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骨折
共找到
871
筆 文章
-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增25例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 婦4天後腸穿孔手術無效
國內接種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事件導致猝死案件頻傳。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宣布新增25例接種疫苗後疑似不良案例死亡個案,分別為18名女性、7名男性,年齡位於57歲至101歲之間,其中有16例75歲長者,為接種當日到七天間死亡。其中有7例為長照機構住民、6例洗腎者、14例有慢性病史,另有2例為年紀50幾歲個案。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在疫苗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的死亡案例,其中這2名五十幾歲的年輕個案,一例為女性,有洗腎高血壓病史,在接種四日後,出現腹膜炎、腸穿孔進行緊急手術,手術無效後死亡,之後將進行檢驗跟司法解剖。另一例五十幾歲男性,也是長期洗腎個案,接種完次日腹瀉腹痛噁心症狀,次日凌晨倒臥家中送醫,到院前死亡,經解剖室心臟瓣膜疾病及高血壓性心血管疾病。根據指揮中心疫苗接種數據統計,6月22日間新增32例疑似AZ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20名女性、12名男性,發病年齡18至100歲,為接種疫苗後1日內至18日間發生,包含疑似心肌梗塞、腦中風出血梗塞、肺栓塞、血栓(D-dimer 異常,血小板正常)、血小板低下與腦出血、血小板低下、皮膚出疹等過敏反應、接種部位腫脹、玻璃體混濁(視力模糊)、視神經炎、胰臟炎、泌尿道感染與敗血症、頭暈跌倒、頭暈跌倒且骨折、換氣過度、雙手與頸部痠痛疑似椎間盤托出、診斷不明之全身不適或暈眩等等。同期間新增1例疑似Moderna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為一名32歲男性,接種第一劑疫苗後7日發生,疑似心肌炎,無法排除為病毒性心肌炎或是疫苗相關之罕見不良併發症。
-
2021-06-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八大泌尿問題 別忍了 盡快就醫
● 腰部劇痛、坐立難安,可能輸尿管結石須立即就醫● 攝護腺肥大尿不出來,腎功能受影響● 無痛性血尿,小心罹患膀胱癌或泌尿上皮癌76歲王伯伯腰痛好幾天,因為新冠疫情,不想去醫院,直到疼痛加劇、坐立難安,才急診就醫。經檢查是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止痛藥無法緩解,在接受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後,疼痛終於獲得改善。疫情嚴峻,許多人發揮「忍」功也要避免到醫院,但「孰可忍、孰不可忍」可得認清楚,才不會越忍代誌越大條。建議發生八大泌尿問題,應該盡快就醫:一、尿路結石疼痛、尿路阻塞若是泌尿道結石阻塞輸尿管,會造成突發性的劇烈腰痛或下腹痛、血尿,甚至引起腎水腫、發燒、傷害腎功能,應立即就醫。二、睪丸扭轉常發生在12至18歲間的青少年。若睪丸有突發的劇痛、陰囊腫脹、甚至伴隨惡心嘔吐,就要高度懷疑,需要盡快就醫;黃金治療時間是4到6小時之內,若缺血過久,恐怕會導致睪丸壞死。三、急性尿滯留很多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大部分靠吃藥就能得到症狀改善,不過若突然尿不出來,病人會感到膀胱脹、腹痛、甚至引起腎水腫、腎功能受影響;年紀大的慢性病人,無論男女,可能因為膀胱收縮功能變弱,也會尿不出來,遇到急性尿滯留,得盡快送醫插尿管。四、嵌頓性包莖常發生在包皮過長,在包皮翻起露出龜頭後,無及時將包皮翻回,過緊的包皮將龜頭嵌住,影響循環,造成水腫、疼痛,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龜頭缺血壞死。五、已經造成發燒的尿路感染若尿路感染且合併發燒、腰痛、甚至血壓變低,建議盡快就醫,可能是腎盂腎炎,甚至是敗血症,若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會有生命危險。六、無痛性血尿無痛性血尿最怕是膀胱癌或泌尿上皮癌。當發生無痛性血尿,加上又有癌症家族史、抽菸、常接觸美髮染劑危險因子等,建議盡速就醫檢查,先排除非急症或非癌症的問題,再根據病因和醫師討論後續治療及追蹤的方式。七、陰莖骨折疫情期間,夫妻或情侶不便外出,在家沒事做,可能就天雷勾動地火、翻雲覆雨,一個太激烈,可能就會聽到「啪」的一聲,伴隨男方陰莖的劇痛。這是陰莖的白膜破裂了,俗稱陰莖骨折,算是泌尿科的急症,必須立刻就醫治療。八、腎臟或尿道創傷常發生在車禍、高處跌落、鬥毆被鈍器或利器攻擊之後,發現腹腰嚴重疼痛、大片瘀血,甚至血尿、頭暈、冒冷汗、解尿困難,可能是腎臟或者下尿路的創傷,這時候要快速就醫,由泌尿專科醫師評估後續治療的方式。輕者觀察即可,重者恐怕得拿掉腎臟保命。
-
2021-06-20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衰老、改善心臟健康 一次看懂葡萄營養成份
台灣5~8月進入葡萄的夏果產季,燠熱的夏天,冰鎮過的葡萄,視覺和味覺都能解身體的渴。事實上,人類早在公元前6500年就開始種植葡萄,在一些文化的神話傳說裡,葡萄更象徵富庶豐饒。●富含維生素C與K一杯葡萄能滿足每日四分之一的維生素C需求、20%的維生素K。維生素C除了支持人體免疫系統,還擔負修復DNA的重要工作,以及生產膠原蛋白。骨骼形成需要維生素K,缺乏者會增加骨折風險。●增強免疫系統除了上述維生素C支持人體免疫系統,葡萄還能透過其天然的抗微生物特性,強化免疫系統。且一杯葡萄約可提供73毫升的水,對於血液循環和以及廢物代謝非常重要。●讓你睡個好覺葡萄中的天然褪黑激素,與睡眠質量相關,有助更長、更好的睡眠品質。●提升好菌、幫助消化葡萄的纖維含量雖然不高,但其所含的纖維和水分有助維持腸道蠕動。葡萄中的多酚則有效轉化腸道菌種,維持腸道健康。●抗氧化劑延緩衰老葡萄含幾種不同的抗氧化劑,可減少發炎和促進血流健康、有助大腦功能。研究已顯示黑葡萄和紅葡萄中的槲皮素,可以預防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改善心臟健康葡萄已被證實可抵禦動脈硬化,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栓和降低發炎反應。也有研究指出,葡萄還可透過減少化合物在血液中被吸收,來降低膽固醇。●保護視網膜和水晶體葡萄中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保護視網膜和水晶體。研究已證實可擴大視野範圍、減輕眩光帶來的不適、增加視覺對比,縮短眼睛從強光中恢復的時間。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中到宅施打疫苗 盧秀燕:每組拚6小時打11名長輩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一早到西屯市場旁一間民宅,關心衛生局到宅施打疫苗狀況。盧秀燕說,這名長輩嚴重骨折、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有慢性疾病,醫生仔細核對用藥,檢查身體狀況,認為可以施打,但最重要是尊重家屬意願,尤其他們家在菜市場附近,醫護人員評估後,徵詢家屬意見,他們同意就施打,很順利幫阿嬤注射。盧秀燕表示,到宅施打是高難度注射工作,衛生局、民政局同仁的工作負擔量很大,需事先要畫好圖、規劃路線,六小時內要計算交通時間、醫生留關時間,打完11名長輩,這些都要計算很精確,非常不容易。到宅施打有里幹事、醫生、護士陪同,他們一組人要帶冰桶、保冰袋,AZ疫苗保存溫度是攝氏2~8°C,打完疫苗後還醫生多停留15分鐘,並留下電話以防家屬需要諮詢。盧秀燕說,到宅施打是超高難度工作,衛生局都有演練過,怎麼維持疫苗的防護性,演練相關的SOP,每一瓶6小時要打完。盧秀燕說,這波幫長輩到宅注射疫苗,年齡偏高,許多長輩都臥床,目前初步從長照八級、七級長輩開始施打,符合資格約有3000人,人數龐大,到府施打進度會比較慢,一組醫護一天最多打11人,快打站一小時能打120人,因此到宅施打進度會比較緩慢,請長輩耐心等候,他們本來就臥床不便,被感染風險相對也比較低。盧秀燕說,周六、日還有第二波疫苗配發,快打站會再啟用施打疫苗,等這一波快打站打完,就會再繼續到宅施打的服務。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首波台中獲配7萬3500劑疫苗,配合中央規定開放前六類人員接種,由於疫苗數量不足,6月15日至17日優先以85歲以上長輩在64處快打站接種施打,針對經長照評定失能8等級的長輩,因行動不便,市府另推出敬老暖心「到府施打」服務計畫。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懶人包/一針難求!長者接種AZ疫苗「3大重點」一次看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然3天來已有13起長者接種AZ疫苗後猝死的案例,令民眾憂心是否要讓家種長者接種疫苗。據初步已知資訊,哪些長者較不適合打疫苗?長者打疫苗前可做那些準備?打疫苗後需留意什麼?本報特別諮詢感染科醫師,整理成「留意長者接種AZ疫苗兩三事」懶人包。今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2例個案死亡有明確死因,大部分個案則需藉回顧病歷資料或解剖,才能釐清死因,調查是否與疫苗相關。●哪些條件下,長者應暫緩接種疫苗?A:有在打荷爾蒙者、發燒不適者、罹患急性傳染病者、接種第1劑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14天內接種不活化疫苗、28天接種活性減毒疫苗應暫緩施打疫苗。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有打荷爾蒙者應先暫緩施打疫苗;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指出,有發燒不適、罹患急性傳染病的長者請先暫緩施打疫苗。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張科指出,接種第1劑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應暫緩施打疫苗。若近期有打過不活化疫苗,要等14天後再接種;若是施打過活性減毒疫苗,要隔至少28天。●長者接種疫苗前的準備/事先詢問能否施打疫苗,減少長者的疑慮許多民眾對家中長者能否接種疫苗倍感疑問,張科指出,至接種場所後,現場工作人員通常沒有時間一一回應能否接種疫苗的各式疑問,到場的長者基本上都確定要接種疫苗。若希望詳細評估病歷資料,以決定是否接種疫苗,張科建議,接種前可由家屬事先協助致電給防疫專線1922、相關衛生單位,或是尋求平常就診之家醫科醫師的協助。/出門前先量測體溫接種當日可以注意什麼?張科表示,出門前事先自行量測體溫相當重要,如果體溫過高,當日便不建議接種疫苗,可以避免到現場才發現無法接種,白跑一趟。/準備普拿疼、乾洗手並戴好口罩此外,可以準備普拿疼,若接種後出現發燒反應,便可直接服用、舒緩,且因接種場所聚集數百人,染疫風險高,張科提醒,離家前,務必記得攜帶乾洗手,並配戴口罩,尤其雙北屬疫情熱區,風險最高,特別要注意。/行進途中要當心張科說,「長者出門一趟風險高,建議有人陪同前往」,避免路途中不小心跌傷、發生意外,張分享,許多長者行動不便,近日就有長者在前往接種疫苗的途中失神,不小心跌傷,導致骨折,還來不及打到疫苗,就先住院治療。/到場後稍作休息、保持心情愉悅此外,近日天氣炎熱,許多長者在前往接種疫苗的途中早就大汗淋灕、氣喘吁吁,黃高彬提醒,一旦抵達接種場所,請先讓長者稍作休息、降低體溫,並讓呼吸循環恢復正常;他並補充,無論接種疫苗前或後,保持長者心情愉悅也很重要。●長者接種疫苗後的注意事項/多喝開水除接種後應於現場休息觀察至少15分鐘外,黃高彬表示,接種後要多喝開水,除促進身體循環與代謝,近期天氣炎熱,血管易擴張,導致水分流失,也可預防「脫水」現象的發生。/特別留意接種AZ疫苗後5至16天有無血栓反應因應AZ疫苗可能有極低風險造成血栓,黃高彬指出,血栓反應時間點目前以接種AZ疫苗後5至16天為數最多,建議家屬多加留意這段區間。/留意接種後症狀張科進一步提醒,接種疫苗2日後,若仍有發燒、畏寒、發抖、睡不著、疲倦等症狀,建議就醫檢查;接種4日後,若施打處仍疼痛、紅腫,也建議就診,以釐清是否與疫苗接種相關。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0歲阿嬤打AZ後死亡 檢察官明天解剖查死因
台中市南屯區90歲的蔡姓阿嬤,罹有阿茲海默症病史,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昨晚送急診後不治,醫護人員對她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家屬懷疑阿嬤的死與注射有關,由警方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檢察官今天下午相驗後,決定明天解剖以釐清死因。台中市衛生局說,南屯區90歲阿嬤有阿茲海默症病史,近年都在醫學中心就診追蹤,近三個月先後因泌尿道感染及胸椎骨折就醫住院,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晚間送急診,抽血檢驗初步顯示心肌有極度缺氧的狀況,搶救無效。個案有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蔡姓阿嬤的家人以阿嬤注射AZ疫苗後,就發燒失去意識,送急診後死亡,懷疑阿嬤是注射疫苗死亡,由市警四分局報請台中地檢署相驗,檢察官今天下午率法醫相驗後,詢問家屬的意見,決定明天上午解剖遺體,以釐清死因。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中2長者打完AZ疫苗猝死 衛生局:協助受害救濟
台中市昨起85歲以上老人優先接種日本AZ疫苗,驚傳2名老人在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死亡案件。台中市衛生局說明,為釐清死亡原因與疫苗相關性,衛生局將協助家屬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協助收集相關病歷資料,提送中央審議,如確定因預防接種致死,最高將給付600萬元救濟金。台中市消防局說,昨晚受理南屯區一名90歲老婦人緊急救護案,民眾報案表示老婦人昨天至崇倫國中施打AZ疫苗後,出現意識模糊、發燒,經消防局派遣中港消防分隊救護車前往救護,到場後回報患者沒有呼吸心跳,經AED電擊一次後送往大慶中山醫院急救,老婦人在昨晚10時7分在大慶中山醫院宣告不治。台中市消防局在今天清晨7時8分獲報,西區一名年94歲老翁昨天到忠信國小施打AZ疫苗第一劑後,今天早上發現已無生命跡象,消防隊獲報到場後,發現老翁已明顯死亡,家屬拒絕送醫後,救護人員依規定通知警方報請檢察官相驗,釐清死因。台中市衛生局說,南屯區90歲阿嬤有阿茲海默症病史,近年都在醫學中心就診追蹤,近三個月先後因泌尿道感染及胸椎骨折就醫住院,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晚間送急診,抽血檢驗初步顯示心肌有極度缺氧的狀況,搶救無效。個案有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急診醫師已向陪同就醫的家人說明;西區94歲阿公有阿茲海默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昨天上午接種返家,今早家人發現已無生命跡象。
-
2021-06-16 新聞.長期照護
小心長者跌傷就診增染疫風險 國健署:居家防跌5妙招
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為跌倒,現疫情嚴峻,長者長期在家,為避免跌傷致死或因而至醫院就診,增加染疫風險,國民健康署提供「居家防跌5妙招」。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謝至鎠提醒,跌倒會造成頭部受傷、骨折等,嚴重恐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此外,曾跌倒的長者因害怕再次跌倒,不敢隨意走動,常在生活中更加依賴家人,增加健康照護需求及複雜程度,花費更多人力及金錢。據國健署調查,長者室內跌傷地點前3名依序為臥室、客廳、浴室,跌傷主因則依序為滑倒或絆倒、失去平衡或頭昏及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為協助民眾於日常細節開始防跌倒,國健署提供「居家防跌5妙招」。●妙招1:維持居住環境整潔建議保持地板乾燥,讓家具遠離走道,收納好雜物及電線,再去除地毯及踏墊皺褶及捲起的邊緣,於腳踏墊底下加上防滑墊,以避免滑倒、絆倒。●妙招2:充足的居家照明注意室內燈光是否足夠明亮,可加裝小夜燈增加亮度;電燈開關應接近門口,且能輕易觸按。●妙招3:注意樓梯安全樓梯應有穩固的扶手,並收拾整潔,邊緣部位需能辨識清楚,盡量與樓梯面不同顏色並可加裝夜光防滑條;樓梯上方及底部應各有1個電燈開關。●妙招4:注意浴廁防跌措施建議於洗臉盆及馬桶旁加裝扶手,在浴室放置防滑墊,並將沐浴用品及毛巾放置在合適高度,避免拿取時要彎腰或踮腳。●妙招5:注意臥房環境規劃為方便上下床,床的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且床邊應有可放置助行器或拐杖之處,建議加裝沙發椅或協助起身的床邊扶手,讓長者起身、坐下、躺下時更安全;此外,要讓長者能從床上輕易開關燈,並在黑暗中能清楚辨識開關。
-
2021-06-15 新聞.元氣新聞
學會2種急救技能 守護生命多份保障
近年來意外事件頻傳,急救技能也愈來愈被重視,但到底有哪些是適合大眾學習?推薦兩種簡單實用的基礎急救技能課程,一是基本救命術(BLS)和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再者是初級救護技術員,最近火紅的職人劇「火神的眼淚」,裡面在救護車上工作的消防員,也具備緊急救護技術員資格。1.基本救命術(BLS)和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基本創傷救命術課程4小時,內容包含傷口止血包紮、骨折固定及搬運病人技巧等,基本救命術課程時間則為8小時,包含當心肺功能停止所需的CPR+AED,異物哽塞時會用到的哈姆立克法及基本創傷救命術內容。其中哈姆立克法及CPR+AED最為實用,前者可及時處理異物哽塞,避免氣管阻塞進而引發腦損傷甚至死亡,若家中有小朋友或年長者,這是非常實用的技能,後者為若能盡早實施有效的心肺復甦術及正確使用AED,可以提高病患存活率。2.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初級救護技術員課程時間至少40小時,受訓完成並通過考試,即可成為法定專業的救護技術員(EMT),課程內容包含病人基本評估、生命徵象測量、創傷及非創傷的評估及處置、七大頸椎固定術、基本救命術等,內容較為豐富且深入,能應付大部分日常基本的緊急情況,也能增加醫學知識,適合對急救有興趣的一般民眾(需有同等或以上之國中學歷)。學習相關急救知識,不僅能讓自我及家人生命多一份保障,有時甚至能幫助周遭朋友,一同創造出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
2021-06-09 養生.抗老養生
要長壽也要健康!謹記8大飲食建議4項運動要訣
老化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既定事實,銀髮族要如何活得健康自在,提早規劃才是上策。由於現今醫藥的發達,百歲人瑞不再遙不可及,因此除了長壽,如何健康地活著更重要。 A. 銀髮族在飲食上的調整 1. 適當的熱量攝取隨著年紀的增加,基礎代謝率會下降。原則上,中老年人每日熱量供應以理想體重每公斤30大卡為宜,以35大卡為限。若體重過重,則每日應減少300大卡;如果體重過輕,則每日可增加300大卡,不過每日飲食中的總熱量攝取不宜低於1,200大卡。 2. 足夠的鈣質攝取65歲以上男性及停經後婦女,每日應攝取約1,000~1,500毫克的鈣質,以預防骨質疏鬆症。飲食的鈣優於鈣補充劑,若選擇市售鈣片來補充,每日則以一顆(含鈣量約500毫克)為宜,剩下的該攝取量還是藉由食物攝取比較好。建議每天可飲用兩杯低脂牛奶以加強鈣質的攝取;若有乳糖不耐症,則可以用優酪乳代替,乳糖含量較低,而其中所含的乳酸還能幫助鈣質吸收。含咖啡因的食物容易讓鈣質流失,應要避免或減少。 3. 用辛香料代替調味料老年人每日的鹽量攝取應在6克以下,若想為料理增加味道,可用天然食物,例如蔥、薑、大蒜、花椒、番茄、檸檬等食材來幫助調味,以減少鹽和其他高鈉調味品的使用。4. 多吃含鋅、銅之食物以增加免疫力可食用含鋅、銅的食物能增進免疫力,平時適量攝取含鋅的食物,除了促進食慾外,還能提升免疫力。鋅含量較多的食物有牡蠣、雞蛋等,含銅較多的食物則有海鮮、堅果類等。5. 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高齡族群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供應修補組織的需要,與產生足夠的免疫球蛋白。 盡量選擇優質的蛋白質,例如雞蛋、牛奶、魚類等食物攝取,尤其魚類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像是鯖魚、鮭魚、沙丁魚等質地軟、容易咀嚼的魚類,較適合老年人。6. 適量的油脂攝取油脂的攝取量宜降低,尤其是透過高溫油炸而產生的油脂,會影響前列腺素與自由基的產生,造成身體的發炎反應與免疫力降低。在烹調時,多用植物油(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葵花油等),少用動物油(如:奶油、椰油、牛油、豬油等)。原則上,每日所需的油脂量從炒菜中所使用的油中攝取就足夠了,因此其他含油脂類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皮及油炸物等,應盡可能減少食用。容易被忽視的油脂,例如瓜子、芝麻、堅果類等,也要避免在短時間內大量食用而造成熱量攝取過多。7. 富含纖維的蔬果 可幫助腸胃蠕動每日應攝取20~35公克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腸胃道蠕動,還能預防便祕,並減少醣類與脂肪的快速吸收。可以多吃生鮮蔬果,尤其是富含抗氧化物的黃綠色蔬菜,避免食用燒烤、醃製和含亞硝酸鹽類的食品(如香腸)。另外,適度地攝取天然的發酵食物,例如泡菜、納豆、味噌、米醋等也是不錯的,天然的發酵食物,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益菌能抑制腸道中的有害菌,維持腸道細菌平衡、減少毒素產生。8. 細嚼慢嚥用餐時留意吃的順序:儘量以粗糙的食物先吃,例如:水果、蔬菜、五穀飯,再吃不易消化的魚、肉蛋白質類,才不會吸收過多熱量脂肪。另外,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嚥,可幫助食物在腸道的消化,吃得太快易導致肥胖、消化不良、腸胃炎。最後,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飽、晚餐要吃得少。 B. 銀髮族規律與適當的活動 規率的運動可以提升身體的活動與協調能力,幫助體重控制,還能調適壓力、抒解焦慮與憂鬱的情緒,並提升免疫力。1. 運動的頻率,每週約為三至五次,每次30分鐘,以達到稍微流汗、有點喘但仍可順暢講話之運動為主。2. 從事的運動應考量個人體能因素,部分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和肌力較為衰退,或是平衡和協調度較差,運動時不宜從事速度過快或碰撞身體的運動,以免跌倒或骨折。太極拳、跳舞和登梯等活動可以改善平衡,達到預防跌倒的目的。 3. 在從事運動時,以安全為第一考量,要注意光線是否充足,因為老年人的視力較差,所以需要充足的光線以彌補其不足。還要避免在不平或濕滑的平面上運動以減少跌倒的危險。4. 運動內容應循序漸進,不可逞強。年紀愈大,在運動時的適應時間需要愈長。因此,運動強度、時間、頻率等都要慢慢增加。運動過程中若有任何疼痛或不舒服,應立即休息或降低運動量,一切以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 銀髮族的養生保健之道包含飲食習慣的調整及適度的運動,不失能還要有活力,方能確保身心都健康。
-
2021-06-08 失智.照顧喘息
身心紓壓/失智者無處托顧 全家活在壓力悶燒鍋
疫情沒有起色,全台近30萬失智家庭陷入危機。許多失智者家庭,正面臨日照中心等據點關閉、無處臨托、請不到外籍看護工,也進不了安養機構,且連打疫苗都有困難。不少照顧者呼求,請政府要正視許多失智家庭正處壓力悶燒鍋中。醫院降載 淪為「流浪病人」全台有超過五萬多人住在長照機構中,其中泰半是失智失能的長者。「在疫情之下,長照機構和護理之家仿如成了戰場中的圍城。」一位安養中心的護理長說,因為很多醫院為應付疫情降載,許多尚在治療中的病人被動或主動出院,結果有的病人因病情尚未復元無法回家,但眼下護理之家和長照機構都因防疫拒絕接新病人,而成為了「流浪病人」。一位家屬就說,他已打遍台北附近十家護理之家,都無法收治他中風未癒還戴著鼻胃管的老母,有人建議他只能去非疫情熱區的中小型醫院試試運氣。暫停探視 翁叫兒叫到失聲全台一千多家的安養機構,停止探視且開放無期。台北市士林一家大型安養中心的照服員說,家屬不能來探視,失智長者易煩躁不安,會不停地叫人甚至不吃飯,有一位九十歲老先生可以連續叫喚兒子「阿弟」三天,叫到幾乎失聲。有的重度失智長者看似不會言語,但是沒了家人的探視,會不停轉頭、嘴巴發出聲響。更慘的是,這些長者如果併發其他疾病,例如大腿骨折、乳癌腫瘤腫到破裂,也沒有辦法送到醫院救治。因為經過視訊,醫師多說,「這些長者都還沒有打疫苗,現在去住院太危險。」視訊探視 中度患者講到哭很多人都說,不是可以視訊探視嗎?越南看護氏梨說,視訊和照片對家屬或許能安慰,但對失智長者沒有太大意義。他們多半不會理解鏡頭上的是家人,或是根本不會看鏡頭。中度失智還會看鏡頭的長者更慘,講著講著就哭了。而居家的失智長者,也成了家人的挑戰。許多日照中心和據點全數關閉,讓失智者無處臨托,有的家屬本想趕快找外籍看護工,如今這兩天又下來了新禁令,不准外勞轉換雇主。居家病友講不聽 家人叫苦在最大的失智者照顧者臉書「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及「愛長照照顧者聯盟」社團中,也看到有照顧者警告說,這波日照停課的三級警戒中,許多家庭在苦苦煎熬,需要政府更多關照,才能避免憾事發生。有的照顧者說,失智長者每件事都要重複五、六次、甚至數十次,睡午覺可以講六次但仍不去睡。有的長者執意要出門,好應付的可以坐車逛逛,不好應付的連口罩都不戴。很多家庭都由家人請假在家看護,但不知這樣的日子還能撐多久。預約打疫苗 失智者不會App這兩天在失智圈裡被熱議的話題是,你們家的失智長者會用手機嗎?因為指揮中心最新的規定,希望長者不要去超商排隊登記施打疫苗,儘量用手機上健保署App預約。但照顧者多半苦笑說,應該很少失智長者有手機且會用App。還希望政府對失智者能有更友善的預約施打疫苗方法。●疫情間您的失智照顧難題是什麼?請分享您的現況,即日起至6/14止。希望集合眾人之意見,反映給政府和相關照護單位,一起幫助失智症家庭。>>填寫疫情間失智照顧難題大調查問卷●遠距健康平台WaCare與國健署率先開放活躍老化線上live課程,每天開放民眾線上免費參加,且可和專家即時互動、提問問題。.洽詢電話:04-2652-0571(社區課程組).官方Line:https://bit.ly/3wbFvEF.社區線上課程網址:https://bit.ly/3ptah9f
-
2021-06-07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如何吃粽? 營養師推薦補骨健康粽
端午節即將到來,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和黎姵吟推薦補骨健康粽,教大家把補骨食材加入粽子裡,讓應景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同時,也能健康補骨。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報告顯示,50 歲以上女性每2位就有1位有骨鬆性骨折,男性則是每5位也有1位,貯存「骨本」刻不容緩。因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特別提供預防骨鬆四大飲食策略。策略一 : 補鈣根據台灣報告顯示,超過9成國人有鈣質攝取不足問題。衛福部建議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相當3杯250cc的全脂牛奶。「高鈣食物」:牛奶、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深綠色蔬菜等。策略二 : 補鎂人體內鎂約有70%存在於骨骼中,與鈣同樣是構成骨骼及牙齒的重要成分。衛福部建議成人男性需攝取 320 毫克,女性 380 毫克。「高鎂食物」:全穀類、深綠色蔬菜、香蕉、杏仁、鱈魚、海洋深層水或礦泉水等。策略三 : 適量磷依營養調查結果,國人磷攝取量已足夠身體所需,無需特別補充。「含磷食物」:全穀類、堅果類、蛋黃、豆類、紫菜、牛奶等。慢性腎臟病患應依營養師指示減少食用。策略四 :充足維生素 D3維生素 D3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每天日照15分鐘,可獲得80-90%的維生素D,或可由食物中攝取。「含 D3 食物」:鮪魚、鮭魚、蛋黃、乳製品、起司、菇類、苜蓿芽等。黃琳惠和黎姵吟營養師也為端午節設計「補骨健康粽」,利用豆腐及糯米粉,搭配補骨食材內餡,製作有Q彈外皮的鹹粽以及甜粽。《補鈣健康粽》以下食材為6份,每顆100g、180大卡,鹹粽:含鈣量約140mg/甜粽:含鈣量約190mg●材料:(一)豆腐漿外皮糯米粉130 g、玉米粉15 g、去皮馬鈴薯50 g、板豆腐150 g、大豆沙拉油約1.5匙、水250 g、紅麴1克(可換成咖哩粉、菠菜粉或是抹茶粉)、粽葉6葉、粽繩3條(二)內餡1.鹹粽-瘦絞肉50 g、豆干丁40g、乾香菇2 g、紅蔥頭2 g、蝦米1 g、沙拉油約3匙、醬油、胡椒粉2.甜粽-芝麻餡:黑芝麻粉60g、無鹽奶油30g、糖20g●做法:(一)豆腐漿外皮1.粽葉前一天先洗淨,食材秤好後,將馬鈴薯去皮蒸熟後加入豆腐壓泥備用。2.糯米粉與水混合,加入上述備用食材攪勻即可,依喜好加入天然染色粉揉勻備存。(二)內餡1.鹹粽-乾香菇泡軟,蝦米泡水與紅蔥頭皆切細丁,入鍋中炒香後與瘦絞肉一同拌炒,加入少許胡椒粉、醬油提味炒熟。2.甜粽-全部食材拌勻分小團,並放冷藏10~20分鐘讓它更固體。(三)粽子1.取豆腐漿外皮包入內餡搓成球狀後塗抹沙拉油,填入粽葉中。2.以一般綁粽法開始包粽,入蒸籠或電鍋蒸約15~20分鐘即可。除了飲食,運動也是強化骨骼的重要一環,從事負重運動、阻力訓練、伸展運動、平衡訓練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每個人的運動計畫及強度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態及心肺能力等,與專業醫師討論,不宜勉強進行。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捐疫苗沒問題「佛光山卻卡關?」 張鴻仁8點解析
國際搶疫苗搶得兇,台灣國內疫苗施打量仍不足,國際佛光山及鴻海企業旗下永齡基金會將捐贈及購買疫苗供國內使用,指揮中心要求備齊八大文件,包括原廠授權書。日本政府捐贈124萬劑AZ疫苗給台灣,為何日本行,佛光山不行?陽明大學教授、前疾管局長張鴻仁指出,指揮中心擔心目前來接洽的對象都是「手頭沒疫苗」,進行買空賣空,才要求提供原廠疫苗證明。但他表示,國際佛光山有意要捐贈嬌生疫苗,其實只要問清楚4個問題,「什麼疫苗?有多少劑?何時可交貨?要捐還是要賣?」並幫政府跟嬌生對口即可。張鴻仁說:「進口程序不是問題,拿的到疫苗才是重點!大家一直鑽文件的事情是錯的,法規不是用來阻擋疫苗進口,而是用以確認疫苗品質及真實性。」他直言這次民間及企業購買疫苗,會惹出這麼大爭議,就是指揮中心沒有搞對重點。有熱心民間單位說已買到國際認證由原廠直接進口的疫苗,「指揮中心為何不選擇相信?後續仍可以透過對口後進行接手。」他舉出,今日日本政府捐贈124萬劑給台灣,「政府跟政府之間的捐贈,兩造雙方一定會去確認文件,都是基於互信,除非對方是敵人,否則日本、美國跟台灣友好的國家要捐東西,難道弄假疫苗給你?政府之間捐贈、COVAX平台配發就沒有證明的問題發生。」由於這一陣子很多人問張鴻仁相關問題,他在臉書整理出八大重點:1. 指揮官說,這段期間,很多來接洽的,都是手上「沒疫苗」,買空賣空,這點我完全同意,但是緊急時期,只要有人「宣稱」他/她們拿的到疫苗,就先相信,政府不要怕麻煩,以ㄧ個窗口接洽,如果我擔任這個窗口,只要問幾個問題就釐清了,1. 什麼疫苗,2.有多少劑,3.何時可交貨 4. 要捐還是要賣?過去幾個月,很多人找我幫忙,我問了這幾個問題之後,就沒再回來找我,佛光山基金會是我接觸那麽多「朋友」當中,第一通過這份「考卷」的。2. 法規不是用來「阻擋」任何國際已認証的疫苗進口,是為了確保品質和「真實性」,所以需要原廠「認證」,進口程序不是問題,拿的到疫苗才是重點,怎麼可能有人買到國際認證由原廠直接進口的疫苗,會因爲「缺乏文件」或找不到法律依據,而主管機關不准進口?3. 這份證明,是黃文鴻教授文中有一個名詞「檢驗合格成績書」英文叫「Certificate of analysis」,是最重要的文件,有了這份報告,我們知道,這是「那ㄧ個廠」出的貨,那一個疫苗,那一個批次,多少量,有效期限及出廠時的檢驗項目與檢驗結果(一定合格才能放行出廠)有了這些資訊,當然沒有假貨和品質問題。4. 所以我才說只有想賣疫苗給指揮中心,才有原廠授權書的需要、民間捐贈,沒有法規問題,也不需要事前要求許多文件,拿的到疫苗的人,原廠要出貨一定有這些文件。5. 有人問,冷鏈呢,原廠出貨會確認「接手方」要有合格物流公司接手,台灣最大的藥品物流公司就是「裕利」他們跟指揮中心有合約,隨時準備接國外進來的疫苗,所以不是問題。6.那有沒有「產品責任」?我國疫苗接種,在二十多年前就建立「疫苗傷害救濟制度」,學的是德國,採「無過失賠償」制,確定有傷害就賠償,無需民眾透過冗長訴訟(美式)去求償。7.最後釐清「緊急使用授權」與「產品責任」,有媒體報導說一位「美國專家」說EUA的產品只能賣給國家,這個論述是錯的,要賣給誰是藥廠的政策與EUA無關。他又說,原因之一在於「不能買產品責任險」,這更是不知道藥品市場的運作,藥品的免責來自於FDA核准的「仿單」(就是藥盒子內那張印的密密麻麻的藥品使用說明書,英文叫package insert)有了這一張,基本上排除了「產品責任」(product liability), 所以這個說法更不成立。8.他又說,只有EUA 產品才能符合「訴訟免責」(immunity from tort litigation) ,這裡引的是美國的緊急應變法,首先,免責,不限於EUA的產品,法律條文明確指出,任何FDA核准(正常程序或EUA), 如果被用來對抗「緊急狀態」,全部免責,這裡指的是一般責任,例如,去打疫苗,摔倒地上骨折,美國人常常告「場所」(例如地方政府的疫苗接種站就吿政府,或設在超市藥局的民間公司,就告經營者)不是說產品責任。
-
2021-06-04 養生.抗老養生
養生年輕化,但你用對方法嗎?12項年輕人的養生謬誤
都以為養生是老年人的話題,沒想到,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養生大軍。據人民日報近日關注消費趨勢報導,線上購買家用醫療器械的客戶群體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90後”“95後”。2019年第四季度,某電商平臺上的枸杞銷量提升了355%,相當比例購買者是“90後”。“養生”已經成為不少年輕群體的生活方式。養生年輕化的背後,是年輕一代對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視。但年輕人,你的養生方式對了嗎?下面這些保健誤區,你有中招嗎?感冒了喝薑絲可樂?可樂是高糖飲料,喝多了容易導致齲齒、肥胖和高血糖等問題,甚至會引發骨質疏鬆,它的裡邊並沒有可緩解感冒的營養物質。即使很多人感覺姜絲可樂確實對緩解感冒起作用,也是其中薑肉的功勞,因為薑屬於熱性,可以驅寒,對治療風寒感冒有一定作用。因此,與其喝薑絲可樂,還不如把薑去皮後,直接用水煮薑茶喝,對於風寒感冒還是有一些緩解作用的,若是風熱感冒,不僅不能緩解,或許還會加重,所以不能亂喝薑茶治感冒。補充維生素可以吃蔬菜乾?大多數蔬果如果直接晾曬的話,可能會在其還沒有完全變乾之前,往往就先壞掉了。因此,我們現在能買到的蔬果乾,大多是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過的,而且這種蔬果乾吃起來的口感往往是既甜(尤其是果脯等)又鹹,而且一咬還脆脆的。瞭解其加工就會發現,在製作蔬果乾的過程中,一般都會將蔬果過油或者油炸。而且配料表中也會標注有麥芽糖、食用油等成分。此外,還要留意鈉的含量,如果是高糖、高油、高鈉的蔬果乾,就放棄吧,遠不如直接吃果蔬更健康。吃飽喝足就有利健康?俗話說“三分饑寒保平安”,此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飽食終日又缺乏運動,則會造成能量過剩,容易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八分飽才有利於健康。 一日兩餐能減肥?有些女性為了身材苗條,每天只吃兩頓飯,認為這樣能減肥。其實,恰恰相反,一日兩餐的人更容量發胖。喝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許多人不喝牛奶是因為他們覺得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而事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牛奶中所含的膽固醇並不高,而且喝牛奶還有助於減少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生。但是,不能空腹喝牛奶,因為空腹喝牛奶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和利用;空腹狀態下胃酸過高,乳酸菌很難存活,降低了牛奶的保健作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是民間長期流行的說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飼養多年的老母雞含有過多的雞油,其肌肉彈力纖維減少,結締組織老化,雞肉粗韌,久煮難爛,不易胃腸消化吸收。飼養一年的雞,無論煮、燉皆宜,容易煮爛變酥,肉質鮮嫩可口。多吃醋有好處?醋不僅能增進食欲,還能保護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利於胃腸對維生素C的吸收,且在降血壓、預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於是有人認為吃醋有諸多好處而過量食醋,甚至乾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過量,會灼傷食道、腐蝕胃粘膜、還會軟化骨質,加重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口香糖能健齒?有些廣告說口香糖能健齒,所以許多人吃了口香糖就不漱口,結果口香糖的糖分就會在口腔中發酵產酸,腐蝕牙齒形成齲齒。另外,口香糖中含有硫化物、防老化劑、增塑劑等添加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對人體健康不利。阿司匹靈能抗癌?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阿司匹靈除了作為解熱鎮痛抗炎藥外,還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某些心血管疾病。近年,網上流傳一種說法稱阿司匹靈能預防癌症,一夜間這粒小藥片儼然成為不少人追捧的“神奇萬能藥”。然而,很多人並不瞭解過量服用阿司匹靈也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專家指出,阿司匹靈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長期過量服用有可能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補鈣越多越管用?全民補鈣日漸成時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人體對鈣的需求量因年齡的不同而異。特別是兒童,如果補鈣過量,可能導致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容易引起高鈣尿症。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反而影響正常發育。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維生素就是營養品?很多人把維生素當成保健營養品,殊不知服用維生素也要因人而異。如:感冒病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經常喝酒的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6,因維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質的吸收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作為預防脂肪肝的輔助成分;喜歡運動的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以補充由於出汗過多而引起的消耗;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因機體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維生素D,可適當補充一些。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的,攝入過量的維生素會引起中毒。三高就是老年病?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老年多發病,與年輕人沒有關係。實際上,基於國內外的研究,高血壓與年齡無關,而與幾個主要的危險因素有關,包括超重、肥胖、吸煙、飲酒以及家族遺傳等。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準提高,體力活動減少,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的行為比例降低,促進了高血壓的低齡化。此外,生活快節奏、工作壓力、環境壓力等也與高血壓有一定關係。建議人們飲食清淡,主動進行體力活動和身心放鬆。
-
2021-06-0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疫情期間中斷治療 醫師解答骨鬆病人4大問題
骨質疏鬆症為一好發高齡的慢性代謝疾病,其治療需要長期的追蹤和良好的醫囑順從性,才能看得出成效。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地的情況下,高風險的長者往往為了減低感染風險,而降低到醫院看診的意願。在全國警戒,高度社交隔離的狀態下,骨質疏鬆症患者有沒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骨鬆病人可能會遇到4大問題,特別說明如下。Q骨鬆藥物會不會導致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增加?A : 根據觀察性研究,目前尚未觀察到常見骨鬆藥物會提高新冠肺炎的風險。Q平常醫師建議補充的維生素D和鈣質,是否應該繼續使用?A : 在社交隔離狀態,可能會導致維生素D低下,建議持續使用,並且應搭配適當的阻力運動和均衡飲食,來促進骨質生成。另外,目前有些研究在探討補充維生素D對於免疫調節的功能,進而預防新冠肺炎的感染。Q骨鬆藥物是否會和新冠肺炎疫苗衝突?A : 目前沒有證據指出骨鬆藥物會和疫苗產生交互作用。然而某些骨鬆藥物針劑,注射之後會有類似流感的症狀,因此建議疫苗和骨鬆藥物需要錯開幾天時間施打。Q預計施打骨鬆的藥物時間快到了,但是疫情關係不想去醫院接受治療,會有什麼影響嗎?A : 必須視所使用的藥物而定。有些藥物可以接受較長時間的延遲治療,但是有些藥物容易在效力逐漸消失後,反而導致快速的骨質流失,而在這個階段非創傷性骨折的機率可能因此增加。建議若已超過預計給藥時間,但近期沒有想要到醫療院所治療意願,可以和醫師溝通是否要轉換為其他的銜接治療,或由家屬協助給藥的方式,避免治療中斷。●醫師叮嚀疫情終究會過去,但骨質流失卻是不待人的。在疫情蔓延下,人人自危,然而許多慢性疾病需要持續的關注而不應顧此失彼。在感染風險最低的情況下,最大化慢性疾病的治療,需要醫師和病患共同配合溝通才能達成。
-
2021-05-2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老人肌力差怕摔 做這3招可強化肌肉群
高雄一名65歲阿公近日外出買東西,突然腳軟差點跌倒,害得他日後出門都不敢走太遠,結果活動量不足,肌力大幅衰退。物理治療師吳瀚庭即建議老年人平日可多做增加肌力的運動,才不致因為不敢動,造成肌肉無力的情形惡化。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吳瀚庭說,造成肌無力的因素,除了年齡及平常運動量不足外,慢性疾病、內分泌荷爾蒙失調及飲食都可能引起,一旦肌力衰退,極可能導致跌倒、骨折、疾病和臥床,也增加死亡風險。要避免肌無力,他建議長輩可多攝取含蛋白質與維生素D的食物,且增加運動強度與時間,每天最好曬太陽10至15分鐘,吸收維生素D促進肌肉合成。吳瀚庭並建議3招促進肌力的運動,第1招先採坐姿,雙腿與肩膀同寬,起身時,雙手平舉胸前,提身體向上。每次做15到20下。藉以訓練臀大肌、大腿前側肌群與小腿前後肌群。第2招:採一腳在前,一腳在後站姿,後側的腳再往下跪。每次做10到15下,訓練腹肌、臀大肌、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與小腿。第3招腿部外展運動,則以雙手扶牆,一腿向旁側抬起。每次做15到20下,兩腿交換做,以訓練大腿外側肌群。
-
2021-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最好戴面罩!專家指導疫情期間上醫院 注意10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高,全台進入三級警戒,疫情期間醫院真的危險嗎?得延後就醫嗎?度過44天部桃疫情危機的衛福部桃園部立醫院院長徐永年昨天線上開講提出「安全就醫指南」,強調不得已必須到醫院看病時,務必做到「口罩戴好戴滿」、「手部隨時消毒、勤洗手」,甚至最好戴面罩,做好萬全的防護。別在醫院進食 離院換口罩醫院真的危險嗎?徐永年指出,在疫情期間,醫院可以是安全的,因為醫院做了很多安全措施,如清消、實名制、乾洗手或洗手液、TOCC疫調、戶外篩檢、遠距看診等;但是醫院也是不安全的地方,因為新冠病毒一直在進化中,這波疫情為英國變種病毒,傳染力高,無症狀患者多,一般人難以辨識是否染疫,若無症狀者在醫院進出的話,有被傳染的風險,如果必須要去醫院,一定要做好防護。在疫情期間,如果真的一定要去醫院時,徐永年強調,一定要「口罩戴好戴滿、洗手要洗好洗滿」,最好還要戴面罩,因為許多人習慣摸臉和鼻子,就易沾染病毒病菌,建議每做完一個動作就去洗手,更不要在醫院裡面進食,也盡量少上醫院的廁所,離開醫院後要換新口罩,然後再洗手,避免染疫上身。陪病者 最好固定一個人在疫情期間,需要化療、洗腎等患者,並無法中斷治療,徐永年指出,他們必須持續就醫完成療程,建議應先做快篩再做治療處置,但提醒戴口罩、勤洗手這些動作一定要做。針對洗腎病患詢問疫情期間是否有居家替代方案,徐永年指出,居家腹膜透析必須學習消毒等程序,宜與醫師討論。對這些比較虛弱的病人,會建議戴著面罩,至少在醫院有人迎面走過來的時候,可以預防空氣中病毒的傳播。就醫或住院陪病的家屬最好固定,徐永年表示,化療、洗腎、骨折住院病患等更須注意,建議陪病最好固定一個人,大家可多利用3C的設備聯繫,減少接觸,避免染疫。民眾如果一定非得要到醫院,戴面罩也可以保護自己,目前觀察在門診診間及候診室約有百分之十的病人及家屬,也開始戴面罩進行防護。慢性病處方箋 可就近藥房拿徐永年指出,如果生病是非緊急的話,大家就不要去醫院看病,慢性病患者可利用遠距醫療看病,取得慢性病處方箋到住家附近藥局或藥房拿藥,有三個月時間不用到醫院,避免染病。徐永年強調,如果有懷疑症狀發生時,盡量趕快去做篩檢,避免後續造成問題。新冠肺炎流感化已經是無可避免的,目前陸續有疫苗進來台灣,若要避免染疫,要盡可能的快點去打疫苗。完整課表、時間可查詢可查詢元氣網:https://pros.is/3gamvr或是WaCare遠距健康平台:https://muk57.app.goo.gl/T3w4。
-
2021-05-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腰痛自己買器材拉一拉就好?專家:當心中風!
很多人都有腰痛、下背痛的毛病,因此有不少人都會以「拉腰」的腰椎牽引器來減輕不適。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腰椎牽引治療並非人人都能做,不當使用甚至會有中風危機! 臺大醫院復健部醫師陳冠誠指出,腰椎神經根壓迫、椎間盤突出、椎間孔狹窄、骨刺或退化性的關節病變、下背肌肉過度緊繃或痙攣等症狀,通常會產生下背痛、腿部麻木或刺痛,此時使用腰椎牽引治療可以緩解。 腰椎牽引治療的原理,是以醫療器材「腰椎牽引機」的機械力,依個人狀況調整牽拉力道,以達到減輕腰部椎間盤的壓力、使下背的小面關節產生輕微活動以減少發炎與疼痛、放鬆脊椎旁過度緊繃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進而增加組織修復等。 陳醫師強調,並非所有腰痛都能用腰椎牽引治療。急性扭傷與拉傷、急性發炎、腰椎骨折、脊椎腫瘤、懷孕婦女等都不適合,而骨質疏鬆症患者,則要經過專業評估是否合適再進行。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提醒,施行腰椎牽引治療時,必須考慮多面向,因為一般民眾無法自行評估,必須有醫療專業者才能使用腰椎牽引機。 此外,拉單槓是以自身重量牽引,無法精準定量力道,同時必須肩膀與手部需有足夠的肌力,肌力不足反而會讓肩部與手部的關節受傷。儘管吊單槓對部分患者有舒緩效果,仍建議民眾先諮詢醫生再實行。 倒立機、以吊帶將身體懸掛在單槓上等民間流行的舒緩方式,雖然也是用體重牽引,但會讓腦壓、血壓、眼壓快速增加,造成暈眩及頭昏眼花,嚴重者會增加中風的風險;眼壓迅速增加可能導致視網膜及玻璃體受傷。 使用倒立機還會增加頸椎壓力,可能導致頸椎病變。至於以吊帶懸掛身體,可能會因身體不穩導致摔傷,十分危險。 陳醫師強調,光靠被動的牽引治療來舒緩,效果有限!最好合併核心肌群的訓練,增加脊椎支撐、減少疼痛與惡化,建議可從簡單的棒式或橋式開始練習。 食藥署也提醒,腰椎牽引器屬醫療器材,應由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協助使用,才能更安全舒緩下背痛,且勿信民間謠言、網路影片的舒緩方式或購買器材自行在家使用,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可以自己買設備、吊單槓拉腰嗎?應強化自身核心肌群,不建議用倒立機、吊帶懸掛身體
-
2021-05-14 新聞.長期照護
腦中風五全護理 九旬翁可短距行走
隨著醫療的進步,腦中風患者存活時間延長,但出院後仍需長期面對復健照顧問題,像是治療所帶來的肢體不靈活、擔心再次復發等。一名高齡93歲的方伯伯,因肺疾需使用氧氣、配戴居家型呼吸器輔助,近期又因跌倒骨折住院,伴隨急性腦中風,所幸在台北榮總推行「五全照護」下,現已可用助行器站立,在他人陪伴下短距行走。針對急性腦中風病人的照顧,北榮護理部主任明金蓮說,該院推行腦中風「五全」護理,以病人為中心,主要照顧者(家屬)為輔,透過個案管理師的出院服務轉銜照護,提供最佳後續復健建議、安排,並持續追蹤諮詢。方伯伯是接受「五全照護」的最佳例子,發生急性腦中風後,經醫療團隊評估,他跌倒右股骨骨折若進行手術風險極高,建議採症狀治療,改由腦中風醫療團隊接手照護。住院期間接受復健師協助床邊復健,個案管理師評估他返院就診的困難,在出院前轉介長照2.0專業服務,協助申請居家復能。在居家復健師到府專業指導,家人陪伴及正向鼓勵下,方伯伯目前已可用助行器站立,可以短距行走,且持續進步。明金蓮解釋,「五全護理」是以身、心、靈「全人」照顧的理念,結合營養師、復健師等15類專業的醫療團隊,由護理師安排,針對個別需求提供照護服務;強調從病人入院到出院的診斷、治療、早期復健、失能程度追蹤,到生命末期全程投入,並關懷病人家屬的壓力負荷及照護需求,具體落實「返家在地」、「轉銜照護」的持續復健,達到全社區的照護目標。對於急性腦中風病人,護理的目標在於透過護理照護標準化,降低失能及合併症,提高復健潛能。北榮每年收治腦中風患者高達1200位,病人登錄已達12年。近10年來因腦動脈取栓技術成熟,讓中風出現新的治療機會,北榮服務病人範圍更擴及離島,並與鄰近醫院合作轉診到北榮接受取栓治療。據統計,出院準備服務案量達100%,平均住院天數23.1天、14天再入院率1.6%、一年內再中風率5.57%、吸入性肺炎發生率5.18%、失能程度(中風後6個月)49.7%。
-
2021-05-14 養生.抗老養生
每個階段都要動,更年期更是為運動存摺存肌力!婦產科醫師給熟齡女性的4運動建議
如果更年期前與後,都很少運動或不運動,那麼骨質疏鬆、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找上身。有時是身體的一些不方便,長期下來也造成生活很大的不便,如果生病了,有運動的人也會有較佳的體力,好得更快。「運動讓我的人生有了很多的改變,我的外觀與生活都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說話的烏恩慈,是禾馨醫療的婦產科醫師,大家都叫她烏烏醫師(註一),面目清秀的她,卻有運動員般的體格與絕佳的氣色。她身體力行地告訴你,如何活得健康又快樂。祕訣其實很簡單,作法呢?現在就來分享給你。 許多人都說:「等我退休後,我就要四處自在地去旅遊。」可是又會有另句話出來:「但等你出退休,體力還跟得上嗎?」 退休到處旅行,體力肌力也要跟上 退休要準備好幾本存摺,其中一本就是健康存摺了,在更年期前後培養運動習慣、儲備健康存摺,當肌肉愈來愈強壯且有彈性,可以預防關節炎、五十肩、骨質疏鬆等。 因為運動能維持關節的靈活,使得肌力、體能、平衡感於良好狀態,隨著年紀增長,還能避免摔倒而骨折,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更年期是關鍵,女人輕鬆動起來 「我觀察許多姊姊妹妹很少運動,非常可惜,可能是有很多誤解的觀念,像是以為會變成『金剛芭比』,或是擔心被以為是『野丫頭』,不夠有氣質。」 「現在通通把這些觀念拿掉,用適當、安全的運動與肌力訓練,會讓你身體線條更漂亮,人有精神、氣色更好,變美麗也變健康!尤其是更年期前後的你,這是影響未來身心健康的關鍵時期。」 烏烏醫師拿自己舉例,前幾年歷經新婚、升任主治醫師後,體態從「略顯豐腴」到「很顯豐腴」,還以為是穿了「顯胖」的衣服來自我安慰,直到朋友「推坑」她加入路跑的行列,有研究精神的她,開始涉獵更多運動、飲食相關的知識與文獻。 不到多久時間,她的體脂肪從33%降到了26%,人更光彩,雙眼炯炯有神。(註二)她不僅鼓勵女人在人生每個階段都需要運動,懷孕、更年期、熟齡後也不例外,不只為了美麗,最重要的是為了健康。 運動存摺存肌力,第二人生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只要有合格運動教練協助,注重安全,運動會讓你非常『順』。反之,如果更年期前與後,都很少運動或不運動,那麼骨質疏鬆、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找上身。有時是身體的一些不方便,長期下來也造成生活很大的不便,如果生病了,有運動的人也會有較佳的體力,好得更快。」 烏烏醫師談到,許多女性的肌肉量比較少,可是有一定肌肉才能穩定身體,且肌力足夠時,肢體的運作順暢,才不容易受傷,且運動還能提升代謝,有效調節身體機能,所以她鼓勵各個年齡層的女人都要運動! 不過,姊姊妹妹更年期想運動,還是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烏烏醫師給更年期女性的運動建議: 1. 運動不能心急,循序漸進 許多人覺得運動很困難、很累,有時候是一開始就訂了太高的目標,反而容易因為達不到目標而放棄。可以由淺而深、由少到多,否則久沒運動的身體要一下達到期待,不僅不可能,還會累積很多挫折。 像是想開始跑步,可以由快走到慢跑,再逐漸增加跑步的時間與頻率。 2. 找朋友一起運動更好玩,有伴還有支持跟關懷 無論是跳舞、登山或其他休閒運動,除了能感受身心的活力與愉悅,和朋友相聚一刻,也是很棒的事! 熟年後要找到一起運動的好朋友,大家一起變得更好、更正向,而且身心還會更健康,真是划得來的好主意。 而這些運動,如果有肌力訓練「加持」,能避免運動傷害又能持續擁有更佳的體力。烏烏醫師就看過有登山好友們,一起來做重量訓練!大夥聚在一起運動的感覺,真的很開心。 3. 讓「專業的來」,預防運動傷害、運動效率高 雖然坊間有不少運動自學影片,但若想要有系統、有計畫性,且安全的肌力訓練,烏烏醫師還是建議找專業教練指導。例如「深蹲」動作,許多人做不來,是因為動作錯了,有為你量身定做的教練協助,就能做得到。 4. 將運動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中年後的日子更有趣 每個人喜歡或擅長的運動不一樣,可是總是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不管你現在喜歡的是瑜珈、舞蹈、跑步,還是球類運動,最好能找到一個人可以、一群人也很好玩的運動。 讓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又認識三五好友,它不會是難事,而是新鮮事、趣事。 設定運動目標,度過中年危機 「人到了中年之後,事業、家庭已經穩固,但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走?健康是否有關卡、家庭婚姻有沒有危機?難免會徬徨不定,大家不妨可以利用設定『運動目標』的方式來度過,讓身體充滿能量,心靈也能漸漸沈澱。」 最後烏烏醫師提到,運動是度過中年危機很好的方式,像是許多人就參加半馬、全馬得到滿足感──原來我還是很不錯。要是覺得目標不想訂太高,跳舞、登山,和大家一起參與運動的社團,也可以多多參加,身體舒服了,心情也會好很多,許多「危機」也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 烏烏最懂女人生命大小事,想了解她的運動過程,一起提振信心與健康生活,也可以去她的「烏烏醫師」粉絲團逛逛。 更年期的安全運動建議「階梯踏板運動」: 註一:臉書請搜尋「烏烏醫師」 註二:成年男女的理想體脂肪率範圍,男生體脂率正常在14~23%之間,女生約在17~27%之間;成年男子的體脂肪率超過25%,成年女子超過30%,就是所謂的「肥胖」。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經歷2段婚姻,發現自己一個人剛剛好!若為了有伴,待在名存實亡的婚姻裡很無奈.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
2021-05-13 新聞.長期照護
九旬翁急性腦中風復健仍可行走 北榮推「五全照護」
腦中風患者隨醫療進步存活時間也延長,但仍需長期面對復健照顧議題,像是治療所帶來的肢體不靈活、擔心再次復發等。一名高齡93歲的方伯伯,因肺疾需使用氧氣、配戴居家型呼吸器輔助,近期又因跌倒骨折住院,伴隨急性腦中風,所幸在台北榮總推行「五全照護」下,現已可用助行器站立,在他人陪伴下短距行走。針對急性腦中風病人,北榮護理部主任明金蓮說,院方推行腦中風「五全」護理,以病人為中心,主要照顧者(家屬)為輔,透過管理師的出院服務轉銜照護,提供最佳後續復健建議、安排,並持續追蹤諮詢。方伯伯是接受「五全照護」照護的最佳例子,發生急性腦中風後,經醫療團隊評估,先前跌倒的骨折手術風險極高,建議採症狀治療,由腦中風醫療團隊接手照護,且在住院期間接受床邊復健,管理師評估返院就診的困難,在出院前轉介長照2.0專業服務,協助申請居家復能。所幸在居家復健師到府專業指導,家人陪伴及正向鼓勵下,方伯伯目前已可用助行器站立,在陪伴下短距行走,且持續進步。明金蓮解釋,「五全護理」是以身、心、靈「全人」照顧的理念,結合營養師、復健師等15類專業的醫療團隊,由護理師安排,針對個別需求提供照護服務;強調從病人入院到出院的診斷、治療、早期復健、失能程度,以及生命末期階段全程投入,並關懷病人家屬的壓力負荷及照護需求,具體落實「返家在地」、「轉銜照護」的持續復健,達到全社區的照護目標。針對急性腦中風病人,護理的目標在於透過護理照護標準化,降低失能及合併症,提高復健潛能。北榮每年收治腦中風患者高達1200位,病人登錄已達12年。院方表示,近10年來因腦動脈取栓技術成熟,讓中風出現新的治療機會,服務病人範圍更擴及離島,並與鄰近醫院合作轉診到北榮接受取栓治療;資料統計,出院準備服務案量達100%,平均住院天數23.1天、14天再入院率1.6%、一年內再中風率5.57%、吸入性肺炎發生率5.18%、失能程度(中風後6個月) 49.7%。
-
2021-05-09 該看哪科.婦科
婦女更年期心悸、失眠、情緒不穩 賀爾蒙療法助改善
新竹一名46歲的王小姐最近半年來月經量明顯減少,甚至出現一個月都沒來的情況,而且時不時會突然心悸,就算開冷氣還是覺得很熱、不好入睡,白天覺得很疲倦又煩躁,曾求診心臟科和精神科,卻仍沒有改善,最後在婦產科接受「更年期賀爾蒙療法」,睡眠品質改善很多,心悸情形不再發生,情緒也不會大起大落了。東元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珮凌指出,「更年期」是從有生育能力到不能生育狀態的過渡時期,在最後一次月經後連續12個月以上不再有月經,即為「停經」,而停經是卵巢功能喪失造成永久月經終止。女性在停經前2至5年會處於停經過渡期,月經流量、持續天數、周期不穩定情形會增加,常伴隨熱潮紅、心悸、盜汗、失眠、關節疼痛和情緒不穩;而更年期的診斷,主要憑據年齡與症狀,不需要抽血檢驗,不過當有不確定因素時,可以透過促濾泡激素(FSH)檢測。陳珮凌表示,雌激素(女性荷爾蒙)降低引起的症狀就稱為「更年期症候群」,且雌激素下降的速度越快,症狀越明顯,可使用「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緩解,因更年期症候群是雌激素降低造成的,所以荷爾蒙是改善血管舒縮症狀有效的藥物。這種療法適用於不到60歲就有血管舒縮症狀患者,或是停經後10年內的婦女、或是45歲以前就停經者,不僅能改善血管舒縮症狀,還可預防骨質疏鬆症以及心血管疾病,減少婦女骨折與大腸癌的發生;如果只有生殖泌尿症狀者,就給予陰道局部雌激素即可,有效又能避免全身性藥物可能的帶來的噁心、水腫、子宮出血或是乳房脹痛等副作用。陳珮凌也說,單用全身性雌激素是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此保有子宮的婦女要合併使用黃體素預防子宮內膜癌,但剛停經就補充荷爾蒙的婦女,以及子宮切除只用雌激素者,並不會增加乳癌的罹患率;排除乳癌、子宮內膜癌、嚴重肝功能障礙、三酸甘油脂過高、靜脈栓塞、不明原因的子宮出血等禁忌病症患者,更年期使用賀爾蒙治療利大於弊。
-
2021-05-0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及早警覺骨鬆 別等骨折才發現
今天是母親節,一起關心媽媽的骨骼健康!根據統計,50歲以上女性每三人中就有一人經歷骨鬆性骨折。最常見年長者因跌倒、外傷而發生髖骨、脊椎及上肢部骨折,尤其髖骨骨折後一年死亡率高達20%,不亞於癌症,必須提高警覺,及早做好「保密防跌」工作。停經婦女 骨鬆高危險群一般人的骨質密度在30至35歲期間達到高峰,但自35歲後開始逐漸流失,隨著年紀增長、荷爾蒙改變,更年期後每年更以6%速度快速下降,因此停經後婦女要小心「骨質疏鬆症」上身。骨質疏鬆症是沉默的疾病,多數患者沒有特別症狀,很多年長者多是在碰撞或跌倒骨折後才發現罹患了骨質疏鬆症。台安醫院骨科主任劉大永醫師指出,可從身高變矮、駝背、下背痛等外形變化,早期發現是否有骨鬆性骨折的問題,盡早開始治療,防止骨質持續流失而再次骨折。劉大永補充,自己的家人就曾因彎腰撿東西而發生胸部肋骨嚴重骨折,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骨質疏鬆症惹禍,經補充鈣質及使用骨鬆藥物治療,才獲得改善。骨質密度 每一至二年檢測如何早期發現罹患骨質疏鬆?劉大永強調,可接受骨質密度檢測,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進行檢查,檢測結果以「T值」為判定標準,「T值<-2.5」顯示有骨鬆,要進一步接受評估與治療。建議停經前後或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男性,每1-2年可定期檢測骨質密度,以了解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有輕微骨質疏鬆現象的人,要保骨本,劉大永建議,多吃含鈣食物,例如牛奶、豆類、乳製品、小魚乾、黑芝麻等;更要多運動、曬太陽,可以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在小腸吸收,平常可多從事重量運動,例如快走、簡單重訓,可增強關節的力量、刺激骨質生長,有助骨骼保健,防止骨質流失。針對嚴重骨質疏鬆「T值<-2.5」或已面臨骨鬆骨折患者來說,劉大永指出,除了補鈣外,可考慮搭配藥物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有多種選擇,在藥物作用方面,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策略。隨著生技與藥物研發的進步,新一代骨質生成藥物,已經可兼顧促進骨質生成與對抗骨質流失,也在骨密度的增加上可以看到更顯著的效果,近日已獲得主管機關核准,可為嚴重骨質疏鬆症與骨鬆性骨折患者,提供更積極的治療選擇。劉大永提醒,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病,當病患確診骨質疏鬆症或是骨鬆性骨折,應持續追蹤骨質密度狀況並積極治療,防止再次骨鬆性骨折的發生。骨質疏鬆症高風險因子● 駝背● 身高變矮4公分 ● 無特別原因的下背痛● 曾有非創傷性骨折(非車禍意外造成)● 曾接受過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 有內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等)● 吸菸、喝酒或正在使用類固醇● 停經後婦女(65歲以上)或男性● 銀髮族(70歲以上)資料來源╱劉大永醫師製表╱黃妙雲
-
2021-05-09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見證「起死回生」的外傷科醫師
「希望今夜是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急診室外頭下著大雨,再加上寒冷的天氣,民眾幾乎都待在家裡,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因此平日人聲鼎沸的外科急診,今夜顯得特別冷清。身為當日值班的急診現場主治醫師,也難得能停下腳步,與急診室裡工作的伙伴多聊幾句。「年輕男性,機車打滑,目前沒有生命徵象!」正當我們為了一個難得清閒的夜晚竊喜之際,呼嘯的救護車伴隨匆忙的護理人員,將一位嚴重的外傷病患推進急救區,這是一個需要立即搶救的病患。傷患的外觀明顯看見的是右下肢被車碾碎造成的骨折;病人的超音波檢查,顯示腹腔內有大量的出血;重度昏迷加上兩側不等大的瞳孔,可預期應該有顱內受傷或出血……以上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急診室。而相較於一般的疾病,外傷的可怕即在於同時發生在多處。接下來的處置一如預期:第一線的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完成了傷患第一時間的評估與復甦治療;當日值班的另一位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當日外傷小組負責人)亦抵達現場,與其他相關專科的會診醫師討論後,決定病患接下來接受手術的方式與順序;最後由外傷急症外科收治轉入加護病房,進行多重外傷的整合治療。這些處置流程在本院看來似乎是稀鬆平常,但這是因為有個嚴謹的外傷治療制度在背後支持,並且經過了多年的磨合而更加成熟。而唯有如此完整成熟的制度,才能給外傷病患最完整最正確的照護。由於醫院評鑑的要求,具規模之醫療院所皆需成立所謂的「外傷小組」,以因應上述多重外傷的複雜病患。但許多機構仍將「外傷小組」停留在「任務編組」的階段,意即並未成立專職治療外傷病患之外傷科,而僅由外科各次專科(含一般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等)派員參與外傷小組輪班,值班外的臨床業務,仍為其原本所屬專科之內容。在過去,治療這類多重外傷病患的困難在於:「需不需要手術?」「哪些部位需要手術?」「同時多個部位需要手術時,優先順序為何?」「誰來決定優先順序?」「手術後由哪一科來做後續照顧?」這些問題在專職收治外傷病患的外傷科出現後,迎刃而解。外傷科醫師這份工作的迷人之處,就在於見證這起死回生的過程,甚至有幸有能力參與其中。我們常會遇到嚴重外傷的病患,以到院時的狀況,很難跟他後來活著出院的情景做連結。在治療的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個環節放棄,他的生命也將畫上休止符。或許因疾病死亡的案例每天都在發生、不足為奇;但不同的是,外傷常出現在年輕的生命上,一個原本健康的生命。年輕生命的離開,影響的可能不只他個人,而是整個家庭。身為前線醫療人員,見證過、體驗過這份感動,方能體會生命的可貴與自身專業的神聖。
-
2021-05-09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平衡血糖、預防糖尿病 營養專家曝綠茶10好處
近年來,綠茶頂著健康食物的光環,備受關注。以下是紐約洋基隊的營養顧問、辛辛婭·薩斯(Cynthia Sass)總結綠茶對健康的益處。● 滿滿的抗氧化劑綠茶中含有大量多酚抗氧化劑,最為人所知的是「兒茶素」,可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延緩衰老,還能保護細胞免受多種慢性病的損害。● 有利大腦健康除了咖啡因,綠茶還含有一種被稱為L-茶胺酸(L-theanine)的胺基酸,可產生鎮定作用。咖啡因和L-茶胺酸的組合也被證實可優化大腦功能,增強工作記憶、認知能力和提升情緒。而綠茶對抗氧化壓力的能力,也使其成為對抗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的金鐘罩。● 有助控制體重在人類和動物研究中顯示,綠茶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並刺激脂肪燃燒。它也與抑制食欲、阻止脂肪組織賴以維生的新生血管生成有關。● 可以防癌綠茶透過幾種關鍵方式預防癌症。一是避免細胞不正常增殖,進而發生癌變;二是綠茶有抗血管新生特性,可防止癌細胞擴散。● 增強免疫系統綠茶所含的抗氧化劑,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增強免疫力。它的抗菌特性還能預防口臭。此外,綠茶還可作為益生元,是腸道益菌的最佳食物。● 增強骨質密度綠茶中的抗氧化劑,已被證實可預防骨質流失並減少骨折風險。動物研究發現,適量攝取綠茶,可改善骨骼強度和質量。2020年一項研究,調查富含茶多酚的食物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關聯,結論指出酚可防止骨細胞氧化、減少發炎反應,進而維持骨密度,有利骨骼生成。● 有助平衡血糖、預防糖尿病一項整合研究,分析了過去17個關於綠茶的研究報告,找出綠茶與血糖、胰島素敏感性間的關聯,結論是綠茶有助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色素(HbA1c)。另一項日本研究,追蹤1萬4000多名日本健康成年人長達五年,科學家發現,綠茶食用量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成反比,顯示綠茶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有益心臟健康研究顯示,綠茶可透過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三酸甘油脂來保護心臟。綠茶還能避免低密度膽固醇氧化,降低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讓肌膚年輕綠茶中的多酚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UV)的侵襲,除了抗癌、抗發炎,還能預防衰老。綠茶化合物還能防止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分解,減少皺紋產生、維持肌膚彈性。● 與長壽相關有喝綠茶習慣的人,其細胞年齡比不飲用者年輕約5歲。日本研究還發現,經常喝綠茶的人更長壽。一項針對老年人的研究顯示,在研究進行的六年間,喝最多綠茶的人,死亡機率降低76%。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5-08 焦點.元氣新聞
台灣20名年輕女性有1人抽菸 增20種罹癌風險
愛美的女性別吸菸!研究顯示,吸菸會導致牙齒變黃、口臭、皮膚產生皺紋,以及粗糙乾燥,甚至難以受孕,嚴重者還會增加近20種罹癌風險。國健署呼籲,吸菸傷身、傷荷包,以每天吸一包菸100元計算,戒菸一年約可省下3.6萬元。國健署在民國107年針對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發現成年女性吸菸率,自18歲以後隨年齡增長逐漸上升,26到30歲達到最高5%,等於約每20名女性有1人吸菸。女性吸菸壞處多,除了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還包括生殖損傷、生育能力降低和受孕困難,影響女性健康甚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女性吸菸除對肺部影響,增加乳癌、卵巢癌,以及子宮頸癌等,約20種罹癌風險。此外,也對外表產生傷害,包括牙齒變黃、口臭、皮膚產生皺紋與粗糙乾燥,還可能導致骨密度下降及骨折,加快更年期發生。為鼓勵女性戒菸,國健署長吳昭軍說,有設定戒菸日的戒菸者,比未設定者戒菸成功率約增加兩成,母親節將至,為了自己健康亮麗的人生,呼籲女性可以選在母親節這個有意義的日子開始戒菸。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5-07 醫聲.院長講堂
穿厚重裝備負壓室揮汗手術6小時 北榮搶救骨肉瘤少女避免截肢
台北榮總治療骨肉瘤成績斐然,截肢率不到百分之五,低於全球文獻平均值。疫情之下,台北榮總依然為了照顧全球病童而努力,三月時,為了讓來自東南亞的17歲少女保留骨本,等不及14天隔離期滿就緊急手術,醫護穿著厚重裝備,在負壓手術室裡揮汗動刀6小時。來自東南亞 入境三天開刀這位少女來自東南亞先進國家,熱愛登山和運動,她當醫師的父親打聽到台北榮總的治療成績,尤其生物性重建技術可保留骨本,於是不畏疫情,向衛福部提出緊急申請,突破許多關卡遠道而來。由於少女的骨骼已被癌細胞嚴重侵蝕,再不動手術就可能骨折甚至截肢,入境第三天就緊急手術。這台刀 讓陳威明刻骨銘心手術由台北榮總副院長陳威明、骨科主治醫師陳昭銘及多位醫護一同進行,這也是陳威明首次在北榮因應疫情設立的負壓手術室為患者手術。由於負壓手術室中的冷氣被抽走,無法降溫,醫護又得穿防護衣、隔離衣、N95口罩及面罩,加上骨科開刀需要電鋸和鐵錘,醫師汗如雨下,從旁協助的護理人員一直幫忙擦汗,大家還得小心翼翼,別讓汗水滴到傷口。陳威明開了三萬台刀,他說這台刀讓他刻骨銘心,深刻體會疫情期間第一線醫護的辛苦。台灣骨肉瘤截肢率低,部分因自體生物性重建技術獨步全球,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有機會挽救的肢體。作法是將骨頭取出,接受高劑量放射線或液態氮超低溫冷凍,殺滅腫瘤後,再植回體內。陳威明解釋,自己的骨頭不會排斥及尺寸不合,日後更保留活細胞再長入、骨頭活化的機會,絕對比重重的鋼骨好,孩子不需從此成為鋼骨人。亞太新任理事長 台灣接掌台北榮總持續改良自體生物性重建技術,亞太骨腫瘤大會上月在日本舉行,陳昭銘獲得口頭論文發表第二名,題目便是尋找改良材料,讓膝、髖關節軟骨不受生物性重建影響。陳威明則經由同步視訊,從現任理事長、日本岡山大學教授尾崎敏文手中接下亞太骨骼肌肉系統腫瘤學會新任理事長,這是第一次由台灣接下重任,若全球疫情控制穩定,預計後年在台舉辦亞太盛會,展現台灣醫療實力及擴大影響力。
-
2021-05-07 癌症.其他癌症
陳威明接任亞太骨腫瘤學會理事長 負壓手術挽救少女不截肢
台北榮總治療骨肉瘤成績斐然,團隊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有機會挽救的肢體,目前截肢率不到百分之五,低於全球文獻報告的平均截肢率。截肢率低,部分是因為自體生物性重建技術獨步全球,台北榮總自體生物性重建技術持續改良中,亞太骨腫瘤大會上個月在日本舉行,陳昭銘的口頭論文獲得第二名,題目便是尋找改良材料,讓膝、髖關節軟骨不受生物性重建影響。台北榮總副院長陳威明則經由同步視訊,從現任理事長、日本岡山大學教授尾崎敏文手中接下亞太骨骼肌肉系統腫瘤學會新任理事長,這是第一次由台灣接下重任,若全球疫情控制穩定,預計後年在台舉辦亞太盛會,展現台灣醫療實力及擴大影響力。而現今疫情之下,台北榮總依然為了照顧全球病童而努力,三月時,為了讓來自東南亞的十七歲少女保留骨本,等不及十四天隔離期滿就緊急手術 ,因為在負壓手術室,醫師穿著厚厚防護衣,在空調效果不佳的負壓手術室裡揮汗動刀六小時。少女來自東南亞醫療先進國家,熱愛登山和運動,她當醫師的父親打聽到台北榮總的治療成績,尤其生物性重建技術可讓肢體保留骨本,於是不畏疫情,向衛福部提出緊急申請,突破許多關卡遠道而來。由於她的骨骼已被癌細胞嚴重侵蝕,再不動手術就可能骨折甚至需要截肢,入境第三天就緊急手術。手術由陳威明、陳昭銘及多位醫護一同進行,這也是陳威明首次在北榮因應疫情設立的負壓手術室為患者手術。由於負壓手術室中的冷氣也被抽走,無法有效降溫,醫護又得穿防護衣、隔離衣、N95口罩及面罩,加上骨科開刀需要電鋸和鐵錘,醫師汗如雨下,從旁協助的護理人員一直幫忙擦汗,大家還得小心翼翼,別讓汗水滴到手術傷口。陳威明開了三萬台刀,他說這一台刀讓他刻骨銘心、永遠難忘,也深刻體會疫情期間第一線醫護的辛苦。治療骨肉瘤治療,患者必須先化療, 再切除腫瘤,並接受生物性重建,術後再接受化療。少女的手術非常成功,成功保留肢體,她決定留在台灣完成後續治療。她告訴醫療團隊,台灣真的是好地方,感謝台灣醫護,並深深愛上台灣。自體生物性重建是將長了腫瘤的骨頭取出,在體外接受高劑量放射線或液態氮超低溫冷凍,殺滅腫瘤後,再植回體內。陳威明解釋,自己的骨頭沒有排斥及尺寸不合的問題,日後更保留活細胞再長入、骨頭活化的機會,絕對比重重的鋼骨好,孩子不需要從此成為鋼骨人。●骨肉瘤(Osteosarcoma)骨肉瘤是兒童與青少年(10至20歲)最好發的原發性骨頭惡性腫瘤,全台每年約有一百名新病例,男女比例大約六比四。骨肉瘤與遺傳關係不大,常見原因有三,分別是基因突變、由其他骨腫瘤轉變及致癌物接觸史。好發任一骨頭,最常見膝蓋附近,包括位於膝蓋上方的遠端股骨、下方的近端脛骨、肩膀附近的端肱骨,以及髖關節附近的近端股骨。常見病徵是睡眠或運動時,膝、髖及肩關節骨頭疼痛、痠痛,也可能摸到腫塊。若疑似或確診骨肉瘤,切勿在患部進行推拿、熱敷、針灸或拔罐等,以免腫瘤受外力影響而擴散。
-
2021-05-05 養生.聰明飲食
沒喝咖啡就頭痛、倦怠、無法專注…藥師解答「咖啡因戒斷」如何改善
一杯充滿香氣的咖啡,是許多人的清晨良伴,可提神醒腦讓人有精神,也是日常生活享受!然而,是否因為習慣性飲用咖啡,一天沒喝就出狀況,出現如頭痛、疲勞、昏昏欲睡、心情鬱悶或躁動易怒、難以專心、類似感冒般的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吳尚樺於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周報》「咖啡因戒斷不舒服,藥師建議善用標示循序減量」中提醒,若自我評估後發現上述症狀同時存在三種,可能就有「咖啡因戒斷症狀」。 咖啡因戒斷症(Caffeine Withdraw) 突然停止或減少攝取咖啡因的24小時內,出現以下症狀達三種以上,那你有可能是咖啡因上癮。 頭痛、明顯疲倦或倦怠、容易躁動、情緒低落、無法專注、嘔吐、肌肉酸痛等。 攝取咖啡因多寡,確實會影響身體 咖啡因對身體的影響?吳尚樺指出,咖啡因對身體,因個體差異、攝取量與持續時間而不同。通常攝取30~300毫克的咖啡因,在休息狀態下,可提高警覺性與縮短反應時間;但重度攝取對於較敏感的族群,則可能觸發心律不整。 此外,咖啡因會刺激腸胃道平滑肌蠕動,可能有助於改善便祕情況。然而女性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風險,特別是鈣質補充不足的人,且咖啡因也會增加排尿量與次數,若有頻尿困擾的人建議減少攝取。 找出自己適合的咖啡因建議攝取量 到底一天可以攝取多少咖啡因呢?吳尚樺說,每個人用來代謝咖啡因的肝臟酵素能力強弱不同,加上身體狀況的差異,對於咖啡因適合攝取量也大不同。歐盟建議成人每日不超過300毫克,孕婦不超過200毫克;若有心臟病史、腸胃不適、失眠等問題,則應避免或減少。 建議可以透過市售現煮咖啡的紅黃綠標示,區分一杯的咖啡因含量:紅色為一杯含201毫克以上;黃色為101-200毫克;綠色則為100毫克以下。除了咖啡以外,紅茶、綠茶、能量飲、熱可可、可樂、巧克力棒也含有咖啡因,若合併使用,需注意總攝取量。此外,綜合感冒藥常添加咖啡因來改善頭痛症狀。 避免戒斷症,從記錄咖啡因攝取量開始 想避免咖啡因成癮及對抗戒斷症狀,吳尚樺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咖啡因含量標示並加以計算。他進一步說明,大眾應該要有警覺性,通常戒斷症狀會發生在停用或攝取量降低至每天100毫克後1天之內,且持續2~9天,過去攝取越高,不舒服的症狀會越嚴重。 當戒斷症狀發生時,可使用低咖啡因的咖啡、花草茶等飲品取代,或是每週降低10%的咖啡因攝取量,並用日記記錄。吳尚樺呼籲,面對戒斷症狀的不適,可找出調節情緒壓力的方法,像運動、聽音樂,加上充分休息、養足精神,一定能逐漸降低戒斷症狀帶來的煩躁與疲倦感。 【延伸閱讀】謠言破解!網傳「有腎臟病不能吃香蕉」,是真的嗎?專家來解答降血壓吃芝麻有效?健康8問題能靠芝麻改善!專家分享簡易3食譜,讓芝麻更美味減肥不想吃白飯?營養師:可換成5種食物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