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高雄長庚
共找到
292
筆 文章
-
-
2021-01-19 科別.眼部
羽球高速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一名六旬男子與友人相約打球,右眼被對方回擊的羽球擊中,眼前頓時只能看見自己的手影,緊急到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視力剩0.1,出現虹膜斷裂、外傷性白內障等症狀,經手術治療後,視力由0.1恢復至0.4。醫師提醒,羽球廝殺時速度可能高達300、400公里,運動時應做好安全防護。這名60歲男性打羽毛球時,被羽球直接擊中右眼受傷,視力立刻呈現模糊,前往高雄長庚醫院急診室就醫。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姜威宇表示,傷患的眼睛前房出血、虹膜斷裂,出現外傷性白內障且脫落、後房玻璃體也有出血,出血消退後,醫院摘除白內障、虹膜修復、玻璃體切除,最後置入人工水晶體,術後一個月,視力恢復至0.4。姜威宇指出,羽球對眼睛的殺傷力大,主要是羽球大小剛好越過眼眶骨保護,直接傷害眼球;其次,羽毛球在殺球時的時速可達300、400公里,若不幸擊中眼球,會導致眼睛前房出血,外傷性白內障或脫位、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更嚴重可能造成外傷性神經病變。姜威宇說,羽球是普及運動,建議運動時戴上護目鏡,若本身有戴眼鏡,最好選擇安全鏡片,以免眼鏡破裂傷害眼睛,周遭群眾也要注意安全,若不幸被羽球擊傷眼睛,務必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1-18 科別.眼部
高速羽球傷人!高市男子被擊中 視力剩0.1急開刀
近年高雄市郊區羽球館林立,許多上班族或退休人士熱愛打羽球健身。高雄市一名六旬男子與友人相約打球,右眼被對方回擊的羽球擊中,眼前頓時只能看見自己的手影,視力約剩0.1,經醫師診斷竟有虹膜斷裂、外傷性白內障等症狀,手術後視力由0.1恢復至0.4。醫師說,羽球廝殺時速度可能高達300、400公里,運動時要做好安全防護。高市一名60歲男性在打羽毛球時受傷,羽球直接傷害右眼,視力立刻模糊到只看見手影,前往高雄長庚醫院急診室就醫。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姜威宇發現,傷患的眼睛前房出血、虹膜斷裂,出現外傷性白內障且脫落、後房玻璃體也有出血,出血消退後,醫院摘除白內障、虹膜修復、玻璃體切除,最後置入人工水晶體,術後一個月,視力恢復至0.4。姜威宇表示,羽球對眼睛的殺傷力大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羽球大小剛好越過眼眶骨保護,會直接傷害眼球。其次,羽毛球在殺球時的時速可達300、400公里,若不幸擊中眼球,會導致眼睛前房出血,外傷性白內障或脫位、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更嚴重可能造成外傷性神經病變。姜威宇說,羽球是普及運動,建議運動時戴上護目鏡,若本身有戴眼鏡,最好選擇安全鏡片,以免眼鏡破裂傷害眼睛,周遭群眾也要注意安全,若不幸被羽球擊傷眼睛,務必盡早就醫檢查。
-
2021-01-15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心跳高達180幾下 直奔醫院一次處理2種心病
六年前大年初三午夜,突然感覺心臟跳很快,量血壓縮收壓超過200mmHg,心跳高達180幾下,立刻搖醒太太打119叫救護車,直奔高雄長庚醫院掛急診。診斷為「心房顫動」急診室量血壓、測心電圖後,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期間全身一直發抖,心想醫師應該會開藥,但等到抖動都停止,仍未有醫護人員處裡。太太問護理師才知醫師有開藥,護理師忘了給藥,後來我還是把藥吃了,過了一段時間後醫師檢查,開藥後回家,隔日看到診斷為「心房顫動」,並建議看心臟科門診。原本我就有一種會心悸的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又稱WPW症候群),心臟科醫師曾建議以心導管燒灼手術處理,我卻一直沒能下決心,總覺得用藥控制就好,只是常心悸發作,我另掛心臟科的醫師也建議燒灼手術,評估我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太太也贊成手術一勞永逸。只有一個可報健保因此我再看原來的心臟科醫師,建議一次把二種疾病都處理,但只有一個可以申報健保,另一需自費,若都要申報健保須分兩次做,我選擇一次處理。於是安排手術及相關檢查,如抽血、電腦斷層掃描、食道心臟超音波等,手術採全身麻醉,預定住院三天兩夜。住院第一晚醫師巡房,要我們再確認並簽好同意書,雖然手術成功率很高,但還是無法保證絕對成功。天亮護士通知九點手術,不久就被推去進手術室,醫護人員在我前胸與後背貼了約20、30片的電極,讓我躺上手術台,麻醉後,我很快就睡著了。術後不再有悶壓感醒來後聽到太太及兒子叫聲,我口很渴並問兒子時間,他說三點多,原來我已睡了五、六個小時,當時感到心臟位置非常輕鬆,不像以前有悶壓感。在加護病房觀察24小時,因情況良好提早隔日中午前轉到一般病房。一般病房中再過一段時間,醫師就簽出院通知書,並開藥及預約一周後回診,辦妥出院手續回家,一切如原計畫,三天兩夜完成。回診後,醫師開長期處方箋,三個月回診一次,藥劑中有早上定時服用及心悸發作時備用藥,至今一切順利。
-
2021-01-01 養生.聰明飲食
因為一顆花生,3歲孩童成了植物人!這些食物最好不要給孩子吃
編按:只是吃了幾顆花生,一名三歲幼童竟然變成植物人!高雄長庚兒科加護病房收治三名「花生卡在呼吸道」嬰幼兒案例,其中三歲小朋友因為花生卡在氣管,無法呼吸,臉色發黑,到院前心肺停止,雖經緊急救治仍成植物人。醫師警告,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花生、瓜子或堅果類食等食物。高雄長庚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郭玄章說,這名三歲幼童在吃東西時,花生不慎掉入氣管內,當場呼吸困難,嘴唇發紫,臉色變黑,緊急送醫救治,但到院前心肺功能已停止,經插管搶救,目前仍呈植物人狀態,持續昏迷。他進一步指出,該幼童到院時,已沒有呼吸、心跳,急診醫師緊急插管,就醫之前,卡在氣管的花生被擠碎成兩片,掉到右支氣管造成右肺塌陷。急救時,另一片花生又跳到左支氣管,造成左肺塌陷。經過異物夾除手術取出兩片的花生,仍因長時間腦缺氧,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高雄長庚兒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徐美欣說,臨床發現,造成幼兒呼吸道阻塞的異物,以瓜子、瓜子殼或堅果類食物居多,其中花生位居第一名,提醒家長不要讓幼兒吃花生。事實上,國內外均有幼兒吃花生致命的慘痛報告,徐美欣醫師解釋,因為花生大小與幼兒氣管直徑粗細差不多,容易卡在氣管內,加上花生容易變成兩半,一旦掉入肺部,就會造成呼吸困難。高雄長庚另兩名「花生卡在呼吸道」嬰幼兒案例,一例為家長餵一歲大的小朋友吃花生,花生卡在支氣管,立即出現類似氣喘症狀,緊急就醫,醫師以支氣管夾出碎掉的花生,但部分花生碎屑已經掉入肺部,引發支氣管發炎,住進加護病房觀察,所幸順利出院。另一案例則是五歲幼童偷吃花生,出現呼吸急促、困難,家長以為氣喘發作,送至急診,使用氣喘急救藥物治療,但沒有效果。病童臉部發黑,經過插管,檢查發現,花生卡在支氣管。郭玄章醫師提醒,嬰幼兒因為咀嚼、吞嚥組織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在吃小顆硬物時,很容易嗆到,卡在呼吸道,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吃花生、堅果等食物,也應該避免讓幼兒拿到這類食物。※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因為一顆花生,3歲孩童成了植物人!這些食物最好不要給孩子吃
-
2020-12-13 科別.眼部
少女自助洗車噴碎破璃刺眼險失明 醫師建議戴護目鏡
坊間自助式洗車場林立,一名女子陪同友人洗車,友人用空氣噴槍清潔機車後照鏡,鏡片受力瞬間爆裂,碎片散飛刺傷女子雙眼,險些造成左眼失明,手術後視力恢復至0.4。高雄長庚醫院主治醫師吳佩昌表示,噴槍的瞬間壓力很大,民眾使用時要小心,最好戴著護目鏡或安全帽洗車,保護雙眼以免遭遇意外。一名少女日前陪同友人到自助式洗車場清洗機車,友人最後使用噴氣槍將機車上的殘餘水滴清除,不料氣槍移動至機車後照鏡時突然發生爆裂,一旁擦車的少女閃避不及,當場被玻璃碎片刺傷雙眼,送至高雄長庚醫院急診室。長庚醫院眼科部教授吳佩昌今天指出,少女左眼比較嚴重,眼內的玻璃體、虹彩突出,當時眼壓很低,上面還有玻璃碎片,醫療團隊緊急縫合傷口,否則細菌跑入會導致失明,這是一起嚴重外傷,所幸碎片不是從眼角膜進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傷患眼睛視力從0.1以下恢復至0.4,不過外傷引發的眼球破裂或出血,可能會在一年內導致視網膜剝離,還要持續追蹤。吳佩昌強調,眼睛受傷不要加壓止血,否則出血會更嚴重,若有玻璃或釘子插在眼睛上,為避免造成二次傷害,不建議自行拔出,維持原狀盡快就醫;噴槍的壓力很大,使用時要很小心,眼睛不要太靠近,民眾洗車時最好戴著護目鏡或機車安全帽,以前有發生過類似傷害案例,建議政府建立管理辦法。
-
2020-12-13 癌症.肺癌
仿妝夭后肺腺癌早逝 醫師呼籲避免移動汙染源
知名部落客「仿妝夭后Yui」因仿妝迪士尼公主、反派、甄嬛等人聲名大噪,半年前宣布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經6個月治療不幸於本月11日逝世,享年僅37歲。Yui不菸不酒生活正常,為何罹癌?引發年輕女性肺腺癌致命恐慌。吸菸被視為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但在台灣,不吸菸肺癌患者卻逾半數。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孟志表示,肺癌死亡率已連10年居國內癌症之首,在亞洲,特別在台灣,不抽菸女性罹患肺腺癌比率逐年上升,近來醫界開始研究女性基因是否比男性更易受空汙、環境等致癌物影響。今年七月,中研院與台大團隊合作,找出五大癌細胞突變特徵,研究登上國際期刊細胞(Cell)封面。團隊分析國內一〇三名肺癌患者,找出包括APOBEC突變的五大癌細胞突變特徵,再比對國外致癌突變特徵資料庫,發現這五種突變相關的因子,可能與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空汙、油煙有關,顯示肺癌不只與吸入性物質有關聯,可能也受飲食影響。2020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年會於今日舉行,國內胸腔內外科醫師、學者也針對肺癌發生原因、家族史、室外空汙、過敏原進行討論。林孟志特別請大家注意移動汙染源,他指出:「台灣南北汙染來源不同,不單純只有PM2.5,戴奧辛、二手菸等都造成空氣汙染。」做好個人健康促進是最基本的預防。「這次新冠肺炎讓大家都戴口罩,也降低呼吸道相關疾病的發生率」。至於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被視為有效的檢測工具,如何運用做好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林孟志建議與醫師討論,高風險群建議接受篩檢。過去醫界從個人健康管理角度建議,如果沒有肺癌危險因子,建議40歲時可做一次LDCT篩檢;若有肺癌家族史,則建議提早至30歲,之後視狀況每2、3年做一次。
-
2020-12-09 養生.抗老養生
日行一萬步、地中海飲食...原來「4大胸腔內科名醫」靠這4方法清肺毒、養好肺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全球已飆破6,200萬人染疫,至少146萬人死於此疫,尤其在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地區,甚至創下24小時內新增診逾10萬人的空前紀錄。台灣猶如平行時空,「就是因為我們超前部署,並阻絕境外人士入台,台灣才能如此幸運與安全。」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岡遠表示,台灣的挑戰將會在「下一次開國門」之時,在這之前,大家都要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肺。「正常作息、均衡飲食、維持運動習慣,這三點就是保健肺部的最好方式。」說起來雖是老生常談,但胸腔內科權威們,都會怎麼做?首先,是「日行一萬步」。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鶴健,最喜歡的是爬山,「我喜歡一個人運動,通常我會在假日早上運動,若空氣品質不錯,就去爬山二、三小時。平日的話,就是努力一天走一萬步。」若比較有空,他也會提早兩站從捷運下車,走路到醫院。第二步就是均衡飲食,尤其是「地中海飲食法」,抗發炎、長壽也能保護心血管。「多吃魚跟蔬菜類,我盡量每天都會吃小型魚類,像是鯖魚、秋刀魚,清蒸或乾煎都可,偶爾嘴饞、餓的時候就吃點堅果、蕃薯或香蕉。」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彭殿王,則是要求自己每日上午五點半起床,做四十分鐘瑜伽,練習頻率呼吸、深吸吐納,訓練肌肉柔軟度及強度;假日改去大安森林公園,走一萬步,維持下肢肌力。「到公園、山林裡,深呼吸時,同時也可以做一些伸展,讓胸部擴到最大、吸氣吸到最飽的程度,再緩緩吐氣,這就能讓我們的胸腔得到最大的伸展。」彭殿王說,無論是瑜伽、甩手操,或是單純轉轉身子,都對胸腔健康很有幫助。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更建議,家中應隨時準備一台空氣清淨機,日常及運動時要隨時監測空氣品質,只在「空氣品質指標 」(AQI)為「良好」時出門運動,並以「平衡運動」為主,例如瑜伽、八段錦、太極拳、跑步、靜坐、游泳等,運動時要達到「最適心跳數」。「最適心跳數」計算公式:(200-年紀)*0.6~0.8,在此區間內都可保養完,接著也要定期幫肺部排毒。「肺部是人體每天與外界接觸最多的器官,若是將人體肺泡薄膜全部攤開,能鋪滿一座標準網球場。」李岡遠說,日常他常吃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就是為了替肺部排解毒素。尤其飲食首重「多元」,多吃蔬菜好,但不要只吃同一種,最好要常補充顏色深、味道苦的,裡頭含有礦物質及稀有元素,例如紫色萵苣、紅鳳菜等,平日少見且稀有的特別蔬菜;再來則是補充魚油,尤其是大型魚類的。若不小心罹患呼吸道疾病時,也可吃「鋅錠」,鋅能夠避免病毒於呼吸道增生、繁殖,並能效遏止病毒附著在喉嚨及鼻腔的粘膜上,有效抵抗病毒。不過,李岡遠也補充說,這雖然尚未有科學實證,但是臨床上有不少研究發現,吃「鋅錠」對於預防流感有幫助,可作為一種日常保健方式。李岡遠認為,疫情在未來勢必會流感化、常態化,除了等待疫苗上市,民眾平日一定要做好保健準備,正常作息、均衡飲食、維持運動習慣,將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只要準備好,即使秋冬真的爆發了第二波,也就不用太擔心了。」延伸閱讀: 凸肚子該慢跑、胖小腹要爬樓梯...健身教練教你:一天一個動作,7天腰瘦6公分
-
2020-11-22 科別.眼部
台人視網膜剝離率全球之冠 主因孩童近視比例高
台灣視網膜剝離比率全球之冠,孩童近視率高是主因。據統計,國內光是大班學童近視率就近1成,以每年增加1成速度攀升,小六近視率已達8成,醫師呼籲父母正視孩童近視問題。全球近視患者超過26億人,隨3C產品適用率提高,恐加速近視引發的病變、失明風險,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今天舉辦「近視高峰會」,邀集各界專家共商解決之道。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大班學童近視率將近1成,此後每增加一年級,近視率就再往上升1成,到了國小6年級,學童近視率已高達7至8成。高雄長庚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今天表示,台灣近視率不僅高居全球之冠,視網膜剝離比率也高居全球第一,近視年齡過早是主因,兒童罹患近視的年齡越低,度數增加的速度越快,失明風險也就愈高,控制近視務必及早做起。吳佩昌說,7到10歲是孩童視力發育第一個高峰期,正是台灣孩子開始長時間閱讀、盯螢幕的時期,近距離用眼會使睫狀肌長期處於收縮狀態,導致兩眼過度內聚、眼軸增長,最終導致永久近視。國健署2013年至2015年委託高雄長庚醫院眼科團隊,針對全台共1000多名7到8歲的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近視介入研究,結果顯示每週室外活動至少11小時,可以減少近視發生率及度數增加,只要力行下課時間教室淨空,就能有效抑制近視度數增加。不過,台灣健康促進學校協會理事長陳富莉指出,台灣教育界、醫界缺乏連結,很多老師、家長追求升學率,要求學生利用下課時間寫作業,下課教室淨空這件事看似簡單,實際執行卻困難重重。若學童在校視力健檢發現近視,學校雖會開出視力矯正回條,要求家長帶孩子到眼科門診求診,但回條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很多家長看也不看,純粹回診簽名了事,恐讓重要的衛教流於形式,與會專家呼籲政府有所作為,別讓台灣變成近視王國。
-
2020-11-12 癌症.肺癌
標靶第一線 用對時機及順序 晚期肺癌藥物接力 延長存活期
●用對藥物,選擇最佳藥物治療順序,有效延長晚期肺癌患者存活期● 基因檢測,讓癌症治療更能精準用藥● 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延長癌友存活期如果均有健保給付,每月藥費三、四萬元,跟每月近20萬元的抗癌藥物,該挑哪一個?許多病友選擇藥物時,總以為愈貴藥物療效愈好,其實不然,用對了時機及順序,才可能有效延長存活期。50多歲陳先生是個老菸槍,連續咳了一個多月,就醫接受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上肺出現陰影,經確診肺癌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至骨、肝及腦等器官。肺癌將成一種慢性病為求精準醫療正確用藥,陳先生接受基因檢測確認為晚期EGFR突變肺腺癌,經醫師評估第一線治療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穩定治療三年半後出現抗藥性。所幸基因檢測結果符合第三代標靶藥物的適應症,陳先生使用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前後已五年多,病情控制良好。長久以來肺癌被視為絕症,隨著標靶藥物、免疫療法陸續問世,高雄長庚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樂觀認為,只要用對藥物,選擇最佳藥物治療順序就能有效延長存活期,「肺癌將成為一種慢性病」。「陳先生是個幸運的癌友。」王金洲說,因特定基因變異,先後符合第二代及第三代標靶藥物,以及用藥順序正確,接力治療才能延續生命。肺癌治療選擇多愈來愈多的標靶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對於癌友來說是一大福音,王金洲以肺癌占比最高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有EGFR基因突變就能使用標靶藥物,原本只有第一代及第二代可供選擇,今年第三代標靶藥物也納入健保給付。王金洲說,第三代標靶藥物價格昂貴,約為第二代的四倍多,許多病人及家屬理所當然將昂貴的新藥視為第一選擇,但臨床證實「用對時間及順序,才能得到最佳治療效果。」亞洲癌友存活期一大突破舉例來說,晚期肺腺癌患者第一線使用最昂貴的第三代標靶藥物,乍看之下像是做出聰明的選擇,以往自費得花上每月近20萬元,現在則有健保給付,不用自費,但實際上卻限縮了未來用藥空間。王金洲解釋,第三代標靶藥用於第一線治療,在病人產生抗藥性後,絕大多數患者只剩化療一途。臨床顯示,晚期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於第一線選擇第二代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後接力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又出現抗藥性再接受化療,能拉長治療戰線,而又以亞洲肺癌病友反應更佳,整體平均存活期達45.7個月,是一大突破。人生接力賽充滿希望王金洲表示,最近不少新確診晚期EGFR突變癌友主動提及「新的比較好」,想直接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但在得知可能面臨後續無力的治療困境後便打消念頭,寧願一步一步來,「勝算才會高一點。」王金洲強調,抗癌武器愈來愈多,只要遵從醫師指示,依照基因檢測結果,接力正確用藥,一棒接一棒延長存活期,幾年後第四代如順利問世,讓這場人生接力賽充滿無限希望。
-
2020-11-12 醫聲.癌症防治
頭頸癌/晚期頭頸部癌患大利多 免疫療法列一線治療新選擇
今年6月食藥署將免疫療法列為頭頸癌復發或轉移的第一線治療,使頭頸癌又多了一項新的治療選擇,也突破過去當傳統治療面臨復發、轉移時治療效果成效不佳時的困境,不只是患者們的好消息,更讓臨床醫師為之一振。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霖表示,免疫療法是透過活化體內的免疫系統,協助辨識癌細胞,讓免疫系統恢復正常,能夠持續攻擊癌細胞,帶來長期的治療效果;且近年臨床研究發現復發或轉移的頭頸癌患者,生物表現量佳(CPS≥20)的患者,一線使用免疫療法合併化療平均生存期為14.7個月,單一使用免疫療法為14.9個月,相比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的10.8個月,足足延長了近4個月的存活期,實為醫療科技的一大突破。 高雄長庚頭頸癌團隊發現因南部工業區多,一年新增病人數居全國第三名,且由於頭頸癌深受環境因素影響,癌症特性並不好,復發機會非常大,免疫療法搭配其他治療已成了標準治療之一。該院黃泰霖醫師指出,目前已有十幾名患者在商業保險的補助下自費選擇使用,治療成效佳,也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黃泰霖醫師曾有一位台商病人,因多次治療後復發無法開刀,使用傳統治療也不見成效,在醫師的建議下使用免疫療法,利用免疫療法合併化療搭配放療,腫瘤就消失了50%,放療後殘留癌細胞,繼續使用免疫療法,腫瘤細胞幾乎不見,待復發後再用標靶合併化療,從免疫療法至標靶化療,共持續治療2.5年的時間,治療成效佳,甚至曾經一度腫瘤消失。 高雄長庚放射腫瘤科方富民教授表示,醫師們都希望合併治療的效果是一加一大於二,而現今醫療技術精進,放射治療已能提供腫瘤均勻分佈的劑量,減少正常組織的劑量,降低傷及呼吸道、食道及口腔粘膜的急性副作用,進而產生較小的慢性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高雄長庚頭頸癌團隊召集人、頭頸部外科教授簡志彥醫師則指出,雖然目前手術仍是頭頸癌患者的第一選擇,即使是第四期的患者仍有許多可以開刀,但手術對於顏面缺損的破壞性較大,都得視患者意願與病情而定,並建議在手術結束後續搭配其他輔助性治療,提升治療成效。 面對頭頸癌,過去僅有手術、放療、化療等有限的治療選擇,然而近年來醫療科技進步,新藥物、療法不斷更新,頭頸癌的治療已有嶄新的一步;今年六月免疫療法更是成為頭頸癌患者一線治療的新選擇,有望突破頭頸癌的治療困境,並提升晚期患者的生存機會。而現在醫院都是多專科團隊,醫師們也呼籲病人一定要及早就醫,積極與醫療團隊討論,選擇最適當的治療,不只成效佳,也能提升生活品質。
-
2020-11-10 科別.骨科.復健
重訓練到力竭,當心膝蓋退化性關節炎!骨科醫教運動護膝5招
● 健身風氣盛行,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 膝關節周邊肌肉、肌腱、關節軟骨及半月軟骨是負重訓練時常見的傷害部位● 深蹲姿勢不正確,增加膝蓋軟骨耗損「再撐一組50公斤槓鈴深蹲。」36歲史蒂芬(化名)即使腿軟,但仍追求「力竭」,也就是無法再多做任何一下,短短兩個月內靠著重訓加有氧,體重從90公斤降至82公斤,提到訓練,總讓他津津樂道。不過,日前他挑戰一天內三小時重訓,隔天膝蓋出現「咔啦咔啦」聲,連續一周無法順利下樓梯,就診才發現過度訓練,膝蓋軟骨磨損退化,醫師提醒毫無節制的訓練,退化性關節炎恐提早上門。高雄長庚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科教授李炫昇表示,重訓導致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提前報到,過去每年僅有零星個案,近年健身風氣盛行,相信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趨勢愈來愈嚴重。退化性關節炎是指膝關節在長期受力下,導致膝蓋軟骨磨損、退化,少了軟骨緩衝,骨頭與骨頭之間磨損,恐形成骨刺、關節變形等,過度運動是原因之一。李炫昇表示,但過度運動後遺症多。膝關節由遠端股骨、近端脛骨、髕骨、關節軟骨、半月軟骨、內外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髕骨韌帶、肌肉、肌腱組合而成。以負重訓練而言,最常傷害的就是膝關節周邊肌肉、肌腱、關節軟骨以及半月軟骨,姿勢不正確、過度使用易造成膝關節傷害。李炫昇表示,運動時膝蓋施力與受力須要呈現垂直狀態,此時才會呈現正向壓力;舉例而言,騎腳踏車時,椅墊必須要調整高度,踩下踏板的瞬間,腳與踏板必須垂直,有些選手站著騎腳踏車,對於膝蓋都是負擔。力量擺錯 膝蓋負荷更重同理,深蹲或其他需要用到膝蓋力量的負重訓練,姿勢一旦不正確,力量擺錯地方,膝蓋反而承受更高的剪力(Shear),膝蓋在旋轉時就會增加軟骨的耗損機率。另外,即使姿勢正確,但連續運動的時間過長,同樣也會增加膝蓋的負擔,許多極限運動的選手,運動生命都不長,與此有絕對的關係。李炫昇表示,不少民眾健身有錯誤觀念,認為「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重訓完一定要全身痠痛,才表示運動到位,事實上,正確重訓後,即使身體痠痛不適,也能在一天之內消失,當痠痛超過二到三天,就可能是姿勢不正確或是過度運動導致。施打PRP 只能改善疼痛一旦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現行的醫學僅能暫時延緩或改善疼痛,如施打玻尿酸或是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PRP)。李炫昇表示,不少民眾會以為施打PRP能讓膝軟骨回春,其實PRP只能幫助受傷肌肉韌帶組織復原,換言之,僅有改善疼痛的效果。無論是玻尿酸或是PRP,甚至是近年流行的幹細胞治療,都沒有辦法讓軟骨復原,也無法透過施打這些藥物,取代膝蓋置換手術。
-
2020-11-07 科別.消化系統
屏東縣來義鄉C肝盛行率最高 高雄長庚開辦外展門診
屏東縣33鄉鎮市有16鄉鎮列為C肝風險潛勢3級以上鄉鎮,又以來義鄉盛行率最高,高雄長庚醫院今年10月起以外展門診進駐衛生所,希望能在1年內消除來義鄉的C肝,衛生所考量有些族人不方便到衛生所,有族人白天在部落樹屋,護理師爬上樹屋到宅C肝篩檢。屏東縣府衛生局今舉辦消除C肝特攻隊記者會,衛生局指出,屏東縣沿海地區、原鄉,肝癌的盛行率比一般鄉鎮來得高,如今健保已經能給付昂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且治癒率高達95%以上,免費20萬元由政府買單。高雄長庚指出,屏東縣是全國最多需要防治原鄉的縣,9個原鄉中有7個鄉在高盛行鄉之列,包括,來義鄉六級、三地門五級、牡丹、春日、泰武、獅子四鄉為四級,霧台鄉為三級。屏東縣來義鄉是屏東縣C肝最盛行的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民盤點過去來義鄉與肝基會合作的資料,大約1173位居民接受篩檢,C肝抗體陽性率高達24.1%,以丹林、古樓兩村盛行率最高。2020年迄今已篩檢706人。上述兩波共篩檢1708位居民,篩出334名C肝抗體陽性個案,其中54人已過世,80人治療中。來義鄉衛生所主任田惠民說,考量有些族人交通不便,護理師到宅C肝篩檢,有族人在部落搭樹屋,護理師爬上樹屋C肝篩檢。衛生局指出,屏東縣接受過BC肝炎篩檢人數是4萬4025人,2021年預計再完成65000案,今年參加成人健檢完成BC肝篩檢中,C肝陽性人數884人陽性率5.1%,由屏東扶輪社提供陽性個案追蹤管理經費協助陽性個案就醫就診、高雄長庚除提供來義鄉、牡丹鄉肝炎普篩以外,還支援陽性個案後續超音波檢查及病毒量檢驗,牡丹鄉經統計完治率高達9成。衛生局指出,來義鄉盛行率6級為屏東縣最高,長庚醫院以外展門診方式進駐衛生所,將醫療團隊由醫院帶進偏鄉。來義鄉衛生所扮演社區管理,追蹤個案服藥情形發揮根除C肝的決心,篩檢與治療一條龍的銜接;屏東縣有230家醫療院所提供免費B、C型肝炎篩檢,提醒民眾多利用。
-
2020-11-02 科別.消化系統
婦人肝臟20公分血管瘤破裂 陳肇隆團隊11小時搶救成功
屏東縣許姓婦人不知道自己的肝臟長血管瘤,壓迫到胃引發不舒服才就醫,9月中旬血管瘤突然破裂,只有換肝才能續命。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陳肇隆帶領肝臟移植團隊,在24小時內完成相關評估,歷經11小時手術將許婦從鬼門關拉回。許婦感動說,感謝家人與醫生都沒有放棄她,以後會更珍惜生命。59歲的許姓婦人罹患多發性巨大肝血管瘤,過去一直沒做過相關檢查,不知肝臟內最大的血管瘤直徑已達20公分,超過四分之三的肝臟被腫瘤占據。今年8月初,許婦出現胃食道逆流等症狀才就醫,醫師懷疑是肝臟血管瘤太大壓迫到胃才不舒服,輾轉到高長庚看診。許婦病況急轉直下,9月18日血管瘤破裂導致劇烈疼痛,送抵長庚醫院時已無心跳、血壓,兩次緊急手術出血量超過1萬毫升。陳肇榮帶領肝臟移植小組進行換肝評估,最後由陳婦的大兒子捐出近七成的肝臟救母。陳肇隆指出,根據一般換肝程序,術前評估需要4至5天,因許婦情況緊急,換肝團隊在24小時內完成兒子捐肝評估與母親受肝準備,這項超緊急手術挑戰很大,所幸在11小時內順利達成,捐乾兒子的肝臟已經長回至八成,母親也即將出院返家。「感謝家人與醫療團隊沒有放棄」許婦說,昏迷後意識很模糊,清醒後才知道老公與兩個兒子都爭著要捐肝給她,感謝醫療團隊將她的命救回來。兒子也說,捐肝救母是應該的,以後跟媽媽會「心連心、感情更好」。長庚換肝團隊完成超過2千例肝臟移植手術,陳肇隆表示,肝血管瘤不是惡性腫瘤,通常不會有症狀,通常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時發現,目前也沒有藥物可讓血管瘤消失或停止生長。此外,肝血管瘤原則上不需要治療,但若已經巨大壓迫其他器官,長得太快或腫瘤屬於非典型影像才會考慮手術切除,許姓患者是罕見病例。
-
2020-10-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熱血醫師寫給台灣人的歌 獻給防疫背後每個付出
台灣抗疫成就傲人背後是全民的共同努力,一群急診醫師組「重症搖滾」樂團,將疫情間最美風景、想對台灣人說的話譜寫成詞曲,創作出「親愛的台灣人」一曲,獻給疫情中每個角落努力付出的人。2020年,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台灣連續200天本土零確診的佳績背後,是醫護、口罩國家隊、疫調團隊以及全台民眾堅守崗位,共同抗疫換來的甜美果實。防疫期間,醫護人員洗到脫皮的雙手、連夜趕工的口罩國家隊,都是防疫期間最動人景象。高雄長庚醫院一群年輕急診醫師共組「重症搖滾」樂團,將他們在疫情期間看見的最美風景、想對台灣人說的話譜寫成詞曲,創作出「親愛的台灣人」一曲,獻給疫情中在全台各個角落努力付出的台灣人。「急診醫師是一份看盡人生百態的職業,看盡人性最赤裸的一面。」高雄長庚急診科醫師、重症搖滾主唱蔡明達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每個病人都是有血有淚的故事,醫療現場也總是帶來震撼與感慨,他曾遇過毒蟲每天到急診,用盡各種方法要求醫護替他打嗎啡,也看見很多熱心的志工,全心全意為病人付出。平時就愛唱歌的蔡明達,在一次巧合中,發現不少急診科醫師都會樂器,湊一湊剛好湊出樂團編制,鍵盤、貝斯、鼓手、吉他手、主唱一個不少,後來甚至多了小提琴、小號,促成「重症搖滾」樂團成軍,他們將經歷、感受化為靈感,透過寫歌抒發工作壓力。細數台灣這些年面臨的重大疫病,17年前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肯定令最多人印象深刻,但樂團成員都是年齡不到35歲的7、8年級生,雖未經歷SARS戰役,但如今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難免聯想起過去的恐怖情景。高雄長庚急診醫師、重症搖滾吉他手莊柏群說,SARS爆發時,高雄長庚是疫情重災區之一,甚至有醫師因染疫而過世,面對這次的疫情,大家完全不知道敵人長什麼樣子,內心自然都相當緊張,無不打起12分精神防疫。令莊柏群印象深刻的是,很多老一輩醫師即便深知SARS的可怕,遇上新冠肺炎疑似個案時,仍然穿著防護衣就奔赴前線替患者看診、採檢,毫不退縮,給了許多年輕醫師勇氣,也回想起自己從醫的初衷,即便每天洗手洗到雙手破皮、過敏甚至流血,但眼看多數民眾都配合防疫政策,乖乖待在家中,醫療、清潔、防疫人員們也都堅守崗位,這些人的勇氣都成為他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做醫生這行就是不能怕,畢竟我們就是為了這個時刻存在的。」蔡明達說,每次替病人採檢,不免都會擔心把病毒帶回家,影響家人,但他也坦言,醫師真的不是急診室最辛苦的,駐守發燒篩檢站的護理師必須在大熱天底下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一站就是8小時,還得擔心前來看診的病人是不是潛在病患,辛苦非外人能想像。在同為急診出身的高雄長庚副院長龔嘉德建議下,「重症搖滾」醫師們決定將這一年的革命情感用歌曲和影片記錄下來,花數月時間共同創作出「親愛的台灣人」一曲,將各行各業防疫辛勞寫進歌曲中,獻給疫情中努力付出的台灣人。有感民眾到處趴趴走,造成疫情擴散、壓垮醫療體系,國外醫護喊出We stay here for you, pleasestay home for us(為了你,我堅守崗位。為了我,請你堅守在家)口號。「重症搖滾」團隊以此為靈感,把它翻譯成台語「我會為你徛佇遮,請你把我惜命命」,更將歌曲拍成MV,放上網後引發網友廣大迴響。隨後疫情時代將到來,蔡明達也呼籲,希望台灣人好好保護自己,共同並肩作戰,挺身守護台灣。
-
2020-10-30 癌症.癌友加油站
新藥給付嚴 患者抗癌 經濟休克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科技進步,新藥上市,但因健保給付條件嚴格,許多患者無法及時使用新藥。衛福部目前正討論健保財務改善政策,臨床醫師認為,健保給付條件確實影響醫療行為,若病人不符條件,得自費百萬元尋生機,帶來經濟上的休克,健保給付新藥應有新思維。本報進行「癌症新藥可近性」論壇專題討論,十一月是國際肺癌月,肺癌死亡率長年居癌症之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高雄長庚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指出,癌症治療多是以健保給付為基準,以晚期肺癌為例,目前有兩大類藥物,一半的病人適合標靶藥物,但另一半患者是無基因突變者,化療及免疫藥物就成了患者一線生機所繫。王金洲舉例,健保去年開始給付癌症免疫藥物,門診一名六十多歲女性從離島來就醫,診斷為晚期肺癌,因家中經濟無法負擔自費藥物,經相關檢測,符合免疫療法一線健保申請資格,至今使用免疫藥物已十八個月,腫瘤一再縮小,不僅呼吸比較不喘,且能正常生活,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健保確實幫助了這位病人重獲新生,也為病人節省上百萬的經濟負擔,但像這樣幸運的個案,其實不多。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指出,台灣希望能達到WHO的目標,全癌症五年存活率六成,首要之務要提高肺癌患者存活率,治療給付就得跟上腳步,台灣新藥核准給付晚其他國家三至四年,條件也嚴格,第三代標靶藥物的給付甚至互相衝突,限縮治療。治療疾病,是讓病人回歸社會及職場,減少社會成本。賴俊良及王金洲強調,以免疫藥物為例,晚期患者列為第一線使用,但實際上搭配化療藥物,存活期會拉長,病人生活品質也會提高,希望可放寬給付;另外,給付的公平性也很重要,能改善存活率的癌症,患者都應該得到適當的治療。王金洲說,「可以理解健保資源有限,健保又不想讓大家多出錢,但醫學進步,不只藥物,包括醫材、技術都同等重要,要讓民眾有使用者付費概念,才有機會使用新的治療方式。」「每次看到有新藥,但病人不能使用,病人難過沮喪,醫師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健保沒有不積極,只是增加開放速度趕不上民眾期待。」賴俊良也希望,開放民眾共同負擔,讓患者可以自費部分金額而使用到新藥。
-
2020-10-18 科別.骨科.復健
年長者常忘吃藥 骨質疏鬆症治療以針劑為佳
確診骨鬆後,該怎麼治療與監測骨密度是否上升?醫師表示,可透過骨質密度檢測、抽血做骨生化檢查等方式來檢視骨骼情形。若確認為骨鬆,藥物有口服與針劑可選擇,在考量用藥順從性上,現以針劑為主,且患者需治療至少3至5年,才能看出長期成效。另外,三高與糖友應先控制病情,避免再次骨折或導致共病產生。糖尿病控制不佳,增加骨鬆骨折風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常務理事、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表示,骨鬆是造成骨折及相關共病的重要原因,因骨鬆患者多數為年長者,常會出現全身疼痛無力、駝背、脊椎側彎、關節變形等情形,骨鬆更可能合併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內分泌異常、肝腎病和肌少症等慢性共病。如有些慢性病患因長期服用類固醇,恐導致骨鬆副作用;有些患者甲狀腺功能異常,會導致鈣過度流失或異常,也增加骨鬆風險。若家中長輩有糖尿病、高血壓等三高疾病,檢查出有骨鬆症時,後續治療上,陳榮福建議患者應先控制病情。因糖尿病控制不好,會造成骨質疏鬆及骨折增加,主要是因為血糖高會造成骨骼中主要的第一型膠原蛋白糖化現象產生,骨質密度不差、但是骨骼的力度質量降低中看不中用。加上糖尿病患同時有神經病變或是視網膜病變時,會影響走路平衡容易跌倒,更增加骨折的風險,且某些糖尿病的藥物本身可能對骨質密度有不利的影響,更是要小心選擇使用。高血壓患者,利尿劑使用不當,加速鈣流失。高血壓的患者,若本身疾病問題加上利尿劑使用不當,可能會使骨骼中的鈣質加速流失,更會提高骨質疏鬆及骨折發生的風險。在治療上,除透過骨質密度檢查以T-Score(T值)確認骨鬆外,可經抽血看骨骼代謝生化指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脊椎中心脊椎側彎矯正科主任羅元舜表示,骨質密度常用雙能X光吸光測定法(DXA),將檢查結果計算出T值。範圍若在+1至-1間,表示骨質密度正常或骨質健康;若在-1至-2.5間,表示骨密度低但尚未骨鬆程度;若在-2.5甚至更低,就是骨鬆症。骨骼代謝生化指標則是抽血看骨質生成速率,若體內負責將老舊骨質移除的蝕骨細胞活性,開始超過製造新骨質的成骨細胞活性時,人體骨鈣流失的速率,會開始大於骨骼形成的速度,恐造成骨鬆。兩大類治療藥物,抑制流失、增生骨質。骨鬆在治療上,陳榮福說藥物分為抑制骨質流失和促進骨質增生兩大類,前者是停止骨質繼續流失,後者則是促進骨質生長。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症健保給付第一線使用的藥物是抑制骨質流失,為立即抑制蝕骨細胞的功能,但缺點是蝕骨細胞停止活動後,也無法再活化生骨細胞,因此骨質也不再增生。而促進骨質增生部分,為一種副甲狀腺素的藥物,可刺激造骨細胞作用,達到骨質增生,開始治療後可明顯增加骨密度,但也須留意噁心、頭痛等副作用。陳榮福與羅元舜皆表示,現抑制骨質流失藥物多樣,口服與針劑皆有,但臨床上考量醫囑順從性、患者多為高齡、吞嚥困難而中斷等因素,仍以針劑為主;而促進骨質增生藥物極少,目前皆為針劑。且無論是口服或針劑,建議患者皆需治療至少3至5年,才能看出長期治療成效。家中意外多,務必做好防跌措施。除此兩大類藥物外,骨鬆患者今年有新選擇。羅元舜表示,去年美國FDA批准一款新藥,既能增加骨形成,又具抑制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為自費針劑,他建議民眾可再觀察,或骨密度極低、高骨折風險的停經後女性等骨鬆患者,可與醫師討論後再進行治療。羅元舜呼籲,民眾一旦骨鬆發生骨折後,恢復期十分漫長,基本上是一年以上,除遵照醫囑治療、藥物不要中斷,運動與飲食中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可少。另外,很多骨鬆患者跌倒處是家中,手撐地導致手腕骨折,他也呼籲可改善家中設備避免跌倒,如裝扶手於上下樓梯間、浴室、廁所,地板可裝止滑墊或地毯、不放雜物、避免家具凸出等,都是避免跌倒、再次骨折的方式。
-
2020-10-15 科別.消化系統
C望工程/公權力介入 彰化4大族群全篩治療
衛福部宣誓「二O二五年消除C肝」,彰化縣衛生局去年起提出C肝消除計畫,針對特殊族群全篩治療,篩檢率及治療率皆逾八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莊萬龍強調,各縣市若比照彰化,以公權力介入防治,消除C肝絕對沒問題。彰化衛生局自二○○五年執行肝炎篩檢,至今已超過廿萬人,彰化縣目前C肝盛行率約百分之三點四,雖然不是衛福部國健署定義的「高風險區」,但彰化找出因針頭汙染導致C肝高風險的四大特殊族群,包括藥癮、愛滋感染者、矯正機關、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直接介入治療。協助執行計畫的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教授胡琮輝解釋,這四大族群接受治療前,必須先篩檢,且要求一定要回診,更加容易掌握。以矯正機關為例,入監受刑人都需要檢驗HIV,但卻沒有檢驗C肝,過去篩檢率僅有一到二成,治療率更低,衛生局介入後,篩檢率達百分百,治療率達八成八。胡琮輝說,洗腎患者入院前也需檢測C肝,但檢測之後,僅讓患者使用C肝專用的機器洗腎,未進一步協助治療,一部分患者自認年齡大,洗腎很辛苦,不願再吃藥,再來是洗腎患者C肝帶原率達百分之十一,交叉感染機率極高,若全面介入篩檢與治療,可大幅增加治療率。已知洗腎患者C肝發生機率高,每年新增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約一百位,彰化縣超前部署,針對準備進入洗腎的患者,列冊四千多人,進行篩檢與治療,目前治療率也達到八成以上。胡琮輝強調,「只要這些路(C肝傳播路徑)都斷航,就有辦法進一步消除」。莊萬龍表示,從彰化經驗來看,消除C肝若有公權力介入,就有辦法達標,若每家醫院、社區對待員工、民眾,都可以像彰化縣做到全面篩檢,就能夠全面消除C肝。
-
2020-10-15 科別.消化系統
C望工程/基層缺乏誘因 患者回診率低
消除C肝,目前仍有許多卡關之處,包括基層診所消除C肝比率偏低,僅占百分之八,不少醫師對C肝治療的認知停留在干擾素;治療醫師以腸胃科為主,其他科別醫師興致缺缺,再加上患者回診率低,即使成功篩檢發現,也未必能順利接受治療。專家建議,若能解決目前卡關之處,消除C肝速度就能大幅提升。基層參與是消除C肝重要的一環,但目前基層診所參與率低,多以區域醫院為大宗。桃園市診所協會理事長蕭敦仁直言,「誘因不足,沒人想多做」,桃竹苗基層醫療與健保署合作,排除C肝檢驗的高藥費,減免診所稅務,避免檢驗C肝使診所額外負擔稅收。為了讓更多診所醫師動起來,桃竹苗基層醫師直接進駐患者有C肝高風險的洗腎室;對於非腸胃診所發現的C肝患者,希望可平行轉診至消化內科診所,但希望有更多誘因,除了治療結束即轉回,未來希望對平行轉診診所提供獎勵點數。基隆長庚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長期針對新北市東北角以及基隆安樂區民眾篩檢C肝,發現被篩檢出C肝患者,四成一不會回診,即使主動出擊,只能再找回百分之九願意就診,打電話時只要是家屬接到,更是不會回診。錢政弘認為,只要有公權力介入,由中央或衛生局直接且全面要求,就有機會增加C肝治療率,目前社區內C肝清除率僅七成二,希望可達八成。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建議,篩檢後召回治療對消除C肝有很大的幫助,建議透過健保資料庫,針對曾篩檢C肝者,要求檢驗治療。二○二五年台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若此時不從篩檢支持治療,未來這群民眾年齡增加,恐使醫療花費更多。
-
2020-10-15 科別.消化系統
C望工程/彰化公權力介入 揪四大特殊族群微根除C肝
消除C肝邁入全面普篩階段,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舉辦「2025C望工程,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專家指出,彰化縣衛生局去年起提出C肝消除計畫,針對特殊族群全篩治療,篩檢率及治療率皆破八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莊萬龍強調,各縣市若比照彰化公權力介入防治,消除C肝絕對沒問題。台灣肝臟研究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與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於10月13日舉辦「2025C望工程,消除C肝最後一哩路」專家會議,會中提及,彰化衛生局從2005年執行肝炎篩檢,至今篩檢超過20萬人,目前C肝盛行率約3.4%,雖然不是國健署定義的高風險區,但彰化找出因針頭汙染導致C肝高風險的四大特殊族群,藥癮、愛滋感染者、矯正機關、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直接運用公權力介入治療。協助執行計畫的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教授胡琮輝表示,彰化執行力強,主要在衛生局長葉彥伯長期耕耘及超前布署,讓彰化找出藥癮、愛滋感染者、矯正機關、末期腎病透析患者這四大族群。四大族群接受各種治療前,必須先篩檢,且一定是會回診的族群。以矯正機關為例,入監受刑人都需要檢驗HIV,卻沒有檢驗C肝,以前篩檢率僅1到2成,治療率更低,衛生局介入後篩檢率達百分百,治療率達8成8。胡琮輝說,洗腎患者入院前也需檢測C肝,但檢測後,就讓患者使用C肝專用的機器洗腎,未進一步協助治療,一是患者自認年紀大,洗腎辛苦不願再吃藥,二是洗腎C肝帶原率達11%,交叉感染機率極高,全面介入篩檢與治療已大幅增加治療率。已知洗腎患者C肝發生機率高,每年新增末期腎病透析患者約100位,彰化縣超前部署,針對準備進入洗腎的患者,列冊4000多人,進行篩檢與治療,目前治療率達8成以上,胡琮輝強調,「只要這些路(C肝傳染途徑)都斷航,就有辦法進一步消除」。莊萬龍表示,從彰化經驗來看,消除C肝若有公權力介入,就有辦法達標,而每一家醫院、社區對待員工、民眾,都像彰化縣全面篩檢,就有辦法全面消除C肝。
-
2020-10-14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讓失智者得照顧、照顧者得喘息 竹市打造失智照顧圈
● 失智症患者易情緒緊張,家人可學習照護技巧● 新竹有3家失智共照中心、10處失智服務據點,讓失智者有最好的照顧● 失智者的家屬應及時向外求援,別把照顧壓力都扛在自己身上李爺爺罹患失智症後變得容易緊張,例如傍晚要倒垃圾,他從中午就很著急,把全家搞得緊張兮兮。經新竹市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安排,李爺爺每周五天到失智社區據點上課,不僅與同學相處愉快,緊張情緒也緩和許多,家人照顧更輕鬆。到服務據點上課 情緒變緩和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表示,高齡社會來臨,市府十分重視失智症的預防及延緩工作,因此失智服務資源的布建已愈趨完整。包括成立新竹台大、新竹馬偕、新竹國泰等3家失智共照中心,並設立三區共10處失智服務據點。透過個案管理的失智照顧圈讓失智者受到最好照顧,李爺爺情緒緩和即是最佳範例。失智友善座談 專家分享經驗此外,新竹市於三區也成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提供失智症家屬的個案管理、心理支持、喘息服務、照護技巧訓練課程。109年也在三區衛生所設置失智友善推廣中心,不定期在社區辦理失智預防及失智友善宣導工作。因應每年九月的國際失智症月,新竹市政府於上個月舉辦「失智友善進行式─營造失智友善城市」座談會,邀請三位專家分享實務經驗,藉由案例讓民眾了解如何尋求失智症門診的幫助,同時介紹在地服務資源與支持系統。沈慧虹說,舉辦座談會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失智友善社區營造及資源共享等議題,喚起民眾對於失智議題的關注,不只是認識失智症,也能認同失智友善理念,願意一起加入失智友善天使及失智組織的行列。尋求長照支援 偶爾喘息一下出席座談會專家分別為台大新竹分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賴秀昀、高雄長庚醫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陳乃菁及仁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佩霖。參與座談的蔡小姐說,座談會讓自己對失智症有更多的了解,也更清楚失智症服務與長照資源哪裡找。新竹市衛生局代理局長楊清媚呼籲,家有失智者的家屬,可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及時向外求援,別把照顧壓力都扛在自己身上,「偶爾喘息一下,才能為了所愛的人,繼續把生活過好。」
-
2020-10-11 癌症.肺癌
健保資源有限 自費醫療陷兩難
標靶、免疫藥物為肺癌病患帶來逆轉勝的一線希望,然而,同時也帶來了「經濟休克」的後果。醫師們不諱言指出,在門診中,若是病患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時,醫師常常掙扎於要不要告訴病患及家屬有自費用藥的選擇。不符合健保給付,要不要告訴病患有自費藥物?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高雄長庚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指出,過去,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病患往往只有半年的存活期。近年來,因為分子醫學的發達,標靶藥物、免疫藥物紛紛問世,大幅提高肺癌病患的存活率,即使是發生抗藥性的肺癌病患,也有適合的藥物可以選擇。但是,王金洲也坦言,新藥的費用確實昂貴,平均一個月的藥費達二、三十萬元,而健保給付也已經到了一個極限,在看診過程中,他內心經常掙扎於,要不要告訴病患和家屬還有自費用藥的機會,「說了怕用不起的家屬會心生愧疚。」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同時也是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他分享,一名約五十歲的女病患,發生骨頭痠痛、就醫確認是肺癌,使用化學治療維持一年,後來出現抗藥性,家庭略有積蓄,開始自費接受免疫療法,打了兩次,花費40萬元,效果很好,但是此時病人也開始茫然,接下來呢?要繼續治療下去嗎?會不會增加家人的負擔?藍領階級經濟不寬裕,有能力自費用藥者不多。在都會區的醫學中心,約有一到兩成的患者有能力選擇新藥自費醫療;在工業區的區域教學醫院,病患情況則更為悲涼。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陳煌麒說,我們的門診病患多是工人,經濟狀況並不優渥,不到5%有能力自費用藥。實際上,根據一份針對「晚期肺癌與照護者意見研究」發現,約有八成的晚期肺癌患者曾有自費使用癌症藥物的經驗,其中多數人是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而自費使用藥物。王正旭指出,我們共同面臨一個嚴峻的考驗,健保給付確實到了極限,但是病患沒有錢,卻有對疾病控制的需求,經濟休克發生在病家,需要社會一起思考,什麼是更好的方式。是否建議病患自費?治療訊息透明化 醫病共同作最好決策是否建議肺癌病患進行自費治療,讓臨床醫師左右為難。有臨床醫師會把握參與臨床實驗的名額,讓患者有使用到新藥的機會。另外,國民健康署則建議,可以透過「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的過程,讓所有的治療訊息透明化,大家共同討論出可行的治療選項。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莊永毓認為,病人及家屬對於疾病都會將經濟考量進去,雖然費用昂貴,但建議臨床醫師還是將治療端的可能性告知家屬;其實在討論的過程中,就能知道患者對未來的看法,有些人即使花了很多錢,也帶來經濟上的負擔,但並不後悔這樣的選擇。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對於未知且困難的決定,還是需要將重要訊息告知家屬,利用SDM,讓醫療人員和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夠共同享有現有的實證醫療,結合病人自身的偏好跟價值,達成共識並支持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醫療決策。王金洲則建議,醫學中心多會參與癌症新藥的臨床實驗,鼓勵病患積極詢問和參與,有機會使用到免費的藥物,雖然名額並不多,醫師保持著能「拉一個是一個」,多管齊下讓病患有機會使用到新藥。王正旭也建議,應該透過好的政策引導民眾購買商業保險,才能跟上醫療科技的發展,而且保障型保單優於儲蓄型保單,在健保與商保的輔助下,減輕癌症患者的經濟衝擊。● 你一定要問醫師的3個問題:Q1 我有哪些治療選擇?費用多少?Q2 這些治療選擇的優點及風險、副作用是什麼?Q3 我該如何做出最適合的治療選擇?給肺癌病友的一句話莊永毓 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請病友們不要害怕,我們的醫療團隊隨時準備好要幫助你。
-
2020-10-07 養生.聰明飲食
痛風患者千萬別碰大豆製品?營養師:該少吃的是這些東西
「營養師,我有痛風,豆腐、豆干、豆包、豆漿這些大豆產品,我都不能吃,對吧?」在門診,遇到痛風的患者,只要一聽到「豆製品」這3個字,似乎就像老鼠看到貓一樣的恐懼,但是,豆製品真的是痛風患者的宿敵嗎?痛風是指尿酸鹽晶體沉積在組織(關節、骨骼、軟骨、肌腱等)所造成的各種症狀,血中尿酸高是痛風的可能誘因。尿酸是由嘌呤(我們俗稱的普林)代謝所產生,然而普林存在於動物或植物體中的細胞內,所以嚴格來說普林在生物體無所不在。研究發現,體內尿酸約70~80%來自於身體代謝生成,會受到性別、年齡、種族和基因等這些不可變的因素影響;20~30%則是來自於飲食,如:飲用酒精性飲料、果糖或蔗糖含量高的蘇打水和果汁等;或是其他因素,如:肥胖、疾病、利尿劑的使用而導致尿酸排泄減少或是生成過多。雖然,基因遺傳代謝決定了體內大部分尿酸生成,但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吃太多富含普林的食物和血中尿酸高低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經常攝取高普林可能會有較高痛風發作的風險,痛風發作起來,總是令人感到痛不欲生,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好的策略來降低痛風發作。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改變都是可以達到有效控制血中尿酸的方式。過去,人們被教導痛風患者,豆製品是禁忌,近幾年,陸續有研究告訴我們,痛風患者對於大豆食品的恐懼觀念要修正了!1998年日本一篇研究指出,吃豆腐會微幅增加血漿中的尿酸濃度,但是同時也增加了尿酸清除率和尿酸排泄率。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尿酸清除率> 6.0 mL / min(正常下限)的痛風患者而言,豆腐是痛風患者優質蛋白質的來源。2011年亞洲營養相關期刊彙整5個相關的研究,結果跟1998年日本研究結果相似,攝取黃豆製品後血中尿酸會微幅增加,但跟痛風發作並無相關。另外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黃豆製品攝取頻率跟尿酸呈現負相關,而且另外常被痛風患者列為禁忌食物的蕈、菇,也在此次結果分析發現香菇攝取頻率也跟尿酸濃度呈現負相關,最後作者也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國人,應減少內臟攝取,但可增加蔬果(胡蘿蔔、蕈菇)、黃豆製品、海藻等食物攝取,以避免尿酸濃度增加。豆製品另一個常被列為禁忌的重點則是在於,普羅大眾認為「黃豆製品=高普林食物」,2014年一個研究利用科學方式分析食物中普林含量(以下皆為每百公克食物,所含的普林量),分析結果發現豆漿為22毫克、豆腐為20毫克、毛豆為47.9毫克、新鮮香菇為24.4毫克、豬肝為284.8毫克、豬腎為195毫克、豬里脊肉為119.7毫克,當然數字對一般民眾根本沒用,我們應該要知道的是,高尿酸血症患者或是痛風患者,每天到底可以吃多少普林?依日本治療高尿酸血症建議普林攝取每天限制約400毫克。所以對於高尿酸血症患者,食物中所含的普林量越少越好了。根據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年診治指引中指出,飲食控制只能使血尿酸下降約 1.0 mg/dL左右,無法將血尿酸值降低至6.0 mg/dL,因此若要把血尿酸值降下來,可能須依醫囑服用降尿酸藥物並配合低普林飲食控制。另外,生活型態的改變也是控制血尿酸值的一個好方法,建議高尿酸血症或是痛風的患者可以遵循以下方式,或許可避免急性痛風發作,讓我們的生活保有一個極佳的生活品質!一、維持標準的體重(BMI維持在18.5 kg/m2~24 kg/m2)及腰圍(男性
-
2020-10-03 新聞.科普好健康
台灣肝移植實力揚名全球 陳肇隆提醒:做好4件事,才能避免肝臟危機!
我國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率全球揚名,衛福部公布最新肝臟移植手術成績,2005年至2018年,全台共完成肝臟移植6211例,三年存活率78.9%,其中活體肝臟移植有4915例,三年存活率80.1%。進一步分析各大醫院表現,高雄長庚榮獲雙冠王,肝臟移植及活體肝臟移植的病例數及存活率均最高。東方醫師手巧超越歐美近年來我國肝臟移植以活體為主,在6211例中,活肝捐贈多達4915例,國際換肝權威、高雄長庚榮譽院長陳肇隆解釋,這與東方人傳統希望保留全屍,屍肝取得不易有關。為此,20多年前,台灣、日本、南韓積極發展活體肝臟移植,由於東方醫師從小使用筷子,手指運作靈活精巧,大幅提升血管及神經等縫合精準度,提高成功率。相較之下,歐美國家推動活體肝臟移植手術,接連出現過捐肝者死亡不幸個案,民眾難以接受健康捐肝者死亡,因此遇到阻礙。陳肇隆說,「台灣迄今尚未發生過類似悲劇」,且存活率遠高於各國平均值,顯示我國肝臟移植手術實力已在全球前幾名,親友願意捐肝救人。高雄長庚存活率逾九成至於台灣活體肝臟移植三年存活率能夠超過八成,關鍵就在於高雄長庚,數據顯示,高庚執行手術人數最多,且存活率超過九成,量大且質優,拉大全國整體平均值。陳肇隆說,「這是高庚肝臟醫療團隊的功勞。」高庚活體肝臟移植團隊人數眾多,採功能性編組,光是外科、胸腔外科、腎臟科及麻醉科等醫師群就多達30人,加上個管師、專科護理師、營養師等專業醫療人員,累積豐富臨床經驗,就算外院轉來的棘手個案,仍迎刃而解,完成換肝。大馬妹順利捐肝救姊陳肇隆指出,往年高庚活體肝臟移植手術個案約有一成為國外患者,今年受疫情影響,只剩下個位數,兩周前完成一例超高難度、來自馬來西亞的妹捐肝救姊個案,罹患先天肝臟疾病的姊姊因病情嚴重,須跨海就醫,兩人來台後先隔離兩周,才能入院,手術前又必須隔離一周。移植手術順利,20歲的妹妹術後住院一周後,身體恢復良好,先返回馬來西亞,28歲姊姊仍在住院觀察。陳肇隆觀察,活體肝臟捐贈,以女性為主,例如,媽媽捐給幼兒,妻子捐肝給丈夫,女兒捐肝救父。以往亟需肝臟移植才能存活的患者,以B、C等肝炎患者為主,陳肇隆表示,隨著B肝疫苗接種,C肝全口服新藥問世,最近一兩年,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或是兩者合併的個案激增,已超過五成。脂肪性肝炎移植增加隨著肥胖人口增加,未來因脂肪性肝炎而需肝臟移植患者將愈來愈多,陳肇隆提醒,民眾應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並控制體重,且避免酗酒,才能避免「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危機。
-
2020-09-26 科別.精神.身心
季節轉換情緒易波動孳生憾事 精神科醫師籲適度求助
國內接連三天發生多起自殺案,輕生個案包括情侶檔、警員等,不禁令人憂心節氣轉換、初秋蕭瑟,容易讓人引發淡淡愁緒,發生自戕遺憾。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洪琪發表示,有文獻研究,天氣轉換確實會讓躁症或鬱症相對活躍,但不是絕對原因,民眾如發現親友處於心情低谷,應多陪伴傾聽,並及時媒合社會資源介入,或可減少憾事。洪琪發說,有些論文提到季節交替時,不管躁症或鬱症都比較容易發生,此外溫度與濕度對心理的起伏也不無關聯,但整體而言,個案會走上絕路,與本身的的生活背景較相關。因此民眾平日發現周遭親友有情緒低落情形,應多寄予關心,建議心情跌落谷底的民眾,也要適時求醫或求助,天無絕人之路,有些時候媒合社會資源介入,就能幫忙度過難關。洪琪發也建議,對久病或經濟弱勢等高風險族群,需多陪伴傾聽。如果個案能適時求醫,院方可協助媒合一些社會資源,或教導些放鬆技巧,協助紓緩情緒,若是高風險家庭,尤其需要注意小朋友的安危,避免因為大人的情緒演成虐待或疏忽事件,「懂得適時求助,尋求社會資源介入,就能減少發生致命的傷害」。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25 科別.腦部.神經
「失控的閃電俠」接受神經調節術 媽媽不再天天陪讀
頑固性癲癇病患不時發作,病童有「失控的閃電俠」之稱,高雄市國中生「小閎」罹患此病,即使手術也無法改善病情,媽媽天天到校陪讀 5年。去年年底,「小閎」接受神經調節術治療,醫療團隊將電極植入腦部,術後發作次數減少一半,媽媽擁有私人喘息空間。高雄長庚醫院表示,過去此法運用在帕金森病患身上,醫療公益委員會針對弱勢家庭全額補助,改善病患生活品質。全台約有20萬癲癇病患,多數人可靠藥物改善病況,不過仍有其中三成病人屬於頑固性癲癇,常不定時發作,須透過生酮飲食、手術治療或神經調節術治療。長庚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石富元指出,癲癇成因複雜,「小閎」曾接受腦部手術治療,因情況未改善,去年12月納入「長庚醫療公益計畫」,醫療團隊把電極植入腦部,電池放在他的左胸前皮下,利用電器刺激腦部,觀察發現,術後癲癇發作頻率與強度大幅降低,電池使用年限約10至15年,全台不到百例,。「小閎」媽媽說,兒子在國小三年級發病,多年來天天陪著他上學,每分每秒都在擔心兒子發病受傷,平日要載著安全頭盔,避免發作時倒地導致腦部受傷;術後發作頻率與強度變輕,上學期開始不用陪讀,心理壓力變小,也獲得一些喘息時間。石富元表示,近年高雄長庚植入3例病童,其中2人情況明顯改善;利用電器刺激腦部可改善癲癇的發作頻率與強度,平均植入2年後可讓癲癇次數減少50%以上。深腦部刺激術價格昂貴,平均每人手術費140萬,健保未納入給付。高長庚指出,為協助閃電俠們放電,院內醫療公益委員會針對低收入戶家庭及持有殘障手冊,並領有生活津貼的頑固性癲癇個案,經審查通過者可給予設備與耗材全額補助。
-
2020-09-23 科別.腦部.神經
長庚團隊發現平腦症新致病基因 致病人數全球僅13人
基因缺陷導致大腦發展沒長出皺摺,此種極為罕見的疾病被稱為「平腦症」,大腦的皺摺被稱為腦迴,影響人類高階認知功能,平腦症患者智力僅三到六個月大的程度,長庚陽明研究團隊與跨國團隊發現導致平腦症的新基因「CEP85L」,已導致全球13人罹患平腦症,此發現有助未來研發藥物或治療方向,神經科學重量級期刊「神經元」(Neuron)今年四月也刊登這項最新發現。高雄長庚腦功能暨癲癇科主任蔡孟翰表示,平腦症目前已知有20多種基因所致,其中最常見的,以第17號染色體上的「LIS1」缺陷最為常見,平均每100萬名新生兒中,會有12名平腦症的患者,平均壽命約為2歲左右,即使幸運活過2歲,但智力發展也有限,且常常合併嚴重的發展遲緩與頑固性癲癇,嚴重者甚至無法言語、吞嚥或是行走能力。今年20歲小佑(化名),出生時與一般孩子無異,家人發現小佑的語言能力似乎發展的比較慢,到一歲半還只能講1到2個單字,加上屢次發生癲癇,就診後發現為平腦症,長庚醫療團隊透過基因檢測,發現小佑是因為「CEP85L」基因所導致平腦症,該基因則是文獻上前所未見。蔡孟翰表示,小佑的父母並未帶有CEP85L基因突變,最特別的是CEP85L也從未發現與人類的疾病有關;長庚與澳洲、美國、馬來西亞等跨國團隊合作,發現全世界其他12個同樣是CEP85L基因突變導致平腦症的患者。長庚再與陽明大學合作,透過動物實驗證實CEP85L基因突變會在老鼠身上影響大腦發育,同時也發現此基因製造的蛋白質位於中心體上面,是第一個「中心體組成基因」被發現和平腦症相關。蔡孟翰表示,此項發現將加速未來醫師在診斷這類大腦發育異常疾病的速度,解答了家屬為何沒有任何家族史、但是小孩會得到這個嚴重疾病的疑問,甚至未來可以提供成為產前篩檢的基因,減少疾病發生的機會。而在科學方面,更可以提供科學家對於人類大腦發育的機轉的深入了解,期望未來能成為藥物或基因治療發展的方向上。
-
2020-09-16 癌症.淋巴癌
淋巴癌攻略 幫你理清抗癌路
34歲的佳佳是位才華洋溢的設計師,今年過年期間持續不明原因胸痛,就醫檢查確診罹患了淋巴癌。佳佳耐心閱讀網路大量艱澀資料,四處瀏覽部落格或粉絲專頁,卻發現同樣都是淋巴癌,怎麼分那麼多類型、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而且資料可信度不一,她愈查愈慌。幸好有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血液病學會、癌症希望基金會共同研發「淋巴癌攻略App」,資訊可信度高又清楚,預告佳佳未來的治療選項、可能的花費,讓她更有信心面對治療;個人化的「就醫筆記」,則可以整理自己在意的問題,醫病溝通效率大幅提升;App還有語音播放功能,可以直接把內容讀出來給使用者聽,體貼年長或視力不好的人,陪同佳佳就醫的媽媽也下載來用。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表示,淋巴癌分類高達80種以上,醫病溝通特別辛苦,資訊汪洋中處處是陷阱。病人常滿腹疑問:「為什麼他要標靶,我不用?為什麼我不用治療?為什麼他復發才做幹細胞移植,但我化療就要馬上做移植?」這都與疾病複雜特性有關。為了幫助淋巴癌病友走出資訊迷霧,由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博升和黃泰中、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任王銘崇、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滕傑林等四位主要推手,籌製九個月完成「淋巴癌攻略App」,在昨天「世界淋巴癌日」正式發表。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淋巴癌治癒率很高,年輕人發現一、二期淋巴癌高達八成可治癒,晚期或年紀較大者也有四成可以治癒。以侵襲性較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為例,平均治癒率也有五成以上。周文堅指出,「燒、腫、癢、汗、咳、瘦」是早期淋巴癌的六大症狀,腫塊最常見,觸感像硬網球,有些還會移動,但不會痛;僅少部分病人摸不到腫塊,需其他檢查輔助。淋巴腫若會痛,可能單純因感染引起,會自行消腫,但有些較和緩的淋巴癌也會自己消腫,所以不能用「自行消腫」來區分是淋巴腫或淋巴癌。周文堅提醒,若出現「燒、癢、汗、咳、瘦」其中一個症狀,表示疾病侵襲性較高、變化快,要盡速就醫。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任王銘崇建議,六個早期症狀出現其中一項,查不出原因又持續三周以上,就要到血液腫瘤科進一步檢查。
-
2020-09-15 癌症.淋巴癌
分型太複雜 「淋巴癌攻略」app助病友不再霧煞煞
34歲的佳佳是位高挑美麗、才華洋溢的設計師,正在職場大展身手,卻在今年被迫放慢速度。今年過年期間,佳佳胸口持續微痛,找不到明確原因,接受醫師建議做電腦斷層檢查,果然發現可疑腫塊,進一步開刀切片確診為淋巴癌。佳佳確診後感到恐懼,便上網輸入關鍵字、耐著性子讀大量艱澀資料、想辦法理解專有名詞,她也到處瀏覽相關的部落格或粉絲專頁,卻發現平平都是淋巴癌,怎麼分那麼多類型、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加上資料可信度不一,某些經驗分享太主觀或危言聳聽,佳佳越查越慌。幸好,後來佳佳發現了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血液病學會、癌症希望基金會共同研發的「淋巴癌攻略app」。app資訊經學會和醫師確認,可信度高,又清楚,還有個人化的「就醫筆記」,可以整理自己在意的問題,就醫溝通效率大幅提升,陪同佳佳就醫的媽媽也下載來使用。佳佳說,這個app能幫助自己預知接下來有哪些治療、可能的花費,給她極大正向支持,對未來更有信心,她也非常喜歡app可愛的視覺設計,每次打開心情都很好。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表示,淋巴癌分型超過六十種以上,甚至可精算到八十種以上,醫病溝通特別辛苦,因為資訊汪洋中處處是陷阱,簡直是迷霧森林。病人常滿腹疑問:為什麼他要標靶,我不用?為什麼他需要治療,我不用?為什麼他復發才做幹細胞移植,我化療後馬上移植?這與疾病複雜特性有關。為了幫助淋巴癌病友的醫病溝通更順利,由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博升、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任王銘崇、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滕傑林四位主要推手,籌製整整九個月完成「淋巴癌攻略app」,還有有語音播放功能,可以直接把內容讀出來給使用者聽,體貼年長或視力不好的人。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淋巴癌治癒率很高,年輕人發現一、二期淋巴癌高達八成可治癒,晚期或年紀較大者也有四成可以治癒。以侵襲性較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為例,平均治癒率也有五成以上。周文堅表示,「燒、腫、癢、汗、咳、瘦」是淋巴癌六個早期症狀,其中以腫塊最多,只有少部分病人摸不到腫塊。淋巴癌腫塊捏起來是有一點彈性,像一顆硬網球,可以捏得下去,有些還會移動,但不會痛。少部分摸不到腫塊的患者,需要進一步檢查,例如骨髓或血液檢查。周文堅表示,除了腫塊,如果發現有「燒、癢、汗、咳、瘦」其他五個症狀出現,表示疾病侵襲性較高,千萬不能拖,一定要盡快就醫。淋巴結腫起來如果會痛,附近又有其他感染,有可能只是因感染引起的淋巴結腫大,會自行消腫,但有些較和緩的淋巴癌也會自行消腫,不宜以「是否自行消腫」來區分是淋巴腫還是淋巴癌。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任王銘崇建議,「燒、腫、癢、汗、咳、瘦」這六個淋巴癌的早期症狀,只要出現其中一項,查不出原因又持續了三周以上,就要到血液腫瘤科進行近一步檢查。●下載 「淋巴癌攻略app」https://line.me/R/ti/p/%40487fofcdhttps://www.lymphoma-ecancer.org.tw
-
2020-09-11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無礙智力 照顧者壓力大
台灣「過敏兒」30年來增加20倍,許多孩子一變天就打噴嚏、咳嗽或抓癢,注意力不易集中,有家長擔心會影響智力發展,高雄長庚兒童醫院為此花了3年研究,發現過敏基本上並不影響兒童智力,反倒是孩子過敏症狀愈多,父母或祖父母照顧的壓力更大,他們的身心負擔尤值得關注。高雄長庚花3年研究 登上「科學報導」國際期刊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郭和昌說,台灣過敏兒愈來愈多,幾乎每5個就一個患氣喘,每2個有一個鼻子過敏,皮膚過敏占12%,這些孩子常因鼻子或皮膚過敏坐不住,動來動去,注意力不集中,被懷疑是「過動」或智力有問題。郭和昌說,他與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張鈴偲、兒童心智科醫師王亮人以191名1歲到14歲的兒童及他們的家長做為樣本,共同投入研究3年,找出解答,過敏兒在神經發展功能與健康兒童有無差異,對兒童智力並無影響,但對主要照顧者來說壓力很大。相關研究最近刊於「科學報導」國際期刊。王亮人說,採樣過敏兒中,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的比例分別是87.2%、74.3%、29.3%和8.3%,其中近20%的孩子同時有3種以上過敏疾病,「過敏症狀愈多,家長的壓力愈大」。本身是護理師的吳小姐,家裡3個孩子是過敏兒,兩個兒子因皮膚常脫屑、紅疹,親朋好友看不下去,紛提供她偏方,更有人罵她當護理師還把孩子照顧成這樣?讓她很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