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高雄長庚
共找到
278
筆 文章
-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周建存:請重視醫護勞動條件
生命轉折,往往瞬間巨變,防不勝防,但事後思索仍有蛛絲馬跡可循。曾罹患SARS的周建存,十七年前是馬偕醫院急診科住院醫師,每日工時達十二小時,輪值大夜班無法睡覺,面對患者生死,情緒長期緊繃。當時年僅廿三歲的他為少數醫界感染者之一,自己分析,應與工作壓力與伴隨而來的免疫力低下有關。二○○三年三月,台灣爆發SARS疫情,醫療體系首當其衝,台北和平醫院、仁濟醫院、關渡醫院、陽明醫院、台大醫院,以及高雄長庚陸續爆發院內感染,所有醫事人員戒慎恐懼。當年罹患SARS 以為會沒命當年五月某天晚上,一名非典型症狀患者到馬偕急診科就醫,院內人來人往,周建存說,記不清與此人如何接觸、接觸多久,或許只是匆匆問過幾句話。半小時後,這名患者胸部X光影像顯示肺部大片浸潤病變,醫護人員這才驚覺「糟了」。數天後,周建存感到全身倦怠無力且高燒,以患者身分回馬偕就醫時,才知除了自己,另兩名護理師與一名批價人員確診感染SARS,而四人都在該名超級傳播者入院當天值班。周建存一度認為自己可能沒命,打電話回家時,才說上幾句,父母在話筒的另一頭哭了。他內心充滿愧疚,想著父母拉拔自己長大當醫師,卻沒能照顧好自己,接著信心喊話「對父母要有責任,不能這麼快死」。借鏡過去經驗 提升醫護免疫力周建存住進加護病房中的負壓隔離室,醫院提供最高等級治療,以氧氣緩解呼吸困難、以高劑量抗生素抑制肺部發炎、高劑量類固醇壓制免疫風暴等。大量使用類固醇,在短短三周內臉部浮腫,認不得鏡中的自己,尖臉變圓臉,嚴重中心性肥胖,手腳肌肉萎縮,連爬樓梯都變成難事。最終,在父母盼望、朋友鼓勵、牧師早晚禱告,以及自己努力下,熬過難關,重獲新生。十七年後的今天,又一波新興流行病—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借鏡過去,周建存呼籲,醫院應更重視醫護人員勞動條件,下修連續上班總時數、減少輪班,且讓日班人力固定上日班、晚班人力固定上晚班,唯有醫護人員生理時鐘穩定,免疫力不降低,才能減少院內感染機率。廣設社區篩檢站 放寬遠距問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隨著國際頻繁交流,反撲回台,出現第二波攻擊。周建存認為,許多輕症患者以為自己只是小感冒,而至基層診所就醫,恐釀成大災難,爆發社區感染;目前指揮中心廣設社區篩檢站,應該廣為宣傳,讓高風險者直接赴特定篩檢院所就診,未來如果疫情擴大,適時放寬遠距醫療條件,藉由視訊問診,降低院內傳染風險。周建存說,以前個性較衝,認為門診工作步調慢,在急診第一線救治病人才有成就感,卻忽視身體負荷。歷劫歸來後,放慢生命步調,固定游泳與健身,好好經營自己的家人與朋友關係。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不同的病毒,同樣的造成恐懼 林孟志:同理心看待醫護恐懼
「這場防疫戰爭可能會很久,大家要耐心,不能掉以輕心!」經歷過抗SARS任務,十七年後再上防疫第一線,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語重心長談疫情,疫情蔓延時刻,也是歷史給所有人特殊的學習時刻。二○○三年SARS疫情來得突然,幾家醫院相繼失守封院,當時林口長庚醫院胸腔科醫師林孟志臨危受命,調任高雄長庚醫院支援,投入院區防疫與醫護人員訓練工作,同時協助感染SARS病患的救治和重建,歷經艱困的一役,十七年後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他再站上第一線。林孟志指,當年SARS,是近代世界前所未有的新興疫病,大家都不了解,醫界也無相關防疫經驗,除病人受危害,社會也受嚴重衝擊。二○○三年三月先是幾個零星個案,四月底起疫情火速蔓延,和平醫院、仁濟醫院、台大醫院、高雄長庚醫院如骨牌倒地般失控,雖然五月間即趨穩定,短短一個月時間造成的心理恐懼、經濟及社區安危的威脅,在在考驗人性。當年SARS 抗疫人員刻骨銘心當時他調派高雄長庚,面對病患和幾位染疫醫護人員的生死存亡,大家全力救治,仍無法阻擋年輕生命的消逝,「昨天還一起並肩作戰,今天他被插管」,無奈與不捨交織,衝擊每位第一線醫護。林孟志表示,那時著眼於大局,原本考量將所有病患集中區域救治,但幾位病患狀況特殊,移床恐有生命疑慮,怎麼能捨?如何做最佳抉擇?這些人性的掙扎,都讓第一線抗疫人員刻骨銘心。SARS之後,台灣制訂很多公衛政策,例如疾管署的「傳染病防治網」開始設立指揮官等,相關經歷讓大家在這次面對新冠肺炎,能執行得井然有序。新冠肺炎蔓延更廣 只能謹慎面對SARS與新冠肺炎,兩種病毒的傳染致死率不一,無從比較,相同的是均造成人類恐懼、生活不便及經濟衝擊。新冠肺炎蔓延更廣,影響更多國家,感染與死亡人數比起SARS有過之而無不及,後續是否還有第二波疫情,無從預測,大家只能做好自我健康防護,謹慎面對。疫情當前 同理心看待醫護的恐懼正因曾遭遇過SARS病毒,林孟志這次在抗疫前線,更能以同理心看待其他醫護同仁。他認為,現在的年輕醫護不曾碰過SARS,面對新冠肺炎的恐懼與不安,是可理解的,這是人性。考量有些人無法面對這麼大的災難,此時不應動輒責難,而應視個人狀況,心理素質的差異,再編派適當的任務。林孟志預測這場防疫戰爭將會很久,考驗人性,也考驗耐力,容不得掉以輕心。或許大家應從這小小病毒,重建自我防護、就醫看診習慣、陪探病文化等,才能打贏這一仗。
-
2020-03-16 科別.眼部
嫰男視網膜壞死出血 竟隱匿愛滋病史就醫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收治一名20多歲男子,發現他右眼視網膜出血、壞死,主治醫師吳佩昌直覺一般健康成年人不會有這種眼睛病變,懷疑可能與愛滋病有關,經一連串檢查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後,要求男子簽署愛滋篩檢同意書,加做愛滋篩檢,這時男子才坦承罹患愛滋,嚇壞已替他檢查的醫護人員!吳佩昌表示,男子就醫時說自己有輕微飛蚊症,視力模糊一個多禮拜,替他做眼底檢查時發現他右眼眼底異常偏白,視網膜出血壞死,不符健康成年人應有的眼部病變,當下懷疑他有可能染上愛滋,致眼部遭到病毒感染。但男子否認有這種「特殊」疾病,事後醫護人員繼續替他做常規檢查,均一一排除可能性,直至要求加做愛滋篩檢時,他才承坦早就感染愛滋。愛滋病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經由性行為,但吳佩昌表示,過去曾有愛滋患者在淚液中檢出愛滋病毒,因此不排除這種可能。而逾半愛滋患者會像這名年輕男子,眼部遭巨細胞病毒感染造成視網膜壞死,嚴重會導致視網膜剝離而失明。醫師說,一般人感染愛滋病毒,免疫系統會降低,常見於人體的巨細胞病毒,就有機會作怪,一旦入侵眼部則造成眼睛病變。由於這名年輕男子就醫時隱瞞愛滋病史,高雄長庚眼科醫師雖於第一時間做出罹患愛滋的研判,仍讓不少已替他做過檢查的醫護人員傻眼,趕緊消毒相關檢查儀器,同時檢查自己的手部有無受傷,避免不小心也「中鏢」。
-
2020-03-12 癌症.肺癌
肺癌轉移會噬骨 保骨針降低疼痛
66歲婦人5年前確診肺腺癌第四期,因癌細胞轉移至兩側大腿骨,一走路就痛得哀哀叫,每天得靠打嗎啡才能勉強止痛。在醫師協助下,她五年來使用標靶藥物並搭配每月一次的單株抗體藥物(俗稱保骨針),有效降低骨頭的疼痛,癌細胞的骨轉移範圍也縮小且維持穩定,終於解開總是痛到深鎖的眉頭。根據不同器官 輔助治療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又以肺癌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據了解,肺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有90%以上,但存活率隨病程階梯式下滑,第二期為70%至80%,第三期為30%至40%,第四期僅剩約10%。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表示,晚期肺癌常見的三大轉移器官為肺部、腦部及骨頭,癌細胞轉移的器官愈多,影響存活率愈甚。「此時除了主要治療,也應根據不同器官來決定是否要輔助治療。」晚期肺癌 四成轉移骨頭以骨頭轉移為例,晚期肺癌約有四成會轉移至骨頭,最常見擴散的部位為脊椎、髖關節與大腿骨。王金洲說,起初患者可能只會感到骨頭輕微痠痛,但癌細胞會不斷「噬骨」,出現脊椎神經壓迫,骨轉移所致的疼痛會影響患者的食衣住行,甚至躺著也痛,必須以嗎啡鎮靜,生活品質相當差。除了帶來劇痛感,骨轉移也會破壞骨質,使得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有效治療 還是早期發現過去肺癌骨轉移的輔助治療為放射治療,近年則有健保給付的單株抗體保骨藥物,可有效抑制腫瘤所致的骨骼代謝不平衡,減少或預防骨質流失,降低病理性骨折等骨骼傷害風險。不過,王金洲提醒,單株抗體保骨藥物為減輕肺癌骨轉移後的惡性循環、提高生活品質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最重要的仍需根據主治醫師的治療方向,進行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來控制腫瘤,才是抗癌與兼顧生活品質的關鍵。肺癌要能有效治療,最重要的還是早期發現。王金洲說,有抽菸史、家族史或環境職業暴露史者均為肺癌高危險群,建議逾50歲且具前述危險因子者,應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也是目前早期肺癌最有效的篩檢工具。
-
2020-03-04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靠「人工心臟」撐著 等待換心續命
國標舞女王劉真在心臟主動脈瓣膜手術過程心臟驟停,經葉克膜搶救後再換裝人工心臟續命,多數人對人工心臟的認識有限,它分體內及體外兩種,早期植入體內的人工心臟,自費高達500萬元,雖讓等待換心的病患增加活命希望,卻不是人人負擔得起。高雄長庚醫院2年前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澎湖青年,他休克倒下時,由父親緊急做心臟按摩救回,後送高雄長庚搶救。醫療團隊從他鼠蹊部打進一個主動脈幫浦輔助心臟,之後做繞道手術,沒想到拔管第5天心律不整,裝上葉克膜搶救12天,再換裝體外心室輔助器爭取續命,後來評估裝上人工心臟更能持久。當時裝人工心臟自費需500萬,家屬負擔不起,打算放棄之際,院方以專案向董事長王瑞慧爭取,獲同意全額給付,這名年輕人也因為裝上百萬級人工心臟,挺過8個月後幸運等到換心機會,至今健康良好。高雄長庚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李芳艷表示,民眾心臟出問題送醫急救,必要時會先裝葉克膜,葉克膜不能使用過久,否則會產生感染等併發症。如果裝葉克膜心臟仍不見起色,下一站就是要裝心室輔助器。心室輔助器又分兩種,依美國FDA規範,體外的可使用一個月,置入體內的心室輔助器,協助病人心臟把血打到全身去,直至心臟回復功能就可移除。李芳艷說,人工心臟材質為鈦金屬,現已發展到第三代離心式,1顆用十幾年沒問題,第3代使用1000多例,兩年存活率將近8成。目前體外的心室輔助器健保可給付,體內的人工心臟,在健保挹注下也已降價。
-
2020-03-02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你的累,皰疹都知道!得過也不會免疫,皮膚科醫師:誘發皰疹病毒的10大因子
唇皰疹的病程很有特色,起初可能只是嘴唇一小部分(好發在嘴唇邊緣)發紅,同時輕微腫脹,之後就會看到好幾顆聚在一起的小水皰,水皰破掉形成潰瘍,乾掉的水皰皮則會變成硬硬的、暗紅色的痂皮,最後痂皮脫落,皮膚癒合,留下淡紅色的疤痕。 皰疹是什麼? 大部分人,聽到皰疹這個名詞,不由自主的就會把它跟性病連在一起,其實它可以是性病的一種,也可以不是。讓我解釋給你聽。 唇皰疹是一種 HSV 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的感染,HSV 又分為兩種,一種叫做 HSV1,一種叫做 HSV2,很好記吧! HSV1 通常感染在顏面嘴唇黏膜,HSV2 則通常感染在生殖器黏膜,不過隨著社會多樣化,HSV1 也可以感染在生殖器周圍,HSV2 感染在顏面也不無可能。 皰疹是經由直接接觸感染,接觸到有病灶的皮膚之後,就可能造成皰疹感染;好發在顏面的 HSV1,大多在兒童時期就感染到了,而好發在生殖器周圍的 HSV2,大部分是在青春期過後才得到。所以首次發生、又長在生殖器周圍的 HSV2 感染,有可能是經由性行為、直接接觸而感染;而首次發生,長在顏面部位的 HSV1,則不會認為是性病。 為什麼會得唇皰疹? 唇皰疹這個病毒很特殊,首次感染的時候,可以沒有症狀,也可以發展成口齦炎(嬰兒、學齡前的幼兒常見)。大部分的成人,體內都可以驗到 HSV1 的病毒,絕大多數,是在兒童時期就感染到 HSV1 了。 之後病毒並不是被清除了,而是進入潛伏期(latent phase),這個潛伏期,不是1天2天,也不是1年2年,而是一輩子!潛伏在神經結裡的皰疹病毒,會把自己縮成小小一圈DNA,躲在人體細胞核裡,不複製,因此也不容易被我們的免疫細胞發現;一直到某一天,它接受到訊號,才會突然醒過來,啟動複製DNA 的機轉,讓人體細胞開始複製病毒,因而造成臨床上的皮疹、發炎。 所以臨床上看到唇皰疹的患者,通常都是在病毒活化的時期,才發現原來自己得了皰疹,距離首次感染的時間,可能都過了十幾年了,自然會回想不出第一次被感染的時機。 得過唇皰疹,還會再發作嗎? 會!而且不光是唇皰疹 HSV1,生殖器周圍的皰疹 HSV2,再發的頻率、症狀,都會比唇皰疹 HSV1 來的厲害且嚴重。然而,大部分的患者,是會在一段期間比較密集的發作,之後發作的頻率就會減少。為什麼皰疹會一再發作呢?這個要從皰疹病毒的行為說起:皰疹病毒感染人體,可以分成3個階段:首次感染、潛伏期、活化期。 首次感染,皰疹病毒會在口咽部的上皮細胞繁殖,表現在外,可能無症狀,也可能有症狀。有症狀的大多是口齦炎,在少數免疫力低下的孩童身上,也可能併發成皰疹性角膜炎、皰疹性腦炎。 感染後,皰疹病毒會沿著感覺神經纖維反向逆行,抵達神經結裡的細胞核,然後開始潛伏。顏面部分躲在三岔神經結、生殖器部位則躲在薦部神經結。這時候的病毒不明顯,就怕被免疫細胞發現。 等到有一天,病毒發現周遭的環境適合了,它就會下行到周邊的感覺神經,來到起初感染的入口附近,啟動病毒複製機制,造成臨床上的黏膜紅腫、水皰、潰瘍,這就是皰疹病毒的活化期。 為什麼皰疹會再次發作? 最常見的誘發因子,就是壓力,除此之外,感冒、身體狀況差、睡眠不足、小外傷、日曬、嘴唇乾裂、女性生理期、甚至季節轉換,都被發現與皰疹病毒的活化有關。簡單說,就是免疫力比較差的時候,容易讓躲在體內的皰疹病毒活化起來。 另外,愛美人士常在臉上進行的化學性換膚或雷射,特別是燒灼性雷射,都有可能引發唇皰疹活化。所以,有唇皰疹感染過的患者,要進行臉部的治療之前,請特別提醒醫師,提早預防,避免唇皰疹在美容治療過後發作,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免疫力差才會讓皰疹活化 嗯!免疫力就像愛情一樣,可以努力,但是無法強求。站在預防醫學的立場,規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確實會讓免疫力提升,然而,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在皰疹病毒發作的當下,特意的加強運動,或為了放鬆心情,而安排長途旅行。 皰疹病毒發作,身體要提醒你的是:多休息、睡好、睡飽!讓皰疹發作快快過去就好,其餘的,等這次皰疹好了再說。另外,皰疹幾乎無法預防,只能叮嚀不要親吻嬰兒,避免嬰兒被傳染造成嚴重併發症。 飲食該注意什麼? 唇皰疹是嘴唇的黏膜發炎,所以我都會建議患者,太鹹太辣的、刺激的、辣的不要吃,免得刺激黏膜,讓症狀惡化。除此之外,奶、蛋、魚、肉、豆、蔬菜、水果、五穀類,只要不會過敏的,通通可以吃。 均衡的營養、充分的休息,是讓皰疹快點好的不二法門。 皰疹會傳染給別人嗎? 會!皰疹是直接接觸皮膚傳染的,所以正在活化期、看得見的皮膚病灶,是會因為接觸到病灶,就直接傳染。 可怕的是,就算是沒有臨床病灶的皮膚,也就是外觀看起來沒有症狀,卻曾經感染過皰疹的人,病毒也會少量的傳播,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多數人,回想不起來是在哪裡、被誰傳染到的。 皰疹很難治療嗎? 還好,皰疹雖然頑強,但卻很好治療。唇皰疹的自然病程約5到15天,如果可以在症狀剛出現,皮膚只有局部脹脹、紅紅的感覺時,趕快塗抹抗病毒藥膏(Acyclovir cream),通常可以把病程縮短到1至2天。 長在生殖器周圍的 HSV2 皰疹感染,則通常需要吃到口服的抗病毒藥物(Acyclovir, Famciclovir, Valciclovir),才能讓病灶得到有效的控制。 聽說有一種皰疹會致命是真的嗎? 聽說有一種皰疹,也會長水皰,而且水皰繞身體一圈,人就會死,是真的嗎?有一種皰疹,叫做帶狀皰疹,就是閩南話說的「皮蛇」,民間傳說,皮蛇繞身體一周就會死,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 帶狀皰疹跟唇皰疹的病程很像,只是帶狀皰疹的病源:Varicella Zoster Virus 比HSV 要兇惡的多,所以不論是初次感染、後續活化,都會造成更明顯的臨床症狀。帶狀皰疹的活化,通常只會繞身體半圈,不會繞整圈。 只有在免疫力很差的病人,像是化療中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後,吃抗排斥藥的患者、後天免疫不全症的患者,才有可能引起瀰漫性的帶狀皰疹感染,造成生命危險。 【專科醫師的貼心叮嚀】 唇皰疹 圖片來源:《癢、痛、感染 STOP!皮膚專科醫師傳授45堂健康課》 ● 是因為皰疹病毒感染造成的,大多數的人在小時候就得過了,但是初次感染不一定會有外顯症狀。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體內,等到免疫力下降時才活化起來,變成唇皰疹。 ● 引發唇皰疹的原因有:壓力、感冒、身體狀況差、睡眠不足、小外傷、日曬、嘴唇乾裂、女性生理期、季節的轉換等。 ● 唇皰疹很好治療,卻不容易根治,發病期間具傳染性。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黃雅苓 延伸閱讀: 身體「糖化」就是你衰老的主因...大S、舒淇都在瘋「戒糖」!3招抗糖化秘訣●書籍簡介 癢、痛、感染 STOP!皮膚專科醫師傳授45堂健康課 作者:游懿聖 出版社:原水 出版日期:2019/07/06 作者簡介 游懿聖 〔現任〕懿聖皮膚科院長 擔任皮膚科醫師超過十年,長期在第一線基層院所服務,知道一般民眾最常見的皮膚問題,門診時都一再衛教患者,不能只靠吃藥、擦藥,而是讓患者了解皮膚病的起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生活作息帶來的影響,才能讓皮膚病得到比較妥善的控制。有鑒門診時間有限,2016年成立個人部落格,旨在提供正確的皮膚照護觀念,在短短一年半,就超過一百萬次點閱;許多文章也散見在照護線上、良醫健康網、關鍵評論網、LINE TODAY、 ET TODAY、媽媽寶寶、康健雜誌、元氣網等等網路及平面媒體上,部落格目前仍持續更中。 〔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美容中心主治醫師、柯適中皮膚科診所副院長、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台灣研究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中華民國雷射光電學會會員 〔臨床專業〕 青春痘、蕁麻疹、溼疹、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汗皰疹、皮蛇專業疾病衛教及治療 慢性掉髮、圓禿、雄性禿疾病診斷及治療 灰指甲、甲床分離、指甲失養症疾病診斷及治療 黑斑、曬斑、肝斑診斷及醫用雷射治療 除痣、汗管瘤、皮脂腺增生診斷及醫用雷射治療 青春痘痘疤、蟹足腫疾病診斷及相關治療 微整型全臉評估及合併治療……等。 游醫師的皮膚病衛教部落格: 游懿聖醫師-懿聖皮膚科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yishengu2015/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首例院內感染/降低被感染風險 蘇益仁:沒事最好別去醫院
我國出現首起院內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來勢洶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坦言,這是社區傳播警訊。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也警告,防疫期間最好不要「探病」,現在視訊發達,親自看望和透過視訊差異不大,希望民眾「沒必要別到急診室來」,減輕醫院沒必要壓力。陳時中還拜託說,醫院秩序很重要,人越少越好,平時急診、門診暴力事件頻傳,他用台語喊話「母湯來醫院亂啦!」防疫期間醫院壓力很大,若有任何人跑來醫院無理取鬧,請警政單位馬上查辦。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也表示,首例院內感染必須採高規格處理,建議國人沒事最好別去醫院,降低被感染風險。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解釋,根據專家小組討論,現在國內疫情雖有零星社區傳染個案,並有院內感染,但仍非屬大宗感染;未來若經疫調排除更多個案後,確定國內進入社區感染,會再凝聚專家意見,向指揮中心建議改變政策。蘇益仁認為,無症狀者案例逐漸增加,民眾應該要調整戴口罩原則,只有在非常空曠處,才建議不需戴口罩。陳時中強調,長時間在擁擠場所,建議佩戴口罩。林口長庚 美食區一人一桌新冠肺炎疫情昨爆出院內感染,北中南各地醫院都繃緊神經,部分醫院「超超前部署」,林口長庚昨起一般病房全面禁止探病,為降低院內感染風險,林口長庚發言人黃璟隆表示,已經調整美食街座位,原本一張桌子可坐四人,現在拿掉三張椅子,只能坐一人,過去美食外送業者可直接進病房,現只能在大門口交貨。因應「醫療機構陪病及訪客探病規定」,各醫院除配合中央政策限制探病時段、訪客限兩人、陪病者一人,需配戴證件、實名登記外,不少醫院更嚴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謝絕所有訪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探病僅十五分鐘,各醫院也替外籍看護造冊,清查健康狀況及接觸史。中山醫 探病十五分鐘快閃北市聯醫一月廿五日原本謝絕所有探病訪客,昨晚放寬,僅剩和平院區因專責防疫醫院不開放探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公告,每名住院病患陪病跟訪客都限一人,探病限十五分鐘。台中部分診所連陪病家屬都要詢問旅遊史、登記健保卡。衛福部立桃園醫院要求醫事同仁不出國、固定崗位不混班,原本七個出入口縮減為三個,管制分流。高雄榮總明起要求至醫院陪診及探病,需提供健保卡查詢高風險地區旅遊史,十四日內自新加坡、泰國、日本、義大利、伊朗返國者不能陪病、探病。台北聯合醫院可檢查外籍看護沒有居留證,其他北市大型醫院也有清查機制。衛福部桃園醫院由六樓外包中心負責造冊,詳列姓名、居留證、護照與住址,若無合法證件就通報移民署,護理站每天每人發一片口罩及量體溫。高醫高榮 清查外籍看護造冊高醫附設醫院與高雄榮總也清查院內外籍看護並造冊,由衛生單位和移民署資料勾稽。高雄長庚針對看護工、清潔工及外包人員全面健康清查,避免醫院交叉感染。阮綜合醫院與看護仲介公司訂約,管控外籍看護並要求不能到其他醫院服務。台南市成大醫院今年元月間盤點看護、陪病者,登錄陪病紀錄,了解出入境、旅遊史。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明起進入醫院前須先刷健保卡、填寫新冠肺炎風險評估表,院方設置「藥來速、便利抽」窗口,慢性處方箋領藥及單純抽血免進醫院。台北市萬芳醫院二月中旬也增設「藥必達」慢箋領藥窗口,民眾提前預約即可在院外領藥。
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