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飲水
共找到
441
筆 文章
-
-
2020-07-03 新聞.健康知識+
起床馬上去上廁所恐誘發低血壓!起床後不要做的8件事
俗話說「一天之計在於晨」,尤其是起床後這段時間,即使一個小動作,都很有可能給一天的生活帶來影響。對此,小編幫大家整理出八個常犯的起床錯誤,多加注意才能以最好的狀態迎接美好的一天!起床後馬上小便晚上水喝多了,清晨常會被憋醒,如果急匆匆地起身去廁所,往往會頭暈。睡眠時,人體代謝水平降低、心跳減慢,各項生理機能都運轉不快,這個時候如果突然下床去上廁所,膀胱被快速排空,容易誘發低血壓,引起大腦短暫性供血不足,進而導致排尿性暈厥。因此,即便尿憋得再急,也不要馬上起身往廁所跑,而要慢慢起身,在床邊坐上幾分鐘,再走向廁所。醒來後立即起床不少人早上醒來便急匆匆地爬起來,而有一陣頭暈目眩的感覺。睡醒後,人體由抑制狀態轉入興奮狀態需要一個過程,如果立即起身,身體沒適應過來、血流也比較慢,不能及時將氧氣輸送到大腦,就容易出現頭暈、眼花等不適。醒來後先別急著起身,可先躺在床上做些暖身運動,如搓手、按摩肩頸等,讓身體感到溫熱再起床便不會感到不適。起床後急著工作有人工作繁重,起床後就投入緊張作業,但此時大腦供血不足,不僅導致工作效率低,還容易疲勞。工作再忙,醒來後最好睜眼躺在床上,想想一天的計劃,讓正在「休息」的肌肉和血液慢慢「清醒」,再緩緩起身、伸個懶腰,還可以在床上做個小的伸展運動,放鬆全身肌肉,除了讓頭腦更清晰,做事也會更有效率!起床後從事劇烈運動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晨起適度鍛煉對健康益處很多。但有些人早上起來就馬上開始進行劇烈運動,比如仰臥起坐、跑步等,還有人為了趕車上班,一路小跑,累得氣喘呼呼。早晨進行劇烈運動會刺激神經過度興奮,讓一整天都緊張焦慮。建議上班族前一晚應該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要帶的東西準備好,避免手忙腳亂收拾東西。早晨運動時,不妨做一些較為緩和的運動,伸展操或是健走等。起床後馬上進食經過一夜的睡眠,胃在清晨也還處於「未甦醒」的狀態,需要十幾分鐘至半小時才能恢復,且早上唾液和胃液分泌量相對較少,如果立即進食,尤其是吃一些難消化的食物(如肉類等),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早上起床後,最好先喝一杯開水,過段時間再吃東西。這一杯水,不僅能補充睡眠時失去的水分,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心血管意外的發生。但要注意的是這杯水最好是與室溫相同的白開水,冬天可以喝溫水,而果汁、咖啡、牛奶、碳酸飲料等就較不適合了;還要注意第一杯飲水不要喝過猛,一口一口喝對身體才有益處。起床後馬上摺被子許多爸媽從小教育孩子,要養成起床馬上疊被子的「好習慣」。但摺好的被子容易保存人體的溫度和汗液,因此給塵蟎與細菌良好的生存條件。起床後馬上摺被子,會導致有害物質積累和微生物繁殖,不僅改變被子纖維的性質,到晚上再次被人體吸收,從而危害健康。因此,起床後建議不要馬上摺被和整理床鋪,而要將被子翻轉過來,讓被子的內側朝外通風,同時將門窗打開通風,等洗漱完再疊好被子。醒來後賴床不起許多上班族遇上節假日,便習慣躺在被窩裡賴床。而賴床不起的人多數有躺久了反而覺得四肢發沉、頭暈目眩的感受,還不如像工作日早早起床那樣精力充沛。久臥會傷身而且久睡容易導致氣機不暢,還有人鬧鐘響了幾遍,才匆忙起身洗漱,這會使神經過度興奮、發生紊亂,容易讓人心情煩躁。工作日早睡,盡量早起片刻,留出喝杯水、吃早餐的時間;假日不要賴床,去市場逛逛,買點新鮮蔬果,回來做頓早餐慰勞自己,這遠比賴床要更愉快。忌起床不拉開窗簾不少人起床後懶得拉開窗簾,要想從睡眠狀態中迅速、完全地清醒過來,最好先拉開窗簾,讓陽光照射進來,給生理時鐘一個信號。此時,身體才會停止分泌褪黑激素,增加大腦內血清素。順手打開窗戶,在窗邊站立片刻,吸幾口清新的空氣,給大腦提供充足的氧氣,可使大腦加速清醒;陰雨天打開臥室的燈,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
2020-07-02 科別.皮膚
整天吹冷氣,皮膚易受損!皮膚科醫師教保溼必做4件事
在炎炎夏日,空調成了人們的每日必備,更有怕熱的同學調侃「這條命是空調給的」。早晨一出門到車上,從車上到辦公室,晚上回到家甚至睡覺的時候都巴不得把空調貼在自己身上。但是長時間吹空調對皮膚影響是很大的!其中皮膚乾燥是最明顯的影響。所謂皮膚屏障是位於皮膚最外側角質層的表層,它由水、油脂、脫落的表皮細胞、正常的菌群等構成,它是我們皮膚的天然屏障。健康的皮膚屏障不僅可以保持皮膚水分,還可以讓皮膚呈現出光滑、乾淨、有光澤的外觀。如果皮膚屏障受損,皮膚就會出現紅斑、刺激、皮疹、毛細血管擴張、緊繃、乾燥等症狀,可能出現敏感皮膚狀態。乾性皮膚的人群,尤其容易出現這種狀態。所以日常的護膚裡面,保濕特別重要。而在空調房中長期吹空調的人,保濕就更加重要了。空調會吸取房間裡的濕氣,當房間空氣逐漸變得乾燥後,我們皮膚上的水分就開始被「抽」到空氣中。一開始影響的只是皮膚的表皮,隨著水分繼續丟失,皮膚更深層的水分也會逐漸被「抽」取,使皮膚緊繃、瘙癢、皮膚屏障受損。另外長時間吹空調會降低人體周圍的溫度,還會造成汗液分泌減少。皮膚水分減少,彈性自然會變差。在需要空調「續命」的日子裡,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呢?首先我們要清楚,空調房中防止皮膚乾燥最重要的是保濕。關注保濕產品不如先建立保濕的意識。保濕是日常護理的第一步。保濕的時候,我們實際保的是水嗎?是,但也不是。說他是,那是因為我們需要用保濕霜防止皮膚角層的水分流失。說不是,則是因為保濕霜做的遠遠不止不讓水分流失這麼簡單,同時還有對皮膚屏障的維持,減少水分的蒸發,對外界物理、化學、微生物損害的防禦。在保濕霜的選擇上,只要對自己皮膚沒有不良反應,膚感好的產品都可以使用,不需要在價格上糾結。乳液和保濕霜可以隨身攜帶,時常使用。其次,在皮膚缺水的狀態下,需要補水後再保濕。補水可以使用各種品牌噴霧,甚至在洗手間用水拍拍臉都可以起到增加皮膚水分的作用,但是這個時候不及時的保濕,剛補上臉的水會在空調下迅速蒸發。所以補水和保濕是兩步,先補水,再保濕,只要補水,必須加保濕。再次,吹空調要多喝水。「每天八杯水」雖然未必對每個人都適用,但我們要記住時常飲水,而不是感到口渴了再飲水。最後,吹空調比較頻繁的日子,洗澡時應減少香皂等鹼性洗滌劑的使用。這類清潔產品去脂明顯,會增加皮膚在空調下失水過多的危險,可以換用弱酸性的沐浴液。
-
2020-07-02 科別.泌尿腎臟
少喝水腎結石發作 新式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清石更仔細
67歲蔡姓男子多年一直有腎結石問題,多次到醫院施行體外震波碎石,效果不佳,最近因腹部劇痛急診,才發現腎結石長滿3公分,占據3分之1腎臟,經嘉義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國財評估,建議接受新式軟式輸尿管鏡,搭配特殊吸石清導管技術及高能量雷射手術治療,術後隔天出院,一周後回診,腎功能回復正常,解決困擾多年腎結石問題。黃國財說,蔡姓患者因為輸尿管結石塞住,輸尿管更造成急性的腎臟損傷,腎結石多半無特別感覺,除非掉落輸尿管,才會產生疼痛,因此多數人不引以為意,也難以警覺到腎結石可能演變成「鹿角狀」結石,造成腎衰竭及反覆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過去針對鹿角結石,僅能採用經皮穿腎臟造廔取石手術,但術後有傷口且出血量大,術後仍有機會感染。軟式輸尿管鏡手術雖無傷口,卻也有一定機會術後感染,若能搭配特殊吸石清導管,降低手術時腎臟腔內壓力,能有效降低術後敗血症的機會。黃醫師指出,軟式輸尿管鏡有點類似胃鏡大腸鏡,只是更加精細,可提供清晰影像及270度隨意轉彎,再搭配高能量雷射,甚至能清除過去經皮穿腎取石術所無法清乾淨的石頭。他曾遇到過去體外震波一直無法解決的腎結石,經內視鏡才發現是腎結石大部分被腎臟包覆,術中經由雷射腎盂切開術,再經由雷射碎石,也能完全清除乾淨。結石成分多為草酸鈣及磷酸鈣,有結石體質的病人5年復發率約50%,黃國財醒民眾,須經飲食控制,減少大魚大肉,避免太鹹飲食,多攝取檸檬及柑橘類水果,每天保持飲水量至少2000CC,尤其正值夏季高溫,流汗量大幅增加,水分攝取更重要,更重要的是須定期回診追蹤,避免結石造成日後腎臟功能受損。
-
2020-06-22 科別.心臟血管
天氣太熱會「傷心」!身體出現8狀況都是心臟病前兆
今天是夏至!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者,若發生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可能是心臟病徵兆,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雖然天氣冷對於心臟血管傷害較為明顯,但是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心臟學會黃瑞仁理事長指出,因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美國心臟協會也呼籲,心臟病患者、50歲以上及體重過重者,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在陰涼處適當休息以避免熱傷害,並多補充水分,遵循醫囑服藥。那麼,在炎炎夏日該如何護心?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強調,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將「護心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規律運動、向菸說不、定期健檢、控制三高,並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延伸閱讀: 三餐亂吃很要命! 醫師忠告:40歲後這3飲食習慣一定要改 一顆粽子下肚要多久才能消耗? 一張圖曝7款粽需要時間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熱到昏迷 醫籲留意多步驟來防中暑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夏至,不過連日烈陽肆虐的確讓人吃不消。日前花蓮就有一名李姓男子,中午在整修鐵皮屋屋頂時疑似中暑陷入昏迷,所幸夥伴發現後立刻打119求救,李男經緊急送醫後已無大礙。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最近高溫,因此中暑或不適民眾增。若民眾或勞工工作一定得在外長時間,衣物請穿淡色、透氣款為主,每15分鐘至少喝200cc水分、若感冒或使用抑制排汗藥物者應避免在烈陽下工作。而在雇主部分,也應給予新手1-2周熱適應期,提供飲水與遮蔭休息場所等。朱柏齡說,炎炎夏日,戶外工作的勞工朋友得慎防中暑,他說,「水分、休息、遮蔭」是預防中暑三大重點,一旦出現頭暈、噁心、嘔吐、體溫升高等就是熱傷害症狀,應該趕緊休息及喝水。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也提供勞工預防中暑注意事項、雇主注意事項供民眾參考。朱柏齡說,勞工在外工作時,應穿著淡色、質輕、寬鬆透氣之衣服,每15分鐘喝200至250水分,勿飲酒或含咖啡因飲料,應依照氣溫調整引水量及休息頻率,若有感冒、腹瀉或身體不適,或服用抑制排汗藥物時,應避免在高溫下工作。他說,雇主應提供勞工遮蔭休息場所、或有冷氣之休息室,並提供足夠之飲水,新手上工應給予1至2周熱適應期,並提供教育訓練,使勞工了解熱傷害常見症狀及處置;而據近期研究指出,在炎熱環境連續工作數日時,身體散熱能力將逐日減退,故須給予勞工更持時間休息。朱柏齡說,夏季本就高溫、高濕,濕度高的環境會讓人體不易散熱,若民眾睡眠不足、腹瀉、吃抑制排汗藥物等,都是中暑高危險群。也可參考人體實際感受的氣溫,即是「熱指數」,其換算公式為:室外溫度(°C)+室外相對濕度(%) ×0.1=熱指數。如當氣溫高達35℃,而濕度達60%時,換算出的「熱指數」就會高達41℃,超過人體中暑的數值(測量肛溫40℃以上)。故建議民眾外出時應適時遮蔭,夏天無論白天或晚上,都要定時補充水分。
-
2020-06-21 養生.保健食品瘋
「天然的」鈣補充劑是防骨鬆最有效方法?教授這麼說
讀者郭先生在2020-6-8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聽說「海藻鈣」是最好的鈣質,因為它是天然鈣,吸收使用率又最好,是真的嗎?https://www.vitabox.com.tw/healthinfo/calcium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18-2-5發表在一家叫做Vitabox(維他盒子)保健品公司網站的文章,標題是:專家幫你一次搞懂鈣的功效好處…。這篇文章沒有作者,而內容也沒有任何人名。所以,所謂的專家大概就是保健品公司本身吧。這篇文章很長,但它所要傳達的訊息其實是非常簡單,那就是,一、所有人都需要補充鈣,二、最好的鈣補充劑是Aquamin品牌的海藻鈣。好笑的是,這位專家竟然是如此糊塗,一方面秀出圖片顯示Aquamin品牌是愛爾蘭原廠,但文字內容卻說它是英國原廠。不管如何,這篇文章天花亂墜地給了一大堆要買Aquamin品牌的理由,而其中最重要的不外乎是《天然的》及《高吸收率》。有關《天然的》這個常見的行銷噱頭,我早在4年多前就已經發表天然就是好?,告訴大家《天然的》非但不見得就比較好,而且還可能是很危險(如毒蘑菇)。我也在兩年前發表維他命,天然?,告訴大家美國FDA沒有對《天然》下定義,而科學上也一樣無法定義什麼是「天然」。縱然是從動物或植物萃取出來的營養素,在萃取,純化,及製劑的過程中,一定是需要使用一些物理或化學處理。所以,儘管源頭是天然,但最後的產品卻可能已經遠遠偏離天然了。如果您還是堅持要《天然的》,那請問,有什麼東西是比食物及飲水來得更天然呢?可是,偏偏就是有人一方面花錢把天然的鈣去除,然後另一方面再花錢買非天然的鈣來吃。這就是所謂的《追求天然》?(請看硬水會造成腎結石?)。至於所謂的海藻鈣具有《高吸收率》,這篇文章又天花亂墜地給了一大堆數據,但偏偏就是沒說出數據是從何而來。它也說碳酸鈣是最不好的,因為它是合成的,吸收率也是最低的。可是,信譽卓著的梅友診所卻說,如果有需要補充鈣的話,碳酸鈣是首選。我到Aquamin這個品牌的網站去搜索,沒看到它有說海藻鈣的吸收率是最高,但卻很諷刺地看到它說海藻鈣就是碳酸鈣。所以很顯然,海藻鈣有高吸收率這個說法,是台灣這家保健品公司自創的。Aquamin這個品牌的網站有列出13篇與它相關的論文,而其中只有一篇是有測量骨密度的。它是在2014年發表,標題是Supplementation with calcium and short-chain fructo-oligosaccharides affects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but not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補充鈣和短鏈果糖低聚醣會影響停經後女性的骨轉換指標,但不會影響骨礦物質密度)。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服用Aquamin海藻鈣不會增加骨密度。事實上,過去已經有很多研究發現,服用鈣補充劑不會增加骨密度,也不會降低骨折發生率。例如:2015年:Calcium Intak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鈣攝入和骨礦物質密度: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結論:從飲食來源或通過服用鈣補充劑來增加鈣的攝入量會導致骨礦物質密度的少量非漸進性增加,但這不太可能導致臨床上骨折風險的顯著降低。2015年:Calcium Intake and Risk of Fracture: Systematic Review(鈣攝入與骨折風險:系統評價)。結論:飲食中鈣的攝入與骨折風險沒有關係,並且沒有臨床試驗證據表明增加飲食中鈣的攝入可以預防骨折。 鈣補充劑預防骨折的證據微弱且不一致。2017年:Association Between Calcium or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Fracture Incidenc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鈣或維他命D補充與社區居住的老年人骨折發生率之間的關聯: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結論:在這項隨機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中,與安慰劑或不進行治療相比,使用含鈣,維他命D或兩者的補充劑與社區居住的老年人骨折的風險較低無關。 這些發現不支持在社區居住的老年人中常規使用這些補充劑。詳情請看鈣或維他命D不會降低骨折風險。哈佛大學的網站有一篇2018-2-12發表的文章,標題是Calcium, vitamin D, and fractures (oh my!)【鈣,維他命D和骨折(天哪!)】。我們建議人們從食物中獲取鈣。鈣的飲食來源無處不在,包括牛奶、酸奶、綠葉蔬菜,如羽衣甘藍,豆類食品,如黑眼豌豆,豆腐,杏仁,橙汁等等。比起服用鈣或維他命D補充劑,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保持骨骼健康和降低骨折風險,例如規律的體育鍛煉。詳情請看防止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網站有一篇文章,標題是Calcium Supplements: Should You Take Them?(鈣補充劑:您應該服用嗎?)。它有一個小節的標題是The Best Calcium Supplement Is None(最好的鈣補充劑是沒有)。它引用Erin Michos醫生說:「多項研究發現,服用鈣補充劑對預防髖部骨折幾乎沒有益處。 另一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鈣補充劑與結腸息肉(可能會癌變)和腎結石的風險增加有關。此外,鈣補充劑可能會增加心臟動脈中鈣積累的風險。」(註:有關補鈣增加心臟病風險,請看補鈣傷心?)原文:鈣:天然的?需要補充?
-
2020-06-19 科別.心臟血管
氣溫創新高 夏天水喝太少小心腦中風
夏天水喝太少,小心大熱天腦中風!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嶸洲說,一名7旬曾姓婦人日前感到頭暈,且有血壓過低及手腳發麻情形,結果竟是缺血性腦中風,研判應是天氣炎熱,曾婦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血液變得濃稠,形成腦部血液灌流不足造成缺血性腦中風。這二天烈日高照,大甲媽祖遶境活動正進行中,接下來7月還有白沙屯媽祖遶境,林嶸洲說,以往夏天常有老人家參加進香團後來看診,因為天氣炎熱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機率大大提升。林嶸洲說,日前就有一名老婦人因食慾不振、頭暈及左半身肢體發麻來就診,他請老婦人將雙手平舉,發現左手高度明顯低於右手,對話時也有發音困難的跡象,懷疑是中風前的徵兆,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沒有出血現象後,再用核磁共振找到右腦有些微白影,代表血液灌流不足甚至有流動停滯的現象。婦人應是天氣熱,造成她食慾不振,且飲水不足,使血液變濃稠且流動緩慢,造成血壓降低形成腦部血液灌流不足,進而引發腦中風,林嶸洲說,所幸婦人即時就醫及用藥控制,沒有留下太嚴重的後遺症,現在只需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搭配復健及正常作息即可。林嶸洲也提醒,若發現有臉歪嘴斜、半身發麻症狀應盡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避免後遺症,腦中風機率會隨著年紀逐漸上升,有九成的腦中風是和三高、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有關,平常要注意飲食控制,多運動、多喝水及改正不良嗜好,每年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也是預防中風的好方法。
-
2020-06-18 科別.泌尿腎臟
預防泌尿道感染!除了吃24顆蔓越莓,還要多吃這3種食物
氣候悶熱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時節,特別是女性,因為生理結構的關係,經常反覆感染。研究發現,蔓越莓含有特殊的營養素,稱為「A型鍵結原花青素」(俗稱「PACs」),這種營養素能夠抑制大腸桿菌的附著;同時能使尿液呈現酸性,降低尿液的pH值,抑制壞菌的生長。很多女性朋友會去買蔓越莓汁來喝,但不要買含糖的果汁,因為糖分反而會促使壞菌的生長,最好是直接吃蔓越莓或是喝無糖的蔓越莓原汁。 至於要喝多少的量?研究證實,想要預防泌尿道感染,每天至少要攝取36毫克的PACs,每一顆蔓越莓約有1.5毫克的PACs,所以,一天大概吃24顆蔓越莓,就可以達到36毫克的量。 除此之外,到底應該怎麼保養、補充哪些營養素,才能有效預防泌尿道反覆感染? 1、每天至少喝2500c.c.的水分排尿是身體將新陳代謝後的老廢棄物排出體外的重要管道,假使尿液太濃、味道太重、顏色太深、有憋尿的習慣等,停留在膀胱的細菌,很容易在泌尿道中繁殖;尿液太濃,也容易引起結石而阻塞泌尿道,造成發炎的可能。建議一般健康的人,每天至少喝2000~2500c.c.的水分,而且最好不要等口渴時才喝;或者可以想成每天排尿的次數不低於7次,這樣的排尿次數量,剛好是最適合你的飲水量。 2、補充適量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幫助維持腸道內菌叢的生態,以及正常的酸鹼值,對腸道、免疫功能有益處外,許多研究報告也證實,益生菌對於泌尿道感染有幫助,可以減少陰道發炎、尿道發炎等狀況發生。 3、多食用抗發炎食物最推薦的是維生素C,因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抗發炎物質,在面對感染時補充維生素C,可以協助身體對抗感染;同時也有研究發現,服用維生素C可以對尿液產生酸化的作用,進而減少尿液的細菌量。而維生素C普遍存在蔬果當中,水果以芭樂含量最多,蔬菜則是青椒含量最多,建議生吃,因為維生素C遇熱容易失去活性。 延伸閱讀: 天熱泌尿道易發炎! 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在做 泌尿道反覆感染與吃也有關! 4NG飲食習慣要戒掉
-
2020-06-10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夏季電費破萬!她忍痛「做1決定」秒變2275元:省的很有感
炎熱夏日不少家庭會開冷氣消暑,不過伴隨而來的是有感電價,日前有網友表示,家裡是4層的透天厝,每到夏天電費基本上都破萬,不過前幾年忍痛把「大型家電換成1級省電」,最新一期的帳單只要2275元,電費直接少一個零,貼文一出,釣出不少過來人直呼「真的差很多」。原PO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二館」發文表示,住家屬於4層透天厝,1樓電器用品多到嚇人,光冰箱就有2台、三缸水族缸、以及24小時開著的電熱水器、監視系統、廚房的餐廚電器、飲水機、洗衣機等,至於2、3樓有冷氣、水氧機、紫外線驅蚊燈、小型冰箱,4樓規劃成KTV視聽室。原PO提到,除非外出時間長,不然夏天冷氣都不會關,冬天則是開暖氣,電熱水器也懶得關。這樣使用下來,夏天帳單每期都一萬三左右,冬天則是6千多塊,為了節省驚人的電費,前幾年狠下心把大型電器,像是冷氣、冰箱、洗衣機、電熱水器等,全部換成變頻一級節能,沒想到立刻收穫成果。只見最新一期帳單加起來不到2300元,跟以往相比直接現省1萬元。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回應,「一級變頻真的很省尤其冷氣,我家一樓店面,幾乎全年度冷氣開24小時,夏季最少都三萬起跳,當然包含冰箱那些,只換了冷氣之後價格直接砍半」、「省電家電真的差很多,光開除濕機就很有感」、「觀念真的很重要,很多老人家聽到換家電要先花一筆錢就不要了,然後等帳單來又在哭怎麼那麼貴」、「好誇張哦!我們沒那麼多電器也要1200」、「開越久的越要使用變頻,例如冰箱、臥室冷氣」、「我家也都用一級變頻冷氣,真的超級省電的」。
-
2020-06-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正式解禁!台、高鐵6月7日恢復列車推車販售
國內疫情緩解,配合政府6月7日起鬆綁民眾生活防疫措施之規劃,交通部台鐵局和交通部投資的台灣高鐵公司,將自同(7)日起恢復列車推車販售服務,台灣高鐵的商務車廂熱飲與書報雜誌服務亦恢復供應;另外,高鐵各車站內設置的生飲台型式飲水機同步開放使用,民眾可多加利用。台鐵局表示,依據交通部規劃及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台鐵局自6月7日起,旅客進站乘車仍須量體溫、戴口罩,進站後(包括在車上)若可維持社交距離或適當阻隔時,可不戴口罩;而車上在維持社交距離時可飲食,社交距離認定除保持室內1.5公尺外,如鄰座無旅客或旅客有配戴口罩則可飲食;車上恢復販售如便當等包裝完整商品。另外,自6月7日起(含端午節假期),開放新自強號發售無座票,並予總量管制(每列車上限為120張),持電子票證及定期票乘車仍依原規定。台灣高鐵公司說,已自6月1日起,開放旅客在維持社交距離下或相鄰旅客有戴口罩時,可於列車上飲食,飲食完畢如無法維持社交距離仍須戴口罩;6月7日起再恢復列車推車販售、自動販賣機服務及商務車廂熱飲與書報雜誌供應。敬請旅客於車上享用餐食時,留意保持社交距離等相關規定,以維護自身及其他旅客的健康安全。台灣高鐵公司強調,考量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旅客進站時仍須配合量測體溫、自備口罩並配戴,進站後若可維持社交距離,得不戴口罩。此外,車站及列車定時清潔消毒等防疫措施仍將持續實施;訂票時之「類梅花座」配位邏輯,為更分散的跳排式配位,希望旅客在離峰時段搭車更加舒適,此為輔助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當車上旅客較多時,即會出現鄰座有其他旅客的狀況。台灣高鐵公司指出,相關營運服務及防疫措施調整,都會透過車站張貼公告、列車上廣播及車廂內跑馬燈等方式宣導,後續更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政府頒布之最新防疫指引,持續檢視並適時調整相關措施,以提供旅客更加舒適、便利的旅運服務。
-
2020-05-20 養生.聰明飲食
你家的毛寶貝過胖了嗎?學做低卡減肥餐簡單又營養
你家毛寶貝過胖了嗎?新北市經寵物登記的犬貓數量總計15萬隻,約有22500隻犬貓過胖,容易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健康問題,動保處提醒,除了要讓犬貓適當運動,飼主也可嘗試DIY低脂減肥餐,控制毛孩攝取熱量,但要注意避開禁忌食物,避免毛孩食物中毒。根據新北市動保處統計,目前8間動物之家總計有1422隻犬貓,體重過重的犬貓佔3至5%,大約有43至71隻,新北市有植入晶片犬貓總計15萬隻,家中飼養的寵物肥胖比例會高一些,約佔15%,大約有22500隻犬貓過胖,換算下來,每100隻犬貓中,就有15隻屬於過胖,需要注意身體健康。動保處指出,家中犬貓如果過胖,和人類一樣會有三高問題,其他像關節炎、骨科問題、十字韌帶撕裂、髖關節發育不良、免疫系統問題、心臟病、胰腺炎、糖尿病等疾病機率也會大增。家中犬貓如果過胖,除了每天要有適當運動,也需要掌握飲食組成比例,如高蛋白質比例50%,適當的脂肪含量10%,低碳水化合物,並且加入纖維素、維生素ADE及微量元素,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最重要是提供足夠乾淨飲水,增加寵物進食飽足感,如果已經減少餐量保持運動但體重仍不斷增加,就要請獸醫師檢查是不是有內分泌代謝功能減退的問題。如果想嘗試為毛寶貝準備減肥餐,南門國中老師陳奕君表示,雞肉豆腐餅低卡又有高蛋白,是簡易上手的料理,只需準備豆腐、雞胸肉、雞蛋、花椰菜、紅蘿蔔等食材,就可以完成專屬毛孩的健康減肥餐。陳奕君提醒,挑選食材時,要注意避開寵物禁忌食材酪梨、洋蔥、大蒜等,料理烹飪方式簡單即可,例如乾煎、清蒸等,過程中不添加過多調味料,料理如果全部都是蛋白質,反而會增加肝臟及腎臟代謝負擔。農業局長李玟表示,給寵物健康營養的每一天,了解家中寵物標準體重,由專業獸醫師協助評估理想體重後計算必需卡路里,避免過多熱量及過度餵食造成肥胖影響健康,可以先試看看少量多餐或調整每餐的飲食組成比例,來幫毛寶貝控制體重、健康久久。
-
2020-05-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飲酒藥不要? 酒後服用8類藥恐引風險
近日因疫情影響,一名梁姓民眾保持戶外運動的習慣,假日在家小酌怡情,某日喝酒時,一起服用醫師開立的NSAIDs類止痛消炎藥,緩解日前運動拉傷的疼痛感,沒想到竟然解黑便,嚇到趕緊就醫治療,經診斷為胃出血。大家可能會疑惑:怎麼會變得這麼嚴重呢?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酒精與藥品的交互作用,讓民眾了解酒精如何與藥品發生交互作用,哪些藥品與酒精併服可能會引起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建立服藥不飲酒的正確觀念,確保用藥安全。問1:為什麼酒精不能跟藥品併服?當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透過體內的乙醇去氫酶及Cytochrome P450酵素(以下簡稱CYP450酵素)代謝成乙醛,而乙醛是一種毒性物質,除了引起頭痛、心悸、嘔吐、宿醉,也有致癌的風險,乙醛須再透過酵素(乙醛去氫酶)代謝成乙酸,最後形成二氧化碳與水,排出體外。一旦飲酒時併用抑制乙醛去氫酶的藥品,可能影響酒精在體內的代謝,導致乙醛堆積,因而發生臉部潮紅、噁心、嘔吐、頭痛等類戒酒反應(Disulfiram-like reaction)。另外,因CYP450酵素同時也是人體內藥品代謝的主要酵素,而酒精也可能會抑制或誘導CYP450酵素;因此,當酒精與藥品併用時,可能會導致藥品在體內的代謝被抑制,因而增加藥品血中濃度,提高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和增強藥品毒性的可能。另一方面,長期飲酒也可能誘導CYP450酵素生成,促進藥品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下降,因而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此外,也可能使藥品較易轉換成毒性代謝物造成肝損傷。除了影響代謝,酒精與具中樞神經抑劑作用的藥品併用時,也可能發生協同(synergistic)的效果,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不良反應,比單獨用藥的影響更大,嚴重時可能有意識障礙、呼吸抑制等致命的風險。問2:臨床上,哪些藥品會跟酒精發生交互作用?依文獻發現,眾多藥品會與酒精產生交互作用,且影響程度不一,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您,若正在服用以下藥品,切勿飲酒,否則可能因交互影響而產生嚴重不良反應:1.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如ibuprofen、indomethacin、aspirin可能會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鴉片類止痛藥如tramadol、codeine,會增加呼吸抑制的風險;中樞止痛藥如acetaminophen,會增加長期飲酒者肝毒性風險,甚至是造成嚴重肝傷害。2.鎮靜安眠藥: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類如alprazolam、diazepam、lorazepam,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類如zaleplon、zolpidem、zopiclone,會增強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減弱警覺性,發生暈眩、嗜睡、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降低等症狀,在駕駛或操作機械時可能會發生危險,嚴重時甚至會抑制呼吸。3.抗憂鬱藥:三環抗憂鬱劑如amitriptyline、imipramine,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如sertraline、escitalopram,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調節劑如mirtazapine,可能會增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容易發生鎮靜、暈眩、嗜睡等不良反應;正腎上腺素與血清回收抑制劑如duloxetine,可能出現嚴重的肝傷害;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如bupropion,可能增加癲癇發生的風險。4.抗生素:metronidazole、co-trimoxazole、頭孢菌素類如cefamandole、cefoperazone、抗結核isoniazid併用酒精可能會產生類戒酒反應;而酒精也會增加isoniazid代謝而影響療效。5.降血糖藥:酒精併用metformin可能增加乳酸中毒的風險;併用胰島素則可能使血糖上升或下降,造成血糖控制不良;與sulfonylurea類如gliclazide、glimepiride、glipizide、glyburide併用,則可能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而且還可能造成類戒酒反應。6.抗癲癇藥:phenytoin、巴比妥(barbiturates)類如phenobarbital併用酒精,會增強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而長期飲酒可能使phenytoin無法達到足以控制癲癇的血中濃度,因而影響治療效果。7.心血管用藥:酒精併用降血壓藥物如lercanidipine、doxazosin,會增強血管擴張作用,可能出現嚴重低血壓風險;與verapamil 併用會抑制酒精的代謝,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不良反應。8.抗凝血劑:酒精併用warfarin可能使凝血時間延長或縮短,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可能升高或下降,因而增加出血的風險或影響治療效果。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您,飲酒要適量,時時警覺藥酒交互作用的潛在風險;服藥期間飲水不飲酒,避免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時,建議回診就醫,方能安心用藥,健康又有效 !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 原文請點此
-
2020-05-05 科別.泌尿腎臟
不懂自己為何會有腎臟病?醫師傳授預防腎臟病9招
台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二名,目前國內需要長期透析病人數已經超過85,000人。其中,老年化社會及糖尿病患者增加,為洗腎患者快速提升最重要的原因。台灣腎臟病人口佔11.9%,其中較為嚴重者(3~5期),也佔總人口達7.1%。以全國2,300萬人來計算,表示有超過160萬人有嚴重腎臟病,而這些人都是未來潛在洗腎候選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任張朝富指出,換句話說,每14人就有1人有嚴重腎臟病。而大家真的了解自己的腎臟功能好壞嗎?其實,許多患者第一次來腎臟科門診,都一臉茫然,不懂自己為何會有腎臟病?張朝富表示,早期發現腎臟病並不難,只要抽血、驗尿,必要時加上超音波檢查,很快就可以得知。但是很多人往往輕忽自身的健康狀態,忙得沒有時間檢查,不舒服時都會先忍耐,等到有大問題才來就醫。他提醒,腎臟病會出現:泡、水、高、貧、倦。即是尿尿有泡泡持續不散、雙腳水腫壓下去會凹陷、血壓升高、貧血,以及容易疲倦,如果有這些情形要記得趕快就醫檢查尿液及抽血。此外,平時也應注意保健腎臟,張朝富提點,除了維持定期健康檢查習慣,並應養成健康生活型態,每天規律運動、維持適當體重、飲食少油少鹽少加工、避免大魚大肉、適度飲水不憋尿、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少服用止痛藥,以及用中藥前務必詢問專科醫師。張朝富呼籲,如果患有腎臟病,一定要定期至腎臟專科追蹤,千萬不要有逃避心理。常有患者說,吃藥好像都沒有感覺,而擅自停藥,而導致腎臟功能快速衰退,提早進入洗腎人生,得不償失。腎臟病是一種腎臟老化的現象,只要經由門診個案管理師進行飲食指導,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再加上藥物治療,是可以減慢腎臟老化現象,將洗腎時程往後延緩,甚至完全不進入洗腎治療。張朝富說,腎臟科門診中也有不少配合良好的患者,雖已經是第5期慢性腎臟病,仍可維持數年以上還不需要接受洗腎。唯有密切配合衛教個案管理師指導以及醫師指示,不放棄努力,就可延緩腎臟老化。
-
2020-05-01 科別.泌尿腎臟
每14人就有1人有腎病! 不想洗腎,生活9招要學起來
許多患者第一次到腎臟科門診,總會一臉茫然地問,明明身體都沒有不舒服,為何會有腎臟病?會不會需要洗腎(透析)?洗腎很痛苦嗎?腎臟病有藥醫嗎? 台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二名,目前國內長期透析病人數已經超過85,000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任張朝富指出,快速老人化社會及糖尿病患者增加佔了最重要的原因,加上健保制度照顧下平均壽命延長,腎臟衰退老化速度比生理年齡快,若沒有注意到要保健腎臟,到了年紀大時就會需要洗腎。 除了第五期腎臟病需要洗腎外,台灣潛在未來需要洗腎患者更是龐大。台灣腎臟病第一期到第五期的人口佔11.9%,其中如果只計算第三至五期較嚴重的病人,也佔總人口達7.1%。以國人2,300萬來計算,全國有超過160萬人有嚴重腎臟病,這些都是潛在可能會日後洗腎的候選人。換句話說,也許每14人就有1人有嚴重腎臟病。張朝富說,其實早期發現腎臟病並不難,只要抽血、驗尿,必要時加上超音波檢查,很快就可以得知,但是常常有很多人容易輕忽,尤其是上班族,有不舒服都是先忍耐,忙得沒有時間檢查,等到有大問題才來就醫。腎臟病會有什麼症狀?張朝富提出簡單記法:泡、水、高、貧、倦。就是尿尿有泡泡或血持續不散,雙腳水腫壓下去會凹陷,血壓升高,貧血及容易疲倦;若有這些情形要記得趕快就醫檢查尿液及抽血,千萬不要輕忽。至於腰痛是不是腎臟病?其實大多是神經肌肉的問題,不過腎結石及感染也會腰痛,需要就醫檢查才會知道。 若要鞏固腎臟健康,張朝富表示,維持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維持適當體重,飲食少油少鹽少加工,避免大魚大肉,適度飲水不憋尿,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服用止痛藥及中藥前要詢問專科醫師。 此外,常有患者說吃藥好像都沒有感覺,腎臟還是會衰退,其實腎臟病是一種腎臟老化現象,經由門診個案管理師及飲食指導,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加上藥物治療,確定是可以減慢腎臟老化現象。延伸閱讀: 蛋白質吃太多腎臟會受不了? 4種攝取方式都NG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連假防疫不鬆懈 高鐵即起至5月3日取消自由座
明天是五一勞動節,將有3天連假。台灣高鐵公司防疫不鬆懈,今天起至5月3日,所有車次都實施全車對號座,取消自由座,並暫停使用定期票、回數票、悠遊卡與一卡通聯名卡。台灣高鐵發布新聞稿,今年勞動節疏運期間從4月30日至5月4日,加開60班次列車,總計提供769班次的旅運服務。為降低旅客感染風險,4月30日至5月3日,所有車次取消自由座,實施全車對號座,並暫停定期票、回數票、悠遊卡與一卡通聯名卡的使用,5月4日維持自由座服務。台灣高鐵提醒旅客,搭乘高鐵一律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勿在車廂內飲食,降低感染風險。台灣高鐵表示,所有高鐵車站已全面啟用醫療級紅外線體溫感測儀,車站消毒頻率由原本每4小時一次提升至每2小時一次,並於車站旅客動線上廣設消毒酒精,協助旅客防疫;生飲台型式的飲水機也將暫時關閉不提供服務。另高鐵每天營業結束後,還須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從閘門口、旅客座椅、電梯,甚至是車站垃圾桶,全部擦拭完畢,確保旅客健康安全。台灣高鐵說,每車次列車於抵達端點站進行折返清潔時,都會特別以酒精進行全面消毒,若發現疑似確診、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等高風險旅客乘車時,也會立即針對疑似確診旅客乘坐列車執行深度清潔。
-
2020-04-26 寵物.寵物疾病
吃人食、少喝水 小心貓狗也要洗腎
住在台南鄉下的賴姓阿嬤獨居多年,老柴犬「小黑」是她的老伴,她吃什麼,小黑就吃什麼。看似溫馨,但對狗狗來說,經調味的人類餐桌食物卻可能潛藏致命危機。小黑日前尿液突然變少、懶洋洋,無精打采,常趴在客廳角落睡覺,阿嬤驚覺不對勁,趕緊抱著牠至動物醫院。檢查發現,小黑確診罹患慢性腎臟病,如持續惡化,就得洗腎。「狗也要洗腎?」對於很多毛小孩主人來說,聽到狗貓必須洗腎,第一直覺常是「怎麼可能」。在得知洗腎費用後,更是心頭一驚,因為國人洗腎,健保給付;但動物洗腎,則是由飼主全額支付。用點技巧 讓牠多喝水PFI美國寵物食品協會顧問獸醫師、劍橋動物醫院院長翁浚岳獸醫師表示,寵物腎臟疾病可分為四期,第一、第二期屬於早期,症狀為多喝多尿,此時還不用嚴格限制低蛋白飲食,應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讓寵物有均衡的營養。但他建議降低磷離子的攝取,並視獸醫師判斷是否需要補充具有抗氧化效果的Omega3保健食品,以延緩病情進展。如果進展到晚期的三、四期,腎臟濾過功能變差,尿液會減少,甚至出現無尿的症狀。翁獸醫師指出,晚期腎臟病寵物的治療關鍵有二,一為飲食控制,二為想辦法維持正常飲水量。後者比較好解決,建議在水裡添加無調味的新鮮果汁或肉汁,吸引毛小孩飲用;像是狗狗可以加橘子柳橙,帶點果香,貓咪則是可以加些肉汁。在夏天,則可加點冰塊,這對喜歡喝涼水的貓咪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另外,也可以加點寵物罐頭湯汁在開水中,除了補充營養,也讓貓狗多喝水,但是末期腎病就不建議使用肉湯方式,因為磷離子含量過高。 飲食控制 嚴守低蛋白相較之下,飲食控制難度就相當高,翁獸醫師指出,飼主必須遵守低蛋白飲食,並謹慎調整鈣及磷的比例,磷離子必須低一點才能避免腎臟組織鈣化,因此食物中加入磷離子結合劑,對於末期腎病的動物是重要的。對飼主來說,這的確有一定難度,如果經濟許可,建議購買處方飼料。餵食時不能跟其他狗糧或貓食混在一起,否則就達不到協助治療的目的。定期健檢 及早揪腎病跟人類一樣,罹患早期腎臟病的毛小孩症狀不明顯,飼主不容易發現寵物異常之處。PFI美國寵物食品協會提醒飼主,平時應多留意寵物身體狀況,讓寵物充足攝取水分,提供營養全面且均衡的寵物食品,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情。即使罹患腎臟病,在給予良好照顧下,還能維持生活品質。翁獸醫師也補充目前透過SDMA篩檢,能早期知道腎臟功能損失情況,及早準備。翁浚岳獸醫師強調,讓毛小孩多喝水有效預防寵物慢性腎臟疾病的關鍵。此外,飼主應該盡量避免讓貓狗吃人類餐桌食物,尤其洋芋片等高鹽食物,容易引起高血壓及腎臟病。
-
2020-04-24 寵物.寵物疾病
小心謹「腎」 貓奴不可不知七歲五徵兆
「熟齡貓主動多喝水、多尿尿是不是好事?」「七歲以上的貓咪是不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每天睡眠時間拉長或獨自躲藏休息是貓慢性腎臟病症狀?」「平常應不應該避免讓貓咪喝太多水造成腎臟負擔?」「貓腎臟病第幾期會出現體重減輕症狀?」貓腎臟健康知識檢定考連續五問,愛貓族你答對幾題了?飼養兩隻貓咪的Vivian,三年前就發現愛貓出現多喝水、多排尿等情況,但因為不了解這些都是慢性腎病的症狀,差點延誤貓咪的治療。像Vivian的飼主不少,台灣貓科醫學會近期針對全台640位貓咪飼主進行貓慢性腎病健康知識調查 ,結果發現,有九成貓飼主不清楚貓慢性腎臟病的症狀,也有68.8%飼主不知道,七歲之後的熟齡貓是慢性腎病的高危險群。獸醫師林政毅提醒飼主,貓慢性腎臟病是不可逆的疾病,但飼主若有正確知識並且定期帶貓咪健康檢查,就能及早發現、控制病情,讓貓咪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他也建議飼主可利用貓咪「七歲五徵兆量表」,協助規律紀錄、觀察貓咪生活習慣,遠離慢性腎臟病風險。根據台北市動保處與台灣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統計,2012至2014年間,貓慢性腎病連續三年位居家貓十大死因的前兩名。而貓慢性腎病有分先天與後天腎臟受損,病因複雜,老化是後天慢性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台灣貓科醫學會所提出的「貓腎臟健康知識檢定考」,高達九成飼主知識有待加強,例如被問到貓慢性腎病與飲水量是否相關,六成飼主誤以為「熟齡貓主動多喝水和多尿」是好事,但其實貓咪的舌頭因喝水功能比較笨拙,天性不喜歡喝水,因此突然變得喝很多水,排尿量也增加,飼主就應懷疑是否罹患慢性腎病,儘速就醫檢查。此外,每天睡眠時間拉長或獨自躲藏休息確實是貓慢性腎臟病的症狀,卻有65.3%的飼主不清楚;也有飼主不知道「體重減輕」是症狀,通常貓腎臟病第三期會出現此症狀,與脫水、食慾變差和流失蛋白質有關。調查還發現,68.8%的飼主不知道貓在7歲之後為慢性腎病的高風險族群,有些飼主還誤認為腎臟病與品種有關,或好發於六歲以下的貓。但林政毅獸醫師提醒,所有年齡的貓都可能罹患貓慢性腎病,每年都應做健康檢查,只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慢性腎病的比率會增高。他提醒,貓慢性腎病區分為四期,早期症狀不明顯,建議熟齡貓飼主養成至少每半年一次定期健檢,搭配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及量血壓,以便及早發現病情。此外,飼主可利用「七歲五徵兆量表」,留意貓咪有沒有疑似慢性腎病的五大徵兆,以便及早就醫檢查:1.喝水量顯著增多。2.尿量顯著增加,貓砂結塊變大、變多。3.活力變差,每天睡眠時間拉長。4.食欲減少,甚至不願吃平時愛吃的東西。5.體重無故明顯減少,一個月內減少5%,例如4公斤減輕至3.8公斤。萬一貓咪罹患慢性腎臟病,如果配合獸醫師治療和正確照護,可延緩病程惡化速度。但也要留意腎病貓咪的日常照護,貓咪尿量增多後容易脫水,應鼓勵貓咪多補充水分,改善脫水情況,可以多安排喝水地點或在水中加味,或給予富含水分的食物。除了調整飲食,還包括藥物治療。目前已有專為貓慢性腎病設計的口服液藥物,能調整腎臟内分泌系統,改善蛋白尿病和控制高血壓,改善慢性腎病貓的生活品質,而且藥水無藥味,簡單易餵,可減少飼主和貓咪吃藥的壓力,積極面對疾病。
-
2020-04-22 科別.泌尿腎臟
保養攝護腺別等老了才做! 4習慣從現在開始養成
根據統計,攝護腺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男性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各方面著手,以期能預防攝護腺肥大症,乃至攝護腺癌等相關疾病的發生。一定要從年輕時就要保養,否則等到發生時再處理,恐怕就來不及了,究竟該如何保養攝護腺呢?近年來,人口高齡化,攝護腺癌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認為,除了生活環境因素外,國人飲食習慣不良,也可能與攝護腺癌提早發生有直接的關係。舉例來說,日常飲食經常攝取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這類脂肪屬於飽和性脂肪酸,根據研究顯示,會誘使攝護腺癌的發生,例如豬、牛、羊等紅肉類,以及牛油、豬油等,都屬於高脂肪食物。另外,加工食品包括火腿、香腸、糕餅等,也都含有增加癌症發生的物質,而且通常愛吃肉、加工食品者,比較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容易造成飲食不均衡,不僅容易肥胖,更會增加罹癌的危險性。周宗翰建議,日常飲食最好營養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增加蔬果攝取量,能夠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幫助降低發生攝護腺癌的風險;若是罹患攝護腺癌的病患,日常飲食可以選擇雞肉、魚肉、海鮮、黃豆等食物,取代紅肉類。 同時也建議適量攝取含有鋅的食物,攝護腺液中含有高量的微量元素——鋅,臨床研究發現,患有攝護腺炎或攝護腺癌的患者,其體內的鋅含量明顯低於健康的人。所以,補充鋅有助於預防攝護腺方面的疾病,包括牡蠣、南瓜籽、蛋、全穀類或堅果類,皆含有豐富的鋅。含有鋅的食物之外,含硒的食物也不錯,硒能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而且還參與了攝護腺的新陳代謝作用,有助於抑制攝護腺腫瘤的生長。建議可多吃大蒜、洋蔥、綠色花椰菜、黃豆、黑豆等各式豆類,鮪魚、香菇、芝麻、全穀類等食物。屬於抗氧化劑的茄紅素,對於攝護腺疾病具有保健功效,可以減緩攝護腺肥大及預防攝護腺癌。茄紅素多存在於番茄及其相關製品、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中。另外,如黃豆等各種豆類中富含的大豆異黃酮,可抑制攝護腺組織增生,減緩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其他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的蔬果,都能抑制細胞氧化形成腫瘤病變,有預防癌症的效果。4大良方保養攝護腺 良方1:多喝水平時建議多喝水保養泌尿道,每天至少飲水1800~2400c.c.,切記不能憋尿,以免造成泌尿道感染,一天排尿8次為正常範圍內。因為水分過少、尿液濃度太高,都會增加對攝護腺的刺激,多喝水則可以稀釋尿液濃度;不過,若是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夜間要減少喝水量,以避免夜尿的發生。另外,每天應該正常排便,如果有便秘問題,也會對攝護腺造成壓迫。 良方2:私密處按摩洗澡時,蹲下來以溫水沖洗會陰部位,從陰囊根部、會陰到肛門口之間,之後再進行私密處按摩。按摩時,從陰囊部位先輕按壓睪丸,若是有些微的酸脹感,則要稍加使力揉散,直到微微發熱的感覺;接著,從腹股溝到會陰部,以打圈圈的方式按壓,將筋結或酸脹揉開,私密處按摩全程,最好以蹲姿進行,才更能感受會陰部的酸脹程度。穴位:會陰穴位置:二腿之間,約在前陰與肛門的中間,也是任督二脈的交會點。功效:經常按摩會陰穴,可以改善頻尿、尿急、小便不順等症狀,同時預防攝護腺發炎、攝護腺肥大。 良方3:溫熱水坐浴每天洗澡時或排便之後,可以進行溫熱水坐浴,時間大約10~20分鐘,有效舒緩肌肉與攝護腺的緊繃程度,進而減緩尿路症候群的症狀。利用活血化瘀中藥材坐浴,例如: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皮、丹參、山楂、沙草根、益母草、生蒲黃,更能改善攝護腺血液循環,達到消炎的效果。 良方4:服用通關丸散周宗翰說明,此方為通關丸的主要成分,中醫認為攝護腺肥大通常屬於濕熱在下焦,腎與膀胱的陰分被耗傷,導致氣化不行、小便不得出,因此,用黃柏、知母的苦寒,具有清熱燥濕而兼滋陰,更配少許肉桂,可以溫養命門真陽、蒸水化氣,小便自通。藥方:通關丸散材料:黃柏、知母各1兩,以及清華肉桂2錢。用法:磨粉每天服用一小匙即可。功效:專治小便不通。 避免利尿飲料和吃得太辣少喝有利尿作用的飲料,包括咖啡、可可、酒、茶葉、可樂等飲料,尤其是罹患攝護腺炎的年輕患者,更應該要節制。另外,也要少吃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會影響攝護腺分泌功能,應減少食用包括沙茶、芥末、辣椒、辛香料、辣咖哩、麻辣鍋等食物。 以形補形,補養攝護腺可行嗎?國人「以形補形」的觀念盛行,不少男性為了增加性能力而進補;其實,患有攝護腺疾病的患者,不應該胡亂進補,尤其坊間常認為的壯陽食物,例如腰子補腎、吃鞭壯陽等,含有豐富的荷爾蒙,不但會刺激攝護腺,更會讓攝護腺增大,甚至可能會誘發攝護腺癌。 一週一次性愛,有助保養攝護腺周宗翰強調,保養攝護腺不能縱慾,但也不能禁慾,否則攝護腺液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非常容易造成感染、沉積,還可能形成攝護腺結石。一般來說,一星期一次的性愛頻率,有助於保養攝護腺。 延伸閱讀: 泌尿問題不全是老化的錯! 這3原因都會讓攝護腺提早GG 攝護腺肥大切除就萬事OK? 如果你也這樣想恐害腎衰竭
-
2020-04-18 科別.消化系統
長期便秘會引口臭! 拚命刷牙不夠,還要做到4習慣
你也有便秘、放臭屁的困擾嗎?一名林姓女子,平常需喝優酪乳才容易解便,近期感到腹部悶脹竟然排出硬便伴鮮血,原以為是生理期,沒想到並不是,因為從這日開始,往後排便都伴有鮮血,因此開始疑懷自己有痔瘡,加上舌頭紅腫、長口瘡,同事還提醒她留意口中異味,至醫院求診後,才終於解決秘、口臭等困擾。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表示,中醫認為便血多屬胃中積熱或濕熱蘊結,一般因過食辛辣食物,導致熱積於胃,積熱上擾,會使口腔有口苦或口臭,若積熱向下則會影響腸胃消化吸收,嚴重者損傷腸胃的血管,血液隨大便而出而為便血,或是過度食用高熱量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導致消化功能失常,濕熱結於腸道,而導致便血。常見症狀有:便血鮮紅、大便黏膩或解便不淨、腹部悶脹、口乾苦、自覺身體濕熱沉重、舌苔黃厚膩等,在治療上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以及利化濕濁為原則。而痔瘡好發於中年男性,以45歲至65歲比例最高,目前認為是肛門周圍的結締組織、小血管以及平滑肌等纖維因為排便不易,解便時不斷反覆摩擦,牽扯周圍的襯墊所造成,常見的症狀有大便時間變長且較不易解出、解便時伴有鮮紅色的點滴狀出血、肛門口搔癢疼痛、肛門口自覺或有異物下墜感。另外,體重過重、平時沒有運動習慣、長時間久站久坐、懷孕婦女也是痔瘡的好發族群。不過,賴博政指出,若解便看到的血是暗紅色,並且排便習慣有改變、體重急遽下降,則建議儘速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需做切片檢查來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並不需要因為一兩次的血便而擔心罹患大腸癌。 賴博政提供「加加減減4招」,趕走長期便秘、口臭,還能預防痔瘡: 1、「增加」膳食纖維與飲水量多食用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的蔬果,如蘋果、芭樂、水梨、柳丁、橘子、香吉士。空心菜、地瓜葉、菠菜、韭菜、青椒、花椰菜、芹菜、筊白筍、芥蘭等,及補充適當的飲水量,能幫助通便潤腸,並進而改善口臭。 2、「增加」運動機會增加適量的運動量,尤其是活動下肢,增加骨盆腔血液循環。若是因工作而長時間久站或久坐者,可每半小時伸展一次,透過控制體重也可以降低痔瘡發生。 3、「減少」忍便的習慣有便意時強忍會造成便秘更嚴重,因為忍便而便秘的主要原因,就是糞便中的水分持續被大腸吸收,導致糞便變的乾硬,因此當下次便意來時,解便就更加困難。而在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摩可幫助排便,也可用清水沖洗和溫水坐浴的方式增加血液循環並避免因痔瘡產生的疼痛,不過,若能慢慢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會更好。 4、「減少」油炸辛辣飲食減少食用或盡量不食用含有辣椒、胡椒鹽、蔥、洋蔥、薑、米酒、大蒜調味的食物,及燒烤煙燻炸物、麻辣鍋、咖啡、酒等,而改以汆燙、水煮食物取代,能改善腸胃積熱、排便便秘的困難。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天天刷牙還是有口臭? 日常6原因都會造成你口氣差
-
2020-04-07 科別.消化系統
腎結石手術失敗婦人不以為意 復發後竟腰痛血尿
60歲的吳姓婦人數年前因腎結石到醫院做兩次體外震波碎石,手術皆失敗,結石還是存在,但因沒有其他症狀,吳婦不以為意,沒想到今年結石復發變大,不只腰痛難忍還出現血尿,經醫師施以「迷你腎臟鏡碎石手術」,結石只剩不到0.6公分,後續再以沒有侵入性的體外震波碎石手術處理,目前結石已完全清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羅敏誠表示,腎臟結石多半沒有症狀,結石一旦掉到輸尿管就會造成劇烈疼痛,若造成輸尿管阻塞就會產生腎臟積水,會有劇烈的腰痛、腹痛、血尿、噁心、嘔吐、冒冷汗等症狀,或導致泌尿感染,可能造成腎臟衰竭,甚至導致洗腎。羅敏誠說,針對石頭較大顆、位於低位腎盞、震波效果差,或是軟式輸尿管鏡難以抵達的腎結石,可嘗試接受「迷你腎臟鏡碎石手術」。不同於「兩階段」治療,放射科在術前一天或手術麻醉前,須先在病患身上放好導引管,隔天再由泌尿科醫師從導引管進入腎臟手術。「迷你腎臟鏡碎石手術」是採用一階段手術,先透過超音波定位進入腎臟找到腎結石位置,放置一個約半徑0.3公分的管鞘後,腎臟鏡進入把結石處理掉,比起傳統的標準腎臟鏡手術,傷口小且流血量不多,復元較快。羅敏誠也建議病患養成良好的飲水及排尿習慣,大約每天喝2至3公升的水,若天氣熱、發燒、運動後更應增加水分攝取,增加尿量來稀釋尿中容易結晶的成分,搭配均衡的飲食及規律的運動,才能有效地預防結石復發,跟結石說掰掰。
-
2020-03-29 科別.消化系統
她感染諾羅狂吐 4個室友也全被撂倒
一天晚上,小葵入睡前感到有些倦怠、噁心,原以為趕快入眠睡醒就會改善,不料夜半爬起來抱著馬桶嘔吐,吐到胃中沒有食物可吐還頻頻作嘔,隨後開始全身發冷、肌肉痠痛,熬到天亮才前往就醫。由於小葵沒有呼吸道症狀,只有突如其來以嘔吐為主的表現,因此醫師排除她罹患流感的可能性,研判較可能是感染諾羅病毒。經醫師問診,小葵回想可能的感染源還真不少,包括她發病當天午餐便當中的生菜沙拉或許沒有洗乾淨,兩天前跟朋友聚餐時並未使用公筷母匙,還有兩天前爬山時與山友共享包裝餅乾與水果時,可能在人人手抓食物的過程不慎沾染病毒。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諾羅病毒是一群可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人們可能食用到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接觸到受汙染的物體表面再觸碰自己的眼口鼻、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或者吸入到感染者嘔吐物、排泄物飛沫而罹病,「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要說高風險群,那就是不衛生的人」。諾羅病毒感染人體後通常會潛伏一到兩天,發病時,多數感染者先吐後拉,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等。不過這個疾病恢復快,林應然在臨床上通常會處方止吐藥,但不太開止瀉藥,以免帶有病毒的糞便無法排出而延誤病情;感染者清淡飲食、少量多餐以避免刺激腸道蠕動而加速腹瀉,同時注意少量多次地補充水分等,其症狀通常能在兩、三天內緩解。值得注意的是,諾羅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少至幾十隻病毒就有造成人體不適的威力,因此有極高風險演變成群聚感染。小葵的四名室友在她發病後,就陸續出現腸胃道症狀而就醫。有鑑於此,林應然說,感染者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與器物表面,酒精對於諾羅病毒無效。感染者於養病期間除應注意自身健康,同時須保持個人衛生,像是經常正確用肥皂洗手、在家吃飯須使用公筷母匙等,以避免將病毒帶給周遭人。由於目前並無預防諾羅病毒的疫苗,且諾羅病毒有多種型別病毒株,感染一種型別後並無法對其他型別產生完全的保護力,未來還是有可能再次染病,因此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仍須持續落實。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餐桌加隔板、車廂每2小時消毒 高鐵公開防疫新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台灣高鐵表示持續超前部署各項防疫措施,勸旅客全程配戴口罩,並停用占內生飲水台,每兩小時消毒車站一次。另在旅客常接觸的售票機、電梯入口等處安裝酒精噴霧器。高鐵表示也加強列車清潔,車廂都設有獨立空調系統,每班次列車抵達端點站進行折返清潔時,同步進行全車消毒。每日收班後,再次執行列車全面清潔消毒作業。高鐵也說,若發現疑似確診、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等高風險旅客時,除將立即通報鐵路警察外,也會立即針對該旅客乘坐列車執行深度清潔,將列車回送基地以機械噴霧消毒該車組、擦拭消毒餐桌扶手等旅客易接觸設備、更換該座位椅布、更換該車廂所有空氣濾網,積極維護旅客健康安全。高鐵第一線員工的防疫也加強,高鐵表示,組員簽到時需接受體溫測量,若額溫高過37.5度,即暫停組員勤務,並建議返家就醫。車勤人員也採分區休息用餐,並在餐桌加裝隔板,避免飛沫傳染。各運轉中心規劃各區人員動線,北、中、南組員各自有清楚的指標,引導至指定地點休息,避免組員交叉感染。高鐵也說,站務人員全面執行固定分組防疫班表,他們將所有站務人員分成固定三組,以一組早班、一組晚班、一組休假方式來輪班,各組之間不得調換班。更重要的是早晚班交接時,早班同仁離開後,晚班同仁才會上櫃。上下班的動線也會錯開,降低同仁間交叉感染風險。全體員工也暫停國外出差。
-
2020-03-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防疫大採購!「防災食物」準備4原則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國內累積確診達到100多例,防疫期間不宜在密閉的公共場所久待,許多人紛紛從外食改成買回家自己煮,甚至會多買一些糧食囤積於家中以備不時之需,導致各大超市、賣場湧現物資搶購潮。對於此現象,平日生活中若能多儲放一些「防災食物」,就能避免災時斷糧的危機;如何為自己或家人準備生活所需食物與飲水,是不可或缺的防災準備工作。本指引係依據內政部消防署,提供民眾準備防災食物時之參考。何為「防災食物」?「防災食物」為災害發生前預先在家中準備的食物,通常適合於常溫狀態下長時間保存,具營養價值;於災害發生時在家中避難生活時即可食用,提供身體攝取足夠所需的營養。防災食物要準備幾日份?在防災食物份量的準備上,先評估瞭解平常居家食物儲存狀況,家庭人數、營養均衡、個別喜好、慢性病或過敏禁忌,進而決定準備食物項目及數量。考量家中每位成員之需求及營養,以家庭為單位,最少準備「3日份以上」的防災食物,讓家人在災害來臨時也能安心、平安的度過。買回家後請確認各項食物保存期限,並於外包裝標示日期;於保存期限前食用完畢,並在下次購物補足食物品項。四個原則挑選防災食物:1.可以常溫保存的食物(最好可以保存半年以上)。2.方便攜帶的食品(有外包裝的食品)。3.最好可以不需加熱或加熱水即可食用的品項。4.符合家庭日常飲食習慣的品項。「飲用水」又該怎麼準備?飲用水是維持生命必需品,在發生災害後,停水、停電等情形時有所聞,做好居家飲用水儲備,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醫師建議,每個人每天至少需要攝取1公升的飲用水,但也應考量家庭成員不同的個別需求而增加。除了飲用水,加上料理食物所需用水,每人每日至少要準備3公升才足夠。飲用水應儲存在避免陽光直射、低室溫的地方,配合保存期限,適時的更換,並記得在購物時補足該有的儲備量。
-
2020-03-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為接武漢台人自願隔離14天 護理師賴碧蓮不嫌苦
助武漢台人回家的護理師賴碧蓮,自願在東航值勤,長時間穿防護衣、不敢飲水喉嚨痛,摘下口罩臉已變形,回台還得隔離。但成功執行任務,辛苦都值得,為30年護理生涯留下光榮印記。第二批武漢包機成功將361名滯留在中國湖北的台灣民眾帶回,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整個過程累的不僅他一人,還有包機上的醫護、機場的檢疫、消毒人員,檢疫所的人員都很辛苦。陳時中還分享,有一名在東方航空執勤的護理師,長時間戴著N95口罩,摘下口罩跟他合照時,因臉上被口罩壓花而嫌醜;他還安慰對方,「這是光榮的印記」。這名護理師就是任職於八里療養院的護理長賴碧蓮,有30餘年的護理工作經驗,也擅長心理衛生,且經歷過SARS,經驗豐富,自認可以用專業幫助台灣人,打從武漢包機行動籌備時,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醫護團。除了此次武漢包機,她也到日本橫濱接回鑽石公主號台灣人。賴碧蓮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不管是到日本或到武漢,醫護要做的事情都一樣,就是安全把人帶回來。但在日本跟武漢氣氛截然不同,日本比較友善;在武漢,醫護不被認可。她和另2名醫護只能以「旅客」身分搭上飛機,也不能主動向乘客宣導防範措施。「現場會遇到很多狀況,絕對無法意料,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賴碧蓮表示,在武漢感覺到壓力,也會很緊繃,擔心觸怒對方、踩到紅線,「這樣就沒有下一次的機會」,只能盡量協調對岸的要求,如不要主動發隔離衣給旅客,而是讓民眾自己主動拿。據了解,原先兩岸協商談好的條件是,台灣醫護可以協助華航包機的登機檢疫,要求乘客穿好隔離衣等裝備;但東航檢疫則歸對岸,台灣方的醫護不能介入,且認為所有乘客都已採檢陰性,沒有必要再穿隔離衣。雙方人員為了乘客要不要穿隔離衣,就對峙至少6小時。賴碧蓮說,等待包機起飛的7小時裡,最心疼的是在候機室等待的旅客們。因機場擔憂疫情擴散-而沒有空調,候機室氣溫僅攝氏5至6度,非常冷,很擔心年幼的孩子受凍、生病,或體力支撐不住,心情非常焦急。所幸隔離衣的問題順利解決,賴碧蓮說,有幾名旅客讓她印象深刻,有一名旅客主動來打招呼,一聽到他們是台灣來的醫護,就向其他旅客大聲宣傳:「這是台灣來的醫護人員,要陪我們一起回去。」也鼓勵所有乘客配合防護,讓事情更為順利。此外,賴碧蓮也說,看到旅客裡面,有一名媽媽帶著2名小孩,一個還不太會走,另一個抱在懷裡,他們在寒風中等著回家的身影,讓她很感動,「幸好我們有去,幸好有把他們帶回來。」到武漢的航程不過短短幾個小時,但醫護一行所受的折騰卻長達近20小時。賴碧蓮說,10日一早出發,他們上機前吃了牛肉麵,本來有醫護怕水分太多不想吃,但她有鑽石公主號的經驗,提醒他們「這可能是今天的最後一餐」,大家就光吃麵、不喝湯。在東航值勤的3名醫護抵達武漢後被要求必須先入境再出境,但武漢機場完全沒賣東西,他們趁還沒穿上防護衣前囫圇吞了華航的餐包,且一口水都不敢喝,喉嚨長時間又乾又痛。他們3人在10日晚上7時許穿上防護衣及尿布,又長時間候機站立,手也因包了手套而悶熱起水氣,直到11日清晨5時協助所有乘客下機,才得以脫下厚重的防護裝。賴碧蓮表示,最後協助乘客下機時,有些小朋友的隔離衣太長、拖在地上,醫護們幫忙重新調整、綁好,乘客們一一對醫護說「謝謝醫師」、「謝謝護理師」,讓他們很感動,「一切辛苦都值得」,若有機會也願再出下一趟任務。這一路旅程充滿險阻,據側面了解,對岸台辦堅持東航乘客不須穿隔離衣,軟硬兼施,希望台灣方面不要堅持,甚至也一度驚險,3名醫護可能「回不來」,被迫要滯留在武漢,所幸關關難過關關過。賴碧蓮表示,在武漢也曾有擔心的時候,如她長時間沒喝水,很怕脫水體溫太高,會在入境台灣時被發燒篩檢攔。「這一趟算是完美」,賴碧蓮表示,儘管檢疫沒有華航包機做的這麼確實,如乘客可以依風險高低安排座位;但至少已經比首架武漢包機來的好,對民眾安全更有保障。從事護理工作超過30年,賴碧蓮對工作有滿滿的愛與熱忱。在東航值勤者,回台都必須居家檢疫14天,賴碧蓮也不喊苦,反而自願到東航,減輕其他護理師回台後可能影響工作的壓力。賴碧蓮說,想到專業可以幫助人,就覺得應該奮不顧身,當飛機一落地時,心中充滿感動,做一件事情可以幫助這麼多人平安回家。她的家人未必行前就知道她的決定,但都願意支持她,在保護安全下,為台灣民眾站上前線。回到台灣後,陳時中來接機,賴碧蓮脫下口罩想合照,卻突然發現,臉早已因為口罩緊密壓合超過10小時而變形,留下深深的烙痕。但痕跡不醜,而是光榮象徵,為護理生涯增添光彩。
-
2020-03-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鑽石公主號剛落幕,又有至尊公主號!遊輪旅遊還能不能參加?醫師分析3大風險
之前鑽石公主號遊輪因新冠肺炎疫情佔據媒體好長一段時間的版面,統計鑽石公主號乘客人數高達3,700人,半數為日本人,其餘來自台灣、香港、美國、加拿大、英國等56的國家,其中台灣人佔了22位。截至2月26日,鑽石公主號確診累計達705例,令人毛骨悚然。遊輪旅遊隱含的危機像鑽石公主號事件這樣的旅遊方式,一群乘客集中在一個與外界隔離且封閉的遊輪上旅遊,究竟隱含了什麼危機?如果傳染病像這次武漢肺炎一樣在郵輪上突然爆發開來,在船上的旅客究竟該如何自保?種種疑問也讓我們開始關注遊輪的旅遊安全議題。整起鑽石公主號遊輪事件之所以爆發,關鍵導火線發生在其中一個香港80歲男性的旅客上。該旅客先是在今年1月17日搭機到東京,1月19日出現咳嗽症狀,但仍於1月20日在日本橫濱登上鑽石公主號遊輪,乘船期間並未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自由自在地在船上使用各種公共設備,舉凡在餐廳用餐、洗三溫暖等等,並於1月25日在香港下船,6天後因發燒就醫,2月1日確診罹患武漢肺炎。遊輪旅遊潛藏的各種危機●首先,旅客食衣住行育樂都在同一艘封閉的船上疾病很容易因為透過接觸、飛沫、空氣等媒介傳染。根據目前的研究顯示,儘管武漢肺炎尚無出現空氣傳染為媒介的證據,遊輪使用的中央空調等設備也將成為其他空氣傳播疾病隱形的殺手,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肺結核、麻疹、百日咳等。●其次,供應食物、飲水的餐廳,大眾使用公共澡堂的衛浴、廁所等成為了疾病的溫床倘若患有傳染疾病的旅客在使用自助餐、桌菜的時候未使用公筷母匙、打噴嚏時不慎將飛沫噴灑在菜餚上,其他健康的遊客也可能因此感染。健康的旅客在使用公共澡堂、廁所後,若未徹底洗手就吃東西或是揉眼睛都也可能因而感染特殊傳染性疾病,其中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可以藉由糞口傳染的A型肝炎、諾羅病毒、腸病毒、以及這次的武漢肺炎。●再者,在出發之前,遊輪公司不可能知道所有患者目前的健康狀況如詳細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以及群聚史,哪位旅客可能成為這艘封閉遊輪的潛在感染源或是發生緊急醫療事件的不定時炸彈。在遊輪上的茫茫人海中,每一位旅客會在哪一個公共場所出現,接觸到其他的旅客也無法清楚掌握。就防疫的角度很難做到傳染源的圍堵。另外,倘若有遊客出現急性心肌梗塞、中風、主動脈剝離等需要急救的醫療事件,病患身處航行在海上的遊輪又將如何及時地獲得適當的醫療處置?參加遊輪旅注意4點最後,如果看完以上種種遊輪旅遊所潛埋的重重風險,我們仍嚮往參加遊輪旅遊應該注意什麼事情,以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呢?●在出發前我們須評估目前健康的狀況,包含是否有潛在疾病,也就是在旅途當中可能有不定時炸彈的情形,例如:免疫低下、痙攣疾病、未獲控制精神疾病、不穩定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等等。●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是否準備齊全,常規藥物的劑量是否已使用平穩,是否有需要特殊儲藏條件的藥物,例如:胰島素。●近期是否接受重大手術,仍處於高風險的術後狀態。●是否已接種常見疾病的疫苗。如果對旅遊醫學比較不清楚的旅客,建議可以到各大醫院家庭醫學科的旅遊醫學特別門診,進行旅遊前的健康諮詢、疫苗注射的建議以及服務,將各種潛在的健康風險降到最低。報名之前,我們應該仔細了解遊輪公司是否提供緊急醫療服務、遊輪上的公共衛生條件、清潔措施是否齊備。藉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網站搜尋最近有否有特殊大流行的疾病,並與遊輪公司了解此次旅客的國籍組成以及該國家盛行的傳染病。在遊輪上觀光的同時,我們應儘量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封閉空間,勤洗手,飲食及接觸口鼻前皆須徹底清潔手部。儘量避免使用大眾澡堂以及公共廁所。各種不同的旅遊形態本身就存在著各種不同面向的風險,我們在開心出遊之前,必須評估過自己可承受的健康風險到什麼程度,是否已經準備好各種應變方案,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玩得儘量,開開心心地出門,平平安安地回家。
-
2020-03-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戴口罩、勤洗手只是基本功!醫師教你從4大方面強化自身防禦力
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數量上升,近期研究顯示,病人臨床症狀表現愈來愈多樣化,發燒不再是罹病初期的必然病徵,僅佔研究病患的43.1%,咳嗽、喉嚨痛……等感冒常見症狀的發生比例則逐漸增加。疫情發展至今,單從症狀愈來愈難判斷是感冒還是新冠肺炎,既然辨別敵人不易,強化自身「防禦力」成了當前對抗肺炎的最佳策略。增強「防禦力」可分為內外兩部分。外部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戴口罩」與「勤洗手」,將口罩正確的帶好帶滿,並掌握洗手5時機,這只能算是防疫的基本功。進階一點,請注意現代人每天都會接觸的手機、電腦,因為病毒在這些光滑的科技產品上,能存留更長的時間,因此使用後也應該好好洗手,甚至用75%酒精定期消毒這些日常用品。強化自身免疫系統,則是提升內部防禦力的不二法則,以下從功能醫學的角度,教大家透過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保持愉悅等習慣,從日常生活做好自身的防疫工作。均衡飲食1. 足量的熱量攝取,均衡的營養素分配(醣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均須攝取)2. 攝取足量的蛋白質,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3. 適度的飲水4. 減少加工製品及含糖製品的使用5. 調節吃飯速度,喚醒腦中的飽食中樞,避免過量飲食6. 必要時,諮詢功能醫學醫師,輔以營養補充品,讓生理機轉更順暢充足睡眠1. 固定生活作息,睡前少用3C相關產品2. 睡眠品質較睡眠時間長短更為重要3. 若有睡眠障礙,勿自行購買安眠藥或是抗焦慮藥物,應先就診,釐清病因適度運動1. 運動前應熱身,且強度需當下身體狀態調整2. 稍微流汗可讓身體維持良好生理機能3. 訓練核心肌群,維持身體中軸恆定愉悅心情1. 大笑有助於腦部功能2. 多吃含色胺酸的食物,維持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
-
2020-03-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4大壞習慣削弱你的免疫力 專家教8招改善
疫情嚴峻,四周似乎危機四伏,即使我們身體裡有內建的防禦措施 – 免疫系統,但難保在這困難重重的時間點,病毒、細菌會不會乘虛而入,突破警戒線?想要拉高身體自我防衛的層級,大家開始想:「是不是有什麼辦法能提高免疫力呢?」美妝店、免稅店、大賣場裡,一定有許多健康食品,甚至貨架上還不乏宣稱有增強免疫力功效的商品,然而這些說法模糊,又無法用科學方法驗證商品,吃了是好,還是反而傷身呢? 首先體內的免疫力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架構,需要的是平衡與協調,不是僅只有某一樣項目強就是好就是棒。記得,免疫系統裡有多種不同功能的細胞,我們該增強哪一種細胞,增強到數目多少呢?還有,增加了免疫細胞的數目,就等於增強細胞的能力了嗎?這些事情都比我們能想像的還要複雜,答案目前都沒有清楚的科學證據能解答。年紀、運動、飲食、和睡眠的內容,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力。年紀愈大,我們的胸腺萎縮,骨髓功能變得較沒效率,免疫系統的整體能力逐步變差。愈來愈容易感染,甚至會較容易發展出癌細胞。那麼,究竟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增強免疫力呢?首先,你可以改善這幾個壞習慣!◆ 不吃蔬果生活在台灣,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營養過剩,不過如果從一些微量營養素的角度來看,卻有民眾並沒有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或礦物質。不少動物研究發現,不管是缺乏鋅,鐵,銅,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B6,或維生素C等,都可能會改變動物的免疫反應。不過缺乏單一微量元素對整體的免疫系統,會影響到什麼程度呢?目前研究結果還沒有帶來實際的定論,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注意的事情是,務必檢視自己飲食的內容。假使自己是個很挑食,幾乎不吃蔬菜水果的肉食主義者,或是常常吃的少,吃的太固定,菜單不變,都可能會缺乏身體必須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最好還是要採取地中海飲食法,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喔。自行從真實食物中攝取到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會比僅靠補充綜合維他命好,天然的最好喔。◆ 不運動假使一個人本來沒有運動習慣,剛開始運動的前幾天他可能覺得比較疲憊,但持之以恆後,變成一個保持運動習慣的人後,他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精神變好了,也比較不會有一些小病痛或不舒服症狀。運動能改善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同時也讓人睡的更好,在在都能增進免疫力。不過,也不要突然之間變成健身狂。規律運動能增進免疫力,但過度健身反而會帶來反效果喔。◆ 不休息睡覺你過去可能就曾經發現,自己如果變得很忙,需要趕工、加班時,連續熬夜睡太少幾天後,就容易有些感冒症狀。其實沒睡飽,或睡眠品質不夠好,對身體而言是個明確的壓力,還會容易導致發炎。所以對成人來說,還是盡量睡到7到8個小時吧!另外一個會搞差身體的狀況就是壓力太大,壓力這件事情是很難量化的,每個人對同樣事情的反應也不同。當走在冰天雪地中,甲可能為了美景而感動,心情超好,但乙可能覺得太冷而壓力很大心情很差。另外,會影響身體狀況的,常常是慢性的壓力來源,像是與家人、伴侶、朋友、或同事之間的關係不良,就容易長期影響免疫狀況。所以要理解到這些壓力帶來的身體傷害,試著靠改變行為、做瑜珈、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走出這些慢性壓力,或在壓力中獲得休息。◆ 抽菸這個幾乎可以說是醫師說到不想再說了的主題,但抽菸真的是百害無一利,當然也包括了會降低免疫力,所以,想提振自己的免疫力者,請別抽菸,有抽菸習慣者還是趕快戒菸吧。改變了以上的壞習慣,我們再來正向版。健康生活的準則以下是幾個健康生活的準則,跟著做,身體功能才會好,免疫力才不打折。● 飲食中含有大量蔬果● 規律運動● 維持健康體重● 若有飲酒習慣,節制一點,不要過量了● 睡眠足夠● 養成好習慣,平時多洗手,食物和飲水都煮熟、加熱後再進食。● 減少壓力● 該打的疫苗記得打。超過六十五歲的話,務必記得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疫苗能明顯降低因這些感染而引發的病症與死亡。還沒接種流感疫苗的趕快啊!原文:想提高免疫力,先改正幾個壞習慣!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2-28 新聞.健康知識+
有時身體洗太乾淨反易染病!真正該清潔的是這些部位
愛乾淨、講衛生一直被認為是好習慣,很多人平時就喜歡頻繁地去清潔身體,每天掏耳朵、摳鼻子,一天洗三四次臉,刷三四次牙……可你知道嗎?有時候,你所謂的“愛乾淨”,反而可能成為疾病誘因,甚至讓疾病反反覆覆,久治不愈!常掏耳朵易誘發炎症;常摳鼻子會破壞鼻腔內的黏膜;常洗臉會讓皮膚角質層變薄,變成敏感性肌膚 ……由此可見,有些地方真沒必要太乾淨,保持正常清潔即可!尤其是以下三處,更得注意!一、摳肚臍,傷內臟很多人的肚臍眼中都会有黑黑的“泥”,有的還可能有點異味,因而不少人習惯每天清洗,更有甚者直接上手摳。肚臍眼的泥是灰塵堆積久了,同時也是皮膚新陳代謝過程中,死亡脫落的表皮細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污物等。再加上肚臍眼深受細菌的“喜歡”,因此,清洗是必要的,但是過度清洗,或隨便清洗,則可能釀成嚴重後果!1、刺激內臟肚臍眼對內臟的神經反射依舊存在。清洗不當會對腹腔內的內臟(主要是小腸)造成刺激,引起消化系統的不適,比如肚子疼。2、導致發炎或感染肚臍眼的肌肉組織非常薄,又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經常摳肚臍眼或是操作不當引起破皮,輕者會引起臍炎,局部出現膿性分泌物,有發紅、發臭症狀;重者引起消化道不適,感染擴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膿腫,或是腹膜炎甚至敗血症。3、健康“晴雨表”中醫將肚臍眼稱之為“神闕”,其被認為是能量供應站,掌管著祛病強健、養生延年以及健脾胃等功效。肚臍的“泥”並非全無好處,其能保持肚臍溫度,避免熱量散發過快,損傷胃腸功能,因而一般每月清理一次即可。清理方法:可以用棉籤蘸一點身體乳或橄欖油塗在肚臍內,待污垢軟化後,再用蘸了水的棉籤輕輕擦拭乾淨、再擦乾即可。二、清腸毒、排宿便可能損傷免疫系統“清腸排宿便,排出毒素、美容養顏更健康”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因而很多人盲目選擇吃一些清腸茶等。但小編今天想要告訴你,在現代醫學上,根本就不存在宿便這個概念,腸道內也沒有毒素的存在!而且,腸道如果被清理得太乾淨,或許還會影響健康。1、影響消化功能一些清腸茶中可能含有瀉藥成分,如番瀉葉、大黃、蘆薈等,不僅會對腸道產生強烈刺激,影響其消化、吸收、排泄功能,還可能導致機體營養吸收障礙,誘發脫水,甚至昏厥。2、降低免疫力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其健康程度會直接影響人體免疫力!長期使用含中西藥成分的清腸道排毒類產品,對腸道所形成的刺激作用會使腸道內微生態失衡,內環境趨於惡性循環,人體免疫力也隨之受影響。專家提醒:好腸道不是洗出來的,一兩天沒排便也很正常,若平常大便偏乾、排便困難、需要潤腸通便的人,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要低於2000毫升;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比例,如有需要,也可求助醫生。三、盲目用洗液,洗出婦科病由於女性的私處構造比較特殊,透氣性和通風性不太好,容易滋生細菌,因而不少女性認為“洗洗更健康”,即私處一定要時常清洗、殺菌,這樣才能防止炎症和感染,避免瘙癢等不適。然而有研究表明,經常使用陰道洗液的女性比不使用的女性,患盆腔感染的機率增加75 %!此外還有以下三大危害:1、破壞陰道菌群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存在各種微生物,其中像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可以將陰道細胞內的糖原分解成乳酸,使陰道維持一定的酸度,從而限制致病菌繁殖。而經常用抗菌劑、清洗劑等清洗,往往在把有害細菌沖洗出陰道的同時,連帶把一些有益菌也殺死了,打破了原有的酸鹼平衡狀態,失去防疫能力,陰道也就無法實現自我保護,更易得婦科疾病!2、傷害皮膚私處的皮膚十分嬌嫩,如果頻繁過度清潔,容易加速養潤因子的流失,失去天然的保護屏障,導致私處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專家提醒: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陰即可,保持衛生乾燥,尤其是性生活前後要清洗;在沒有疾病或炎症時,不要使用任何洗液;若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在醫生的建議下酌情使用。有些地方不宜太乾淨,而有些應該多關注的地方,反而很多人都忽略了,污垢、廢棄物等正在悄悄堆積,影響機體正常運行。四、洗澡不洗腋下和腳趾,藏污納垢1、搓洗腋下,增強免疫,寬胸理氣腋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鮮少觸碰到的部位,洗澡時也很容易忽視,但是腋下汗腺發達,很容易產生臭味,也是細菌喜歡寄居的部位之一,因此應該認真清洗。另外,從西醫角度來說,腋下不僅分佈了汗腺,還有很多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經常搓洗腋窩,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血液供應,增強免疫力。從中醫理論上來看,腋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 極泉穴,輔以針灸、按摩,有寬胸寧神的效果。經常搓洗腋窩,還能輔助改善肋間神經痛、肩周炎等。2、搓洗腳趾,養肝明目除了腋下,腳趾也是容易忽視的地方。但是,相對而言腳趾更容易藏污納垢,特別是指縫、指甲處;另外,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經絡分佈又比較密集。如肝經就起於大腳趾,而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五、血管堵塞,堵哪病哪正常情況下,血管富有彈性且血流暢通無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從25歲開始血管就會逐漸出現老化,再加上飲食油膩、久坐不動、熬夜等不良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加速血管衰老,血液中的脂質、代謝物等也會增多,易造成血液粘稠,甚至形成血栓。血栓掉落就有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堵塞大腦,易造成缺血性腦卒中;堵塞心血管,易造成心肌梗死;堵塞腿部血管,易造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那麼,如何更好地讓血管保持“乾淨”狀態呢?除了均衡飲食、科學鍛煉外,也要控制脂肪來源。控制脂肪來源血脂既可以在人體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稱為內源性血脂;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入吸收,進入血液變成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正常情況下,內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人體血脂代謝平衡。當從食物中攝入的多了,自身合成的就會減少,反之亦然。因此想要降低血脂水平,應堅持低糖、低熱量、低膽固醇、高纖維的飲食原則。六、肺太髒影響呼吸,壽命短肺主呼吸,而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病毒、細菌、空氣中的微顆粒等就會趁虛而入。不過,肺有自我防禦系統——在上呼吸道,吸進人體的絕大多數顆粒物質都被鼻腔、氣管中的纖毛、黏液吸附;到達咽部的顆粒則會被吞嚥或者咳出;而進入肺泡的,有些則會被巨噬細胞吞噬成為塵細胞,並被運至細支氣管,通過纖毛運動,經呼吸道隨痰排出體外。但當吸入的致病因子過多或作用過強,亦或是肺的防禦功能降低時,有害物質侵入內部,就會逐漸造成一些慢性損傷,誘發疾病。像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攻擊的靶器官就是肺!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遠離香煙、廚房油煙、汽車尾氣、霧霾、灰塵等;另一方面還要經常清理肺部,並幫助提高其自淨能力!健肺呼吸操研究發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有利於肺的健康。平時可以適當運動,或練習腹式呼吸,起到健肺的作用。健肺呼吸法:深呼吸後,將嘴唇噘成魚嘴狀,均勻緩慢地吐氣,呼氣時間宜長於吸氣時間。每次可練習5分鐘左右。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微博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之所以哭 因不知要待多久」… 武漢醫護投書醫學期刊向全球求救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本報系聯合報報導,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24日發表,在武漢抗疫前線的中國醫務人員向全球發出醫療支援請求,「我們之所以哭泣,可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要在這裡待多久,而且我們都知道,自己身為醫務人員,是COVID-19(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最高的人群」、「請你們來到中國,幫助我們抗擊疫情。」中國醫學知識分享網站「丁香園」論壇轉載並翻譯這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虎撲、知乎等各大平台轉貼引發熱烈討論,不過,文章隨即遭到封鎖。據「丁香園」轉載文章,投書的是廣東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他們自1月24日到武漢支援至今。文中表示,武漢的條件和環境比想像中更加困難和極端。防護物資,如N95醫用口罩、面罩、護目鏡、防護服、手套等都嚴重短缺。投書指出,「護目鏡是塑膠材質的,需要反覆進行清洗、消毒,現在它們已經越來越模糊,讓我們的視野有點看不清了」、「許多同事的手上都長了皮疹,由於需要長時間佩戴N95口罩和穿戴多層防護設備,一些護士的耳朵和額頭上都長了壓瘡。」並透露,因為進入隔離病房前兩小時就會盡量避免進食和飲水,「一些護士的嘴唇上起了水泡,還有的護士因為低血糖和缺氧而暈倒。」另外,由於戴口罩,與患者溝通時必須得扯著嗓子喊,對方才能聽清。佩戴四層防護手套讓操作變得十分笨拙,甚至不聽使喚,連醫療設備的包裝袋都打不開,更不用說給患者打針。投書說,即使是經驗再豐富的護士,也還是會哭泣。「我們之所以哭泣,可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要在這裡待多久,而且我們都知道,自己身為醫務人員,是COVID-19感染風險最高的人群。」文中呼籲,「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明。我們在此向全球的醫務工作者請求醫療支援,請你們來到中國,幫助我們抗擊疫情。」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湖北仙桃醫生劉文雄13日在家中猝死,未獲工傷認定,此前一直戰鬥在防疫一線。仙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26日表示,目前該局領導正在商議此事,目前未有商討結果,如有新的認定結果會向社會公布。該局負責疫情防控期間工傷認定的人員表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是符合規定的。據報導,仙桃市三伏潭鎮衛生院醫生劉文雄13日在家中突發疾病並暈厥,後搶救無效死亡,診斷死亡原因為「急性心肌梗死」。仙桃市人社局出具的「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稱,不予認定或者視同為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