上會飄出一種過去不曾出現的異味,被稱為「老人臭」或「加齡臭」,想抱孫子往往被拒絕,令人沮喪。醫師指出,老化是造成老人臭發生主因,與環境、飲食習慣、慢性病等也有關。一般人40、50歲後皮脂腺功能退化,油脂分泌異常,常見腋下、胯下、臉部、額頭、頭皮、耳後、胸前等處產生臭味。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根據臨床觀察,老人臭大約從75歲開始,有老人臭的男性年長者比較多,男女比例為3比1。年長者身上散發出來的臭味,是因為身體新陳代謝變慢以及老化因素,造成皮膚角質層累積過厚,又無作適當清潔,慢慢身體就會產生一些味道。這些味道伴隨著身體代謝產物如油脂分泌,再和角質層、皮膚代謝廢物融合,經氧化後形成「2-壬烯醛」化合物,因此就會產生類似酸味、油味的異味。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表示,隨年紀增長,年長者的皮脂腺分泌狀況會改變,些許尿素、酵素,加上細菌角質,皮膚就會產生氣味,若是衣著習慣包得密不透風,腋下、胯下等部位也會產生異味。人體的臭味產生並非單一因子,陳煜說,除了身體老化因素外,環境、飲食也是可能影響因子,像天氣悶熱容易分泌汗水,分泌物增加就會產生更多的氣味;飲食若喜歡重口味,分泌物產生的味道可能就會更濃烈。該如何改善長者皮脂腺分泌引起的異味?陳煜強調,應將家中長者的慢性疾病照顧好,多喝水,少吃重口味食物,加強身體清潔頻率,就能降低部分異味的發生。趙昭明指出,通常因慢性病引起的臭味,以症狀治療為主,像糖尿病會讓皮膚分泌物產生類似酵素的混合化學成分味道,並不是那麼的好聞;部分精神科用藥、降血壓藥或抗生素服用後,也會導致身體出現異味,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其他替代用藥,以改善體味。運動也能改善體味,陳煜建議,長者可以走路、快走、踏步走、慢跑,或採原地擺動或墊腳方式運動,在不危險的前提下,每天運動30至40分鐘,可以幫助新陳代謝。吃過多動物性蛋白質、脂質食物、甜食,都易引起體味變重。趙昭明建議,飲食調整方面,少吃蔥、蒜、薑等辛香料及甜食,多吃綠色蔬菜、魚肉、雞肉等白肉,辛辣食物、咖哩、紅肉類應減量食用,尤其紅肉的胺基酸成分較多,會造成排泄物的氣味較重應少吃一點。高齡長者自我清潔能力變差,又常有糖尿病、慢性腎病、肝不好等慢性病纏身,都可能使身體產生異味,超昭明認為,除了應好好控制慢性病外,照顧者應協助長者做好身體的清潔,尤其頭部、腋下、耳後等皮膚角質容易囤積的地方更要加強清潔,衣服也要經常替換,避免分泌物囤積而產生臭味。●如何預防老人臭?趙昭明建議6種作法:1.自身清潔工作要做好。 2.平常要多喝水,加速身體新陳代謝。3.如果有生病,需就醫治療,避免體味會跟著慢性疾病一起產生。4.飲食清淡,甜食少吃。 5.衣物勤換洗,清爽舒適為宜。6.每天曬太陽15分鐘,下午4至 5點時機最佳。陽光紫外線具殺菌作用,可改善體臭。
-
2022-10-27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痛風增心肌梗塞、中風風險 醫授4招減少痛風復發飲食方式
●痛風發作後4個月內,心肌梗塞、中風機率增加●高尿酸血症是引發痛風主要原因之一●防痛風:控制三高、多喝水、少吃高普林食物經常痛風發作的人,應慎防心肌梗塞或中風發生!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痛風患者若有心臟疾病或曾經中風,發作後60天內出現心肌梗塞或中風機會為未發作者兩倍,發作後61至120天則為1.5倍。醫師表示,痛風與心肌梗塞及中風危險因子相似,痛風發作後,患者對心肌梗塞及中風應提高警覺。痛風為國人常見疾病,引發痛風主要原因為「高尿酸血症」,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說,當體內尿酸過高,會累積在關節處形成結晶,此時即出現紅腫、發炎等痛風症狀。痛風風險因子,包括家族遺傳、男性、年齡增長、高尿酸血症、體重過重、飲酒過多等。其中,高尿酸血症也是心肌梗塞、中風及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子。簡韶甫表示,當每100cc血液中尿酸值超過6毫克時,屬於高尿酸血症,就可能會出現痛風症狀,但每個人體質不同,即使有高尿酸血症也不一定會出現痛風症狀。英國諾丁漢大學與基爾大學的研究證實,痛風與心肌梗塞、中風有相互關聯性。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說,痛風為一種發炎反應,且不侷限於關節,可說是全身性發炎反應,或體內受到氧化反應影響,長期處在發炎狀態,痛風與心肌梗塞、中風有相似的危險因子,導致痛風患者於痛風發作後,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發生機率。簡韶甫指出,國際研究證實,尿酸會隨著血液循環,造成血管慢性發炎,增加高血壓機會,同時會增加心血管硬化及斑塊形成,一旦痛風發作,此時體內為急性發炎反應,發炎反應細胞會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腦部,將使原先血管斑塊不穩定、破裂,若斑塊脫落將出現急性血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增高。若要避免痛風、腦中風、心肌梗塞發作,簡韶甫及魏承駿強調,平時應定時量測血壓、控制三高;避免大吃大喝,少吃海鮮、內臟、菇類等高普林食物,戒菸戒酒;多補充水分,多吃魚肉、堅果等;肥胖者要減重,勿久坐不動;一周運動3至5天,每次運動30分鐘,從事快走、慢跑等中等強度運動。引起痛風原因也可能與遺傳有關,經醫師評估可以給予藥物治療。簡韶甫指出,常用於治療痛風的秋水仙素,可減少發炎反應及止痛,若長期服用,也可以降低心肌梗塞、中風機會。不過,若未出現過痛風症狀,很難自我發現罹患痛風,建議定期健康檢查,檢驗尿酸數值,以利及早發現。魏承駿則說,依國際研究顯示,降血脂藥物可以抑制發炎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但須經由醫師評估後開立藥物才能使用。
-
2022-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壓力大腸躁症發作?營養師提醒:少碰這些高「FODMAP」食材
今年已進入Q4,不少上班族、業務員面臨極大壓力,如果有腸躁症體質,可能深受其擾,一旦吃錯食物,情況更慘。國外研究顯示,腸躁症病友若常吃蘋果、豆類食物、花椰菜、高麗菜、大蒜或常攝取咖啡因等高「FODMAP」食材,容易誘發腸躁症發作,導致身體更不舒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建議,從許多研究結果來看,腸躁症患者採取低「FODMAP」飲食,症狀發作機率可大幅降低,舉例來說,就有研究數據顯示,採取低「FODMAP」飲食的腸躁病患者中,有76%症狀出現改善。高FODMAP食物 對腸躁病患大不利「FODMAP」的英文全名為「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低FODMAP飲食也就是少吃「可發酵」(Fermentable)的寡糖(Oligosaccharides)、雙醣(Disaccharide)、單醣(Monosaccharides)與多元醇(Polyols)類食物。為什麼FODMAP食物會讓腸躁症加劇?許多研究發現,許多腸躁症患者的腸道系統無法順利吸收FODMAP食物,在腸道菌發酵作用的催化下,這些食物會讓腸液增加,也會製造許多氣體,一旦腸道充滿液體、氣體,就會脹氣,食物消化速度也會改變,結果便引發腹脹、放屁、腹痛、腹瀉等症狀,當少吃這些食物,理論上症狀就會緩解。舉例來說,像乳製品、豆類食物、小麥、大麥類食物、蘋果、櫻桃、花椰菜、高麗菜、大蒜、洋蔥、蘑菇與含糖飲料、甜點、含高果糖玉米糖漿食物、甜味劑等,都屬於高FODMAP食物、食材,這些食物都不太適合腸躁症族群。腸躁症病患 適合吃哪些食物?對此,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分析,腸躁症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容易腹瀉、腹痛類型,另一類則容易便秘,而國外研究多以容易腹瀉、腹痛者為主,如果病患擔心攝取小麥、大麥類食物會不舒服,可考慮以糙米、燕麥、玉米、馬鈴薯取代,至於豆製品方面,很多人以為黃豆製品也包含其中,事實上,單純黃豆較容易引發脹氣,若經加工,製成豆腐、豆干,易引發脹氣的成分就會減少,所以豆腐等黃豆製品也是可以食用。陳韻婷也提醒,咖啡因容易刺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對腸躁症患者並不利,所以腸躁症病患要避免食用含咖啡因飲品。至於便祕型腸躁症患者,則建議攝取充足水分,攝取水分標準為一公斤體重一天攝取30cc水分,以體重六十公斤的成年人來說,一天就會建議最少補充1800cc的水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建議,腸躁症病患可選擇以下食物做取代:1. 無乳糖奶類製品、無乳糖優格、米漿、杏仁茶與椰奶等食物。2. 香蕉、葡萄柚、草莓、柑橘、檸檬、萊姆、奇異果等水果。3. 白菜、竹筍、胡蘿蔔、豆芽菜、小黃瓜、茄子、薑、萵苣、蘿蔔等蔬菜。4. 豆腐、雞蛋、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等蛋白質食物。5. 杏仁等堅果類食物,但一天需控制在10到15顆。6. 糙米、燕麥、玉米、馬鈴薯、藜麥、玉米粉製品等食物。採取低FODMAP飲食 記得諮詢專業營養師如果腸躁症病患想採用低FODMAP飲食,建議諮詢專業營養師建議,這樣才能確保飲食計畫安全、健康,如果要恢復正常飲食,也要循序漸進,每次增加一種食物,再觀察症狀變化,在這過程中,撰寫飲食、症狀日誌或許會有不少幫助。
-
2022-10-16 養生.聰明飲食
防失智、腦霧怎麼吃?營養師揭飲食中易傷腦筋的隱藏地雷
早在多年前不少人就為防失智症而留意飲食,近年因長新冠其中之一的腦霧,更引起密切關注,常會聽到民眾詢問「要吃什麼?」。 對此劉怡里營養師建議,養腦更應著重在「怎麼吃?」,也就是養成飲食習慣,如此才更有利防失智症及腦霧風險,而飲食模式最常被提到的就是麥得飲食。 防失智、防腦霧怎麼吃?麥得飲食10要5不輕鬆吃!劉怡里營養師指出,麥得飲食是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的強化版,這兩種飲食本就都對腦部等各器官、血管有相當的助益,麥得飲食則更以防範失智症為主軸作設計,是被公認可改善認知功能、延緩最常見的失智症型態-阿茲海默症的飲食方式。 營養師表示,麥得飲食設計上雖建議10種食材,看似有些難以入門,但其實仔細看都相當輕鬆就能達標,若能以這樣的飲食模式成為日常習慣,對腦部相當有幫助。 在主食方面,建議以全穀類為主,可為燕麥、黎麥、糙米等。蔬菜類則鼓勵多吃深綠色蔬菜,可為地瓜葉、青江菜、花椰菜。不過也得營養均衡,其他蔬菜也得吃,可多吃顏色較深的彩椒、胡蘿蔔、番茄等。蛋白質可從豆漿、豆腐等豆類攝取,肉類則建議以白肉為主,可吃鮭魚、沙丁魚、鯖魚等魚肉,或是雞、鴨、鵝等家禽類。 至於油脂方面,平時可多以核桃、杏仁等堅果攝取,料理用油則建議用冷壓橄欖油,另也可選擇苦茶油、酪梨、酪梨油等,橄欖油發煙點低適合低溫料理,苦茶油發煙點高適和適度高溫的料理。 水果方面自然多元為佳,不過在防失智、防腦霧的麥得飲食上,建議可多吃草莓、藍莓、桑葚等莓果類。他們都具有相當優越的花青素、類黃酮素,有助促進血循、對抗自由基、抗老化、抗發炎等。 而地中海飲食常被民眾關注的紅酒,也被納入麥得飲食當中,其主要因含有許多白藜蘆醇,一樣有助保護血管,進而促進腦部健康。但要注意的是適量,建議一天一份、少於120c.c.。不過若原本沒有喝酒習慣也無須特別養成。 飲食中易傷腦筋的隱藏地雷,營養師:紅肉真的別吃太多!劉怡里營養師也指出,麥得飲食在設計上也有呼籲盡量別碰的食物,例如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雖然紅肉也有其營養價值,不過也是飽和脂肪酸的常見來源,不利健康,因此多建議以白肉為主。 奶油、人工奶油、甜點類、油炸類等,也因多使用棕櫚油、椰子油、豬油等,當中含有飽合脂肪酸、反式脂肪,都是建議別碰的食物。人工奶油也得留意添加色素。而起司雖是乳製品有利健康,但人工起司因為通常鹽、鈉含量較高,不利於血管健康、易引高血壓,也不利於腦,建議避免。 劉怡里營養師也特別提醒,許多民眾習慣吃素養生,但往往越吃毛病越多、甚至吃素吃出三高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在「油炸素食」,這類的素食其實有違吃素健康的本意,在高溫破壞營養、油脂容易裂變等因素下,其實和一般同為「炸植物」的炸薯條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素食的點心糕點中如果使用棕櫚油或是椰子油,也容易造成血脂過高,血管阻塞。 劉怡里營養師叮嚀,疾病人們最怕的大多是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引發的後續嚴重疾病,如三高引起的腦中風、血管性失智等,這些主要風險多是長年累月的習慣所致,不論是養生或是養腦,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養出好的飲食習慣對健康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我有腦霧嗎?放任恐憂鬱、失智!1分鐘自我檢測,醫:超過3項就符合! .15種養腦、補腦食材!營養師:充分咀嚼更助增強記憶力!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0-11 養生.聰明飲食
養腦、補腦多吃這15種食材 營養師:多一動作更助增強記憶力
為改善腦霧、補腦、提升思緒及記憶力,許多人會透過保健食品護腦,其實日常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食材對養腦非常有幫助。劉怡里營養師介紹相關食材,也提醒日常避免有害腦部的食物,如此對腦部健康更有利! 想養腦、補腦可以吃什麼?營養師推15種常見食材! 全榖雜糧類: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養腦食材中,全榖雜糧類可以選擇紫地瓜、糙薏仁,紫地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如B1、B6、菸鹼酸等,其與神經傳導物質有關,有助穩定神經、增強記憶力、降低腦霧發生機會,且含有花青素抗氧化,比黃地瓜來得更優。而糙薏仁除了和紫地瓜一樣富含B群,另也有助於降血脂、防三高,有助減少中風的風險,自然也有利防範血管性失智的風險。 豆魚蛋肉類:豆魚蛋肉類建議可吃鯖魚、鮭魚、秋刀魚等深海魚,其中又以秋刀魚CP值更高些,一般自助餐即可見。這類小型魚肉富含Omega-3脂肪酸,其中DHA是組成大腦神經細胞膜的重要營養素,有助於大腦活化,促進血循、血管健康,是養腦常見營養。另外,蛋黃也有利於腦部,主要歸功於卵磷脂,有助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助提升記憶力,因此吃蛋的時候建議別丟棄蛋黃,成年人一天吃1-2顆是沒問題的,不會有增加膽固醇的疑慮。 蔬菜類:蔬菜類劉怡里營養師則建議,可多吃地瓜葉、青江菜等深綠色蔬菜,當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B1、B2)、葉酸,協助大腦對醣類的吸收,直接提供腦部的營養需求,也可以降低自由基對腦部的傷害,在對記憶力有幫助的麥得飲食、得舒飲食、地中海飲食中也是重要的一環,也是預防失智症常見會被提及的食材之一。 水果類:水果建議可多吃桑葚、藍莓、草莓等莓果類,這些水果花青素成分高,有助放鬆血管、促進血循、對抗自由基傷害,使大腦不易中風,且也因為類黃酮素含量高,對於抗老化、抗發炎、保護血管也非常有幫助。而類黃酮素高的食物也包括茶,各種無糖茶類都有,當中又以綠茶較高。 油脂類:至於油脂則建議除了橄欖油,民眾也可以選擇酪梨或苦茶油。劉怡里營養師表示,這些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都十分出色,有利保護腦部細胞膜、促進血循、活化腦部。冷壓橄欖油是個相當好的油脂來源,不過其發煙點低,烹調溫度若超過發煙點油脂易劣變產生自由基,因此橄欖油多用於涼拌等低溫料理;苦茶油的發煙點高,普遍適合各類適度高溫料理。而酪梨除了加進菜餚當中,也可以加進牛奶作為酪梨牛奶,酪梨油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利於腦的6大地雷飲食,吃腦補腦反易增腦中風風險! 許多民眾也常會聽到「吃腦補腦」,例如吃魚頭、豬腦等,對此營養師則表示不建議。魚頭雖Omega-3脂肪酸含量高,不過膽固醇含量也較高。豬腦等其他動物腦則飽和脂肪酸高,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增加腦中風、血管性失智的風險。 營養師也指出,飽和脂肪酸常見來源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類,但也不僅限於此,各類蛋糕、餅乾等糕點類,大多也都使用棕櫚油或是椰子油,此兩種油雖為植物油但飽和脂肪酸相當高,許多人吃素但卻有三高,很多就是因此而來,也是民眾需要注意的。 除此之外,高油、高糖也常被列為傷腦筋的食物,除了前述提到的飽和脂肪酸外,高糖也容易造成B群流失,油炸類食物則也因為過度高溫使油脂劣變、產生自由基,對全身健康都不利,腦部是其中之一。 酒精也得留意適量,即便紅酒在地中海飲食中被提及有利健康,但過量的酒精容易造成維生素B群流失,特別是B1,容易形成腦霧、腦損傷、不利腦部健康。 飲食充分咀嚼助刺激神經,更助活化腦部、增強記憶力! 劉怡里營養師建議,養腦除了攝取好的食物,日常也應養好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充分咀嚼,除了有助消化吸收、促進腸道健康,也和活化腦部息息相關,國內外都有不少研究認為咀嚼有利刺激神經、活化腦部、增強記憶力。相反的,若狼吞虎嚥、咀嚼太少,不僅不利腸胃,也減少了相關刺激。 劉怡里營養師也提醒,許多民眾日常會透過飲食、保健食品等養腦,不過卻忽略了地雷飲食,例如常吃保健食品但也常吃蛋糕、餐餐吃紅肉、酒喝太多等,著實可惜。選對食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傷腦地雷,更有助於養腦。 《延伸閱讀》 .我有腦霧嗎?放任恐憂鬱、失智!1分鐘自我檢測,醫:超過3項就符合! .補腦先補腎?中醫師談補腦首選黑色食物,睡覺時間為何影響大腦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9-11 養生.聰明飲食
說食依舊/秋刀魚的滋味
秋風起、秋葉落,正值秋刀魚產季,超市冷藏魚區擺著一尾尾秋刀魚,2尾49元,細看魚肚完整、魚身顏色明亮,鮮度夠,尾鰭和吻端偏黃,脂質佳,價廉物美,忍不住順手放進購物籃,補充DHA和EPA。「秋刀魚」源自日本漢字,大致因為盛產於秋天且魚身細長如刀而名,中文與日文的漢字都是「秋刀魚」,日文「サンマ」與台語的秋刀魚發音一樣,小時候,老人家就叫秋刀魚「sanma」。日本捕撈秋刀魚的歷史逾300年,不過一開始是庶民吃的魚,在18世紀上層階級接受前,秋刀魚總被視為下等貨的代表,因此在日本的「落語」(類似中國單口相聲)裡有個「目黑的秋刀魚」著名段子,諷刺貴族的不通世事。「目黑的秋刀魚」描述天皇(有說是幕府將軍)外出打獵,路過農村目黑,老百姓誠惶誠恐奉上烤秋刀魚,天皇吃後讚不絕口,回到皇居後命御廚依樣畫葫蘆,御廚為求高雅,把魚骨、油脂肪去除,味道自然比不上全魚,天皇大失所望,感嘆說:「秋刀魚還是要目黑的好吃。」根本不知道目黑沒有產秋刀魚。不過拜這段落語所賜,「目黑的秋刀魚好吃」家喻戶曉,1996年開始,東京的目黑站旁每年9月都辦秋刀魚祭,免費送出7000條現烤秋刀魚,吸引數萬人造訪。台灣的秋刀魚漁業直到1977年才開始,由2艘拖網船改裝後赴西北太平洋作業,漁獲量只有100公噸,經過不斷改進,參與作業的漁船隨之增加,漁獲量持續上升,2014年更破歷史紀錄達到23萬公噸,成為世界第一。相對的,日本近年捕撈的秋刀魚數量大減,2008年有35噸是頂峰,此後持續下滑,近3年來都不到5噸,前年7月釧路市場首次競標,還創下一尾秋刀魚要價台幣1700元天價,今年情況也不樂觀,第一批秋刀魚在東京豐洲市場一尾的批發價達13200日元,接近3000台幣。「秋刀魚的滋味、貓跟妳都想瞭解,初戀的香味就這樣被我們尋回。」周杰倫、方文山2004年的歌曲「七里香」,紅遍兩岸,意外讓中國大陸不少人初識秋刀魚,帶動買氣和兩岸捕撈潮。有日人曾怪罪周杰倫導致日本秋刀魚的漁獲量減少。日本記者野島剛曾探討此事,認為不能只怪其他國家大量捕撈,日本傳統只在近海捕撈秋刀魚,現撈秋刀魚、甚至秋刀魚生魚片深受日人喜愛,不過隨著地球暖化、魚類生態改變等,導致日本近海秋刀魚數量不穩,日人應有新對策。名導小津安二郎的最後一部電影「秋刀魚之味」,堪稱日本秋刀魚文化的代表作,但整部電影沒出現過任何的秋刀魚畫面。日人貴田庄在「小津安二郎的餐桌」中說,曾有人問過小津此電影名的由來,他的回答是好吃又便宜。鹽烤秋刀魚搭配檸檬汁,魚肉甘脂味濃,內臟微苦,也許,小津想傳達的是那種生活中的甘苦交融,如他在日記上寫著,「春花啊,紛如憂絮;酒腸啊,苦似黃蓮」。或許,秋刀魚之味的重點在「秋」,如它的英譯片名是「An Autumn Afternoon」,一個秋天的下午,是一種人生況味,一種人已過春、夏,深秋獨立,回首來時路的心境。「秋刀魚之味」沒有魚,「金剛經」五千餘言也沒有一個「空」字,當我們靜下心回味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記得我念研究所之際,秋刀魚已是中秋烤肉的一份子,有一年在北投與友人烤肉,T君舉杯說了句「中秋月夜烤秋刀」,隨即一飲而盡,還云說不定可以開家餐廳,就叫「添嘗遞酒」,希望友情和歡笑「天長地久」。「中秋月夜烤秋刀,銀光化身黃金腰」,在微微炭火的灸烤中,秋刀魚如冬雪銀白,慢慢轉成秋色金黃,人生憶苦思甜。我開始同意作家盧怡安的論點,吃秋刀魚一條半,剛剛好,至於剩下的半條怎麼辦,任性一下也好。
-
2022-09-11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低溫彩蔬養生燒烤
中秋前後是「燒烤旺季」。「將近半個月時間都在吃燒烤食物,中秋過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減肥。」患者陳小姐與我分享中秋節慶心得。顯然她介意磅秤上的數字增加,但我更擔心的是健康疑慮。肉類經高溫或長時間烹調會導致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的形成,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明知吃燒烤不利於健康,卻難敵香氣撲鼻。美味與健康當然可以共存,首要心法是「低溫烹調,彩蔬養生」。風味烤魚佐紅柚鮮果莎莎醬(2-3人份)以鮮果、魚露作為莎莎醬主角,多了東南亞風味,更能突顯烤魚本身的鮮甜。梨子也是相當適合秋天食用的水果,也一併列為莎莎醬的成員之一。食材:金目鱸魚2片、鹽與黑胡椒適量、甜椒粉適量莎莎醬汁:紅柚1粒、芒果粒1粒、水梨1/4粒、酪梨1粒、紫洋蔥1/4粒、香菜2枝、魚露1/2小匙、味醂1小匙作法:1. 鱸魚表面撒鹽、黑胡椒及甜椒粉,並噴一些橄欖油。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約烤15分鐘。(上火140度,下火120度)2. 將紅柚、芒果、水梨、酪梨、紫洋蔥皆切丁,香菜切末。並將調味料魚露及味醂加入混合,即為紅柚鮮果莎莎醬。3. 將烤好的鱸魚加上莎莎醬並擺盤。● 若希望鱸魚表面呈金黃色澤,可將烤箱上火調整至180度,或在平底鍋以小火微煎。牛小排風味炙燒(2人份)以味噌取代醬油調味,洋溢著濃厚日式風。先醃過再燒烤,不僅食材入味,也提升健康保障。濃郁滋味的牛小排,與清甜脆口的櫛瓜搭配,是渾然天成的完美組合。玉米筍與番茄則增添更多層次滋味。食材:無骨牛小排220克、玉米筍100克、櫛瓜1條、小番茄10粒、紅捲萵苣2片、鹽與黑胡椒適量 醃醬:醬油1大匙、清酒1大匙、砂糖(蜂蜜或椰糖)1/2大匙、味噌1小匙、蒜泥1/4小匙作法:1. 將醃醬的材料全部攪拌調和。牛小排切成適口大小,放入醃醬中約5到10分鐘。並將玉米筍及櫛瓜(切片)撒上鹽與黑胡椒調味。2. 橫紋鍋開中小火,將作法1食材依序燒烤。燒烤後與剖半的小番茄及紅捲萵苣共同擺盤。水果甜椒豬肉捲(2人份)超薄火鍋肉片包覆著爽脆多汁的水果甜椒,只要在低溫120度以下,就足夠烘烤出迷人的香氣。這道食譜不僅可以增加蔬食纖維量,也同時降低肉類的攝取。豬肉捲在近烤熟時再塗抹蜂蜜醬油,除了避免食入過多鈉,更能品嘗食材原味。食材:紫洋蔥半顆、各色水果甜椒共380克、豬肉薄片12片、鹽與黑胡椒適量、迷迭香或綜合乾燥香草1枝、醬油1小匙、蜂蜜2小匙 作法:1. 洋蔥斜切成半月形寬度1公分,水果甜椒切成差不多的長寬並相互組合。2. 以豬肉片捲起以上食材,撒鹽、黑胡椒並放入迷迭香。3. 烤箱先預熱,並放入作法2食材。(上火120度,下火100度,時間30分鐘)4. 將醬油與蜂蜜混合為烤肉醬。豬肉捲烤約25分鐘,中途取出塗上蜂蜜醬油,續烤約5分鐘即完成。闔家歡繽紛寒天果凍(6-7人份)這道絢麗的低卡減肥果凍,為中秋團圓聚餐畫下完美句點。寒天富含膳食纖維,與含有多酚與兒茶素的烏龍茶攜手。果凍不僅具有飽足感,且能去油解膩,幫助消化。使用赤藻糖醇(或羅漢果糖)取代精緻糖。當然果凍內已有水果的糖分,即使不加糖也可口。食材:寒天粉1又1/2小匙、赤藻糖醇15克、熱開水300毫升、烏龍茶包2包、葡萄400克、奇異果1粒切丁、紅白火龍果各1/2顆切塊、蔓越莓50克1. 寒天粉和赤藻糖醇混合於小碗內。2. 將烏龍茶包放於熱開水中浸泡,接著移入鍋中(茶包丟棄)。開小火待水滾後即分批加入寒天粉,徹底融化後即熄火,倒入容器內。3. 將以上水果分批倒入容器內。待冷卻後即可移入冰箱,約1~2個小時完全凝固後可食用。
-
2022-09-11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食物變質卻標榜無添加防腐劑?留意商品包裝標示陷阱
現代人飲食便利,讓食物延長保存期限的防腐劑或抗氧化劑功不可沒。防腐劑和抗氧化劑猶如兩面刃,一方面可避免食物腐壞造成食物中毒;但過量使用或放錯地方,也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防腐劑食品添加防腐劑,就永遠不會腐壞?防腐劑是一種食品添加物,主要分天然或合成的化學成分。防腐劑的功能主要是抑制微生物如細菌、黴菌、酵母菌等生長,添加防腐劑的好處可使食物不會快速腐敗而改變顏色、味道及營養價值,甚至能防止細菌產生毒素,例如肉毒桿菌。不過,防腐劑不是萬靈丹,它具「時效」,保存日期一過,防腐劑失去作用後,食物開始腐敗,卻不一定看得出來,有的食物因顏色、味道沒有改變而被誤食。在規範內合法添加就安全嗎?吃多有什麼傷害?目前我國准許使用的食品防腐劑,分成己二烯酸類、苯甲酸類及去水醋酸類等三大類,共24種防腐劑,常用於魚肉煉製品、醬菜類、醃製蔬菜、濃糖果漿及調味醬等加工食品,應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使用。民眾最好奇的是,在法令規範內合法添加防腐劑就安全無虞嗎?業者只要依標準合法、合理使用,就不至對健康造成危害。不過,一旦防腐劑攝食過量,還是會影響健康,例如己二烯酸類食用過量,可能會刺激腸胃道,引發胃痛等不適症狀;苯甲酸類食用過量,會產生胃痛、惡心和嘔吐的症狀,還會引發皮膚蕁麻疹、氣喘等過敏反應;去水醋酸類食用過量,因其代謝慢而易殘留體內組織中,長期食用過量可能會危害肝、腎及神經系統。標示「無添加防腐劑」就一定安全嗎?坊間有些商品常特別標示「無添加防腐劑」,消費者須注意其中可能有陷阱。因部分食品添加物未被公告為防腐劑,卻具防腐劑的功能,例如二氧化硫或亞硫酸鹽被歸類為漂白劑,卻具高效的防腐功能,消費者應多留意包裝上的成分標示。常見防腐劑己二烯酸類苯甲酸類去水醋酸類抗氧化劑抗氧化劑是什麼?食物會腐敗大多是因與水和空氣結合造成,抗氧化劑主要是防止食品成分的氧化,延長保存期限。有一些常溫調理包用高溫殺菌真空包裝,或醃漬品用較多鹽巴等較不容易變質,就可減少抗氧化劑的使用。常見的抗氧化劑如維他命A、C、E,以及有些硫化物,或食物本身的兒茶素、花青素、乳酸菌等是常見的抗氧化劑。常見的抗氧化劑有哪些?哪些食品常使用?只要可以保存久的加工食品和乾貨都要注意成分,天然抗氧化劑相對比化學的好。抗氧化劑主要可以避免褐變和油脂變質,最常見的像是泡麵添加維生素E(或生育醇)避免油耗味;綠茶添加維生素C(L-抗壞血酸)避免褐變;口香糖、脫水馬鈴薯片常見加入二丁基羥基甲苯(BHT);食用油脂類像是芥花油、白油則會添加維生素E(或生育醇)等。抗氧化劑比防腐劑安全嗎?防腐劑針對微生物,抗氧化劑則是針對氧氣,效用不同,但抗氧化劑僅限特定食物使用,使用上不像防腐劑那麼普遍。如何看標示?吃多對健康有什麼傷害?雖然抗氧化劑有許多學名,民眾較不熟悉,但食安法規定防腐劑、抗氧化劑和甜味劑一定要在食品包裝上標示,除了化學式組成的名稱,「抗氧化劑」字樣也要同時並存標示出來,讓民眾了解。國內目前核准使用的食品添加物抗氧化劑有27項,屬於正面表列(明文規定可以做的事項)。抗氧化劑的使用會依食品特性、添加物穩定性、跟核准使用的食品種類等來添加,合法添加物適量攝取不用太擔心。但抗氧化劑很多由化學合成,吃太多對身體還是有危害,兒童和過敏族群應減少攝取,肝腎不好的民眾也要注意。常見抗氧化劑丁基烴基甲氧苯(BHA)二丁基烴基甲苯(BHT)異抗壞血酸諮詢/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台中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毛彥喬、彰化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林毓芬、秀傳醫院家醫科醫師張馨丰
-
2022-09-07 養生.聰明飲食
楊丞琳「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惹議!吃海鮮助減重、心腦都健康,但4壞處也要避免
藝人楊丞琳在大陸上節目時講出「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一番話,引起台灣網友炸鍋。姑且不論哪種海鮮,也不管價格多少、吃不吃得起,我們還是少點口水戰,多吃點海鮮,因為比起肉類,海鮮熱量低,且富含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更有許多微量營養素,這些好處都更甚肉類。吃海鮮4益處海鮮類其實包含很多,如各種魚類、蝦、蟹、貝類,透抽、小管等…都是我們常吃的海鮮。根據健康網站《healthline》報導指出,海鮮的營養價值高,對腰圍、大腦、心臟和免疫系統都有益處。1.有助減肥海鮮熱量低,又富含蛋白質,想瘦身的人多吃海鮮,不但可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又能達成控制體重的目標。尤其海鮮類含豐富omega-3脂肪酸含量,魚類最多DHA、EPA,吃了更能讓人有飽足感又有助於減肥。2.促進心臟健康海鮮富含可以促進心臟健康的營養物質,包括 omega-3 脂肪酸和維生素 B12。omega-3具有抗發炎作用,也有助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潘懷宗也曾在《元氣網》專欄撰文(預防心臟病 不可不知的13種營養素)指出,例如魚油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像是為人熟知的EPA與DHA,可以幫助減少體內LDL(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除了可以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臟病外,Omega3必需脂肪酸還有抗發炎、促進大腦細胞發育、提升視力,減緩退化,甚至有預防並治療憂鬱症的功效。3.促進大腦健康海鮮富含的營養素對大腦健康也很重要。一些研究指出,血液中維生素 B12及omega-3 不足,會造成兒童大腦發育問題,也可能危害成人大腦功能。補充維生素 B12 和 omega-3 脂肪酸則可以促進大腦健康。一項針對 168 名患有輕度精神障礙的老年人的研究發現,與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水平較低的人相比,維生素 B 減緩了血液中 omega-3 脂肪酸水平較高的人腦部問題的進展。20可信來源)。4.富含免疫增強營養素海鮮也有增強免疫力的鋅,尤其是貝類,包括牡蠣、蛤蜊、龍蝦和螃蟹等。鋅對於發育構成身體免疫防禦的細胞是必需的,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防止炎症損傷。經常吃貝類海鮮可以改善你的鋅含量和整體免疫功能。海鮮吃多4壞處不過海鮮吃太多,也是有壞處的。1.重金屬積累深海大型魚類位在食物鏈高階,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汙染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受訪指出,甲基汞具神經毒性,以50公斤的人而言,一般建議,鮪魚、旗魚、鯊魚、油魚、鯨魚等深海魚的每周食用量別超過80公克,相當於半個手掌大;懷孕婦女與嬰幼兒則不建議食用,否則可能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營養師宋明樺則建議,最好就是淡水魚和深海魚輪流攝取,魚皮、魚卵等部位,能不吃就盡量不吃, 可將重金屬殘留的風險降到最低。2.寄生蟲傳染病吃到受污染的海鮮,可能導致傳染病。近年來海洋污染情況愈來愈嚴重,如重金屬、塑膠等各種垃圾充斥,海底生物吃了這些垃圾,而人們又捕撈了受污染的魚獲,生物鏈最後,人們把自己製造的污染也吃下肚了。此外,有些食物中毒也可能是由從環境中獲得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引起的,病原體在未正確冷藏的海鮮中大量繁殖,如果沒有妥善儲存,就可能遭受污染。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幼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統不佳的人,吃了就可能感染,預防方法是確實煮熟再食用。3.過敏反應海鮮好吃,但對海鮮過敏的人也不少,而且通從吃下食物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就會發生。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院附設醫院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林子閔、張棋楨在《聯合報》撰文指出,過敏發作頻率及嚴重度因人而異,輕者皮膚蕁麻疹、濕疹、或者鼻癢、打噴嚏、流鼻水,重者引發氣喘,更嚴重的引起上呼吸道水腫阻塞,如嘴唇、舌頭、喉嚨腫而造成呼吸困難及休克,有致命危險。也有腸胃過敏,症狀為噁心、嘔吐、胃痙攣及腹瀉;過敏發生在神經系統會有偏頭痛。4.膽固醇飆高?許多人怕海鮮吃多會有膽固醇過高的危險。事實上,海鮮的膽固醇含量雖比肉還高,但它的飽和脂肪較少,只要少吃海鮮頭部、內臟或卵黃,就能大幅降低膽固醇攝取。例如吃魚肉不吃魚皮或內臟,蝦蟹食用前去掉集中膽固醇的頭部及卵黃。海鮮內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吃了反而可降低血中的壞膽固醇。【資料來源】.海鮮過敏埋危機 吃、嗅、觸都會引發.怕膽固醇太高,不吃海鮮就對了?營養師:錯誤觀念.吃魚怕重金屬下肚?營養師:2部位能不吃就別吃.《healthline》Is Seafood Healthy? Types, Nutrition, Benefits, and Risks
-
2022-09-03 養生.聰明飲食
這款月餅熱量最高!營養師傳授小撇步,讓你烤肉、月餅都能均衡健康吃
一年一度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開始張羅中秋月餅禮盒和烤肉器具,今年的您預計要留多少的肥肉增長空間,來備戰此次的中秋佳期呢?還是沒有什麼煩惱,只有期待收下禮盒後打開的那瞬間,拿起一個個酥潤精緻的月餅,用心品嚐酥香的外皮、濃郁的內餡呢?月餅熱量知多少?您喜歡吃哪一種月餅呢?經典的鳳梨酥和豆沙蛋黃酥相信是絕對不能少的,還有包滷肉鹹香味十足的滷肉月餅、抑或是鹹甜雙重夾擊的廣式月餅,唸著唸著…腦中就好像有股香味撲鼻而來,恨不得現在就一手抓一個,一口接一口的大啖美食,但它們的熱量是多少呢?是不是吞下肚後,它就成了黏在身上的肥肉,再也甩不下來了?是不是連一點邊都不能碰呢?當然不是!只要份量控制得當,其實它不會成為你我的負擔,這分吋該如何取捨,就讓我們來討論吧!當下午茶拿了月餅當點心,我們要有自覺這多出來的熱量應扣回等一下的正餐,但該如何減量?我們要先知道它們分別等於多少飯和油。下表是常見於中秋禮盒其熱量、換算的白飯與油量的比例說明:知道各個月餅含有多少熱量時,就知道我們下一餐該怎麼少吃,以避免熱量攝取過多!不過月餅的成份除了隨著種類有所不同,各個糕餅店做出來的大小、獨門配方也會造成熱量有所差異,最好的辦法就是勤看營養標示,知道總共攝取多少飯與油,於正餐中減量,或是抑制獨享美食的念頭,將月餅切開分給身旁共同奮鬥的同事們,也可以分散一下子攝取過多熱量的風險。烤肉也可以均衡吃白天的禮盒風波落幕後,要迎接晚上的重頭戲烤肉,其實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吃的,營養師們看的是如何取捨與搭配,月餅讓我們上了取捨的課程,烤肉就要看我們搭配的功力了,大部份人們遇到烤肉的通病是:‧飽和油脂大量的攝取‧烤肉飽足後,鈉總量超標‧吃好撐,纖維質卻好少油脂過多主要是因為選擇烤肉的主角是五花肉、梅花豬和香腸等等的高脂肉或是加工肉品,有時人們也會以奶油做為調料,這樣一餐下來,飽和脂肪排山倒海而來,對我們的身體而言負擔就很重,如果有血脂異常或糖尿病的家人,對他們的身體就會亮起紅燈!那麼不烤這些食材時,我在選擇烤肉的主角能選誰呢?可以考慮白肉如:雞腿、花枝、蛤蜊和魚,其脂肪量較少。那食材該怎麼應用在烤肉中呢?蛤蜊可以與絲瓜或金針菇放一起,用錫箔紙包起來放在炭火上烤,烤熟後撕開錫箔,就可以聞到絲瓜的甜與品嘗到海鮮的鮮味,還可以減少使用烤肉醬,並增加纖維質,真的是非常好的組合。魚可以嘗試檸檬烤魚,先用米酒去腥後,加一些薄鹽醬油、糖和檸檬汁用錫箔包起,放在架上烤上20-30分鐘左右(視魚的大小,並適時翻面),確定熟透後,灑上胡椒就非常夠味了,魚肉的鮮甜滑嫩可以讓人忍不住直接吃完一整條。敘述了烤肉的幾個搭配,不僅少油脂與增加纖維質攝取、減少烤肉醬的使用,更進一步降低鈉攝取超標的風險。人們在烤肉時,常常會在翻烤的過程中反覆刷醬,食物裏上重油重鹹再下肚後,身體就會攝取過多的鈉,所以在選擇烤肉醬時,可以試試看低鹽風味的柚子醬,讓身體的負擔減少,最後想清涼一下嗎?來一瓶無糖綠茶,整個身體都輕盈起來。食品安全衛生不可少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選擇烤肉食材一定要注重食品安全,確定新鮮、衛生才可以吃得安心,最好是在地當季的食材,購買時,外表完整無異味,如有包裝,上面最好有食品標示、有效期限等完整資訊,且一定要經過充份的清洗再烹調至全熟。若天氣炎熱,需注意生鮮食材儲存條件,最好保持冷藏0-7°C,以免食材敗壞變質。烤肉時,儘量以錫箔包覆,使食物可以均勻受熱,減少蛋白質與油脂在高溫環境下產生致癌物如:異環胺和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等等。只要做好取捨和搭配,這個中秋節您也可以應景又健康,肥肉和你不再相見!
-
2022-08-31 醫療.腦部.神經
大腦老化並非不可逆!醫:透過「777大腦保健法」扭轉腦健康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逐漸衰弱,沒有效率來對抗外來的病原體。而老化的免疫細胞也會產生更多細胞激素IL-6(Interleukin-6)、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來刺激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增生及活性,進一步引起廣泛的發炎反應。其中,慢性且低程度的發炎反應與許多老年疾病有關,例如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阿茲海默症等。大腦老化出現警訊,怎麼辦?失智症是一種認知退化症候群,一個人罹患失智症,往往大腦中的有害物質已累積二十年以上。所以,想要避免大腦退化、失智症上身,未進入老年時,就要提早做好預防的準備。我有常年運動的習慣,年輕時是慢跑,後因膝蓋疼痛,近十五年來改成游泳。但在飲食方面我不是很謹慎,處於高壓狀態或腦力耗盡時就狂嗑餅乾、甜食,以至體重一直高居不下,也有高血脂的問題。這樣的生活型態持續不變,加上新陳代謝速度因年紀漸長而下降,讓我的體態逐漸走樣,動作也顯得遲緩。五年前檢查腦年齡時,我才發現自己的腦健康已亮起黃燈,下定決心做出改變。首先是,改變飲食的質與量,採用地中海型飲食,多攝取高纖蔬果、全穀類、魚、雞蛋、堅果,少吃紅肉,肉菜比盡量維持1:5。平常盡量使用橄欖油烹調食物,每天喝水1500〜2000c.c.,遠離甜食。我一天改吃兩餐,每天禁食時間超過12小時。我發現這種飢餓感反而會啟動身體的再生機制,讓頭腦更清晰。此外,我也改騎腳踏車上下班,以及加強核心肌群的肌力訓練。現在的我體重少了八公斤,沒有高血脂,腦齡檢查也從黃燈轉成綠燈了。雖然失智症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年紀大不一定會得到失智症,提早做好預防措施,就是為自己儲存足夠的「腦本」。到了老年,即使面對身體正常老化的問題,也不會讓大腦快速退化,演變成失智。777大腦保健法這些年來,我積極投入推廣腦健康的行列是希望看到每個人都能成功優雅地老化,在演講中,我也分享了簡單易行的「777大腦保健法」─每天走7000步、吃飯7分飽、睡眠7小時。從運動、飲食和生活習慣三管齊下,能夠增強腦力,扭轉大腦健康。芬蘭研究:運動和飲食的介入,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芬蘭研究團隊執行的FINGER計畫(芬蘭老年醫學介入研究:認知損傷與失能的預防,Finnish Geriatric Intervention Study to Prevent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isability,FINGER),招募了一千兩百六十位年齡在60到77歲之間、心血管健康狀態稍差,或有輕微認知缺損的老人 [Ngandu, 2015]。研究人員將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介入組(六百三十一人)接受為期兩年的有氧運動、阻力運動和認知功能訓練課程,以及個人化飲食與體重控制。介入組的組員皆有個人化的運動計畫,前六個月由物理治療師帶領,後十八個月則由受試者自行分組,自主執行。起初每星期進行一到兩次、每次三十到四十五分鐘的肌力訓練,六個月內逐漸增加強度,最後達到最高強度:每星期二到三次、每次六十分鐘。接下來十八個月維持強度,直到研究結束。飲食方面包括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菜籽油等食材,每星期至少攝取兩次魚肉餐,以維生素D為營養補充品。對照組的組員(六百二十九人)則只接受衛教。臨床試驗結果,介入組的整體認知功能提升,尤其是執行功能與處理速度比起控制組有顯著的進步,認知功能退化風險也比控制組來得低。此研究證實有高失智風險的老年人,給予積極、多管道的介入措施後,認知功能可以獲得明顯改善,早期預防有其重要性。基於此成果,FINGER計畫啟動了大型的跨國臨床試驗,在世界各地進行跨種族、跨文化的臨床研究,期望能更深入了解健腦介入措施的適應症與劑量。若是只有運動或飲食控管,且期程縮短,是否仍能見到成效呢?美國杜克大學將一百六十位55歲以上有高失智風險且平時鮮少運動的老人分成四組,給予不同介入措施,包括有氧運動(運動組,四十一人)、預防高血壓飲食(飲食組,四十一人)、合併有氧運動及預防高血壓飲食(合併組,四十人),以及衛教(對照組,三十八人) [Blumenthal, 2019]。結果顯示,合併組在半年後認知功能改善明顯,而對照組則最不明顯。其中,運動組認知功能的改善,比飲食組來得明顯。這一百六十位受試者半年之後就中斷訓練,但杜克大學研究團隊仍持續追蹤改善情形。一年後,他們發現有運動訓練者(運動組和合併組)比沒有運動訓練者(飲食組和對照組),更能維持認知功能的改善狀況 [Blumenthal, 2020]。這個研究證實,多管齊下介入的合併組成效最高,而介入措施只要包含有氧運動,就具有長達一年的效果。但能否進一步延緩或避免失智,還有待長期的追蹤才能獲得答案。失智症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癒,早期發現,並且改善飲食和生活型態,及早接受醫療介入,是最好的方法。它能夠避免大腦快速惡化,延緩發病時間,讓病患本身及家人維持較高的生活品質。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養腦,不養老:腦科學家的逆齡健康法》
-
2022-08-27 養生.聰明飲食
祖父母節不煩惱!營養師傳授3招備餐法,讓牙口不好的長輩吃得下、吃得好
在台灣,每年八月的第四個星期日就是祖父母節,政府及民間會響應這個節日舉辦一些活動,並希望兒女可以盡量回家多看看敬愛的爺爺奶奶。許多人會選擇「洗手作羹湯」親自下廚做飯給老人家品嚐,不過,要讓牙口已經退化的長輩吃得下、吃得好是需要用一些巧思的唷!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3招,讓你做出來的美味佳餚能夠讓爺爺奶奶吃的開心又健康!長輩吃飯會遇到什麼問題?進食方面:年紀大了之後牙齒的功能也會漸漸下降,可能會有缺牙、牙縫變大、牙痛等問題,導致咀嚼能力不如年輕的時候,造成長輩進食意願減少。而唾液本身分泌也會逐漸減少,導致長輩常常覺得口腔內有異味、食慾下降,而神經系統的退化也連帶影響吞嚥功能,容易有嗆咳的問題。腸胃方面:由於年紀漸長,我們體內的消化酵素分泌減少、腸胃蠕動減緩,因此消化吸收的能力會變差,造成腸胃不適,常常容易有消化不良、脹氣、便秘的問題。其他:長輩可能會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這些藥物有可能影響味覺及食慾,進而降低長輩們對用餐的興致。3招輕鬆備餐照顧牙口不好的長輩許多長輩因為有上述這些問題,所以餐餐幾乎只吃白稀飯或其他流質食物,除了長輩對於這樣的餐食容易感到膩以外,長期下來會導致牙口情況更加退化、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等老化疾病更快發生。其實,晚輩在備餐時如果發揮一些巧思,就可以讓牙口不好的長輩也能吃得營養又開心喔!第1招:調整食物質地並非所有食物都必須打成糊狀才能讓長輩食用,其實許多長輩還是有一定的咀嚼及吞嚥功能,在牙口狀況許可的情況下盡量讓長輩能看見食物原本的樣子會比較好喔!除了將食物切成小碎塊,在製備時也可以善用一些小技巧來軟化食材:•肉類:先使用肉槌或刀尖敲打,去除筋膜後再進行烹調。也可以使用富含蛋白酶的新鮮水果(例如鳳梨、奇異果等)來醃肉,能夠幫助軟化肉質喔!•蔬菜:許多老人家會直接避開纖維較多的蔬菜,但其實長久下來會導致纖維攝取不足,影響消化及排便。可以將蔬菜洗淨切好後冷凍1-3天,要料理時直接拿出烹煮,質地會變得較軟,又不會影響色澤喔!當然,也可以直接選擇本身質地就比較鬆軟的食物來進行烹調,例如較軟的魚肉、蒸蛋、豆腐。另外,適合長輩的食物質地有很多種:軟質、剁碎、細碎、細泥、半流質、濃流質等等,在備餐時可以先詢問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確認長輩的牙口及吞嚥狀態適合哪一種食物質地喔!第2招: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材,尤其是蛋白質長輩們由於牙口及吞嚥功能的退化,常導致進食意願不高,進食量也少,久而久之會造成營養不良使身體功能更加衰退,並持續惡性循環。因此可以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例如:地瓜、馬鈴薯、牛奶等等,以及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蛋、黃豆製品等等。讓身體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也能讓退化相關的症狀不要這麼早發生。第3招:注重色香味由於年紀漸長後味覺、嗅覺功能會下降,唾液量減少也會讓口腔長時間在乾燥狀態,導致長者常會出現口腔異味、食慾不振、吃東西可能會食之無味等問題。因此在幫長輩們備餐的時候也要注意餐點的美觀,除了配色要盡量豐富之外,若有改變食物的質地也盡可能地將每種食物分開擺放而不是全部混在一起,如此一來才會增加長輩們的進食意願。另外,在調味的時候也可以多運用天然的蔥、薑、蒜、九層塔等來增添風味及層次,避免過度使用鹽巴、醬油等調味料反而會有慢性疾病的風險。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餐點能讓長輩提升食慾,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是非常有品質的。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學起來了嗎?除了祖父母節展現孝心之外,今後要為牙口不好的長輩們備餐也不用再煩惱囉!其實製作長輩的餐點,更需要花費心思去設計,因為唯有他們願意吃、吃得好,才能繼續擁有健康的身體。這邊當然也要提醒如果是面對生病的長輩,記得要遵從醫師及營養師的飲食建議去做調整,才能讓長輩們吃得營養健康又安心!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8-22 養生.聰明飲食
控制體重、預防三高 專家詳解媲美地中海飲食的北歐飲食法
講到北歐食物,或許台灣人想到的都是IKEA的肉丸子配馬鈴薯泥,其實北歐的飲食絕對不只是這樣,而且北歐飲食法是近年來新流行的一種健康飲食法,深受國外許多飲食、營養專家推崇,可以說與南方的地中海型飲食法並駕齊驅。什麼是北歐飲食法北歐飲食法是流傳於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丹麥、芬蘭等國的飲食法,其共同特色為:⚫ 食用較粗的、低麩質的全榖雜糧,如黑麥、裸麥、燕麥等⚫ 大量水果,尤其是莓果類(特別是北歐越橘 lingonberry)⚫ 許多蔬菜,尤其是比較多的根莖類蔬菜,如甜菜、大頭菜、胡蘿蔔等⚫ 大量富含油脂的海魚,如鮭魚、沙丁魚、鮪魚、鯖魚等。(那個臭名在外的醃漬鯡魚與發酵鯊魚不在此列……)⚫ 常使用芥花油 Canola oil⚫ 許多豆類、堅果、種子⚫ 偶爾吃優格或低脂乳製品以及雞蛋⚫ 較少吃肉類這些食材通常來自本地與周邊的海洋較多,有較低的食物里程,代表食材新鮮也有較低的碳排。北歐飲食的優點北歐國家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同時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北歐飲食功不可沒,所以被推崇為健康的飲食法,依照食品與營養專家的分析,北歐飲食法的優點在於:良好的油脂富含油脂的海魚提供許多omega-3油脂如 DHA 或更珍稀的EPA,芥花油也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omega-3油脂,所以這樣的油脂攝取有較低的飽和脂肪酸,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因此有益於降低膽固醇、維護心血管健康、對於幫助記憶力、提升腦力也都有很大的好處。豐富的纖維根莖類蔬菜、全穀類、豆類、種子都是良好的纖維來源,因為纖維利於吸附水分,消化也比較慢,所以對於維護腸道菌相、幫助排便、降低膽固醇、維持血糖穩定也都有很好的幫助。莓果的抗氧化力莓果裡的花青素與多酚是非常好的抗氧化物,對於抗氧化、抗體內慢性發炎特別有益,所以對整體免疫力、預防阿茲海默、預防動脈硬化、預防關節炎等多方面的效果,花青素對於預防黃斑部病變也很有幫助。優質蛋白質魚肉、豆類、種子、雞蛋、低脂乳製品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可以幫助肌肉力量的維持,也對血糖控制穩定有益。低糖、低精緻碳水化合物因為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纖維,所以比較有飽足感,因此攝取的碳水化合物較低,而且碳水化合物來源都是較粗的穀類雜糧,而且低麩質或無麩質,所以血糖上升的速度較慢,有益血糖穩定,不容易餓,也有助於預防第二型糖尿病。豐富的微量元素堅果、種子、穀類的種皮都是豐富的微量元素來源,有天然的維生素E、維生素B群、鎂、鈣、鋅、鉀等等,都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須。維生素D北歐因為季節因素,冬天有很長的時間曬不到陽光,特別重視維生素D的攝取,否則憂鬱是很常見的事。北歐飲食裡有豐富的海魚、乳製品、雞蛋都供應了很多天然的維生素D。參考前文北歐的陽光-可以預防憂鬱的維生素D。綜合以上優點,北歐飲食法確實在控制體重、預防三高、預防阿茲海默等等方面有很好的益處,也很值得大家參考一下。不過,北歐飲食特別重視的永續性、在地性也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我們並不需要照章全收,應該要思考屬於台灣最健康,同時也能兼顧永續性的飲食法。北歐飲食給台灣的啟發依我的角度來看,參考地中海飲食、北歐飲食法或任何健康飲食法,台灣有很多相對應的優良食物值得我們應用與推廣。⚫ 台灣四面環海、優質的魚、海鮮是豐富的,這提供了優質的蛋白質與魚油的來源。⚫ 此外,台灣近年來也鼓勵推廣旱作雜糧,所以大豆、薏仁、芝麻、花生或其他豆類都可以成為植物性蛋白質或是五穀的來源。⚫ 台灣知名的苦茶油也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優質油脂,還被美譽為東方的橄欖油。⚫ 而台灣可以生產的芝麻油更是富有抗氧化力的芝麻酚的優質油脂。⚫ 台灣水果的多樣與優良品質更是我們自豪的,水果如芭樂、鳳梨、屬於本土性的莓果-桑葚等,都可以提供很好的抗氧化力。⚫ 所以以上台灣產食材都足以上台灣健康飲食獨樹一格,同時兼顧美味、健康與永續,是不是值得我們思考看看呢?延伸閱讀:75%的國人維生素D攝取不足,國健署提高建議攝取量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08-21 養生.聰明飲食
「我吃很多,怎麼會不夠?」營養師提醒:飲食需量化 不能靠感覺
多數老人體型偏瘦,如何讓他們增加或維持食量,除了掌握營養需求的大原則,如何讓老人願意吃、吃足量,也需要費心安排三餐。輔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郭常勝表示,營養不均衡會導致長者的活力、力氣跟免疫力降低。不但要吃得均衡,更要在口味上做出變化,讓長輩願意、喜歡吃。獨居長者備餐不易,常覺得「有吃就好」。郭常勝舉例,如果是獨居長者,或是僅兩老在家,沒有其他同住家人,往往覺得備餐麻煩,不講究吃的內容,認為有吃就好,造成營養攝取不足,尤其是蛋白質。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最主要來源,郭常勝說,每個長輩的需求不同,要由營養師評估,考量有無飲食上的禁忌,設定所需的營養比例。曾有長輩反映「我吃很多,怎麼會不夠?」飲食是否足量,不能依照長輩主觀意識認定,要客觀量測才準確。味蕾退化導致吃重鹹,可靠其他調味變化菜色。除了吃的量要足夠,更重要是長輩的口味喜好。郭常勝指出,菜單設計要符合每位長輩的標準與喜好,才會吃得多。食物的選擇跟適口性、質地等也很重要,牙口不好的長輩,在選擇、準備食材上要講究型態,才能提升食欲。而且味蕾會隨著年紀退化,尤其是鹹味,因此許多長輩喜歡吃重鹹,才覺得有味道,但有高血壓的長輩不適合口味重的菜品,菜色變化可以靠調味品添加做變化。郭常勝表示,增加食欲也跟長者的身高、體重、活動量有關,如果食欲不好,影響用餐狀況、營養攝取不足,短時間內可用保健食品或特殊營養品補充。除了營養補充足夠,還要有適度活動,不要讓長輩每天躺著、坐著,肌肉流失會讓活動力和體力更差,造成惡性循環。鈣質缺乏嚴重,含鈣食物入菜,再補充維生素D。有些長輩因為手術或生病導致變瘦,隨後可能因吸收不良或是食欲不佳,想長肉也難。郭常勝表示,如果是因生病接受治療,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需要有計畫設計菜單,讓長輩攝取足夠熱量,也要注意缺什麼營養,抽血可檢測確認哪些營養不足,例如缺鐵或是維生素B3等造成貧血,在菜單設計上就要重視富含相關營養的食材。常見長輩因鈣質缺乏導致骨質疏鬆,郭常勝說,骨質疏鬆是很重要的議題,骨折臥床,又加劇肌肉流失。他建議,除了將含鈣的食材入菜,也要搭配攝取維生素D,增強鈣質吸收。七、八成的老人缺維生素D,尤其是女性。適度迎合長輩嗜好,「東西要好吃,才有進食意願。」掌握營養補充的大原則後,更重要的是要讓長者吃得下,「東西要好吃,長輩才有進食意願。」可嘗試用藥膳、香料等烹調改變味道,引起食欲。郭常勝以慢性病患為例,患有高血壓、腎臟病、心臟病的長輩,除了藥物治療,飲食控制也很重要,尤其鹽分要妥善控制,但一時要長輩改變重鹹口味有難度,建議可用蔥、薑、蒜等調味品增加味道,並引導長輩改變觀念,接受健康的飲食。郭常勝說,口味如果一成不變也會吃膩,可讓長輩對食物有更多認識,了解哪一類食物可以互相取代,例如蛋白質食物包含肉、奶類、雞蛋跟豆製品,不一定要餐餐吃肉,可以用食物代換,例如一兩肉是30克,可換成1顆雞蛋60克或是豆腐100克,吃素者也可用豆製品取代。另外,魚肉比較好消化,可鼓勵長輩多攝取,並依照身體狀況跟需求評估,食物選擇性比較多,不要限制只能吃哪些。郭常勝認為,有慢性疾病、糖尿病的長輩如果想吃點心,不要選含糖點心,可以選擇水果,品嘗自然的甜分。如果長輩有慢性病,需提醒某些食物要適量,但不要用一味禁止的態度,影響長輩的心情與食欲。
-
2022-08-20 醫療.消化系統
腸胃炎要吃清淡?醫師警告:只吃白粥「恐更傷胃」
如果得了腸胃炎,不少民眾的認知會是「要吃清淡一點」,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可以吃「白粥」,但外科醫師陳榮堅卻警告,「這是錯誤的觀念」,多吃白粥沒辦法養胃,還有可能傷胃,胃部開刀情況下,正確的觀念是吃「軟質的食物」。陳榮堅在臉書舉例,他遇過一名40歲的女性患者,有胃穿孔的情形,修補好後,提醒她出院後要吃清淡、好消化的飲食,結果出院兩天後,女子又因為不舒服回來急診,檢查發現原本補起來的地方在滲血。了解後才知道,女患者回家都只吃白粥,飲食完全偏頗掉,陳榮堅表示,白粥是屬於碳水化合物,非常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胃潰瘍或是胃部有傷口的時候,又吃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實際上不會養胃,反而會傷胃」。陳榮堅也說,在急性腸胃炎或是胃部有開刀的情況下,比較正確的觀念是吃軟質的食物,且需要足夠的蛋白質,像是蒸蛋、豆腐、魚肉這類的食物,會比較好,飲食偏頗,反而會變得更嚴重,要特別注意。
-
2022-08-16 養生.聰明飲食
被汙名化的硝酸鹽其實有益健康 專家教你該如何安全攝取
食品裡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往往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像香腸普遍加了亞硝酸鈉就一直被大家詬病,也因此市面出了很多宣稱不加亞硝酸鹽的,殊不知這樣反而造成其他的食安風險,參考前文香腸可以不加亞硝酸鹽嗎?答案:要真正專家才可以,再談香腸一定要加亞硝酸鹽嗎? 英國研究說他們不用加;而蔬菜界也有很多說法是攻擊水耕蔬菜可能硝酸鹽含量過高,於是市場也陸續出現以低硝酸鹽含量為賣點的的蔬菜。其實對於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這種成見,在國外近十年來已經大大的扭轉,只是台灣還在被某些恐懼式行銷所盤據。幸好幾天前,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發表最新一份研究: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致癌?食安所最新膳食風險評估調查發現利大於弊,研究針對台灣國人膳食調查發現,國人吃下最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貢獻來源根本不是加工肉品,反而是蔬菜與米飯。同時這份研究評估效益與風險,發現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遠大於所造成的健康風險。韋恩希望可以從這裡開始把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導正為正確觀念,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利大於弊,尤其是年長者、擔心血壓高者,或是男性們也許不用再去尋找藍色小藥丸了,這樣不是更好嗎?韋恩摘要:1.人體自己會製造亞硝酸鹽2.人體需要亞硝酸鹽3.新的觀念是把硝酸鹽當成營養成分,可以抗疲勞丶放鬆血管丶有利心血管疾病預防4.國外現在流行吃甜菜根補充硝酸鹽5.硝酸鹽、亞硝酸鹽是男性好棒棒的救星 (諾貝爾獎得主的穆拉德博士,我們贊頌您!)什麼是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或民間叫的硝石,長久被添加入香腸臘肉作為保色防腐之用,但是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指出在特定條件下對人類很可能致癌(Group 2A),其原因為當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伴隨含二級胺類食物(如肉、魚類)進入到人體內,可能生成亞硝胺,致使增加人類致癌的可能性。而普遍有加亞硝酸鹽的火腿及熱狗等加工肉品更被列為最高的1級致癌物,確定是導致大腸癌等癌症的致癌物。而硝酸鹽也是天然地普遍出現在植物、蔬菜體內的成分,因為氮是植物必須的營養之一,而氮是以硝酸鹽型態在植物體內運輸或儲存,但是之前許多人攻擊慣行農法或植物工廠蔬菜說,硝酸鹽在吃進肚裡後,會降低紅血球的吸氧力,造成精神不振,而暗示攝取過多硝酸鹽也有致癌的問題。攝取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被陽明交大平反不構成致癌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調查發現,台灣民眾硝酸鹽飲食來源主要源自十字花科小葉菜類與高麗菜類,白米飯則為亞硝酸鹽的主要來源,都遠大於加工肉品。而再經毒理動力學模擬人體吸收、分佈與代謝,發現國人於各年齡層每日飲食所攝取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健康風險幾乎可達忽略程度,破除了國人對硝酸鹽、亞硝酸鹽部分迷思。所有的食品風險都與量有關,過量都可能有毒性,適量時都是利大於弊,所以談硝酸鹽亞硝酸鹽,不談劑量都是一種惡劣的恐嚇行為,只是之前沒有調查資料足以佐證,這次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研究成果告訴大家,目前攝取量很安全。而在這安全攝取量之下,其實硝酸鹽、亞硝酸鹽對人體不但無害,還可以發揮它們的益處與機能性。口水是人體硝酸鹽的主要來源?! 不怕毒死自己?其實許多人不知道,即使你再小心,絕口不吃加工肉品、濾掉飲用水的中的所有硝酸鹽,避開高硝酸鹽綠色蔬菜,其實你還是會從口水裡攝取到大量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根據2012年的研究,口水才是人體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最主要來源!人的口腔每天會分泌30至1,000毫克的硝酸鹽與5.2至8.6毫克的亞硝酸鹽至口水中,然後隨著食物吞下肚。這比國際間訂定的每日攝入安全容許量(ADI)硝酸鹽(3.7mg/kg/day, 以一個60公斤的人計約23毫克)及亞硝酸鹽(0.07 mg/kg/day,以一個60公斤的人計約4.2毫克) 還高得多。而還不到最新國際研究發現可以同時保護公眾健康、又能實現心血管效益的硝酸鹽新ADI 17.2mg/kg/day(以一個60公斤的人計約1032毫克)。所以人體自己會分泌硝酸鹽(還是經過濃縮的),難道是要毒死自己嗎? 當然不可能! 大自然當然不會這樣演化,而是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有它的生理機能性,人對其有需要。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營養機能其實韋恩早在幾年前就注意到,國外將硝酸鹽已經當成機能食品看待,並分享這個觀念給大家。像國外一些運動員特別會攝取甜菜萃取物,並特別強調高硝酸鹽含量,作為恢復疲勞、增強體力用。而營養學家推崇的DASH飲食法,特別適合控制血壓的人食用,其內容也是大量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忝菜、芹菜或韭菜等等,這些蔬菜也正是高硝酸鹽蔬菜。近來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證實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對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助益。硝酸鹽與亞硝酸的機能性與近年來才解明的一氧化氮(NO)息息相關,對正是因此得到諾貝爾獎的穆拉德博士發現的一氧化氮機轉,可以放鬆血管內壁,因此可以抗疲勞丶放鬆血管丶有利心血管疾病預防,而一氧化氮放鬆血管也是藍色小藥丸的基本原理,所以穆拉德博士說一氧化氮是男性救星不是叫假的,而同樣可以產生一氧化氮的硝酸鹽,為何大家把它當仇人?人體生理天然有個硝酸鹽循環硝酸鹽與亞硝酸其實在人體內形成一個循環,⚫循環的入口是從食物攝取或是唾腺分泌而來⚫硝酸鹽大約有10%會在舌下被益生菌還原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吞下後經過胃酸的協助在胃部形成一氧化氮⚫剩下的硝酸鹽會在小腸完全吸收,大約60%~70%被腎臟排除,而部分被送回唾腺濃縮起來循環再利用⚫一氧化氮送到身體各處的內皮組織作為調控血管舒張之用,同時也具抗氧化作用。⚫部分一氧化氮也可以來自於攝取的精胺酸代謝與分解,所以精胺酸現在是男性保健產品大熱門。⚫部分一氧化氮也貢獻自大腸益生菌的分泌,所以現在也有一些男性益生菌的研究。聰明攝取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之道有關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迷思是硝酸鹽與亞硝酸鹽與魚、肉等蛋白質相遇時,就會形成亞硝胺,促成癌症,於是乎有香腸不能配發酵乳、或是芹菜、蘿蔔不宜與干貝、魚肉同煮之說,甚至農業單位之前還大推那些水果可以抵銷香腸的亞硝酸鹽的宣傳法,其實這些都犯了將體外化學變化套用在人體的毛病,因為:1.雖然同是胺類,但是只有二級胺才具有活性反應力,而一般蛋白質裡沒有二級胺,只有腐敗的魚、肉才有二級胺的存在,正常我們不會吃這種肉的對吧。2.硝酸鹽與亞硝酸要在偏中性的環境才有機會生成亞硝胺,但是一遇到胃酸的低pH值環境就不會形成這個反應。3.食物內如果具有抗氧化性成分,如維生素C,也會阻斷這個反應。4.正常人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就會在小腸吸收完畢,不會有機會進大腸,所以更不會有一般被恐嚇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被壞菌發酵成為亞硝胺的機會。所以綜合以上,想在人體內讓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產生亞硝胺,那需要很多特例同時存在,比如說吃大量制酸劑讓胃酸不足、配上攝食大量硝酸鹽與亞硝酸鹽造成小腸吸收不及等等,機率是很低很低的。只是從食物攝取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攝取的來源還是有差異,還是以天然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比以食品添加物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好的。因為天然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來自植物性蔬菜中,同時搭配了大量抗氧化物如維生素C、多酚、或是膳食纖維,有助於天然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機能性發揮,也利於天然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胺。而添加了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香腸、臘肉等等,紅肉其實本身就是2A級的致癌物,高溫燒烤下更容易產生PAH等致癌化合物,所以本來就需要多加控制,也許不是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問題。想要健康烤肉,可以參考前文韋恩流聰明烤肉四部曲,教您大大降低致癌物。硝酸鹽含量高的蔬菜深綠色蔬菜與根莖類蔬菜含有豐富硝酸鹽,十字花科的蔬菜含量也很豐富,大家不妨多攝取。所以芹菜降血壓的說法,其實相當有道理。而運動員愛補充甜菜根也是很正確的。而韭菜含有的硝酸鹽也很豐富,難怪會被叫做天然威爾鋼。⚫甜菜根 含3590 ppm⚫青花菜 含1140ppm⚫芹菜 含4269ppm⚫忝菜 含2360ppm⚫羽衣甘藍 含1319ppm⚫巴西利 含2441ppm⚫菠菜 含7410ppm⚫韭菜 含2949ppmPS . 硝酸鹽含量以文獻上可以找到最高的數值表示,事實上硝酸鹽含量跟種植環境、施肥量、光照等條件影響很大結論所以用硝酸鹽、亞硝酸鹽問題作為恐嚇題材是被濫用的行銷話術,謝謝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的平反,大家可以享受硝酸鹽、亞硝酸鹽的益處,避免他們可能帶來的風險,輕鬆攝取含有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新鮮蔬菜。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08-14 養生.聰明飲食
烤肉該怎麼烤才不會越烤人越圓?營養師傳授烤肉6秘訣,親友團圓人不圓!
每年中秋節大家除了賞月、吃月餅、殺柚子,與親朋好友烤肉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不過,烤肉雖然總是讓人垂涎三尺,但近年來隨著大眾健康意識逐漸上升,烤肉時的眉眉角角也越來越多。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告訴大家烤肉的6個祕訣,讓你也能健康吃烤肉、歡慶中秋佳節喔!健康烤肉6秘訣1.選擇較低脂的肉品及部位烤肉的肉品在炭火上滋滋作響,油脂跟鮮美多汁的肉總讓人難以抗拒!但是在享受這些美味的同時,豐富的脂肪也讓你的這一餐即將要「爆卡」囉~因此建議可以選擇低脂的肉品,會吃的比較沒有負擔喔!像是里肌肉、雞腿肉、腰內肉都是好吃又低卡的肉品,除此之外像蝦子、蛤蠣、花枝、魚肉等低脂的海鮮,都是可以兼具美味又低負擔的選擇唷!而五花肉、梅花肉、香腸等都是屬於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大家烤肉時要注意食用的量,才不會攝取過多油脂喔~2.均衡多樣多原型當我們大啖烤肉時,也別忘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喔!蔬果裡面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增加飽足感、降低我們過度攝食的行為,還能夠維持腸胃道的健康,避免吃完一堆肉之後排便不順暢。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韓式燒烤」的吃法,將烤好的肉用生菜包裹起來一起食用,既能清爽解膩,又能兼顧蔬菜的攝取!另外也可以將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切塊製作成蔬菜串燒,像是香菇、彩椒、青椒、茭白筍、玉米筍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絲瓜、金針菇、洋蔥也可以調味後放在鋁鉑烤碗內悶烤,就變成一道好吃又健康的料理囉!而食材的選擇建議盡量以天然新鮮的「原型食物」為主,減少加工類食品的攝取,像甜不辣、豬血糕、香腸、熱狗、貢丸等都是加工過的食物,不但流失了很多營養價值,也容易吃進許多添加物,建議控制食用的量喔!3.生熟食分開每年中秋節過後都會有很多人去掛腸胃科…,很常是因為沒有注意好將生熟食分開,導致誤食了生食而造成腸胃不適。其實烤肉時無論是烤盤、肉盤、刀具、烤肉夾、餐具等等,都應該要區分為生食用及熟食用避免交叉污染,如果必須混用也一定要清洗過後確認無虞才可以喔!而肉品也要確認是否有烤熟再食用以避免寄生蟲及細菌的感染,例如誤食沒有全熟的豬肉,可能會把有鉤絛蟲(Taenia solium)及旋毛蟲(Trichinella spiralis)吃下肚,嚴重的話會影響生命安全喔~4.烤盤勝於烤網傳統的烤肉形式通常是架設烤網,下面用炭火燃燒將肉烤熟後食用。這樣的方式能讓食物都裹上一層濃厚的炭香,別具一番風味~但吃進身體卻會有健康的疑慮喔!因為肉品在受熱後會逼出油脂,這些油脂透過烤網的縫隙會滴到炭火上,所產生的煙含有大量的多環芳香烴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會直接吸附在食物上,或是透過鼻子和皮膚吸收進身體;另外,高溫烹煮或將肉類直接接觸火焰燒烤,也容易使蛋白質變性產生雜環胺類(Heterocyclic Amines,HCAs),PAHs及HCAs都是目前已被證實的致癌物,進入人體之後都會造成危害喔!想要避免吃進PAHs及HCAs,但又想要吃烤肉過中秋該怎麼辦呢?大家可以選擇使用「電烤盤」來烤肉,取代傳統的炭火直燒烤網,也可以使用鋁鉑紙將食物包裹起來,避免直接接觸火焰,如此一來就能大幅降低吃進這些致癌物的機率囉!5.烤焦千萬不要吃烤肉時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把肉烤焦了,有些人會覺得可以吃一點點無傷大雅,但其實烤焦以及過度燒烤的肉品都會產生前面所提到的PAHs及HCAs等致癌物,吃下肚之後容易增加身體自由基的產生,讓身體容易發炎、老化,並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喔!這邊建議大家可以先將食材預煮過後再烤,縮短在炭火上燒烤的時間,如若真的不小心烤焦了,也一定要將烤焦的部分切下來丟棄喔!6.少鹽少醬,原味更棒在許多人心中,烤肉醬已是烤肉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你知道烤肉醬的鈉(Na)含量有多高嗎?以一湯匙大約15公克的量為例,就含有高達500多毫克的鈉,而烤肉過程中來回涮醬的用量一定遠遠超過一湯匙!根據國健署的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如果過量攝取容易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進一步可能導致腎衰竭、中風。而烤肉醬就是很容易鈉超標的醬料喔!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能接受食物的原味就不要再額外添加調味醬料,若想要多一點味道也可以將食物烤熟後沾一點點海鹽搭配食用,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用一些天然的蔥、薑、蒜及少許醬油等來自製健康低鈉的烤肉醬,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有沒有把這6個烤肉秘訣記起來呢?今年烤肉時,你就可以用這些秘訣照顧自己以及親朋好友的健康囉!當然,吃完烤肉之後也要加緊運動,趕快把這些熱量消耗掉吧~大家歡慶中秋佳節的同時,也要注意這些小細節,才能過得開心又安心《PrimePlus健康設計家》也在這裡預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8-13 養生.抗老養生
烤肉時鋁箔紙該用哪面?柚子放多久最好吃?白露吃喝養生秘訣公開
講到中秋節,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烤肉!這無疑已是約定成俗的中秋重要活動。一年難得團圓的日子吃吃烤肉無傷大雅,但文明病多的現代人,怎麼吃才是重要!吃完烤肉必需來點蔬果均衡一下,吃當季的水果柚子最好了,但柚子屬高鉀水果,有三種人要注意食用。而中秋前後來到24節氣的「白露」,中醫提醒容易出現「秋燥」,宜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以下《元氣網》整理中秋節飲食及養生秘訣,月圓人不用圓,讓大家可以健康過節。(編註:以下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健康烤肉烤肉鋁箔紙用光面還是霧面?毒物專家:一件事更重要【2020-09-27/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報導】烤前選購與處理✔油脂較少的雞肉、里肌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肉品的準備最好以新鮮的肉類為主,油脂不要太多,可選雞肉、里肌肉,避免烤肉完油脂攝取過量,五花肉、霜降牛、牛五花等適量就好。✘加工品、醃好的肉品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最好也不要購買已經醃好的肉,除新鮮度堪慮,鹽分也較高。民眾購買新鮮的肉類後,也不建議在家先醃,以免先醃漬再加上烤肉醬,鹽分將爆表。✔少量準備蚌殼類、蝦類烤肉多是長時間待在室外,海鮮類的建議購買蚌殼類或是蝦類,屬於稍微可以放久一點的海鮮。海鮮透過燒烤雖然鮮美,但也不宜過量,海鮮仍屬於高蛋白、高嘌呤,曾有痛風病史或是膽固醇過高者,都不建議大量食用,準備的量不必過多,以一人一到兩份的量即可。✔綜合串燒,肉類要切小切薄烤肉食材的準備,常有民眾會採取「串燒」的方式,同時把菜、肉串在一起。蘇秀悅表示,這是好的方式,但是得考量菜與肉烤熟的時間不一樣,建議肉品應該以小塊且薄的型態與菜串在一起。醬料的準備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買現成的烤肉醬,但一定要加水或是檸檬汁稀釋,加辛香料提味。另一種是自行調配烤肉醬,可以用蔥、蒜、洋蔥、味噌、醋、醬油、白蘿蔔泥、味噌、醋、醬油等食材加上水拌勻,即可自製低鹽的烤肉醬。✔易熟青菜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玉米筍、杏鮑菇蔬菜類的準備以家人喜歡吃的類型為主,量最好是肉品的一倍。烤肉的火候大小較不穩定,烤蔬菜建議以易熟的蔬菜類型為主,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等,用鋁箔紙或是烤盤烤熟,看見蔬菜出水即可食用。同時可以搭配香菇、杏鮑菇、玉米筍等一起烤。若怕麻煩也可以準備可直接生食的萵苣、芝麻葉等,搭配肉類食用,口感也較為清爽。✘吐司、白飯烤肉最常看到吐司配肉片,蘇秀悅表示,烤肉時的澱粉搭配,不建議採取「精緻澱粉類」,在烤肉期間很容易一口吐司一口肉,不知不覺澱粉的攝取量就會過量,體內會產生過多的醣類,進而產生脂肪。✔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建議可以準備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取代吐司、白飯。烤中注意檸檬汁、番茄醬 會破壞鋁箔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烤肉過程中建議使用鋁箔紙包住烤肉架,避免肉汁滴到木炭。烤較難熟的食材如玉米、地瓜,或是太容易熟的食材如青椒等,建議都用鋁箔紙包。網路謠傳鋁箔紙有分光面與霧面,顏宗海表示,兩面的效益都一樣,不會因為包錯面就較難烤或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表示,使用鋁箔紙時,不建議邊添加醬料或是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醬料,酸性的物質會破壞鋁箔紙,導致容易烤焦,烤焦的鋁箔紙若接觸食材,會讓致癌物質汙染食材。蘇秀悅表示,醬汁最好是食材烤熟後再添加,一邊烤一邊塗,很容易因為醬料乾了,以為醬汁不夠,又再塗上一層,一餐吃下來鈉含量超標。吃烤肉配飲料是常態,特別是啤酒、含糖飲,蘇秀悅表示,一瓶易開罐啤酒,熱量約有125大卡,等於吃掉半碗飯,建議喝無糖飲料或是氣泡水,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她也推薦烤肉時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幫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烤後保養水果幫助消化蘇秀悅表示,烤肉不管怎麼建議,民眾仍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對於腸胃多會有負擔,建議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鳳梨、木瓜等。若腸胃已經非常不舒服,則建議不要再進食,適量攝取一點點粥品,可以舒緩。若已經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則建議盡速就醫。烤完肉隔天建議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是水果,解油膩。烤焦剝掉放心吃?專家:避免3個烤肉致癌風險壞習慣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碳火在燃燒時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等物質,烤肉時不只會接觸到上述三種毒物,同時也會吸入有害的空汙物質。專家建議,想要趨吉避凶,烤肉時必須要把握「烤得剛剛好」的原則,才能降低致癌風險。以下三個壞習慣,會讓烤肉產生毒物,應盡量避免。1.喜歡讓油脂滴落木炭、吱吱作響肉類遇高溫、油脂滴到木炭會產生揮發物多環芳香烴(PAHs)。烤得越久、毒物量愈多,與肺癌相關。顏宗海表示,不管烤肉或是油炸,只要是高溫烹調,都可能產生致癌物質,增加罹癌風險。烤肉最常被提及的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係指油脂接觸到攝氏100度高溫後產生的揮發物質,烤肉時除了肉品本身的油脂會產生,油脂滴到木炭時也會產生。隨著烤肉的時間增加,多環芳香烴的含量也會增加,根據2009年國外研究碳烤時間對豬肉PAHs含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碳烤前豬肉即含每公斤106.8微克的PAHs,經過碳烤2分鐘、3分鐘、4分鐘,PAHs類型中無論是弱致癌物、中致癌物、高致癌物都顯著增加,且隨著碳烤時間愈長,增加的量愈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多環芳香烴以「吸入性」為主,依研究顯示多環芳香烴容易引發肺部的上皮細胞病變。2.喜歡吃烤焦的肉類、覺得比較香蛋白質遇上高溫會產生異環胺(HA),與胃癌、大腸癌相關。即使去掉烤焦處也不建議吃。顏宗海表示,肉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若遇上高溫,特別是烤焦時,食物會含有高濃度的異環胺。即使去掉烤焦處,周邊部位恐怕也已含有高濃度異環胺,不建議食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表示,異環胺與腸胃道的癌症有關聯性,如胃癌、大腸癌等。避免食物烤焦,針對較難熟的食材,如雞翅、雞腿、豬排等,建議先汆燙後再烤,表皮呈現黃金色時,就可以直接食用。3.常把澱粉類食物烤焦澱粉食物遇上高溫會產生丙烯醯胺,經動物實驗有致癌風險。丙烯醯胺產生的原理是食物中的還原醣與游離胺基酸,即天門冬醯胺,接觸到高溫,如油炸、烘焙、烘烤就可能產生。高溫烹調時間越長,產生丙烯醯胺數量愈多。因此,丙烯醯胺常見於洋芋片、烘焙咖啡豆、黑糖、杏仁果、薯餅、薯條、油條等,根據國外研究,吃下0.94毫克的丙烯醯胺後,蒐集72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分析,約六成的丙烯醯胺會被人體吸收代謝,並經由尿液排出。顏宗海表示,目前經動物實驗會造成甲狀腺腫瘤、肝臟腫瘤、卵巢腫瘤等,不過尚未有人體試驗的確切致癌結果,建議盡可能少吃。如何避免毒害?●選通風處烤肉、或用電扇增加風流動。●食材當天烤完最好,別再放回冰箱。健康烤肉5習慣1. 烤盤取代烤網烤網改用烤盤,或用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直接滴到木炭。2. 蔬果多於肉類蔬果準備量要比肉類的準備量多出一倍。3. 難熟食材先蒸煮避免怕不熟而烤太久焦掉。4. 烤熟再塗醬料邊烤邊塗醬料會增加烤焦的風險,鈉含量也會過量。5. 減少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通常會添加亞硝酸鹽,加熱後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資料來源/顏宗海)蔬果均衡大陸妹正名「福山萵苣」,竟是烤肉致癌物質的剋星!【2018-11-30/元氣網綜合報導】長久以來被台灣人俗稱為「大陸妹」,而被農委會發起正名活動的「福山萵苣」,其實含相當豐富的營養素,而且熱量低,是相當優質的蔬菜。據農委會農業兒童網指出,萵苣可分為以莖為食用部位的嫩莖萵苣,和以葉為食用部位的葉萵苣。葉萵苣本身又可再分為不結球及結球萵苣兩大類,台灣目前種植最多的是結球萵苣,現在在台灣四季都能生產。萵苣的成長和溫度很有關係,它很怕熱,冬春兩季日夜溫差大時,容易結球,到了夏季高溫就不易結球,甚至發生抽苔,而且越高溫苦味也越明顯。結球萵苣含有豐富蛋白質、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A、B1、B2、C、鈣、磷、鐵等,能促進腸胃蠕動,而且熱量很低,每100克只有12大卡。萵苣葉可以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被稱為天然的亞硝鹽阻斷劑。尤其烤肉時最常出現亞硝胺,所以很多人用它包著烤肉吃,解膩也更健康。萵苣算是少用農藥的蔬菜,做成生菜沙拉比較不必擔心。挑萵苣要選購有圓潤感,有光澤,重量較重的,在顏色上要青綠不枯黃、葉片完整、不萎縮腐爛、沒有斑點的品質比較好。柚子別急著吃 果皮放到黃綠更美味【2016-09-11/元氣周報】▓挑選柚子撇步第1步:看外觀查看柚子的「油包」密度以及細緻度,油包愈小、密度愈高,果肉愈細緻,風味、口感也相對好。反之,若是油包粗且密度低,果肉細緻度也較差,吃起來較硬。第2步:看色澤柚子外皮顏色呈現濃綠、深綠色,表示柚子成熟度不足,果肉肉質較硬脆、酸度也比較高。第3步:看形狀柚子呈現「不倒翁」形狀,尖端小又窄,下盤左右平均,表示柚子皮較薄,可食部位多。第4步:掂重量兩手比較兩顆柚子,看看哪一顆比較沉,沉的表示果肉水分較多,前提是符合以上3步驟,若只比沉重感,有時是果皮重。註:一般而言,400到600公克的柚子最好吃,今年柚子受到雨害等影響,柚子體型偏大,因此建議把握步驟1到3,比較可以挑到果肉細緻、水分多的柚子。▓放到什麼程度最好吃?買到果皮呈現深綠色的柚子,最好再放一到兩周,等到果皮呈現黃綠色時,口味較好,果肉水分也充沛。柚子最好放在通風處,無須放在冰箱內。▓正確的剝柚子方法1.傳統剝柚法把柚子尖端切除,果皮畫三到四刀,並在剝皮處畫上痕跡,幫助剝皮,最後柚子呈現帽子狀,可作為孩童嬉戲玩具。2.削蘋果法同樣去除柚子尖端,果皮直接用削的切除,白色海綿外皮也慢慢削除,以免吃的時候有苦味。3.對半剝柚法刀子在柚子橫切面畫上痕跡,直接對半剝除,再把海綿外皮去除,對半切後的柚子果皮,可以用來承裝海綿外皮、吃剩的果皮。4.切片剝皮法像切柳丁,直接對切成需要的等份,要吃時直接把皮去除掉即可。備註:任何一種剝柚子方式都是正確方式,依喜好剝柚子即可。▓哪些人不宜多吃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糖尿病患,依照營養師指示食用。(資料來源╱台南區農改場果樹研究室副研究員張汶肇、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課長蔡一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製表╱陳雨鑫) 白露養生【2014-09-07/元氣周報/記者吳佳珍報導】中秋時節也是廿四節氣中的「白露」,入秋後天氣轉涼,夜晚露水一天天加重,在葉子上凝成「白露」,因此而名。這時天氣也變得比較乾燥,有人開始口乾舌燥、皮膚脫皮、脫屑等症狀,這可能是身體缺水的徵兆,中醫稱為「秋燥」。秋燥為虛火 寒涼食物別多吃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入秋後氣候得比較乾燥,雖然台灣相對大陸型氣候地區,濕度較高,不見得會明顯感受到差異,但皮膚敏感者,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就容易出現秋燥。開業中醫師羅珮琳表示,秋燥通常在立秋後出現,門診民眾約增加二到三成,中醫稱為「血虛風燥」,因為血管無法滋養皮膚而造成乾燥、乾咳,一般來說,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比較容易出現,有些年輕女性也會有秋燥症狀。楊賢鴻說,秋天缺水有別於夏天缺水,就中醫角度,「上火」分實火與虛火,夏日的燥熱多為實火,需涼補祛暑,例如喝青草茶;秋天的乾燥則為虛火,這時候不適合大量補充寒涼食物,以免引發過敏或腸胃不適。秋天補充水 潤喉為主別猛灌同樣補充水分,夏秋也有不同,夏天天氣炎熱,身體水分流失,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秋天補水則以潤喉為主,飲用量不需像夏天那麼多。楊賢鴻指出,秋天需補陰氣,旬參、麥門冬等為常見補陰氣藥材,但不建議服用過多。平常就有乾眼症的人,到了秋天可能眼睛會更乾,可以杞菊帝黃丸解決眼睛缺水問題。顧呼吸系統 白色食物抵外邪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說,秋天乾燥,而中醫認為「燥易傷肺」,這個「肺」不只指肺臟而已,還包括了整個呼吸道系統。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民眾可放心食用,但過敏性體質者要特別小心。過敏性體質者,宜慎選白色溫補、補氣的食物,可增強肺臟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進而增進免疫力。陳潮宗指出,秋季養肺,可選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更可藉此保養呼吸系統,減輕過敏性症狀。吃白色食物 過敏體質要留意另外,中醫認為與肺同系統的器官還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膚質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但過敏性體質者不適合。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韓國、中國都以「百合」為重要潤肺食材,已有研究證實,罹患肺炎的小老鼠服用百合後,發炎系數明顯下降;中醫常提到的養肺食材蓮子,也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對肺癌有幫助。天涼多運動 提升體力過寒冬李婉萍提醒,秋天溫差大,容易過敏、感冒的民眾,進入冷氣房一定要先把汗擦乾,要補充適量水分,一公斤體重要喝30cc的水,例如60公斤的民眾,一天至少要喝水1800cc。天氣轉冷也容易使血壓上升、血管收縮,「現在運動有助冬眠。」李婉萍說,夏天太熱、冬天太冷,都有不運動的藉口,趁著秋高氣爽,天氣好,應該多運動。李婉萍說,天氣變化之際,可多攝取維生素A、C、E,提升免疫力。維生素A有助修復皮膚、口腔黏膜等,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地瓜、南瓜、菠菜等;維生素C可提供膠原蛋白,有助修復身體軟組織,秋天盛產的橘子、柳丁都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常見於堅果、好的油脂,例如苦茶油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對抗秋燥你該吃1.潤肺:白木耳、山藥、白果、百合2.潤膚:玉竹、秋葵、百合、含黏液的食材3.提升免疫力:菇類、白花椰菜、洋蔥、蒜調理注意:建議湯水調理,補充水分。以砂鍋、瓦鍋取代鐵、鋁鍋烹煮中藥材,避免中藥材與不穩定金屬產生化學作用,溶出其他物質。‧秋季盛產食材魚類:秋刀魚、鯖魚、虱目魚、螃蟹。(此時節油脂多,營養成分高)蔬果類:橘子、柳丁、柚子、葡萄柚、水梨、番茄、香菇、高麗菜、花椰菜。●此時節應避免攝取1.上火食物:烤肉、辛辣食物。2.利水食物:含咖啡因飲品、濃茶。3.油炸食物4.加工食物:含色素、香精等加工品,容易引發過敏。(資料來源╱羅珮琳中醫師、劉怡里營養師、李婉萍營養師;製表╱吳佳珍)
-
2022-07-17 養生.聰明飲食
說食依舊/石斑魚的美味與哀愁
中國大陸最近以台灣石斑魚檢出孔雀石綠等,宣布暫停輸入,再度引發兩岸口水戰。其實「石斑」這個名詞是1950年代因為來台灣做生意的香港人嗜食石斑,為迎合港人習慣,才在台灣餐飲界傳開。在此之前,石斑魚類在台灣名稱極多,「鱖魚」、「鱠魚」、「魚過魚」都有,在台語發音都似「kue'」。石斑主要棲息在亞熱帶和熱帶海域,澎湖海域離島由岩石和珊瑚礁組成,是台灣石斑魚的大寶庫。魚達人李嘉亮指出,澎湖人大體上依石斑魚體型區分,40公分以下稱「格」,大於此的稱「麻」。如香港人最珍視的老鼠斑,澎湖人稱為「觀音格」,有一説可能是因為很稀有、價格高昂,要靠觀音菩薩保佑才能僥倖釣上一條的緣故。不過隨著大量捕殺,加上台灣沿海約30年前流行撈捕石斑魚苗,供養殖戶養成食用魚,種下禍根,如今野生石斑魚已很少,市面上販售的幾乎都是養殖石斑。台灣石斑養殖集中在屏東縣、高雄市和台南市沿海,以活魚外銷香港和中國為主,尤其石斑魚列入2010年兩岸ECFA早收清單(免稅項目)後,養殖業一片看好,2014年達到最高峰,養殖數量近2.7萬噸,產值約86億元,近年產量下降,約維持在每年2萬噸。台灣石斑魚養殖主力原有兩種:青斑(點帶石斑)與龍膽石斑(鞍帶石斑),其他還有老虎斑、金錢斑等。青斑是宴席常見的全魚菜色,澎湖原產的石斑魚,經濟性高,也成為台灣最早人工養殖與培育的石斑魚種。龍膽石斑(大陸和香港又稱「龍躉」)成年體長可逾2公尺,是石斑界的巨無霸,最大可重達數百台斤,因此被稱為「斑王」,台灣養殖業者多是養殖三年以上,選取30到50台斤者販售。其實龍膽石斑是雌雄同體,要取得受精卵從事人工養殖並不容易,屏東「石斑大王」戴昆財花六年、砸下七千萬,終於在1995年取得技術突破,讓台灣變成龍膽石斑養殖大國。台灣人真的很聰明,看到龍膽石斑商機,又發現石斑魚育苗逐漸受到病毒威脅,育苗和養成率不如以往,李原林、胡天寶以公的龍膽石斑與母的老虎斑,人工培育出新品種的龍虎斑(珍珠石斑),兼具龍膽的快速成長性和虎斑的強抗病力,一、二年即可上市,且肉質有親代特性,細緻帶Q,2009年被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稱許「為水產業帶來新的榮景」,吸引許多業者飼養。龍虎斑的膠質、口感雖稍遜「爸爸」龍膽石斑,但上市之初,售價比龍膽便宜許多,逐漸打入餐廳喜宴等市場,行情隨之看漲,近兩年的池邊價已超過龍膽石斑,成為新主力魚種 。不過隨著大陸石斑養殖業崛起,加上兩岸關係膠著,大陸對台灣石斑魚照實徵收13%營業稅,禁奢令、新冠肺炎疫情和近來對岸的暫停進口,更是接續而來的數記重拳。石斑魚產業,也算是見證兩岸政經演進的活生生、血淋淋例子。更讓人憂心的是龍虎斑野放的潛在危機,部分龍虎斑在颱風或海水上漲時從養殖池流入海中,甚至有人買來放生,這些「龍入大海」的龍虎斑長得快、更有老虎斑凶猛掠食的基因,大肆獵食,成為生物鏈的頂端,嚴重衝擊原本的海洋生態。基隆、香港都已發生外流龍虎斑盤據珊瑚礁現象,且學者觀察到,龍虎斑是「不同種雜交」,與一般「種間改良」不同,理論上不具有自行繁衍的生殖力,但生命似乎會自己找到出路,野放的龍虎斑似已擁有生殖力,對海洋生態影響尚待評估。電影「侏羅紀公園」是個借鏡,人想扮演上帝,但生命並不受控,龍虎斑、新冠肺炎病毒似乎都是如此,「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只是這個代價,我們付得起嗎?
-
2022-07-17 養生.營養食譜
芡芳、拌醬生吃 蒜味十足
蒜頭多半做為炒菜「芡芳」(khiàn-phang,爆香)用,或是切片生吃、切末當成沾醬的要角,而一口蒜、一口香腸更是絕配。但吃了蒜難免滿口蒜臭味,種蒜也種花生的青農貴仙說:「嚼幾顆花生,便可去除口腔中的蒜味。」我的蒜頭使用量大,常是五、六瓣或是一整顆蒜。用刀面拍扁蒜頭、挑去蒜膜、再切碎,量大就用手拉式的攪碎器。有時會覺得好像是為了吃蒜而做菜。剝蒜去膜得有耐心,做菜的當下總覺得有些繁瑣。常吃的一家鮮魚湯、炒麵攤,老闆娘將還沒去膜的蒜瓣,直接大刀切片,特地請教是不是有去蒜膜的撇步?老闆娘說:「蒜膜不用挑呀!一起下去『芡芳』炒麵更香。」意外得知炒麵好吃的撇步。涼拌蒜味小黃瓜這是一道容易上手,不用開火的夏日涼菜,也是小吃攤黑白切常見的小菜。小黃瓜切段、拍裂,用鹽醃一下、拌上醬料,冰鎮或靜置一下就可上桌。醬料也不用過於拘泥,隨興的調製,萬一難吃只能「自做、自受」。食材:小黃瓜3~4條、蒜10瓣(依喜好增減)、紅辣椒1條、糖、糯米醋、鹽、麻油(香油)作法:1. 小黃瓜切段,壓(拍)裂,蒜頭切末、辣椒斜切。2. 小黃瓜撒鹽拌勻醃漬一下,倒去醃出的水分。3. 加入蒜末、辣椒、糯米醋、糖拌勻,淋上些許麻油(香油)。4. 放入冷藏約一、二小時即可,直接吃也行。蒜香鮭魚從貴仙蒜田採收還沒曬的「新鮮」蒜頭。貴仙採自然農法,不施除草劑、不下化肥,蒜與草一起生長,直到自然枯萎才採收。這讓蒜頭的嗆辣味十足、蒜味飽滿。「自然狀態」下生長,難免會有一些個頭不大的「米粒」蒜,雖同樣嗆辣夠味,但要剝去蒜膜更麻煩,乾脆不去膜,直接切末一起炒更香。食材:鮭魚片、蒜頭、鹽作法:1. 蒜頭除去最外層的蒜膜,留一些內層蒜膜直接切末備用。2. 起油鍋,小火煎鮭魚片,兩面煎微焦。3. 將鮭魚片移到鍋側,利用鍋底的油脂炒蒜末到微焦。4. 起鍋前撒鹽在蒜末上拌一下。5. 盛盤時,把微焦的蒜末放在鮭魚片上「裝飾」。●習慣把鹽撒在蒜末上調味,和沒什麼調味的魚肉一起吃,可多一些味道的變化。蒜泥白肉三層肉要夠肥才好吃,就是吃起來有點罪惡感,再怎麼運動也消不了白肉的「業障」。如何煮出Q彈又多汁的三層肉,是這道家常料理好吃的關鍵。另外就是刀要快(鋒利),才能片出漂亮的薄片。這「物理性」的改變更能凸顯肥肉的鮮美,不沾醬都好吃。選一塊肥瘦相當、紅白分明的三層肉,可增添視覺上的享受。蒜泥醬的調製各有配方,最簡單的就是蒜末加醬油,用沾的、淋在肉上都好。調和蒜泥醬的鹹味,可加些煮肉的湯汁;覺得風味不夠,再來點糖、辣椒、烏醋及香油增添風味。食材:三層肉、蔥、薑、米酒蒜泥醬:蒜末、醬油(依喜好個別增添糖、辣椒、醋或是香油)作法:蒜泥醬:蒜頭切末,淋上醬油,再加些煮肉的湯汁調和鹹味。煮三層肉:1. 水煮開,放入三層肉汆燙,去血水。2. 另煮一鍋足量的水,大火煮開,放入蔥段、薑片,倒入些許米酒,轉小火煮三層肉。3. 小火煮20分鐘後,熄火再燜泡10分鐘。用筷子戳肉,容易穿過代表熟了。4. 放涼再切薄片。5. 淋上蒜泥醬,或沾著吃。● 個人偏好三層肉選黑毛豬,皮較厚。● 蒜頭切末靜置15分鐘,大蒜素會增生更營養。
-
2022-07-17 養生.聰明飲食
養腦、護心及支持免疫系統 專家解析每周吃兩次鮭魚有哪些好處
如果你特別注重自己的心臟健康,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美國心臟學會(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建議,每周吃兩次魚,尤其是鮭魚。以下是營養師分析鮭魚的健康益處。●富含Omega-3脂肪酸鮭魚是Omega-3脂肪酸的極佳來源,隸屬美國國衛院的膳食補充劑辦公室(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指出,研究證實Omega-3有多種健康益處,包括緩解乾眼症、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以及改善認知功能。● 重要蛋白質來源根據美國農業部說法,100克鮭魚可提供近20克蛋白質。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才能避免肌肉流失。● 含色胺酸,可調節睡眠紐約註冊營養師Keri Gans說,鮭魚含有一種稱為色胺酸的胺基酸,它是一種必須胺基酸,身體不會自行合成,要從食物中獲取。色胺酸會製造褪黑激素和血清素,與情緒控管和睡眠周期有重要關聯。● 含維生素A,幫助護眼鮭魚富含維生素A,不僅對增強免疫功能很重要,對生殖和視力保健也很重要。● 維生素D,支持免疫系統鮭魚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除了是增強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素,也可協助身體吸收鈣質、有效利用。● 含維生素B12,可提振精神克利福蘭診所人類營養中心的營養師Maxine Smith說,B12缺乏會導致虛弱、疲倦、便祕、食欲不振,而鮭魚是B12的良好來源之一。● 是維生素B3(菸鹼酸)的良好來源Smith說,維生素B3將吃進的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B3在保護細胞維持重要功能上也很重要。● 調節甲狀腺素除了維生素D和A,硒是鮭魚中另一種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含硒食物與甲狀腺素代謝、生殖、DNA合成等方面相關。● 含鋅,與免疫功能相關礦物質鋅是讓細胞、酵素正常作用的重要元素,但人體並沒有儲存鋅的系統,因此必須固定從食物中攝取,維持恆定。● 富含麩醯胺酸麩醯胺酸(Glutamine)是一種胺基酸,有助人體產生能量。● 含鐵,保持身體組織活力鮭魚是鐵質的良好來源,有助將氧氣從肺部轉移到身體其他組織,並支持肌肉的新陳代謝。● 含抗氧化劑名為「蝦紅素(astaxanthin)」的抗氧化劑,在野生鮭魚的身上特別豐富,抗氧化劑能使身體免受疾病侵害。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7-16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一定是愈瘦愈好嗎?醫:少醣吃好油多吃蛋白質,增肌減脂健康瘦不顯老
炎炎夏日又是減肥的熱門季節,但減肥一定是愈瘦愈好嗎?恐非如此,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剛邁入50歲時想到「挺」著肥大肚,衣櫃裡找不到一件適合的衣服來穿,才發現這是身體給他的警訊,覺得不減不行,由於在臨床上看到很多長輩過瘦無法抵抗老來病痛,因此,在決定減肥時,就設下目標:要健康的瘦不追求低體重,增肌減脂不顯老,身體才有本錢可以對抗疾病。少醣吃好油 多吃蛋白質方俊凱將畢生所學的健康知識都應用在這次的減重身上,想要一次就成功,果然,他8個月減了19公斤,三年多來體重也一直維持不復胖,他將這些減肥經驗,全收集在「類生酮+宅運動方式瘦身法」一書中。他的減肥經驗最關鍵在於減少醣、多蛋白質,吃好油避免身體發炎,每天固定搖呼拉圈15分鐘,加強減重效果。幾年前台灣曾經流行生酮飲食法,採取高油脂及幾乎不吃醣類食物的方式,方俊凱也曾經嘗試,但是對於一位三餐不定時的臨床醫師而言,幾乎沒有辦法執行,也太痛苦了。類生酮飲食 餐餐魚肉蛋因此,他就將生酮飲食改為類生酮方式,營養素的攝取比率,碳水化合物約占兩成、蛋白質六成、油脂兩成。醣類攝取一周吃三到四次的米飯麵等主食,若有吃到甜點或甜品也算一餐,一天中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餐餐都有魚肉蛋,也可以增加飽足感。另外,把家中所有油換成好油,例如橄欖油、苦茶油、亞麻仁油等,每天早上會攝取約10西西的橄欖油或一湯匙的堅果。為何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方俊凱覺得,過了50歲才想要減肥,為老後生活打算。減肥當然是減少慢性病發生,但為了應付未來可能的疾病,要有好的體力就不能減肥減到變成肌少症,因此,他從89公斤減到住院醫師時期的7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正常的26就好。早餐水煮蛋 勤搖呼拉圈蛋白質的選擇其實很簡單,早上會吃一顆水煮蛋,午晚餐外食的時候,就多點魚類肉類,方俊凱最常去小吃攤,他會點牛肉湯不加麵,再點燙青菜及滷味(豆干、海帶、豆皮等)。若發現一天中蛋白質吃得不夠,就會吃上一罐水煮鮪魚罐頭。至於運動,也因為職業的關係,平常不是在看診就是在開會的路上,連假日都不得閒,為了能夠持續運動,方俊凱試過了好多種室內簡易的運動器材,最後是選擇從小就會的搖呼拉圈,他買了一個智能呼拉圈,不只能計算圈數還能顯示消耗的熱量,讓他非常有成就感。補膠質食物 下巴不鬆垮至於很多人減肥完會顯得老氣,臉上膠原蛋白嚴重流失,方俊凱減肥為了減完後不能老態,他除了一周會吃一到兩次的豬頭皮等含膠質食物外,也買了一款便宜的瘦臉神器,每天咬在嘴巴一到三分鐘,能維持下巴肌肉不下垂。方俊凱的健康瘦不復胖,養成飲食好習慣,加上在宅運動,都很適合在疫情期間跟著做,讓自己愈活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