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體溫
共找到
1408
筆 文章
-
-
2020-08-27 新聞.健康知識+
天熱易上火!中醫師建議,閃避上火4食物消火氣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飲食模式,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陌生的生活方式。不過,也就是這樣的生活,讓夏天體內的那把無名火燒得更加旺盛!這個夏天想要清涼一下,不妨忌忌口,將「上火食物黑名單」深刻於腦海中,能閃多遠就多遠。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醫師將黑名單中的食物分成4類:辛辣刺激與熱性食物、熱性水果、甜食、冰品,讀者可從列舉中的食物舉一反三,躲過上火食物,保持輕鬆自在的身心。1.辛辣刺激與熱性食物麻辣鍋、鹽酥雞、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炸豬排、羊肉、牛肉、豬肉、雞肉、鱔魚、香料類(如蔥、薑、蒜頭、蒜苗、辣椒、洋蔥)、麻油、四物湯、堅果類(如花生、腰果)、茴香葉、肉桂等,其食物本身的溫熱性質會加重體內之火,使得生理原本蘊藏的火失去平衡,導致上火。2.熱性水果釋迦、榴槤、荔枝、芒果、龍眼是民眾最常吃的熱性水果,因此,攝取適量就好。3.甜食人體熱量主要從澱粉、糖分及油脂中獲取,一旦過量攝取熱量上升,相對地火氣也會上升,包括各式蛋糕、甜甜圈、麻花捲、太陽餅、奶油酥餅、鳳梨酥、巧克力、糖果、餅乾、添加精緻糖的咖啡、茶、可樂、汽水等,都含有豐富的糖分及油脂,想要降火,小點心或飲料就要有所節制。4.冰品冰品或冰塊會讓血液凝結在腸胃道,降低血液循環功能,而且如前文所述也會造成體溫調節的失衡,尤其是已有感冒、支氣管炎、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常因虛火旺盛,造成口乾舌燥,這時如果衝動飲用冰品更容易加重症狀,必須忌口。★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25 橘世代.健康橘
生吃苦瓜降血糖!還有5種「穩糖蔬菜」讓糖友大口放心吃
聽說喝秋葵水可以降血糖?聽說吃苦瓜、喝苦瓜茶可以減肥兼降血糖?這麼多偏方,到底哪個好呢? 臺灣是糖尿病高發生率的地區,而血糖對人體的傷害是全面性的,過高的血糖透過血液被血管帶到全身各處,當人體的的各個組織浸泡在「高糖水」中,想像用糖醃漬水果時,水果整個性質改變的樣貌,如果血糖持續過高,我們身體的組織就會像被糖漬的水果一樣,全身都受影響。 也因此,糖尿病有「全身性癌病」的稱號,幾乎每隔一段時日就會有降血糖偏方傳出來。 山苦瓜降血糖真有效,但要生吃降血糖偏方真的有效嗎?真的有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助降低血糖嗎?之前大家瘋傳「喝山苦瓜茶可治糖尿病」,市面上還有山苦瓜茶飲,強調可以分解脂肪。幾年前筆者曾親自訪問到引起國人「吃山苦瓜」風潮的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主任黃青真,當年在「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中,進行一項「抗代謝症候群苦瓜保健食品研發」的研究,發現苦瓜的萃取物可活化過氧化體增殖劑活化受器「PPAR」。 PPRA這個受體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佔很重要的關鍵角色,當它被壓抑容易使脂肪組織、肝臟組織的代謝發生障礙,若引發血糖過高就會形成糖尿病,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及癌症。 在她的研究中發現,苦瓜真的有助降血糖和抑制熱量,苦瓜的品種以山苦瓜及綠苦瓜成效最好,她以她的動物實驗推估,成人一天要吃80克到100克的山苦瓜或青苦瓜,她建議生吃最好,可以吃苦瓜切片沙拉或打成果汁來喝都有效。 穩糖蔬菜在這裡除了山苦瓜、青苦瓜,還有什麼食物可以幫助穩定血糖呢?劉純君營養諮詢中心負責人劉純君說,傳說的「秋葵水」恐怕沒什麼效果,還不如直接吃秋葵,但其實大多數蔬菜都有助使血糖穩定。因為蔬菜富含水份、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礦物質,熱量低所以非常適合想要控制血糖的人食用,以下建議幾種作用較強的蔬菜: 1.瓜類有研究認為人體生病和「發炎」有關,通常發炎會讓血糖上升,大黃瓜、小黃瓜、絲瓜這類寒涼的瓜菜類可以降低體溫,減少慢性發炎的現象,從而穩定血糖。 2.洋蔥洋蔥含有懈皮黃素跟有機硫化物;又稱烯丙基二硫醚,能使體內胰島素增加。洋蔥含鉻,可幫助胰島素發揮作用。 3.含硫的蔬菜含有硫的蔬菜的共同特徵是氣味很明顯,像蘿蔔含蘿蔔硫素,十字花科含硫代葡萄糖苷,大蒜含有蒜氨酸也是含硫化合物。 4.深綠色蔬菜盡量多選擇深綠色蔬菜,因為血糖高會加速血管氧化發炎,深綠色蔬菜富含的植化素可以抗氧化,保護血管。 5.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蕓薹屬的捲心菜、菜花、綠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芥藍、甘藍菜等。紫高麗菜花青素的含量很高,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損傷。蘿蔔屬的白蘿蔔、大青蘿蔔;以及屬於調味料的芥末、辣根等。 這些成份能降血糖另外從成份來看,因為已知「鉻」成份,有助促進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作用,使血糖穩定不快速升高。劉純君建議可以攝取包括蛋黃、全麥製品、高麩麥片、堅果、綠花椰菜和新鮮肉類富含鉻成份。另外也可以適度用醋,醋有使肝臟減少糖質新生作用,研究顯示醋可影響人體對糖的反應、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醋屬短鏈脂肪酸,是腸道好菌的食物,適度食用有利腸道好菌生長。 而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糖分吸收,有助穩定飯後血糖值,並且能提升飽足感。包括全穀類、蔬菜水果都富含膳食纖維,而多吃深色綠葉蔬菜、全穀、魚、黑巧克力、香蕉和豆類可以補充鎂,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或者適度補充肉桂,肉桂可以改善細胞胰島素阻抗,使血糖穩定。也可減緩消化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進入細胞的量,建議一天吃1到6克,可以發揮和胰島素類似的效果。本文摘自《愛長照》更多更多血糖大小事↘↘↘。降血壓藥反引發高血糖!藥師:這兩種藥物最容易影響血糖失控。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25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症狀千變萬化、全身受影響的多發性硬化症 醫:唯有靠這件事改善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為MS)是一種自體免疫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就是發生於腦部與脊髓的疾病。多發性硬化症與撞到頭、車禍這類外傷無關,而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產生破壞自體中樞神經的疾病。讓神經短路的自體免疫發炎疾病我們的神經纖維表面覆蓋著一層「髓鞘」,髓鞘可以隔絕相鄰的電氣傳導,減少干擾,讓神經纖維傳導速率變快。這原理類似家裡的電線,銅線外圍會包覆一層絕緣外皮,就是為了減少電流傳導時受到干擾、耗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體內有些免疫細胞出現異常,會導致發炎並攻擊、破壞包覆神經纖維的髓鞘,就像是包覆電線的絕緣外皮變得破損、劣化,裸露的銅線容易發生短路那般,中樞神經的神經傳導也會因為髓鞘被破壞而發生「短路」,失去正常神經功能。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部神經肌肉疾病科蔡乃文主任表示,免疫系統的攻擊是隨機的,因此神經受傷的地方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各處都可能出現,受損的位置不只一處,會影響很多不同的神經部位,所以我們會稱之為「多發性」。每次攻擊後,都會讓神經髓鞘發炎受傷,癒合後留下疤痕,也就是所謂的病理上的斑塊,或說「硬化」。因此,從多發性硬化這個病名我們可以理解到,患者的神經纖維留有不少疤痕。「多發性硬化症容易發生於20歲到40歲的族群,」蔡乃文醫師指出,「而且以女性患者居多,女性與男性的比率大約是2:1。」在台灣,有罕病登記的多發性硬化總患者數約為1900人左右,算罕見疾病,但這個疾病在西方國家的患者比較多,尤其是緯度較高的國家。多發性硬化的症狀千變萬化、全身受影響多發性硬化症可能侵犯腦或脊髓的任何一個部位,也因為每位患者髓鞘受傷的位置不盡相同,症狀可說是千變萬化。侵犯到視神經,患者會抱怨視力模糊;侵犯到大腦,患者可能表現出運動功能受損、肢體無力,讓人誤以為是中風。有患者會頭暈目眩,有人講話大舌頭、口齒不清,有的則是失去平衡感。如此多樣化的症狀代表著視神經、運動神經、感覺神經或脊髓的受損,也因為臨床上病徵多、疾病認知度低,經常延誤確診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多發性硬化症是會反覆發作的疾病。蔡乃文醫師表示,「多發性硬化症的每一次發作,都可能侵犯到不同部位,並帶來不同的症狀。」時好時壞、經常復發的多發性硬化症約七、八成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屬於「復發緩解型」(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簡稱RRMS)。患者於疾病發作時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但在一兩個月後症狀緩解、狀況漸漸變好,甚至恢復到正常。「另外一小部分的患者會在症狀復發之間,狀況持續變差,」蔡乃文醫師說,「這群患者大約佔了15%,屬於次發進展型的多發性硬化症(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簡稱為SPMS)。」多發性硬化症要積極控制,延緩病情目前尚未有方式能治癒多發性硬化症,不過有許多藥物可以穩定並緩解病情,透過積極的藥物治療,可以減少復發或新病灶的產生;平日多做運動與復健,能盡量維持正常的活動功能,也要學會與疾病共處,對生活品質改善很大。在藥物治療方面,這幾年來可說是進步很多。蔡乃文醫師表示,過去只有干擾素之類的針劑能被用來治療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得每天或隔天替自己打針。近幾年來,陸續有不少口服藥物出現,患者可以靠吃藥控制多發性硬化症,減少復發機會,比較方便、也不用挨針。目前健保核准的藥物已有七、八項,接下來還會有新的藥物陸續引進台灣。根據患者病灶、病情不同與個人情況差異,醫師會與患者討論來選擇適當的藥物。 「一定要提醒患者,不可擅自停藥!」蔡乃文醫師叮囑著:「不要因為吃藥吃半年沒發作,就以為病好了,而自行停藥。那有可能面臨很嚴重的復發!」運動復健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多發性硬化症會影響身體多處的功能,因此每次急性發作之後,應該盡早進行復健。通常在急性發作穩定之後,便可視患者症狀安排適當的復健計畫。尤其針對肢體無力、緊繃、痙攣等狀況,復健治療會很有幫助。在多發性硬化患者身上,可能就不適用大家平時熟知的「運動三三三」,也就是每週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達133下這樣的運動標準。最重要的是要針對個別患者的狀況擬定運動處方,例如當患者的平衡系統受損,就不該叫他去做打球、騎腳踏車這類型大量講求平衡感的運動。 「曾經有患者到健身房去,看到別人練重訓就跟著練,結果一個禮拜就受傷了。」蔡乃文醫師提醒,「復健與運動一定要考量病情及身體能否負荷,有些患者很心急,想要趕快恢復身體功能,反而容易運動傷害。重點就是,復健運動要量力而為、循序漸進。」一般而言,有氧運動有助於改善體力,維持心肺功能;徒手或借助器材進行阻力訓練,能改善肢體無力;水中運動有助於訓練協調能力,改善平衡感,水中的阻力可以訓練肌力,而且冷水能帶走熱量,運動後體溫不至於升高,可減輕疲勞感。由於每個人的症狀、嚴重度皆不相同,醫師會和患者一同評估,找到合適的運動菜單,漸進式地訓練。「按摩與伸展就比較適合大部分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蔡乃文醫師說:「當肌肉過度緊繃,會引發疼痛不適。靠著居家伸展活動舒展關節與肌肉,很緩和,也不會造成心肺負擔,對關節的活動度與減輕疼痛都有幫助。」運動時務必注意安全,平衡感較差的患者要預防跌倒受傷。無論從事哪一種運動,請隨時留意環境溫度,最好能保持涼爽舒適,而且要記得隨時補充水份。運動復健,對身心都好蔡乃文醫師回憶道,有位患者已罹患多發性硬化症超過10年,反覆發作過好幾次,也留下一些神經學症狀,走路比較不方便,需要拿拐杖,走一小段路就需要停下來休息。患者的家庭支持還不錯,家人都能陪伴她正向面對多發性硬化症,幫她安排了運動復健的課程,雖然她能做的運動有限,不過相當認真學,在家也都不斷練習。「我發現她的整體狀況,包括肢體僵硬的程度、走路的平衡感,都有明顯改善。另一個最重要的是,她的情緒、心情,也都跟著變好了。」蔡乃文醫師說,「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大部分會伴隨一些憂鬱、焦慮的狀況。畢竟當病情反覆發作,對一個人來講是很大的壓力。患者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差?」運動復健、參與活動,除了對身體的症狀有幫助,能改善肢體的肌力、僵硬度,同時也對心情的改善有益。患者很開心能夠來參加活動,也感覺到自己漸漸進步,然後醫師又能調整運動處方,讓他繼續練習。這些活動,其實不只是對病患有利,家屬也能參與其中,可以幫忙、也可以一起做,進而促進情感交流、家庭和諧。貼心小提醒蔡乃文醫師提醒道,很多患者或家屬有進補的習慣,然而多發性硬化症是自體免疫疾病,要避免食補、藥補,任意進補反而會加重病況,甚至導致復發。採取均衡、清淡的飲食,減少身體氧化壓力,對免疫系統的平衡會比較好。平時作息要規律,不要熬夜、不能太累,搭配適當的運動復健,改善肌肉僵硬與肌耐力,按時回診並依照指示服藥,才是面對疾病的最佳方式!原文:
-
2020-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花蓮聯合豐年節湧人潮被指「逆時中」 民眾嘆跳舞太熱口罩戴不住
花蓮聯合豐年節今天晚間登場,吸引大批人潮,但佩戴口罩的人數卻不多。因千人共舞需手拉手,有民眾質疑,是在「逆時中」;也有人認為,跳舞身體熱,口罩根本戴不住。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活動今年移到縣立體育館旁的德興大草坪舉辦,今天起一連3天,每天傍晚5時30分到晚上9時30分,近40組原住民族表演團體接力演出,會場旁也設有上百攤農特產、手工藝攤位,可使用行動支付或振興三倍券消費。不過,正值防疫期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8大場所應佩戴口罩,其中包括人潮擁擠的活動。花蓮聯合豐年節活動吸引大批人潮湧入會場,雖有告示牌宣導戴起口罩,但實際佩戴口罩的人數並不多。專程從台北來參加的游姓遊客表示,戶外應該不用佩戴,且花蓮零確診,不擔心疫情。來自富里鄉阿美族林姓族人說,表演完就會戴起口罩,雖然麻煩,但健康要緊,只要不熱就會盡量佩戴。有民眾質疑疫情期間千人共舞活動,雖在戶外舉辦,但跳舞時身體熱,口罩戴不住,且手拉手跳舞,也不能保持社交距離,似乎「逆時中」了,建議應該取消牽手跳舞的橋段,改跳其他舞步。對此,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長陳建村指出,活動會場4個入口處有設置體溫感測器,民眾進入需消毒、實名制登記,若溫度超過攝氏37度以上會拍照紀錄,並請醫護站人員協助。口罩部分,陳建村表示,考量戶外空間,雖不強制,但有鼓勵民眾佩戴口罩。
-
2020-08-22 橘世代.愛玩橘
仙角百老匯9 世界最大的銀髮舞臺秀!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的「仙角百老匯」,不僅已連續9年帶領長輩站上臺北小巨蛋最高殿堂舞臺演出,更是世界最大的銀髮舞臺秀,迄今已帶領2千多位國內外一般長者與失能長者成功攻蛋演出,並捲動近10萬名觀眾現場感受不老精神帶來的感動。今年10月31日(六)將在臺北小巨蛋持續舉辦的「仙角百老匯9」(免費索票:https://hdpr.page.link/qL6j),亦獲得知名設計師方序中團隊協助。歡迎民眾踴躍免費索票,一起進場觀看這場超乎想像的華麗、精彩、動人的演出饗宴,並為演出長輩喝采鼓舞。在七夕情人節,你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什麼?95歲的蔡經國爺爺與97歲的王吉英奶奶,穿上龐克風的黑色勁裝,兩人遙望遠方的樣子十分酷炫;91歲的江振興爺爺穿上襯衫與吊帶褲,搭配73歲彭寶秀奶奶的復古風旗袍,營造出懷舊而甜蜜的氣氛。這兩對結縭約半世紀的夫妻,於七夕當天首次嘗試「在記者會上走秀」,用羞澀的愛心手勢,向另一半表達無盡的深情。雖然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像極了愛情」,卻用每一天的相處,具體詮釋了最長情的陪伴。而近期他們一起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手牽手來參加「仙角百老匯」的演出!在兩對爺奶甜蜜的走秀之後,宜蘭尾塹社區六位阿嬤大跳Twice的〈what is love〉,認真的模樣充滿活力又不失可愛。尾塹社區歷經三次海選,終於在今年取得「仙角百老匯9」登臺演出的資格,而且擔任壓軸團隊。為了壓軸演出,在服裝上有更精緻的呈現,今年端午節全社區的阿嬤們一起包了兩千多顆粽子義賣,自行籌措服裝經費。這種完全不輸給年輕人的追夢衝勁,又何嘗不是一種浪漫!仙角百老匯帶你體驗不老精神的魅力,翻轉社會大眾對老人的刻板印象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自2007年舉辦「不老騎士摩托車環臺」後,為持續推動活躍老化與不老精神,改變社會大眾對老的刻板印象,從2012年起,已連續9年於臺北小巨蛋舉辦「仙角百老匯」。許多長輩就跟藝人一樣,站上臺北小巨蛋表演舞臺「攻蛋圓夢」,成為他們人生中重要的目標。今年,來自全臺9個社區220名、總年齡超過15,000歲的長輩,依然摩拳擦掌,期待在10/31(六)這一天登上小巨蛋,成為最耀眼的巨星。因疫情影響,許多社區長輩很擔心無法站上臺北小巨蛋舞臺演出,其中更有社區已經報名三次,今年好不容易有圓夢機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表示,當弘道夥伴到各社區去確認長輩們的練習進度時,都常聽到阿公阿嬤說「錯過這次,不知道還有沒有下次……」。弘道深切理解長輩們渴望攻蛋圓夢的決心,與防疫新生活的重要,因此依政府防疫政策,於疫情趨緩啟動防疫新生活後,社區長輩們展開演出練習,藉此讓長輩們能持續保持身體的活動、以及來到社區和大家的互動,這都是減緩身心退化、促進健康的良方,同時也為登臺演出的夢想繼續準備。因此今年入場觀看的民眾,需配合戴口罩、量體溫、實名制等方式,一起支持長輩攻蛋,同時守護大家的健康。【仙角百老匯9】免費索票開放中,歡迎一起來為爺奶們加油!「仙角百老匯9:食神接班人」目前免費開放索票中,場次分為10月31日(六)午場(13:30~15:30)與晚場(19:00~21:00),歡迎民眾帶著親朋好友、全家大小,一起來感受不老精神的魅力,與長輩們認真追夢時散發的無比活力!索票專線:04-2206-0698 #620線上索票:https://hdpr.page.link/qL6j【延伸閱讀】一路觀星到年底!台中福壽山抬頭一望銀河星空、百顆流星閃耀天際7/15起不只3倍券!4大部會加碼券如何用?一次搞懂!推薦▶▶▶line來line去好麻煩!揪團小幫手,搶先體驗》
-
2020-08-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罹新冠 氣管病毒含量高於住院成人 傳染性更強!
麻省總醫院(MGH)發表在兒科醫學雜誌的最新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氣管中病毒含量明顯高於住院成人,無論症狀輕重,兒童可能攜帶高病毒量,意味著傳染性更強。研究人員建議,重啟校園前應考慮兒童可能成為傳播病毒的來源,採取全面檢測。研究數據顯示,兒童在新冠病毒社區傳染中的影響,比原先假設更大。該研究對象為192名0至22歲者,其中49人新冠檢測呈陽性,另有18人患有晚期新冠相關疾病。研究者Lael Yonker說,在兒童身上發現大量病毒讓人驚訝,特別是在感染前兩天。兒童表現出的新冠肺炎典型症狀,如發燒、流鼻涕和咳嗽等,也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影響準確判斷。MGH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Alessio Fasano表示,疫情發生後,主要對有症狀者進行篩查,得出絕大多數感染者是成年人的錯誤結論;此次研究顯示,兒童並不能抵禦這種病毒,兒童成為病毒潛在傳播者的事實不容忽視。研究人員指出,兒童不太容易演化成重症,但可能會是無症狀或輕症病毒攜帶者,或返校後將病毒帶回家中,對於多代同堂的家庭影響更大;此次研究中,51%急性新冠感染兒童來自低收入社區,只有2%來自高收入社區。來自MGH、哈佛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和哈佛大學公衛學院30多名參與研究者,建議不依賴體溫或症狀來檢測和識別校園感染。除社交距離、戴口罩、有效洗手、遠程和面授結合等防疫措施,應對所有學生進行常規檢測,及時報告結果,應為安全返校的必要政策。
-
2020-08-19 該看哪科.皮膚
日本皮膚科醫師教「抗老」!7招抗皺紋 從洗澡開始
抗老,是女人保養的終生課題,但要如何才能正確保養呢?有日本媒體就訪問多位皮膚科醫師,總結7招對抗皺紋的招式,居然要先從洗澡開始。一、洗澡不要順便洗臉很多人,會趁著淋浴洗澡時,順便洗臉,但醫師提醒,淋浴時水壓比較大,直接衝擊在臉上,長期下來會讓肌膚造成負擔,甚至開始鬆弛,所以避免淋浴時,順便洗臉。二、洗臉的水溫很多藝人都分享過,要用冷水洗臉,醫師也這麼說,建議要用比體溫低的水溫洗臉,才不會讓肌膚造成傷害。三、防曬每天都要防曬,這是老生常談,但也是醫師最重視的一件事情,想要抗衰老,就是記得要每天防曬,不管出太陽還是下雨天。四、弄清楚皺紋的原因有些人發現臉上長皺紋,就狂擦抗皺保養品,但皺紋是因為臉部乾燥,還是真的老化呢?如果是乾燥引發的皺紋,那麼要先懂得用保濕,如果是因為老化鬆弛的皺紋,才需要用抗老。五、正確使用化妝棉很多女生用化妝棉,都會摩擦到臉部,覺得這樣比較快速,但化妝棉摩擦臉部,會對臉部造成傷害,應該用輕壓的方式。六、正確的按摩手法很多保養品在使用時,都會說要搭配按摩手法,但一定要跟櫃姐學正確的手法,不然錯誤的按摩方式,會讓臉部越來越下垂。七、保養品何時替換?很多人會想要一直換保養品,嘗試不同功效,但醫師卻說,如果保養品用得適合自己,那麼不用經常換,除非開始出現沒效,才需要考慮更換。
-
2020-08-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旅館不夠? 侯友宜:請中央統一徵調、補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將開放一般旅館也能收防疫旅客,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防疫旅館入住率已達7成5,如果各地防疫旅館不夠的話,中央應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徵收、協調旅宿業者加入防疫旅館,由中央給予業者補助。侯友宜表示,防疫旅館就是要鎖住防疫、不能有任何漏洞,它有很多嚴格規範,像是只能進不能出、做好專業環境打掃、送餐體溫量測等,都要有嚴格監控。侯友宜說,防疫旅館就是要以防疫為主,如何不造成混居、又能確保防疫,中央必須要嚴格律定清楚,防疫絕不能有絲毫漏洞,不過近期防疫旅館面臨新挑戰,回國學生、商務客愈來愈多,新北防疫旅館入住率已達7成5。侯友宜表示,防疫旅館不因為回國人數暴滿而無法處理,應該由中央統一律定,防疫漏洞不能有所疏漏,反而應更嚴格、更嚴謹才是。
-
2020-08-18 養生.運動天地
「早、午、晚」到底哪時最適合運動?減脂、增肌、降血糖...美權威專家揭密:每個時段功效大不同!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足夠的時間運動,我也經常被問到多久一次才是最佳的運動時間。首先,讓我們談談持續性。如果你每天抽不出30至45分鐘不間斷的運動時間,不妨切割成每天2、3段10至15分鐘的運動,你還是會得到一樣的好處。事實上,這個辦法非常有效,因為在清晨和傍晚從事運動可以增強晝夜節律。以前我們的祖先一整天都很活躍,尤其在早晨和傍晚,許多野生動物都是在黎明和黃昏時刻活動,因此狩獵者更需要在這2個時段中行動。晨間運動清晨是外出進行有氧運動的好時機。輕快的散步、或在明媚日光下進行任何戶外活動,都是使大腦時鐘同步最好的辦法,有助於克服任何時差反應、或擺脫睡眠不足的感覺,同時也是維持和增強大腦功能的重要機制。首先,它會改善你一整天的心情。此外,運動會刺激新的腦細胞生成,並增強大腦建立新的神經元連接能力,有助於更深入的學習和增加記憶。我們還知道,運動可以透過改善神經元修復自身DNA的能力,來幫助修復受損的腦細胞。這種作用也能幫助修復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斑塊。你要等到日出後才去散步、跑步、游泳或騎腳踏車都沒關係,你可以在日出前後的30分鐘到2小時開始活動,在此期間,戶外光線可高達800至1,000 lux,這是理想舒適的日光量。明亮的日光會啟動你眼睛內的藍光感應,並在你運動時激發大腦功能。如果你早上去健身房運動,請不要選擇房間最暗的角落,反而要在大型玻璃窗旁邊或在光線明亮的位置。只要你的穿著保暖,一整年都可以在晨間散步,除非有特別的天氣預報。事實上,在冷空氣中運動會得到一些額外的健康益處。冷空氣會激活棕色脂肪,或將白色脂肪轉化為米色脂肪。棕色脂肪富含粒線體(這是任何細胞的能量),粒線體越多代表脂肪細胞具有更多的燃燒能力。此外,在冷空氣中運動時,會燃燒體內脂肪讓身體變熱,只要在低溫下運動,其實就可以消耗掉一些脂肪。運動+限時進食=最大的脂肪燃燒潛力傳統觀點認為,在進行任何運動之前,應該先吃東西,其實並不一定。如果你在早上散步、跑步或騎腳踏車之前,禁食了10至12小時,那麼在運動過程中,身體很可能會消耗儲存的脂肪以獲取熱量。如果你在早餐前先開始晨間運動,那麼肌肉將消耗更多熱量,需要更多脂肪作能量來源,其實反而會燃燒更多體內儲存的脂肪。而且,你的肌肉越多,一整天消耗的卡路里就越多,身體就會越瘦、也越健康。早晨空腹進行劇烈的體力運動(如划船、足球或籃球),對於顛峰表現可能不是最理想的,而散步、慢跑或騎腳踏車則是早餐前可負擔的體力活動。清晨戶外運動的好處基於許多原因,清晨進行戶外運動是理想的選擇:• 你會接觸到日光,使大腦時鐘同步。• 在日光照射之下,可以提高警覺性,並減少沮喪感。• 在寒冷的日子裡,身體棕色脂肪會被激活,並增加脂肪燃燒的可能性。• 早晨皮質醇會自然提升到健康程度,將會減少發炎。午後運動身體運動的另一個好時機是在黃昏或傍晚,從下午3點開始到晚餐時間,此時肌肉張力開始升高,正是進行體能訓練的最佳時間,包括舉重或室內飛輪等劇烈運動。高強度訓練的運動員和那些想要加強體能的人會發現,晚餐前運動,再吃一頓富含蛋白質的膳食,有助於肌肉修復、增強肌肉質量和快速恢復體力。運動達到高峰的因素與身體內部的各種時鐘協調有關。肌肉會在傍晚進行修復時,吸收並利用營養。涉及運動協調的大腦功能通常在白天很旺盛,有助於運動表現。下午的血流量和血壓也很高,能提升肌肉的氧合作用。運動表現也有晝夜節律性。在運動賽事中,運動成績一天內的差異也可能高達25%。如果你希望以最小的傷害從運動中獲得最大的益處,那麼下午就是最佳的鍛煉時間。許多研究指出,運動協調和體能會在傍晚左右達到高峰。針對1970至1994年25個賽季的夜間足球比賽觀察,分析結果進一步證明這一點。當西岸球隊前往東岸參加週一夜間足球比賽,在飛行後48小時內開賽,儘管東岸球隊擁有主場優勢,但西岸球隊擊敗東岸球隊的機會明顯更高。這是因為比賽時間是在晚上9點,正是東岸球隊運動高峰表現期的尾聲。然而,西岸球隊還在舊時區的時差當中,正好發揮了他們下午6點達到巔峰的黃金時間。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下午或晚上運動有2個實際的好處。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減少食慾,所以下午運動不僅有助於燃燒一些卡路里,還可以減少晚餐時的飢餓感,因而少吃一點。運動還可以幫助身體肌肉吸收更多的葡萄糖,而不用依賴胰島素的機制。由於胰島素的產生和釋放在晚上逐漸下降,因此光靠胰島素可能不足以防止身體血糖上升超出健康範圍。晚上只要運動15分鐘,就會增強肌肉吸收一些血糖的能力,使血糖濃度保持在健康範圍內。有些人擔心,如果他們將強度運動留到更晚進行,會變成在晚餐和睡眠之間沒有足夠的時間。假設你的工作時間是傳統的朝九晚五,下班後你先去運動,然後才吃晚飯,那就等於是將晚餐延遲到晚上7點半或8點才吃。沒有關係,因為運動會消除一些罪過,運動帶來的積極好處勝過錯失1、2個小時的TRE(編按:間歇性斷食)。如果你要進行耐力運動,想要加倍努力挑戰極限,那麼你必須記住,你只需要進行10小時的TRE就可以了。晚餐後做運動,有總比沒有好如果你早上或下午沒時間做運動,晚上運動總比沒有好,它自有一套特定的好處,能影響身體代謝的晝夜節律和維持血糖濃度穩定。身體活動會增加對葡萄糖的需求,肌肉可以吸收大量的血糖,因此減少晚餐後的血糖高峰,得以維持在正常生理範圍。晚餐後,適度的體力活動(例如晚上散步或是做家事)也可以幫助消化,讓食物順暢移至消化道中,減少胃酸逆流或胃灼熱的機會。由於胰島素釋放和後續調節血糖的作用在晚上會下降,對於有罹患II型糖尿病風險的人來說,晚上任何的體力活動都像服用糖尿病處方一樣,有助於降低血糖。 目前還不清楚晚餐後的運動是否會影響睡眠,但我們確實知道任何體力活動都會促進良好的睡眠。我們也知道,晚上暴露在強光下會延遲你的睡眠時間,如果你必須在晚飯後才能運動,最好避開明亮的燈光。然而,並非所有的晚間運動都是好的,極限活動或高強度運動最好在晚餐前進行。晚上在健身房或跑步機上運動,可能會使皮質醇升高到早上的水平,並延遲夜間褪黑激素升高。劇烈運動還會使體溫升高、心跳加快,這些因素都會干擾你入睡的能力。你可能不小心發送出時間還早的信號而重設生理時鐘。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晚上進行劇烈運動,大腦會認為現在是黃昏時刻,我們通常很活躍的時段,因此會延遲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正因為如此,有一些在晚上運動的人(並非全部)也會拖到半夜才去睡覺。如果晚上是你唯一可以運動的時間,不妨睡前洗個澡,可以讓你的身體降溫,進而幫助入睡。書籍介紹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生醫權威的8/7/12作息法則,助你有效減重、日日好眠、精神飽滿作者:薩欽.潘達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0/06/11作者簡介薩欽.潘達Satchin Panda, PhD世界知名生醫研究所,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醫學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晝夜節律生物學中心(Center for Circadian Biology)創辦執行委員、皮尤學者(Pew Scholar)。潘達博士是研究生理時鐘對行為、生理機能及新陳代謝的權威專家。曾獲美國年齡老化研究協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Aging Research)中生代成就獎。延伸閱讀: 慢性發炎就像全身在放火!她做這2件事抗發炎,3個月掉7公斤
-
2020-08-18 科別.心臟血管
為什麼夏天也會出現心臟病?心臟科醫師告訴你原因
今年氣候屢創高溫,台灣已成紅通通的「烤番薯」,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者,若發生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可能是心臟病徵兆,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 高溫炎熱也傷心臟 別再以為冬天才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其實夏季高溫炎熱也易傷心,千萬別輕忽。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指出,因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值得一提的是,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戶外至室內應先穿薄外套 避免溫差造成心血管負擔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在室外活動或辛苦的戶外工作者,穿著應儘量以寬鬆、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戴遮陽帽及太陽眼鏡並備足水。當天氣悶熱、空氣濕度大時,建議冷氣設定在26至27度,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可減緩因經常進出冷氣房,冷熱溫差較大所造成的心臟血管負擔,另外如果不開冷氣則保持室內良好通風。生活習慣功不可沒 飲食、運動配合定期檢查是關鍵飲食宜清淡可多選用蔬菜、水果、糙米、全穀雜糧,儘量少吃油膩或高飽和脂肪食物;烹調建議以蒸、煮、川燙代替油炸,且飯菜不宜過鹹,因食鹽過多會使血壓升高。此外,要及時補充水分,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運動有紓解壓力、增進血液循環等益處,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等,或將運動融入和家人一起做家事、陪小孩玩的過程中,例如站著比坐著消耗卡路里高達二倍;而若在戶外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切忌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烈日下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因酒害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300萬人,其中就有19%死於心血管疾病,建議盡量避免飲酒,如有需要,以茶(水)代酒;而吸菸或二手菸,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因此戒菸也是當務之急。此外,應善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已有三高者更應積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延伸閱讀: 熱到頭昏想吐! 刮痧解暑5件事沒注意超NG 消暑吃冰反更熱! 精選10招超有感降溫解熱秘訣
-
2020-08-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他與居家檢疫友人聚會後出現症狀 醫傻眼怒轟:為何這麼急
我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診個案持續出現,不過北榮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就在臉書提到,一名病患因曾與居家檢疫的朋友聚會而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因此到院採檢,讓他無奈說「為何這麼急」,消息一出也讓許多網友生氣撻伐。蘇一峰14日在臉書發文,一位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到院採檢,其中這名患者的其他症狀欄位上竟標註著「朋友8月11日剛從美國回國」,不禁讓蘇一峰無奈表示,「你為什麼要這麼急呢?為什麼一回國馬上要聚一聚,14天後再見面不是很好嗎?」,而蘇一峰也提到,這名患者在採檢的過程中還對他用力打了一下噴嚏,讓他當下心裡毛毛的。而此消息一出也讓不少網友紛紛撻伐,「真是的,用視訊不就見面了嗎?」、「不是隔離嗎,是偷跑還是放人進屋」、「明知道剛從美國回來為何要聚,真的是自私到不行只顧著自己爽」、「遇到這種人醫師真的很無言,根本不珍惜醫療資源」,也有網友提到,「之前確診的大學老師跟友人,就是這麼中的」,更有人說,「找不出的感染源就是這麼來的」、「這個若爆了,就真的本土了」。目前我國國民自海外回台皆需進行居家檢疫14天,並詳實記錄體溫及健康狀況,而隔離期間也應與家人分開居住及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也應避免非必要的訪客拜訪,若在隔離期間違反相關規定將會依照傳染病防治法開罰。
-
2020-08-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倦怠頭痛體溫高 日本醫學會:病徵難辨新冠肺炎或中暑
地球暖化影響,全球氣溫不斷創新高,静岡縣濱松市今天再度出現41.1度平歷史紀錄高溫。日本急診醫學會在匯整國內外2700篇論文,7月發表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熱中暑指南」,提醒熱中暑與新冠肺炎有許多類似的病徵,只從臨床症狀難以判別。日媒共同社報導,指南中提到兩者患者有許多病徵相同。輕度至中度中暑時常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包括倦怠感、頭痛、肌肉疼痛,新冠肺炎患者約有三成有一樣的症狀。重度中暑中常見昏迷失去意識,新冠肺炎患者也有9%昏迷。此外,腸胃不適、反胃、嘔吐也是兩者都會出現的症狀。另一方面,新冠肺炎患者發燒八、九成會發燒,中暑患者也常見體溫升高現像。新冠肺炎最主要出現呼吸道症狀,重度中暑患者也有四成會發生呼吸急促、七成有呼吸困難。不過,新冠肺炎初期症狀之一的嗅覺、味覺障礙,則非中暑會出現的症狀。指南中,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熱中暑,分成預防、診斷等項目,提供了問與答的說明。根據指南建議,室內通風非常重要,冷氣與換氣通風應適時的切換;厚生勞動省新生活式樣也建議使用空調時,也要打開兩個門窗讓空氣流通。此外,長時間戴口罩會增加身體負擔,特別是在運動狀態下,戴著口罩超過一小時就可能影響心肺機能,間接促發中暑,建議適時拿下口罩讓身體休息,並注意補充水分。醫學會在指南中提醒第一線醫師,初步判斷熱中暑但仍懷疑有罹患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時,則應假定有感染,病毒可能存在體表或呼吸的空氣中,做好自我保護,包括事後洗手等防制措施。
-
2020-08-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罷免+補選花費2.8億 戴口罩、量額溫才能投票
高雄市長補選投票今天登場,天氣不錯,疫情警報未解除,規定民眾必須戴口罩投票,進入投票所配合量體溫、手部消毒,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不得進入投票所投票或參觀開票。昨天高雄下午至晚間下起滂沱大雨,今天放晴,但投票第一個小時,看起來投票情況還不踴躍,預估中午過後,出門投票者才會增多。高雄市選委會也說,有發燒症狀選民前往投票時,須登記姓名及聯絡方式,並戴手套由工作人員引導至專用遮屏投票。參觀開票採實聯制,高規格防疫措施,要讓民眾可以安心投票。高雄市長補選投票時間為上午8點至下午4點,投票要攜帶印章、身分證、投票通知單。選舉人可以帶其照顧的6歲以下兒童進入投票所。投票日這天,高雄市公有路邊及路外平面停車場暫停收費。中選會表示,8月15日零時起,禁止透過臉書、LINE等社群媒體或網路論壇發表或轉貼競助選相關資訊,包括文字、圖畫、影音或符號等,或涉及發布、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候選人或選舉民調,否則將處以新台幣50萬元以上罰鍰。高雄市民政局代理局長兼選委會總幹事駱邦吉說,這次市長補選選舉人數為230萬1597人,全市38個行政區,以鳳山區29萬4369人最多,最少是茂林區1524人。這次補選投票首投族為6411人,首次投市長選票者5萬5187人。20至29歲有35萬6711人,30歲至39歲有40萬3989人。高雄市民政局估算,6月6日辦理罷免投票花費經費約1億1000多萬元,8月15日市長補選初估1億6000多萬元,兩項總加約2億8000萬元。選委會表示,高雄市長補選設置1823個投開票所,相較於今年6月6日的罷免投票,有少部分設置地點變動,為方便選舉人查詢投開票所地點,建置投開票所查詢系統。選舉人可至高雄市選委會或中選會官網使用此查詢系統(網址https://polling.cec.gov.tw)。
-
2020-08-14 科別.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最癢的時候,為何總在下班後?醫師:你的過敏,其實是這問題害的
壓力會讓皮膚癢一發不可收拾「心情一煩躁,皮膚就跟著癢!」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經驗?也有些人的狀況是:「忙了整天回到家、一放鬆反而全身癢起來!」以上2種狀況,都與前面提過的「自律神經」運作有著密切關係。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會分別在人體緊張興奮以及放鬆休息時進入活動模式,但問題同時也出在這裡。也就是說,兩者只要其中一方運作過度造成失衡,就有可能誘發搔癢。以交感神經為例,當人體處於持續精神緊繃、煩躁不安的狀態,自律神經運作將一面倒向交感神經,造成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當腎上腺素過量,就會讓身體製造更多引起抗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IgE抗體」,並活化肥大細胞運作、釋放更多組織胺,致使皮膚奇癢難耐。而IgE抗體還會觸發其他過敏反應、引起肌膚發炎。另一方面,當我們卸下壓力、進入放鬆狀態,就輪到副交感神經上場了。一旦副交感神經運作居於上位,血管便會舒張、加速血流,讓體溫升高。在這樣的狀況下,便會壓迫到血管周圍的癢感知覺神經、活化肥大細胞,產生陣陣搔癢。我對上百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做過簡單的調查,問他們一天當中皮膚最癢的是什麼時候?結果,比例最高的答案是「下班回到家換衣服的時候」。也有不少人回答:「一坐上馬桶大腿就開始劇烈發癢,只能一直去抓。」顯然,與壓力釋放有著相當程度的關係。由此可見,造成搔癢的背後因素千奇百怪,想要仔細釐清並不容易。這也正是我之所以會不斷強調「掌握搔癢的問題癥結比什麼都重要」的原因。光過敏每百人之中就有4個人接觸光照會引起過敏反應「小時候都曬得黑黑的,但現在只要曬到一點太陽就會皮膚癢,甚至出現紅腫……」如果你也有相同困擾,可能是「光過敏」,也就是「光敏感性皮膚炎」所致。對於光過敏患者來說,即使是正常的紫外線曝曬量,也會導致皮膚過敏、搔癢紅腫的現象,甚至誘發濕疹、蕁麻疹、水疱等症狀。在日本,每百人就有4人罹患這種紫外線光敏感,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只要紫外線高峰季節4~9月一到、一旦被日光照射又沒擦防曬用品,皮膚就會冒出一顆顆米粒大小、又紅又癢的疹子。光過敏的發病特徵因人而異,有的人只要曬太陽短短幾分鐘就出現症狀,也有人是持續接觸紫外線好幾天才會發作。此外,有些食物、化妝保養品、維他命劑、外用或內服藥物等,也都會加重皮膚光敏感的問題。當患者接觸這些來源並於體內進行代謝之後,就會轉化成光毒物質;若再加上日光曝曬,就會在皮膚日曬處顯現出敏感症狀,也因此,這種皮膚病症又被稱作「光過敏性藥物疹」。使用柑橘香氛精油需特別注意【食物】在容易誘發光過敏的食物中,常見的水果類有:檸檬、柳橙、萊姆等柑橘類及無花果;蔬菜類則有芹菜、西洋芹等繖形科植物或小黃瓜等。這些食物都含有一種名為「補骨脂素(Psoralen)」的「光毒性」成分。光毒性是指在接觸含感光成分的物質後,再加上經由紫外線曝曬,就會對皮膚造成發炎紅腫症狀,亦常伴隨劇癢或起水疱,甚至也可能在皮膚表面留下程度不一的色素沉澱與斑點。有些人在飲用這類食材製成的果汁後,只要一遇日曬,皮膚就會起疹子,所以千萬不能輕忽大意。【化妝品或香水類】化妝品或香氛產品常見的佛手柑精油成分,其中也含有「呋喃香豆素(Furocoumarin)」這種具光毒性的有機化合物。此外,一般芳療常用的柑橘系精油也多含有呋喃香豆素,包括佛手柑、苦橙(塞維亞柑橘)、檸檬、歐白芷根與馬鞭草精油等。由於這類精油具感光性成分,所以建議在使用後的12~48小時內要盡量避免直接曝曬日光。擦對防曬,就能避免肌膚問題【維他命劑】維他命劑也容易引起光過敏。其中尤以維生素B2、B6為最,有的人攝取後一經日光曝曬就會引起過敏反應。也因此,如果一接觸紫外線皮膚就莫名發癢,就要懷疑是否為保健食品所含的維生素所致。【藥物】有些藥物也會添加引發光過敏的成分,例如含鎮痛消炎成分「可多普洛菲(Ketoprofen)」的貼布、抗生素、降血壓血糖藥,或部分抗組織胺藥物,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光敏感性皮膚炎」。因此,長期使用這類藥物的患者,務必與醫師詳細確認。而在臨床上,皮膚科也會採用光敏感試驗或光貼布試驗來為病患進行過敏原檢測。須提醒的是,不管是哪種情況所致,光過敏症狀幾乎都是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要預防光過敏,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紫外線曝曬並塗上足夠的防曬用品,包括衣袖遮不到、容易被曬到的地方都不能遺漏,下巴下方或掌心等部位也要記得補擦。同時,也要搭配陽傘與遮陽帽,讓防曬效果加倍。另外,也應盡量避免在早上10點~下午2點這段紫外線輻射最強的時間外出。書籍介紹書名:自己的皮膚自己救!:1分鐘活化肌膚!全球臨床與研究冠軍名醫的「救膚養肌術」,教你改變膚況、根除皮膚問題!作者:豊田雅彦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19/11/15作者簡介/豊田雅彦 (TOYODA MASAHIKO)截至目前已發表1800餘篇醫學論文、為眾多醫療書籍執筆。一年最多可達兩百五十場以上的學術發表、衛生單位講座及專題演講等,遍及國內外。不但是日本皮膚疾病、搔癢治療與漢方醫學先驅,並對相關領域學術發展及啟蒙教育有極大貢獻。日本皮膚科學會認可之皮膚專科醫師、日本過敏學會認定之專科醫師、日本和漢藥學會理事、日本研究皮膚科學會理事、日本型態研究學會理事。亦為日本美容皮膚科學會、日本乾癬學會、日本皮膚免疫過敏學會、日本皮膚病理組織學會、日本皮膚惡性腫瘤學會、The Society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Federation of Clinical Immunology Societies等單位之會員。合著及共同編寫書籍包括《透析東洋醫學!帶你認識九位漢方名醫》(現代書林)等多部著作。延伸閱讀: 陳文茜:11歲時,家對面的麵攤老闆,用一碗陽春麵讓我記了一輩子
-
2020-08-13 養生.健康瘦身
打造易瘦體質,吃絞肉竟比肉塊好?專家教你挑對蛋白質,靠3招「這樣吃」增肌減脂最有效
養肌=瘦身?認識肌肉與基礎代謝原理,打造「易瘦體質」吧!打造肌肉,就能提升基礎代謝!基礎代謝是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熱量基礎代謝指的是人體在24小時內、靜臥狀態下所消耗的熱量。人體需要許多熱量來維持生存機能,這些熱量提供給心臟、消化器官等,也用來維持體溫。而基礎代謝的高與低,決定了瘦身的難易度。基礎代謝高的身體,就像是排氣量大的汽車,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也會不斷消耗熱量。增肌=增加熱量消耗,變成易瘦體質!1kg肌肉的基礎代謝量是13kcal,也就是說,肌肉若增加1kg,自動消耗的熱量就會增加13kcal。可能有人會覺得增加1kg肌肉卻只增加13kcal的基礎代謝量,為此感覺不划算。但是,增肌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也能使內臟運作順暢,整體來說其實提升了約50kcal的基礎代謝量!維持肌肉不能沒有熱量!肌肉每天的重生量約為整體的1.8%,這和有沒有鍛鍊肌肉無關,而是為了維持肌肉量而必須不斷進行的合成與分解作用。製造肌肉除了需要蛋白質,每1kg的肌肉還需要541kcal的熱量。想打造的肌肉量愈多,需要的熱量就愈多,所以肌肉量多與少的人比起來,光是一天消耗的熱量就有很大的差異。【MEMO】別指望內臟了,提升基礎代謝靠增肌!身體中消耗最多熱量的就是肌肉。雖然內臟肌肉無法靠自己去控制或鍛鍊,但手腳或體幹的肌肉,可以透過飲食或訓練來增強。肌肉一旦增加,基礎代謝也會提高。肌肉每天都在增減,善用原理就能有效增肌!每個平凡的一天,肌肉都一直默默地在進行分解作用&合成作用,只要懂得增減的原理,就能知道身體怎麼維持肌肉,學會有效增肌。肌肉每天都在分解與合成當人感到飢餓,血糖值下降、熱量不足,便會開始分解脂肪及蛋白質,作為熱量使用,這種現象稱為分解作用。相反的,攝取食物之後,血糖值上升,胺基酸就會被送到肌肉,幫助肌肉合成,這種現象稱為合成作用。一天當中,肌肉就是如此不斷重複增減,因此,要維持肌肉就要學會在適當時機攝取熱量。維持肌肉不能不吃你是否也曾為了減肥而少吃一餐呢?事實上,這對肌肉來說是最不好的習慣。因為空腹的時間一長,肌肉就會被破壞,結果別說減肥了,反而養成易胖體質!所以,如果沒辦法或沒時間好好享用食物的話,建議可以改吃富含蛋白質的優格。預防肌肉分解,請確實補充熱量分解作用雖然是細胞重生時不可或缺的過程,一旦過度發生,就會難以維持肌肉,甚至影響身體健康。換句話說,想避免肌肉減少,就別讓身體熱量不足!要預防肌肉分解,請適量攝取醣類,確保身體擁有足夠的熱量。【MEMO】斷醣會讓肌肉被分解嗎?如果限制醣類攝取,血糖值就會一直偏低,導致身體持續進行分解作用,而分解脂肪需要熱量,如此便需要醣類。要是極端限醣,就會導致肌肉量減少,所以不建議同時進行肌肉鍛鍊與斷醣飲食,以免肌肉過度分解。缺少蛋白質,談什麼養肌?蛋白質是身體的主要構成要素,當然,在肌肉養成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現在,就為大家介紹關於蛋白質的基本知識。人體由約10萬種蛋白質組成一般說的「蛋白質」其實有許多種,人體存在著約10萬種蛋白質,為何種類這麼多呢?因為人體各處都需要蛋白質,除了肌肉及皮膚、內臟等身體組織之外,荷爾蒙等分泌物質及消化酵素也需要蛋白質。以重量來看,蛋白質約占了體重的20%。「蛋白質的主要功能」1.組成肌肉、血管、消化器官:除了能組成肌肉,蛋白質也是構成皮膚、骨骼、血管、內臟器官等身體組織的材料。2.荷爾蒙及酵素的原料:蛋白質打造了血液細胞及免疫細胞,及荷爾蒙、消化酵素等維持生理機能的物質。3.能量的來源:每1g蛋白質擁有4kcal的熱量,提供身體活動所需能量。動物性蛋白質:肉類、魚貝類、蛋、乳製品等食材中的蛋白質肉、魚、蛋、乳製品富含蛋白質,並且含有均衡的必需胺基酸,是很優秀的蛋白質來源。想養肌的話,建議積極攝取這類食材。此外,也可將高蛋白粉當成保健食品來補充蛋白質。高蛋白粉也分為動物性、植物性,其中,牛奶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等源自牛奶,屬於動物性,相較於植物性高蛋白粉,擁有更多的必需胺基酸。植物性蛋白質:豆類、大豆製品、穀類等食材中的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食材裡,最具代表性的是豆類及大豆製品。它們跟動物性蛋白質一樣是優秀的來源,具性高有脂質含量低的優點。穀類則含有少量蛋白質。植物蛋白粉的原料可分為大豆、小麥2種,在打造肌肉上,不比動物性遜色,燃脂更有效。【MEMO】胺基酸、必需胺基酸人體由蛋白質構成,蛋白質的材料則是胺基酸。製造蛋白質需要20種胺基酸,其中9種需要透過飲食攝取、無法在體內充分製造,也被稱為「必需胺基酸」。搭配肌肉鍛鍊的蛋白質攝取法要鍛鍊肌肉,請有計畫地攝取必須營養素!來認識搭配鍛鍊的正確蛋白質攝取法吧!攝取蛋白質應該在鍛鍊前或後?究竟攝取蛋白質的最佳時機,應該在肌肉鍛鍊之前還是之後呢?實驗證實兩者沒有太大差異,反而要注意的是搭配什麼飲食。若是考量到消化問題,肌肉鍛鍊最好在飲食前。因此,具體的建議是在鍛鍊肌肉之後好好吃頓早餐,以及晚餐稍微吃過後再鍛鍊肌肉。養肌不是只靠蛋白質,同時攝取醣類最佳!雖然肌肉的材料是蛋白質,但醣類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醣類通常以肝醣的形態儲存於肌肉中,在肌肉被使用時提供熱量。因此,鍛鍊肌肉時,醣類會被大量消耗,使肌肉內的肝醣枯竭。此時若能補充醣類,讓它被迅速運往肌肉,就能補充肝醣。換言之,若不攝取醣類,熱量就會不足,造成肌肉不斷被分解。即便沒有運動,也要謹記每餐攝取20g蛋白質!肌肉的製造時期是肌肉鍛鍊結束後24~72小時內,即便當天沒有鍛鍊肌肉,肌肉仍會被穩定地製造出來。因此,積極攝取蛋白質,並且維持每餐20g,顯得格外重要。空腹會引發分解作用,所以也建議在點心時間攝取蛋白質。【MEMO】蛋白質的補充時機?請搭配運動整體規劃!身體在運動時會引發分解作用,讓肌肉分解;運動結束則切換為合成作用,開始製造肌肉。因此,若能在運動前後補充蛋白質,就能順利合成肌肉。相反的,假如蛋白質不足,分解作用就會持續,使運動效果減半。由此可知,運動與攝取蛋白質是相互影響的,必須整體規劃!增肌減脂一定要吃動物性蛋白質!三餐要充分攝取富含白胺酸的肉、魚貝、蛋、乳製品BCAA之一的白胺酸,對於促進肌肉合成作用非常有效。白胺酸扮演的角色,便是促使細胞內的遺傳基因製造肌肉。肉、魚貝、蛋、乳製品等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白胺酸含量都很豐富,所以最好1天3餐都要確實攝取,切忌跳過不吃。選擇低脂食物,迅速形成肌肉若想有效增肌,最好選擇蛋白質能被快速消化的食物,同時盡量避免攝取會讓消化吸收變慢的脂質。雖然肉類多少含有脂質,不過只要選擇低脂者就沒問題。例如雞柳肉或雞胸肉(去皮),以及牛肉的紅肉部位,都很推薦。想增肌減脂!飲食的烹調也是一門學問!1.少油。最好選絞肉不選肉塊。烹調時要控制油量,建議用微波爐或烤箱等無油烹調。選擇肉類時,也要挑脂質較少的紅肉。此外,絞肉比肉塊容易消化,能更有效率地增加肌肉。不過絞肉通常脂質較多,所以也要盡量挑選紅肉部位。2.運用罐頭加工品,盡量選擇水煮類。想在每天的飲食中加入蛋白質,可長期保存的罐頭就顯得很珍貴。只要有庫存,就算來不及採買,也能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推薦鮪魚、鯖魚、沙丁魚等魚類罐頭。相較於油漬口味,水煮類不含多餘脂質,是最佳選擇。3.利用肉、魚貝、蛋製作常備菜,隨時攝取。常備菜可以幫助自己在忙碌的日子也能攝取足夠蛋白質。即便是烹調上較費工夫的肉類或魚貝類料理,只要一次烹調、保存起來,開飯時間就會變得很輕鬆。而且食材會因為充分入味更好吃。請將肉、魚貝、蛋等靈活搭配,享受各種組合吧!★本文經《良醫健康網》授權刊登,內容摘自三采出版《增肌減脂 蛋白質速查輕圖典:收錄800種常見食品營養素╳正確養肌減重祕訣╳57道健瘦身食譜》,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12 橘世代.健康橘
太熱缺水、血變稠-夏天也會腦中風!4字訣快速判斷
「腦中風冬天比較常發生嗎?」許多人都認為冬天因為氣溫驟降,容易引發腦中風,但是炎熱的夏天也得注意,尤其年紀大的族群更要注意。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昌明表示,上了年紀的人體溫適應範圍變差,因此如果室內外溫差過大,血管異常收縮便容易導致中風。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級醫師賴達昌則表示,腦中風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作息不正常,如果太晚睡或是睡眠不足,自主神經受腎上腺素的分泌而改變,讓人在休息時血壓卻持續升高,便容易增加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導致中風。而上了年紀的人容易腦中風,主要是因為年紀大、血管用久了,管壁容易阻塞或是損壞,沒辦法提供養分至大腦,導致腦細胞缺氧壞死。因此不論是冬天或是夏天,只要作息不正常或是年紀大,都可能有腦中風的風險。賴達昌表示,應維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理時鐘,尤其傍晚六點後最好就放鬆休息,早上等太陽出來後再起身。陳昌明則建議,就算夏天也得注意腦中風的發生,室內若是太熱便需要打開空調、出外時則可先套個薄外套先適應溫度。而若是夏天缺乏水分,血液變得黏稠,也可能堵塞血管引發腦中風,因此外出時要記得多補充水分。而救治腦中風是「愈早愈好」,一旦發現半邊癱瘓、突然口齒不清或是對方不斷問同樣的問題、突然眼睛看不見、昏迷等,一定要趕快想到中風的可能性,盡快就醫。衛福部國健署也推廣中風口訣「臨微不亂」,以爭取黃金治療3小時盡快送醫:「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更多精選延伸閱讀↘↘↘。沾醬食物NG!預防三高,實用4大招立刻學起來。「肩頸酸麻,小便減少」竟可能是高血壓併發症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1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從不提倡多喝水!為什麼盲目多喝水其實不可取?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濕胖:減肥先去濕》,作者佟彤】中醫從不提倡多喝水一個脾虛的人,本身是陽氣不足的,喝進過多的水,不僅無法為身體所用,還會進一步傷害原本就薄弱的脾氣。我有個親戚,八十歲了,年輕時泌尿系統感染,後來因為身體虛弱轉成了慢性,很容易發作。每次尿痛、尿急的時候,她就拚命喝水,結果,感染好了之後,胃都會難受很久,她的胃病可說是喝水喝出來的。盲目多喝水,為什麼不可取?在此,必須很鄭重地告訴大家:古往今來的中醫,不管對什麼疾病,從沒提倡過多喝水!因為中醫是治人,而人不是機器,更不是裝水的容器,不分體質狀況,刻板地按「每天八杯水」的標準灌進去,是違背中醫主旨的。身體缺水的人,不是水沒喝夠,而是他們沒有用水的能力,這種人,往往是脾虛的,如果勉為其難地多喝水,就會像古人說的那樣,「其不曉病者,但聞病飲水自愈,小渴者仍強與飲之,因成其禍」。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這個人總是不能感到口渴,而強飲水,病情會更加嚴重。口不渴?可能是脾氣虛了在中醫裡,「口不渴」是一種重要的疾病訊號,因為一個人只要是正常地代謝,即便不出汗,身體也會透過皮膚進行「無感蒸發」,這個時候,就會因為缺水而本能地感到口渴。之所以不渴,並不是人對渴的感覺遲鈍,而是缺乏「無感蒸發」,該代謝的水沒有代謝出去。身體不缺水,自然不口渴。這些人除了口不渴,還不喜歡喝冷水、喝了就想尿,稍微多喝點水,就覺得自己能聽到胃裡的晃水聲,且會出現眼睛和面部容易胖腫等現象,這都是蒸發不足導致的結果。之所以會蒸發不足,是因為火力不旺,即中醫講的陽氣虛,而脾氣就是陽氣的一部分。水屬陰,運化水是需要陽氣的。用西醫的方式解釋就是,一次喝過多的水,胃壁的肌肉承重過大,胃的排空負擔就會增加,同時,水太多會影響胃內生物酶的濃度。如果這個水是低於體溫的,身體還要調遣全身之力來加溫,才能讓生物酶開始煥發活性。因此,假使是暴飲,還喝的是冷水,就是給身體增加負擔,久而久之會損傷功能,就是中醫說的傷陽氣。一個脾虛的人,本身是陽氣不足的,喝進過多的水,不僅無法為身體所用,還會進一步傷害原本就薄弱的脾氣。中醫建議這種人不僅不要多喝水,更忌諱「飲冷」。如果要喝水,也是少量多次喝溫水,即「頻頻飲之」,而不是咕嚕咕嚕灌完一大瓶水。
-
2020-08-09 科別.皮膚
夏季是油性肌膚的惡夢!皮膚科醫師教4招 臉部秒甩油
今年台灣氣溫屢創新高,加上悶熱的午後雷陣雨,讓油性肌膚的人,臉上狂冒油與冒痘,肌膚狀況持續不好!到底該如何保養油性肌膚呢?皮膚科醫師就提醒,包括使用的保養品、飲食控制、調整保養順序,就能達到控油效果。為什麼皮膚會一直冒油呢?因為體溫上升,會帶動皮脂腺分泌,皮膚科廖苑利醫師表示,要控油,先要降低皮脂腺分泌,搭配保濕,也可以使用酸類保養或A酸。以下4招,幫助大家控油。一、慎選保濕產品油性肌膚其實更需要保濕,很多人洗完臉後,反而會乾癢,就是代表保濕度不夠。但在選擇保濕類產品時,要格外注意成分,許多保濕產品都是脂溶性產品,譬如角鯊烷等,油性肌膚不適合使用,因為會讓肌膚悶住。質地要挑選清爽為主。二、飲食與身體控制要控油,飲食與身體也要跟著控制,譬如避免在最高溫時外出,要讓肌膚表面維持涼感,少吃高升醣食物,因為會帶動皮脂腺的分泌。三、更改保養程序在夏天時,油性肌膚就要避免霜類產品,且不要過度疊擦保養品,反而會讓毛孔阻塞。油性肌膚在夏季保養時,清潔完後,會讓角質層韓水度降低,可以使用化妝水、保濕凝膠,或是加強水狀精華,強化修護與保濕效果。四、酸類保養疏通毛孔想要疏通毛孔,可以多用酸類保養品,如水楊酸等,也可以求診皮膚科醫師,使用外用藥膏、內服藥劑,就能控制肌膚狀況了。
-
2020-08-08 科別.精神.身心
失眠治不好,原來是冷氣溫度調錯!美權威專家超好用「身體降溫法」,讓你一夜好眠
無法一覺到天亮,怎麼辦?傑伊,現年41歲,從事壓力繁重的管理工作,非常忙碌,以至於從來沒有時間運動。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矮小的體格至少超重40磅(約18公斤)。他告訴我他的睡眠品質很糟糕,每晚醒來2、3次,然後就開始擔心自己再也睡不著。為了彌補這一點,他試圖每晚睡8小時,但由於睡眠時間零散,醒來時從不覺得神清氣爽。我建議他嘗試限時進食,每天固定只有10小時的進食時段。幾週後,傑伊跟我聯繫,他聽起來很有精神。雖然他先前追蹤每天進食時段長達15個小時,但他沒多久就適應了新的飲食習慣。他回報說,在短短幾週之內,他已經可以一覺到天亮,連續睡足7小時,體重也減輕大約10磅(約4.5公斤),我對此並不感到驚訝。真正有趣的是,傑伊告訴我,他每天早上都感到精神抖擻,而且只睡了7小時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他再也不必在床上躺8小時,還能利用額外多出的1小時陪伴家人。夜間光照會抑制睡眠調整睡眠最簡單的方法是保持黑暗的睡眠環境。大家都知道在明亮的燈光下很難入睡,你的生理時鐘也不允許,藍光感應會接收到亮光、抑制睡眠並使你保持清醒。但是,光譜中的其他顏色(特別是橙色和紅色)則比較不會抑制睡眠。注意你在晚上所接觸到的光線類型。我們不可能回到黑暗時代,也不能在日落之後關掉所有的燈光。但是,管理好夜間光照,對改善睡眠和保持健康確實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光特別敏感,請嘗試使用眼罩,也確保眼罩的舒適度,在你翻身時會固定在原位。如果太緊,早上可能會感覺耳朵疼痛,合適的眼罩可以改善你的睡眠品質。青少年和睡眠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光照影響而破壞自身晝夜節律。他們比較有可能在晚上熬夜,不只是因為功課或其他活動。也有研究顯示,青少年對光線非常敏感,這代表晚上暴露在強光之下,會延遲他們的睡眠、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我們至少可以做2件事來幫助我們的孩子。首先,可以在傍晚提早準備晚飯,好讓他們在睡覺之前空腹,也比較有可能在晚餐後3至4個小時入睡。同時,我們還應該教育他們黑暗和睡眠的重要性,在寫功課時,也許可以為他們打造一個有助於睡眠的環境,包括書桌上的聚光燈或檯燈,可以照亮桌子,但不會照到他們的眼睛。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邁克・高曼(Michael Gorman)對老鼠和光照進行一項簡單的實驗。晚上他在老鼠窩裡開了很暗的燈,比許多人家中用的典型夜燈更暗,幾乎相當於電視、電話或類似產品的指示燈所發出的昏暗光線。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對這種昏暗的光線,老鼠也非常敏感,牠們的睡眠週期也受到影響。根據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薩默・哈塔爾(Samer Hattar)實驗室的最新研究顯示,即使是來自無害光源的昏暗光線,也會影響動物的睡眠和晝夜節律。雖然尚未針對人體進行嚴格測試,但據說許多人真的對昏暗的光線非常敏感,使用眼罩、或在光線完全無法滲透的黑暗房間裡,會讓他們睡得更好。如果你在半夜醒來喝水、或去上洗手間,開燈絕對會讓你更難以入睡。盡量減少光照,在床旁邊放一杯水,這樣你就可以省了這一趟。或者,萬一你需要上廁所,放在床邊的手機正好可以派上用場,用手電筒功能照亮地板,也能幫你找路。我總是在床邊放一杯水。有些人認為,如果在半夜喝水,會很容易再次醒來。事實上,你喝的水又不超過幾盎司,而且忽視口渴信號才是更糟糕的,喉嚨乾可能正是你半夜醒來的原因。微幅調整照明,你可以睡得更安穩我並不是建議整晚都待在黑暗的房間裡,直到我們上床睡覺。有許多技巧和產品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暴露在藍光下。例如,在晚上關掉天花板吊燈,改用檯燈。像廚房和浴室這些房間,調光器開關很好用,可以幫助減少四周環境的光線,甚至還有照明設備可以設定燈光在一天不同時段關閉和開啟。這些策略對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有好處,是減少夜間居家照明簡單的解決方案。設法讓自己夜夜好眠良好的睡眠可確保第2天有更好的表現。在你休息時,生長激素的分泌會增加,使大腦和身體恢復活力,也使你保持最佳的晝夜節律。良好的睡眠也會增加早上皮質醇的分泌,有助於提高警覺性,同時平衡你的飢餓和飽腹激素,幫助新陳代謝。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睡眠可以調和體內所有的生理時鐘,使你全身運作處於最佳狀態。如果你一直無法睡個好覺,或是時常半夜醒來,不妨試試下列方法:調低室內溫度身體必須在夜間冷卻下來才能入睡。最好將臥室溫度降低到20°C區間或以下,讓皮膚感覺更涼爽,如此一來,血液會流向你的皮膚,讓皮膚保持溫暖,由於血液從身體的核心流出,因此核心體溫可能會下降,會使你更容易入睡。如果無法控制家裡的自動調溫器,不妨在睡覺前淋浴或洗個熱水澡,熱水也會迫使血液流向皮膚,遠離身體核心。有些人會在入睡幾小時之後被熱醒。試試不同的毯子,找出最適合自己用的。如果毯子不是罪魁禍首,檢查一下床墊。泡綿床墊以能夠吸收熱量聞名,在最初的幾個小時,泡綿床墊其實可以幫助身體降溫,但之後會將熱量反射回身體,讓你保持溫暖。書籍介紹書名: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生醫權威的8/7/12作息法則,助你有效減重、日日好眠、精神飽滿作者:薩欽.潘達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日期:2020/06/11作者簡介/薩欽.潘達Satchin Panda, PhD世界知名生醫研究所,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醫學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晝夜節律生物學中心(Center for Circadian Biology)創辦執行委員、皮尤學者(Pew Scholar)。潘達博士是研究生理時鐘對行為、生理機能及新陳代謝的權威專家。曾獲美國年齡老化研究協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Aging Research)中生代成就獎。延伸閱讀: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已經是世界第一!胃腸肝膽科醫師:早餐我絕不吃的4種食物
-
2020-08-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緊南投縣宣導戴口罩 恢復衛生社交距離
南投縣是國內防疫優等生,針對近來國內疫情有趨緊的情況,縣府疫情應變會議決定,考量到縣內知名觀光景點眾多,且近期旅遊人潮明顯增加,除八大場所外,將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人潮密集、密閉空間的八大場所務必配戴口罩」相關措施,積極宣導觀光景點務必配帶口罩,並做好個人防疫衛生工作,提前確實防堵疫情擴散。副縣長陳正昇說,鄰近國家近期陸續爆發二次疫情,縣府除了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的八大場域必須配戴口罩之外,將責成相關局處持續在轄內觀光風景區,針對觀光景點旅遊人潮,加強宣導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及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並請觀光景點業者透過廣播系統,提醒民眾做好自我防疫,抵擋疫情再發。此外,縣府門禁管制、限制部分出入口進出措施,仍維持目前實名制並強制戴口罩防疫措施,現階段進出不需測量體溫,但會視疫情發展及中央政策滾動式調整防疫作為,要求民眾及縣府員工進入縣府,必配戴口罩及勤洗手。南投衛生局也提醒民眾,防疫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養成定時量體溫,肥皂勤洗手,減少觸摸眼鼻口,盡量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若有發燒、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請務必在家休息,不要到公共場所,若有必要外出,如需就醫,請務必戴口罩並妥善處理口鼻分泌物,全民一起做好防疫。
-
2020-08-06 新聞.健康知識+
高溫炎熱 醫師建議戶外工作者喝水量要增倍
天氣炎熱,氣象局針對中彰投連續多日發布高溫警報,彰化縣衛生局統計今年7月已有7人熱到送醫院急診醫院也發現高溫導致急性腦中風、與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增加,建議在外工作或活動的民眾多補充水分。高溫炎熱各地氣溫創下新高,彰化縣衛生局醫指出,中央氣象局在7月就針對彰化發布19次高溫警報,明顯比去年熱,患者送醫時大都是冒冷汗、暈眩、無力,有的意識改變,大都是長時間在外工作的民眾,彰化縣埔心鄉36歲陳姓男子7月21日凌晨被送醫時體溫高達42.5度,意識不清且有抽搐現象,轉往彰化基督教醫院救治,住進加護病房。彰基副院長周志中指出,這段時間熱衰竭的人較多, 人感到懶懶的、不舒服但體溫不一定高,熱中暑則是最嚴重的熱傷害,患者體溫通常高於攝氏40度以上,且意識不清,全身通紅、脈搏起初變快,必須趕快送醫急救,建議上午10點至下午2點間避免外出,出門也最好要撐傘,可降溫3到5度,一般人一天需喝2千cc的水,若在外戶外工作或運動者,每天應該補充水分應增為2倍。
-
2020-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高捷不全程戴口罩將開罰 雙鐵維持現有規定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八大場所應配戴口罩,包含大眾運輸工具。台北捷運、高雄捷運宣布,即起恢復搭乘捷運要全程戴口罩,勸導不聽者最高可罰1萬5000元,並拒絕運送。對於雙鐵是否跟進,交通部表示,有關昨日衛福部長陳時中對外呼籲民眾出入大眾運輸等八大場所必須配戴口罩事,經詢問中心社區防疫組表示,交通部目前針對大眾運輸戴口罩規範仍可維持,無須調整,亦即進入大眾運輸場站要戴口罩,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亦須配戴,符合指揮官昨日發言內容。台鐵局長張政源表示,一切遵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台鐵局副局長馮輝昇說,目前仍在防疫期間,均依據指揮中心防疫新生活規定,確實辦理各項防疫措施,包括進站量測體溫、配戴口罩等,如遇未依規定戴口罩的旅客,將依標準作業程序(SOP)進行勸導、提醒,目前所有旅客均會配合戴上口罩進站或自行離開,如有發生旅客不理性硬闖的情形,也將通知路警局協助處理,如有違法事實,將由路警局依法報送地方政府衞生單位進行處罰。馮輝昇再次呼籲,防疫期間請乘客仍要確實遵守相關防疫規定,並感謝所有旅客的配合,持續一起共同守護台灣,確保自己與他人的健康。台灣高鐵公司則表示,公司持續依據交通部政策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規定,配合執行各項防疫措施,目前相關做法並無改變。按照雙鐵目前規定,進站仍須配戴口罩,強行進站可請鐵警開罰3000元到15000元,或是拒絕運送,但進站後只要保持社交距離就不會強制戴口罩,且在維持社交距離,或是相鄰旅客戴口罩,就能在車內飲食。基本上因為車廂內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民眾仍會戴上口罩。
-
2020-08-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沒守戴口罩規定 雙北將開罰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升溫跡象,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八大場所應配戴口罩後,台北市政府昨宣布啟動第一階段防疫應變機制,民眾出入公共場所、大眾運輸、醫療院所、北市府等場域均須戴口罩,並落實實名制,勸導期一周,過後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至於小巨蛋、北流等將舉辦大型活動,北市府也要求工作人員活動前落實兩周健康管理、動線管制、進出人員健康監測、實名制、室內活動超過一百人、室外超過五百人須向觀傳局申請。新北市昨起再新增五大場所恢復戴口罩,特殊場所持續實名制,違規即開罰;桃園市衛生局憂心國內有潛在個案,建議移工、外籍生聚集場所須戴口罩。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海島型國家重要策略就是阻絕於國外要守好,若沒守好,境內再管控也沒用。最近個案都是境外移入,還有的經過一段時間發現確診,卻不清楚本土或境外案例,像磐石艦到現在,艦外還是艦內感染還沒定義。他說,要求入境者全面普篩不是他個人意見,是把專家意見說出來讓中央知道,但地方會尊重中央的決定。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昨說,從台灣近月出現的日本留學生、泰籍移工到比利時工程師案例來看,國內恐有潛在個案,他建議移工、外籍學生聚集場所一定要戴口罩,確保安全。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會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討論尋求一致作法,較為恰當。侯友宜昨再宣布,即日起KTV、電影院、K書中心、補習班、電梯等密閉空間恢復戴口罩,特殊場所也將持續實名制,違規就處罰。博物館、表演場館表示,防疫新生活開跑後,解除間隔坐限制,但仍維持進場量體溫、手部消毒、戴口罩、實聯制等防疫措施。教育部綜合規畫司科長林雅幸說,各級學校按照指揮中心規定走,如能維持社交距離可不戴口罩。大眾運輸方面,雙鐵規定進站仍須戴口罩,進站後只要保持社交距離就不會強制戴口罩,且在維持社交距離,或是相鄰旅客戴口罩,就能在車內飲食。
-
2020-08-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藝文館所、大眾運輸要戴口罩 防疫規範一次看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民眾去醫療機構、賣場、大眾運輸等八大場所應佩戴口罩。博物館、表演場館表示,防疫新生活開跑後,解除間隔坐限制,但仍維持進場量體溫、手部消毒、配戴口罩、實聯制等防疫措施。教育單位和大眾運輸也說,一切按指揮中心規定辦理,如能維持社交距離可不戴口罩,反之則要戴。博物館、表演場館故宮指出,入館觀眾須遵守1.5公尺社交距離規範,但若雙方正確戴口罩,則可豁免社交距離。館方建議入館觀眾盡量戴口罩,以免造成參觀時之不便。如遇未戴口罩觀眾,故宮將要求所有入場觀眾保持間距進行參觀。故宮另於8月1日起恢復「定時導覽」,這是近距離群聚室內活動,不易維持社交距離,故宮請參加觀眾全程戴口罩。另配合實聯制,於報名時確實登錄聯絡資訊。台中國家歌劇院表示,除了持續落實入館民眾戴口罩、量體溫、提供酒精消毒洗手,欣賞演出觀眾須全程戴口罩、採實聯制。強化措施還包括將館內所有電梯面板更換為聲控系統或非接觸式按鍵,降低民眾於館內活動的接觸範圍。兩廳院表示,維持量體溫、手部消毒、配戴口罩等相關規定。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災害防救緊急應變小組」指揮官郭遠仙表示,該中心除解除間隔座限制,活動仍應落實量測額溫、手部消毒、實聯登記、全程戴口罩等措施。教育場所教育部綜合規畫司科長林雅幸說,各級學校都按照指揮中心規定走,如能維持社交距離可不戴口罩,反之則要戴。台北市補教協會總幹事張浩然也說,補習班的防疫都採最高規格,如果家長擔心大班課有群聚感染風險,各班都配合改線上課程,並快遞講義到學生家中。大眾運輸按照雙鐵目前規定,進站仍須配戴口罩,但進站後只要保持社交距離就不會強制戴口罩,且在維持社交距離,或是相鄰旅客戴口罩,就能在車內飲食。基本上因為車廂內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民眾仍會戴上口罩。針對指揮中心宣布大眾運輸場站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車廂須配戴口罩,有條件開放飲食政策是否改變,台灣高鐵公司說,將持續依據交通部政策及指揮中心規定,配合執行各項防疫措施,目前相關做法並無改變。台鐵局也表示按照指揮中心指示辦理。
-
2020-08-06 新聞.健康知識+
天熱不僅老人、小孩要注意! 服用4種慢性病藥物也容易中暑
入夏以來氣溫不斷飆升,適逢暑假期間,民眾也都攜家帶眷到各地旅遊與戶外活動,但若暴露在陽光底下過久,當心出現熱傷害狀況。熱傷害症狀包括中暑、熱衰竭、熱痙攣,其中以中暑最嚴重,而熱衰竭、熱痙攣則是因高溫環境造成水分和鹽份流失太多,所以補充輸液和電解質後很快就能改善。散熱調節失衡 初期症狀包括頭暈、噁心、疲倦無力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魏智偉表示,在高溫環境中若出現散熱調節失衡,造成體溫超過 41.1℃(106℉)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即稱為中暑。初期症狀表現包括頭暈、頭痛、疲倦無力、噁心、視力模糊、呼吸急促、皮膚乾燥無汗等,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可能會引起煩躁不安、幻覺、動作不協調、昏迷等意識障礙情形。嚴重時可能併發癲癇、心肺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肝損傷、腎損傷、電解質失衡(高血鉀、高血磷、低血鈣)等,恐有生命危險。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易中暑 服用4類藥物也要注意 魏智偉主任指出,中暑高危險群除了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之外,若服用的藥物會影響體溫調節,中暑的機率也會增加,可能影響體溫調節的藥物大致區分如下:1.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如治療鼻塞用的抗組織胺、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藥物、部份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等,可能會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2.交感神經作用劑:如咖啡因、麻黃素等,會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皮膚血液流量,導致散熱功能降低、同時增加代謝性熱能,使體溫上升。3.部分降血壓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可能使心血管系統反應高溫調節的能力降低,利尿劑則可能影響人體水分與鹽分平衡。4.抗憂鬱及抗精神分裂症藥物:抗憂鬱劑會抑制排汗,而治療精神分裂症藥物會抑制擴張皮膚血管的訊息,使身體較難排汗散熱。魏智偉呼籲,有服用上述影響人體體溫調節藥物的民眾,務必補充足夠水分與鹽分、烈日下戴帽子或撐傘遮陽,並且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底下(一般民眾約15分鐘以內),適當休息並保持場所通風;切勿自行停藥,若有任何用藥疑慮應諮詢主治醫師,避免病情惡化,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天熱背部狂冒痘? 這些NG行為你我可能天天都在做 熱到頭昏想吐! 刮痧解暑5件事沒注意超NG
-
2020-08-05 癌症.乳癌
乳癌≠絕症! 醫師解密:整理提高存活率這件事一定要做
一名54歲女上班族,四年前確診荷爾蒙受體陽性第二期乳癌,服用抗荷爾蒙口服藥物後,病情控制得宜。不料後來回診時發現癌細胞有脊椎轉移,甚至出現肺積水症狀,但若接受化學治療,副作用會影響日常生活及外表,患者不願因此丟掉工作,剛好借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為由不願回診,好在經醫護人員勸導後,積極治療病情才能再次得到穩定控制。 抗癌藥種類多元 正確治療提供生活品質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吳世重醫師表示,因為擔心副作用而不敢化療,這是不正確的觀念,以現今抗癌藥物的進步,大多能把癌症控制並減少副作用發生。以上述案例為例,當初患者檢查時癌指數高達200多,正常值為30以下,是標準的7-8倍,經安撫及充足的衛教後,建議使用抗荷爾蒙藥物搭配標靶藥物CDK4/6 抑制劑治療,最後病情逐漸穩定外,還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不會出現落髮、嘔心等副作用影響工作,還能透過健保給付降低日常經濟負擔。 積極回診治療 勿把疫情當藉口 吳世重醫師提到,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乳癌病友抱怨回診需要常進出醫院,擔心會提高感染病毒的風險,甚至把它當作藉口而拒絕回診或中斷治療,其實,醫院已做好完善的防疫措施,進入院內需要量體溫、雙手消毒、必須配戴口罩等,相對於一些不知名的場所,反而更安全,切勿道聽塗說,引起過份擔憂。吳醫師補充說,若有任何困難和壓力,可透過院內支援系統協助跨過難關,例如個管師、病友團體、社工師等,互相陪伴並不孤單,請積極接受治療。 民俗偏方誤病情 遵循醫囑治療才有效 吳世重醫師呼籲,乳癌不是絕症,配合醫院正規抗癌治療,生存機會很高,甚至可以長期穩定病情,日常生活如同正常人無異,不要相信偏方、民俗療法等無科學根據證實的治療方式,病情拖延下去,一不小心會更加嚴重!(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胸部有硬塊不一定是乳癌! 每個人都要會的簡易自我檢查法 乳癌不一定會先在乳房摸到硬塊! 這些部位也要注意
-
2020-08-04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
我又增一新冠肺炎境外移入 菲律賓普篩後第10例現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我國又新增一名菲律賓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這是我國7月26日開始執行菲律賓入境全篩後,截至目前第10人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50多歲女性(案476),長期居住菲律賓,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今年1月,8月2日獨自返國。莊人祥表示,個案7月30日開始發燒,未於菲律賓當地就醫,8月2日返國時填報有發燒症狀,入境量測體溫略高(37.7度)且有咳嗽、喉嚨有痰及肌肉痠痛等症狀,於機場接受採檢後送至集中檢疫所,經檢驗於今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衛生單位正調查個案搭乘班機之前後二排旅客,以匡列接觸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截至目前累計8233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萬1228例排除),其中476例確診,分別為384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待釐清。
-
2020-08-02 新聞.健康知識+
熱水澡和冷水澡哪個對健康比較好?研究實測結果揭曉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休息的藝術》,作者克勞蒂亞‧哈蒙德】泡澡真是萬靈藥如果說了這麼多,還是不足以說服你泡一個長長的澡可能有益身心健康,那麼試試下面這份發表在雜誌上,就只是簡單題名為《溫度》(Temperature)的研究如何?研究人員表示,男性泡澡一小時,燃燒的卡路里等同於散步半小時。這句論述聽起來似乎太美好了,實在難以置信,但請記住,水溫必須始終保持在攝氏四十度,所以要是你想在家裡試試這一招,就得不斷補充浴缸中的熱水。實驗結果倒是挺顯著的:參加實驗的男性身上配戴的葡萄糖檢測儀顯示,他們泡澡時能量消耗比率提升八○%。這麼一來,有沒有其他研究主張乾脆放棄運動,只要泡澡就好?真可惜,沒有。同一批受試男性騎乘健身車燃燒的卡路里更多,所以若從健身運動的角度來看,研究人員單單只是建議,泡熱水澡可視為新陳代謝失調族群的補救藥方,因為他們已經無計可施。即使如此,熱水澡所提供的強大力量著實讓人印象深刻。有人建議,熱水澡或許有益你的心臟功能。最近有項研究詢問日本銀髮族一星期泡幾次澡,答案從零到嚇死人的二十四次都有!簡直和古羅馬人旗鼓相當了。不過重點是:那些一星期泡澡超過五次的族群(我覺得這是平均水準),多半有一顆強壯的心臟,而且循環系統也比較健康。但務必當心泡澡時間不可過熱、過長。奧地利哲學家路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喜歡自己的浴缸裝滿滾燙的熱水,還到處吹噓自己可以承受高溫。拿這一點說嘴實在有點奇怪,畢竟毫不讓人意外,這恐怕不是一個好點子。在熱愛泡澡成痴的東京,法醫辦公室曾提出報告,二○○九年至二○一一年短短兩年間就有三千二百八十九例與沐浴相關的突然死亡案件,數量多得嚇人。大部分死者超過六十歲,而且都是發生在冬季。幾乎一半的案例顯示與心臟問題有關,四分之一則與酒醉有關;但是讓人擔憂的反而是,三分之一的案件無從解釋。在眾多可能性之中,有一項是泡熱水澡的時候溫度太高了。如果把這份「日本泡澡大屠殺」數據,和其他個案研究一併考量—二○○六年,韓國有一名男性糖尿病患者泡澡三小時結果中暑,併發多重器官功能衰竭;四年後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中國,一名患者泡完溫泉後死亡;一九八五年,阿拉斯加有一群人使用被污染的浴池泡澡,導致毛囊發炎—你可能會覺得泡澡終究不是那麼理想的休息之道,或者無法提供你尋覓的理想休息類型。不過,幸好泡澡引發的死亡事件很罕見。儘管如此,要是你擔心過熱問題,要不要試試看沖一場冷水澡? 這是故意搞矛盾嗎?最近冰水游泳可說是大行其道,有很多人按讚浸泡在冰水中好處多多,說是可以讓你頭腦清醒、精神百倍,還可以提振精神。我有幾名朋友住在蘇格蘭東部福斯灣(Firth of Forth)的小鎮,一直試圖說服我在元旦那天一起下海游泳,他們說這是當地傳統,而且非常「刺激」。聽他們說完後我暗忖,這真是有夠痛苦的慶祝法,所以我說,謝謝你們的好意啦,我有自己的傳統養生妙招,可以搞定跨年夜狂飲的後果:一整天賴在床上就好。事實證明,科學站在我這一邊。長期以來,熱水浴和冷水浴對健康有何影響,一直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多數研究都聚焦頂尖運動員,以便找出比賽後最佳的肌肉恢復之道。不過在此我很開心向各位報告,證據顯示,冷水浴的好處相對附之闕如。英國網球明星安迪.穆瑞(Andy Murray)對大家發誓,每次他打完球賽都要沖澡、進食、按摩,然後坐在八度至十度的冷水柱下方八分鐘。他不是唯一這麼做的人。奧運女子七項全能金牌得主潔西卡.安妮絲—希爾(Jessica Ennis- Hill)為了肌肉恢復,也曾站在裝滿冰塊的大垃圾箱裡。穆瑞和安妮絲-希爾相信,降低體溫、血流與肌肉組織的發炎症狀,可以加速運動後的體能恢復,所以將身體浸泡在冰水裡;這就像是為了減輕肌肉拉傷後產生的疼痛和腫脹,於是在大腿中夾一袋冷凍豌豆。如果是偶爾受傷,這種做法效果很好,但是專業運動員和業餘運動控同樣都希望鍛煉肌肉,所以這時如果嘗試壓抑發炎症狀,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倘若血流減速,有可能會在疲勞或受損後拖累肌肉自我重建的能力。雖然有些專業人士經常噗通一聲就跳入冰水浴池,但這種做法的隨機對照研究,卻遠比你想像中來得少。一支來自澳洲、挪威和日本的團隊想比較冰水浴和一般許多運動員常做的溫和暖身運動,由於這場研究太複雜了,廣召大量受試者參加實在太不切實際,最終只能選擇九名活躍的男性參加。他們分別在不同日子進入實驗室,開始實做一連串複雜的弓箭步、蹲馬步、冰水浴、慢騎單車、血液檢查甚至大腿組織切片檢查。測試結果顯示,如你所期,運動後肌肉中的發炎反應標記增加了,但是沖冰水浴完全沒有改變發炎程度的效用,也無助肌肉休息和恢復。這道結論對我很管用,我絕對不沖冰水浴、不洗冷水澡,也不在元旦那天跳下福斯灣冰泳。
-
2020-07-3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熱到頭昏想吐不只有刮痧 中醫師教你避免中暑這樣做
動輒37、38℃的炎熱夏天,就算不做任何事情也汗流浹背,在馬路上行走更是酷刑,若不採取一些防暑消暑的措施,非常容易中暑。中暑是指身體的中樞的體溫調節出現問題,無法正常將熱排出身體,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許秀慧表示,可將其分為「陽暑」及「陰暑」,這兩者雖然都是中暑,但原因截然不同,治療方式當然也不一樣,可不要搞錯了。中暑分「陽暑」與「陰暑」 出現意識混亂、皮膚乾燥應盡快送醫許秀慧說明,陽暑即是西醫所談的「熱傷害」,是指身體在酷熱的環境下,無法有效維持正常體溫,輕微中暑會出現頭暈、頭痛、臉色蒼白、噁心、大量出汗等;嚴重的話,體溫會超過40℃,有中樞神經異常狀況,譬如意識混亂、情緒不穩、說話不清不楚、皮膚乾燥(因為無法正常出汗)等,這種中暑非常危險,必須趕緊送醫。比起陽暑,現代人中陰暑狀況更常見。許秀慧解釋,「陰暑者,陰暑而受寒者也。」意思是說,用錯誤的解暑方式導致,舉例來說,原本在戶外的高溫環境下,一下子進入低溫涼爽的冷氣房;或者是大汗淋漓的狀況下,突然喝大量冷飲或沖冷水澡,使皮膚表面毛孔、微血管急速收縮,引起散熱不良,導致中暑。中暑刮痧有訣竅 補充溫水助代謝然而,不少人會利用刮痧除暑熱,但許秀慧強調,僅適用於中陽暑的狀況。準備刮痧時,先用乳液或是按摩油塗抹皮膚,輕輕刮即可,直到出現紫紅色痧點就應停止;刮完後,因為毛孔打開,體內熱氣、水分都會散失,這時一定要喝杯溫開水,不僅補充流失的津液,也有助代謝物排出。刮痧的方向,應從「督脈」開始刮,沿著脖子、肩膀、背部,由上往下瓜;接著刮「膽經」,沿著肋間往背部邊緣刮;最後則是刮膀胱經,由上往下刮。降暑食物也能立大功 避免中暑這樣做若無法進行刮痧者,許秀慧建議可吃降暑食物,最為推薦的是西瓜,因其具有清熱生津效果,水分含量也高;或者可以喝點綠豆湯加上蓮子,酸梅湯、綠豆薏仁湯的消暑效果也很好。但要注意,因為降暑食物通常較為寒涼,症狀解除後就不宜多吃了。若要避免中暑,常在戶外工作或運動的人,應每小時喝2至4杯的水,每杯240c.c.,每天至少2000c.c.,且盡量不要在正中午時段運動或工作;不慎出現嚴重的中暑症狀時,應立即送醫,在送醫治療前,盡可能在30分鐘內替患者降溫,如:將患者移到陰涼處,脫掉多餘的衣物、若沒有出現噁心、意識不清的狀況,可以喝點運動飲料或0.1%的食鹽水補充電解質及水分、讓患者平躺,下肢高於頭部位置,有助血液回流,或者準備泡冷水的冰毛巾,敷在患者頸部、腋下、鼠蹊部等溫度較高的位置,也可持續往患者身上灑水降溫,直到救護車來。延伸閱讀: 消暑吃冰反更熱! 精選10招超有感降溫解熱秘訣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 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