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體味
共找到
60
筆 文章
-
-
2022-11-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禁令鬆綁後還會戴口罩嗎?」上班族狂推這優點:繼續戴!
本土疫情連六周下降,處於穩定狀態。對於是否調整口罩禁令,疫情指揮官王必勝22日說,下周宣布的機會比較大,另外對於是否同步開放逐桌敬酒禁令,「一切都持續評估中。」日前「魔獸」不戴口罩趴趴走掀起話題,而近日卡達世足賽開打,現場球迷根本無人戴口罩。有網友在ptt八卦版說,歐美國家根本沒有在戴口罩,他朋友出國回來後,除了搭大眾交通外都不戴口罩了,「想問大家如果口罩禁令解除,你們還會戴口罩嗎?」引起討論。有人覺得受夠了,「不戴,你要戴多久?」、「早就不戴了」、「幹嘛戴?熱死」、「不會,化妝戴口罩鼻子的妝很容易花掉」、「不會,我戴口罩容易長痘,臉都爛了」。不少人戴口罩顧健康,「會,真的不太感冒生病了」、「戴啊,很多人打噴嚏跟咳嗽都不遮亂噴的」、「從以前就這樣,身邊感冒的人都不戴口罩,所以只好我這個沒感冒的戴」、「疫情前就有戴口罩的習慣了,因為容易過敏」。不少人說戴口罩優點多,「會喔,我常騎腳踏車,台北空氣很糟」、「會隨身帶著,碰到香水很濃或體味很臭就戴起來」、「會啊,服務業戴口罩不用表情管理」、「戴口罩比較有安全感,還可以盡情臭臉」。有人說要看情況,「天氣熱的話就絕對不想戴」、「看情況,人潮太多的地方會戴」、「素顏時戴,有化妝就不戴」、「室內人多的地方還是會戴著」。也有人說庫存用不完,「會,口罩還有不少會用到完」、「我還那麼多盒,你現在跟我講不用帶了?」
-
2022-11-20 醫療.皮膚
體香劑治標不治本 醫建議體臭應做好清潔、少吃重口味食物
流汗是人體重要的散熱方式,當外界氣溫升高,大腦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會督促汗腺排汗,排除多餘的熱能。但有些人汗味酸臭,不僅自己聞了難受,旁人也避之唯恐不及。汗水成分被細菌分解,就會產生汗臭味。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表示,人體水分主要透過尿液、唾液、汗液和淚水排出,而出汗受溫度改變和運動散熱等影響,是身體自主性新陳代謝的表現,沒有辦法用意志控制。他表示,人體有外分泌腺,也就是汗腺,會分泌汗水,其成分包含水分、尿素、尿酸、蛋白質、離子等。另外還有頂漿腺,主要分泌油脂。這些成分被細菌分解後,就會散發出汗臭味或酸臭味。體香劑造成五味雜陳,反而更不好聞。有些人會使用體香劑來抑制身上的味道,曾德朋表示,體香劑治標不治本,而且太多味道混雜,反而更不好聞,另外也可能因為添加香料,皮膚反出現接觸性皮膚炎。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做好清潔」,減少汗水和油脂停留、代謝的機會。除此之外,少食用重口味的食物也能降低汗臭味、體臭味、狐臭味的產生。體臭反映身體,飲食喜煎炸、辛辣、冰冷多有肝熱問題。中醫師陳潮宗表示,體臭也反映出不同的身體問題,因此當發現自己出現汗臭味時就需要留意。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容易汗臭是因肝熱及濕熱。而肝熱、濕熱者除了有汗臭外,也較易呈濃稠、黃色的汗液。他說,因肝負責處理和分解身體內的有毒物質,如果日常飲食嗜吃煎炸、辛辣、溫燥、熱氣的食物,又喜歡凍飲、冰水、生冷食物等,容易讓身體內部積聚濕熱,加重肝的負擔引起肝熱。常吹冷氣、嗜食生冷,不易流汗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汗液是新陳代謝重要的一環,但有些人就算大熱天或運動後仍不出汗。陳潮宗表示,「不易流汗,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他說,發不出汗和外在及體內受寒邪侵襲有關。人體正常受到陽氣蒸騰後,汗會經由體表的毛細孔排出。但天氣熱時,許多人會攝取較多生冷飲食,造成身體的寒濕無法代謝、陽氣沒辦法升發,容易倦怠、排不出汗。例如常吹冷氣屬於外在的寒邪閉塞毛細孔,如果再吃大量冰冷的食物,胃也受寒邪所困,而不容易出汗。止汗劑用久易失效,也恐造成毛囊炎。陳潮宗說,通常流不出汗的人還會合併感冒症狀,主要是因為毛細孔受寒邪而收縮、失常,對溫度的調控能力會下降;有些人則會伴隨胃腸不舒服或中暑等症狀,例如肩頸僵硬、口乾等。大部份的患者不會因為流不出汗而來看診,但如果流不出汗還同時伴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就要盡速求診找出原因。汗液過多,有些人會選擇使用止汗劑。曾德朋則表示,止汗劑主要成分為鋁鹽,與汗腋作用後,會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填塞汗孔達到止汗效果。但時間一久止汗劑可能因為代謝而失去作用,或是使用頻率太高,反而造成毛囊堵塞,出現毛囊炎。要解決多汗問題,也可進行神經阻斷手術或使用手術刀、雷射將頂漿腺刮除或燒掉。出汗部位與疾病關係出汗雖然是一件正常的代謝機制,但陳潮宗也提醒,不同部位汗流過多,也有需要注意的潛藏問題。額頭可能代表腸胃、心氣不足,常見發生在飲食過量、常吃刺激性食物的人身上。鼻子可能代表肺氣不足,常見於肺功能不佳、運動量不足者身上。脖子可能代表內分泌失調,常見於熬夜、月經不調、壓力過大的人身上。胸口可能代表自律神經失調、腸胃虛弱導致肺氣生成不足,常見於更年期女性、心肺功能偏弱、腸功能虛弱。手心、腳底可能是因為壓力過大、容易情緒緊張,交感神經出現問題。腋下多是因為飲食重口味、心臟虛弱導致。
-
2022-11-03 醫療.皮膚
40歲後皮脂腺功能退化易有體味 醫教6招預防難聞「老人臭」
●老人臭發生原因:老化、環境、飲食、慢性病●常見臭味部位:腋下、胯下、臉部、頭皮、耳後、胸前●防體臭,少吃重口味、甜食,多吃綠色蔬菜、魚肉、雞肉不少年長者身上會飄出一種過去不曾出現的異味,被稱為「老人臭」或「加齡臭」,想抱孫子往往被拒絕,令人沮喪。醫師指出,老化是造成老人臭發生主因,與環境、飲食習慣、慢性病等也有關。一般人40、50歲後皮脂腺功能退化,油脂分泌異常,常見腋下、胯下、臉部、額頭、頭皮、耳後、胸前等處產生臭味。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根據臨床觀察,老人臭大約從75歲開始,有老人臭的男性年長者比較多,男女比例為3比1。年長者身上散發出來的臭味,是因為身體新陳代謝變慢以及老化因素,造成皮膚角質層累積過厚,又無作適當清潔,慢慢身體就會產生一些味道。這些味道伴隨著身體代謝產物如油脂分泌,再和角質層、皮膚代謝廢物融合,經氧化後形成「2-壬烯醛」化合物,因此就會產生類似酸味、油味的異味。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煜表示,隨年紀增長,年長者的皮脂腺分泌狀況會改變,些許尿素、酵素,加上細菌角質,皮膚就會產生氣味,若是衣著習慣包得密不透風,腋下、胯下等部位也會產生異味。人體的臭味產生並非單一因子,陳煜說,除了身體老化因素外,環境、飲食也是可能影響因子,像天氣悶熱容易分泌汗水,分泌物增加就會產生更多的氣味;飲食若喜歡重口味,分泌物產生的味道可能就會更濃烈。該如何改善長者皮脂腺分泌引起的異味?陳煜強調,應將家中長者的慢性疾病照顧好,多喝水,少吃重口味食物,加強身體清潔頻率,就能降低部分異味的發生。趙昭明指出,通常因慢性病引起的臭味,以症狀治療為主,像糖尿病會讓皮膚分泌物產生類似酵素的混合化學成分味道,並不是那麼的好聞;部分精神科用藥、降血壓藥或抗生素服用後,也會導致身體出現異味,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調整其他替代用藥,以改善體味。運動也能改善體味,陳煜建議,長者可以走路、快走、踏步走、慢跑,或採原地擺動或墊腳方式運動,在不危險的前提下,每天運動30至40分鐘,可以幫助新陳代謝。吃過多動物性蛋白質、脂質食物、甜食,都易引起體味變重。趙昭明建議,飲食調整方面,少吃蔥、蒜、薑等辛香料及甜食,多吃綠色蔬菜、魚肉、雞肉等白肉,辛辣食物、咖哩、紅肉類應減量食用,尤其紅肉的胺基酸成分較多,會造成排泄物的氣味較重應少吃一點。高齡長者自我清潔能力變差,又常有糖尿病、慢性腎病、肝不好等慢性病纏身,都可能使身體產生異味,超昭明認為,除了應好好控制慢性病外,照顧者應協助長者做好身體的清潔,尤其頭部、腋下、耳後等皮膚角質容易囤積的地方更要加強清潔,衣服也要經常替換,避免分泌物囤積而產生臭味。●如何預防老人臭?趙昭明建議6種作法:1.自身清潔工作要做好。 2.平常要多喝水,加速身體新陳代謝。3.如果有生病,需就醫治療,避免體味會跟著慢性疾病一起產生。4.飲食清淡,甜食少吃。 5.衣物勤換洗,清爽舒適為宜。6.每天曬太陽15分鐘,下午4至 5點時機最佳。陽光紫外線具殺菌作用,可改善體臭。
-
2022-10-19 養生.聰明飲食
對抗老化、預防三高 專家詳解抹茶有哪些功效:3類人可能不適合
抹茶是非常健康的一種飲品,因為抹茶含有豐富的兒茶素、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植化素,而且外觀鮮綠、味道甘美,現在廣受全世界的喜愛。而且現在不只拿來單純的飲用,還加在各式各樣的甜點或花式飲料裡,如抹茶拿鐵、抹茶冰沙、抹茶蛋糕、抹茶湯圓等等,廣受大人小孩的喜愛。抹茶以及茶道現在是以日本為主流,但是喝綠茶這件事是起源於中國,而且實物證據至少可以倒推到將近兩千年前的漢景帝,參考前文:找尋世界上第一個喝茶的人。而且抹茶的點茶法,其實源流於宋朝團茶的點茶或鬥茶法,點茶表面會形成一層如同奶霜般的細末,宋朝茶人還會拿來拉花使用,如尋找世界第一個拉花的人-千年歷史的點茶是拉花鼻祖,甚至400次咖啡的奧秘,居然與宋朝點茶有關?!所以喝茶知道真是博大精深又饒富趣味。之前有多篇媒體刊登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說某營養師說「抹茶粉是蠶寶寶大便」「抹茶的綠色是由蠶沙裡的的銅葉綠素製成(蠶寶寶的糞便又稱蠶沙,是一種中藥材)」。頓時新聞裡報導很多消費者哀號,說以後不知如何再面對抹茶,韋恩告訴大家這當然是謠言。抹茶有其嚴格定義抹茶的原產國日本對抹茶有嚴格定義(緑茶の表示基準,公益社団法人日本茶業中央会,2019),抹茶指的是以覆蓋栽培生產、不經揉捻、再以碾茶爐乾燥得到的碾茶,再以茶臼等器具製成的微粉狀茶「碾茶(覆下栽培した茶葉を碾茶炉等で揉まずに乾燥したもの)を茶臼等で微粉末状に製造したもの」。所以抹茶從種植到製茶生產有以下一連串的關鍵,就是這樣精細的功夫,才讓抹茶美味、精緻而高價,高級抹茶的價格可以高達一公斤數十萬日幣。覆下茶園種植碾茶抹茶用的茶葉叫做碾茶,碾茶與玉露綠茶一樣,要採取覆下茶園的方式栽種。所謂覆下茶園,就是茶樹栽種時要很費心的以遮光網或是稻草架在茶園的上方,好遮去大量陽光,這樣一來可以讓茶葉的葉綠素提高,因此茶葉會呈現柔潤的鮮綠色,而且茶葉的甘味與旨味會提高,澀味會降低,同時也形成一種抹茶特有的青海苔香。碾茶荒茶ー蒸菁不揉捻抹茶完全不經過發酵,所以採收後就要與時間賽跑。茶葉採收進廠後要以最快的速度,以大約只有20秒的短時間通入高溫熱蒸氣,也就是「蒸菁」的方式將茶葉蒸熟,以求立即停止所有細胞裡的酵素活動。蒸熟的茶葉不經過揉捻,以散茶的樣態即刻進行吹風冷卻,同時吹散附著在茶葉上的多餘水氣。乾燥蒸熟的潮濕茶葉會送入多段熱風乾燥機,以大約180-200度的乾燥熱風進行乾燥,乾燥機內部分為3到5層,最下層也是最熱的地方,投入的是剛送入最濕的茶葉,可以進行急速加熱,再較乾燥後就會吹送到上層持續進行乾燥。此階段完成的稱為碾茶荒茶。碾茶仕上茶ー仔細分級碾茶荒茶算是半成品的話,碾茶仕上茶就是很接近抹茶成品了。碾茶荒茶需要切碎,然後靠著風力、電棒等方式挑出不需要的茶枝、茶莖、葉脈等部分,有必要的話會進行很多次的循環挑選,以求得到的是茶葉味道最好的葉肉部分。此階段完成的稱為碾茶仕上茶。石臼磨茶磨取抹茶算是抹茶最精細的功夫,一般為了保存抹茶的品質,貯藏時會以碾茶仕上茶的形式進行,直到要出貨前才會磨成抹茶,這一點與咖啡的道理很像,因為磨成細粉後表面積大增,尤其是抹茶研磨之後,粒徑小到5-10微米而以,所以吸水、吸氧、吐出香味的速度都會快上幾十倍,因此品質的劣變會非常快。也因此,抹茶的研磨非常怕熱,所以高級的抹茶一定使用石磨或是石球進行慢速研磨,這樣比較不容易發熱,而且研磨的場所也要保持20度左右的低溫與相對溼度40%的乾燥環境,好讓葉綠素保持鮮綠色,茶粉的顆粒也保持維繫且均一。抹茶要怎麼泡?抹茶有一種特殊定義的香氣叫做「覆香(Ooika)」,是一種綠色蔬菜、草香、而且有高湯般的旨味,所以要把這樣的纖細的香氣重現,又能保留最多的青綠色,抹茶的泡茶法要特別下一些功夫。抹茶的泡法特別叫做點茶法,其實與宋朝的鬥茶法是一脈相承。量茶一杯(碗)抹茶所需要的茶粉量約為2茶杓、或是1茶匙,重量大概等於1.5-2克。備水一杯(碗)抹茶需要大約70毫升的水,水溫不要過高,70-80度最佳。過篩抹茶因為粉末很細,很容易因為靜電作用而形成假性結塊,所以使用之前可以先過篩一次,好將茶粉打散,這樣泡起來才會均勻。沖少量的水茶粉倒入杯(碗)中,先加入少量約10-20毫升的水,以茶筅慢慢的將底部的抹茶與熱水攪拌均勻。加入剩餘的水把剩下的水倒入,使用手腕將茶筅前後擺動,最後將慢慢的講茶面調整,緩慢的將茶筅離開茶面,如果有大顆泡沫,用茶筅將其打散。抹茶表面如浮有像奶霜般的細小泡沫的話,即已完成。抹茶要怎麼保存?抹茶因為粉末細小,以食品化學的角度看是很容易與周遭產生化學變化的狀態,而且其味道非常精緻,所以稍有變化就會造成價值大為降低,所以抹茶的保存非常重要。前面已經提過,最好的保存方法是以碾茶仕上茶方式保存,接近使用時再加以磨粉。不過現在技術進步,粉狀抹茶也可以好好保存,保存期限試各家包裝而定,大致上都可以超過6個月以上。抹茶保存基本原則為:避光光照會造成葉綠素氧化,抹茶顏色會變紅,味道也會走味。防潮濕氣會造成抹茶變質或腐敗。冷凍或冷藏低溫會大大降低化學反應的速度,所以對保存有利。只是冰的抹茶在室內反倒會很快吸潮,所以一定要回溫後再打開,並且開封後盡快用完。避開氣味重的其他東西抹茶粉的相對表面積大,所以很容易吸味道,如果存放空間裡有其他較重味道的東西存在的話,抹茶那纖細的香氣就會被汙染了。脫氧許多抹茶包裝內會附脫氧劑,對降低氧化作用很有幫助。抹茶有哪些成分抹茶與一般茶葉的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的茶葉喝的是茶湯,所以我們只能攝取到茶葉裡的水溶性成分。但是抹茶則不同,抹茶是整個茶葉的成分都一起喝了下去,所以可以說是充分攝取了茶葉的完整營養。抹茶的營養成分包括:兒茶素(茶多酚)兒茶素是綠茶裡最具代表性的優良抗氧化成分,也是茶的澀味來源,因為抹茶完全未經過發酵,所以兒茶素完整的保留下來,不像全發酵的紅茶,其兒茶素都轉化成了茶黃素或茶紅素,當然茶黃素還有其他的健康效果,參考台灣茶的茶黃素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小心分辨新聞的渲染成分。兒茶素因為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所以對於預防癌症、調整血脂、調整血糖、降低體脂肪、預防肥胖都有很多的相關研究。一杯抹茶含有150毫克以上的兒茶素。維生素C抹茶因為未經發酵,所以保留了大量維生素C下來,維生素C含量是所有茶類最高的。根據分析,每100克的抹茶含有212毫克的維生素C(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維生素C有助於抗氧化作用,也有抗發炎以及調整免疫的功能。維生素A抹茶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裡面包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黃素這些家族成員,根據分析,每100克的抹茶含有18166 IU的維生素A (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類胡蘿蔔素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葉黃素、維生素A對眼睛的保護力更是重要。膳食纖維抹茶是膳食纖維的寶庫,每100克的抹茶含有34.7毫克的膳食纖維 (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排便,也可以做為益生質幫助益生菌生長、調整腸道,更有利於排毒如排除膽固醇、重金屬等效果。茶胺酸綠茶最特別的是含有茶胺酸這個特殊的胺基酸,抹茶也含有很高的胺基酸,茶胺酸特別的地方是可以幫助紓壓、幫助失眠的人入睡。因此日本有一些飲料如百事可樂對抗疫情的睡眠問題,推出含茶胺酸的助眠機能水 Driftwell,刻意添加茶胺酸來幫助心情舒緩、提升睡眠品質。葉綠素葉綠素對於口氣清新,去除口臭一向很有幫助,更有研究顯示,葉綠素也有助於降低體臭,連便便的臭味都可以降低。維生素K根據分析,抹茶的維生素K1含量很高,一杯的抹茶大約含有25微克的維生素K1,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9歲以上的成人每日維生素K建議攝取量,男生為120微克、女性為90微克,所以一杯抹茶就可以提供20%-30%的每日所需。維生素K可以促進骨質的鈣化,對維持年長者行動力有很好的幫助,與維生素D有協同作用。維生素K也有助血液正常的凝固功能,所以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如Warfarin的人要注意,避免維生素K抑制抗凝血藥的效果。抹茶有哪些功效?因為抹茶含有豐富的功效成分,所以對人體有很多健康效果,主要的有:對抗老化因為抹茶有兒茶素、維生素A、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所以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因而有助於預防癌症、以及老人失智、記憶力衰退等氧化性傷害。預防三高日本大規模研究顯示,綠茶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一天一杯綠茶的族群中,曾經有中風經驗的人可以下降35%死亡率,曾經有心肌梗塞經驗的人可以下降34%死亡率。預防肥胖許多研究顯示,飲用綠茶可以調節血糖與血脂,預防體脂肪堆積,降低內臟脂肪量。預防便祕因為綠茶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所以可以幫助腸道蠕動、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因此許多日本青汁產品,現在也會添加抹茶成為配方之一。而抹茶裡的咖啡因也有刺激腸道蠕動的作用。美白作用兒茶素與維生素C都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對於抑制黑色素生成有一定的效果。去除口臭與體味抹茶含豐富葉綠素,葉綠素在許多研究裡證實可以幫助口氣清新、去除體味、甚至便便的臭味也可以降低。飲用抹茶有那些需要特別注意的人?抹茶的飲用歷史已經上千年了,從漢朝皇陵找到的大批茶葉就可以推斷人類飲用茶的歷史有多悠久(參考前文:找尋世界上第一個喝茶的人),所以適量的飲用抹茶是安全的,除非飲用過量才要考慮是否有副作用的問題。只是某些特殊體質的人還是要注意抹茶的一些特性:咖啡因抹茶100克約含有3克咖啡因,所以孕婦、小孩等對咖啡因敏感的人需要注意,而且避免睡前喝。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一杯的抹茶大約含有25微克的維生素K1,而維生素K具有抑制抗凝血藥的效果,所以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的人要注意。肝、腎功能較弱的人抹茶含有鉀,所以腎臟較弱的人要注意,這也同時會影響到肝功能。抹茶的謠言:抹茶的綠色不是來自蠶大便的銅葉綠素日前多篇媒體刊登標題非常聳動的新聞,說某營養師說「抹茶粉是蠶寶寶大便」「抹茶的綠色是由蠶沙裡的的銅葉綠素製成(蠶寶寶的糞便又稱蠶沙,是一種中藥材)」。頓時新聞裡報導很多消費者哀號,說以後不知如何再面對抹茶。這當然是個以訛傳訛的網路偽消息,只是被掛著專家頭銜的人背書後,讓大家信以為真。至少在台灣,抹茶也不可能添加蠶沙,更不可能添加銅葉綠素,銅葉綠素現今的作法也不太可能是來自蠶沙。所以這一系列全都是錯誤的資訊,卻可能造成台灣消費者不喝抹茶或綠茶的心理影響,甚至這消息如果傳去日本,也可能大大影響台灣出口綠茶粉到日本的產業,因為台灣因為生產優質的綠茶,每年都會出口優質的綠茶粉到日本去,是日本綠茶粉的大供應來源,這又是台灣另一項隱形冠軍。如今這些產業,可能就被未經查證的專家以及這些渲染過的文章所毀,所以身為茶葉界與食品界一份子的韋恩,不得不出來澄清,也希望媒體與該營養師看到此一正確訊息之後能夠出來更正。什麼是銅葉綠素首先,銅葉綠素是什麼?依照食安法的定義,它是食品添加物中的著色劑,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色素。它帶有鮮明的綠色,是合法可以使用的。葉綠素本來是食物裡最天然的綠色,也是大家喜歡的顏色,只是葉綠素怕熱、怕酸,一下子就會失去綠色變成褐色,所以不耐存放加工,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從植物中提取葉綠素,經化學方法部分修飾(或穩定),以銅取代該分子的核心,而得到穩定的著色劑,這就是銅葉綠素。同樣類似的作法,也可做成他的兄弟,銅葉綠素鈉。銅葉綠素可依據我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之規定,作為著色劑添加於所規範適用的食品中。依規定銅葉綠素得添加於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銅葉綠素鈉則可用於乾海帶、蔬菜及水果之貯藏品、烘焙食品、果醬及果凍、調味乳、湯類及不含酒精之調味飲料、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合法使用銅葉綠素或銅葉綠素鈉之食品,其成分標示應詳實揭露該添加物之名稱,不可以標示、宣稱為「天然色素」、「天然葉綠素」。另外,說銅葉綠素來自收集的蠶大便,因為蠶大便裡有很多葉綠素。我翻遍目前食品業銅葉綠素製造商,沒找到有人使用蠶大便作為葉綠素來源的。葉綠素在世界上並不稀奇,蔬菜植物裡面就很多了,何必自找麻煩去收集衛生很有問題、收集成本也很高的蠶大便呢?我看到葉綠素來源不是綠藻、菠菜、就是羊茅、苜蓿,這些來源都是天然食品,根本合理多了。而如果有哪家銅葉綠素是來自於蠶大便,也請提論者舉證。抹茶不可能添加銅葉綠素所以法規寫得很清楚,銅葉綠素只能添加於三類食品: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其他食品都不准用,用了就是違法,因此抹茶是不可能使用銅葉綠素的。如果大家還記得2013年時造成大眾驚慌的黑心橄欖油事件的話,惹禍的主角正是銅葉綠素。當時,位於彰化的大統長基食品廠,就是被查獲在大統特級橄欖油產品標示宣稱「100%特級橄欖油」卻在裡面混加了低成本葵花油,而為了遮掩顏色不對的情形,所以它又違法添加銅葉綠素。因此大統長基的負責人高振利被起訴後認罪,並與部分盤商和解,二審判高振利12年徒刑,大統長基罰金3800萬元確定,高振利並於2020年獲得假釋。如果高振利早知此一說法,在法庭上堅稱添加的是蠶寶寶大便,難道就可以脫罪嗎?經過了這十年,他會不會覺得扼腕呢?(笑)。我相信台灣抹茶業者一定也是不齒高振利的行徑,不會做同樣添加銅葉綠素的違法手段的。茶的顏色是判定品質的重要依據所以很明顯,不在准許之列的食品,是不得添加銅葉綠素的,這樣的立法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以添加色素來魚目混珠,讓低品質的產品混充為高品質的產品,因為很多產品的顏色是品質判斷的重要依據。因此,以綠色為品質分級重要關鍵的抹茶當然也是同樣道理。其實不單是抹茶,應該是在台灣所有的茶葉都沒允許添加色素,我想理由都很類似,欣賞顏色是喝茶食很重要的一項享受,顏色也是判斷茶葉品質一項重要的依據,所以不該以人工著色來干擾。就像韋恩前文食安謠言的手法-人造的美麗誤會,從泰式奶茶的橘色談起說明過,為何在泰國喝到的泰式奶茶是特別的橘紅色,而為何在台灣買到的泰國茶包泡不出這個顏色,因為泰國紅茶添加了色素,而不是廠商宣傳的泰國土質呈酸性,所以茶葉含氧化鐵(鐵鏽)泡出就是這個顏色。這種宣傳的渾話,與這次的抹茶事件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銅葉綠素同樣不能添加於烘焙、甜點等食品然後我猜有人會想狡辯(因為我看到某些新聞有點警覺不太對勁,把標題由抹茶偷偷改為抹茶粉),說這裡的抹茶指的是抹茶風味粉,是添加在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的裡面的調和粉,就像泰式奶茶粉包就可以添加色素了不是嗎? 這邊我還是會說「你還是在亂說」。因為銅葉綠素就只能添加於三類食品:口香糖及泡泡糖、膠囊狀、錠狀食品,其他烘焙食品、甜點都是不能加的,請不要再亂牽拖了。我想最直接的證明就是,請說出抹茶有添加銅葉綠素的人提出證明,請提出市面上有這種產品、或成分裡有銅葉綠素的標示,沒有證據就亂攻擊,只會讓整個茶葉界落入如大統長基一般黑心製造商的臭名。假消息不宜一傳再傳其實我追溯這條消息來源,遠從2000年左右的日本網路論壇就看得見,而且近年來很多日本網路上的討論也是對這條嗤之以鼻,也有人認為是受到了紅色色素胭脂紅來自仙人掌上的胭脂蟲的影響而改編的胡說故事。所以台灣消息很可能就是從日本網路上不求甚解的抄了過來,翻譯的語句還不太通順,而因為沒有專業知識,所以就信以為真,文中也一直將銅葉綠素與天然葉綠素混淆。媒體見到這麼獵奇的題目,也就大肆轉載,落的消費者、產業都被這種假消息風評被害,這是社會的不幸。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2-09-30 焦點.元氣新聞
研究:壓力改變人類體味!狗狗可以聞得出來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狗可以透過氣味判別出極端情緒。現在,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科學家證實狗的鼻子知情,可以察覺到人類的壓力。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先前研究已顯示,急性壓力會改變人體汗水和呼吸中的化合物。在這項新實驗中,36名志願者在計算困難的數學題目之前和之後,都會通報壓力指數,研究人員採集他們的呼吸及汗水樣本裝罐後,再讓4隻狗嗅聞氣味。根據今天發表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的報告,參與實驗的狗能成功判別2個樣本的不同,準確率高達90%至96.88%,甚至高於研究人員預期。這份報告第一作者、動物心理學家威爾森(ClaraWilson)說:「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了『人類最好的朋友』的非凡能力。」威爾森也表示:「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狗狗很可能會從各種環境的線索中注意到我們的壓力,但我們透過實驗室研究表明,有一種已確認的氣味成份可能會讓狗狗察覺到我們的壓力。」威爾森說,知道壓力會造成汗水和呼吸產生化學變化後,因此預期這些狗狗可能能夠聞出差異。他說:「然而,當我們第一次展示解數學題目前後的體味樣本,狗狗能夠自信地辨別出來後,我們仍然感到驚訝。」
-
2022-08-12 焦點.健康知識+
4大關鍵因素吸引蚊子叮咬 中醫師教你製作無毒防蚊包
我們都有被蚊子叮的經驗,也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叮人的都市傳說,像是體溫偏高、酸性體質、只愛吃肉,不喜歡吃菜、O型血的人比較容易被叮等等,究竟蚊子「叮」上的獵物,都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呢? 吸引蚊子叮咬的4大關鍵因素:二氧化碳、體溫、體味和顏色那麼,就要從蚊子觸鬚的構造說起啦!蚊子的觸鬚附有感覺毛,毛上化學感受器的神經細胞,能偵測空氣中分子濃度的細微變化。2015年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團隊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論文中提到:蚊子遠在100公尺外,就能偵測到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人類呼出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4%,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出一百多倍。經由感受器,蚊子很容易能夠找到發出二氧化碳的位置。一旦與目標距離拉近到20公分,牠們則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具有體味,像是汗液成分中有乳酸、尿酸、胺基酸,腳臭會散發出戊酸,甚至是芳香劑、香水,以及顏色深色的物體。因此「新陳代謝高的兒童、體溫高的孕婦,易出汗、愛喝酒或碳酸飲料,有腳臭以及有特殊氣味的人」較容易成為蚊子的「獵物」。 破解迷思:愛吃肉,真的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嗎?「體質酸鹼理論」捏造者Robert O. Young,已在2018年被美國法院判賠1.05億元美金,宣告終結這場十多年來的騙局。事實是:只要你的腎臟和肺臟功能正常,血液pH值就會永遠恆定在7.35~7.45,飲食並不會改變人體酸鹼質的恆定,所以下次別再說被蚊子叮,是因為體質太酸啦!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熱體質」和「陰虛內熱」體質,最容易招蚊子叮。愛吃辛辣、油膩、重口味,以及常喝手搖飲、菸酒過多的人,體內容易生濕、鬱而化熱,濕和熱結合在脾胃中,會阻礙氣機運行,形成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的人大多怕熱、易出汗、舌苔黃膩,常口苦口乾、口臭、眼乾目赤、四肢常感沉重,睡多久都感覺不夠,而小便量少偏黃、大便偏軟,容易黏馬桶,便後肛門有灼熱感。另外,濕熱體質的女性,臉部出油較多,容易長暗瘡及粉刺,私密處白帶則偏黃、味道重。有上述濕熱情況的人,飲食宜清淡,少吃燒烤炸辣、重口味、甜膩、滋補及偏熱型食物,如奶茶、咖啡、冰啤酒等,水果類亦要避免荔枝、芒果及榴槤,以免加重濕熱症狀,增加被蚊叮的機會。若要加強清熱利濕方面,則可食用具清熱祛濕功效的食物,如薏苡仁、綠豆、赤小豆、土茯苓及冬瓜等。 • 陰虛內熱體質的人容易流汗、體溫相對偏高,面部時常有烘熱感、咽乾頰紅,並有手腳掌心、胸口煩熱等,潮熱盜汗症狀,平時不喜歡喝水、長期熬夜,且容易緊張、思慮多,偶爾伴隨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而且尿少色黃、大便乾結。 出現陰虛內熱症狀者,飲食亦宜清淡,尤其切忌晚睡熬夜,平時則可補充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百合、雪梨及蜂蜜等,有助清熱滋陰,讓體質變得平和,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O型血的人,最容易被蚊蟲叮咬對此,日本與歐美都有相關實驗與統計,其中《醫學昆蟲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刊登過一項研究,比較O、B、AB、A等4種血型的受試者,哪一種人的血液較為吸引白線斑蚊?結果顯示,O型人的血液較受蚊子的青睞,其次是B型和AB型,最少被咬的則是A型。不過,究竟蚊子為何更愛O型血,詳細原因至今仍不明確。 動手自製天然無毒的驅蚊中藥香包為了避免成為蚊子的盤中飧,採取防蚊措施,除了把汗擦乾,保持身體乾爽、無異味,穿著淺色長袖衣物、避免噴香味太濃的香水之外,也可動手製做天然驅蚊的中藥香包。 • 材料:丁香、艾葉、白芷、紫蘇葉、石菖蒲、藿香、金銀花、薄荷、薄荷腦、檸檬草,各5公克。• 製作方式:將藥材打碎、混合,放進紗袋或布包中,可以掛在包包、室內、門窗等通風處,讓草本植物的天然味道散發出來,也可以利用自然風或電風扇,將自然系的味道傳遞得更遠,驅蚊的效果會更好唷! ※使用中藥包的注意事項:1.藥材新鮮:藥材若放置太久,導致精油揮發,便失去驅蚊效果,選購時應避免購買受潮、發黴,或腐爛的藥材。2. 打碎藥材:製作時才把藥材打碎,讓精油釋放出來,達到驅蚊蟲效果。3. 製做防蚊液:一旦藥材沒味道,就要更換。建議把汰換下來的藥材,製成防蚊液,利用75%酒精與水1:1浸泡藥材後,就可拿來噴灑,天然無毒又好用。不過,不建議當成藥浴浸泡身體使用,因為性辛的藥材,對孕婦、小孩都會造成刺激。4. 內容物含薄荷腦,孕婦及嬰幼兒慎用,過敏體質避免使用。 參考文獻:Kripena, K. (2020, May 13). How Do Mosquitoes Bite? INSECT COP. van Breugel et al., Mosquitoes Use Vision to Associate Odor Plumes with Thermal Targets, Current Biology (2015)郭世文,〈關於蚊子的一些事〉,《科學發展》,2011 年 5 月。
-
2022-07-24 醫療.皮膚
老人臭不只和衛生習慣有關,「太養生」也是一大原因?少吃這類食物能避免
別以為「老人臭」只和衛生習慣相關,除了勤換衣服、多喝水,有助於使味道變少外,中醫師鄒瑋倫分析,「太養生」常吃含硫化物的九層塔、洋蔥、大蒜、韭菜等蔬菜,也是容易造成口味、體味重的主因,只要吃多了這些「硫化物」,就容易讓身體產生俗稱的「老人味」。想要避免老人臭,就要少吃含硫化物的蔬菜,也不吃重口味食物,更要正確排汗或泡澡。 【調理對策】◆讓自己代謝變好,要正確排汗。可以訓練自己微微出汗的運動而非從事如打籃球般大汗淋漓的運動。◆想要微微出汗,也可運用三溫暖、蒸氣室、岩盤浴,或是「半身泡澡法」,以略低於或等於體溫,以36~37℃的溫水泡澡約40分鐘,會自發性微微出汗遍布全身,再由身體吸收。◆對抗老人臭,還可以吃更多香的東西,例如把花入菜,可取玫瑰花、茉莉花、桂花各5克,裝入茶包袋中,加適量蜂蜜一起泡茶飲用;蜂蜜本身也有抗衰老的效果。延伸閱讀: 。你以為只有腋下會飄異味嗎?「1部位」臭起來更要命,6方法消除臭味 。高溫又要來襲了!炎炎夏日汗流不停,4族群全身汗臭好困擾,除臭8招立即見效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被濫用的費洛蒙:標榜含有人類費洛蒙的香水 其實只能吸引到母豬
▍愛的異味人類性費洛蒙具有強烈氣味的化學物質會催化交配。昆蟲有,兩棲類動物有,哺乳類動物也有,那怎麼可能我們沒有?人類的費洛蒙不斷在暗示空氣中正瀰漫著浪漫氣息,但幾十年來潛心研究的科學家們始終未能找出確切的答案。儘管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有許多誘人的間接證據,雖然科學家尚未能從人體中成千上萬個分子中提取出費洛蒙。這並不代表費洛蒙不存在,只是意味著,還沒人能發現確切的化學物質,就像他們在豬、飛蛾等各類動物身上已找到的一樣。典型的例子就是雌蠶蛾性費洛蒙,於1959年在蠶蛾身上發現的第一個費洛蒙。雌蠶蛾性費洛蒙是當下滿足性需求的絕佳例子。當一隻雌蛾渴望交配時,她只需要朝著她心儀的羅密歐釋放性費洛蒙,他就會飛過來與她交配。這正是約炮的表現。絕大多數時間裡,這適用於絕大多數的男性。另一種費洛蒙是由公野豬生成的;但有趣的是,那存在牠的唾液中。這些毛茸茸的豬只需要走到發情的母豬面前,朝她的方向大口吐氣,當母豬聞到費洛蒙的氣息時,她會轉過身,抬高臀部,呈現在公豬面前,以便牠能騎上。用野豬的語言來說,或許更普遍代表的是:「我們來傳宗接代吧。」想到科學家如果真的在人類身上找到有如此效力的化學物質,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我就不寒而慄。你很容易就能想像得到,人類會運用這樣的能力做出什麼樣的壞事。即使人類在過去的演化過程中產生了這樣的性費洛蒙,如今它的效力肯定已經被各種互相競爭的衝動所削弱。我們已經發展成高度視覺化的生物:對於是否會與對方發生性關係,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長相。而且在性決策上,我們也逐漸發展出理智與自我意識。儘管這有時候是個挑戰,但多虧了禮儀、社會輿論壓力和對法律後果的顧忌等各種考量,人類在性這個問題上,還能做到自我控制。但即便有這些考量,碰上了真正的費洛蒙,還是很難壓制其效力。舉例來說,農夫普遍會利用豬的費洛蒙來促進人工授精,即使周圍沒有公豬也沒關係。當發情母豬聞到這個味道,她就會主動抬起臀部接受授精(有些授精者還會學公豬摩擦母豬後腿那般,讓母豬能有更多的體驗)。這個氣味–行為模式的關聯已經編寫進母豬生理反應的常規操作,就像呼吸和大便一樣,她們只是遵循神經指令罷了。這就是費洛蒙的嚴格定義。針對費洛蒙是由何組合成,科學家們曾進行過一番語義學上的爭論,相當引人入勝(但頗為深奧);不過大多數人都同意,它是一種化學物質,或者是化學物質混合物,可以在同一物種的其他成員身上,持續引起相同反應。費洛蒙引發的情慾吸引力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它對每個人的作用都是一樣的。因此,即便人類擁有性費洛蒙,它不會也不能只針對特定對象,讓對方覺得你是獨一無二的。這與流行文化中對「費洛蒙」一詞的運用,形成鮮明對比。在流行語中你可能會看到:「我情不自禁愛上他/她/他們,都是因為他/她/他們的費洛蒙。」而在嚴格的科學定義下,真正的性費洛蒙確實會讓某人無法抗拒那股吸引力……但基本上是對所有異性成員都產生效力。綜合以上觀察,性費洛蒙是會激發一個物種的成員、使其行為舉止像個性愛機器的分子,那麼那些支持人類會用體味來了解對方,甚至發展出偏好的微妙證據,便與這個嚴格概念有所歧異。許多在該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在談論其研究成果時,從未使用過「性費洛蒙」一詞。潛心研究人類化學物質傳導數十年的科學家也都會避免用這個詞來指涉,而是用「人類的化學物質線索」或「化學信號」或「社交化學信號」等來取代。因為無論何種訊息從我們身體逸散進入空氣中,傳遞到我們的鼻子裡,或許可能影響我們的決策,但並不能一言以蔽之。「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都同意人類身上有某種東西,但我們不曉得該如何指稱它。」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約翰.朗德斯壯(Johan Lundström)表示,「費洛蒙這名詞的好處就是,人們會知道你在說什麼。你在路上隨意攔下一個人,他都聽過費洛蒙。但它在商業上已被徹底濫用了。而一般大眾聽到這個詞,普遍會聯想到性交。事實上在其他動物身上,費洛蒙跟交配沒什麼太大關係;它們會對交配有所幫助,或是提供一些訊息、暗示,但它們並不會引發性興奮。費洛蒙一詞已經被性玷汙了。」當你知道費洛蒙實際上有什麼作用時,很難用它來解釋我們所看到、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情況。這裡還有另一個化學問題,科學家還無法找出參與人類社交的重要分子。在蠶蛾的例子裡,科學家清楚知道是雌蠶蛾性費洛蒙這個分子;在豬身上,已知有兩種分子──雄固烯酮和雄醇。這些被認定是正統的費洛蒙,因為科學家的確在這些動物身上測量到,並且確實找到它們對動物性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然而在人體的諸多實驗中,很明顯有某樣東西或某些東西(也就是化學物質)漂浮在人身上,並且能被其他人嗅出,但是還無法找出這些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我們的汗液、以及其他體液如淚液和耳垢中存在上百種分子,它們都可能在預示某些訊息。縱然許多研究人員不斷嘗試,依然沒有人從這些體液中找出一種分子能說服大家:「毫無疑問,這就是人類的費洛蒙」。這並不是說其中沒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比方說,豬的費洛蒙雄固烯酮和雄醇就經常存在人類汗液中,因此科學家們試圖探究它們是否能同樣改變其他人類的情緒或神經。但透過腦部掃描和問卷調查,僅發現極小的變化,而且只有在人類受試者聞到非常高劑量濃縮分子時,即比正常汗液中的濃度高出幾個數量級的劑量,才能看到效果。當然,網路上兜售人類費洛蒙古龍水的賣家,所講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含有費洛蒙雄固烯酮的產品都會宣稱,它們能幫男人引誘一個毫無戒心的女人。問題是,這些產品多半只能吸引性慾高漲的母豬,而不是性慾高漲的女人。過去數十年間關於人類費洛蒙的探究大多徒勞無功,不然就是試圖打此名號販售功效未經證實的產品。不過還是有很多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抱持樂觀態度,認為終有一天能發現人類費洛蒙。對費洛蒙進行廣泛研究的牛津大學演化生物學家特里斯特拉姆.懷亞特(Tristram Wyatt)表示,人類體味最強烈的時期,還是只有在青春期;這或多或少指出,人類肯定得以某種方式運用氣味來達成性交的目的。朗德斯壯表示:「不管是先天的、或後天習得的,我相信我們確實通過體味進行某些人際交流,並傳遞某些訊息。不管是不是費洛蒙,那都只是名稱,實際的內涵是一樣的。我認為體味是許多化合物的複雜組成,可以傳達許多訊息,包括你是否生病、你的年齡及性別。」由於這些體味主要是由腋窩散發出來,許多研究者便持續關注那個部位。普萊提曾經提到:「你上次被男人聞屁股是什麼時候?我們身為站立的生物,腋窩跟鼻子的距離很近。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探詢人類費洛蒙的研究者,會關注腋窩。」※ 本文摘自《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作者:莎拉.艾佛茲 譯者:楊心怡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1-09-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衣服洗過還是有汗臭味、霉味?3個洗衣地雷超常見
小綠的汗腺相當發達,尤其到了炎熱的夏天,只要走出戶外買便當,即使才短短 的幾分鐘,揮汗如雨下之外,汗流浹背讓整件衣服都濕透了,當他再度進入辦公室之後,強力的冷氣雖然把衣服吹乾了,但這個時候,難聞的汗臭味也就出現了,尤其是在密閉的空間內,味道特別明顯,這樣的情況經常讓他覺得很不自在。汗液本身無味道 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汗臭的原因有哪些?皮膚科醫師蔡長祐表示,雖然常說汗臭,但其實汗液本身是沒有任何味道的。成人的身體平均有200~500萬 個汗腺,汗液成分中有將近99%都是水分,剩下的1%是鹽分、尿素、氨基酸、乳酸等,可以幫助身體散熱以及調節體溫,只有當汗液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時,才會產生臭味;而在運動之後,汗臭會達到最高點,這是因為體表變得高溫又潮濕,是最利於細菌繁殖的溫床。要去除汗臭,首先要找出流汗的原因,除了高溫、壓力、情緒緊張會讓人冒汗之 外,像甲狀腺亢進、腎上腺長腫瘤等疾病,也都會讓人大量流汗。(推薦閱讀:一流汗狐臭、體味加重怎辦? 皮膚科醫授「超強除臭法」:汗本身沒有異味)消除汗臭、體臭 對症下藥徹底解決1、徹底清潔:洗澡時可以多加去角質這個步驟,徹底清潔皮膚。2、勤換衣物:選用純棉材質的衣物,若汗濕了就應該更換。3、止汗劑:晚上洗澡擦乾身體之後,塗抹止汗劑在平日容易出汗的部位。(推薦閱讀:止汗劑要睡前擦才有效! 4種情況硬用恐會得刺激性皮膚炎)4、疾病治療:若是甲狀腺亢進、腎上腺長腫瘤造成的大量出汗,則要針對疾病做治療。衣服老是臭摸摸 清洗時這樣做能除臭老是聞起來臭臭的衣服,應該如何清洗,才可以去除臭味呢?家事達人陳安祺表示,衣物臭味來源大致上可以分3個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有不同的除臭方法:1、衣物材質變質:例如化學纖維衣物材質不佳而變質就會有異味,或是動物纖維,如蠶絲、羽毛等衣物,受到高溫影響而產生蛋白質變質,就會有臭味產生;因此,應該慎選衣物材質,或是避免高溫曝曬衣物。(推薦閱讀:高溫戴安全帽頭皮癢、出油又臭? 機車族「常見惡習」恐釀蜂窩性組織炎)2、洗衣機內的霉味:若洗過的衣物都會有異味,此時要定期清洗洗衣機內槽,而且洗完衣服之後不要馬上把機蓋合上,應讓機槽通風且讓濕氣散發掉後才蓋上機蓋。3、衣物汗味過於嚴重:若只是部分衣物異味嚴重,那就必須把這些衣物先行另外預洗,亦可在水桶中加入洗劑和1~2大匙的小蘇打粉先行浸泡。要置入洗衣機清洗時,記得把污水倒掉後以清水略加沖過;問題不嚴重時,可以在一般清洗衣物時,加入洗劑的同時倒入1杯小蘇打粉,即可去除臭味。延伸閱讀: ·腳易出汗?小心悶出腳臭! 醫授穿鞋前「8個前置作業」快速除臭 ·內褲總是黃黃的?熱水會破壞材質? 洗錯堆滿菌!快避開這些NG清洗動作
-
2021-07-26 該看哪科.皮膚
出門前用止汗劑根本無效 皮膚科醫師揭正確用法
止汗劑可以控制腋下汗水分泌,當然也可以擦在臉上,用來作妝前控油?這話看似有道理,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警告,止汗劑含有鋁鹽成分,且濃度偏高,如果塗抹臉頰,很容易引發過敏、接觸性皮膚炎。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原理是在汗腺的出口附近擋住部分汗水分泌,透過阻塞汗腺,讓腋下不容易出汗,通常鋁鹽濃度高達30%至35%,如果當成妝前控油,效果有限。如果想要減少臉部肌膚油脂,應該使用吸油面紙,或是具有吸附性的粉體,減少肌膚油光,並注意臉部清潔,維持正常作息,最重要的是搭配防曬,才能避免出油。出門前用止汗劑? 皮膚科醫師揭密正確用法趙昭明說,有些人早上出門前才在腋下塗抹使用止汗劑,這幾乎沒有效果,應該睡前的時候使用,洗澡後將皮膚擦乾,如果仍有水氣,鋁鹽變成鹽酸,導致皮膚刺激、乾癢。睡前將止汗劑均勻塗抹在腋下,經過6至8小時水和作用,才能有效地阻塞汗腺。此外,早上起床,應以溼毛巾擦掉多餘的止汗劑,減少皮膚過敏的機會。趙昭明解釋,睡覺時,汗腺分泌會減少,保持乾燥,所以睡前是最佳的使用時機。每晚重複使用,持續1周,效果就會很明顯,此時可以減少使用頻率,不用每晚都塗抹,長期使用的話,1周1次就有不錯的止汗效果,但停用後一段時間,腋下又會開始冒汗。止汗劑分多種劑型 使用前一定要詳閱說明衛福部核可4種具有止汗功效的止汗劑,均含有鋁鹽(Aluminium salts)成分,讓鋁鹽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狀物質」,堵住汗管,讓流汗減少。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分為乳液、噴霧等多種劑型,用法不一樣,使用之前務必詳閱說明。他最後提醒,如果體質過敏,皮膚過敏,或腋下有毛囊炎或傷口者均不宜使用止汗劑,當然也不可將止汗劑當成妝前控油,直接塗抹在臉上,以免發生刺激性皮膚炎。(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止汗劑要睡前擦才有效! 4種情況硬用恐會得刺激性皮膚炎 ·一流汗狐臭、體味加重怎辦? 皮膚科醫授「超強除臭法」:汗本身沒有異味
-
2021-07-15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為什麼人喜歡「吸貓」?讓貓貓給你吸的訣竅大公開
飼主都很喜歡吸貓,貓大部分時間就是勉強忍受,有些貓會積極反抗。到底為何飼主都這麼沉迷於吸貓呢?又要怎麼樣才能說服貓咪讓飼主吸而不生氣呢?其實是有方法的喔!一、為何人類會這麼著迷於吸貓? 愛與隸屬的需求在心理學的現實治療學派中提到,每個人都有愛與隸屬的需求,只是程度不一而已。最讓我們感到跟貓連結深刻的其中一種時刻,就是把臉埋在貓的身上,用五感好好享受人貓之間的愛。 雖然我在貓行為諮詢的業務中,時常告誡客戶「進度未到,不可吸貓」,但我其實心裡也了解他們的渴望。我家目前三隻貓咪裡面有一隻不願意被吸,一隻意願普通,還有一隻非常樂意被吸,我通常只騷擾那隻很樂意被我吸的貓咪,一邊吸,一邊感到我「愛與隸屬」的電池咻咻咻的充電中。 毛茸茸的觸感很舒服很多人類對毛茸茸的小動物完全沒有抵抗之力,除了好想伸出雙手揉搓他們還有抱個滿懷之外,也讓人好想用臉完整的感受他們超柔軟的毛毛。大部分的貓咪都有很柔軟的毛,尤其是時常被梳理、健康狀況良好的貓咪,那一身美麗的披毛,柔順又有光澤,叫人怎麼忍得住不吸? 貓很好聞大家應該都有發現,大部分的狗不洗澡會有很濃厚且不一定好聞的味道,但大部分的貓即使這輩子從來沒洗過澡,聞起來都還是香的。(備註:針對我說狗味有可能不好聞的事情,狗友表示強烈抗議「那個叫香!那個才叫香!那個叫越陳越香!!!」 貓是獨居的小獵人,他們打獵成功的其中一個要點,就是不讓體味出賣自己的埋伏地點;他們同時也是獵物,因此沒有體味也使自己被偵測到的可能性降低!貓每天花大量時間舔舐自己的毛,他們鉤狀的舌面構造是很好的梳子,而且他們的唾液中含有特殊的成分,可以協助他們去除體味。 至於為何貓有時會聞起來像某些特定的食物與甜點,我個人目前還沒看到科學上的定論。我曾經聞過我家貓身上有棉花糖、爆米花、焦糖布丁、餅乾、剛洗好曬過太陽的棉被等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味道(一邊思考一邊不忘大力的吸)。 二、對貓來說友善的吸貓要點 貓不同意,絕不可以強迫他貓不同意的表現方式可能是一臉厭世、發出不開心的叫聲、壓耳朵、用手推開人、甩尾巴/拍打尾巴、哈氣、肌肉緊繃、掙扎逃跑等等,如果發生,您會需要馬上停手!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這邊我們替換成「留得好感在,不怕沒貓吸」,請大家千萬別因小失大啊! 貓一旦被強迫過,對於人類吸貓的這個活動,就會留下不好的印象,下次直接拒絕滿身疲憊想來充電的飼主的機率,就會提升,假設這時候再強迫已經相當不樂意的貓的話,那日後成功吸貓的機率,就更加下降,最後事態可以惡化到貓根本討厭你的存在,到那時候才突然驚覺事情不對,已經難以挽回人貓之間的關係。 貓不同意的情況下硬要吸貓,還可能帶給貓咪慢性壓力,而慢性壓力可說是百病之源也不為過。身為一個稱職的貓奴,為了一己的愉悅而把主子搞到身心出狀況可是不被允許的。 貓耐心用盡,就需要立刻停手有些貓咪不是不願意被吸,只是人類吸太久了,貓覺得「到底有完沒完啊!」而生氣,這時候臉上多了兩條抓痕的飼主往往會感到大惑不解:「剛剛不是還好好的嗎?怎麼說翻臉就翻臉啊!?」 每隻貓願意被吸的程度跟時間,除了取決於先天的基因、後天的養成與環境,其實還包含了近期他的身心健康與壓力、身體是否有不舒服、當天是否已經累了、或才剛發生過其他不開心的事件。因此有可能貓咪昨天願意被你吸到天荒地老,今天卻才吸五秒就用貓手把你推開,這時候一定要尊重他喔,否則一樣會傷害到你們的感情與未來吸他的可能性。 力道與範圍請以貓的接受度來拿捏我懂大家最想吸貓的肚子,而且是整顆頭用力埋進去好好大吸特吸,我真的懂,但很遺憾的,大部分的貓認為他們的肚子是很私人的部位,通常不只不想被吸,連被摸都不太樂意。對貓友善的吸貓,請大家改成吸貓的頭頂,相信我,也是很香,貓也會覺得你比較有禮貌。(假設你家貓咪很樂意被你吸肚子,就可繼續,沒有關係。) 至於力道,也是請大家從「整顆頭用力埋進去好好大吸特吸」退一步到「臉可以感受到毛就好」。吸的時候也是輕輕吸氣就好,別浮誇的整個發出聲音大吸特吸,大部分的貓會覺得很厭煩。 三、如何增加貓咪讓我吸的意願與容忍度? 敏感期的社會化「敏感期」發生在貓2-7或2-8週齡,這段時間貓有接觸過正向的動物與人的互動或刺激,會奠定他這輩子對其接受度。如果是貓媽媽帶貓孩子的組合,貓媽媽不介意你跟他的孩子互動,或是要人工餵奶的孤兒小貓,你可以每天多次、短時間、低強度、以不給幼幼貓製造壓力或不開心的感受為前提,開始做一些未來你想做的互動練習。簡單來說,要吸貓就是要練,否則未來能不能吸就是看緣分了。 良好的人貓感情與互動當你跟貓感情超級好,貓有可能會把你視為是同一社會團體(social group)的成員,甚至會幫你「理毛」。如果有達成這個狀態的話,貓有一定機率不但不介意你吸他,而且還會在你吸他時幫你舔臉(雖然貓舌舔臉有點痛)。促進人貓感情的方式:良好的飼養品質、正確的互動方式、時常提供正向事物。 貓對你的操作有足夠的安全感如果貓知道他表示出不樂意時你會停,而不是強迫他,大部分的貓都會更能容忍不是那麼喜歡的互動。貓喜歡對自己的環境(這就包含了人類)握有控制權,我們進修課程的老師甚至形容貓是「控制狂」,這也是因為他們是更大動物的獵物,因此他們需要掌控環境才能感到安全。感到握有掌控權的貓咪,往往顯得更放鬆、自在,也更好說話。 訓練!減敏與反制約如果你家貓很討厭被你吸,但你又很想吸他,你應該要了解減敏與反制約的訓練原理,並且循序漸進的訓練,最終是可能可以達成無壓力吸貓的喔。減敏與反制約是對動物友善的訓練手法,可以很粗略的理解為「將貓不喜歡事物拆成很小的步驟,慢慢讓他習慣,並且在每一次不喜歡的事物出現時,給予充足的獎勵」。 假設最終要跟貓咪練到給吸肚子,那就從貓咪目前可以放鬆接受的部位開始練習,逐漸擴大範圍。時間方面,一開始從貓願意接受的時間長度開始練,慢慢延長。獎勵通常是貓咪喜愛的零食,但每隻貓咪都有可能有零食以外的獎勵手段,例如我家貓咪十分喜歡梳毛,我的獎勵就可以是零食或是梳毛。 結語以上內容雖然很長,但總結一句話就是「尊重貓咪」!貓雖然體型小小的,某種程度上可被蠻力強迫,但他們骨子裡其實還是半個野生動物,了解他們的特性,並依循這些特性跟他們相處,才會天天有貓吸喔!祝福大家吸貓順利。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貓談社,原文出處:為什麼我這麼想吸貓?怎麼樣才能說服我家貓咪讓我好好的吸他?
-
2021-04-19 該看哪科.皮膚
刺鼻汗臭伴隨濕耳垢 醫:恐是狐臭作怪
夏天將近,一流汗全身臭烘烘令許多人深感困擾。醫師表示,流汗後若出現刺鼻臭味且有濕耳垢,當心是狐臭作怪,恐影響人際互動,可透過刮腋毛、避免辛辣飲食來改善。26歲劉先生是工程師,因汗腺發達,天氣一熱經常全身爆汗並散發出刺鼻臭味,他原本以為自己只是汗臭,不以為意,直到2年前發現味道愈來愈臭,女友反映味道實在太嗆鼻,用了止汗劑效果有限,就醫才發現困擾他的不是汗臭,而是狐臭。收治個案的開業整型外科診所醫師洪章桂表示,一般來說,汗水是沒有味道的,但當汗水的蛋白質被皮膚分解,就會產生異味,類似運動後的臭酸味,但若發現味道特別刺鼻,就應當心是狐臭作祟。洪章桂解釋,狐臭患者因大汗腺(頂漿腺)會分泌含蛋白質的汗液,經細菌分解後加上體溫,會形成特殊刺鼻的味道,尤其青春期荷爾蒙改變後,頂漿腺分泌會更旺盛,導致體味更明顯,隨大量流汗或情緒緊張,異味也會更明顯,恐面臨社交問題。他表示,狐臭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當中只要一人有狐臭,子女發生率為50%,若父母雙方都有狐臭,子女發生率則提高至80%,其中又以女性比男性發生率高;多數狐臭患者除了常見的腋下狐臭,也常伴隨濕耳垢的情形,另像是乳暈、私密處等也可能發生狐臭。改善狐臭方法有許多種,洪章桂說,狐臭患者可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包括保持腋下清潔衛生、使用止汗劑、刮除腋毛減少細菌滋生,飲食方面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等,但若要根治,仍得靠手術去除頂漿腺才能完全擺脫狐臭。
-
2021-04-18 該看哪科.皮膚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加齡臭」源自於日文,指的是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出現的一種體味,就是「老人味」。主要是皮膚表面分泌油脂、老廢角質與汗水,和空氣接觸氧化後所產生的氣味,成了加齡臭的主要原因。臭味來源1油脂氧化、被細菌分解,加上老廢角質堆積。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的皮膚科主任潘企岳醫師指出,人的皮脂腺會分泌油脂,尤其是臉部、頭皮和胸口,更容易分泌大量皮脂,和空氣接觸久了,經過氧化作用再被細菌與微生物分解,人的身上就會冒出油耗味。除了油脂,老廢角質也是加齡臭的氣味來源之一,潘企岳說,皮膚會不斷新陳代謝,身上有皮屑,要定期清洗,把老廢角質層洗掉,否則這些角質久了也會有氣味,如果再混雜油耗味、汗臭味,那體味就會相當難聞。臭味來源2牙周病、口腔衛生不佳,或有呼吸道疾病。另外,有些老年人口腔衛生不佳,牙周病纏身,口腔會有異味;而呼吸道疾病也是身體異味的元凶,從肺部呼出來的氣體,無論是鼻腔或口腔,也會散出加齡臭。老人味的狀況,在臨床經驗中,男性通常多於女性,潘企岳表示,男性的皮脂量本來就比女生多,容易出油,有加齡臭的機率就會高一點;而40歲以上的女性,因女性荷爾蒙分泌降低,男性荷爾蒙反而開始活化,也會使皮脂增加,而出現加齡臭。但說也奇怪,明明同樣會產生油脂,為什麼年輕人沒有油耗味?潘企岳說,人類體內抗氧化物質會防止細胞氧化,年紀大後,會讓皮脂氧化增強,會進一步增加老人味程度。臭味來源3與飲食相關,肉食主義者體味較重。在飲食部分,不直接影響油耗味,而是和汗味有關。潘企岳表示,肉食主義者因為攝取較多動物性蛋白質,使體內的氨含量提升,氨透過汗腺排出體外,就會讓汗味濃度提高,可能產生狐臭或汗臭、汗酸味。至於「加齡臭」的出現,到底是不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訊?潘企岳坦言,臨床經驗沒有碰到相關的案例,過去也沒有課程內容是教學生以氣味判斷疾病,目前尚無相關研究,但基本上兩者沒有直接關係。不過洗腎的患者體味會比較重,因為身體氨濃度高,所以分泌的油脂、汗水氣味會特別重。解決方案1.找出異味來源,解決根本問題。無論如何,要防止加齡臭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個人清潔衛生。潘企岳說,如果異味是源自口腔,那就得做好口腔清潔、治療牙周病,氣味就會漸漸消失。2.慎選清潔用品,不能只用清水洗。有些長輩認為清潔用品有化學物,習慣以清水洗淨身體,潘企岳提醒,別以為這樣就能做好清潔,光用清水是沒有辦法去除多餘的油脂、老廢角質和汗垢的,長期下來身體就會累積一股怪味,所以一定要使用適合自己膚質的清潔用品。3.經常更換衣物、床單。貼身的衣物、枕頭、床單、棉被等,一定會沾附皮屑、油脂、汗水,要經常清洗更換,才不會讓寢具和衣物充滿異味。4.若皮膚不乾燥,一天可清潔兩次。一天要清潔幾次比較適合?潘企岳說,至少兩次才夠,視油膩程度增減,只要洗完皮膚不會太乾燥,能把多餘的油脂清洗掉,身體就不會有老人味。潘企岳認為,只要注重個人衛生,不管年紀再大,都不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噴香水除臭 小心氣味更驚人當身體已經有濃厚的體味,無論是老人味或是年輕人的汗臭味,都不建議噴香水或除臭劑,因為臭味加上香味會更可怕、更難聞。「車子也是要洗乾淨才能打蠟。」潘企岳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清潔,再噴香水。至於止汗劑則是適合容易流汗的人,可以把汗孔堵住,減少汗臭味產生。
-
2021-02-1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有體味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女中醫教你從體內除臭
小夏的男友身高183 公分,打起籃球來虎虎生風,帥得讓圍觀女生們看著他就歡聲尖叫。但是打完球的汗臭味,卻讓小夏感到受不了,因為汗味加上體味,實在有夠臭。體味是一件奇妙的事,自己聞不到,別人卻哇哇叫。50 +以後要注意,老人味漸漸明顯年輕人有體味,但老人家更有「老人味」,老人味來自於一種成分「2-壬烯醛(2-Nonenal)」。從40 歲開始,我們的皮膚因為開始老化,會分泌較多的2- 壬烯醛,而且與年紀成正比。而且隨著更年期以後荷爾蒙的改變,更會加速這種化學作用,所以50+ 老人味就會更加明顯。由於人年老後新陳代謝也逐漸變得緩慢,老人味就愈來愈重了。體味重通常是因「濕熱體質」中醫稱為「濕熱體質」的人們,身上的味道就是比別人重三分,原因何在?因為「濕」,所以多汗;因為「熱」,所以散發出來。濕熱的人,走到哪裡都會留下體味,房間、廁所、辦公室,連同搭一台電梯的人都可以嗅出來。「濕熱人」不分男女,頭皮容易出油,所以頭髮油埃味重,脖子腋下出汗多,嘴裡也可能會有口氣或口臭,連大小便也比較有味道。喜歡冷飲、喜歡冷氣,但是不愛清淡的食物和湯湯水水熱食。濕熱人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帶給別人的氣味困擾,但是洗澡和噴香水也無法改善,這要怎麼辦才好呢?醫女跟你說,單單常洗澡和勤洗衣服是不夠的,濕熱體質的人會有體臭,就需要從內調理,從體內去除濕排熱,體味才會減。不管是老人味或是體味,都可以經由適當地排汗、排便、調整飲食,帶來改善的契機。一、加強排汗皮膚的汗腺是很強大的排泄器官,可以將體內的廢物經由毛孔排除,更能發散異味。但是濕熱人也說了,我明明就每天流汗流不停,還需要加強排汗?消極的自體流汗不夠,更要積極地去進行排汗,像是中藥泡澡、泡腳,定期讓自己身體的汗腺加大力道,毛孔開合而排出惱人的味道。二、大小便通暢濕熱人要注意,儘量讓自己不便祕,也不可以憋尿。喜歡喝冷水的濕熱人,其實很容易便祕,常常要兩三天後才願意一次排出,又多又臭。冷水對腸胃蠕動沒幫助,反而是多喝溫水,可以讓你的大腸和膀胱都開心,對便便、尿尿順暢,都有幫助。三、飲食調整徹底能讓你改變體質脫離體臭的,就是調整飲食內容,這一點最重要。溼熱人常常是自己飲食不當所造成的體質偏差,食量大、口味重、喜炸物、嗜冰冷,或者愛吃人工添加物的零嘴、精緻的甜點汽水等,會讓身體負擔變大,廢物變多,於是身體忙著排廢和出臭汗。所以飲食上自制,慎選乾淨、健康、原始食材的食物,濕熱體質也是會變好的。含鎂的食物如無花果、冬瓜、玉米、紅薯、杏仁、海藻、海帶、豆類等,能讓惱人的體味改善。還有綠豆清熱,紅豆、黑豆皆利水消腫,都是隨手可得的消除體味食材。酵素豐富的水果也可以改善體味,像是木瓜、蘋果、鳳梨、檸檬等皆有改善體味的奇效,怕鳳梨刮胃?那麼飲用鳳梨汁也很讚。古代宮廷裡的妃子服用杏仁茶、杏仁露、喝茉莉花茶來香體。醫女也建議了兩個中藥內用方,祝你早日脫離體味的煩惱。四、使用香水或是花露水平常可以適量噴點香水來改善體味。泡澡或沐浴後,可以使用下面這個天然花露水來潔淨皮膚和頭皮,讓身體清香。醫女的食療藥膳香體茶材料:石斛12g,梔子花6g,茉莉6g,500c.c.熱水作法:1.中藥材稍微沖洗,加入500c.c.熱水沖泡。2.溫涼後即可當做茶飲。3.喝完後還可回沖熱水繼續喝,第二泡的浸泡時間越久,味道越濃。※一天一服即可延伸保養:香豆水【材料】紅豆、綠豆、黑豆各30g,1000c.c.熱水【作法】1.三種豆類均洗淨,加入1000c.c.熱水煮滾。 2.豆皮不要煮至破,溫涼後即可飲用。醫女的保健穴位有體味困擾的人,記得要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讓汗腺通暢、毛孔開合正常,異味自然容易散去。可以多運動加強自主排汗,以及按摩以下穴位。勞宮穴【取穴】位於手掌心,中指尖點按掌心處即是。【點按】用拇指重按穴位,或是用拇指食指隔手掌對按。曲池穴【取穴】肘橫紋外側與肱骨(最接近肘橫紋的骨節)連線中點。【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極泉穴【取穴】位於腋窩頂點,有脈搏跳動處。【撥筋】用四個手指從腋下撥到乳房處。膻中穴【取穴】身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中點。【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 本文摘自《逆齡食養》。《逆齡食養》作者:杜丞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1/11《逆齡食養》書封。圖/幸福文化提供
-
2020-12-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40歲後,小心身上開始有「老人味」!女中醫傳授:從體內除臭,你該知道的4件事
體味重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重點提示1. 體味重、體臭的男女,都是濕熱體質的濕熱人。2. 濕熱人自己聞不到自己的體味,身旁的人卻會哇哇叫。3. 排汗、大小便通暢、還有調整飲食,體臭才會消。小夏的男友身高183公分,打起籃球來虎虎生風,帥得讓圍觀女生們看著他就歡聲尖叫。但是打完球的汗臭味,卻讓小夏感到受不了,因為汗味加上體味,實在有夠臭。體味是一件奇妙的事,自己聞不到,別人卻哇哇叫。50 +以後要注意,老人味漸漸明顯年輕人有體味,但老人家更有「老人味」,老人味來自於一種成分「2-壬烯醛(2-Nonenal)」。從40 歲開始,我們的皮膚因為開始老化,會分泌較多的2- 壬烯醛,而且與年紀成正比。而且隨著更年期以後荷爾蒙的改變,更會加速這種化學作用,所以50+老人味就會更加明顯。由於人年老後新陳代謝也逐漸變得緩慢,老人味就愈來愈重了。體味重通常是因「濕熱體質」中醫稱為「濕熱體質」的人們,身上的味道就是比別人重三分,原因何在?因為「濕」,所以多汗;因為「熱」,所以散發出來。濕熱的人,走到哪裡都會留下體味,房間、廁所、辦公室,連同搭一台電梯的人都可以嗅出來。「濕熱人」不分男女,頭皮容易出油,所以頭髮油耗味重,脖子腋下出汗多,嘴裡也可能會有口氣或口臭,連大小便也比較有味道。喜歡冷飲、喜歡冷氣,但是不愛清淡的食物和湯湯水水熱食。濕熱人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帶給別人的氣味困擾,但是洗澡和噴香水也無法改善,這要怎麼辦才好呢?醫女跟你說,單單常洗澡和勤洗衣服是不夠的,濕熱體質的人會有體臭,就需要從內調理,從體內去除濕排熱,體味才會減。不管是老人味或是體味,都可以經由適當地排汗、排便、調整飲食,帶來改善的契機。一、加強排汗皮膚的汗腺是很強大的排泄器官,可以將體內的廢物經由毛孔排除,更能發散異味。但是濕熱人也說了,我明明就每天流汗流不停,還需要加強排汗?消極的自體流汗不夠,更要積極地去進行排汗,像是中藥泡澡、泡腳,定期讓自己身體的汗腺加大力道,毛孔開合而排出惱人的味道。二、大小便通暢濕熱人要注意,儘量讓自己不便祕,也不可以憋尿。喜歡喝冷水的濕熱人,其實很容易便祕,常常要兩三天後才願意一次排出,又多又臭。冷水對腸胃蠕動沒幫助,反而是多喝溫水,可以讓你的大腸和膀胱都開心,對便便、尿尿順暢,都有幫助。三、飲食調整徹底能讓你改變體質脫離體臭的,就是調整飲食內容,這一點最重要。溼熱人常常是自己飲食不當所造成的體質偏差,食量大、口味重、喜炸物、嗜冰冷,或者愛吃人工添加物的零嘴、精緻的甜點汽水等,會讓身體負擔變大,廢物變多,於是身體忙著排廢和出臭汗。所以飲食上自制,慎選乾淨、健康、原始食材的食物,濕熱體質也是會變好的。含鎂的食物如無花果、冬瓜、玉米、紅薯、杏仁、海藻、海帶、豆類等,能讓惱人的體味改善。還有綠豆清熱,紅豆、黑豆皆利水消腫,都是隨手可得的消除體味食材。酵素豐富的水果也可以改善體味,像是木瓜、蘋果、鳳梨、檸檬等皆有改善體味的奇效,怕鳳梨刮胃?那麼飲用鳳梨汁也很讚。古代宮廷裡的妃子服用杏仁茶、杏仁露、喝茉莉花茶來香體。醫女也建議了兩個中藥內用方,祝你早日脫離體味的煩惱。四、使用香水或是花露水平常可以適量噴點香水來改善體味。泡澡或沐浴後,可以使用下面這個天然花露水來潔淨皮膚和頭皮,讓身體清香。延伸保養:香草花露水藿香3g,荊芥穗3g,迷迭香3g,蒼朮3g,薰衣草3g,以上藥材一起用熱水500c.c.浸泡30分鐘以上,再過濾藥草取汁使用,這是身體的化妝水。沐浴後,用花露水潑在全身皮膚和頭皮上,之後直接擦拭乾不需再沖洗。醫女的食療藥膳香體茶材料:石斛12g,梔子花6g,茉莉6g,500c.c.熱水作法:1.中藥材稍微沖洗,加入500c.c.熱水沖泡。2.溫涼後即可當做茶飲。3.喝完後還可回沖熱水繼續喝,第二泡的浸泡時間越久,味道越濃。※一天一服即可延伸保養:香豆水【材料】紅豆、綠豆、黑豆各30g,1,000c.c.熱水【作法】1.三種豆類均洗淨,加入1,000c.c.熱水煮滾。 2.豆皮不要煮至破,溫涼後即可飲用。醫女的保健穴位有體味困擾的人,記得要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讓汗腺通暢、毛孔開合正常,異味自然容易散去。可以多運動加強自主排汗,以及按摩以下穴位。勞宮穴【取穴】位於手掌心,中指尖點按掌心處即是。【點按】用拇指重按穴位,或是用拇指食指隔手掌對按。曲池穴【取穴】肘橫紋外側與肱骨(最接近肘橫紋的骨節)連線中點。【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極泉穴【取穴】位於腋窩頂點,有脈搏跳動處。【撥筋】用四個手指從腋下撥到乳房處。膻中穴【取穴】身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中點。【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書籍介紹逆齡食養:讓妳減齡15歲的全中醫調養祕密作者:杜丞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1/11作者簡介現代醫女 杜丞蕓來自台灣,現居於美國,專精內婦兒科,提倡自然醫學養生,食療藥膳、中藥外用、美容美體等,都可以用全天然的草藥和瑜伽滋潤身心靈。是美國執照中醫師、經絡瑜伽師及藥膳專家。台灣大學法學士、城鄉所碩士,美國中西大學東方醫學碩士,曾赴中國上海中醫大博士班進修。在美國創辦了「藥上堂中醫診所」、「杜仲月子養生餐」、和「藥上堂養生中藥」專賣鋪、以及「琉璃瑜伽學苑」和「杜草藥鋪」網站商店。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杜醫師:Facebook-現代醫女杜丞蕓Youtube-現代醫女杜丞蕓Instagram-iamdrduh著作:《 女人專屬-最溫柔的節氣養生:藥膳、香氛、身體療癒》2016《全時美人-12經絡舒活養生帖》2018延伸閱讀: 那夜,重症醫師狂奔急診室...看到太太血一直冒出來,一個丈夫鼻酸的請求
-
2020-11-29 新聞.長期照護
每天洗澡有風險?專家:每年有將近2萬人因此喪命
【文、圖/摘自高寶《這樣過日子剛剛好》,作者大塚宣夫】每天都要洗澡的常識在我任職的醫院裡,有不少患者不喜歡洗澡,尤其以男性患者居多。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如果可以自己一個人慢慢洗,那倒是無妨,但對那些行動不便的患者來說,洗澡勢必得有旁人協助。其次,對這些患者來說,洗澡其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只有自己一個人光著身體的羞恥和尷尬,或是必須配合他人的動作而變換姿勢,在心理不適的情況下,即使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被人清洗乾淨,也無法感到舒爽。加上對於老年人來說,洗澡這件事情比想像中還要來得費力許多,似乎有許多人會因此感到疲勞。也許有人會說,難道不會在意身上的老人味嗎?其實不會,畢竟自己身上的老人味,本人是聞不出來的。說到底,也有些患者會說,把外表弄得乾淨整潔是要做什麼?一聽見這樣的想法,就不禁令人產生疑問:洗澡真的要每天都洗才行嗎?而且,洗澡對老年人來說還會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皮膚乾燥。實際上,若是洗澡洗得太頻繁,或是過度使用肥皂和毛巾擦拭,可能會導致各種皮膚症狀。從這一點來說,如果是為了去除氣味,只要洗十分鐘就夠了。在我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裡,並沒有每天洗澡的習慣。所以我到現在還是不太喜歡洗澡。不過,就像我當初成立醫院時一樣,如果要把自己的父母送進醫院接受治療,我會想讓父母在固定的時間起床,三餐正常,每天洗澡,讓身體保持乾淨整潔。現在回想起來,我也曾經被世間的一般常識束縛過。然而,在我過了七十五歲之後,我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覺得「洗澡很麻煩,非常不想洗澡」。同時,我也開始覺得「早上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一天不想吃到三頓飯,只想吃自己喜歡的東西」。每天洗澡所帶來的風險實際上,洗澡一個禮拜洗一到兩次就夠了。說到底,不會有人因為不洗澡而引發生命危險,反倒是每年有將近兩萬人因洗澡而導致死亡。因為上了年紀以後,只要不像年輕時那樣出汗,皮膚就不會分泌油脂。當你成為生活起居需要旁人照顧的老年人之後,對幫忙洗澡和被洗澡的人來說,洗澡都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所以,每三天左右洗一次澡就好。照這樣的頻率來看,對本人和照顧者而言,是不是都會感到輕鬆多了?
-
2020-10-05 名人.黃軒
她為省錢少換胸罩惹病上身!醫:出現5種情況就該換胸罩
那天一名女主管,請教內衣怎麼清洗,我才想起:對吼!我當告知大家胸罩乾淨的重要性。我在臨床,曾經遇過一位25歲的上班族,來我的門診,說她的胸部刺痛,問她哪裡痛?右邊痛!右手舉起也痛,我聽診和檢查完了一切正常,正在百思不解,因為她的疼痛表情非常真實,我忽然靈機一動問,妳自己檢查胸部有任何紅腫,癢痛嗎?她終於點頭,於是我檢查胸部,原來她右側乳房下緣出現紅腫,小痘痘,明顯的鋼缐壓痕的接觸性皮膚炎,天啊,她的右邊乳頭,比左邊更深深,且奇癢無比...我終於明白了,這是長期穿著又緊,又髒的胸罩造成的皮膚疾病。據她說,她為了省錢,她不常買胸罩,而且也不怎麼去淸洗,反正穿著在裡面,不太會有人發現的。妳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胸部的污垢會沾到胸罩我們胸部上的的「油脂」、「微生物」,夾雜著「污垢」全都會沾附在胸罩上,本來這些東西,跟我們接觸皮膚不會有太大的為害,但如果長時間沒有清洗胸罩、讓髒污垢在乳房周邊積越久,就可能引發一些皮膚疾病。胸罩,會藏有多少細菌?關於內衣細菌的研究, 英國發現,過1年的內衣,即使清洗乾淨,仍有83%的內衣平均還是殘存有《0.1g的糞便物質》(也就是1萬個細菌。而這些病菌,大家用肉眼都是看不到的。美國皮膚兼病理專科醫生,Dr. Gretchen Frieling引述發現,可能聚集在胸罩中的常見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金黃色葡萄球菌實際上在人類皮膚上最常見。 我們的皮膚擁有自己的微生物菌落或生物種群,可以使它們保持健康和受到保護,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是我們皮膚上細菌總數最多的細菌之一,也就會容易沾到胸罩了。棒狀桿菌 ( Corynebacteria )棒狀桿菌,其實不只生活在皮膚上,而且也是生活在,胃的微生物。 妳躺著吃東西,反胃,反酸掉了屑屑在胸口⋯⋯眾所周知,這種細菌也許會引起痤瘡。如果妳發現,胸罩接觸部位,出現粉刺,則可能需要更換新的胸罩了。酵母菌 ( Yeast )皮膚出汗,製造出胸部潮濕環境,會有一些酵母菌茲生, 常造成汗斑、脂漏性皮膚炎美國紐約皮膚科醫師Julia Tzu 提醒這些可能會造成胸部嚴重搔癢、紅色丘疹或膿皰性毛囊炎。皮屑芽孢菌 (pityrosporum ),是其特別常見的菌種之一。為什麼胸罩易藏有細菌?每次穿脫胸罩時,很多死皮膚屑都會掉落在胸罩上面。 美國皮膚科醫師,朱莉婭·祖祖(Julia Tzu)指出:“那些「死皮脫落」細胞和胸部「皮膚的油脂」,會積聚在緊身的織物上,胸罩就是其中之一。” 依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稱,我們每天佔計胸部會掉損至少30,000 - 40,000 皮膚死細胞。胸罩每天都穿,穿著者身上的油脂污染,這些油脂提供了皮膚上微生物生長所需的養料,隨後細菌,就會轉移到衣物纖維上。滋養天堂三大條件:【熱】的環境,【濕】的汗水,【油】脂分泌,提供了微生物的美食天堂。胸部哪裡最髒?美國托雷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lendo ) 醫學中心微生物部的專家處檢查Bra上的四個「高危」區域:左右罩杯的【鋼圈周圍】、以及靠近【左右腋窩】的部位。● 罩杯鋼圈附近● 右側腋窩附近部位● 左側腋窩附近區域什麼時候要換新的胸罩?1. 味道胸罩會散發出臭味,而且臭味還可能會沾到其他衣服上。很多女生都會把自己胸罩,懸掛著,然後隔1-2天,再聞一聞,沒有味道,又重新穿上胸罩出門去了。偷偷告訴大家,胸罩隔1-2天,又不是放「隔夜菜」,馬上會臭酸聞到的,更何況人類的鼻子又比狗差,所以妳會常常聞不到,再加上是自己身體的體味,妳的嗅覺習慣了,也分辨不出臭味了!其實,胸罩直接貼著皮膚上,沾到的汗水最多。妳不洗胸罩,愈放愈久,就愈可能發臭。別以為胸罩穿在最裡面,不洗別人也不會發現,等到妳內衣發臭、其實到一定程度,妳身邊的人都會聞到的。只是大家不太會跟你說而已。2. 顏色胸罩,會出現汙漬、甚至開始發黃,也只有妳自己看得到而已。就像我們穿白衣服,衣領䄂口,容易發黃的經驗。妳注意看看接觸皮膚的胸罩邊緣,很多細微的顏色改變。3.形狀妳的胸罩,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考慮換新的胸罩:● 罩杯,往上移位● 肩帶,往下滑位● 胸部,有深厚壓痕 又紅又癢● 背部,也已有勒痕 又紅又癢● 罩杯,太鬆,空空的感覺多久,洗一次胸罩?大部分的專家都建議你在穿胸罩 : 同一件內衣,最多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但是如果你「運動大量出汗」,或在「夏天季節」𥚃,那麼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才乾淨。有些文章,這樣形容:大熱天重新穿上沒洗的胸罩,會跟糞池一樣髒。上面布滿了汗漬、灰塵、油脂、細菌、遮光劑、酵母菌、真菌以及數以萬計的微生物...還有一堆的死細胞的屑屑呢!一周一次,這是最起碼的,一般來說,是要更勤便才行。基本越貼身的衣物,越應該勤便換洗。紐約大學醫學院病理專家Philip Tierno認為:在穿胸罩最多三次後,就應該洗一次。然後如果你有大量出汗,那麼請穿一次,就應該洗一次,千萬不要太相信,妳的眼睛,妳的鼻子了...胸罩,不是永遠保固產品胸罩,是消耗品胸罩的使用次數壽命,大概在100次左右,假設依照2-3天穿回同一件的內衣來說,胸罩,穿近一年就應該拋棄了。記得,每一個週年慶到了,就是記得可以購買新的胸罩了!如何,淸洗胸罩?淸洗胸罩,每日一個產品,或其網站都會有寫清洗注意事項,我這裡不細説了,大概大同小異簡單如下:1. 溫水,加入不含酒精成分的清洗劑;2. 讓清洗劑,充分溶解於水中,不需要太多泡沫,否則將加重清洗難度;3. 放入要洗的胸罩,如果是棉質胸罩最好為同色,合成材料則無需擔心4. 將胸罩在肥皂水中浸泡10到15分鐘,以便清洗劑去處油污和污漬,特別髒的Bra可泡一小時5. 輕輕揉搓胸罩,洗出污漬,通常此時水已變黑6. 倒掉污水,用清水沖洗胸罩,直至水質不再變色;7. 特別骯髒的胸罩,可以重複多次以上6個步驟;8. 不可扭曲胸罩去水,可用兩塊干毛巾擠壓吸收水分;9. 自然風乾胸罩:可以懸掛(注意應該掛在聯繫兩個罩杯的帶上,避免變形);也可以放在干毛巾上等待它們自然透風。什麼時候,妳要看醫生?反覆長痘痘的時候容易流汗,長期有濕的環境。長時間的有病菌堆積,加上胸罩緊貼皮膚,摩擦之下,就可能在後背生出痤瘡、小心胸口和乳房邊緣下有丘疹。不抓也癢、抓了也癢胸罩可以保暖胸部,但也會是刺激皮膚的物品之一。尤其是穿「太小,太緊,又不乾淨」的胸罩,易於造成皮膚摩擦,尤其當胸罩上一堆細菌髒東西,摩擦之後會讓皮膚又紅又癢。癢的範圍,當然也包括奶頭囉。不管是奶頭或乳房,如果癢得要死,又不能常常抓,導致妳的生活交際出了問題,記得快點去看看醫生吧!擦爛性濕疹 ( Intertrigo )這一種濕疹,也有人叫《擦爛性濕疹》,好發於皺褶部位的皮膚。主要是皮膚皺襞處,胸罩和胸部皮膚表面密切接觸,局部濕熱散發不出,汗液滯留,導致浸漬濕濕,加上胸囗活動時,皮膚表面,會對緊貼著胸罩,不斷摩擦刺激,而引起了濕疹。妳的胸罩,髒嗎?問問妳自己,對待胸罩的生活行為,就知道妳的胸罩髒嗎 ?1.不要天天,重複一直穿同一件內衣2.記得最多重覆2-3次後,就應該洗一次3.妳的鼻子、妳的眼睛不能當作胸罩乾淨的評估工具。4.不要一直買新的化妝品,忘了添購新的胸罩。5.夏季,運動,易出汗者,可以天天換胸罩!6.反覆出現又紅又癢,記得看醫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09-09 科別.皮膚
酷夏衝擊爆汗體味重 日本人發現「中年臭」分4大類
炎熱夏天皮膚大量出汗,難免身上會有些體味,然而如果味道太重,即便現在大眾工具上,大家都帶著口罩,難免不小心會輕輕皺起眉頭。日本人發現有所謂的「中年臭」,當中大致可分為「老化臭」(加齢臭)、「中年油臭」(ミドル脂臭)、疲勞臭(疲労臭)、壓力臭(ストレス臭),年過30歲不論男女都可能出現。老化臭與中年油臭 皮脂腺與細菌是元兇1999年日本化妝品公司,發明1個新詞彙「加齢臭」,如果翻譯成中文就是老化臭,在中年才會出現,化妝品公司發現中年人棕櫚油酸(パルミトオレイン酸)分泌會增加,在皮膚寄生菌分解後,會產生壬烯醛(ノネナール),身體就會漸漸散發出難聞的味道,40歲左右年紀不論男女都可能出現。日本另1間化妝品公司,也提出為什麼中年人容易會有味道的原因,他們發現,20至40歲左右民眾,皮膚油脂分泌量會增加,特別在30歲會快速上升,不同一般大家對汗水的臭味,而是「中年油臭」,不用大汗淋漓,身體是乾燥的,但是汗水乳酸在皮膚細菌分解下,特別是頭頂、後腦杓、耳朵內側容易出現臭味。上班族的淡淡「哀臭」 疲勞與壓力都會讓身體出現異味另外1種臭味,屬於中年上班族淡淡的哀愁,在壓力下所散發出來的「壓力臭」與「疲勞臭」,與汗水關係不大,就像吃大蒜,隔天全身會臭原理類似,血管將發臭物質運送到全身,在從皮膚散發出去,會有種很像「瓦斯」的味道,而且身體越疲憊味道可能越重,原因在於身體疲憊時,器官的一連串反應。所謂疲勞臭,大部分是因肝臟功能下降有關,身體分解蛋白質會產生出氨,血液把氨帶往肝臟,與其他物質合成尿素,最後藉由尿液排出體外,但是身體疲憊或壓力大,就有可能影響肝臟功能,如果有暴飲暴食與飲酒習慣,更是加重肝臟負擔,肝臟很難完全轉換氨,改由汗腺排出氨,就會引發難聞氣味。而壓力臭原理也相當類似,日本化妝品公司發現,在壓力體內會釋放出2種物質,二甲基三硫(DMTS)與烯丙硫醇(Allyl mercaptan),也會在皮膚釋放出來,2種物質都類似硫磺,會散發出難聞的味道,類似物質腐敗氣味。青少年汗水就是汗水 中年人汗水多了很多物質步入中年,10多歲與40多歲人體所分泌的汗水,組成物質上就會有不同,年輕人汗水就只是汗水,中年人汗水中可能有荷爾蒙多種物質,分泌量隨著年紀增加,皮膚表面寄生細菌會當作食物分泌代謝,也就慢慢出現異味,再加上壓力、疲勞、情緒等因素,也都會影響身體器官運作,導致身體散發出異味。台灣皮膚科醫師建議 多在涼爽環境盡量保持清潔台灣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不論男性或與女性,隨著年紀皮脂腺分泌會上升,特別在頭皮、腋下、胯下等部位,再加上代謝能力下降,就容易有異味產生,尤其夏天氣溫高,悶熱潮細菌容易滋生,身體異味也就跟著增加。鄭惠文補充,面對夏日炎熱天氣,降低皮脂腺或汗水分泌方法,也就是盡量在通風好的涼爽場域,環境溫度不要超過26至28度,如果因體質皮脂腺分泌旺盛,最好還是加強清潔,洗澡是最好的方式,否則也可以局部暫時清潔一下,在醫生指示下服用A酸,在醫生監控下使用,不需要太擔心副作用問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31 科別.皮膚
香水噴錯位置會變臭!遮蓋異味犯5大禁忌會影響味道
動輒37度以上的高溫裡,有些人怕流汗飄異味,進而會使用香氛用化粧品遮蓋惱人的異味,或是透過迷人香氣增加魅力,然而,你也有「香水可以治療狐臭」或「噴在私密處可遮蓋異味」等迷思嗎? 香氛用化粧品僅能遮蓋氣味 過度使用反而更臭其實香氛用化粧品,僅能遮蓋氣味,過度使用香水、體香膏,不但無法遮蓋氣味,反而會「比臭更臭」,如有嚴重狐臭的情形,還是要就醫診療。食藥署指出,一般消費者香水使用的量不大,可直接擦在皮膚上,但若本身容易皮膚過敏、氣喘、皮膚容易癢、有濕疹者,使用時要留意;至於私密處部位較為敏感,胡亂使用香水噴灑,反而可能會增加刺激、過敏等風險,只要保持個人衛生清潔乾淨即可,若個人衛生良好,但私密處仍有異味,可能受到感染,應儘速就醫。選購香氛用化粧品 5大重點要注意此外,常見的香氛用化粧品有香水、香膏、香粉等產品,食藥署表示,選購時要「看標示」,特別是品名、用途、保存期限等,不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而肌膚較敏感者,使用香氛用化粧品前,建議「要測試」,等皮膚沒有刺激或過敏等不良反應時,才可安心使用;使用時則要「避部位」,避免使用黏膜部位、朝口鼻噴灑或直接噴在臉上,以免吸入。此外,香氛用化粧品儲存時要「放陰涼」,存置於陰涼處,避免放在陽光直射、高溫潮濕的地方;最後,香氛用化粧品開封後要「限期用」,並留意產品效期及是否變質,如產品已經分層、變質、變色或有異味等情況,就不要使用。如果使用香氛用產品後,皮膚出現狀況時,應及早接受診療。就醫時請攜帶使用的化粧品(包含產品全成分標示),告知醫生出現症狀的皮膚狀況、使用中的藥物種類及日常生活情形,並將使用時發生的不良反應,向食藥署「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66251166轉5340。延伸閱讀: 體味揮之不去? 試試這些方法狠甩臭摸摸 流手汗可能不是太緊張! 要求完美、脊椎側彎都須注意
-
2020-07-26 科別.皮膚
用的是止汗劑還是體香劑?醫師:2者使用時機大不同
全台飆高溫,只要一走出門就大汗淋漓,不免也出現可怕的汗臭味,因此許多人會選擇使用止汗制臭劑。但有人出門前使用卻沒效,腋下還是溼兩塊,好不尷尬。醫師表示,首先要認明買的到底是「止汗劑」還是「體香劑」,且使用時機也大有學問。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和制臭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止汗劑主要成分為鋁鹽,與汗腋作用後,會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將汗腺填滿以達到止汗效果。由於須等待鋁鹽作用,使用後約六至八小時才會見效,因此最好的使用時機為洗完澡、睡前將身體擦乾使用。目前衛生福利部核准於特定用途化粧品的止汗制臭劑共五種,其中四種可止汗,均為鋁鹽。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分為滾筒、塗抹或是噴霧,可選擇自己方便的產品類型。而止汗劑雖然是透過將汗腺阻塞來達到阻塞效果,但因為通常屬於局部使用,且一天使用一次即可,也不影響中樞神經,不至於造成中暑。但他提醒,止汗劑濃度在10%至25%左右,濃度越高效果越好,但也越容易刺激皮膚,造成過敏。至於制臭、體香劑,趙昭明表示,通常這類產品毫無止汗效果,主要是添加殺菌成分,抑制皮膚表面細菌使其無法發酵產生異味,並添加酒精、香精等來改善體味。也因為制臭劑毫無止汗效果,民眾一天可能會使用多次,且因其成分較複雜,趙昭明說,診間常看到因使用制臭劑導致皮膚發炎、過敏的民眾,一個月約有二到三的個案。趙昭明提醒,若是因止汗制臭劑造成皮膚紅腫、發癢等,要盡快停用並就醫;且止汗制臭劑雖能抑制出汗或減少體臭,但僅有局部效果,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還是必須應就醫治療。
-
2020-07-25 科別.皮膚
多汗、體臭好困擾 ,止汗劑和制臭劑該如何正確使用? 皮膚科醫師告訴你
您有多汗、體臭的困擾嗎?止汗劑和制臭劑又該怎麼用?為了解決難纏的體臭煩惱,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為多汗者排憂解惑。汗水經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產生獨特氣味 邱足滿醫師說明,人體的汗腺有大汗腺和小汗腺,小汗腺分布於全身,而手掌、臉部及腳底特別多,這種腺體的導管獨立開口於皮膚表面,成分99%是水,呈弱酸性,主要是透過排汗幫助調節體溫,然而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形成汗臭味;而大汗腺(又稱頂漿腺)主要分布在腋窩、肛門及陰部等部位,其導管開口於毛囊,汗液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酸,呈弱鹼性,經皮膚表面細菌作用後,會產生獨特氣味(費洛蒙)來吸引異性,但若味道令人不悅就會產生體臭。 小汗腺出汗是身體對熱的反應,情緒也會影響出汗;大汗腺是受到性腺和神經控制,在青春期之後才開始分泌,情緒激動時也會刺激大汗腺分泌,對於多汗的人來說,社交穿著會很困窘,如果是大汗腺分泌旺盛,加上細菌作用產生的體臭,就真的糗大了!止汗劑的最佳使用時機是「睡前」面對多汗困擾,許多人會使用止汗劑,最常見的是鋁鹽,透過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來止汗,塗抹後不能馬上見效,需等待6-8小時。塗抹鋁鹽時要注意,人在睡覺時汗腺分泌會減少而保持乾燥,睡前是最佳的使用時機,而塗抹部位的皮膚,必須在完全乾爽的情況下,如果皮膚略帶水氣,可能會產生弱鹽酸而刺激皮膚,產生搔癢或乾燥粗糙的狀況。經過一個晚上作用,鋁鹽會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狀物質,白天就不會出汗了,到了早上可用濕毛巾擦在使用部位,藉此減少止汗劑殘留與刺激性皮膚炎,日間出門流汗後就不用再補擦。若每晚重複使用,一週之後效果顯著的話,即可減少使用頻率,通常一週使用一次即可發揮止汗效果,但停用後就會逐漸回到原本的狀況。對於過敏體質、曾發生皮膚過敏、腋下有毛囊炎或傷口者不宜使用,以免發生刺激性皮膚炎。邱足滿醫師說明,止汗劑產品有水劑、乳劑、膏劑、噴霧或滾珠等劑型,越水性的劑型效果越好,越膏狀的劑型的使用舒適度越佳,濃度越高者效果越好,但對皮膚刺激的風險也越高。至於噴霧劑型使用時要避免吸入。制臭劑的作用原理?而制臭劑則是改變皮膚的化學性質,保持腋下不產生異味。許多除臭劑可以降低皮膚的酸鹼值,將皮膚環境變成對細菌較不利的弱酸性,阻止某些微生物繁殖;或含有抗菌成分抑制皮膚表面的菌叢,使其無法發酵而產生異味,藉此減少汗臭、體臭。某些制臭劑含有香料或稱體香劑,透過制臭劑的主要有效成分,並添加其他香味修飾體味,適合在出門前或運動後盥洗完、皮膚乾燥時使用。最後提醒消費者,止汗制臭劑只能抑制出汗或減少體臭,如果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應就醫治療。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24 科別.皮膚
夏天止汗除臭 皮膚科醫師:這兩件事超NG
健康版X元氣網推出元氣醫點靈科技進步,卻也造成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也愈來愈多。聯合報健康版與聯合新聞網元氣網聯手出擊,合作推出「元氣醫點靈」專欄,邀請醫師深入淺出的解說生活中最實用的保健知識,透過文字與影音,教導大家可以輕鬆簡單的過日子,樂享元氣滿滿的健康生活。夏天高溫炎熱,往往動一動就滿身大汗,常見體臭、汗臭、腳臭等臭味飄出。當汗臭夾雜著體臭,總會讓人忍不住想躲開,該如何化解這令人難堪又尷尬的狀況?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傳授「夏日除臭大作戰」妙招,讓大家清爽過一夏。今年夏天好熱啊,許多人的身體會散發出臭味,尤其在密閉空間裡,常會飄散出腳臭、汗臭、體臭…,讓人相當困擾。最特別的是,要對抗腳臭,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並不建議常穿涼鞋。體臭 與新陳代謝有關人體會散發出體臭,主要是外分泌腺及頂漿腺經細菌分解代謝作用而產生味道,常從腋下或足部,甚至嘴巴冒出臭味。曾德朋說,腳臭也是一種體臭,一般人以為穿涼鞋很通風,可以避免腳臭發生,其實易流汗的人穿涼鞋,因為沒有穿襪子,反而會讓腳板直接踩在腳汗裡,更容易引起腳臭。外分泌腺就是「汗腺」,分泌汗水,當汗水分泌過多,汗液經細菌作用後,就會散發出汗臭味、酸臭味的體臭;頂漿腺則是「皮脂腺」的分泌,主要分布在腋下、生殖器周圍等處,如果分泌油脂等較多時,細菌分解代謝過程就會產生更多的體臭、狐臭。夏天人體容易飄散出腳臭、體臭,與體內的新陳代謝有關。當天氣悶熱時,若是常穿包覆性的皮鞋、球鞋等,雙腳整天都會被鞋子包住,腳又容易出汗,很快就會冒出臭味,加上鞋子材質及襪子材質不適當的話,會加速這些味道的累積,腳臭問題會變得更嚴重。建議飲食清淡少吃高油脂體臭與睡眠及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曾德朋指出,如果嗜食辛辣、重口味、油脂多、油炸的食物,比較容易刺激皮脂腺的分泌,造成更多的細菌分解代謝而產生體臭,建議飲食應清淡,少吃高油脂、辛辣的、加工的食物,多攝取高纖食物,更不要熬夜。消除體臭、汗臭、狐臭,「徹底做好清潔最重要」。曾德朋解釋,不少運動量大的人,運動後都會散發汗臭味,當身體大量流汗後,如果無法馬上沖澡的話,最好方式是拿濕紙巾或濕毛巾趕快把汗擦掉,不要讓汗及油脂在身上滯留太久,才不會增加油脂的代謝機會,汗臭味、體臭味、狐臭味因此會減少。噴止汗、體香劑因人而異也可以噴止汗劑、體香劑,抑制出汗、降低出汗量,並且改善身上的氣味,但是因人而異。曾德朋提醒,若有狐臭、體臭的人,噴了香水後,香水味與體味混雜,可能身上氣味會變得更不好聞。噴灑止汗劑有撇步,汗量多的部位保持乾燥後,於睡前噴上止汗劑,可維持止汗功效三至五天,止汗劑除了能殺菌,並且減少汗量,但需注意長期使用會導致毛囊炎、長痱子。穿棉質襪或吸汗的襪子避免腳臭,曾德朋建議,穿棉質的襪子或是能吸汗的襪子,流汗多的人就一天換穿兩、三次襪子,減少腳汗、腳臭發生。如果遇到下大雨,腳浸泡在濕鞋子裡,應將腳和鞋子清洗乾淨,腳要擦乾,以免產生腳臭。
-
2020-07-14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只感受到酸或苦?專家教你練習品嚐咖啡風味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陶鍋炒豆學:機器烘豆無法取代的咖啡風味》,作者潘佳霖】練習品嚐咖啡的風味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所以對咖啡的風味感受與形容也不一樣,例如有些人吃過的水果種類有限,就無法聯想更多的水果風味。只要多嘗試各類食物,得到的咖啡品飲感受一定會更加豐富。至少先學會以下咖啡品嚐的專有名詞,有助於精確的表達感受,與朋友分享喝咖啡的樂趣。●酸度(acidity)喝咖啡時,舌頭兩側感受到的酸味。和檸檬汁那種酸不一樣,而是類似蘋果的酸香,這是由咖啡裡的綠原酸所展現出來的韻味,又被稱為明亮度(brightness)。蘋果酸度是咖啡很重要的一個特質,不帶點酸度的咖啡沒有韻味。●香氣(aroma)咖啡沖煮後的香味,在鼻腔裡感受的味道,會比舌頭能感受到的更為豐富而多樣化。咖啡沖煮後產生香氣的形容詞,常見的有果香、花香、莓果香、煙燻烤地瓜、堅果、爆米花等。●厚實感(body)咖啡在口中的厚實感,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體驗?可以到超商購賣全脂牛奶、低脂牛奶、 脫脂牛奶,分別倒入小試飲杯裡品嚐比較,有些像水一樣的清爽感,有些像絲絨般的滑順感,有些是明顯的澀感,藉由舌頭的繞動更能明顯感受。●尾韻(aftertaste)咖啡喝下去後,在嘴巴裡與喉頭殘留的味道就稱為尾韻。最常見的有堅果、 巧克力、焦糖的味道,有些是莓果、芒果等水果的味道。●平衡感(balance)是指咖啡整體味道的評價。品質好、表現性佳的咖啡豆,味道均衡、有層次,並且香氣柔和。而品質較差、特色不明顯的咖啡豆,通常只呈現單一味道。●甘醇(mellow)酸度適中、平衡感均衡的咖啡就有甘醇的口感。中美洲及南美洲的水洗豆有這樣的特質。●溫潤(mild)是指咖啡細膩的口感,有如焦糖回甘的風味,如瓜地馬拉、哥倫比亞。●柔和(soft)低酸度的咖啡具有這項特性,屬於口感溫和,帶點甜味的咖啡,如拉丁美洲咖啡豆。
-
2020-07-12 新聞.健康知識+
這些防蚊產品都NG!台大防蚊權威教你讓蚊子不近身
防蚊液、滅蚊神器、防蚊手環、驅蚊噴霧、驅蚊防蚊貼片、攜帶式戶外防蚊扇……最近天熱,氣溫飆高,加上潮濕多雨,許多防蚊小物成為熱賣商品,對於國內防蚊權威、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來說,這些驅蚊的「雕蟲小技」,還不如穿上長袖衣褲,多塗抹防蚊液,來得實際有用。長袖長褲+防蚊液 勝過驅蚊小物長久以來,專攻登革熱病媒蚊研究的徐爾烈,被喻為全台灣最瞭解蚊子的男人,對於防蚊,他自有一套建議。首先外出時,千萬不要靜止不動,例如,坐在涼亭或是鞦韆上聊天,那肯定成為蚊蟲攻擊對象。此外,預防蚊蟲叮咬,一定要穿上長褲、長袖衣服,如果至運動場跑步運動,務必帶著外套以及毛巾,運動後擦汗,並穿上薄外套,否則一流汗,體溫高一點,就會招惹許多病媒蚊。再者,只要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應該塗抹防蚊液,選擇通過衛福部認可核准的防蚊產品。至於防蚊貼片、驅蚊神器、防蚊手環等防蚊小物效果有限,不可盡信。挑防蚊液 看清三大標準走進藥妝店、西藥房,櫥櫃陳列著眾多防蚊產品,該怎麼挑呢?台大皮膚科主任蔡呈芳提出三大標準,首先看看是否有衛福部核准字號?產品適用在人身上嗎?防蚊效果可以維持多久?近年來,坊間陸續出現號稱「無毒且具有防蚊效果」的天然防蚊產品,其中添加柑橘、樟腦油、精油、尤加利樹等成分,蔡呈芳說,這些產品幾乎都沒經過衛福部審核,也未做過臨床測試,實際防蚊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蔡呈芳指出,DEET(敵避,Diethyltoluamide)是目前所有驅蚊產品中,被證實最有效的成分,經過臨床測試,能夠減少蚊蟲叮咬的頻率,但在使用上仍須小心。孩童使用 勿直接噴灑食藥署於106年7月間將DEET成分且含量在15%以下的防蚊藥品,從「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改列為「乙類成藥」,在藥局、百貨、雜貨店或各大便利商店均能販售,方便民眾購買。依據食藥署建議,在使用防蚊產品前,需詳閱說明書,瞭解使用方式,例如,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使用於臉部時,應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若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請不要使用。此外,如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時,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以免皮膚過敏不適。家長幫孩子塗抹防蚊液時,務必先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身上,千萬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再者,未滿5個月的嬰兒,請勿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蚊子愛逐臭 靠氣味找到你至於哪些人容易成為蚊蟲叮咬目標?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點出蚊子最愛的五大族群,那就是體味重、體溫高、肥胖、容易流汗,以及呼吸時二氧化碳偏高者。趙昭明說,有些人認為體質偏酸者容易淪為蚊子美食佳餚,其實不然,蚊子屬於嗅覺派,以感「味」為主,上述五大族群幾乎都是有味道的人,建議高風險族群至戶外之前,應該先洗澡,降低體味,讓身體味道淡一點。少去草叢溪邊 別站路燈底下另外,少去草叢、樹林、公園、水溝以及溪邊等容易孳生蚊蟲等場所,也不要站在路燈底下,因為蚊蟲具有聚光性,站在燈光下,難免成為吸血狩獵的主要目標。趙昭明說,蚊子可是標準的「逐臭之夫」,體味重、動不動就流汗的人可得當心,除了正確使用防蚊產品,更應該每天洗澡,換上乾淨衣服,徹底清潔,盡量做個「沒味道」的人,才能避免滿手滿腿的紅豆冰。防蚊液使用注意● 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 用於臉部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 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不要使用。● 如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 幫孩子塗抹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身上,千萬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 未滿5個月的嬰兒,勿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
-
2020-07-02 新聞.健康知識+
別再說蚊子愛叮酸性體質!醫:4特徵才是蚊子的最愛
夏天正式來臨,開始肆虐的蚊蟲讓不少人遭「蚊吻」,而皮膚出現許多「紅豆冰」。7~9月即將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民眾可要上緊發條展開「防蚊大作戰」!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同處一室,有些人總是特別受蚊子的青睞,有些人總能逃過一劫,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說,這是由於蚊子鎖定的叮咬對象,具有以下特徵的人最容易被蚊子咬,來看看自己符不符合。1、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人在從事運動、勞動時,新陳代謝會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也會增多;要知道蚊子正好喜歡鎖定二氧化碳濃度高的生物叮咬,因此,小朋友、肺活量高的人、肥胖的人,在群體中容易被蚊子叮咬。2、體溫高的人代謝快的人,體溫也較高。這是因為蚊子的觸角有一個受熱體,對溫度特別敏感,也喜歡溫度高的地方,所以,體溫高的人對蚊子會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像是小孩子、孕婦、喜歡喝酒之人,都容易被叮咬。3、容易流汗的人汗裡頭含有乳酸、脂肪代謝等物質,這也是蚊子喜歡的味道;再者,容易流汗的人,因為身體排放的熱量多,體溫也高,因此,汗多的人、正在運動的人、男人、小朋友等,都較容易被叮。4、難以反擊的人一般人遇到蚊子叮咬會給予反擊,不過,若是嬰兒、行動不便,或正在熟睡之人,自然容易成為蚊子的食物,特別是小寶寶,沒有做好防護,很容易被蚊蟲叮上。至於不少人認為酸性體質容易招惹蚊蟲?對此,邱足滿指出,西方醫學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酸性體質容易被蚊蟲叮咬的事實,其實是與個人體溫高低、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低有關才是。不過,中醫則認為,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招惹蚊蟲,所謂的濕熱體質,是指體型胖、容易流汗、體味較重、容易長痘痘、體質偏酸、容易口乾舌燥、便秘等有虛火之人,是蚊子喜好的對象,而濕熱體質剛好就是自然醫學所談的酸性體質。延伸閱讀: 被叮成紅豆冰!  最有效的防蚊秘訣大公開 5情況都是登革熱致命因子! 定期「巡、倒、清、刷」不容馬虎
-
2020-06-08 性愛.性福教戰
另一半在床上不專心怎麼辦?醫師提醒千萬別指責對方
做愛不專心 氣壞另一半【諮詢醫師:台安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思銘,出處:2008-06-07/聯合晚報/A12版/健康】(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問:被「決戰時裝伸展台」給打敗了!前幾天跟女友愛愛時,發現她總是心不在焉,做愛過程中,好幾次用手輕推我的肩膀,原本以為這是她愛撫的表現,但接連好幾次,讓我覺得怪怪的。於是順著她的眼光看過去,原來如此,她正在看著電視上所播放的「決戰時裝伸展台」,而我的肩膀剛好擋住了她的視線,所以她才會假裝愛撫,實際上是想推開我的肩膀,因為她想看電視。實在很幹!甚至有點灰心,怎麼會有人一邊看時尚節目、一邊做愛,那個節目不就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牌服裝設計師爭奪第一名,有什麼好看的?真是氣人!察覺她的不認真,我滿腔欲火,一瞬間就像是被冷水給澆熄了,當然也做不下去了,她也沒多說,穿上衣服,就坐在電視前面,看些那些模特兒走來走去,等到節目演完,才回過神,問我還不要再繼續,不然她要洗澡睡覺了,完全沒有發現我正在生氣。這像話嗎?與女友同居還不到一年,她就是這副德行,如果再這樣下去,難保我不會在外面偷吃,來個肉體小劈腿,該怎麼呢?是我不夠厲害?還是電視節目太好看?唉!想不透!(台北市,32歲,小何)答:成熟一點吧!如果你是王建民的球迷,一大早,打開電視想看洋基隊比賽,但另一半又在這時間點想要愛愛,你會如何解決,直接說不要?還是邊聽、邊做,草草了事?試著將心比心,你覺得時裝設計節目不好看,或許看不懂棒球的另一半根本不在乎王建民是否贏球。性愛是兩個人的事,必須得多溝通,選對時間,才會有良好的性愛。不過,話說回來,另一半在床上不專心,確實會影響性愛的和諧,國外臨床統計,在造成高潮障礙的幾大因素中,另一半心不在焉可是榜上有名,輕忽不得。除了女友真的想看「決戰時裝伸展台」之外,可能還有許多原因,導致她分心,例如她真得不想要做愛,或是她覺得你有口臭、身上有體味,所以做不下去。建議你,不要選在這個節目播映時,找她愛愛。如果她還是不專心,請有技巧地問對方,是不是自己身上有味道,影響到她的「性」致?但小心有時問得太直接,可能會產生反效果。另外,做愛時,最好關掉電視,放些清柔的音樂,切記不要讓另一半養成邊炒飯邊看電視的壞習慣,這就好像有些人沒有報紙,就無法上廁所一樣。多多溝通,不要自己生悶氣,也不要指責對方,先試試上述這些方法,畢竟做愛前先關掉電視,會比你重新找一個新女友來得簡單許多。
-
2020-06-02 科別.皮膚
年過40散發濃濃老人味?洗澡時這2個地方別忘記用力搓
「爺爺每次從我身旁走過去,就飄來一陣臭味,不知道該不該跟他說?」老人家身上那股味道,究竟要如何改善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老人臭」的問題卻困擾很多家庭成員,這有辦法解決嗎?老人臭並非每位老人家都會發生,因人而異。新竹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幼華分析指出,老化是造成老人臭發生的主因,人從40歲後,皮脂腺功能退化、不平衡,四肢和軀幹的皮膚出油量減少,皮膚乾澀,臉部和胸前等部位的皮脂腺卻大量分泌,導致皮脂腺中有某種脂肪酸與過氧化脂質結合成「2-nonenal」物質,形成一股油膩味,是導致老人臭的主因。男女都可能發生老人臭,尤其50、60歲之後更明顯。有些老人家的衛生習慣不好,不愛洗澡,覺得自己沒出門,沒流什麼汗,就不洗澡,因此累積異味;而老人的皮膚角質代謝差,易在腳底或手肘部位角質增生,形成厚皮,如果沒有適度清潔就易散發臭味,若受到黴菌感染,合併香港腳更臭。此外,老人家的腸胃功能退化,如果不注重飲食,消化不良或排便不暢,或睡眠不足、火氣大,一開口就會散出臭味;其免疫力較弱,罹患代謝疾病的機率高,或是糖尿病患因末稍血液循環不好,血路不通,傷口難以痊癒,就可能因照顧不當而化膿潰爛,散出「腐臭味」。李幼華指出,老人臭的主要原因,以「油脂分泌」異常為大宗,因此,在皮脂腺會分泌大量油脂的臉部、額頭、頭皮和胸前等部分,更容易產生異味。分泌油性液體的頂漿腺(apocrine)分布在耳朵前後,也容易產生氣味,加上大多數人常常忘記清洗這個地方,耳後臭味也形成老人臭較明顯之處。體臭與飲食有關,研究顯示,常吃動物性蛋白質或脂質食物較易散發體臭,如果在老人家身上就形成老人臭。李幼華說,肉類和起司等乳製品食物,含有動物性蛋白質,會導致皮脂腺分泌更為活躍,以致於有人說吃肉的人較易有體味,就是這個原因。而部分油炸物以氫化油烹調,形成氫化脂肪,是人體難以代謝的物質,囤積在體內易造成荷爾蒙失調,讓油脂分泌變得異常,因此,少吃油炸物,也是減少體臭的方法。平日除注意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其中的抗氧化成分有助延緩老化;同時要注意適度的清潔和保養,留意身體健康,因為身體的異味可能自己聞不出來,如果有人提醒就要注意是否有疾病產生,不要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更要注意睡眠品質,除了早睡早起,並要睡足7小時,讓身體有充分休息和修復,能有效避免老人臭上身。延伸閱讀: 臭襪子洗過仍有味道? 這樣洗才能保持彈性又不臭 天天刷牙還是有口臭? 日常6原因都會造成你口氣差
-
2020-05-03 橘世代.健康橘
真有「老人味」嗎?學者辯論:最難聞的時期不是老年
人類隨著年齡增長,除可能患上一些慢性病外,據說還會出現一股稱為「老人味」的特殊體味。然而,真的有「老人味」這種氣味嗎?事實上,學界的研究結論相互牴觸,有的研究宣稱真的有這種味道,連成因都提出解釋,也有研究說根本沒有老人味這種東西,老人的體味其實不像年輕人那麼重,而體味最難聞的其實是中年男人。日本在2001年有項研究,稱老人皮膚分泌一種稱為二壬烯醛(2-Nonenal)的不飽和醛,經常產生一種類似青草、蠟燭或脂肪的特殊異味,就是老人味的成因。紐約時報報導,莫內爾化學研究中心生物學家隆德斯壯的最新研究報告,似乎證實這項日本研究。他採集了20歲到95歲不同年齡層的腋下體味樣本,由41名志願者依味道強烈與難聞程度進行排名。隆德斯壯跟共同撰寫研究報告的同事們發現,這些志願者能將老人體味樣本歸類至正確的年齡組,顯示老人和年輕人體味的確不同。但在同個中心工作的74歲化學家普雷帝表示,他研究出來的結果跟日本或是隆德斯壯的不同。普雷帝團隊是從上背及前臂進行採樣,並用氣相層析質譜儀分析,並未發現老人皮膚會分泌二壬烯醛。普雷帝說:「老人的氣味實際上比年輕人少。除非你去有衛生問題的療養院,否則不會發現年紀大一點的人會有什麼難聞的異味。」隆德斯壯則指普雷帝所言錯誤,研究也太狹隘,還稱「年紀大的他只是對此話題敏感」。普遍來說,研究中的盲測結果顯示,中年男性體味被認為是最糟的,比年輕人與老人更難聞,中年婦女體味最好聞。化學分析也證明年紀非常輕跟非常老的人,皮脂分泌程度較低。隆德斯壯的研究證明了不同年齡的人體味的確有差異,但他指出,志願者一般認為老人味偏向中性,並不難聞。他認為,老人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隆德斯壯並指出,在日本研究中,當研究人員未告訴志願者聞的是老人體味時,他們給的評語為「不難聞」,但在被告知後則評為「噁心」。日本顯然對老人味有明顯偏見,甚至創造「加齡臭」(kareishu)的負面名詞來形容。此外,科學家一致認為,不論年紀多大,慢性病讓身體更易散發異味。普雷帝則把原因歸咎於飲食、新陳代謝和自我照顧。此外,不管任何年齡層,不想要體味難聞,最好的方法就是顧好個人衛生與家中清潔、多運動保持健康跟多喝水。【關於熟齡「膚質」大小事↘↘↘】。過度清潔小心「老人味」上身 醫:每天洗完澡做這件事。掌握10訣竅 即使老,也能像瓶好酒愈陳愈香。天天泡澡反而全身癢 皮膚科醫師:缺脂性皮膚炎好發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2 橘世代.愛吃橘
新手食譜/蔬食煎餅上桌!在家變化早餐很簡單
寫部落格這些年,有些新手主婦會留言告訴我,對廚房的事完全不熟悉,心裡覺得非常惶恐。我都會告訴她們,其實面對烹飪料理不需要害怕,只要多做幾次,熟悉材料,照著家人的口味再做調整,一定會愈來愈順。任何事沒有天生就會的,有興趣並且願意多嘗試,沒有什麼做不來。自己調理,除了可以選擇信任的食材,甜度鹹度也能夠自己掌握,一方面照顧到家人的健康,也享受庖廚的樂趣,何樂不為。【煎餅食譜1:蔬菜豆腐煎餅】忙碌的時候,沒有太多時間準備餐點,翻一翻冰箱的材料就可以簡單煎個餅吃。將不同的澱粉混合成的麵糊口感很特別,加入大量的豆腐蔬菜,讓這個煎餅更有充分的營養及飽足感。份量約4~5人份材料紅蘿蔔1/4根木耳2朵九層塔1小把豆腐200g雞蛋1個蝦皮1小把豆芽菜50g在來米粉40g低筋麵粉60g太白粉20g水50cc鹽1/2t白胡椒粉適量做法1 紅蘿蔔刨成絲,木耳切成細絲,九層塔切碎。2 豆腐用叉子壓成泥狀。3 依序將所有的材料加入,混合成為均勻的麵糊。4 鍋中倒約4T沙拉油,油熱後將麵糊全部倒入,平均鋪開。(喜歡薄一點的,分兩次煎可煎的更脆。)5 將兩面都煎至呈現金黃色即可,起鍋切成適合的大小。吃的時候可以沾甜辣醬,風味更好。【煎餅食譜2:乳酪蔬菜煎餅】忙碌的上班族大多是在外面買早餐,能夠在家做早餐很不容易。這種加入大量新鮮蔬菜及乳酪煎成的簡易料理,應該很適合當做陽光早餐。這也是Leo很喜歡的早餐之一,熱熱的餅讓人特別有胃口。麵糊與蔬菜絲可在前一天晚上分別準備好,早上混合好就可以直接煎。煎好的餅吃得到清脆的高麗菜,馬鈴薯絲也讓煎餅整體味道變得更濃郁細緻。也可以加入培根或火腿。其中,蔬菜的材料份量可依照個人的喜好調整。份量:約2片(直徑30cm的平底鍋)材料:1.麵糊中筋麵粉120g全麥麵粉30g雞蛋2個牛奶150cc鹽1/4t白胡椒粉少許2.蔬菜馬鈴薯1/2個紅蘿蔔1/4根高麗菜2~3片青蔥2支蝦皮1T培根2片切達乳酪50g準備工作1.馬鈴薯、紅蘿蔔刨成細絲,高麗菜切成絲,青蔥切小段,培根切小段,切達乳酪(或任何口味乳酪絲或乳酪片)切小塊。2.粉類及牛奶秤量好。作法1.中筋麵粉與全麥麵粉放入盆中混合均勻。2.將雞蛋及牛奶加入,用打蛋器攪拌均勻成為無粉粒狀態的麵糊。3.加入鹽及白胡椒粉調味,接著封上保鮮膜,放置20分鐘。(可以前一天晚上先準備好麵糊,完成此階段後,封上保鮮膜密封,放入冰箱冷藏。)4.再依序將適當的蔬菜絲、蝦皮、培根及乳酪塊加入混合均勻。5.平底鍋中放入適當的油,倒入一半的麵糊攤平。以小火煎到兩面呈現金黃色即可。● 作者介紹:胡涓涓,「Carol自在生活」粉絲團、「自在生活Carol」YouTube頻道主持人,用料理記錄了外婆與母親傳承的家傳好味,書寫餐桌的日常美好。【本文摘自《麵點新手必備的第一本書》,幸福文化 2011/08/04 出版】【愛吃橘/在家也能輕鬆做好菜↘↘↘】。在家做出外食感/療癒「維也納炸雞」新手也能煮。自己在家炸薯條!DIY法式口感,酥鬆上桌。料理研究家:「蒸雞肉」不乾柴 快速備餐無壓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