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體質
共找到
1943
筆 文章
-
-
2019-12-31 新聞.健康知識+
減緩經痛、治百病…喝熱水的「神奇功效」是否為真?
在民間,熱水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包治百病,無所不能,無處不在,但……又彷佛只是個笑話。相信姑娘們碰到「喝熱水」這個問題,也可能會疑惑喝熱水到底有什麼神奇功效。下面,我來談談一個醫務工作者的看法。1、關於熱水的傳說講真,密探兄雖然喜歡歷史,但沒有歷史學家的考證精神,真心不知道為啥會流傳出這麼多關於熱水的神話。思前想後,也就找到這麼一種解釋:在舊時代,大家衛生狀況比較差,從河裡、井裡、陰溝裡舀起水就喝,比較容易感染一些病毒、細菌、寄生蟲之類的微生物,從而影響身體健康。那麼,把水燒一燒再喝,這些微生物絕大多數都被殺死了,就不容易出現胃腸道的感染。但是,換個角度再想想,人類說到底不還是動物的一種麼,為啥別的動物不喝開水也沒見總上吐下瀉、胃腸道感染呢?反倒是乾淨慣了的我們,如今接觸些不潔食物就很容易得病。只能說,燒水這種行為,減少了少數致命的感染,同時有可能使我們變得「嬌氣」,從而免疫力沒那麼強,一旦不注意反而更容易生病。2、喝熱水究竟有啥用?對於處於經期的姑娘來說,熱水的確可以促進盆腹腔的血液循環,進而帶走更多的前列腺素、血管加壓素等,從而緩解痛經的情況……但是,對,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在但是之後的,但是,熱水對痛經的作用僅限於此了,它並不能減少這些物質的產生,療效並不好,痛經嚴重時根本不好使。所以,除了安慰和水本身的作用,密探兄還真是想不出熱水有啥其他特殊功效。當然,好像也沒見哪位學者去做個隨機對照研究,嚴肅地證明這個問題。問題是,貌似在這個星球上,除了華人,基本就沒有哪國人喝熱水。在默認我們不是特殊體質民族的大前提下,這相當於在做一個隊列研究了:華人喝熱水,外國人喝涼水,看看結局有啥差別。顯然,一來人家也沒多得什麼病,二來平均壽命還比我們長呢。3、喝錯熱水會致癌?中國食道癌是發病率排行第三、死亡率排行第四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胃癌和肝癌。還真很難想像,這麼一個可怕的惡魔竟然與我們和藹可親、包治百病的「熱水」大兄弟扯上了關係。沒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65℃以上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物,意味著其很可能增加食管癌的發病風險。為啥呢?首先,腫瘤的發生機制非常複雜,至今也沒有完全搞明白。一般將致癌原因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大塊,也就是指先天的遺傳基因和後天的環境、飲食等因素。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一個基因強大的人,他可能後天再怎麼抽煙也不會得肺癌,然而一個先天易患肺癌的人(基因不好的人)也跟著抽煙,那多半逃不掉肺癌的魔爪。那麼,對於食道癌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基因這玩意兒是先天注定的,誰也改變不了,變數就在於後天因素,包括:煙、酒、醃製品、高溫食物等。4、為啥不能喝超過65℃的水?許多腫瘤的發生與機體損傷再修復過程中的基因突變有關。有些人覺得喝熱水連胃裡都熱乎乎的。然而,過燙的食物經過食道,與嬌嫩的食管黏膜接觸時,會燙傷食管黏膜上皮細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機體會非常負責、主動地去修復這些損傷。因此,對於愛吃燙食的人而言,其食管黏膜幾乎每天都處於損傷、修復、損傷、修復……的輪迴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說我們機體修復能力很強,精確度也很高,但是難免偶爾出錯。有時候這種「錯」就是——突變成癌細胞,再經過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發展至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癌,進展期惡性腫瘤。5、如何預防食道癌?首先,盡量避免高危因素,包括:食用真菌污染的、醃製的、高溫的食物,吸煙,飲酒,口腔衛生條件差等。其次,一定要定期體檢。這裡所說的體檢,主要指在常規體檢的基礎上進行防癌體檢。比如,大家知道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那麼對於40歲以上的人而言,可以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胸部CT平掃;對於發病率第二、第三的腫瘤——胃癌和食管癌,則可以在45歲後每一兩年做一次無痛胃鏡,一旦有問題,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讓喝慣熱水的我們再去喝涼水,常常出現各種症狀,這又進一步鞏固了熱水的神奇地位。為什麼出生在國外的亞裔的血統,從小喝著國外的涼水,也並沒有任何不適,更不會產生所謂的「寒氣」?說到底,還是習慣問題。況且,無論是喝涼水還是喝熱水,我個人的看法是:只要喝了沒有不舒服,愛喝啥就喝啥,前提是別太熱,別超過65℃。本文摘自「第十一診室」公眾號
-
2019-12-31 科別.精神.身心
憂鬱過勞死的前一步,就是腦疲勞!台大醫師:上班族要拒絕的5件事
無法逃脫的職場真相!疲勞、多工與AI 有10個字可以精準描述現代職場的慘況,你覺得是哪10個字呢? 「不辭做到死,不死做到辭。」 初入職場時,還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智商180的年輕人,過不了半年,開始變得腦殘、腦補、腦疲勞,接著就是工作意外、憂鬱症、想死、慢性病纏身,甚至悲劇性的過勞死。這是個哀號震天價響的阿鼻地獄......。 你,想要這樣的人生嗎? 2014年,台灣科技業發生一件大事─大企業家、國碩及碩禾前董事長陳繼仁,在該年5月發現生病後,休假療養,旋即在半年內辭世,享年僅54歲。國碩是太陽能科技業的龍頭老大,陳董事長的奮鬥過程激勵了無數人。然而,他在給同仁的最後一封信中寫道: 我終於認真的理解了,17年來我已經過度超用了我的身體,未來我也必須要慢慢償還過去不當對待身體的債務……希望大家能注重身體保養,多一份保養,多一份健康! 根據報導,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且個性非常急,只要交辦的事情沒做好,就會在會議中直接罵人。長期處於心理高度壓力下,不只身體疲勞,也產生腦疲勞,生命意外提前結束。以台灣男性平均壽命78歲來看,足足減少了24年的壽命。不過,陳董的肺腑之言,在競爭白熱化的科技業裡,並未得到太多共鳴。 媒體披露,大型科技企業的財務長年薪約3千萬至5千萬元,行銷長年薪約1,500萬至3千萬元。在科技業最景氣時,工程師雖然底薪不高,但年終分紅及獎金均較一般上班族來得豐厚。若當上執行長、副總、總經理,甚至董事長,薪資更是天文數字─「年薪」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多麼光彩亮麗的行業。 然而,當科技榮景衰退,科技新貴只剩下一個真相─前半輩子,「拿命換錢」;後半輩子,「拿錢換命」。清朝劇作家孔尚任《桃花扇》中,已寫下這段預言:「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你,想要這樣的人生嗎? 好吧!退而求其次,求個「吃不飽,餓不死」的鐵飯碗─當公務員吧!卻頻頻出現這樣令人心驚的新聞:「近年公務員撫卹案件前3大死因中,自殺高居第3名,第1與第2名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 自殺在最新的國人死因排行中,已經掉出前10名,但在公務員族群中竟然是第3名。公務員感受到的工作壓力已與往昔相當不同,包山包海的公務、超時工作與加班、自我意識提高的民眾,以及民意代表的請託施壓、大刀砍除的經費預算......讓公務員不再是美差了。 即使逃過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自殺的魔掌,心裡想著:「等撐到退休那天,我就要開始過健康生活。」 結果,本來打算10年後退休,政府卻說:「財政有點困難,要延後5年。」再等5年,準備要退休了,政府又說:「財政更加困難了,請共體時艱,再延3年。」好不容易撐到退休的那一天,政府表示:「財政非常困難,只有砍了你的退休金,國家才會更美好!」 「說好的」月退俸並未出現,這就是退休後的現實。可是,這還不是最悲慘的!年金改革前,許多銀髮族順利退休了,確實開始過著「自己的生活」,但地點卻是在醫院的病床上。 與AI人工智慧爭天下的職場 其實,職場中身心過勞還不是最悲慘的事,更慘的是為了工作犧牲健康之餘,老闆最愛的卻不 是你! 根據媒體報導,某大企業期待未來公司改雇用機器人的比例能達到九成,因為一個機器人可以 負責原本10個人的工作量,業務、稽核、銷帳......全部都能輕鬆勝任,屆時發薪、會計、報表等行政流程也會從原先的10天縮短至一天,而且機器人不挑工作、不抱怨、不鬧情緒、絕對服從、全年無休,讓老闆龍心大悅、愛不釋手! 請問腦疲勞的你,自認為贏得了未來的同事─機器人嗎? 也許,你以為如果是大學教授或研發人員等專業人士,就不用擔心被機器人取代了嗎?試問:你每週可以讀完幾篇原文論文?最近,美國出現一位「超級學者AI」,你知道他每週可唸幾篇論文? 答案是:10兆篇! 我在撰寫《大腦營養學全書》時,參考1,500篇醫學論文,實際引用300多篇論文,就已覺 得是世界10大寫書工程奇蹟了,但在超級學者AI面前,你我拿什麼和它拚呢? 專業人士都如此了,更別說沒有專業技能的上班族鐵定會更快被AI取代。根據資誠(PwC) 2018年發布的「英國經濟展望報告」(UK Economic Outlook Report):英國到了2037年,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將大行其道,取代英國700萬份工作,其中受衝擊最大的行業依序是:製造業(減少25%)、運輸倉儲業(減少22%)、公共行政部門(減少18%)、國防(減少18%)。 你身在這些行業嗎? 英國已故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預言:「AI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好或最壞的事......AI一旦脫離束縛,人類將不可能與之競爭!」 職場的AI未來,「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顯然,上班族無法再用勞力、蠻力與血汗賺取「皮肉錢」,必須開始用「大腦」工作,讓自己更有競爭力。無窮的創造力、更頂尖的專業技能,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這才是AI無法取代的。 在不婚不育、少子化的大趨勢下,「退休金改革」的風險只會愈來愈高。各國退休年齡逐年延 後,「人生70才開始」變成「工作70才開始」,請問你:要提早摧殘自己的健康嗎?如果還沒發揮最新專業與創造力,就已經嚴重「腦疲勞」,這就像參加奧運田徑,裁判還沒鳴槍,你就已經癱倒在起跑線上了! 對所有的上班族來說,唯一的路就是讓大腦「升級」。你的日常生活不能再只靠滑滑手機這樣 的「小確幸」,而要向手機學習─每年都在升級。 當你低頭時,請自問:「現在我還可以做些什麼?」你可以:暫時放下手機,開啟眼睛、耳朵與皮膚,感受自己、別人與世界;自由聯想,做做白日夢也好,捕捉無意間浮出的靈感。關掉手機,給大腦完全休息的時間,有太多人身體疲累時,會懂得去按摩、泡泡溫泉,但對腦疲勞卻置之不理。 最後回頭想想,你有善待陪伴自己終生的工作夥伴─大腦─嗎? 面對AI時代,上班族應避免的5種行為! ● 反正沒有明天,每天都只專注在「小確幸」。 ● 「捐肝」或「賣命」給老闆,為求表現,把自己操到極限。 ● 用時間與勞力換取金錢,專業沒有提升、失去創造力。 ● 不關心健康,想說死拖活拖撐到退休,再全心照顧身體。 ● 漠視腦疲勞的事實。不理會初期大腦症狀,如失眠、焦慮、憂鬱、分心、健忘,拖到末期出現慢性憂鬱症、失智症、心臟病、腦中風或癌症時,健康已是兵敗如山倒,只能躺在病床上,怨嘆「大勢已去」! 延伸閱讀: 癌症其實是種發炎疾病!長庚名醫江坤俊:吃這個預防16種癌症,降60%癌症風險●書籍簡介 終結腦疲勞!台大醫師的高效三力自癒法作者: 張立人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9/01/30語言:繁體中文 ☛台大醫師親身實證 僅找回身心健康,還瘦了15公斤!購書連結 張立人 醫師 身兼多職的「醫師上班族」,從身為上班族的「切身之痛」出發,致力推動預防醫學革命。曾接受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Medicine,IFM)整合醫學訓練、牛津正念中心種子教師訓練,擅長結合功能醫學檢測、營養醫學策略與深度心理諮詢,改善大腦、皮膚與過敏症狀,積極協助職場工作者重獲身心整體健康。 他累積多年成功治療經驗,體悟在職場中不僅要能與壓力共舞,維持健康,更要積極改善體質弱點,及早開啟抗老化的生活型態,被譽為不只會「看病」、更會「看人」的仁醫。經常受邀至企業機關、各級學校演講,廣受好評。 台灣大學醫學系暨中國文學系輔系畢業,現為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暨主治醫師。暢銷作品包括:《大腦營養學全書》、《在工作中自我療癒》、《生活,依然美好》、《上網不上癮》等,榮獲國民健康署及文化部推薦讀物肯定。 相關資訊:請上「張立人的秘密書齋」部落格:blog.sina.com.tw/kaspar/
-
2019-12-30 養生.聰明飲食
買到含二氧化硫的食材怎麼處理?專家教你3方法去除
走在南北貨大街,看見黃色及白色的竹笙,你會選哪一個?暗赭色及大紅色的紅棗,又是哪一種會被你挑中?黃澄澄的金針、鮮紅的枸杞,在攤位上特別誘人,但你可知這豔麗外表下,暗藏什麼樣的食安危機?一般人都喜歡亮白、鮮豔的食材,然而,經脫水處理的乾貨及中藥材,很難維持新鮮的原始色澤,因此有業者不當使用具有漂白功能的二氧化硫藉以護色。二氧化硫對人體的影響為何?買到了該如何處理? 二氧化硫微量可以代謝排出,超標嚴重過敏休克 「早期為了讓乾貨及中藥材順利運輸,發展出燻硫技術,以硫磺燻蒸藥材,使其發揮脫水、防腐、防蟲蛀等保存功能。」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表示,除了燻硫之外,添加亞硫酸鹽也可達到相同效果,然而這兩種方法都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漂白、護色的效果,屬於水溶性,可經人體代謝並由尿液排出體外,因此微量殘留在乾貨及中藥材中,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然而,有些不肖業者,為了讓乾貨及中藥材更白、更豔而過度加工,造成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二氧化硫遇到水分會變硫酸,可使乾貨、中藥材變色變味,吃進肚子裡,則會刺激胃腸黏膜,輕則造成嘔吐及腹瀉,重則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對患有氣喘疾病的人,可能造成嚴重過敏或休克。因此針對二氧化硫殘留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上的乾貨及中藥材,食藥署規定必須在外包裝標示顯著醒語資訊,如「本產品含有二氧化硫,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者食用」,藉以提醒消費者。挑選原則:不要白、不鮮豔、沒有藥水味、不要太光滑不過,大部分的乾貨及中藥材都是散裝,並無外包裝可標示警語,因此民眾必須靠自己分辨產品是否有二氧化硫殘留過量問題。首先,用看的,如竹笙、山藥、百合不宜過白,而金針、蝦米、枸杞則不要挑太過鮮豔的。再來,用聞的,二氧化硫有一股嗆鼻或酸腐的藥水味。最後,用摸的,以金針來說,二氧化硫殘留量較低的摸起來較為乾澀,殘留量高的觸感則較光滑。漂洗、浸泡、汆燙,三種方法除二氧化硫如果沒把握從外觀分辨二氧化硫殘留量是否過量,最好的做法是將乾貨或中藥材,浸於 45℃溫水中至少 20 分鐘,或在 25℃冷水中至少 60 分鐘,如此可去除 70% 的二氧化硫殘留量。清洗後再放入滾沸的熱水中汆燙 5 分鐘,就可將大部分的二氧化硫去除。有人會問,中藥材可以洗嗎?會不會把藥效洗掉?江文章說沖洗或浸泡確實會讓藥效減低,或散失食材風味,但相較於把毒吃下肚,倒不如承受這一些損失來換取食的安全。(本篇審稿專家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
-
2019-12-30 新聞.健康知識+
多吃燕麥降膽固醇?破除降膽固醇的飲食迷思
近年來膽固醇的角色一直被挑戰,除了美國農業部取消食物膽固醇攝取上限,也有人質疑控制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無關,但臨床上有一群家族性高膽固醇患者,若不積極控制膽固醇,罹患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將會大增。 醫界多認為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源自流行病學的證據顯示低密度膽固醇(LDL-C)愈高、心血管疾病就會增加。 比如美國最長期的研究是1972年起在弗雷明翰(Framingham)小鎮,持續30年對居民定期檢驗膽固醇並追蹤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看到類似現象;還有個日本的研究,比對住在日本本土、移居到夏威夷、移居到舊金山的日本人,發現他們的膽固醇值數,隨著移居到美國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也跟著增加,這是針對同一民族的流行病學研究。 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是無庸置疑的,只是什麼程度需要積極用藥去治療?除了藥物,是否還要控制其他危險因子?醫界也在努力找出對不同患者最好的治療建議。 持平而言,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很多,膽固醇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但若以在高血脂特別門診中所看到的病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簡稱FH)患者的總膽固醇(TC)往往超過300mg/dL以上,這麼高的總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就非常強,就不能不控制。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易早發心肌梗塞 最應積極用藥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因為遺傳了基因變異,導致低密度膽固醇接受體有缺陷,影響了膽固醇的代謝,這樣的人就必須積極用藥控制膽固醇,否則研究顯示,40歲以前就有心肌梗塞的風險。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體染色體的顯性遺傳,有1/2機會遺傳給下一代,若父母都只帶有一條基因變異,那麼有1/4機率的孩子得到父母正常的基因,免受高膽固醇血症之苦。不過若父母其中有一人是兩條基因都變異,那麼孩子至少會遺傳到一條,其膽固醇高的程度,端看接受的基因變異情形。 這是複雜的基因變異,因此孩子的膽固醇嚴重程度不盡相同:比如父母的總膽固醇都超過300mg/dL,孩子若分別遺傳到不同段的外接子(Exon)有變異的基因,導致膽固醇比父母更高、或甚至是父母的總和;或者是一條基因不只一段外接子有問題,而是整個基因片段的外接子都有問題,也會造成孩子的膽固醇超高。 每160人 就有1人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台灣有多少這樣家族呢?若用有家族史,加上15歲以上、其膽固醇符合高膽固醇血症等條件來看,台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比例將近百分之0.62,約莫每160多人就1個,比起國外約500人才1個來得高。 這樣的患者由於膽固醇代謝從出生就出問題,應該接受治療,否則他的動脈硬化程度就會比別人提早20年,因此常常在40~50歲前就發生心肌梗塞,若有抽菸習慣則可能30~40歲就提早發病,但臨床上發現高達8成的FH病人因為沒有症狀,也沒有接受治療。 還有些家族性患者未被找出,是因為患者已經接受治療,用藥後總膽固醇數值看起來約200mg/dL出頭,事實上未用藥前本來是300mg/dL以上,且不只是他個人,應該連其他家族病患也都要來治療,否則理論上家族中有半數的人,可能也會增加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 要找出這樣的家族,必須進行一等親的基因篩檢(Cascade screening),檢視患者的父母親、兄弟姊妹、孩子,必要時連配偶一起,才知道基因是怎麼遺傳下來。其中,男性是高危險群,因為有較多的危險因子。因為本身已經是高膽固醇,加上更容易有抽菸、高許壓、糖尿病等其他危險因子加成,動脈硬化風險比別人更快,因此除了控制膽固醇,還要加上衛教,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很多人自認吃得很素,膽固醇怎麼會高?事實上膽固醇僅20%~30%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高達70~80%來自基因影響,民眾應認清高膽固醇血症是基因缺陷造成的問題,而且比起其他罕見疾病的基因缺陷,這是有藥可治的,連總膽固醇高達500、600mg/dL的患者都可以降到200mg/dL左右。 治療藥物除了口服的史他汀類(statins),現在還有一種針劑的PCSK9抑制劑。PCSK9是肝臟內合成的蛋白質,會提早移除掉「低密度膽固醇」這個接受體,影響膽固醇的正常代謝,這個藥物就是抑制PCSK9蛋白質的作用,避免膽固醇接受體被提早報廢。 不同風險患者的用藥治療時機膽固醇偏高一定要積極治療的患者,首推有高膽固醇血症且已經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減少再次復發的機會,這是很清楚的科學證據。若已知是家族高膽固醇血症,即使還沒有症狀,可透過頸動脈超音波這種非侵入性的檢查,得到客觀的動脈硬化指標;若年紀才30多歲、動脈硬化程度卻如同50歲的人,就建議應接受治療,避免提早發生心血管疾病。 國外甚至建議8歲以上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孩童,就應開始接受治療,因為他們一出生膽固醇就比別人高,提早用藥可把動脈硬化時間延後到和一般人一樣。不過還是要看膽固醇的數值高低,若8歲孩童總膽固醇就350mg/dL以上,當然應早點治療;如果總膽固醇僅250mg/dL,且高密度膽固醇(HDL-C)又高,建議可以再觀察一下。 用藥與否還要看患者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數值,若超過200mg/dL仍建議用藥,同時還要視患者的年齡以及是否有其他危險因子而定,因此用藥與否不是只看數字,要多重角度去考慮。 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 仍可輔助降膽固醇自從美國農業部2015年新版的《美國民眾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不再限制民眾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後,許多人就認為飲食與膽固醇高低無關。 其實,應該這麼說,決定一個人體內的膽固醇高低,7~8成是自己的體質或基因決定,另外2~3成才是由飲食決定。例如總膽固醇220mg/dL的人,其中180mg/dL是基因決定的,另外40mg/dL就是可以從飲食去控制的,如果控制得當,也許就可以降到180mg/dL,就不見得需要用藥。 若要避免飲食增加膽固醇,主餐飯前半小時前可先吃一些含酵素的天然蔬果,比如餐前先吃生菜沙拉、根莖類、蘿蔔等涼菜,或是瓜藤類蔬菜、水果,多攝取蔬菜水果的天然酵素,主餐吃的肉類比較容易消化,膽固醇就不會太高。 其他非藥物治療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不要抽菸、早點入睡。因為熬夜通常會連帶想吃宵夜,但晚上其實是心臟準備要休息的時候,心跳、血壓都會慢下來,若晚餐晚吃還大吃大喝,熱量和膽固醇都不容易代謝,也會增加糖尿病及高血脂的風險,且熬夜也會讓血管一直緊縮而升高血壓,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曾有一項全國營養調查研究發現,若在晚上8點半到凌晨5點攝取較高熱量,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比較高。若把早上應該攝取的脂肪挪到晚上才吃,則每增加100大卡脂肪,低密度膽固醇會高3~6mg/dL;若晚上降低100大卡總熱量攝取,移到早上、中午時段吃,低密度膽固醇顯著降低1.14~1.46mg/dL,總膽固醇也有類似的結果。 破除降膽固醇的飲食迷思迷思一:紅肉對身體比較「毒」,應該只吃白肉?說明:很多人認為紅肉(牛肉、豬肉、羊肉等)是高膽固醇食物,對身體比較「毒」,所以只吃魚或雞這些白肉。雖然紅肉含有較多的膽固醇,然而不同肉類有不同的營養素,比如紅肉可提供鐵質,因此若完全不吃紅肉,可能導致貧血。其實由於環境中有不同汙染源,魚肉、雞肉也難以確保完全無毒,最好是不同肉類平均攝取,除了各種營養都能攝取到之外,也能分散風險。 迷思二:多吃燕麥降膽固醇?說明:燕麥具有可溶性纖維,在小腸內不會被吸收,因此可帶走膽固醇,因為這個特點一直被推廣為降膽固醇的利器。然而重點在於「量」,燕麥若每次只吃1、2湯匙,確實對身體有好處;然而若吃到一大碗,帶走的不只是多餘的膽固醇,連體內很多好營養素如鐵、鈣和蛋白質也吸附帶走。此外,當腸道內太多東西被燕麥的纖維吸附著,通道受阻礙,除了容易感覺腸胃悶悶的,還容易產生胃食道逆流,這是高血脂特別門診常見的主訴之一。高血脂症病患多吃糙米也是值得注意,糙米不好消化,許多中老年人及腹部開過刀的人,消化功能不好者,多吃糙米常引起胃食道逆流。 迷思三:吃五穀米或十穀米比較好?說明:五穀米或十穀米屬於五穀雜糧類,纖維質較多。不過要注意五穀雜糧比較不好消化,有些人不適合吃太多,例如消化功能不良、腎功能不好或貧血者。此外,已經包裝好的五穀米或十穀米,有時摻雜的種類太多了,也無法確定新鮮與否,民眾不妨自己去市場買黑米、薏仁、小米、蓮子、紅豆、綠豆等雜糧,一次買一點,一次一、兩種,少量的搭配在白米飯內;而且這些五穀類應該是「配角」,吃的飯80%仍應是白米。【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42期(2017-10-15出版),原文連結】
-
2019-12-2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如何避免痔瘡發作?醫師:最好在晚間11時前就寢
Q:避免痔瘡發作,該補還是該瀉?A:痔瘡發作時令人坐立難安,要避免那樣惱人的窘境,中醫還會依據個人體質治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實熱證型體質的人,往往因為攝取過多燥熱食物、反覆便秘,使得氣血瘀滯下焦,痔瘡腫脹、疼痛劇烈,同時合併面赤口臭、失眠心煩、小便深黃量少等症狀。針對這類型的族群,治療以消炎、清熱、消腫、通便為目的。氣虛下陷型的人,往往勞累過度、身體元氣不足,平日容易倦怠、面色蒼白或泛黃、心悸、睡眠品質差、無力排出糞便,一用力痔瘡就容易突出。如果工作需要久站久坐,還會導致中氣下陷,濕熱之氣鬱積於下焦,使得肛門腫脹、痔瘡發作。針對這類型的族群,治療以補脾腎提補元氣、促進血液循環、提氣消痔為目的。肝氣鬱結型的人,往往自我要求高、工作壓力大、容易生氣、經常熬夜。由於肝經循環經過肛門並沿身體兩側而上行至頭頂,因此情緒不穩、容易生氣的人,容易發生氣不上行而往下降,痔瘡便隨之突出。針對這類型族群,治療以疏肝理氣為原則。一般建議,最好在晚間11時前就寢,以讓人體氣血循環規律正常,減少虛火或實火出現;三餐均衡且定時定量,減少食用寒涼冰冷與炸辣燒烤等食物,增加高纖維飲食與蔬菜水果,並每日攝足2000毫升的水分,以助排便順暢。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宛容。
-
2019-12-29 癌症.肺癌
咳嗽咳不停到底是什麼問題?醫師列舉5項可能疾病
秋冬季節咳嗽者眾多,咳嗽的產生有許多可能,有時難判斷到底是什麼問題。約莫三個月前,60歲的秋月(化名)開始乾咳,她一度認為是換季導致的感冒或過敏所引起,因此沒有多想就到附近診所拿藥。除了乾咳,她沒有別的症狀,但是怎麼吃藥咳嗽就是沒有好轉。她轉診至大醫院檢查,醫師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一小塊陰影,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有直徑一公分左右的腫塊,進一步經穿刺活檢確診是肺腺癌,期別是第二期。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部主治醫師劉紹正在臨床上遇過不少類似秋月這樣的個案,難辨別咳嗽究竟源於什麼問題,最怕小病拖成大病更難醫。劉紹正表示,一般來說,上呼吸道(鼻、咽、喉)感染時,鼻水容易流出而不易累積成濃痰,咳嗽多是乾咳,但躺臥時會因為鼻涕倒流而更咳;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不會影響聲音變化。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約三到五天,體虛者可能達一周;但如果感染位置影響到喉部聲帶,聲帶會發生腫脹、閉合不佳,聲音聽起來就會變沙啞與破音。下呼吸道(氣管、支氣管、肺)感染則易有濃痰,咳嗽多是濕咳,且因為感染位置較深容易咳痛肋膜;且可能因痰液濃稠導致咳嗽效率不佳,而使得咳嗽需要更用力與持續更常時間,因而容易合併聲帶炎而使改變。下呼吸道感染有時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復原。劉紹正表示,如果是乾咳,還有可能是過敏、胃食道逆流等。過敏咳源於過敏原(如溫差、花粉、灰塵等)刺激咽喉部與氣管上的咳嗽接收器,若過敏原持續存在,咳嗽或鼻水等過敏反應就不止歇,但過敏原消失,症狀則將慢慢痊癒。胃食道逆流患者可能因胃酸逆流到下食道或咽喉,刺激到咳嗽接收器而咳,有人在剛吃飽時較咳,有人在躺臥時較咳。長期胃食道逆流的人,可能因胃酸侵蝕喉部與聲帶而導致水腫,聲音將變的低沉。如果乾咳轉為濕咳,除了感冒病毒從上呼吸道走向下呼吸道,還有可能是黴漿菌作祟。黴漿菌感染的症狀與感冒類似,有些人會以久咳表現,一般來說病程約兩三周,起初無痰,漸漸咳出白痰或濃痰。無論是乾咳或濕咳,當合併高燒、胸悶、胸痛,就需要立即去看醫生。若只有咳嗽久久未癒,沒有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狀、非過敏體質或已去除過敏原、無胃食道逆流等,就需要警覺可能是呼吸道系統癌症,同樣須盡快就醫。劉紹正表示,呼吸道的惡性腫瘤咳不掉,因此容易使人乾咳不停。如果患者腫瘤變大影響排痰,則可能因此造成續發性感染,咳嗽就有濃痰。
-
2019-12-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幼童也可貼!中醫三九貼 改善虛寒過敏體質
國小高年級的林姓學童,從小就是過敏性體質,只要天冷「鼻水就像水龍頭一樣留不停」,每天衛生紙不離身,後來求診中醫,接受夏季三伏貼與內服中藥治療後,鼻過敏症狀改善許多,去年冬季也進行了三九貼的治療,讓呼吸道症狀控制得更為良好。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鄒曉玲指出,中醫學認為人體和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把握特定節氣在身體相應治療部位進行中藥穴位貼敷,達到治療與預防保健的效果,即是大家常聽到的「夏季三伏貼」與「冬季三九貼」。冬季是整年度最冷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在這段期間常感覺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等,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許多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患者的症狀常在冬季變嚴重,這個時節身體最容易受寒,若平時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疼痛或遺尿遺精等症狀。三九天是依照每年「冬至」次日開始算起,第一個九天稱「一九」,第二個九天稱「二九」,以此類推。「三九天灸」就是在三九天的時間配合使用麻黃、細辛、白芥子等辛散溫熱的中藥材,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可趨除寒邪並提高身體的抗病力,是傳統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鄒曉玲也提醒,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孩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九天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另外,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應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的消炎藥膏。
-
2019-12-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過敏是不是該吃益生菌?醫:只有這二種過敏有效
過去,過敏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息息相關,但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越來越多人在完全沒有家族史的狀況下,突然開始過敏也不再少數。因此,門診常遇到父母問說:「醫師,我的孩子一直過敏,是不是該給他吃益生菌啊」、「聽說天天喝功能性優酪乳就能改善過」......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環境中的誘發過敏因子除了過敏原塵蟎、蟑螂、黴菌、貓狗有毛寵物等之外,還包括室內外刺激物,包括PM2.5 、空氣污染物、化學刺激物和香煙等,而PM2.5懸浮微粒的劇增是造成台灣過敏病人數和病情嚴重度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就算本身非過敏兒,卻老是皮膚發癢、噴嚏打不停、眼睛搔癢等狀況層出不窮。除了外在致敏物質變多外,也可能是腸道菌叢生態失衡,導致免疫調控機制出問題。過敏發生與人體免疫調控機制有關徐世達指出,健康人體內每個人皆有同時存在兩套免疫系統有一套由第一型幫助型T細胞(Th1)所負責的正常免疫反應負責對抗感染的微生物,另一套由第二型幫助型T細胞(Th2)所負責的過敏免疫反應負責對抗環境中寄生蟲、叮咬蟲類、過敏原與刺激物接觸障壁層器官(包括皮膚與黏膜器官)的防治反應。這兩套免疫系統都可由調節型T細胞(Treg)和其所分泌的細胞激素(TGFβ和IL 10 )來作調節維持正常免疫反應。兩者的作用互為拮抗,猶如蹺蹺板的兩端,一邊高另一邊就低。如果Th2太活躍會使Th1低弱,人就容易產生臨床過敏疾病,同時容易受到環境中各種微生物感染。相反的若能讓Treg 或Th1上升就會讓Th2能力下降,便能使過敏病人不容易產生臨床過敏疾病。益生菌抗過敏之原理徐世達進一步說明,而益生菌對抗過敏的原理,便是使Treg 或Th1上升,抑制Th2,以降低臨床過敏疾病的發病率和嚴重度。許多歐美研究證實,長期補充益生菌確實有助於舒緩過敏,但僅適用於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世界過敏組織(WAO)於2015年的新建議也明確指出,在已經有一個或以上過敏病患的高敏感家庭,懷孕婦女可於懷孕的妊娠第35週開始每天攝取益生菌;寶寶出生後,媽媽在哺乳期間持續攝取,將益生菌經由母乳給予嬰兒;或從孩子出生後持續直接餵食益生菌,也能幫助調節體質,預防過敏兒的產生。他提醒,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具有不同功能,選錯益生菌有時反而可能會加重臨床過敏症狀,還有補充的益生菌數也非越多越好,吃到適當建議菌數量即可,過量攝取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市售益生菌眾多,該怎麼選?徐世達建議,挑選益生菌補充劑時,建議選擇安全性高,且有研究證實功效的產品。此外,適量補充優格、優酪乳等含有乳酸菌的飲食也有幫助,不過,記得選擇含有活菌的產品,提高好菌在腸道的繁殖力,有助預防過敏。提醒家長,千萬不能依賴保健品來改善過敏,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而是應該讓孩子維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規律運動等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遠離過敏、健康成長的關鍵!
-
2019-12-24 新聞.用藥停看聽
服藥時間影響藥效 藥師告訴你「飯前」、「飯後」正確時機
門診開藥,都會註記服藥時間與規則,但就是有病人服藥後症狀控制不佳。高血壓病人小張,雖經醫師開立降血壓藥處方,但血壓值始終不穩定,在用藥諮詢時,他告訴藥師,因工作忙碌而常忘記吃藥,突然想起來就隨手拿咖啡或茶趕緊補吃。臺中慈濟醫院藥師謝蕙霞表示,常有病人忘記吃藥又隨時「補吃」,如果要補吃藥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以避免藥物濃度過高引發副作用風險。舉例來說,醫囑指示四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兩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避免兩次服藥時間太接近,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風險。什麼時候吃藥、如何吃藥也是一大重點。謝蕙霞指出,為了讓藥物發揮最佳效果,無論是飯前或飯後服用藥物,建議都要至少離用餐間隔半小時至一小時,才能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然而,部份病人除服用西藥,也常見搭配中藥調理體質,雖然中、西藥物藥性衝突機率較低,但還是建議相隔至少兩小時以上才安全。搭配服藥的最佳夥伴是「適溫白開水」,謝蕙霞強調,牛奶、茶葉、咖啡都不適合,酒精飲品更是絕對禁止。每次服藥至少喝一百毫升以上白開水,確定藥物進入胃部,避免卡在食道造成灼傷。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食物與藥物也會出現交互作用,已服藥期間合併食用柑桔類的水果為例,柑桔類水果可能抑制部分藥物代謝,造成藥物血中濃度增加,進而提高副作用或毒性發生風險,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生命。延伸閱讀: 忘記吃藥該補吃嗎? 正確補服時間一次搞懂吃藥起紅疹只是副作用? 出現6種情況表示你對藥過敏了
-
2019-12-2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子宮內膜異位 生理期不宜進補
寒冷冬季若逢生理期不適,有人可能會用麻油雞、當歸鴨進補,但是中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女性在生理期間進補,可能會加重氣滯血瘀、發炎化熱情形而使經痛加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因子宮或骨盆腔瘀血,影響氣血循環,中醫常說「不通則痛」。此時如果服用溫熱補氣血的食材,像是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可能會加重氣滯血瘀、發炎化熱等,並因經血量增加、部分血流不出來以致經痛更甚。周宗翰表示,針對骨盆腔充血、下焦濕熱情形引起經痛的女性,中醫師可能選用清利濕熱的寒藥協助緩解經痛,而非溫熱的補藥。不過不同體質、病因的人治療方式仍可能有差異。若體質虛寒者想進補,像是容易手腳冰冷、經量較少、經血顏色較暗且較淡的人,可選在經血排乾淨之後再進補。包含當歸、熟地黃、川芎、芍藥的四物湯就適合氣血虛的女性,但由於四物湯較滋膩,脾胃功能不佳的人需搭配顧養脾胃的中藥較適合。周宗翰表示,要緩解生理期間的經痛,平時應盡量有良好的氣血循環,減少長時間久坐與久臥,避免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像是西瓜、生菜沙拉、冰冷飲品等。同時應藉由規律運動促進氣血循環、緩解壓力、放鬆肌肉,才能在生理期間讓月經排出順暢。
-
2019-12-2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百萬B肝帶原者 千萬別讓人生變黑白
兒子帶女友回來見母親,母親很喜歡。想不到,不久,母親突然很生氣罵兒子:「你怎麼可以刷我的卡買那麼名貴的戒指給女朋友?」「當初妳的戒指是爸爸買給妳的,妳的錢也是爸爸給的,我把爸爸對妳的愛延伸來給妳的媳婦,有什麼不對?」愛的傳遞是一種美德,做得好,令人溫馨,令人感動,但有些疾病如果由上一代傳到下一代,就不怎麼好了!地中海貧血可能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肥胖的體質也有可能由上一代傳下來,這些都無傷大雅,但B型肝炎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就不好了。在以前,B型肝炎疫苗尚未發明的年代,如果母親有B型肝炎,生產時B肝病毒就會經由胎盤或產道傳給新生兒,這樣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傳,造成目前台灣每年約有8,000人因B肝引起的猛爆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而往生。民國73年,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母親帶原的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的國家;民國75年之後,全面對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代代相傳的B肝得以阻斷,因此,目前33歲以下的「新台灣人」大都可以免除B肝的威脅,但一百個年輕人中,仍然約有一個有B肝帶原,大都因為母親的B肝病毒太多了。目前台灣約有一百多萬的B肝帶原者,絕大多數是民國73年以前出生的「舊台灣人」,這些人一定要定期做肝臟檢查,包括抽血及做超音波,才能保有彩色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8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19-12-2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進補吃人參?中醫師:參類種類多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Q:進補吃參,未必人人適合?A:許多人選擇喝參湯或參茶補充元氣,但參類種類多,必要時應諮詢醫師。中醫師表示,以民眾常選用的高麗參為例,隨著炮製過程可分成紅參與白參,前者適合寒性體質者補氣,後者適合熱性體質者生津。過敏體質、身體正發炎、失眠煩躁與情緒不穩者等,均應先諮詢專業再服用。人參能補充元氣、增進體力,民眾常選用的高麗參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虛證,像是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等。不過因著炮製過程不同,高麗參又可分為紅參與白參,紅參的補氣效果較強,白參的生津效果較強,通常寒性體質的人適用紅參補氣,熱性體質的人適用白參生津,平性體質的人則適合紅參與白參各半使用。調和過的參適合男女老少服用,臨床發現可預防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疾病。不過仍建議部分族群服用前先諮詢中醫師,包括過敏體質、曾經服用人參後過敏者、化膿或身體正在發炎者、脾氣暴躁的高血壓患者、剛開始感冒喉嚨痛、嚴重心臟病史或中風病史、更年期潮熱嚴重婦女、鼻咽乾燥容易流鼻血、易有汗臭味的濕熱壅滯型三高患者、失眠煩燥或精神不穩、大便不通伴隨嚴重痔瘡等。另外,若服用參類後出現口舌生瘡、牙齦出血、皮膚瘡瘍等上火症狀,應立即停用。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
-
2019-12-21 新聞.健康知識+
感冒分2種 專家教你搞懂病毒型與細菌型有何不同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9.2萬人次,相較再前1周上升21.2%,10月統計至今,已有11人死亡。由於近來天氣明顯變化,免疫力若不好,很容易罹患流感或感冒,雖然名詞看起很像,症狀也相似,嚴重性卻不同,如果將流感誤判成一般感冒,很有可能引發重症死亡。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陳敏恭表示,「感冒」與「流感(流行性感冒)」名詞看起來很像,讓許多民眾誤會,覺得症狀與嚴重性差不多,但就正常體質普通人而言,感冒可能3天左右症狀會開始緩解;但流感則不同,症狀來勢洶洶,不舒服感覺明顯劇烈,而且康復所需時間也會比較長。 就一般感冒而言,症狀大部分是喉嚨痛或流鼻水,嚴重一點有少數仍然可能高燒,但流感則非常不同,疾病症狀非常猛烈,同樣容易咳嗽外,也經常伴隨高燒與全身性肌肉痠痛等,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足、慢性疾病患者、嬰幼童等,罹患流感具有一定死亡風險,即時診斷就醫非常重要。 陳敏恭進一步說明,如果得到流感,目前台灣主要用藥分別是克流感與瑞樂沙,藥物可以針對流感病毒作用,希望減緩症狀同時縮短病程。想要不得到流感最好方式,就是施打流感疫苗,每年疾病管制署都會有公費疫苗,給高風險族群施打,如果沒有公費資格,居家附近診所也可自費施打,在流感病毒入侵身體前,先讓免疫系統認識每年的流感病毒特徵,可以大幅降低感染機率,就算流感病毒入侵身體,由於免疫系統已經做好準備,引發重症風險也能減少。 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醫師黃立民補充說明,雖然流感與感冒都是上呼吸道受病毒感染,但流感就是非常強的感冒,病毒型態非常強悍,攻擊人體的傷害又快又猛,也因為發炎反應強烈,容易併發其他重症,而且散布力也強,容易在引發群聚感染;而一般感冒病毒攻擊力道相對流感病毒則小很多,身體比較能反應抵抗,所以症狀就較為輕微。 病毒經常轉變特徵,身體要不斷重新認識,才能有效對抗。陳敏恭解釋,流感疫苗必須每年施打,讓免疫系統先認識每年流感病毒特徵,預先做好準備,大概需要10至14天才會產生抗體,所以流感疫苗一定要在流感開啟前先行施打,否則等到流感高峰時,身體不見得有足夠抵抗力對付。 另一方面,感冒雖然症狀沒有那麼嚴重,但也需要良好治療,不同類型感冒,醫生有不同處置方式。一般病毒感冒沒有特效藥,醫生會給予支持性療法,喉嚨痛給消炎止痛藥、流鼻水給予鼻水藥,痊癒要看免疫系統強弱,及個人休息與水份的補充。 黃立民指出,病毒型感冒有沒有特效藥,要看症狀嚴重度與市場需求,流感由於症狀嚴重,病患急需藥物控制疾病,如果流感不馬上壓制,患者本身危險性很高外,也很容易導致別人感染,造成群體散布;反觀一般感冒由於傷害度較低,身體很快就能復原,因此市場需求不大。 陳敏恭補充,口腔中其實有許多細菌寄生,平時抵抗力充足,外層黏膜強度夠時,身體與微生物能夠保持平衡,但是發生了一般病毒型感冒,身體抵抗力會受影響,口腔黏膜也容易受損,讓細菌有機會趁機入侵,也就造成第2波感冒,如果醫生診斷發現細菌型感染,就會開立抗生素治療。 經常有病患覺得,同一間診所看了2次病都沒好,到第2間診所看3次病才好,可能是第1間診所醫術不好。陳敏恭強調,感冒病症強弱會因病源不同有異,並且身體要認識病毒產生抗體,需要一定時間,會引起稍微發燒,時程按個人免疫能力而定,小孩大致需要3至6天,大人則是2至4天,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延伸閱讀: 好像快感冒了! 該喝薑茶還是吃維他命C? 流感疫苗開打! 3情形應評估後再接種
-
2019-12-20 科別.腦部.神經
一側頭痛就叫偏頭痛?症狀比你想的更複雜
有許多頭痛的病人在看醫生時,常常會下意識說有“偏頭痛”,通常患者指的是頭部的某一邊在痛。其實,並不是某一側頭痛就叫偏頭痛,醫學上指的“偏頭痛”是一種很特殊的症狀,一邊頭痛只是其中特徵之一。偏頭痛通常在孩童或青少年期就出現,不過也有不少人在較年長時才發病。女性患者要比男性患者多,據流行病學統計,亞洲人的患者要比白種人少。不光痛、想吐,還怕動、怕光、怕吵偏頭通常是一種“搏動性”的頭痛,也就是說會有像血管搏動樣的規律性。雖然通常痛在頭的一邊,但是痛也常出現在前額、兩側、頭頂、後頭部及眼眶後方的地方。患者經常有噁心、嘔吐的現象,並且會怕動、怕光、怕吵。偏頭痛也可能伴隨著許多神經系統的症狀,像某些人在頭痛前會出現一些視覺的症狀,例如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閃爍的光點或線條、及物體的形狀會改變等。另外像一側的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眼球動作障礙、暈眩等。這些比較嚴重的並發症很像是腦部短暫缺血的症狀,嚴重的話也有可能造成腦部的梗塞。遺傳、壓力大、月經均可引發偏頭痛偏頭痛患者經常在其家族成員中可以找到患有類似症狀的成員,所以遺傳的因素可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另外,其他誘因還會引發偏頭痛,像壓力大、月經、服用避孕藥、失眠、抽煙、聞到一些有機溶劑等。某些食物也較容易引發偏頭痛,像乳酪、味精、巧克力、紅酒等。應對偏頭痛,我該怎麼辦?如果你是第一次經歷偏頭痛,或是你在家中無法治療控制,醫生會嘗試一系列治療措施。一般來說,及早用藥是治療的關鍵。如果只是輕微頭痛或是早期發作,醫生可能建議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和撲熱息痛等止痛藥,附加胃復安等抗噁心藥物。如果你對任何藥物過敏,必須馬上告訴醫生和護士。病人若經常反复性頭痛,例如發作次數超過一周兩次,應接受預防性治療,長期服藥改善頭痛體質,預防頭痛的發生。根據病人的情況,醫生可以讓病人服用不同類型的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劑、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抗劑或三環抗憂鬱劑等,都可以得到治療與預防的效果,不過為了確定療效避免反彈,可能需要治療持續兩到三個月以上。預防偏頭痛,這些方法用起來除了藥物的治療外,有效的方法還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居規律定時、睡眠充足而不過量、避免過勞、放鬆心情、適量運動等。某些病人可能會注意到特別的誘發因素,如食物、酒類、氣溫的劇烈變動,或炎夏時進出冷氣房等,可以自我提醒,避免類似狀況。如果你有習慣性偏頭痛,並且沒有特別不同的症狀,通常都不需要做進一步的醫療檢查。如果你的頭痛還帶有其他令人擔憂的問題,則可能需要接受進一步醫療檢查。本文摘自搜狐健康
-
2019-12-20 養生.抗老養生
生理期冬日進補 子宮內膜異位者不宜
寒冷冬季若逢生理期不適,有人可能會用麻油雞、當歸鴨進補,但是中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女性在生理期間進補,可能會加重氣滯血瘀、發炎化熱情形而使經痛加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兼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因著子宮或骨盆腔瘀血,影響氣血循環,中醫常說「不通則痛」。此時如果服用溫熱補氣血的食材,像是薑母鴨、羊肉爐等,可能會加重氣滯血瘀、發炎化熱等,並因經血量增加、部分血流不出來以致經痛更甚。周宗翰表示,針對骨盆腔充血、下焦濕熱情形才引起經痛的女性,中醫師可能選用清利溼熱的寒藥協助緩解經痛,而非溫熱的補藥。不過不同體質、病因的人治療方式仍可能有差異。若體質虛寒者想進補,像是容易手腳冰冷、經量較少、經血顏色較暗且較淡的人,可選在經血排乾淨之後再進補。包含當歸、熟地黃、川芎、芍藥的四物湯就適合氣血虛的女性,但由於四物湯較滋膩,脾胃功能不佳的人需搭配顧養脾胃的中藥較適合。周宗翰表示,要緩解生理期間的經痛,平時應盡量讓自己有良好的氣血循環,減少長時間久坐與久臥,避免過度食用生冷食物,像是西瓜、生菜沙拉、冰冷飲品等。同時應藉由規律運動促進氣血循環、緩解壓力、放鬆肌肉,才能在生理期間讓月經排出順暢,感覺較舒適。
-
2019-1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體檢正常卻常感不對勁?「亞健康」的你該怎麼調理
冬天將至,中醫師陳德成博士提醒,四季有別,但是中醫保養的原則相同,就是遵循自然法則,生活規律,依自己的體質適當進補,達到保養的效果。陳德成說,中醫養生原則,《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是黃帝和岐伯談論如何達到健康與長壽目的。黃帝問:「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岐伯回答:「……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法於陰陽 內外兼治「法於陰陽」,陰陽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不管黑夜或白天、冬天或夏天,什麼季節做什麼事,都尊重天、服從天;「和於術數」是指生活起居配合節氣、規範和律法;「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依四季使生活規律,三餐有規律,不暴飲暴食;起居正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枉作勞」則是改掉不良習慣。這些都對保養有助益。陳德成說,基本上,人得病不是偶然的,可能有積累的內在因素,想根本解決,必須從內在調理;若是外在症狀,針灸、推拿等方法有效。他有個女性病患,40多歲,在冰淇淋店工作,每天開關冰箱,導致寒濕狀況嚴重,阻塞經絡,發生面癱之症。他說,像這例子不是發生在冬天,但也是寒濕之症,必須內外兼治來改善。體質各異 需先諮詢《黃帝內經》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陳德成說,冬藏就是冬天要封、要藏,不能外露。此時可適當進補,儲備陽氣。但是誰該補、補什麼、怎麼補?一般來說,補就是補陰陽氣血,要看體質、性別、年齡、狀態,衡量補的內容和補的程度。有人認為吃人參、鹿茸就是進補,但吃了之後流鼻血,就是不適合這樣補。女性更年期會盜汗、面色潮紅,那是陰虛,要滋陰;有陽盛者,常常火氣大,穿不了厚重衣服,得降火,不能補陽;有些人手腳冰涼,抵抗力弱,那是陽虛,便要補陽。陳德成說:「每個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千萬不要看人家吃什麼有效就跟進,可能適得其反。」他建議諮詢中醫師,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處方。至於現代社會有人晚上工作,有人凌晨工作,不是按太陽起落規律生活,他說,這種人要保證睡眠足夠,以及睡眠品質良好,否則長期下來,身體會受不了。亞健康者 需要調理另外,很多人自以為健康,但可能是「亞健康」。陳德成說,所謂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生病之間:做身體檢查,數字都正常,但是常常感到哪裡不對勁,例如疲勞、失眠、體重增加、月事不順、濕疹等。這種情形也可以透過中醫來調理。陳德成是長春人,在長春中醫藥大學讀本科和碩士,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01年來美國教授針灸,便留下來為針灸教育及醫療而努力。他每天都吃中式早餐,他喜歡吃小米粥,每天早餐必有小米粥,再搭配饅頭、包子和一些小菜。陳德成在紐約曼哈頓和長島都有診所,長島診所附近有一間瑜珈教室,他看完診會去做瑜珈,讓身心得到休息。他強調,保養之道也要注重飲食結構均衡,澱粉、蛋白質、纖維都要顧到。他推薦豆腐,有蛋白質,是介於主食和副食之間的食物,又富含大豆異黃酮,對女性也好;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澱粉,可以多吃豆腐,但是若有禁忌如痛風患者,要少吃豆腐。冬病夏治 調整身體至於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病,如呼吸道、腸胃、關節,表現出來是咳嗽、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炎。陳德成說,這些病季節性強,又反覆發作,在中醫角度,冬天陽氣不足,體內虛寒,毛孔閉塞,伏寒很難驅散出來。然而,夏天天氣炎熱,可採用中醫的辦法,驅散寒氣,提高體內陽氣,為冬天做準備。陳德成建議,可在三伏天「冬病夏治」。三伏是一年最熱的30天,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氣血流注旺盛,若以溫熱的藥物製作成貼敷膏,激發人體陽氣,能幫助藥物運行,加之毛孔張開,有助藥物吸收,可治療在秋冬易發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他說,清朝中醫師張璐著有《張氏醫通》,有記載於夏天治療頑固的哮喘,到了冬天,哮喘明顯改善,足見已行之有年。
-
2019-12-20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助火上逆,加重疾病!中醫師:你適不適合喝咖啡,看舌頭就知道
咖啡是許多人每天必喝的提神飲品,但是,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大量飲用咖啡。尤其以中醫角度來看,咖啡屬性濕熱,過量飲用會造成陰虛體質者加重化熱傷陰、助火上逆的表現,使原本腹部不適、胃脹痛的症狀加劇。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飲用咖啡,中醫師教你看舌頭即可分曉。1名42歲的李小姐,每天都有喝2、3杯咖啡的習慣,近年反覆出現腹部不適,一躺平就胃脹痛,甚至是打嗝打不停的情況,儘管接受中醫及西醫的治療,但效果不佳。日前到台北慈濟醫院求診,中醫部內科戴有志主任發現李小姐舌裂情況嚴重,明顯有脾胃陰傷,並指示戒除咖啡,再輔以藥物調理,2個月後,胃部不適已大幅改善,舌裂紋路也轉為輕微。中醫:咖啡屬性濕熱,飲用過量會導致脾胃陰傷雖然,有許多相關研究指出,咖啡除提神作用外,還有利尿、收斂心氣、減輕心血管負擔的功用;但是以中醫角度而言,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大量喝咖啡。戴有志主任指出,咖啡雖非致病因子,但屬性濕熱,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在中醫來說,更是加重其化熱傷陰、助火上逆的表現,成為疾病的加重因子。若陰虛體質者長時間飲用大量咖啡,將會加劇身體原有的不適狀況。胃食道逆流的人飲用咖啡,會加重胃部不適戴有志主任表示,多數人因為飲食不正常,經常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如果要緩解不適,必需透過疏泄肝的功能,以促進脾胃運行,而脾胃的功能也助於肝的疏泄,二者可說是相輔相成;但當「壓力」造成肝氣橫逆犯胃,胃火上逆,就會出現胃部脹痛、嘔吐、打嗝,使胃酸逆流加劇。此時若飲用屬性濕熱的咖啡,將加乘病患不適,必須透過能降胃火的黃蓮與制酸的烏貝散治標,輔以固本的健脾養胃中藥來治療。戴有志主任說明,舌頭可以反映身體狀況,正常舌頭應為淡紅色,舌苔薄白、無裂痕,但腸胃狀況不佳的病患易出現舌頭裂紋,而濕熱體質病患則會出現黃色、油亮的舌苔。民眾可自行觀察,若舌頭出現這2種情形,應減少咖啡攝取量。【中醫師小叮嚀】:一天不喝咖啡就感覺精神倦怠,此種情況可改服用黨蔘泡製的茶飲,其補氣顧脾胃的特性,同樣能有提振精神之效。戴有志主任也提醒民眾,就中醫觀念而言,白天屬陽,夜晚屬陰,因此下午3點後不適合再飲用易助陽上火的咖啡,以免陰陽失調,影響健康。此外,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及易心悸或失眠的民眾,同樣因陰虛燥熱的問題而不建議飲用咖啡。延伸閱讀:吃褪黑激素,還是經常失眠?中醫:肝氣鬱結喝玫瑰花茶助改善少年白瘋狂長出來,吃黑芝麻有救?中醫:練太極拳、指腹梳頭就對了〜更年期婦失眠3年睡不好 中醫治療2個月穩定好眠本文獲「華人健康網」,原文:愛喝咖啡舌裂、胃脹痛、打嗝不停…中醫:陰虛體質喝咖啡過量傷脾胃延伸閱讀: 「一定是在做惡夢吧,所以手腳才會不能動彈....」一個27歲中風女孩的病後告白●專欄簡介_華人健康網針對忙碌的現代人,依照不同時節,透過醫師以及各領域專家,提供飲食保健、疾病預防、減重、運動健身、美容保養、養生保健及食譜等醫療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
2019-12-20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基因檢測 沒想到發現腫瘤
癌症家族史是長年夢魘,而基因檢測是我的專長,去年決定給自己一個禮物,接受全基因解碼。沒想到,竟發現自己有極罕見SDHA基因突變。由於發病機率低,以為可以帶著SDHA基因缺陷過一輩子,沒想到追蹤後發現腫瘤,還好早期發現,花八小時切除腫瘤。原想跟基因缺陷共存基因檢測2萬2675個基因,很幸運,沒有遺傳家族癌症相關基因,如大腸癌、肺癌等;但發現我有極為罕見的SDHA基因突變,與五種腫瘤密切相關,分別是腦下垂體瘤、腎細胞瘤、胃腸基質瘤以及「神經分泌瘤」的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身為病理專科醫師,腦海馬上跑出資訊:SDHA相當罕見,研究報告不多,但類似突變基因,如SDHB、SDHD,發病機率皆不高,SDHB發病機率約20%、SDHD發病機率約45%。我推估,應該可以帶著SDHA基因缺陷過一輩子。避免癌變決健康管理但我知道,避免癌變得避開危險因子,制定健康管理計畫,第一步是改變體質,降低血中胰島素及細胞內缺氧誘導因子,減少細胞癌變風險;第二步是定期接受超音波追蹤;第三步是不做高階檢查,因為評估發病機率不高。經過追蹤,今年九月超音波檢查,竟發現胰臟頭有顆六公分腫瘤。當時心情難以言喻,基因解碼驗證了,腫瘤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自己成為罕見病例。調整生活型態後,僅幾次肩胛骨下方肌肉抽痛,並沒有症狀,反覆思索,結論是「運氣不好」。基於對疾病了解,最好早期治療,轉念想,竟有機會在自己身上驗證全基因檢驗與臨床結果。手術證實神經內分泌瘤就醫時,我沒告訴醫師做過基因檢測。十月住院,主治醫師說我的胰臟與十二指腸附近有一顆直徑6.5公分的腫瘤,比發現時還大一些。影像檢查屬多囊性腫瘤,醫師難以判斷,懷疑是黏液腫瘤、淋巴管瘤、胃腸基質瘤、間皮瘤等。主治醫師的判斷,與基因突變可能出現的腫瘤,不謀而合。考量腫瘤位置,醫師推斷我的腫瘤屬於神經內分泌瘤或胃腸基質瘤,抽血檢驗後,認為神經內分泌瘤可能性最高,建議手術。一般在手術過程做冰凍切片,腫瘤若惡性,擔心擴散,會把手術範圍擴大。但冰凍切片結果需耗時30分鐘到一小時。由於已知答案,我告訴醫師「免等了」。術後一周,病理報告出爐,果然如預期是神經內分泌瘤的副神經節瘤。唯一超出預期的是手術時間,原本預計兩到三小時完成,卻因沾黏耗費七、八小時,傷口也從腹腔鏡打兩個小洞,變成開腹,肚子上有條「高速公路」。不過,術後安排皆在計畫中,休息一周後開始上班。基因檢測有助精準用藥從未想過長腫瘤,還是罕見副神經節瘤,副神經節瘤發生率卅萬分之一,已知相關基因約十個,SDHA是其一,SDHA突變導致副神經節瘤機率僅7%,根據文獻,全球僅100多例,其中兩成被診斷時已轉移。不是不怕,而是發現得早,清楚病情來龍去脈,所以不太擔心或害怕;基因檢測與全球倡議的精準醫療連成一氣,對健康人能協助規畫健康計畫,對病患可協助精準用藥,甚至提醒家族史風險。但如果不了解基因檢測、疾病,容易因檢驗結果陷入焦慮與恐慌。了解基因檢測的目的與侷限,接受專業解讀與諮詢,非常重要。醫學辭典/神經內分泌瘤的副神經節瘤副神經節瘤是神經內分泌瘤的一種,指神經內分泌瘤長在副神經節上,長在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稱。神經內分泌瘤每年約有一千名新增案例,常見部位為胰臟、腸胃,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罹患的是胰臟神經分泌瘤。神經內分泌瘤多變,在不同部位症狀不同,因不同細胞病變產生不同反應,以胰臟神經分泌瘤而言,若是α細胞病變,會分泌過多升糖激素、若是β細胞病變,則會分泌過多胰島素,初期難以被診斷。副神經節主要在脊椎附近,副神經節瘤則常見在頭頸部、腎上腺、腹腔,副神經節瘤通常沒有症狀。曾嶔元小檔案現職:●元鼎診所院長●社團法人台灣分子醫學會常務監事年齡:65歲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Mayo Graduate School博士專長:分子醫學、基因檢測、病理學興趣:看懸疑電影、鑽研預防醫學用之精準醫療經歷:●美國田納西大學醫學院前助理教授●輔仁大學醫學院前專任教授●國泰醫院病理暨檢驗醫學部主任●馬偕醫院病理科主任●食藥署醫材諮議委員會副召集人●食藥署醫材諮議委員會委員●保險犯罪防治中心諮詢委員
-
2019-12-19 養生.聰明飲食
苦茶油通便、護髮還可驅蟲 品油師教你如何挑好油
先釐清坊間常提到苦茶油的分辨法。首先,晃動瓶身泡泡的多寡,其實不能完全證明苦茶油的真假與優劣,因為天然未精緻過的油品都含些許蠟質,是蠟質讓油品產生泡泡。其次,顏色代表不同溫度的製程,顏色愈深屬於焙炒或榨油溫度較高的特徵。一般來說,未經焙炒,僅以陽光曝曬、並採重力式機器壓榨製成的苦茶油,油色呈淡雅的透黃或微微的綠色,味道清爽不壓舌,品油時鼻腔略感果樹清香。若低溫焙炒過的種子、經螺桿式製程榨出的苦茶油,顏色則呈亮黃色,口感較為厚實;愈高溫焙炒種子或壓榨時溫度愈高的苦茶油,顏色就會愈接近褐色,味道就更加濃郁厚重,入口時,在味蕾上的重量感就愈明顯。那麼如何分辨苦茶油好壞?第一,先滴一兩滴苦茶油在手背上,用手指推開,透過手的溫度及皮膚毛孔的吸收,會使苦茶油脂中的醇類揮發。此時嗅聞,應該只有苦茶油的味道,如果聞到其他油類的味道,可能不是純苦茶油;如果聞到霉味或怪味等,表示品質不佳。此外,苦茶油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人體非常容易吸收,在手背上推開很快就沒有油膩感。若經皮膚測試時的油膩感很重,或很久才被吸收,不是純苦茶油的機率很大。第二,取一個耐熱的小透明玻璃杯(不建議用紙杯,紙杯有味道,會干擾嗅覺的判斷),容量大約超過一百五十毫升即可。接著滴一兩滴苦茶油在杯子裡,隨後沖入熱水,再用杯蓋蓋住約五秒鐘,然後掀蓋嗅聞看看。如果有霉味或怪味,表示受測油品品質不佳,或存放太久。接著待冷卻後品嚐,如果還有苦茶油的味道,表示成分愈純;如果有沙拉油或其他油味,代表混合其他油類的可能性極大,不是純苦茶油。以上這兩個方法原理相同,但沖熱水的效果更好,更能充分將苦茶油的醇類揮發,剩下的物質很容易就被嗅覺或味覺偵測出來。※苦茶油主要成效特色苦茶油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其比例(百分之八十二點五)甚至比橄欖油(百分之七十二點八)還高。苦茶油也含茶多酚、葉綠素、維生素A、E,以及角鯊烯,被營養學界稱為「植物黃金」,不但可消炎殺菌、修復細胞,還有促進大腦認知功能,並且能防止皮膚老化。*苦茶油怎麼使用?苦茶油的發煙點高達二百五十二度,屬於耐高溫的油類,又具養生療效,因此運用在食物的料理上,可適用於涼拌、煎、煮、炒、炸等全方位的烹調!不過純台灣本土苦茶油的生產量極少,非常珍貴,如果您幸運擁有一瓶道地台灣淺透色的苦茶油,建議讓她發揮最大功效,還是以涼拌、冷淋或直接飲用最好。採直接飲用方式的朋友,一天約五至十毫升即可。‧可代替芝麻油使用傳統上,坐月子餐或拌麵線,通常會使用芝麻油;不過,對於體質較燥熱,或有剖腹傷口的媽咪而言,芝麻油容易上火。苦茶油性溫,正好可以改用苦茶油拌麵線、料理月子餐,是不錯的油類替換選擇。‧消化性潰瘍長輩常說,苦茶油「顧胃」,因此胃不好的人若常食用苦茶油,可改善胃部不適症狀,甚至少犯或不再犯惱人的胃痛。在國科會《苦茶油抗菌因素研究》實驗中發現,苦茶油及苦茶粕萃取或純化物,對幽門桿菌具有抗菌作用。由於幽門桿菌是胃潰瘍的元兇,苦茶油可能對造成胃潰瘍的幽門桿菌有抑制效果,但未來仍需進一步人體臨床研究證實。‧保護心血管苦茶油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減少血管栓塞的機率、調節血脂、血糖,適合高血脂症的人食用。實驗也證實,長期食用苦茶油可降低血清三酸甘油酯含量,並減少低密度脂蛋白,推論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潤腸通便苦茶油有良好的潤腸通便效果,為便秘所苦的朋友,早上不妨先喝一杯溫開水,然後直接飲用5~10cc苦茶油,便秘情況可獲得改善。‧天然的護髮聖品在老祖母的時代,她們會用木梳沾點苦茶油,在梳理長髮後結一個髮髻,使髮色看來烏黑明亮。現代人更幸福,因為可以調入各種喜歡的精油應用上述方法。日本非常有名的「椿油洗髮精」就是運用這個古老的配方,椿油指的就是茶油。如果有掉髮、髮尾分叉或乾燥、白頭髮或頭皮屑的困擾,不妨試試以苦茶油護髮。洗頭時,可在沖洗乾淨洗髮精後、潤絲之前,以一水瓢溫水加數滴苦茶油潤澤髮尾;也可用茶油徹底按摩頭部後停留數分鐘,使頭髮和頭皮吸收養分,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再沖洗乾淨,以達到防止脫髮的效果。‧天然驅蟲劑在農業社會,醫療不發達時,苦茶油常被拿來當作驅蟲藥使用。古早時候,小朋友體內若有寄生蟲,傳統自力救濟就是喝苦茶油。現代則有更可口的良方,就是利用無基改豆漿或椰奶,發酵成植物性酸奶,淋上苦茶油並攪拌給小朋友吃,可以放些果醬或甜菜根糖蜜增加口感。這個安全的美食,既補充媽咪愛心手作的天然益生菌,又可以防治寄生蟲,且大人小孩一樣適用哦!還有不起眼的苦茶油粕(就是榨完油的渣渣),因含有高濃度的皂素,可作為天然無毒的植物蟲害防治劑。直接把油粕灑在植物周圍讓蟲蟲迴避,或將溫水與苦茶粕以四比一的比例混合攪拌,浸泡半小時後過濾雜質(不然會堵塞噴嘴),再倒入與溫水等比例的冷水稀釋,就可噴灑在果樹及植栽上。關於作者/王甯(小毛老師)是一位自然醫學實踐家、品油師、油品職人,也是熱衷環保和動物權益的倡導者。 認證 ‧義大利官方認證品油師(CLUBalogue IOEA Oil Expert) ‧中國公共營養師二級認證 ‧中國健康管理師二級認證 學歷 ‧美國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 MBA 畢 ‧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大學博士 經歷 ‧台灣藥廠副總 ‧外商藥廠總監 ‧中國科技大學休管系業師 ‧中華民國健康促進管理師 ‧經絡儀檢測健康管理師 ‧英國能量花精學會諮詢師 ‧擴大療癒一、二階講師 ‧印度合一大學Mukthi Deeksha 傳導師 ‧澤承生醫有限公司負責人 ‧油豐創辦人 會員資歷 ‧台灣品油專家協會會員 ‧美國自然醫學會會員 ‧國際虹膜醫學會會員 ‧能量醫學會會員 ‧國際催眠學會會員
-
2019-12-17 該看哪科.皮膚
提升肌膚防護能力 皮膚科名醫:把握關鍵十分鐘很重要
【文、圖/摘自蘋果屋《自己的皮膚自己救!》,作者豊田雅彦】正確擦保養品,讓保濕效果加倍「肌活」雖然只有三大要領,但難免還是會有人覺得:「平常都那麼忙了,還要做這麼多事情,未免也太麻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希望你至少也要謹記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肌活①保濕。保濕是指全身都要塗上化妝水、乳液等「保濕產品」,而且用量要夠多。你可以使用「含賽洛美」的保濕產品,以便補充角質層中最重要的成分—賽洛美。至於做好保濕的三大訣竅,簡述如下:第一,順著肌膚紋理塗抹。這樣做的用意在於能讓保濕產品沿著紋理被吸收,而且更加均勻。第二,洗澡後十分鐘內擦上保濕產品。因為剛洗過澡,肌膚表面的皮脂膜跟著流失,容易讓皮膚呈現乾燥的狀態。而入浴時沖洗浸泡身體的水分,在洗澡後十分鐘就會迅速蒸發完畢,因此,把握這關鍵十分鐘做好保濕非常重要。雖然洗澡後通常會想趕快走出浴室去透透氣,但趁著水蒸氣未散,先在浴室快速擦上一層保濕用品,對皮膚來說是最好的保濕方式。 第三,擦的量要充足。保濕產品的用量因種類而異,但基本上都需要厚厚塗上一層,好讓肌膚呈水潤、光滑的感覺。擦完之後,可用衛生紙輕壓,若衛生紙能貼合上去,就表示用量已經足夠。輕鬆強化你的肌膚防護網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肌膚保濕」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兩則最新的研究。首先是「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所做的異位性皮膚炎相關研究。他們將出生未滿一週的新生兒全身塗滿保濕用品,結果發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機率降低至少百分之三十。該研究中心也發現,只要每天洗澡後做足保濕,就能明顯提升肌膚的防護能力。而在本院「URUOI皮膚科診所」中,我也常提醒那些症狀較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在使用含副腎皮質荷爾蒙成分的「外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軟膏(Tacrolimus)」等藥物並獲得改善之後,只要配合做好充分的保濕動作,就能讓肌膚一直維持在健康狀態。遠離惱人的食物過敏與「過敏進行曲」第二項強調肌膚保濕重要性的研究,則與食物過敏有關。自執業以來,我已見過無數母親抱著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衝進診所對我說:「醫生,請幫幫我!」關於異位性皮膚炎,我會在下一章節詳述。而這裡所要先介紹的,則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過敏進行曲(Allergic March)」。這是指:具有「異位性體質」的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依序發作與過敏相關的各種症狀。因為發展過程就像樂曲般有階段性,故在醫學上稱作「過敏進行曲」。而所謂的「異位性體質」就是遺傳性過敏體質。這與是否有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家族遺傳基因及病史有關。對於具有異位性體質的人來說,當身體接觸到外在過敏原,體內就容易製造具有防禦作用且會引發過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IgE抗體」。一般來說,過敏進行曲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從嬰兒時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和食物過敏拉開序幕,接著出現「咻、咻」的喘鳴聲,伴隨氣喘發作。到了後期,則會對花粉、灰塵等吸入性過敏原非常敏感,並誘發過敏性鼻炎、結膜炎和尋麻疹等症狀。嬰兒時期的食物過敏成因,通常與該時期吃下肚的食物有關。由於嬰幼兒的身體對食物的判別、選擇機制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容易在無意間吃進致敏食物。也因此,從出生就要開始避免接觸各種容易觸發過敏的食物來源,如:雞蛋、牛奶、小麥、花生等。不過,直到最近才出現了一種與上述說法完全相反的解釋。那就是:從嘴巴吃進去的食物不見得會致敏,所以不需要刻意避免讓孩子接觸易敏食物。比起食物,透過皮膚進入人體的成分,反而更容易引發過敏。幾年前,日本曾發生一群消費者用了含有小麥成分的肥皂(水解小麥蛋白)之後引發集體小麥過敏的事件,便是一個具體的例子。另一項英國的調查研究結果則顯示,長期使用含花生油成分的乳液,將大幅提升孩子對花生過敏的機率。「明明從食物攝取的量比較多,然而,擦在身體上的東西,卻可能對健康造成更大影響!」關於這個事實,的確出人意料之外。有害物質經皮膚吸收、進入體內所引起過敏的現象,就叫做「經皮毒」。要避免前述的「過敏進行曲」,就必須特別留意經皮毒現象。而具體作法,就是讓肌膚的防禦機能維持穩定。因為一旦肌膚防禦能力下滑,就容易產生經皮毒作用。前面「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所做的研究曾提到:「當新生兒全身做好充分保濕,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機率就能降低三成以上。」所以,若自出生就替肌膚做足保濕、維持肌膚正常的屏障功能,便能遠離經皮毒作用,預防過敏進行曲。
-
2019-12-17 科別.精神.身心
思覺失調症秋冬較易復發 醫:規律服藥重要
秋冬後日照時間縮短、氣溫變化大,精神疾病似乎更容易復發。一名40歲的女性患有思覺失調症,在家人陪伴下每月規律回診拿藥,病情控制還算穩定。不過最近她多次忘記服藥,且出現關係妄想,妄想工作職場男同事對她有好感,甚至幻聽他告白想結婚,嚴重影響工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朱柏全表示,這不是單一個案,每年10月、11月臨床上觀察到不少精神疾病患者症狀復發,原因不明。一說是日照縮短,因為光線刺激會影響褪黑激素與血清素分泌,進而影響睡眠與情緒;另種說法是秋冬氣溫變化大,體質敏感者可能因此出現症狀。思覺失調症症狀可概分為三大類,一是妄想、幻覺等正性症狀,二是情感冷漠、社交退縮、缺乏動機等負性症狀,三是難專注、理解力降低等認知障礙。臨床上較常見患者在秋冬季出現負性症狀。朱柏全表示,規律服藥是控制疾病的重要關鍵。臨床上使用的長效針劑與口服藥成分相同,差別在於前者將藥品注射於肌肉、緩慢釋放,使藥物的血中濃度與療效較穩定,有兩周、每月、每三個月注射一次等三種劑型。上述個案近日經常忘記用藥,在注射長效針劑後,病情便漸漸獲得控制。在思覺失調症患者中,約三分之一的患者經治療能順利回歸社會,行為與一般人幾乎無異;約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在穩定治療中保持60分的行為功能水準;另三分之一的療效較差一些。朱柏全表示,治療成效除了與穩定用藥有關,患者積極樂觀、家庭支持、善用社會資源等都是關鍵。病友與家屬可嘗試參加相關社團活動,如台中市歐啦身心健康關懷協會就提供病友與家屬不同課程,透過活動能獲得對疾病知識、營養照顧、社會資源等訊息,病友間與家屬間也能在康復路上為彼此打氣。
-
2019-12-1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她2次隆乳失敗慘變風乾橘子皮 中醫+飲食救回雙峰
台中30歲曾姓女子有過敏體質,2次隆乳失敗,拆彈後雙峰縮水到變B罩杯,且表面凹凸不平,有如風乾橘子皮,更慘的是拆彈傷口處長出一條明顯的蟹足腫,身上也因癢抓,出現多道蟹足腫。曾姓女子打算在過年前完婚,不敢再動刀,改向中醫師蔡惠君求助,搶救雙峰,經接受針灸、中藥調理,並且配合調整飲食,攝取堅果、魚油、木耳、海帶、魚湯等,避免吃海鮮、加工、冰冷食品,蟹足腫都消退了,雙峰變Q彈平滑,也變得豐滿,令她滿意不得了,開心當個新嫁娘。蓮樺中醫診所院長蔡惠君說,女患者3年前接受隆乳手術,罩杯升級為D罩杯,不知自己是過敏體質,對於植入的異物產生過敏或排斥,因沾黏、變硬而取出,經清創休養後,今年初二度隆乳仍告失敗,雙峰表面凹凸不平更慘的是,拆彈的傷口因過敏體質,變成一條難看的蟹足腫,包括前胸、背部、腋下等多處也因秋冬皮膚乾燥搔癢,抓到變一條條蟹足腫,注射類固醇仍無法淡化。蔡惠君指出,女患者因過敏體質,改向中醫求助,經由中藥調理體質,以及針灸豐胸,在患者過敏急性期,免疫反應過度亢進,先調和肺、脾、腎三臟的氣血,合併清熱利水的中藥,待緩解期,選用提升肺、脾、腎三臟陽氣的中藥,使免疫系統穩定,預防過敏反覆發生。蔡惠君建議,冬天是一年當中人體最適於儲存能量的季節,同時也是女性豐胸最有效的季節,曾姓女患者為了搶救雙峰,除了中醫調理,並且搭配飲食調整,攝取堅果、魚油、木耳、海帶、魚湯等,避免吃海鮮、加工、冰冷食品,很快就看到成效。
-
2019-12-1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過敏性疾病好幫手 中醫師:三九貼可除寒邪
每年中氣溫最寒冷的三天稱為三九天,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部長黃升騰今天說,這三天人體陽氣始發,皮膚乾燥毛孔收縮,血液循環不良,如能在這段期間利用辛散溫熱中藥敷貼於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陽氣,藉由穴位及經絡走向和特性,除可趨除寒邪,還能提高身體抗病力。黃升騰表示,傳統中醫認為這時如果在皮膚上貼敷辛散溫熱藥物,藥物滲入體內效果較平時好,可選擇一些辛熱藥物,白芥子、附子、乾薑、細辛等,在特定穴位上貼敷,用以治療寒症。這種特有的治法稱為三九貼。三九貼日期為今年12月31日、明年1月9日及1月17日。黃升騰說,臨床上利用藥物有元胡、細辛、白芥子等,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進行敷貼,對抗寒冷氣候對人體影響。另一方面針對虛寒性體質或寒濕久留者,黃升騰表示,可以提振陽氣、溫通陽氣,加強驅除寒濕邪氣、增強身體抗病能力,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寒性風濕性關節痛發作頻率,另外容易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穴位敷貼。黃升騰說,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貼敷法可使藥物持續。必須注意孕婦、兩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發燒和咽喉發炎者,不適合此法治療。三九貼後應注意事項敷貼當天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如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消炎藥膏改善。
-
2019-12-16 科別.皮膚
中西醫治乾癬 同喊:別信偏方
在季節交替或免疫力下降時,皮膚出現斑塊脫屑又癢又難受,到底是過敏性體質產生的異位性皮膚炎,還是更難纏的乾癬?讓人困擾不已。實際上,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治療也不同,尤其乾癬不是單純的皮膚病,而是免疫系統失調疾病,不能等閒視之。乾癬目前僅能用藥控制與改善症狀,無法「斷根」,因此不少病友除了看西醫,也會尋求中醫調理。醫師提醒,無論是西醫或中醫,最重要是先確定診斷,對症下藥,千萬別買來路不明的偏方,恐花錢傷身、得不償失。台中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阮昭奎表示,乾癬治療原則為先評估病灶所占體表面積,體表面積未超過10%者,屬於輕度乾癬,可以用外用藥膏,再搭配照光治療,大部分都能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中重度 病灶體表面積超過10%倘若乾癬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或是病灶體表面積超過10%,皆屬於中重度乾癬,此時除了照光治療,也需要加上免疫調節劑等口服藥物幫忙。若治療一段時間,未達療效,健保則有條件給付新型生物製劑。不過,除了西醫治療,也有不少乾癬病友尋求中醫調理。台北長庚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說,正規中醫治療會先了解病程發展,看是否壓力或其他因素造成,再依臨床症狀和徵象表現進行「辨證論治」。辨證論治 中醫治療內外兼顧「中醫治療採內外兼顧。」楊賢鴻說,若是皮膚紅、脫屑症狀四處出現,就屬於風邪,可用防風、蟬蛻等中藥材;而皮膚有滲出物就是濕氣症,就得用利濕藥材;皮膚乾裂使用清熱涼血藥。當病程拖很久,身虛體弱則需補氣。至於外用藥部分,楊賢鴻說,除了青黛藥膏已被證實安全且對皮膚症狀緩解療效佳之外,大黃、黃岑、黃柏製成的三黃外用藥也適用。雖然臨床有個案報告顯示,中重度乾癬患者住院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有助縮短病程,但阮昭奎澄清,尚缺大型實證研究。阮昭奎認為,只要症狀緩解效果不錯,無論中西醫皆可試,但前提還是要先確診。另外,當中醫治療沒有起色,或是反應愈來愈不好,建議回頭尋求西醫治療。煎藥洗澡? 乾癬沒那麼簡單需提醒的是,有病友不是找合格中醫師,而是買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偏方。楊賢鴻說,有民眾用偏方煎藥洗澡,但治療乾癬沒那麼簡單,不是洗一洗就不見。阮昭奎說,壓力、受傷、感染及情緒都是乾癬復發的關鍵,對付乾癬要有恆心毅力,配合處方藥物治療,同時維持正常作息、減少壓力和負面情緒,也別亂吃可能打亂或活化免疫系統的薑母鴨、麻油雞、牛樟芝等食補。「不要三天捕魚兩天曬網,乾癬多能有不錯的改善與控制。」
-
2019-12-16 養生.聰明飲食
「大豆油」冒充白芝麻油!專家教你如何挑純正芝麻油
目前坊間黑芝麻油,多以黑麻油、胡麻油、麻油為名。黑芝麻原料也分不同等級,只有經驗豐富的製油職人才能分辨。黑芝麻油製程中,一定要經過焙炒,才能將胚芽乳中的油脂分開、豆紅素與木酚素釋放出來。不過,焙炒溫度是一門深奧學問。蔡大哥為了控制焙炒的獨家溫度,甚至自己發明了特殊機器,才能製造出既保留養分又香氣逼人的頂級芝麻油。焙炒過度的黑芝麻油略帶苦味,油色更深;焙炒不足的黑芝麻油,則香氣不足且養分無法全然釋放。因此,一瓶上等黑芝麻油在感官檢測中,目視必須為黑中帶紅的深琥珀色,入口則香味久久不散,甚至打嗝中還透著芝麻清香。白芝麻油目前在坊間的貨架上進入兵荒馬亂時代!在精煉大豆油尚未出世的古早時代,白芝麻油是純的,民間會以純香油、香油或小磨香油為暱稱俗名。白芝麻在台灣種植率及製油率都低,純的白芝麻油並不多見。後來,邪惡清清如水的精製沙拉油問世後,許多商人便趁機魚目混珠,製造商會將很廉價的雜色芝麻焙炒得更熟,只添加5-10%。也就是,這瓶白芝麻油不是白芝麻做的,而是未經挑揀的雜料芝麻為輔,基改大豆油為主,而變身的現代產品!自從油品食安風暴出現後,政府便規定成分說明標籤一定要詳實載明,且規定詳列載明的配料中必須依比例高低排序。所以,聰明的消費者如果採買白芝麻油時,標籤上若出現「大豆油」,就知道並不是純白芝麻油。新鮮芝麻油開瓶香氣十足,若遇上溫度更是餘韻悠長。我們人體溫度是可讓醇類(也就是香氣)好好揮發的溫度。因此,在感官檢測上,可先將芝麻油放在手背上搓熱測試,讓毛細孔吸附芝麻氣味,等手溫冷卻後再嗅聞;若是純芝麻油,仍會散發淡淡芝麻味;若沒有味道,則可能添加沙拉油。接著可再將數滴油入口測試,摻香精的芝麻油在入口後香味很快就消失,純芝麻油則齒頰留香。待十至二十分鐘後,若能輕輕打嗝,會有一股芝麻清香從喉間嗝出,那就是高純度芝麻油佳作。另一個辨別油品優劣的通則也適用,那就是只要聞到酸味、霉味、油耗味的任何一種,建議敬而遠之。※芝麻油的主要成效功能芝麻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八五至九○%,油酸和亞油酸約各占五○%。芝麻油的特點是油質穩定,易保存,主因含有芝麻木酚素(Lignans)、植物固醇及酚類化合物等抗氧化物質,可提高自由基清除率。木酚素為一種植物雌激素,可促進新陳代謝、滋養強身、舒緩女性更年期症狀。※芝麻油怎麼使用?營養豐富的芝麻油屬藥食同源,用來調理身體,可消炎止痛,是增添食物風味的日常調味油。‧家常備油黑芝麻經焙炒逼出香氣與養分再榨油,味道濃郁。原本性平屬性若加上薑與酒佐配,就會轉為熱性,極適合冬令進補,但腸胃不佳或孕婦則不宜多食。輕焙的白麻油,香氣則相對清雅,小火炒菜、調拌餡料,或涼拌菜餚皆非常適用。‧調理虛寒體質手腳冰冷的朋友,除了平日多運動強化血液循環外,可以十天一次的頻率,長期食用添加黑芝麻油、薑和酒的食補,便可改善冬天手腳冰冷的虛寒體質。‧女性最佳良伴女性生理期忌口生冷、刺激性食物外,可把握經血排淨後五天內吃麻油料理,如「麻油薑絲紅鳳菜」,補充蛋白質、鐵質與鈣質。女性產後食用麻油藥膳滋補,有助抑制發炎、幫助子宮收縮,高蛋白質也能讓產婦快速補身,是坐月子的最佳良伴。進入四十歲的中年女性,可每天食用不超過二湯匙的芝麻油量,為更年期預作準備,舒緩女性停經前後可能帶來的不適,如熱潮紅、暈眩、盜汗等症狀。‧疏通腸道可於早晚空腹時,喝一小匙芝麻油,有助於潤滑腸道、軟化頑固便便,達到疏通排便功效。‧塗抹外敷麻油有消炎、解毒、去腫、止痛的作用,難怪也是製作「紫雲膏」的材料之一。家裡小朋友如被蚊蟲叮咬,可以塗抹麻油緩解紅癢。※如何辨別芝麻醬優劣?許多人誤以為芝麻榨完油的粕,可以拿來做芝麻醬,這可是一大誤會。芝麻醬是直接以芝麻研磨製成,芝麻含油率超過四七%,且是長纖維;因此好的芝麻醬會油、醬分離,在上面浮一層芝麻油,這是自然現象,用湯匙輕輕攪開即可食用。關於作者/王甯(小毛老師)是一位自然醫學實踐家、品油師、油品職人,也是熱衷環保和動物權益的倡導者。 認證 ‧義大利官方認證品油師(CLUBalogue IOEA Oil Expert) ‧中國公共營養師二級認證 ‧中國健康管理師二級認證 學歷 ‧美國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 MBA 畢 ‧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大學博士 經歷 ‧台灣藥廠副總 ‧外商藥廠總監 ‧中國科技大學休管系業師 ‧中華民國健康促進管理師 ‧經絡儀檢測健康管理師 ‧英國能量花精學會諮詢師 ‧擴大療癒一、二階講師 ‧印度合一大學Mukthi Deeksha 傳導師 ‧澤承生醫有限公司負責人 ‧油豐創辦人 會員資歷 ‧台灣品油專家協會會員 ‧美國自然醫學會會員 ‧國際虹膜醫學會會員 ‧能量醫學會會員 ‧國際催眠學會會員
-
2019-12-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類固醇副作用降至最低!名醫教你抓準劑量讓藥效剛好
【文、圖/摘自蘋果屋《自己的皮膚自己救!》,作者豊田雅彦】建議外用藥劑量為一個指尖日本外用類固醇的強度共分為五級,由強到弱依序為最強效(Strongest)、強效(Very Strong)、中效(Strong)、中弱效(Medium)以及弱效(Weak)。關於用藥原則第④與第⑤點,我再稍加補充說明如下。一般來說,一條5克的藥膏擠滿食指指尖(指尖關節長約2公分),這樣的劑量約為0.5公克,也就是所謂的「一個指尖單位」(FTU,Fingertip unit)。而1FTU可以塗滿的面積約為成人雙手的手掌,相當於體表面積的2%。雖然這個標準也會因患部範圍或症狀輕重而異,但我們仍可以「1FTU=0.5g=兩個手掌面積」來做為參考基準。外用類固醇強度分級表(日本)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藥膏的總容量也會影響指尖劑量的多寡。上述是以一條5克藥膏為例,但若藥膏容量有30克,那麼,軟管口徑相對會較大,一個指尖單位就會變成近兩倍的0.9克。有了這樣的基本概念之後,在使用外用藥時就不容易抓錯劑量了。「一開始先厚塗」,能節省用量又有效雖然大量使用外用藥有一定風險,但若擔心藥膏塗太多會沾到衣服就只擦一點點或薄薄塗上一層,反而會讓藥效大打折扣。塗抹保濕產品亦然,最好還是以「厚塗」為原則,讓肌膚表面呈現水潤感。塗抹完畢若衛生紙能輕輕貼合在肌膚上,就是標準用量。另外,若只在紅腫部位擦藥,藥效也無法完全發揮。換言之,只要是有發炎跡象的地方,都應徹底塗上外用藥,以便加速療程、全面舒緩發炎症狀,並預防反覆發作。接下來說明七大原則中的第⑥點,不要亂吃或亂擦別人的藥。很多人家裡會有存放家人用剩處方藥的習慣,或收著朋友說很好用的處方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但是異位性皮膚炎適用的處方藥,會視每個人的病情、體質和身體狀況而不同。一旦用了不適合自己的藥物,只會適得其反。所以,務必只使用主治醫師為自己開立的處方藥。前面提到的第⑦點原則,也是一樣。目前市面上除了具備藥師執照的藥局,消費者也可以在很多通路輕鬆購得含類固醇的止癢藥品。若真的不得不使用這類藥品,請先向藥劑師確認正確的用藥方式與療效,也最好先諮詢過主治醫師再使用,以保障自己的用藥安全。外用類固醇的建議劑量以一條5克的藥膏為例,於食指第一節(長度約2公分)的位置擠上藥膏。此劑量約為0.5公克,也就是1FTU,可塗滿雙手的手掌。雙手手掌面積約佔人體表面積的2%。藥膏的正確塗法肌膚表面所見的患部,通常只是發炎區域的局部,藏在肌底的發炎範圍,可能比想像中更廣。若只在表面輕輕點上藥膏,將無法讓藥效充分發揮。擦藥時要將藥膏完整覆蓋住患部,並延伸帶到周圍肌膚,才能加快消炎速度,並預防反覆發炎。
-
2019-12-16 科別.皮膚
用冰過的湯勺敷眼睛消黑眼圈?醫師:黑眼圈會更嚴重
Q:冰凍勺子敷眼睛,可打擊熊貓眼?A:熊貓眼讓人外觀比實際年齡大許多歲,網路流傳許多消除熊貓眼的偏方,其中之一是將兩支勺子放在冰水或冰進冰箱,取出後用凸起面輕按在眼睛上五分鐘。對此,皮膚科醫師表示,此舉可能讓眼周血液循環更差、靜脈血液滯留,使得黑眼圈更嚴重。黑眼圈形成的類型可概分為血管型與色素型,血管型的黑眼圈往往源於患者有過敏性體質,影響血液循環、靜脈血液滯留而形成黑眼圈;色素型黑眼圈則源於日曬。黑眼圈一旦形成,就難以去除。即使透過美容醫學方法,像是以染料雷射去黑眼圈的血管色素,仍可能因為患者本身過敏體質與循環代謝問題,使得黑眼圈又快速生回來;以雷射、美白面膜或保養品淡化代謝色素,效果往往同樣難如人意。因此預防勝於治療,避免血管型黑眼圈,過敏性體質者應積極改善過敏問題,另可使用溫熱毛巾敷在眼周,藉此讓眼睛周邊血管擴張,效果有限但仍可嘗試;避免色素型黑眼圈,便要盡量減少眼周曝曬的機會。諮詢專家/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趙昭明
-
2019-12-12 科別.精神.身心
年度關鍵字「與惡」奪冠 醫:思覺失調治療兩成可康復
Google台灣2019年度搜尋排行榜出爐,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奪下Google快速竄升關鍵字總榜冠軍。劇中演員林哲熹更因為深刻的扮演思覺失調症患者,讓大眾更加認識這個疾病。然而許多人對於這個疾病會反覆發病,認為「就是沒有救了」,但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透過治療病情可獲得控制,且近兩成病患可康復。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任葉啟斌表示,思覺失調症通常好發於二十幾歲的青年人,通常和體質遺傳,以及受到壓力、挫折等環境誘發有關。症狀包括妄想、幻聽等正性症狀和沒有動機、注意力不集中、情感沒有反應等負性症狀。若是沒有接受治療,腦部的退化會越來越嚴重,而接受治療有10%至20%的病患可康復。葉啟斌表示,過去第一代藥物以多巴胺阻斷劑為主,針對正性症狀進行治療,使患者鎮靜,但也會產生肌肉僵硬、目光呆滯、憂鬱以及類帕金森症等副作用。第二代藥物除了多巴胺阻斷外也活化血清素,使病患心情愉悅、提升動機,不僅治療正性症狀也改善負性症狀。另外,現在也有長效針劑,每月或三個月打一針,可避免病患病識感不足而忘記用藥、或是不想用藥的狀況,以穩定病情。葉啟斌表示,藥物可控制六成的病情,三至四成仍需搭配團體、復健治療。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則表示,思覺失調患者在急性期透過藥物治療後,會逐漸進入慢性緩和期,通常會視病患狀況給予回歸日常生活的職能訓練。但他也強調,後續仍需要定期回診和服藥,才不會又回到急性期。
-
2019-12-12 科別.泌尿腎臟
37年未追蹤 60歲結石患者驚見輸尿管7顆「糖炒栗子」
從事貨運工作的60歲廖先生年輕時曾因輸尿管長出一顆2公分大結石,動過一次手術,時隔36年,他再因腰痠、血尿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輸尿管竟塞滿7顆有如糖炒栗子大小的結石,所幸除了左腎及輸尿管積水、管徑擴大外,尚未傷及腎臟,經開腹手術取出後恢復順利。收治病患的阮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蔡秉儒表示,台灣泌尿道結石盛行率約10%,且有結石體質者,每2.5年就會新長出一顆結石,該病患之前健檢雖然就發現有小結石,因不會痛就不以為意,沒想到逐漸長成7顆2、3公分大的巨石,連左側輸尿管都已鬆弛。廖先生說,自己因為有結石病史,從不吃豆類、菠菜,也不碰海鮮,不菸不酒、每天必喝3、4千CC白開水,見到醫師取出7顆「閃閃發亮」的石子,自己也嚇了一大跳。蔡秉儒說,現在雖然有震波碎石技術,但適合結石大小約0.5公分到1公分的患者,如果結石過大,仍建議接受內視鏡手術,從輸尿管取出,但因廖先生結石又大又多,最後仍採取開腹手術,在左腹開5公分傷口直接將7顆巨石拿出,手術順利。蔡秉儒說,結石一般發生在中老年人,但近年來因年輕人愛喝飲料,也有不少人20、30歲就找醫師報到,建議民眾應多喝水、多運動,減少吃重鹹、喝飲料,有結石病史者更應每3個月到半年找醫師報到,掌握結石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