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飲水
共找到
430
筆 文章
-
-
2020-09-10 養生.聰明飲食
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從過去研究中早已發現鉛對心血管等系統有不良影響,起近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然環境因素於其中的角色在過去少有研究闡明。鉛暴露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 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與恩主公醫院林建宇副院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過去兩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也有密切的正相關。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 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如將鉛物質或食物吃下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有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鉛負面影響身體生理系統 避免鉛暴露生活有對策鉛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鉛幾乎負面影響了我們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之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為防堵鉛暴露,蘇大成建議,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在烹煮蔬菜前徹底浸洗,尤其是葉菜,可減少蔬菜表面上含鉛的塵垢及泥土。目前水龍頭國家標準CNS 8088規定「飲水用」水龍頭之鉛含量需
-
2020-09-08 新聞.健康知識+
支持筋膜自我修復和生長 專家教你怎麼吃有益筋膜健康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筋膜放鬆修復全書》,作者阿曼達.奧斯華】建立有益筋膜的飲食方式這不是一本討論營養學的書,我也不打算提供一份有益筋膜的健康飲食計畫。在這裡,我只是想要簡要地談一談,你的飲食會如何影響筋膜。我們都知道,筋膜是由蛋白質和水組成,而這些物質進入我們體內的第一步,當然就是透過「飲食」的途徑。水,無所不在!很多人都寫過關於水的文章,或許有點太多了。再者,政府對這方面的建議也不斷隨著時間變動,所以現在有許多人不清楚到底該怎麼喝水,又該喝多少水,也是情有可原。雖然我們有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喝下過多的水,但絕大多數時候,我們每個人其實都一直處於飲水量過少的狀態。從筋膜的觀點來看,如果你有慢性疼痛的問題,你的筋膜就會有沾黏的問題。如果筋膜沾黏,它就會缺水;而當筋膜缺水時,全身也會缺水。我們全身的含水量只要下降2%,就會影響到所有身體系統的表現。大部分有慢性疼痛問題的人,身體也長期處於缺水狀態。筋膜沾黏和缺水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惡性循環。有時候是始於缺水,缺水的筋膜稠度和黏性都會變高,之後它們就會沾黏在一起;有時候則是始於受損導致的筋膜沾黏,它會使筋膜水分被擠出,有點像是把海綿裡的水分用力擠出,這個過程會導致筋膜緊繃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如果你想要使筋膜重新恢復含水量,請在執行自助活動、伸展和運動之際,別忘記一天喝足一.五到二公升的水。水是保有筋膜流動性的必備液體,任何含有咖啡因的液體,例如咖啡或茶,它們都會利尿,只會加重你缺水的狀況,酒精也是。任何含有精製糖的飲品,例如汽水,也都會讓你的組織缺水。健怡飲料並沒有比含糖飲料來得好,因為那些取代糖分的化學物質,會對身體造成毒害,有可能導致其他的健康問題。所以,水真的很重要。不論是自來水、瓶裝水、過濾水、蒸餾水或氣泡水都很好,也可以現榨一些萊姆或檸檬汁,加到水中提味。或者,你也可以運用一些草本茶取代部分的飲水。如果你不相信我說的話,不妨先搭配筋膜放鬆運動嘗試十天的時間。一開始你的尿量可能會變很多,這是因為缺水的組織還無法吸收你喝入體內的所有水分。然而,隨著你的筋膜伸展和放鬆的程度越來越好,你的組織吸收水分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好。這個情況發生時,你也會開始覺得整個人輕鬆起來,因為它會讓你的疲憊感降低,變得更有活力。你的身體會更有效率地排除體內的毒素,並且更自在、流暢地運轉、活動。吃進筋膜所需要的養分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筋膜在自我修復和生長時,也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持。雖然蛋白質是建構筋膜的主體,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的能量,來幫助身體活動筋膜。倘若我們無法從均衡的飲食中獲取這些養分,我們就不可能擁有健康的筋膜。若想透過健康的飲食支持筋膜的健康,英國國民保健署提供的飲食指南,是一個不錯的參考(編按:在網路上搜尋,也有許多有益筋膜的飲食建議,讀者可依需求參考)。以澱粉類碳水化合物當作主食馬鈴薯、麵包、米飯、麵食和麥穀片等澱粉類食物,本身其實並不會讓人特別容易發胖;它們之所以變得讓人容易發胖,是因為我們在它們身上加了油。選擇全穀類和帶皮的馬鈴薯,它們的纖維素含量比較高。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在餐點中的比重,應該占三分之一。攝取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飲食指南建議,我們一天要吃五份的蔬果。只是食用它們的時候切記,盡可能以健康的方式料理,不要添加鮮奶油或奶油等食材。攝取富含油脂的魚魚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並且富含維持筋膜良好運作狀態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減少飽和脂肪、加工糖類和鹽的攝取量飽和脂肪會阻塞我們的血管,加工糖類是甜蜜的毒藥,而鹽則會升高我們的血壓。因此,你最好適量攝取這些東西,一旦過量,它們都會對筋膜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大部分的包裝食品都含有這三種成分,就算是那些看似健康的食品也不例外。基本上,請盡可能讓你的飲食保持天然,用新鮮食材做飯。因為任何一種包裝食品,都經過某種程度的加工,所以最好不要太常攝取這類食品。飲食、呼吸對筋膜健康的重要性本章中的所有建議,都緊扣著我們先前提過的筋膜解剖學概念,而且都能夠有效提升筋膜的健康狀態。
-
2020-09-06 新聞.健康知識+
沒多吃、有運動 為何無故暴肥?專家告訴你可能的原因
進入中年,體重常難以控制往上爬升,畢竟無法像年輕時活動力旺盛,加上荷爾蒙改變、新陳代謝降低,體重增加是必然。但如果在飲食、運動與作息都正常下,無故體重暴增、難以控制,就要懷疑是否有某些疾病或問題,正影響你的身體。美國內科醫師醫學博士Melina Jampolis說,以下是幾個可能導致暴肥的原因,一旦懷疑體重暴增不單純,請速就醫。甲狀腺機能低下當一名年輕女性走進診間,表示自己不明原因暴肥時,通常醫師第一個檢測的部位,會是甲狀腺。甲狀腺腺體負責分泌調節新陳代謝的激素,如果功能不足,新陳代謝下降,就會導致體重增加。Jampolis博士說,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女性,通常還有容易疲勞、皮膚乾燥、脫髮、聲音嘶啞或便祕問題。可以透過血液檢查了解甲狀腺狀況。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研究顯示,多達五分之一的女性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這是一種內分泌失調,體內的雌激素和睪丸激素失去平衡,引發一連串不適症狀,如偏頭痛或臉部毛髮生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還會破壞人體使用胰島素的方式,導致腹部脂肪累積、體重增加。憂鬱或焦慮當人承受壓力時,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和皮質醇,促使身體累積能量和儲存脂肪。現代人整日坐在辦公桌前承受各種壓力,皮質醇長時間處於升高狀態,缺乏運動之下,體重自然會上升。失眠睡眠不足會使飢餓激素升高,這是一種提醒「該吃飯了」的激素;同時也會降低瘦素,它是表達「我吃飽了」的激素。很明顯地,睡眠時間過短,讓兩種激素失去平衡,人體常常處於飢餓不飽足的狀態,體重自然上升。只是少睡一小時沒關係嗎?2018年刊載在《睡眠》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多睡一小時的人,比少睡一小時的人減少更多脂肪,睡得愈少的人減得愈少,即便他們在研究中攝取的卡路里相同。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CO腸道依賴好菌發揮良好功能,同時也有壞菌存在,當好壞平衡消失,腸道菌叢會過度生長,引發額外的氣體,伴隨腹脹、腹痛、腹瀉,還有體重增加。圍停經期Perimenopause也有人稱之「環更年期」,指的是停經的過度期,此時雌激素不穩定,可能造成體重增加。其他徵兆包括經期不規則、潮熱、情緒波動和性欲改變。藥物服用某些藥物,可能導致體重增加。抗憂鬱藥物常見的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SRI),可能影響大腦食欲中樞。另外,降血壓藥物乙型阻斷劑(β- blockers)會減緩新陳代謝,某些類固醇會增加食欲。甚至像抗組織胺這類藥物,都可能破壞大腦中有助調節食欲的酶,引起明顯的體重增加。脫水佛羅里達健康大學營養師Kristen Neilan說,多數人飲水量不足,因為很多人會把「口渴」和「飢餓」的感覺搞混。疲倦和頭昏眼花都是輕微脫水的跡象,也很像肚子餓時的症狀。此外,充足的水分能增強粒線體功能,進而增加新陳代謝。沒有充足的水分,細胞無法快速有效完成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任務。卵巢癌在少數狀況下,腹部膨脹可能與卵巢腫瘤有關。女性在更年期後更可能被診斷出卵巢癌,但每個年齡層的女性都該注意相關症狀,例如很快就感到飽脹、下腹疼痛、膀胱有壓力,如果腹脹持續存在就需特別留意,尤其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與不良飲食、久坐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飲食習慣引起的胰島素阻抗有關。這些不良習慣本身就會引起體重增加,且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水平較高,常導致腹部肥胖。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雜誌
-
2020-09-06 新聞.生命智慧
患不治症被拒安樂死 法男直播死亡過程
法國57歲男子柯克(Alain Cocq)罹患罕見絕症,寫信要求總統馬克宏批准他安樂死被拒之後,宣布從5日凌晨起停止進食、飲水和一切治療,從5日上午起直播自己的死亡過程,預計會在4-5天內死去。柯克4日晚間貼出影片,說已經吃了最後一餐,又說:「解脫之路開始了,相信我,我很快樂。我已經做了決定,我很平靜。」他還貼了一張自己在法國東部第戎市自家病床上的照片。他曾寫信給馬克宏,要求讓他接受一種鎮靜劑,平靜地結束生命,但馬克宏回信說,法國現行法律不容許這麼做。馬克宏說:「由於我並不凌駕於法律之上,因此不能答應你的要求。我不能要求任何人超越我們現時的法律架構。你希望有人協助結束你的生命,但我國現在不容許這樣做。」馬克宏在信末附上一行手寫字:「我個人支持你,而且深深尊重你。」柯克把馬克宏的回信貼在自己的臉書上。柯克罹患退化性疾病長達34年,無法進食,靠點滴補充營養,消化系統連接到人工造口(人工肛門),腦部有動脈瘤,他若不吃藥就會抽搐。他曾說,一直覺得痛。柯克希望藉自己的遭遇,讓多些人關注臨終病人的處境和願望,也希望能促使法國終有一天制訂法例,容許安樂死。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04 科別.泌尿腎臟
健康橘/腎結石也找上年輕人 多喝水可預防
根據研究,國內平均每10人有1人有結石問題,男性又比女性高出2至3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嘉宏指出,過去較常出現在40歲以上者,但近年有愈來愈多年輕人也有腎結石困擾,除了透過4指標自我檢查外,也能利用3種方式清除腎結石。至於如何預防,每天攝取足夠水分是不二法則。結石較常見的是輸尿管結石,約占75%至85%,其次為腎結石,約占15%,年輕人則因4種壞習慣,包含不吃早餐、缺乏飲水及運動、飲食不當、夜生活過度成為腎結石高危險群。陳嘉宏表示,腎臟有結石生成時,若石頭不動,通常不會有任何不適,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做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若病患有疼痛感、反覆感染、持續變大、影響腎功能等4種情況,就要積極處理。陳嘉宏表示,目前清除腎結石最常使用有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腎造瘻取石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等3種方式,各有優缺點。陳嘉宏分析,體外震波碎石術是使用X光或超音波定位,再以體外震波打碎,優點是非侵入性治療,門診就可施作,缺點是無法處理超過2公分、太硬的結石等。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又稱「鑽洞取石」,從後腰打洞放入導管,經導管使用超音波或雷射擊碎結石,再用取石鉗夾出碎石。優點是可處理2公分以上較大結石,清除也較徹底,缺點是會留傷口,且術後疼痛感強烈、恢復期長,要住院約5至7天。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則為近10年發展出的方法,主要處理2公分上下的結石,針對體外震波不易定位的結石也能擊碎,若同時有好幾顆結石甚至是兩側腎臟結石,都可一併處理。優點是沒傷口、恢復快,住院3天可出院,缺點為器械精密,需部分負擔,有輸尿管狹窄問題、無法全身麻醉、心肺功能不佳的人不適合。
-
2020-09-03 新聞.健康知識+
傳統的飲水機正在改變!疫情下如何保障飲用水安全?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美國市場調查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預估,從2019年至2025年,飲水機市場規模將以年複合成長率7.7%的速度增長。包括新冠肺炎、客製化需求、塑膠污染、飲用水的安全都使得飲水機的市場開始快速成長。你平時喝水都依賴便利商店買的礦泉水,還是飲水機?我們平常飲用的瓶裝水、瓶裝飲料的包裝是使用大量的塑膠所製成,但這些都是屬於一次性的塑膠製品,其實對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隨著人們對於塑膠污染議題的重視,飲水機的需求也開始增加,2019年12月,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以及綠色和平組織更敦促英國的超市要安裝飲水機以取代一次性塑膠瓶。英國各城市也正在著手解決缺乏公用飲水機的問題,例如倫敦就與英國最大水處理公司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合作,將在2021年推出100座新的直飲台。飲水機市場快速增長,隨消費型態變化美國市場調查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預估,2018年全球飲水機市場規模為19.5億美元,且由於一些地區對於安全飲用水需求的增加,從2019年至2025年,飲水機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7.7%的速度增長!為什麼飲水機的市場成長速度可以如此快?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健康、安全、客製化的趨勢也出現在飲水機的市場中,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新科技的運用也隨之誕生,加速了市場的發展!減少接觸!用創新技術來面對疫情新冠肺炎除了對餐飲業、觀光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飲水機行業其實也不例外。有許多公用的飲水機就因此被閒置,好比說,台灣在疫情期間,為避免接觸感染,捷運站內135座飲水機就暫停使用,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也將轄區內643座直飲台列入停用的行列。而隨著有些國家疫情的趨緩,許多人也將回到工作崗位上,因此飲水機的衛生也變得至關重要。例如,飲水機制造商Canaletas已經開發了腳踏式以及感應式的飲水機,減少手部碰觸的接觸風險。同樣地,台南市消防局也在疫情期間與飲水機廠商攜手研發腳踏式飲水機,分別設計了熱水、溫水及冰水的腳踏板,供消防局同仁或民眾使用。此外,另一美國初創公司Bevi更因為疫情推出一項新的無觸控功能,用戶可以透過掃描機器上的QR code,就可以客製自己想要的不同口味的水,包括蒸餾水、蘇打水、加味水等。喝水不無聊!客製化需求讓水變得更有趣許多人都知道喝水的重要性,卻又總是覺得喝水很「無聊」,因此不斷尋找可以讓喝水變得更「有趣」。因此,飲水機產業也開始滿足消費者對於客製化以及個人化的需求,義大利飲水機、氣泡水機製造商Blupura行銷經理Debora Screpanti舉例,「用戶會希望水能夠符合他們的個人口味,像是更大或更小的氣泡等等。」且由於民眾的健康意識增長,在瓶裝水產業中,有些業者會開始加入維生素或礦物質等特定成分將水升級,而飲水機產業也預計將會跟進。例如,上述所提到的Bevi公司目前正在開發一種可以加入維生素、營養補充劑、或其他功能性成分的飲水機。水污染引發的技術革命此外,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的一份報告指出,農業集約化、土地利用變化、氣候變化、工業化發展都是導致「看不見的水危機」的因素。例如,2014年,美國密西根州的城市弗林特(Flint)為了減少成本,不再向底特律的淡水處理廠買水,而是改用弗林特河的水作為水源,於2016年卻爆發4萬多名嬰幼兒發生鉛中毒的飲用水污染事件。這顯示除了未開發、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的飲用水污染更是讓人不得不注意到的問題。因此,為了解決水危機,當務之急是開發創新的技術來應對。例如,全球大型飲料生產商Cott Corporation的子公司DS Services在美國推出了一種運用物聯網(IoT)技術的過濾系統,稱為PureFlo,可以連續監控水質、過濾器的壽命、判斷飲水機是否需要維修。也越來越多飲水機製造商在機器中加入紫外線殺菌功能,英國食品飲料行業媒體《FoodBev Media》旗下的《Refreshment》雜誌也將紫外線水處理列為2020年的主要趨勢之一。縱觀上述,這顯示飲水機已不單單只是為了滿足民眾使用方便,功能性需求對於消費者的購買偏好選擇也正在上升,因此飲水機製造商也持續從消費者的生活需求來開發更多創新功能。不過,說到底,眼下最重要的還是飲用水安全!延伸閱讀▶英國的免費飲水站,改變人們購買瓶裝水的習慣▶取代水瓶、番茄醬包的生質包裝!可堆肥還能吞下肚的「Notpla」▶安全飲用水的曙光:生命吸管參考資料▶Four key factors impacting the water dispenser industry in 2020(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03 科別.新陳代謝
「深綠色蔬菜」傷腎? 食藥署點出影響高血鉀、腎結石的真正原因
深綠色蔬菜不會傷腎 但腎功能不全患者需節制網路流傳「吃深綠色蔬菜傷腎,會造成腎功能不良」的謠言,讓食藥署在食藥闢謠專區特別強調,適量食用深綠色蔬菜並不會造成腎功能不良;但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對於腎功能不全患者,由於體內的鉀無法有效排除體外,因此需要透過限制飲食中的鉀攝取,來降低腎臟的負擔,以及避免高血鉀造成的併發症。而慢性腎臟病者需注意蛋白質、磷和鉀量之攝取量,對於高鈣、高鎂、高鉀之綠色蔬菜須謹慎勿過量。深綠色蔬菜富含草酸鹽 勿過量攝取以防腎結石此外,勿過量攝取富含草酸鹽的食物,以預防腎結石。草酸鹽天然存在於許多綠色蔬菜中,草酸鹽含量最高的是深綠色多葉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藍、甜菜、秋葵、菠菜。食藥署提醒,導致腎結石的主因,是因為平日飲水量不夠,因此有腎結石患者,更應注意水份攝取,避免結石問題產生,如有腎臟相關疾病時,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0-09-02 科別.泌尿腎臟
泌尿道感染好煩人 護理長:多吃蔬菜水果調節尿液酸鹼
悶熱的天氣,女性朋友如果沒有多喝水、不憋尿,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8B病房護理長吳秀英指出,女性因為生理構造,尿道入口離外陰部及會陰部都較近,更需要多加留私密處的健康狀況。吳秀英舉例,日前曾有一名於遊樂場工作的丁小姐,每年7月多就會住院,令她相當困惑,就醫後會談時才發現,丁小姐每年放暑假時間,業務特別繁忙,常忙到忘記喝水又加上憋尿,等到有空才去上廁所。丁小姐其實之前就有解尿疼痛情形,但不以為意以為一陣子就會好了,不曉得自己輕忽身體發出警示,目前已經經過藥物治療穩定出院。吳秀英解釋,有些女性因工作和環境的關係,養成憋尿習慣,進而影響膀胱正常排尿的功能,也會導致泌尿道感染,另外,停經後的婦女,膀胱粘膜抵抗力減弱,比較容易被感染。至於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吳秀英提醒,需要規律的生活作息、均衡飲食、充分飲水、勿憋尿及良好衛生習慣,都是預防泌尿道感染最好的辦法。如女性朋友常常為反覆泌尿道感染所困擾,吳秀英指出,可多食用含有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於調節尿液的酸鹼度,避免尿液中產生沉澱。
-
2020-08-31 失智.照顧喘息
身心紓壓/失智難治癒醫師提7點檢測 照護漫長吃六大紓壓食物
為紓解照護者的壓力,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與財團法人RBI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8月30日舉辦「過暮不忘照護紓壓講座」失智難治癒,醫師提出幾點檢測,另照護漫長,吃六大食物、精油按摩紓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陳安芝強調,失智症目前仍無法治癒,建議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延緩惡化。陳醫師提醒,當家人有下列情形出現,就可能有失智的跡象,應到醫院診斷,例如:經歷過的事情全忘掉、慢慢不能依照口頭或文字的指示進行反應、不會使用筆記或其他方法協助記憶、對事情的判斷力降低、不知道或否認自己有健忘等情形。失智症照護是漫長的歷程,台中科大教授黃宜純的媽媽是失智症患者,13年的照護經驗,她了解,照護者的壓力可能來自於其他家人關心卻不用心的詢問、實際照護壓力、長期時間壓力、求好和求強的無形壓力,照顧者一定要學習用好心情面對,先把自己照護好,才能有餘力去照護家人。黃宜純強調,照護要用玩的心情,讓照護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照護就是好好生活,照護者可以安排各種有趣的生活體驗和製作話題與長輩互動,多跟他說話,也讓患者有機會跟別人說話,例如:照片懷舊、畫圖、全家聚餐、看展覽、遊玩、帶他去超市買東西、教他嘗試新的事物,照護重要的是多與長輩互動。除了按摩和精油之外,正確的飲食和運動也十分有效,他建議,大家可以多多食用六大紓解壓力食物為蓮子、紅豆、柑橘、核桃、黃豆、香蕉。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陳盈汝營養師分享,營養均衡有助延緩腦部功能退化,但失智症者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飲食問題,包括攝取的食物種類減少,導致維生素B缺乏;可能有吃過卻忘記;飲食喜好逐漸改變;拒食或過食等現象,所以,照護者準備飲食除了要注重營養均衡和多樣性之外,務必監測被照護者的水量攝取及體重,根據歐洲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對老年人之飲水建議,女性為1.6公升/日,男性為2公升/日,有腎臟或心臟疾病者則需另外評估飲水量。R基金會提醒大家,失智和巴金森氏症照護是漫長的旅程與挑戰,在這段旅程家屬需要牽起病患的手,一同學習與疾病共處,旅程中如何自在陪伴、溫柔對待,需要花時間探詢,病由、病程、因應之道。R基金會與臺中市政府年度活動「過暮不忘照護紓壓」除了兩場專家有約講座之外,還有6場免費失智照護紓壓工作坊,要用音樂和芳香帶領失智照護家庭探尋適合的照護方法,各場次活動雖然已額滿,但R基金會將在粉絲專業透過分享講座重點和花絮,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密切關注基金會FB。衛生局心理健康科黃敏慧科長表示,理解就可以好好面對,心理健康科網站有量表可以協助大家作檢測,以瞭解認知功能及心理情緒的健康狀況,有需要可以撥打1925安心專線。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共
15
頁