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飲食習慣
共找到
1318
筆 文章
-
-
2024-12-28 養生.抗老養生
怎樣能長壽又無病無痛?營養師揭91歲老人「健康走向善終」飲食秘訣
日本是長壽出了名的國家,許多高齡老人都有自己一套抗老養生的秘方。91歲的大崎博子在著作《91歲獨居老人的餐桌,迎接幸福結局》一書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營養師鹽野崎純子更揭露這名老人能夠「無病無痛、壽終正寢」的秘訣。日本所謂的PPK(ピンピンコロリ,pinpinkorori )指的是無病無痛、壽終正寢,也就是中國所說的極有福氣的 「善終」。鹽野崎表示自己在社區開辦護理課程,來者大多是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他們每個人都表明以後不想接受照護,希望直到死亡前都不生病、不需要長照,很長壽但死亡來臨時能很快離世。但鹽野崎透露,平均壽命和健康壽命中間有一段落差,男性是8.7歲、女性則是12.1歲,也就是說大約有10年是處於病痛或需要照護的狀態。而上述說的PPK,每100人中只有5人能有這樣的境遇。營養師盛讚的老人飲食之一:豐富蛋白質鹽野崎表示一開始看到大崎博子的飲食習慣時,最令她驚豔的一件事就是確保每餐都吃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大崎不偏好特定食材,昨天吃鮭魚、今天吃雞肉,不會每天都吃同樣東西,常常肉魚交替著吃,有時會添加植物性蛋白。很多老人由於牙口不好,常常只吃柔軟易於食用的豆腐當作蛋白質來源,但如果長期單吃豆腐,會缺乏鋅等礦物質。鋅是老年人常常缺乏的一種營養素,如果長期缺乏,就有罹患皮膚炎和味覺障礙的風險。 牛肉、豬肉等紅肉以及牡蠣都富含鋅,為了確保均衡攝取蛋白質,肉類、魚類和豆腐等豆類的攝取需保持良好平衡。營養師盛讚的老人飲食之二:晚餐有大量蔬菜大崎博子長壽飲食的第二要點為她每天晚餐都有蔬菜,除了蛋白質,綠色、黃色蔬菜以及淺色蔬菜在老年人的飲食中是不可或缺的。考量到配色,大崎選擇了番茄和紅辣椒,在營養上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食材,但對於咀嚼能力較差的老人來說,番茄皮可能會留在嘴裡難以下嚥,可用熱水煮一下會更容易進食。多吃蔬菜的另一個技巧為將其當作魚和肉的配料,例如在烤魚料理中同時加入青菜一起烹煮,或者添加醃漬蔬菜。有益健康的飲酒方式大崎博子每晚都要喝一罐350毫升的啤酒,然後再喝一杯淡葡萄酒或燒酒。 每日宜攝入的純酒精女性為每天20克,以酒精含量5%的啤酒而言,大崎的攝取量來說在適量範圍內。還有一個要點是,在飲酒的同時也吃下大量蔬菜,空腹時一口氣將啤酒倒入胃中並不健康,這樣會讓酒精濃度過高,但是像大崎這樣搭配著蔬菜和蛋白質一起食用是健康的飲酒方式。定期檢查牙齒 降低糖尿病風險鹽野崎指出從大崎的餐桌可看出,91歲的她之所以能保持健全牙口吃這麼多食物,與每天刷牙以及定期檢查牙齒有關。隨著年紀增長,人們愈來愈減少吃肉類等堅硬食物,然而重點是牙齒護理,而不是去避開硬的食物。如果因無法咀嚼而只吃煮軟的烏龍麵、粥等,容易導致營養不良、攝取過多醣類的情形,導致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另外便秘也是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會導致食慾降低,建議多喝水以及攝取膳食纖維。資料來源/president.jp
-
2024-12-27 養生.聰明飲食
美重新定義「健康食品」!白吐司、優格都被剔除,改納雞蛋鮭魚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官員今天表示,他們在睽違30年後再次重新定義食物「健康」的標準,將白麵包、早餐穀片等剔除,納入雞蛋、鮭魚等富含營養的食品。法新社報導,美國的慢性疾病問題愈來愈嚴重,但這類疾病大多可預防且與飲食相關,為此專家警告當局需立即採取行動。FDA同時也宣布,正著手設計新標章,有助食品業者快速向消費者表明自家食品符合「健康」標準。飲食習慣讓美國淪為平均壽命最短的高收入國家督導食品業務的FDA副局長瓊斯(Jim Jones)告訴媒體:「與飲食有關的疾病如心臟病、癌症和糖尿病,在美國都是造成民眾殘疾和致病的禍首之一,也是美國淪為高收入國家中平均壽命最短的主因。」美國慢性病問題有多嚴重,從統計數據中就能略知一二。據統計,77%美國民眾的飽和脂肪攝取量超過建議值、63%的人額外添加糖分攝取量超標、高達90%的人鈉含量攝取過量;另有近80%的人乳製品、水果和蔬菜的攝不足。瓊斯還說:「這次更新食品健康標準,是為確保消費者能透過食品標章得到更完整、準確和最新營養資訊。」根據新規,取得「健康」標章的食品必須在FDA飲食指南推薦中,涵蓋1種或多種具足夠營養價值的食品類別,例如蔬菜、蛋白質、乳製品或穀類等;此外,也須符合飽和脂肪、鈉含量及人工添加糖分等特定限制。脂肪不全是罪惡 健康脂肪有益處FDA營養與食品標章辦公室主任卡瓦諾(ClaudineKavanaugh)強調,脂肪其實都不一樣,然而1990年代引進舊版準則時「著重於降低各類脂肪攝取,如今要著重於減少飽和脂肪攝取量,認可健康脂肪的益處」。這項轉變意味酪梨、堅果、種子、高脂魚類、雞蛋和橄欖油,符合目前的「健康」標準。反之含有高糖分的水果風味點心、過甜的點心棒、加工過的早餐穀片,添加大量糖分的優格或水果風味飲品,如今都被排除在外,而這些過去都曾獲「健康」標章。
-
2024-12-27 養生.健康瘦身
「168斷食」建議最多半年,減重效果最佳是這族群!2種情況的人不適合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身形與健康兼顧,「168斷食瘦身法」因為簡單易行成為一股流行趨勢,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採行,168斷食僅適合短期使用,一般建議使用3至6個月,就應回歸正常均衡飲食。若是腸胃功能不好者、有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者,則最好避免斷食,以免影響健康。斷食減肥法,主要有「隔日斷食」、「周斷2日」、「落日斷食」等三種模式。根據研究顯示,這三種斷食法效果差異不大,建議每個人可依據自己作息和飲食習慣選擇適合模式。建議晚餐斷食 效果較好168斷食雖然能減少20%至30%的熱量有助減重,但以下情況的人需要注意:一是不耐餓者,在斷食結束後會進食過多,容易失敗。二是作息不規律或常熬夜、晚睡者,若選擇斷早餐,總熱量減少效果有限,建議最好選擇斷晚餐,並將斷食時段設定在食量大的那一餐,就會提升減重效果。研究顯示,168斷食減重效果最佳的族群是三餐定量又量少,且早餐和晚餐提早吃的人,降低體脂最明顯。若不想斷食者,也可以提早用餐,並且減少高糖多油食物,才能維持代謝健康。168斷食的好處是執行簡單,無需專人協助,親友若知道你正在施行168斷食,也會減少邀約聚餐。但缺點是若無正確營養知識,而導致減到一定比例的肌肉,反而會使體脂肪比例變高,一旦恢復飲食更可能復胖,甚至提高罹患慢性病風險。許多試過168斷食復胖的民眾,最後還得尋求營養師協助,學習均衡營養來穩定體重。多喝水吃蔬菜 減少便祕臨床觀察顯示,使用168斷食法的人多為體重過重、愛吃肉及精緻食物、不愛吃蔬果者。不過,斷食後因進食減少,蔬菜攝取量降低,腸道蠕動變少,較易有便祕的情形。因此,建議在168斷食期間,更需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才能減少便祕的發生。168斷食減重的重點,在於減少高糖、高油等高熱量飲食,並搭配規律運動及健康生活方式。此外,168斷食可作為應酬前後調整飲食的方式,但長期減重仍需靠均衡飲食。168斷食 不是人人適合168斷食並非人人適合,腸胃功能不好者、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要避免斷食;原本作息不規律,習慣睡到中午者,減重的效果也有限。高齡族群則應該攝食正常三餐,吸收足夠營養,避免採斷食瘦身。3大斷食減肥法1.隔日斷食:在正常飲食的隔日,僅吃一餐或一餐分2至3次進食。2.周斷2日:一周內選兩天斷食,不限定要連續兩天或周末。3.落日斷食:在4至10小時內吃完一天內的餐食,但一般人會採用8小時內進食、16小時不進食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168斷食」。
-
2024-12-24 醫療.兒科
孩子胖胖卡哇伊?醫籲:肥胖讓這「激素」增多,易長不高
兒童、青春期的孩子一旦體重失控,出現體重過重、肥胖等問題,小心影響身高發育!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吳怡磊提醒,一個人體內的脂肪細胞就好像一串串葡萄,這些脂肪球變大、變多的關鍵時機點在3歲左右、青春期前後,當脂肪細胞大量滋長,易讓身體提早進入青春期、影響最終成人身高,並提早進入第二性徵發育,也會增加成年慢性疾病風險,未來想減重,也會更困難。吳怡磊解釋,當兒童肥胖的孩子,其體內的脂肪細胞大量增加,脂肪細胞所分泌的「瘦素(Leptin)」就會刺激腦下垂體,瘦素的刺激增強到一定程度,身體會認為營養過剩,便啟動青春期,讓兒童提早進入青春期階段,這也叫「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雖比同齡孩子長得快、長得高,但青春期生長衝刺期也會提早結束,且生長板閉合較早,最終成人身高便逐漸低於同齡的孩子,導致身高表現大受影響。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2歲就要注意體重管理根據許多醫學文獻紀錄,當兒童有體重過重、肥胖問題,除了容易讓青春期提前、影響身高,也會增加糖尿病風險,成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上升。美國疾病管制署(CDC)提醒家長,小孩2歲之後就要開始注意體重管理,並開始養成健康的均衡飲食、運動及良好睡眠習慣。「孩子,你好棒,體重終於有下降,來吃大餐慶祝一下!」在兒童內分泌科門診,吳怡磊遇到不少減重陷瓶頸的兒童、青少年,主要原因在於,許多家長還是習慣以吃大餐作獎賞,孩子想做好體重管理便顯得困難重重。以新衣服作獎勵,比請吃大餐更理想此外,也有家長早晚在家中嚴格管控飲食,導致小孩在學校午餐時間狂吃四碗飯,體重不減反升,也有小孩睡前餓到受不了、偷吃宵夜,吳怡磊建議,若想成功控制體重,早餐一定要吃,若想獎賞孩子,可考慮體重變瘦之後,買件新衣服作獎勵禮物。吳怡磊舉例,過去曾有一名成功減重的國中女生,原本因體型而受到同學、朋友嘲笑,且穿衣服款式也受到限制,體重減到健康體位時,這名國中女生很開心自己有機會穿公主裝,外型打扮也有更多選擇。藥物輔助治療,逐漸引起重視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2023年所發布的最新兒童肥胖管理指引,6歲以上的兒童,若有體重過重、肥胖問題,以生活習慣調整為優先要務,且要以家庭為基礎,該指引也首次提到12歲以上的青少年、青少女,可考慮運用藥物治療作輔助。目前在台灣擁有青少年肥胖適應症的減重藥物包含含有抑制食慾、減少脂肪合成的GLP-1,以及其他可排出多餘油脂的藥物,可協助12歲以上,有肥胖症、且體重超過60公斤的青少年、青少女進行體重管理、控制,對於想減重的孩子是一大利器。吳怡磊提醒,即使減重期間搭配使用藥物,過程中仍須以均衡飲食、增加體能活動為基礎,將藥物作為輔助,減重效果才能進一步提升。吳怡磊指出,有些青少年、青少女實在受不了宵夜誘惑,她曾處方給予可輔助藥物協助抑制食慾,並幫助孩子熬過這段比較艱難的時刻,當食量減少、胃部食物排空速度趨緩,便有機會循序漸進養成健康、均衡、節制飲食習慣,體重就會下降,自己也更有自信,並產生正向循環,對於體重管理、控制,也更有動力。肥胖問題及早求助,以免影響身高發展吳怡磊也提醒,用餐時,餐具、餐盤的選擇,也須留意,不少孩子習慣用碗公吃飯,建議採用健康餐盤觀念用餐,較能幫助控制飲食,若有體重過重、肥胖等問題,也建議及早求助、接受專業協助,以免影響未來身高發育、疾病風險。
-
2024-12-24 養生.聰明飲食
不只保護手指和腳趾,還關乎身體狀況!5種食物有助指甲健康
你曾仔細觀察自己的指甲嗎?指甲不只能保護你手指和腳趾較柔軟的組織,指甲的健康還可以揭示整體身體健康狀況。專家指出,指甲的整體健康可以反映你的飲食習慣。如果你的飲食中沒有攝取足夠的鐵、生物素、鎂、鋅或維他命C,這些缺乏的情況可能會反映在你的指甲上。例如營養不足可能會導致指甲出現凹槽或湯匙形狀,或者指甲變得更脆弱,更容易折斷或剝落。幸運的是,有幾種營養素可以幫助你生長更強壯的指甲,特別是從全食物中獲取這些營養素。以下6種食物對健康的指甲很有幫助:1.希拉優格專家表示,健康的指甲需要蛋白質。因為指甲是由一種叫做角蛋白的蛋白質構成的,這也是你頭髮中所含的蛋白質。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對於產生角蛋白是必要的,而角蛋白負責保持指甲的強韌和彈性。每杯含有21克高品質蛋白質的原味希臘優格,是指甲獲取所需蛋白質的一個簡單方式。2.牛肉專家指出,牛肉也是許多重要營養素的來源,尤其是鐵質,例如每3盎司的沙朗牛排含有接近2克的鐵。鐵質不僅為你的細胞提供足夠的氧氣,而這又是保持指甲健康所必需的。如果你缺乏鐵質,指甲的形狀和外觀可能會受到影響。事實上,當人們患有缺鐵性貧血時,容易出現指甲凹陷的症狀。3.甜椒維他命C有助於身體製造膠原蛋白,這是一種幫助身體建立強韌指甲的蛋白質。一般提到維他命C時,可能會想到柳丁和其他柑橘類水果。但其實有許多蔬菜也富含維他命C,尤其是甜椒。只要一顆中等大小的甜椒,就能提供一天所需的維他命C。4.雞蛋大家都知道雞蛋是極好的蛋白質來源,但它們還富含生物素,這是一種有助於強化指甲的維他命。一顆雞蛋約能提供你每日需求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擔心膽固醇問題,新研究認為只要雞蛋是整體心臟健康飲食的一部分,雞蛋中的膽固醇就不是問題。5.鮭魚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不只對你的心臟和大腦健康有益,對你的指甲也同樣如此,有助防止乾燥和脆弱的指甲。每3盎司的鮭魚提供18克蛋白質外,它還富含生物素(每3盎司含有每日需求的17%)。除了鮭魚,鱒魚、鯖魚和沙丁魚等油脂豐富的魚類都是Omega-3脂肪酸的優質來源。【資料來源】.The 6 Best Foods to Eat for Healthy Nails, According to Dietitians.Top 8 Vitamins and Nutrients for Healthy, Strong Nails
-
2024-12-22 名人.李偉文
擔心食物致癌什麼都不敢吃?2個決定性因素才是保持健康關鍵
假日上午爬山後,一群朋友在山腳下找了家餐廳吃飯,大家聊起飲食養生的話題。有位朋友說他的孩子消夜喜歡吃泡麵,她很擔心防腐劑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我嚇了一跳,這位高學歷的朋友怎麼還會以為泡麵有防腐劑?其實泡麵可以放很久,不是因為它含有防腐劑,而是麵條經過油炸,去除裡面含的水分,所以細菌就不容易生長。吃太多泡麵之所以不健康的原因是營養不均衡,而且這些包裝的速食產品往往含太多脂肪與鹽。經過油炸的麵條,不是我們以為的只是單純的麵粉,而是含有大量的油脂。到一定年齡後,大家都很重視養生,高度關心健康資訊之下,看到專家說這個東西含致癌物、那樣食物有致癌可能,常常把自己嚇得什麼都不敢吃,其實這都是過度擔心了。我們該害怕的不是食物中添加的極微量化合物,而是好吃的飲料、蛋糕、甜點吃得太多。《救命飲食》這本書,作者提到媒體常常會誇張報導事情的嚴重性,而許多研究人員也會有意無意地誤導,為了爭取研究經費而誇大其辭,他舉了一個例子:「假設你朋友想讓你接觸NSAR(亞硝胺),罹患喉癌。他給你的NSAR的量就和給老鼠「低」劑量一樣──你到朋友家,他就請你吃燻香腸三明治,上面有整整一磅(約450公克)的燻香腸,你高高興興的吃了,然後他又給了你一份,一份接一份、一份接一份……你得吃下27萬個燻香腸三明治,而且每天這樣吃,吃超過30年!這樣一來,照體重比例來算,你吃進去的NSAR大概就和「低劑量」老鼠一樣多了。」同樣的,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吃太多也會有問題,比如曾有研究報告提到,若一下子吃進大約四湯匙的鹽巴,也會急性中毒。所以再好的東西,對人體有益的食物,一下子吃了太多,也都會有問題;同樣的,有些也許有問題的東西,只要數量不是太多,人體大都可以代謝掉,不必過度緊張。因為現代人怕得癌症,所以研究什麼東西會致癌的計畫比較容易爭取到經費;同時,媒體為了收視率與增加廣告收入與銷售率,會有許多故意引起大眾恐慌的報導。近年有一些較激進的營養學家主張,應該把「糖」列為會上癮的毒品,因為近代大部分的慢性病都是來自醣類攝取過多導致的肥胖。其實說起來也有道理,影響健康的關鍵並不需要斤斤計較某個特殊成份,而是不要被好吃的食物誘惑而飲食過量。希臘醫藥之神希波克拉提斯曾表示,所有的藥物就是毒藥,毒藥也都可以是藥物,關鍵就在「使用的劑量」。不要說到藥房買的藥,連我們日常食物也是如此,比如喝一小杯酒對健康有益,但若很短時間內喝下一整瓶高粱酒,就會酒精急性中毒,有生命危險。曾有一個大學女生與同學打賭,一下子灌下半瓶高粱,中毒死亡;最近也有一位電腦工程師,到夜店喝酒過量而死在廁所。「飲食不過量」是保持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就像糖與脂肪是人類生存與代謝的必需品,但是過量也會產生很多疾病。偏偏現代的飲食習慣與廉價食品的生產模式,不知不覺就會讓我們吃太多。所以,每天有意識地注意自己所吃的東西,少量但是多種類的飲食來源,才是確保健康的簡單方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18 養生.聰明飲食
超加工食物「它」最邪惡!吃一個減壽36分鐘,加喝一杯汽水再少12分鐘
先天的疾病因素先不論,個人壽命的長短很大程度的受到每個人不同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影響。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超加工食物被認為與數十種疾病有關,包括多種癌症和過早死亡。其中又以熱狗為最糟糕的食物,平均每吃一個就會讓你的生命縮短 36 分鐘。 超加工食物熱狗最邪惡 吃一個減壽36分鐘快速又方便取得的超加工食物 (UPF)愈來愈常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如披薩、三明治、起司漢堡、熱狗、汽水…等,都是許多人很常吃的食物。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曾受訪指出,歐洲跨國研究提到超加工食品缺乏膳食纖維,並含有大量化學添加物,這些物質可能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造成腸道健康問題,引發慢性發炎,腸道菌叢的不良變化會影響整體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甚至可能引發腸漏症,使得有害物質更容易進入血液,導致更多健康問題。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近期密西根大學一項研究也說明了不同的食物如何降低你的壽命,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與30多種疾病之間存在關聯,包括多種癌症和早死。而熱狗則是超加工食物中最糟的食物,它會讓人減少36分鐘壽命,如果你再加喝一杯汽水,就再減少12分鐘。其次是煙燻火腿等醃肉,可能讓人失去24分鐘的生命。早餐三明治排名第三,它會使你的健康壽命縮短13.6分鐘。其他對健康有害的食物還包括培根和起司漢堡,前者縮短6分鐘壽命,後者縮短9分鐘。熱狗因含有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等防腐劑,這些物質在食用後會被人體轉化為與結腸癌有關的物質。熱狗的糖和脂肪含量也很高,這些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什麼是「超加工食物 (UPF)」?據巴西聖保羅大學所創造的NOVA食品分類系統,加工食品分為4類:第1類:指未加工或經過最低加工的食品,即原型食物,如米、鮮魚、水果、鮮奶、乾燥豆類等。第2類:指經過加工的烹調佐料,如油脂、糖、鹽、麵粉。第3類:即食食品,即使用佐料調味的加工食品,如魚罐頭、火腿、泡菜、肉乾、調味堅果、現做麵包。第4類:指經高度加工,往往包含人工香精、色素、穩定劑等多種添加劑,以達到改善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限的效果,如冷凍披薩、餅乾、速食食品等。含糖飲料也是被認為影響壽命很關鍵的飲食,尤其汽水。研究人員指出,一個健康的20歲成人預期壽命約為79歲,但如果你每天喝兩杯汽水,可能因此讓你減少3至4年的壽命。戒掉這些含糖飲料肯定能改善健康,包括降低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花生醬是健康食物?但也不是所有的速食都是不好的食物。研究人員發現,花生果醬三明治就是延長健康壽命的最佳食物,它可以延長32分鐘的健康壽命。可增加24分鐘壽命的堅果和種子排名第二,增加10分鐘壽命的水果排名第三。而被很多營養師點名不太健康的麵包則被歸為中性的,如果是全麥麵包更好。撇除對花生過敏的人,含有蛋白質、纖維以及多種礦物質與維他命的花生醬一向被認為是健康的食物,根據《哈佛醫學院》報導,大量研究表明,經常在飲食中加入堅果或花生醬的人,比起很少吃的人,罹患心臟病或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更低。但天然花生醬只由花生及少許鹽分製成,及少量的飽和脂肪;市面上許多好吃的花生醬通常添加了過多的糖、油和脂肪。如要從花生醬中獲得健康益處,請注意選擇不含過多添加成分的天然花生醬。延伸閱讀:.《Mail Online》.《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聯合報系資料庫
-
2024-12-1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多喝水就能降食物普林含量?醫授遠離痛風唯一方法
近期正值歲末年終,尾牙、耶誕、跨年、春酒接力上場,加上冬令進補、吃火鍋聚餐不斷,小心痛風發作!引發痛風主因二大飲食習慣北醫附醫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子閔表示,引發痛風的主因與「飲食」有絕對的關係,痛風患者多有「飲酒」及「嗜喝肉湯」二大飲食特色,呼籲國人應採均衡飲食,降低攝取高普林食物。台灣痛風人口逐年增加,據統計,30歲以上國人痛風盛行率約3.3%,男性遠高於女性,有年輕化趨勢。一名20多歲男子,常在晚餐或消夜過後,感到肢體腫脹,半夜多次因為「關節疼痛」痛醒,自知可能是「痛風」,僅自行吃止痛藥緩解疼痛,直到30歲時,手指、腳趾及腿部關節出現明顯腫脹,走路受影響,皮膚摸到類似石頭結晶體,只得就醫治療。林子閔說,痛風發生原因,常見是攝取高普林食物過多產生「尿酸」所致,一旦體內尿酸過多就會沉積在關節處,或是腎臟功能不佳使代謝能力變差,也可能導致體內尿酸過高,進而引發痛風。痛風4階段發作1.體內尿酸過高:但是沒有症狀。2.急性痛風期:單一關節處會有紅、腫、熱、痛感受。3.間歇痛風期:偶爾會感受到關節處疼痛。4.痛風石痛風期:尿酸產生結晶體在關節處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變形。林子閔表示,痛風患者通常會在急性痛風期就診,疼痛常發生在半夜或過量飲食後的隔天早上,痛起來像是被千根針扎,只要風一吹過,就會感到疼痛,連走都沒辦法走。不過,患者會在急性期就醫,卻不一定回診,再次就醫很高機率是已經出現「痛風石」,往往關節處都受損了。「痛風屬於慢性病,沒辦法根治。」林子閔指出,別以為關節不再痛就等於痛風已治癒,通常痛風過了急性期,飲食習慣如果沒有改變,或是身體代謝能力依舊不佳,體內尿酸仍可能持續偏高,需要長期追蹤尿酸數值,穩定後才能評估是否能減藥。林子閔說,通常尿酸高的患者,不單只有痛風問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還高。所以痛風患者不僅要監測尿酸,血糖也必須控制。預防痛風的發生,最根本的方式是「忌口」。林子閔指出,痛風患者通常有二大飲食習慣,喜歡喝酒或喝肉湯。從臨床觀察,痛風患者約七成是男性,幾乎都有喝酒習慣,三成則是女性,多數是停經後缺乏荷爾蒙保護,加上飲食習慣不佳,導致成為痛風患者。避吃高普林食物林子閔說,如果痛風患者改掉「喝酒」及「愛喝肉湯」的習慣,痛風復發機率會大幅降低,但一定要避免嗜吃高普林食物,如海鮮、加工火鍋料、豆類、香菇等。坊間謠傳,「只要多喝水,就能降低食物中的普林含量。」林子閔指出,這是錯誤觀念,其實不管水喝得再多,身體還是承受一樣數量的普林,並不會降低罹患痛風的機率。「飲食要均衡,不要單一食物攝取過量」,才能遠離痛風。
-
2024-12-14 養生.聰明飲食
五分鐘快手煮出三道菜!她曝婆婆吃素20年很健康「外貌超凍齡」
一名河南嫁到台灣的陸配「台北婷留」分享83歲的婆婆如何在五分鐘快速做出三道菜。她稱婆婆吃全素20年,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習慣讓身體很健康,看起來也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首先婆婆先加一杓鹽,然後直接將白花椰菜下鍋翻炒幾下就迅速出鍋,時間不到一分鐘。第二道菜先加香油,再放入芹菜,加上鹽和豆乾絲、醬油,同樣翻炒幾下就出鍋,這道菜大約花兩分鐘。第三道菜冷油直接放入青江菜,等菜煮到軟後加鹽就很快出鍋,炒菜時間約一分鐘,三道青菜翻炒時間總共不到五分鐘。雖然婆婆本身吃素,還是為家人煮了鱸魚湯以及滷肉。媳婦說婆婆吃全素20年,平常煮菜少油少鹽,沒放味精,身體很健康,沒有三高,外貌看起來也比同齡者年輕。婆婆也鼓勵家人吃清淡些,但媳婦表示在老家河南還是比較習慣重口味爆炒、加很多香料,後來到台灣後漸漸也適應了,不喜歡吃太油,也變得不愛吃肉。媳婦坦承高油高鹽的確對身體較有負擔,像自己父母很年輕就有高血壓,她也鼓勵他們飲食盡量清淡。網友表示婆婆確實看起來不像八十多歲,但也有人指出青菜應該都有先汆燙過,少算了備料的時間;也有網友指出老年人應該還是要多補充肉類和奶蛋,否則會肌少症,以及沒有生病的本錢。資料來源/台北婷留
-
2024-12-13 醫療.消化系統
為何一直脹氣?5個可能原因所致!5招有助預防腹部脹氣
你曾有過腹部脹氣的經驗嗎?腹脹是一種腹部緊繃、壓迫或飽脹的感覺。它可能伴隨或不伴隨明顯的腹部脹大。這種感覺可能輕微不適,也可能劇烈疼痛。通常過一段時間後會消失,但對某些人來說,它可能是一個反覆出現的問題。不過,這對健康有害嗎?為什麼會脹氣?最常見的腹痛和腹脹原因是腸胃內氣體過多。如果你在吃完飯後感到腹脹,可能是消化問題。這可能只是因為吃得太多或太快,或者你可能有食物不耐症或其他導致氣體和消化內容物積聚的狀況。1.改變飲食習慣將新食物加入你的日常飲食中,例如益生菌、發酵食品或堅果奶等,可能需要一些時間讓你的腸道適應。此外,富含纖維或蛋白質的食物也需要與水結合才能消化,因此在它們通過你的消化系統時,可能會引起腹脹。2.一次喝太多水水在人體中佔據了大量空間,因此一次性喝下大量水或增加運動量(這可能導致水分滯留)也可能引起腹脹。除非你因腹脹感到明顯不適,否則這些情況不需要特別擔憂。3.吃得太多儘管像運動和保持水分這些原因可能會導致腹脹,但你也可能在吃得比平時多之後感到腹脹。然而,導致腹脹的一餐不會影響你的健康,嘗試在下一餐選擇較清淡的食物,幫助你恢復最佳狀態。4.荷爾蒙波動多數女性在月經前和月經期間會經歷腹脹,腹脹也是在圍絕經期間荷爾蒙波動時常見的抱怨。女性荷爾蒙在腹脹方面值得特別提及,因為它們可以從多個方式影響腹脹,還有你對這些現象的敏感度。5.其他原因間歇性腹脹通常是由消化問題、荷爾蒙波動或兩者兼而有之引起的,這些原因也可能讓你感到普遍的不適和疲倦。只要你的症狀最終消失,通常不會很嚴重。然而,如果你的腹脹持續不退或變得更糟,或者你有其他嚴重疾病的症狀,例如發燒或嘔吐,則應尋求醫療協助,以排除其他的可能原因。如何預防脹氣?若你的腹脹是由於你吃或喝了某些東西,或是荷爾蒙波動引起的,它應該會在幾小時到幾天內開始緩解。如果你便秘,腹脹則不會自行消退,直到你開始排便為止。你可以透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來幫助預防:1.吃足夠的纖維如果你平常飲食中纖維攝取量不多,應該逐漸增加,這樣可以避免讓你的消化系統感到過度負擔。2.喝充足的水喝水有助促進整個消化道的蠕動,並防止消化中的食物變得過於堅硬和緊實,而無法順利通過。3.規律運動運動有助於防止水分滯留,並保持腸道蠕動。4.避免加工食品加工食品纖維含量低,鹽分和脂肪含量高。鹽會導致水分滯留,而脂肪會使消化過程變慢,因為脂肪需要更長時間來消化,這些都可能導致便秘和腹脹。5.留意敏感成分無論是酒精還是特定的食物,留意自己對哪些成分最為敏感。【資料來源】.Why Bloating Can Be Normal and Healthy, According to a Dietitian.Cleveland Clinic: Bloated Stomach
-
2024-12-12 醫療.心臟血管
吃對午餐攸關心血管健康 專科醫師教5招降低心臟病發作風險
Parade網站報導,均衡、健康的午餐有助於調節血糖、膽固醇和血壓,耶魯大學醫學院心臟科專家克魯姆霍茲(音譯,Harlan Krumholz)博士表示,挑選適當的午餐是保持心臟健康的關鍵,因為午餐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能幫助自己在下午保持良好的狀態,也避免在空檔想吃些不營養的零食充飢,克魯姆霍茲建議幾種健康午餐的挑選要則。1.盡可能避免加工食品方便的加工食品,像是微波食品,雖然可以會節省時間,但通常也含有大量的鈉、糖和不健康的脂肪。克魯姆霍茲說,長期飲食下來,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相反的,選擇愈新鮮自然的食品,像是水果、蔬菜、堅果或雞胸肉,更能滋養你的身體並維持心血管的健康。2.提前安排吃什麼 試著自行備餐即使午餐前的工作再忙碌,只要提前做一點安排或備餐,享用健康的午餐也可以變得更容易。克魯姆霍茲說,可以預備烤雞肉搭配簡單的沙拉,可以再配一些藜麥、烤蔬菜和穀物當午餐。另外,放一點堅果和水果在辦公桌上,避免嘴饞時想吃東西時,容易挑到不健康的食物。但他也提醒,為了健康的飲食習慣,你需要預備自己真的喜歡、會吃的東西,不然就要勇於嘗試看看新的食物了。3.不喝含糖飲料有的人午餐喜歡配汽水或喝果汁,但如果想要為了心臟健康做出更好的選擇,「請堅持喝水」。克魯姆霍茲表示,午餐時不喝含糖飲料只喝水,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血壓,並避免單純的攝入沒有營養的熱量。喝太多含糖飲料可能提高心房顫動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4.找到適合你的飲食習慣不要為了讓自己能吃得健康,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克魯姆霍茲說,每個人有不同的作息時間、飢餓信號和吃午餐的時間。有些人有空坐下來享用餐點,有些人則可以邊走邊吃,或者甚至不會感到飢餓。因為工作等因素,不是每個人都能放下工作好好的吃午餐。他建議,與其固定時間進食,確保吃的餐點富含營養、有益心臟健康更重要。 「要記住,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是均衡的攝取,而不是一套標準答案。如果你偶爾吃一些不太健康的東西,也不會世界末日。重要的是在大多數的時候有意識地做出好的選擇,並找到適合你的飲食習慣。」5.花時間休息 好好吃飯在忙於工作之時,花時間放慢腳步好好吃一頓午餐可能會很困難,但這麼做確實有益於心臟健康。醫師說,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是建議你撥出一點時間,好好吃頓飯。沒辦法的話也別氣餒,因為各樣的生活方式,一定都能有好的飲食習慣,只需要找出最適合你的就可以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09 焦點.食安拉警報
顯微鏡下看到皮蛋有寄生蟲?專家指皮蛋會被污染只有一情況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影片 28 秒處明顯跳接,剪接過的影片就無法排除移花接木的可能性。 (2)傳言未說明樣本皮蛋的來源,無法得知傳言是指個案或是普遍情況,且國際上查無皮蛋有寄生蟲的調查或研究報告,傳言說法應屬錯誤。網傳「顯微鏡下的皮蛋」為標題的影片,片中可看到寄生蟲,並描述「皮蛋也要煮熟 裡面有細菌」等貼文。但專家表示,皮蛋最重要的食安議題是鉛、銅的重金屬殘留、而非寄生蟲,且寄生蟲難以存活在經鹼化製程的皮蛋蛋黃內,依據台灣法規、近年稽查結果、食安新聞,市售皮蛋並未有寄生蟲相關的問題,傳言說法錯誤。 皮蛋裡有寄生蟲的影片? 原始謠傳版本: 皮蛋不可吃生的,太可怕了(moon shocked) 或這個版本: 皮蛋還是要煮再吃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影片跳接、不排除剪接過 寄生蟲證據不夠完整 MyGoPen 致電諮詢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雖然傳言貼文是講有細菌、但顯微鏡下有寄生蟲在蠕動,所以造成民眾視覺感官的震撼和恐慌,但以毒物科醫師的角度而言,看到這樣的影片第一個反應是影片可能是剪接,因為畫面很明顯的在 7 秒、11 秒、18 秒、22 秒,以及最重要的 28 秒、光學顯微鏡下的畫面都有跳接,只要是剪接過的影片就有移花接木的可能性;此外在醫學上,以醫院的做法為例,當醫師懷疑病人是不是有寄生蟲感染時,不管是做血液檢查、糞便檢查,都會在檢體中試著找尋蟲卵、幼蟲、蟲體,但傳言影片只看到蟲體,卻沒有看到蟲卵、幼蟲,雖然也有可能傳言影片放大 40、100、400 倍都剛好只有蟲體,不能因此就斷定寄生蟲的來源有問題,但傳言影片寄生蟲的證據不夠完整等細節、都會影響傳言影片的可信度。 像是網路上也流傳這樣的原始版本(micromomo 微観探査ステーション),但醫師看過鏡頭下其實不只沒有寄生蟲、也沒有細菌,網路流傳的影片版本眾多,其中內容可能遭到剪接或是參雜錯假訊息。 傳言說法查無文獻 且無傳出案例顏宗海表示,他查證國際上是否曾經有醫學文獻,記載過皮蛋有寄生蟲的研究,不管是調查報告或是研究報告都沒有查到,傳言影片沒有說明該顆皮蛋的來源,並描述皮蛋有寄生蟲是普遍現象,如果影片所言為真,皮蛋是民眾很常吃、很常見的食物,應該早已變成重大食安事件,傳言影片說法令人懷疑。 MyGoPen 查詢食藥署公告的「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自主管理表單 - 皮蛋」,皮蛋的「衛生規格」為「1.大腸桿菌群≦103 MPN/g,大腸桿菌陰性。2.鉛 ≦ 0.3ppm,銅 ≦ 5 ppm。3.病原性微生物(沙門氏桿菌陰性)」。顏宗海指出,以臺灣的法規及公開資料來看,台灣生產的應屬優質皮蛋、甚至還能出口,過去外界最擔心的皮蛋問題其實是「鉛」、並非傳言說的細菌或寄生蟲,而過去坊間還有一個流傳多年的傳聞說皮蛋是用馬尿做的,但其實皮蛋是靠使用食用級的「氫氧化鈉」讓蛋品「鹼化」,製程中會有阿摩尼亞、氨的味道,因而造成民眾的誤解。 鹼化過程難以存活 製成後才污染則必須鑽破蛋殼 所以顏宗海也強調,從上述的內容可以知道皮蛋最重要的關鍵製程是鹼化、使得蛋白質凝固,不過影片中從皮蛋糊狀的蛋黃部位採出檢體,寄生蟲可以活在這種情況下、而且還可以活那麼久,這一點顏宗海認為非常值得懷疑,而假使皮蛋已製作完成、包裝儲運過程才污染,則寄生蟲還要從表面的蛋殼鑽進蛋黃部位才能像影片中那樣被取樣,這種情況也說不太通,這些都是傳言影片難以取信於人的可疑之處。顏宗海強調,以食藥署公布的「112 年醃製蛋及調理蛋製造業稽查專案執行結果 」為例,在這份 2023 年的稽查報告中,抽檢 13 個皮蛋樣品,檢驗的項目包括重金屬殘(鉛、銅)、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雖然所謂的微生物標準是指细菌、並不包括寄生蟲,但皮蛋是民眾日常飲食常吃的食物,也沒傳出寄生蟲的食安問題,所以顏宗海認為,除了影片真實性值得懷疑以外,各國的皮蛋衛生標準及產業情況也可能與台灣不同,例如中國曾於 2013 年傳出有業者為了縮短皮蛋醃製的時間而違法使用工業硫酸銅,在影片出處不明的情況下、民眾毋需恐慌。 避免 7 到 60 度的危險溫度 蛋料理應避免生食、半生不熟 但顏宗海呼籲民眾,皮蛋畢竟是加工食品,皮蛋在一般的烹調飲食習慣中,既有加熱、也有直接涼拌的吃法,以預防食物中毒的角度而言,他建議民眾避免生食、避免半生不熟,這樣的建議和準則不只適用於皮蛋、而是包括所有蛋品、蛋料理在內,最常見的蛋品相關的食物中毒以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但嚴重度較低,反觀沙門氏菌雖然比較不常見,但是一旦發生甚至有器官衰竭、危及生命的可能,所以為了飲食衛生,建議煮熟、完整加熱再吃才是安全之道,醫學上有「危險温度」的說法,所謂危險溫度就是指攝氏 7 到 6 0度,因此還沒要吃的食物應該放進冰箱冷藏,而烹調食物、加熱食物則應該達到 70 度的安全溫度,室溫則是冬天最好不要超過 2 小時,夏天不要超過 1 小時;除了溫度以外,烹調處理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台灣過去曾有含有皮蛋的三色蛋食物中毒案例,就是生、熟交叉污染所造成。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影片有跳接、剪接過的影片就不能排除移花接木的可能性,而且傳言並未說明樣本皮蛋的來源,意即一般情況都如此,但專家在國際學術網路資料庫中查察,並未找到任何相關的調查報告或研究報告,傳言應是錯誤訊息。衛教資源: 食藥署 - 皮蛋是用馬尿浸泡製成的,這是真的嗎? 農業部 農業知識入口網 - 皮蛋之我思我見 諮詢單位: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 - 顏宗海(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1/eggs.html)
-
2024-12-08 養生.聰明飲食
澱粉不吃會便秘、水果吃哪些最好?有助抗老化飲食7注意事項
現代人注重健康飲食,像是有不少健身的人,或許會採取高蛋白、少澱粉等等的飲食控管。不過對於吃的細節,又該如何調控才好?日本網站「ESSE編輯部」近來就分享避免老化,健康的幾項飲食習慣。1.一天吃一個或以上的雞蛋雞蛋是優良的蛋白質攝取來源。雖然有人會在意膽固醇,但有報告指出即使吃多了蛋,膽固醇也未必會提高。2.水果可以吃但要適量水果含有豐富果糖、抗氧化物、維他命和食物纖維等等,特別推薦奇異果、香蕉和莓果類等抗氧化食物。不過要注意別吃過量。3.適度補充澱粉像是白飯之類的澱粉,不只是熱量來源,也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保持腸胃健康。若是都不吃,反而容易便秘。4.烏龍和蕎麥麵的選擇烏龍麵消化快速,在身體不好時適合食用。蕎麥麵則含有豐富食物纖維,雖然消化較慢,但有整腸、防止血糖急速上升等效果。5.適度加入好油很多人認為健康和油勢不兩立。不過像是亞麻仁油、紫蘇油或橄欖油等等,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維持血液健康。6.注意各色蔬菜攝取量一天蔬菜建議攝取量為300公克,其中有120克應是深色蔬菜類。因此除了高麗菜、蘿蔔之類較容易接觸的淡色蔬菜以外,也要多攝取菠菜、胡蘿蔔等有顏色的蔬菜。7.優格選用合適的品項優格是能夠舒緩便秘,促進血液循環的健康食品。由於市面上種類眾多,可以花點時間多加嘗試,觀察身體的反映,選用自己適合的品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08 醫療.心臟血管
個性急、壓力大是健康隱形殺手 心臟科醫師陳永隆揭護心3秘訣
現代人生活節奏步調快,壓力、情緒波動起伏大,又忽略均衡飲食,常引發心血管疾病,成為健康隱形殺手。高雄長庚醫院心臟科主任陳永隆認為,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健康飲食是護心的三大基石,還透露他的護心祕訣,就是「多健忘,別讓心糾結」。個性急、壓力大,長期情緒波動造成心臟負擔。保持心臟健康,陳永隆指出,首要是保持樂觀、心情愉快,心臟科門診患者九成以上情緒容易緊張,個性急、壓力大,情緒受干擾,自律神經就會失調,這些族群好發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疾病,長期情緒起伏波動,對心臟造成負擔不小。陳永隆說,門診追蹤發現,情緒和壓力對身體危害往往比疾病本身大,如何做好身心調適,的確是現代人面臨的重要課題。有時「健忘」是好事,過去不開心的事,讓它隨風而去,不要過度擔心未來的事或沒發生的事,以免無形壓力。交感神經作用下,可能誘發心律不整、心肌梗塞。以二戰德國納粹人體實驗為例,戰俘被綁手腳、矇上眼睛,拿冰塊佯裝在手腕劃刀,製造流血假象,實際上沒有傷口、也沒有流血,最後卻還是死亡。陳永隆解釋,受到心理、情緒等因素影響,交感神經作用下,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耗氧量增加,血管收縮,造成心臟負荷,可能誘發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嚴重甚至出現腦出血、腦中風、主動脈剝離,這些都是心臟病當中常見猝死原因。注意血脂、血壓、血糖,三個月追蹤一次。除了心情影響身體健康,三高亦是心臟病危險因子,陳永隆會定期追蹤,三個月做一次檢查,包括血脂、血壓、血糖和糖化血色素,數值稍有異常就可能影響心臟,「像醫師這樣的工作,壓力大又忙碌,常在身體有狀況了才發現。」因此他都會主動注意自己的健康。陳永隆表示,自己沒有心臟疾病,但這幾年健康檢查發現血脂過高,目前有服用他汀類(statin)藥物,這類藥物對於降低膽固醇、穩定斑塊很有效果,他鼓勵患者別害怕用藥,這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只須定期檢查肝功能和血脂值,確保藥物安全性和效果。針對服用他汀類藥物有副作用的病人,家族性高膽固醇病人或是曾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經傳統高劑量降膽固醇藥物治療仍控制不佳病人,目前也有PCSK9 抑制劑可以選擇使用。每周跑步三到四次,與家人互動增加幸福感。關於運動,心態的調整很重要,他說,要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額外的負擔。他每周跑步三到四次,每次30到40分鐘,有時候也會陪孩子運動,打羽球或騎腳踏車,又能跟孩子培養感情,運動變得有趣,自然就能持續,兩全其美。且以他個人經驗,規律運動下,糖化血色素較低,可見運動對新陳代謝幫助很大。他建議大家多花時間陪伴家人,孩子的笑聲、互動,能讓人完全忘掉工作的壓力,和親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對於心理和心臟健康都有不可忽視的幫助。看書、看電影或聽音樂,讓自己心情沉澱,也是很好的紓壓方式。總結來說,從生活飲食習慣上做好護心養心基本功,還有壓力管理不能忽略,以及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幫助及早發現問題,這樣才能真正未雨綢繆,保護心臟。門診觀察:好膽固醇高者多偏好吃魚類。陳永隆對飲食控制相對嚴格,油炸食物、含糖飲料,基本上都是敬而遠之,他說,這些食物熱量高、對血脂控制又不友善,還會增加發炎反應機會。他在門診發現,有些人的高密度膽固醇、亦即好的膽固醇相當高,一問之下,都是很喜歡吃魚類,像是鯖魚、鮭魚、沙丁魚等都是很好的魚類。護心飲食原則,他推薦「地中海飲食」,以大量新鮮蔬果、全穀物、堅果和橄欖油、魚類為主,與適量飲酒,少吃紅肉、加工肉,並避免高脂肪和高糖食物。他的飲食習慣家人也支持,大家一起吃健康餐,比較不會覺得孤單。陳永隆醫師小檔案現職:高雄長庚醫院心臟科主任經歷: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監事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高雄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與醫師做好溝通討論,擬定一個對於自己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
2024-12-06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吃水果優格、穀片很健康?科學家說這樣吃可能加速老化
水果優格、早餐穀片能增加維生素、纖維素,很健康?義大利科學家的研究竟說它們是「超加工食物」,不僅無益健康,還會加速老化?早餐該怎麼吃才健康? 義大利神經醫學研究中心(IRCCS Neuromed)和卡薩馬西馬市LUM大學(LUM University of Casamassima)的科學家想了解食物對身體的影響,特別以「生物年齡」來觀察攝取不同食物對人們身體細胞和組織的影響。生物年齡是衡量身體細胞和組織衰退程度的指標,這個年齡可能與實際年齡不同,甚至有可能逆轉,生物年齡比出生年數更能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 研究團隊收集了超過2.2萬名受試者,研究中分析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和與生物年齡相關的血液分子數據,結果發現,攝取大量超加工食品的人,其生物年齡普遍高於實際年齡,也就是「比實際年齡更老」,這項研究已經獲刊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一般人都以為「超加工食品」指的就是大家說的「垃圾食品」,像是汽水、洋芋片、加工肉品這些。但研究人員指出,許多大家認為「健康」無害的食品也屬於超加工食品,包括包裝麵包、即食優格、加糖的早餐穀片等。這些食物經過高度加工後,營養價值已大大降低,還可能因為影響腸道菌群或改變食物結構,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超加工食品為何加速人的老化?研究的第一作者Simona Esposito表示,攝取大量超加工食品會對身體造成多方面的負面影響,除了營養不良外,這些食品可能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誘發發炎反應等方式,進一步加速老化過程。因此,這些食品對健康的負面影響遠超過它們的營養價值問題。 研究人員提醒,選擇早餐和其他餐的食物時,不僅要關注食物的營養成分,應該更加注意食品的加工程度。儘管有些包裝食品營養豐富,但它們依然屬於超加工食品,可能對健康產生潛在風險。因此,建議選擇自然、未經過多加工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全穀類、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等,來保持身體的最佳狀態。延伸閱讀: .優格增強腸道健康,對於1疾病患者來說,更是超級食物之一.優格表面浮一層淡黃色水還能吃嗎?專家曝真相 忘1事小心愈吃愈肥
-
2024-12-06 醫聲.醫聲要聞
半夜起床,是睡不著或尿意?醫:原來問題出在「這裡」!
「半夜一直起床尿尿,都睡不好,我應該看哪科的醫師?…是睡眠門診嗎?」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蔡禮賢的診間,不少病患有這樣的迷思、疑惑,甚至有病患因晚上頻繁解尿導致白天精神不濟,家人半夜睡眠也受干擾,蔡禮賢提醒,這樣的症狀並非單純老化,「是可以治療的!」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所舉行的「夜尿!一夜兩次超『睏』擾-成因治療大解密」衛教講座上,蔡禮賢解釋,中、老年人若常半夜起床解尿,需要先釐清究竟是「睡不著,順便起床解尿」,或者是「頻頻被尿意干擾而起床解尿」,若是前者,就要考慮諮詢精神科、睡眠門診,若是後者,則需要諮詢專業泌尿科醫師。醫師也觀察到,在門診中,有些病患因夜尿問題睡不好,晚上甚至起床七、八次,原以為是單純睡眠障礙,服用安眠藥卻效果不彰,後來轉到泌尿科門診,經泌尿科醫師診斷發現是「夜間多尿症」 引起,且為腦內「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所導致,對症下藥後,情況明顯好轉,安眠藥劑量也減少許多。晚上起床解尿2次以上,夜尿超「睏」擾對於夜尿症定義、成因,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佑樺在衛教講座中分析,根據2018年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的定義,只要在「睡眠中的主要期間」起來小便,且解完小便後又繼續睡,「一個晚上起床解尿超過2次以上,包含2次,就是夜尿症。」此外,夜尿症背後原因又分為「夜間膀胱容積減少」、「夜間多尿症」與「混合型」,其中,將近九成為夜間多尿症,主要成因為睡眠時腦內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且病患夜晚睡眠時的排尿總量往往超過全天排尿總量的1/3,而這裡排尿量的計算也包含起床後第一次解尿。抗利尿激素分泌充足,才能減少尿意擾眠在正常情況下,當一個人晚上就寢,大腦會分泌抗利尿激素,以此告訴腎臟不要製造太多尿液,身體才能好好休息,此時,腎臟會濃縮尿液、減少尿量,身體也就可以徹底放鬆,睡眠也較不會受干擾。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腎臟如白天般製造大量尿液,便形成夜間多尿症,目前這種情況可透過口服抗利尿激素等藥物進行改善,多數病患用藥後,夜間排尿次數大幅減少,晚上自然睡得比較好。改善夜尿「四關鍵」,喝水建議這樣喝!蔡禮賢叮嚀,改善夜尿症四項重要關鍵包括「飲食調整」、「規律運動」、「睡覺習慣」與「藥物治療」。以飲食調整來說,建議太陽下山前,就把該補充的水分補充完畢,如果一天需要喝1500cc的水,可買有刻度的保溫杯,在日落前將水分次、陸續喝完。當太陽下山後,喝水只要喝少許就好,且要避免喝湯,也要避免食用西瓜、橘子、啤酒等有利尿作用的食物、飲品。規律運動、按醫囑用藥,晚上睡更好談到規律運動,蔡禮賢建議,平常可在夜間或黃昏進行散步、健走、游泳等運動,幫助促進血液循環、訓練肌肉力量,當「肌肉夠強,水分較不會積在下肢」,而深蹲可改善骨盆健康,也可列為運動選項之一。另外,睡覺前也要記得排尿,若有使用藥物,不要輕易中斷,必須按醫囑用藥。用藥一陣子後,若經醫師診斷,症狀逐漸改善,便有機會遵照醫囑減藥、停藥。當用藥過程中,出現下肢水腫,務必立即回診、就醫,讓醫師診斷、找出原因。「夜尿23醫」+「排尿日誌」,趕快就醫最重要林佑樺在現場也分享「夜尿23醫」口訣,其中「2」是指一晚睡眠出現兩次以上強烈尿意,需中斷睡眠起床解尿,「3」是指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的1/3,而「醫」則是建議盡速前往「泌尿科」就醫,尋求專業診斷,並遵循醫囑用藥、接受治療。不僅如此,運用「排尿日誌」紀錄排尿量,也是重要一環。林佑樺、蔡禮賢皆認為,透過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搭配使用適合藥物,病患很有機會擺脫夜尿「睏」擾,重享優質睡眠時光。
-
2024-12-04 醫療.消化系統
「1飲食習慣」恐害你得脂肪肝!類黃酮食物助消脂肪肝 蘋果與茶效果最顯著
大家應該都知道,肝肪肝跟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這不但包括你吃了什麼內容,甚至也跟你吃東西的方式有關。醫師指出,吃飯太快,也是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的因素之一。而多攝取類黃酮食物例如蘋果與茶,則有助消除脂肪肝。吃飯吃太快 也會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無論胖瘦,許多人健檢都被檢查出有脂肪肝。重症醫療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中心副主任黃軒也在其臉書發文分享指出,門診常被問「為什麼自己不胖卻會有明顯的脂肪肝?」他要給大家一個重要的觀念:吃飯吃太快,也是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的因素之一!黃軒說明,根據研究,進食速度過快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發生風險密切相關,每周有兩次以上快速進食(每餐時間少於5分鐘),得脂肪肝的風險提高81%。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快速進食會減少飽腹感的信號傳遞,大腦未能及時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導致攝入過多熱量。吃太快也可能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引發胰島素水平的頻繁波動,長期下來會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以及脂質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失調等問題,都會影響肝臟健康。黃軒也建議5招降低快速進食對健康的危害:1. 延長用餐時間每頓飯至少用15-20分鐘完成,細嚼慢嚥,有助於提高飽腹感,減少過量攝入。2. 專注進食進餐時避免看電視、玩手機或工作,提高對食物的專注度,幫助養成健康的進食習慣。3. 調整食物分量與質地選擇高纖維食物(如蔬菜、全穀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幫助控制食量。4. 避免進食太匆忙儘量安排固定的進餐時間,減少因時間緊迫而快速進食的機會。5. 養成細嚼慢嚥習慣研究發現,細嚼慢嚥的男性脂肪肝風險可降低22%,女性則可降低36%。如何消除脂肪肝?什麼東西不能吃?你可能以為脂肪肝大部份人難免都有,不需太緊張?事實上,脂肪肝若放任不管,很可能釀成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分為酒精性、非酒精性兩大類。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受訪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特性是從未飲酒卻出現脂肪肝,臨床主要表現是肥胖,多為營養過剩導致。若以BMI區分風險等級,超過27以上罹患脂肪肝比率增加,超過35則罹病機率超過9成。想消除脂肪肝,就要落實減肥目標,確實執行「少吃、多運動」原則。有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吃?重點是在「少吃」,但不是什麼都忌口,而是限制過油、過鹹食物的攝取量,蛋白質則可以適度食用,比照地中海飲食,限制紅肉攝取量,但雞肉及魚肉等白肉、青菜可以多吃。脂肪肝喝什麼茶?吃什麼最好?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則在臉書指出,根據一篇來自英國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指出,多吃富含類黃酮的食物(flavonoid-rich food)可能與預防脂肪肝疾病有關,類黃酮有助於抗炎、改善胰島素抵抗與調節脂質代謝的機制作用,可降低19%罹患脂肪肝的風險。該研究定義的類黃酮食物包括以下,特別是蘋果與茶的攝取顯著降低罹脂肪肝風險。.茶(紅茶與綠茶).蘋果.莓果.紅酒.葡萄.甜椒.洋蔥.黑巧克力.橘類水果(例如柳橙與葡萄柚)【參考資料】.《王介立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2-02 養生.聰明飲食
降血糖甩壞膽固醇…芭樂削皮吃更健康?醫師教從食物飲食概念看真相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出處是一份人數極少、操作簡單、整體不夠嚴謹、來自印度的研究,且因為實驗設計的收案標準並不嚴格、也沒有控制其他飲食變項等重要的干擾因素,無法確立二者的因果關係,傳言說法易誤解。 (2)依營養學的「全食物」概念、國健署推廣的「彩虹飲食」,蔬果的不同顏色本身,就含有不同的植化素,芭樂綠皮也有植化素、粗纖維等營養價值,傳言只講研究提到的血糖功效,未全面性的論述不同部位的成分、功能,傳言說法易造成誤解。網傳「1 水果削皮吃更健康」貼文,提到芭樂削皮再吃較能降低血糖、血脂,不削皮的芭樂只能降體重。但專家表示,傳言出處是一份人數少、時間短的研究,實驗設計不夠嚴謹、也無法確立兩者的因果關係,因此民眾毋需因此改變原本的飲食習慣,就當作是一個參考即可。且根據國健署等單位的衛教宣導,「彩虹飲食法」中不同顏色的食物含有不同成份的植化素,例如綠色的蔬果含有葉綠素、兒茶素等。喜歡吃芭樂皮脆硬口感的人,可以因此吃進植化素,且芭樂屬低升糖指數食物、是適合糖尿病患的水果,但吃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份量。 吃芭樂削皮比較好?原始謠傳版本: 「1水果」削皮吃更健康!能降血糖、血脂避免糖尿病 有相關的新聞報導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MyGoPen 查詢該傳言的出處是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AIIMS)生物化學系的研究團隊於 2016 年所發表的「番石榴對健康人體受試者血糖和血脂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研究」,MyGoPen 致電諮詢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表示該研究將健康的大學生分為三組,每組 15 人,A 組吃不削皮的芭樂、B 組吃削皮芭樂、C 組則是對照控制組,以 400 克芭樂為單位、過了 6 周後測量,發現不管是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血糖、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都比較好,例如 A 組的血糖是 102.9,B 組是 93.8,研究團隊推測,可能是因為芭樂皮的「鎂」濃度較低,而鎂離子在葡萄糖代謝、酵素反應中扮演重要地位,所以以同樣 400 克比較,B 組吃到的白果肉中的鎂離子、植化素和果膠等成分較多、有助於降血糖和血脂。 實驗人數太少、收案條件太寬鬆顏宗海強調,該研究每組 15 人共三組的實驗人數實在太少,是該研究很明顯的不足之處,此外它的研究設計非常簡單,雖有記錄學生的身高、體重、血壓、血脂、血糖,排除吃降血糖藥、降血脂的藥、降高血壓藥、吃荷爾蒙藥物的人,以表示收案的對象都是健康學生,但卻不像一般專業的研究,都會有腎功能、肝功能的檢驗項目,這些基本的實驗步驟、收案條件,才能排除腎感染、肝功能較差等受測者。 無法控制其他飲食、無法確立因果關係顏宗海指出,研究雖然是比較芭樂削皮與否的差別,但是受測者不可能只靠吃芭樂過日子,實驗期間如何嚴密控制每個人的飲食、避免干擾因素是非常困難的,而這些其他的飲食可能產生交互干擾,使得研究結果的因果關係變得非常難以確認,不同組別、不同受測者的飲食量、飲食習慣可能差異極大,再加上才 15 個樣本,誤差可能更大。傳言只提單一研究的結果,不提該研究本身的局限性,且不提芭樂的營養觀念,傳言說法易造成誤解。 「整顆」芭樂是低升糖水果 適合糖尿病患顏宗海表示,傳言的主要訴求是血糖控制,而糖尿病患飲食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儘量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飲食,其中當然也包括水果,芭樂的升糖指數大約只有 31,屬於低升糖指數、是適合糖尿病患的水果,但是糖尿病患吃芭樂的時候也還是要注意份量,維持每天三蔬二果,每一份水果的份量就是拳頭大小。 MyGoPen 查詢食藥署「食物營養成分資料庫」所公布的「珍珠芭樂」,每一百克的珍珠芭樂就富含 193 毫克的維他命 C,比進口的金黃奇異果 90 毫克、綠色奇異果的 73 毫克都高,農業部長年推廣「吃在地」、「食當季」,芭樂在台灣是相對便宜划算的好水果。 芭樂綠皮含植化素 另有其他營養價值而衛福部國健署多年來也推廣「彩虹飲食」,衛教彩虹飲食就是「攝取各種繽紛顏色的天然食物,而這些天然食物因為有不同種類的『植化素』而呈現出不同顏色,植化素能提供人體抗氧化力、增強抵抗力」,「植化素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與全榖雜糧類等天然食物,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綠色含有葉綠素、兒茶素」,鼓勵多吃彩虹飲食有益身體健康。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出處是一份來自印度、規模極小、全文只有 4 頁的研究報告,且實驗設計簡單、無法確立因果關係,對於這樣的研究,專家認為「當作參考」即可,不必因此大受影響、不吃這不吃那,原本喜歡吃芭樂皮、比較脆硬口感的人,還是可以吃不削皮的整顆芭樂、依「彩虹飲食法」吃進綠色的植化素;而原本就不喜歡吃芭樂皮、喜歡白色果肉軟甜口感的人,也能在相同份量下吃進較多的鎂、幫助血糖調節,喜好不同、各有優點。 傳言僅呈現單一研究的結果,未以更全面的研究細節的討論、營養觀念的完整論述,網傳說法易造成誤解。衛教資源: 國泰醫院 - 防癌小尖兵 - 植化素 農業部 食農教育 - 芭樂所含營養成分 諮詢專家: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 - 顏宗海(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11/guava.html)
-
2024-12-01 養生.抗老養生
與川普熱愛速食形象大不同 梅蘭妮亞每天吃最多的是一類食物
隨著川普即將上任,第一夫人梅蘭妮亞也重新成為矚目焦點,近日曝光的一段影片中透露了她的日常飲食習慣,不但沒有漢堡、可樂,每天還會吃7份水果。在2019年的電視節目Inside Edition報導了梅蘭妮亞的每日菜單內容,以及她堅持「簡單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早餐都會喝由菠菜、胡蘿蔔、藍莓、蘋果汁和脫脂優格混合而成的奶昔。除了營養豐富的奶昔外,這位前名模每天還會吃七份新鮮水果,據說她最喜歡的是蘋果和桃子。當然,她也像其他人一樣,有時會放縱自己,吃點黑巧克力和「偶爾」來杯冰淇淋,但會控制份量。待在紐約時,梅蘭妮亞最喜歡的用餐地點自然是川普大樓內的法國餐廳Jean-Georges。節目稱,沒有什麼比帕馬森起司烤雞排更讓她開心,雖然這道菜如今已從該餐廳菜單上消失,但當時的價格高達美金68元。在白宮期間,梅蘭妮亞延續前第一夫人的傳統,邀請小學生進入由米雪兒所闢建的菜園。在2017年的一次活動中,梅蘭妮亞告訴前來參觀的十多名學童,她奉行健康飲食,「因為它反映了你的心靈和身體」;她還鼓勵孩子們多吃水果和蔬菜。梅蘭妮亞對健康食物的熱愛與川普形成強烈對比,這位即將上任的前總統喜歡吃麥當勞與肯德基已不是秘密。在先前任職白宮期間,他甚至有個按鈕,可通知管家在他工作時送上一杯健怡可樂;他的其他最愛還有牛排、蝦蟹與考伯(cobb)沙拉。據一項新的報導,梅蘭妮亞和被任命為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的小甘迺迪都在試圖改變川普的飲食習慣,讓他吃得更健康;少吃大麥克、肯德基,多吃瘦肉蛋白、沙拉與蔬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30 養生.聰明飲食
進補喝四神湯有用? 中醫曝常見2煮法 效果有限
天冷進補要注意。中醫師提醒,食補要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食材和藥膳,避免盲目進補導致不適或加重病情;感冒、感染發炎等急性症狀,即便身體狀況虛弱,當下也不適合進補,建議尋求醫師的專業評估,而民眾熟悉的四神湯,由山藥、茯苓、芡實、蓮子組成,但有些商家因為口感考量等因素,會以薏仁取代芡實,或僅使用薏仁與豬小腸煮湯,較無進補的效果。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加上飲食習慣改變,愈來愈多人開始關注,如何透過飲食維持健康,明華馬光中醫師周亞錚指出,根據體質和季節選擇合適食材,更可以達到調理身體、維持健康或輔助治療的效果,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機,這個時期人體陽氣內斂,適合透過食補提高抵抗力。 「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周亞錚表示,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涼補(清補)3種,在進行食補時,需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食材和藥膳,避免盲目進補導致不適或加重病情,陰虛火旺者應避免過量溫性藥材,以免加重熱症;脾胃虛弱者則應慎用寒涼食材,避免影響消化功能,中醫判斷體質時會參考症狀、脈相、舌苔等多種資訊,建議民眾進補前先諮詢中醫師,避免誤判體質導致進補後身體不適。 另外,食補也要隨著季節變化調整,周亞錚說,冬季適合溫補,春夏季則應以清補、潤補為主,並且進補應適量,因為現今社會不像以往農業社會缺乏營養,要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頻率和食補總量,避免過度進補導致體內負擔,過猶不及。 周亞錚進一步指出,孕婦、兒童、老人以及有特定疾病的族群,因體質狀態特殊或藥物使用等情況,應在醫師專業指導下再進行食補,如有感冒、感染發炎等急性症狀,即便身體狀況虛弱,當下也不適合進補,建議優先尋求醫師的專業評估。如果不清楚要如何選擇對應的食補,也可參考以下4種常見的冬令食補清單:※四神湯:由山藥、茯苓、芡實、蓮子組成,是一款平補脾胃的藥膳,這4種藥材藥性平和,適合全家大小、不分季節食用,不過為減少藥味和提升口感,日常小吃店的常見的四神湯多數以薏仁取代芡實,或僅使用薏仁與豬小腸煮湯,較無進補的效果,民眾在購買時可稍加區別。※十全大補湯:由當歸、熟地、白芍、川芎、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肉桂、生薑、大棗組成,是一款強效的溫補氣血、滋陰升陽的藥膳,本方溫補性質強烈,適用於體質虛弱、頭暈目眩、消瘦乏力等體寒者食用,節令上較適合冬季食補,若是體質偏燥熱者則較不適合服用。※當歸羊肉湯:由當歸、人參、黃耆、生薑、羊肉組成。羊肉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功效,對於體寒怕冷、容易疲勞的人特別有益,能夠幫助驅寒暖身,增強抵抗力的特性,也在冬季相當受歡迎,但這帖食補偏溫,體質偏燥熱者不適合服用。※養生茶飲:可用黃耆、紅棗、枸杞子組成溫和的養生茶。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紅棗養血安神,枸杞子補肝腎明目。本方口感甘甜,適合日常飲用,能夠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
-
2024-11-3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脂肪肝、酒精肝、BC肝、黑心肝 你是哪一種?
老同學聚會,大家互虧。甲:「你頭髮都白了,怎麼心肝還是黑的?」乙:「你長期酗酒,小心酒精肝!」丙:「你一百多公斤,脂肪肝一定很厲害!」丁:「你有B肝,小心肝硬化、肝癌!」自古以來,心肝兩個字,就是國人最常用的形容詞,例如「肝火旺」、「捶心肝」、「爆肝」等字眼,這是因為自古以來國人因肝病死亡者眾。以目前台灣為例,每年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而B、C肝病友更是比比皆是,也是台灣肝苦人特多之因。近年來,年輕一輩肝苦人大為減少,這是因為民國73年政府開始對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因此40歲以下的新台灣人因B肝而引發肝病者就大幅降低。然而,因飲食過當引起的脂肪肝以及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卻逐漸增多,變成國人健康的新威脅。酒精在肝細胞內會破壞肝細胞引起肝發炎,纖維化增加,因此除了會引起脂肪肝外,也會引起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很多酒友都是等到肚子大、皮膚黃、腳腫才來就醫,那時再戒酒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酒精肝通常都是到了肝硬化末期才會有以上症狀,此時通常只能靠換肝才能恢復彩色人生。此外,近年來國人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習慣改變,攝取過多熱量又少運動,多餘的熱量以脂肪方式存在肝內形成脂肪肝。脂肪在肝臟內也會引起肝發炎、肝指數升高,形成肝炎甚至肝硬化,最嚴重者甚至長出肝癌。因此,人人好心肝這個口號,除了鼓勵國人每人有好心腸之外,也是告訴國人肝的重要,因為它沒有神經,等到嚴重的脂肪肝或酒精肝而引起黑心肝—肝臟變硬、變黃、變黑時,再想回到好心肝就很困難,除非你及時換肝了!●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11-29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血管彈性變差,營養師忠告「飲食3大重點」! 尤其1健康食物千萬別卯起來吃
 隨著年齡増加,血管彈性變差,若不注重飲食及生活作息,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要如何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呢?或許全球最長壽的國家------日本,能有我們取經的生活經驗,觀察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營養師黃智筠提出在生活飲食方面建議依循原則。 1、粗食、高膳食纖維食材的選擇多吃高纖維的蔬菜食物、多選擇全榖類食物,日本人喜歡米飯,台灣近年也推行糙米飯或是五穀米飯都很好,未加工的豆類,如葉菜類、竹筍、蒟蒻、糙米、燕麥、全麥麵包、黃豆、紅豆、綠豆等,不僅可以預防便祕、降低血壓,還可減少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  2、清淡、少油炸的食物料理食物的選擇上,肥肉、培根等動物皮要少吃,這些都含有高量脂肪,除此之外堅果類也要注意,適量攝取有益健康,過多就會為和心血管了,因為瓜子、花生、腰果等含油量多,一不小心就過量下肚。另外,對於食物的烹調方式,也應該以清蒸、水煮、涼拌等代替油炸的料理方式。  3、注意降低膽固醇有些隱形的胖子,就是看起來明明瘦瘦的,但膽固醇檢查數值卻高得嚇人,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很多都喜歡吃動物內臟或海鮮,營養師強調,這類食物膽固醇含量都很,為保護心血管攝取量,必須嚴格限制。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心臟科醫生推薦「對心臟最好的1運動」:比你想像的簡單 每天只需11 分鐘 ·「這7種蔬菜」你常吃,但想不到對心臟有益!醫大讚 菠菜、洋蔥上榜
-
2024-11-28 醫療.新陳代謝
女子游泳+吃減脂餐一年半「輕度脂肪肝變中重度」網點出飲食習慣2盲點
一名30多歲的女網友分享,去年四月去體檢發現有輕度脂肪肝,於是今年開始減肥,游泳有氧運動配合節食,飲食也改吃減脂餐,但本月初去體檢雖然體脂和血脂降了,竟發現變成中重度脂肪肝,讓她感到傻眼又灰心。女子PO出自己的減脂餐,裡面有一整盒約四、五樣蔬菜,另一盒為荷包蛋、紫米飯和燉煮雞胸肉。 她表示自己並無過度節食,就是把糖類戒掉一部分,早上吃葡萄乾吐司+草莓牛奶或豆漿,中午是減脂餐,晚上有時候不吃,有時候運動完喝個清淡的牛肉湯。她還提到其他的飲食習慣:‧水果:戒掉高糖水果,先前吃小番茄,最近主要吃香蕉、葡萄柚等,運動完餓了才吃,並沒有當飯吃也沒天天吃。‧零食:開始減肥便戒掉所有零食,包括蛋糕、燒烤等,正餐只吃七八分飽。有網友點出她主要的兩個問題,第一是減肥期間別吃香蕉和葡萄柚,想吃水果應該適量吃些低糖水果像是藍莓、草莓、桑葚、酪梨等。第二點是減脂餐也有問題,胡蘿蔔屬於碳水,雜糧飯加胡蘿蔔,主食碳水就吃多了。燉肉的做法糊化太嚴重,肉裡又是醬油色和濃湯,鹽分和熱量太高,應該搭配些菌菇類和益生菌豐富的食物如納豆、無糖優格,另外每天攝取一小把25-35g左右的堅果。他還建議把家裡食用油換成豬油、動物黃油、特級初榨冷壓的頭道油,如橄欖油、山楂花油、亞麻籽油,核桃油等,還要加入含益生菌和多酚類的物質,有助於分解脂肪,一天飲水要足量,可搭配168斷食法。預防及改善脂肪肝飲食5重點好心肝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林姿伶在「元氣最愛問」節目裡探討防治脂肪肝指出,許多人因為不良生活型態而罹患脂肪肝,建議應「循序漸進」進行調整,飲食均衡外,切忌「酒、油、糖」攝取勿過量。1.果汁、果乾不多吃,不可用水果餐取代正餐。2.堅果類一日食用三到五顆即可。3.保健品不是拿來贖罪的,切勿大吃大喝後,為了安心一次攝取過多保健品。4.好的食物是拿來取代有害食物,不需要過量攝取。5.不要再有「以形補形」的錯誤觀念,動物肝臟營養高,但熱量高、膽固醇高。資料來源/HoneyBonbon、元氣最愛問
-
2024-11-28 養生.抗老養生
關節問題竟排最後!熟齡族保健最在乎「抗衰老」 抗老撇步公開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營養需求也會隨之變化,不僅要面對肌肉流失、認知功能下降等自然老化現象,從骨骼、關節的保護到維持腸胃道的功能,無一不對健康與生活品質有著深遠的影響,讓熟齡族群的保健需求變得更加多樣且關鍵。那麼對這些人而言,又以哪些保健功效的需求最高呢?《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熟齡族保健需求」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8大熟齡族保健需求。「衰老」為一生必經過程 相關需求高 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熟齡族保健需求」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延緩衰老功能」的需求最受關注。老化是人一生中必經的過程,如「嘴角紋、法令紋都有變比較明顯一點」、「皮膚的狀態容易不穩定,也會容易乾、暗沉」等都是常見轉變,也是許多人想盡量延緩的現象。便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抗老撇步,提到「補鈣和鎂+膠原蛋白」、「固定有在吃的就是膠原蛋白跟B群」,或者多攝取莓果、花椰菜、鮭魚、堅果等富含抗氧化劑的天然食物,有助於中和掉體內有害的自由基,讓網友表示「長期下來覺得有吃還是有差」;也有醫師建議「保持良好睡眠,適當補充營養」、「攝取抗氧化物質和好的油脂」等方式,能幫助預防掉髮、減少皺紋,指出除了透過保健品補充營養外,也別忘了保持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適當保健品助「抗疲勞」添活力聲量與第一名不相上下的「抗疲勞功能」也是廣受關注的保健需求之一。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年齡增長,許多人容易因壓力的積累與體力、代謝的減退而頻頻感到疲憊,不僅影響專注力,也讓氣色大打折扣,使得「抗疲勞」產品需求居高不下。有網友分享自己的媽媽自從上了年紀、代謝變差後,活力明顯受影響、也常常喊累,不過在攝取保健食品一陣子後「體力跟代謝力都有所提升」,建議可以多觀察長輩身體狀況後鎖定需求,選擇合適的保健品,或許能產生明顯的正面影響。改善胃腸道功能 吃燕麥保養腸胃而隨著身體老化,各個重要器官的功能也會逐漸下降,如消化功能低落與認知能力減退都是常見現象,使得「改善胃腸道功能」、「神經活化功能」也成為受熱議的需求。有網友建議透過補充膳食纖維如燕麥類食物來保養腸胃,也有網友提到補充「膽鹼」可幫助思緒更清晰,「減少問A答B的狀況,記憶力也有所提升」,對延緩失智症可能有所助益。除了以上保健需求外,減緩肌肉流失、提高免疫力也十分重要。除了根據需求攝取營養品外,更重要的是維持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的良好生活習慣,並以積極的心態迎接老化帶來的轉變,才能發揮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
2024-11-25 醫療.消化系統
不只每天一次!頻繁大便正常嗎?專家告訴你7個可能原因
你一天會跑幾次廁所?多數人可能每天一次,但有的人次數更多,甚至一天三次,到底幾次才算正常?事實上,大便的習慣、特徵和頻率可以反映你的健康狀況,儘管並非所有的排便變化都應該讓你慌張。雖然每個人的大便情況不同,但排便的頻率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飲食習慣、水分攝取和年齡等,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規定每個人每天應該排便多少次。不過,大多數人每天會排便一次到三次。如果你最近發現自己排便的次數變多了,以下是七個可能原因:1.你吃了較多植物性食物大多數人都知道纖維有助維持正常的排便,並防止和緩解便秘。植物性飲食富含纖維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全穀類、豆類、堅果和種子。吃素的人通常會攝取更多這些高纖維食物,並且比非素食者和非純素食者排便的次數更多,這些頻繁的排便全都歸功於纖維將糞便推動通過消化道。2.你可能有乳糖不耐症你喝牛奶會有脹氣的感覺嗎?如果是,你可能患有乳糖不耐症。乳糖是牛奶和奶製品中天然存在的乳糖,在食用後由乳糖酶進行消化。乳糖不耐症的人乳糖酶的水平較低,使得他們難以有效分解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腸道內可能會引起從產氣到腹部痙攣等症狀,腹瀉也是乳糖不耐症的症狀之一。3.你可能正在喝咖啡無論是否含有咖啡因,咖啡都會引發想大便的慾望。咖啡比水能增加大腸收縮的頻率,它也會引起脹氣、腹部痙攣和排尿等症狀。不過有研究發現,去咖啡因的咖啡對大腸肌肉活動的影響較為溫和,這使他們相信咖啡中的活性成分,可能會直接影響腸道肌肉的運動。4.你可能患有消化系統疾病你的排便過多可能與某些潛在的疾病有關,例如腸躁症、克隆氏症或乳糜瀉,因為腹瀉是這三種疾病的共同症狀。如果你擔心自己可能患有消化系統疾病,或是你的家族有消化系統疾病的病史,就醫諮詢醫事人員可能會對你有幫助。5.你可能正在經期有研究指出,在月經期間前列腺素會激增,這些天然化學物質會收縮子宮的平滑肌組織。由於子宮與腸道靠得很近,這些前列腺素也可能觸發腹瀉或是月經初期的水便。此外,患有腸躁症的女性經常在月經期間有症狀加劇的狀況。所以,月經期間排便多是很常見的現象。6.你可能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後出現症狀並不罕見,尤其是吃了含有有害病菌如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的食物。你的身體就可能會通過腹部痙攣、嘔吐和腹瀉來作出反應。你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來幫助避免食物中毒,例如將食物煮至建議的溫度、將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並在外面用餐時選擇完全煮熟的肉類和海鮮。7.你可能壓力大壓力是對生活事件的正常反應,每個人對壓力的反應不同。對一些人來說,壓力可能引發擔心或恐懼等情緒,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壓力則會以身體反應表現出來,如心跳加速、出汗或比平時更頻繁地排便。有研究表明,壓力會引發腸躁症,因為它會影響你的腸道健康。【資料來源】.7 Totally Normal Reasons You're Pooping a Lot, According to a Dietitian.6 Sneaky Reasons You Can't Poop
-
2024-11-25 養生.抗老養生
皮膚要好「腸道健康」是關鍵 醫生推薦5條飲食規則讓肌齡不變老
近代醫療研究發現腸道對於身體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激素分泌與大腦運作習習相關,因此又有第二大腦之稱。日本東京小林醫療診所的院長小林曉子(Akiko Kobayashi)表示腸道也影響肌膚狀態,並跟大家分享五項日常飲食原則,讓我們的腸道環境更健康之外,也讓膚齡維持年輕。原則1.早餐多補充膳食纖維早餐中如果選擇日式餐點,米飯、味增湯和納豆中都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或者是在早餐中添加時令水果。另外,就算趕時間也要盡量充分咀嚼食物,避免腸道消化不良。原則2.攝取發酵食品增加腸道好菌味噌湯、納豆、泡菜和優格都屬於發酵食品,可以增加腸道內益生菌的數量。小林醫師表示自己平常有喝味噌湯的習慣,有時吃西餐不喝味噌湯時,也會在蔬菜沙拉醬或或沾醬中添加味噌。原則3.選擇有嚼勁的零食不少人有吃零食點心的習慣,如果在兩餐之間感到飢餓,可以吃一些耐嚼的零食,例如堅果、果乾,或是在果汁中加入含有蛋白質的明膠做成果凍。 醫師表示,透過咀嚼食物可以穩定自主神經系統,當工作感到疲勞時,咀嚼這個動作有助於重新恢復專注力。原則4.從一天攝取量來達成營養均衡比起營養均衡的一餐,營養均衡的「一天」會是比較容易執行的方式。例如早午餐攝取膳食纖維卻缺少蛋白質的話,那麼晚上就多攝取肉或魚,可以依照個人的三餐的飲食習慣作調整。原則5.跟別人一起吃飯和親朋好友共進愉快的一餐除了能聯絡情誼,體內的快樂荷爾蒙(如血清素)也會增加,提升正向情緒之外,也有益腸道健康。小林醫師也表示自己因此不排斥在外用餐,外食不見得是不健康的選擇,如果真的因為大魚大肉而感到腸胃不適,可以藉由隔天飲食來調整,例如喝一碗清淡、有大量蔬菜的湯。資料參考:ESSE
-
2024-11-22 焦點.健康知識+
容易感冒與不易感冒的人差別在哪?想加速康復靠它可抑制病毒
入秋後天氣逐漸轉涼,民眾也要多注意溫差,不要感冒了。日本山田養蜂場健康科學研發部的經理松崎英典就教大家如何從日常習慣中預防感冒,並在感冒時加速復原的方法。容易感冒與不容易感冒的人差別在哪?入秋後空氣乾燥,容易引起感冒等傳染病的病毒會變得更加活躍,然而,可以發現有些人是反覆感冒,有些人卻好像比較不容易生病。差別其實就在於「免疫力」,如果免疫系統很強,就算病毒侵入身體,也不太可能導致感冒,如果真的感冒康復速度也非常快。由於目前沒有針對感冒病毒的特效藥,感冒藥只是減緩症狀而非殺死病毒,因此要保護身體免於感冒侵害,最好的方式還是增強免疫力。會降低免疫力的日常習慣松崎表示民眾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模式,如果有以下壞習慣,就可能降低身體的免疫力。1.沒有做足身體保暖當身體變冷時,血管會收縮,當血液流動變差時,就會影響體內營養素和氧氣的輸送,進而導致健康問題,松崎指出,體溫每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下降30%。因此預防感冒要先改善血液循環,例如避免吃讓身體寒涼的食物,也要特別注意頸部、手腕和腳踝等部位的保暖,因為這些地方都有主要血管。2.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減少免疫細胞的數量,並且降低抗氧化能力,容易使人體產生活性氧,過多的活性氧會傷害免疫系統,因此最好每天睡足7~8小時。 3.飲食不均衡不均衡的飲食習慣會使腸道環境惡化,腸道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細胞,被稱為「免疫的核心」,因此應盡量避免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增強身體免疫力的習慣除了改掉上述壞習慣之外,也建議試著養成以下習慣增加身體抵抗力:1.適度出汗的運動 運動可以增強免疫系統,但要注意是可以持續進行而不會過度勞累的運動,建議平常沒有健身習慣的人先從簡單的走路或伸展運動開始。2.改善睡眠品質 睡得好免疫力就會提升,改善睡眠品質的關鍵是調整生理時鐘,可以先從固定起床時間開始,並養成白天起床後到外頭曬一下太陽的習慣。 3.每天泡澡15分鐘 洗澡時泡在浴缸裡可以提高核心體溫,建議用40度左右的熱水浸泡15分鐘,脖子以下都要浸泡在熱水裡,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免疫力。4.均衡飲食營養均衡的飲食可以維持健康、提升免疫力。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素外,也建議多補充乳酸菌和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腸道環境。另外食用生薑等溫補食物有助於預防感冒。 5.多笑快樂的人似乎也看起來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壓力確實會影響身體激素分泌,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的保護功能下降,除了和朋友進行一場愉快的聊天、看搞笑節目之外,微笑或是模仿笑聲也有增強免疫力的效果。感冒了如何更快康復?當感冒發生時,必須確保睡眠充足、多多休息,也盡量吃些營養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此外,由蜜蜂產出的天然蜂膠也可以加速身體恢復,松崎表示,蜂膠有助於提升腸道免疫力、還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因此除了採取日常預防措施之外,在抵抗力較弱的非常時期也可以補充蜂膠這類保健食品。資料來源:halmek
-
2024-11-22 癌症.大腸直腸癌
29歲男罹大腸癌晚期 他坦言只能怪自己飲食習慣「狂吃一家健康速食店」
誘發癌症的原因諸多,其中飲食是關鍵的要素之一。一名29歲的美國男子被診斷罹患大腸癌晚期,他回想自己並沒有這方面遺傳基因,也許一切都要歸咎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其中還包括標榜健康的速食店Subway。《每日郵報》報導,住在美國洛杉磯的男子喬(Joe Faratzis)今年34歲,他2019年(當時29歲)被診斷大腸癌第四期。年紀輕輕就得這樣的病讓喬難以接受,他進行基因檢測,證明沒有遺傳易患結腸癌的因子。他回憶起生活習慣:「我真的認為可能是自己的習慣導致了大腸癌。」喬表示:「我的飲食以外食為主,基本都是加工食品和紅肉,我經常點像賽百味(Subway)三明治之類的加工食品,還喜歡吃宵夜。我因為太懶不想自己做飯,經常吃Subway,像是義大利潛艇堡之類的,幾乎是不停地吃。」,另外他說也喜歡吃牛排,只要有機會就是吃爆。喬指出醫生說腫瘤可能已經存在大約三年左右,當時大約25歲,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喬20多歲時首次出現癌症症狀,當時他彎腰時胸部感到隱隱作痛去就醫,醫生要求進行CT檢查,當時他認為太貴並不必要。大約六個月後,他發現自己時常血便,但他依然沒有太在意,他自認身為一個20代的人不可能有什麼問題,所以我沒有採取進一步動作。然而幾個月後,當他坐在沙發上,突然看到沙發上有血跡,他趕緊跑到廁所,身體裡流出了大約半杯血。他趕緊去看醫生,醫生要求進行CT和大腸鏡檢查,當時他被診斷為大腸癌四期。之後他接受化療,並在2020年初接受手術,切除了含有癌細胞的結腸部分。過去幾年裡喬進行了11次手術,以移除不斷出現的癌症斑點。積極治療下目前已經一年沒有出現新的癌症了,但他仍然需要每三個月去醫院進行複檢。喬經常在社交媒體記錄抗癌生活,同時他告訴網友會罹癌需歸咎為自己的錯,因為從來沒告知有大腸癌的遺傳因素,覺得是飲食最終誘發了大腸癌。 @radiant14percent Replying to @David quick rundown of a few symptoms i had before my colorectal cancer disgnosis for those asking! #cancer #cancersurvivor #cancersymptoms #coloncancerawareness #coloncancersymptoms #rectalcancer #guttok ♬ original sound - radiant14 直到2014年,Subway潛艇堡都含有防腐劑偶氮二甲醯胺,它可以在體內分解成致癌物質,歐盟和澳洲於2005年宣佈該物質為非法,在美國、中國大陸和加拿大為准許使用之麵粉改良劑,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公告,我國也可合法添加使用於麵粉,用量為45 mg/kg以下,並訂有規格標準。有許多醫生表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大腸癌的受害者之一,他們將此歸因於不良飲食和加工食品。幾項研究還將大量食用紅肉與大腸癌進行連結,警告稱肉類中的亞硝酸鹽可以分解成損害腸道細胞的物質,導致罹患腸癌的風險增高。
-
2024-11-21 醫療.心臟血管
每個人血壓高的時間點都不同 醫建議血壓藥應在這時段前投藥
歐洲心臟學會(ESC)近期調整高血壓診斷標準,新增居家血壓當作判斷依據,135/85mmHg即可被診斷高血壓,醫院血壓則維持140/90mmHg。台灣則在2022年下修高血壓診斷標準,以居家血壓為依據,超過130/80mmHg則被認為是高血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目前診斷血壓有三大方式,醫院測量、居家測量、24小時血壓偵測器。研究發現,民眾於醫院量測血壓常會受到白袍症候群影響,返家後血壓卻又回到正常值,因此,台灣2022年跟進美國,將居家血壓數值當作診斷高血壓的標準。歐洲的居家血壓建議高於台灣5mmHg,黃群耀指出,正負5在臨床上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但是很多患者是血壓乖乖牌,偶爾在家量測血壓,一超過130/80mmHg就嚇得馬上就醫。事實上,控制高血壓最大的關鍵是「預防併發症」,如果連續三次以上,居家血壓都超過標準5mmHg以上,就必需要積極治療,初期介於臨界點,會建議先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年輕型高血壓 常舒張壓比較高黃群耀說,收縮壓與舒張壓「任一數值」只要超標,就可以被判定是高血壓。血壓是指心臟跳動後,將血液加壓,透過血管運輸到各器官,心臟收縮時產生收縮壓、心臟加壓時產生舒張壓,通常舒張壓的時間會比收縮壓長,曾有傳聞「舒張壓比收縮壓更重要」,但其實兩種血壓都很重要,兩種數值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以臨床經驗來說,收縮壓比較高,大多是血管硬化、血管瓣膜類的疾病,僅收縮壓高於標準的患者,年紀大多比較大。如果是舒張壓比較高的患者,年紀通常比較輕,大多有著吃太鹹、少運動、嗜酒等習慣,因為體內水分不足,所以血液流動慢,舒張壓通常比較高。不過,導致血壓高的成因複雜,還得考量神經、荷爾蒙、壓力等因素。年紀大血壓高 易出血性腦中風網路流傳「老人血壓控制不需要太講究,且愈高愈好!」黃群耀說,老人血壓仍建議控制在140/90mmHg以內,最好達到130/80mmHg,會有此傳言,與2014年美國國家聯合委員會(JNC)公布的JNC7的指引有關,當初建議年齡大於等於60歲以上的族群,血壓僅需要控制在150/90mmHg,但更新的研究顯示,如果60歲以上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上,會增加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後來立即修正此建議。黃群耀強調,血壓控制是為了對抗「高血壓併發症」,特別是亞洲人的血壓過高,容易引發中風,建議改善血壓最好的方式,仍是少油、少鹽飲食,同時多運動,再者才是使用藥物。近年對於血壓藥的使用,愈來愈趨向「客製化」,黃群耀表示,每個人血壓高的時間點都不同,像已故的行政院前院長孫運璿,他是在清晨時發生出血性腦中風,推測他高血壓的時間點是在清晨,如果他固定在下午服藥,血壓控制恐會不佳,即使現在的降血壓藥物都強調是「長效型」,但實際降血壓效果,僅有前16到18小時,並不是24小時。已被診斷高血壓者,黃群耀建議,應在每天不同時段於居家量測血壓,了解血壓的高峰與低峰,而血壓藥的投藥時間,應該是在自己血壓高峰前投藥,如清晨都是高血壓時段,應該於睡前服藥,才能達到「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發生。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